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之际,深圳宣布成为全国首个5G独立组网全覆盖的城市。 在宝安深港前海合作区内,vivo深圳总部大楼正在建设中。未来,将有近6000名研发技术人员入驻其中,借力深圳的人才优势和创新氛围,推动vivo的科技创新大步跨越。 作为一家专注移动通信产业的企业,成立25年来,vivo始终坚持创新科技,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深圳是一个开放而多元的城市,对多元的包容有利于激发创新,进而为企业营造出良好的营商环境。未来,vivo将继续聚焦技术创新,做出更多消费者喜欢的产品。 在近两年竞争日趋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vivo每年的出货量仍然保持在全球领先位置。 变与不变,坚持围绕消费者需求而创新 从2G到5G,智能手机市场发生了巨变,vivo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并筑起难以撼动的技术优势。 科技创新让vivo提升了手机的竞争力,带动了整体销量。根据国际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的数据,在今年第二季度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中,vivo实现了23%的环比增长,市场份额稳居第二。 今年上半年,vivo手机的整体出货量保持稳中有增的趋势,高度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化生产降低了人为影响,做到了在保护员工安全的同时,助力复工复产。当然,这也离不开vivo与合作伙伴之间长期形成的稳固的信任链。基于这种信任关系,产业链上下游都能够作出及时的调整和响应。 过去的几年时间里,vivo一直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在不断提升消费者认知的前提下,明确了企业发展的4个长赛道。大多数消费者都有记录美好、分享美好的需求,并且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是长期存在的。为此,vivo选定了影像和设计这两个长赛道。此外,消费者对于操作电子产品时所感受到的流畅,以及由此带来的愉悦感和舒适感,也不会因为技术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交互体验和性能也是vivo的长期追求。 vivo一直致力于成为最懂消费者的手机品牌,把消费者导向视作核心竞争力,vivo对手机影像、设计、交互体验、性能等长赛道的投入将长期不变,会坚持往前走。 创新驱动,强化全球布局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vivo坚持“用户需求导向+技术创新”的发展战略,并由此诞生了屏幕指纹、升降式摄像头、微云台等行业领先科技。 vivo一直坚持对创新的持续投入,70%的员工从事研发工作,研发网络覆盖深圳、东莞、南京、日本东京等9个城市,范围包括5G通信、人工智能、工业设计、影像技术等众多前沿领域。 从2014年进入海外市场开始,vivo的全球化之路已经从东南亚、南亚,逐步拓展到了中东、非洲、欧洲、拉美等市场。vivo的成长经历与中国移动通信产业整体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未来,vivo将立足中国,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做出更多消费者喜欢的产品,通过不断自我革新,力争成为行业领军者。 数据来源: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在深圳市民刘先生家附近,一个建筑工地正在热火朝天的施工,然而,由于未作任何遮掩措施,工地扬尘漫天,随风四处飘散,周边小区笼罩在一片黄沙之中。 几个月之后,刘先生忍无可忍,他打开手机上的“i深圳”APP,现场拍照、语音投诉,投诉数据由区块链加密,实时传输至环境执法部门,第二天,他就收到了处理进展,第三天,建筑工地就做出了整改,还原周边环境一片清朗。 城市为什么美好、人们为何源源不断的涌入城市?身兼作家与摄影记者的约翰·里德在《城市》一书中说过,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它展现了人类所有的成就和失败,我们塑造了城市,城市也塑造了我们。 今年是深圳特区建设40周年,40年前,这里还是偏居华南一隅的小渔村,如今,已蝶变成为拥有2000万人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展现人类成就,创造了中国奇迹,而更多的奇迹正在酝酿之中。 深圳,是中国平安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平安智慧城市体系全面落地实施的标杆城市,为助力深圳打造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圳样板”,平安智慧城市在深圳对接35个市级委办局,落地了90余个子项目,刘先生手机中的“i深圳”APP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所发布的《第九届(2019)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中,深圳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智慧城市建设综合领先奖。 那么,中国平安是如何在深圳这片沃土缔造智慧城市的?那些追求美好的人们,又是如何塑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 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 2009年2月,在北京召开的IBM论坛上,IBM以“点亮智慧的地球,建设智慧的中国”为主题,向中国市场输出智慧城市理念,以此为起点,智慧城市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热潮。 放眼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均把本国龙头企业作为智慧城市项目的实施主体,比如美国以ICT领域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广泛参与了本土智慧城市建设,包括IBM思科、西门子、施耐德电气、通用电气、甲骨文微软。 在中国市场同样如此,自IBM公司于2008年向中国市场输出“智慧地球”解决方案以后,传统IT企业和运营商以向地方政府销售硬件解决方案为切入点,成为第一批拓荒者。 而硬件仅仅是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而真正能够给城市插上智慧翅膀的则是一整套的系统解决方案。 在第一批拓荒者之后,以中国平安为代表的智慧城市运营商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截至到目前,平安智慧城市已经上线了230余个项目,遍及中国118个内地城市以及日本、菲律宾、意大利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平安一贯长于系统集成与平台搭建,无论是多年来一以贯之的综合金融战略,抑或后来陆续孵化的各种金融科技平台,都体现出了平安在管理运营方面的精髓。 在智慧城市领域同样如此,平安的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犹如一架A380。其中,驾驶舱就是“城市智脑”,智慧城市的中央处理器,通过预测决策、全域监测、统一指挥,赋予城市先知、先觉、先行的“智慧”; 一侧机翼是兴业,涉及规划、服务、监管,具体包括智慧发改、智慧市监、智慧农业、智慧园区等;一侧机翼是惠民,涉及健康、文化、便利,具体包括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和智慧生活; 尾翼是优政,分别管财、管效、管制、管环境,包括智慧财政、智慧政务、智慧法律、智慧环保和智慧水务等; 底层技术支撑是智慧城市云,包括数据平台、接口平台和智慧城市区块链平台,从而实现平安智慧城市整体的“1+N+1”解决方案。 从顶层设计到城市智脑 智慧城市建设从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整个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市政管理、经济产业和社会民生等城市运营系统核心信息的感知、传输、处理、分析和共享,最终资源整合并实现反馈控制。 因此,平安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最为强调的是“智慧”的顶层设计以及“城市智脑”的存在。 2018年,深圳市政府印发《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深圳将实现“六个一”发展目标,即“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深圳、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站创新创业、一屏智享生活”,建成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这个《总体方案》的背后,中国平安是重要的参与方,《总体方案》印发以后,中国平安开始广泛参与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设。 其中,作为驾驶舱的“城市智脑”是落地顶层设计的首要元素。 在深圳南山区,“圳智慧”平台是平安“城市智脑”的落地案例之一,“圳智慧”的背后的底层技术是平安智慧城市的DataMax城市智能中台,也是“城市智脑”的母版,运用该技术,结合各个市场的实际情况,DataMax城市智能中台已经在包括深圳在内的国内多个城市落地,推广和复制属性极强。 凭借着领先的技术驱动力,DataMax城市智能中台入围由《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评选的2019“中国新增长创新实践”榜单。 “优政、兴业”共建政企新生态 “城市智脑”之下,是优政、兴业与惠民,涵盖数个功能模块,而这些模块在深圳也已落地生根。 企业,是城市的基础元素之一,2019年3月20日,全国首张个体工商户“秒批”营业执照在深圳市龙岗区行政服务大厅发放,随着“秒批”向全市范围内推广。在今年疫情期间的深圳龙岗,一家申请开办餐饮店的老板,通过远程审查,52分钟就拿到了食品经营许可证,而这个流程,在线下往往需要7-8个工作日。 两个案例的背后,正是兴业领域智慧政务的支撑。 2018年5月14日,中国平安与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管管理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深圳智慧市场监管体系的构建。两年来,平安助力打造了智慧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该平台采用数据中心统一管理调配外部数据资源、打破业务系统壁垒、打通部门数据孤岛,深度整合了原工商、质监、食药监和知识产权业务系统,利用AI智能技术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质量管理,有效提升巡查、办结等效率,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机制。 与成效相对应的,是深圳在市场监管工作中获得的一个个荣誉:全国首个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在优政领域,深圳市智慧财政一体化平台自2017年6月开始启动立项,2020年1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平安集团是该平台的承建方。 截止目前,平台已有27个业务子系统上线,有效支撑了近3000家预算单位、91家非税收入单位、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9家商业银行以及市人社部门、发改部门和政府采购中心等业务关联部门的业务开展,全面覆盖深圳9个行政区和2个功能区。 该平台上线运行不久,新冠肺炎疫情,在疫情期间,平台顺利高效得完成深圳市防疫各项支出,截至到7月上旬,平台共完成深圳市本级约18亿防疫资金安排,防疫支出约10.9亿,有力保障了深圳市防疫工作。 一触即发的获得感 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成效,城市的居住者最有发言权。 在惠民领域,深圳人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平安智慧城市助力深圳打造的“i深圳”APP,自2019年1月11日上线后,“i深圳”累计下载数超1800万,累计注册用户超1100万,累计访问量(PV)10亿,全市95%以上个人事项和70%法人事项已实现掌上办理。其中纯线上“秒报、秒批、秒查、全流程网办(零跑动)”实现超500项,为深圳市民办事效率提升近60%,人均办事时间节省2小时。 2019年,“i深圳”APP入选中国信通院智慧城市十大示范案例,在2019年和2020年连续助力深圳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蝉联全国重点城市首位。 除了“i深圳”以外,智慧交通也一直是深圳的一张“创新名片”,作为深圳本土企业的中坚力量,平安自1993年开始就与公安交管部门展开深入合作,2018年以来,在深圳市公安局与中国平安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平安智慧城市与深圳交警亦携手进一步深化警企合作,成立“数字交警联创实验室”。 两年来,“数字交警联创实验室”共启动联创项目30余个,在“拥堵治理、事故处理、违法辅助处理、市民服务、警务管理”等方面取得成效。 在智慧医疗领域,2019年4月,深圳市卫健委与平安智慧城市正式开展智慧卫健战略合作,双方以深圳市政府智慧卫健建设为重要合作领域,共同构建全方位覆盖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管理、健康管理等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智慧卫健体系。 近日,平安又利用自身优势,以AskBob影像智能眼部筛查系统为作为切入点进驻多个社区医院,为超过1000多位居民提供20多种眼底疾病的检查。 城市,为人而生,也为人而进化。人们聚集在一起,产生了城市;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深圳发展的每一步,都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的心血和付出。 在特区建设40年之际,平安智慧城市利用领先科技恪守着深圳中坚企业的担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探索新型技术的创新应用,为深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慧支撑,并将“深圳样本”向全国复制推广,为中国城市的智慧提升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
深圳“定制”专属医疗险于9月1日正式推出。此前,深圳银保监局、深圳医保局对商业保险机构承办资质、产品管理及线上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严格审核及现场验收。同方全球人寿凭借服务创新及系统运维等方面优势,从近30家保险机构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顺利通过验收的商业保险公司。 据了解,深圳“定制”专属医疗险,涵盖医疗费用报销类、重大疾病类两类保险产品种类。目前,医疗费用报销类产品9月1日正式推出,分1年期和6年期两种投保方案。符合条件的深圳医保参保人可自愿购买,个人账户余额符合规定条件及使用额度的还可使用个人账户支付。 同方全球人寿此次获批的产品为同方全球深圳专属团体医疗保险和同方全球深圳专属长期团体医疗保险。据悉,深圳市“专属团体医疗险”和市场上在售的其他医疗费用报销类产品相比,有以下几个显著优势。 一是让利普惠。不限年龄,只要是深圳医保参保人老人小孩都可保,全年龄段统一定价,保费最低低至0.92元/天,最高可享受每年300万元的保额,让广大参保人能够以“低保费享受高保障”。 二是保障全面。医保目录内外全保障,医疗保障涵盖深圳医保范围外个人自费费用及深圳医保支付范围内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包括手术费、进口药品费、特殊检查治疗费、救护车费等各类医疗费用。 三是缴费灵活。深圳专属医疗险分6年期和1年期,参保人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灵活选择。1年期产品在生效日期起3年内保证以首次投保时的费率续保,且续保无等待期、免核保。6年期产品可实现一次交费,保障6年。 四是手续简便。除8类严重疾病患者人群,深圳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均可投保。投保手续简便,在线投保免人工核保,不需要提供体检证明 。 今年2月25日,《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发布。意见中要求:“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而深圳专属医疗险是由深圳市政府推出的惠民项目。该项目紧密衔接深圳市基本医保和深圳市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的保障内容,旨在有效减轻参保人的医疗费用负担,为参保人提供更全面的医疗保障服务。 同方全球人寿表示,未来,还将充分发挥保险机构风险缓释功能,协助政府提升市民的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产品服务水平,满足深圳市民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为深圳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搭建贡献绵薄之力。
1.61亿元对外投资三年“亏本”,本该兑现的业绩承诺补偿因股权回购“泡汤”。近日,天奇股份发布了对深交所问询函的回复,对原价收回深圳乾泰能源再生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乾泰”)1.61亿元投资一事作出了说明。 2.25亿元业绩追偿 “被放弃” 8月25日,天奇股份公告称,江苏天奇循环经济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奇循环产投)拟与深圳乾泰及其股东张树全、林忠军、曹兴刚及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小小树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署《股权回购协议》,天奇循环产投拟收回已实际支付的1.61亿元投资款,深圳乾泰回购天奇循环产投持有的51%的股权。 天奇股份在公告中并未提及深圳乾泰业绩承诺完成情况及补偿安排。不过,公司在问询函回复中称,天奇循环产投与深圳乾泰及业绩承诺方共同协商,就深圳乾泰回购天奇循环产投所持股权事宜达成一致,并确认业绩承诺及补偿义务随原协议解除而终止。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收购中,如果未实现业绩承诺,卖方通常要对上市公司进行补偿。如果未实现业绩承诺不进行补偿,而是由卖方进行回购,并以相关股权和个人资产质押作为回购的担保,回购了就不用再履行补偿义务。” 从2018年、2019年业绩来看,深圳乾泰分别实现净利润-2381.49万元、-3052.68万元。连续两年亏损之后,深圳乾泰今年上半年依然未能扭亏,亏损1095.75万元。截至2020年上半年,业绩承诺期内深圳乾泰累计亏损6529.92万元。 记者查阅公告发现,根据当初的协议,交易对手方承诺深圳乾泰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3年实现的经审计的合并报表净利润累计不低于人民币1.6亿元。《股权转让及增资协议》约定,若深圳乾泰未能完成业绩承诺,差额部分将由业绩承诺方按其持股比例加权计算后对深圳乾泰进行补偿。 据记者粗略计算,若按照目前的业绩承诺完成度来看,交易对方需补偿2.25亿元,而天奇股份选择原价收回1.61亿元投资,因深圳乾泰亏损计提的损失仍由上市公司承担,上市公司则“闷声吃大亏”。 天奇股份方面则强调称,“即便业绩承诺方完成对深圳乾泰的业绩承诺补偿义务,未来几年内深圳乾泰的盈利情况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持续投资深圳乾泰将给公司带来较大投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在亏本放弃投资深圳乾泰之后,天奇股份称,下一步公司将与深圳乾泰子公司深汕乾泰技术各股东探讨相关合作模式。从业绩表现来看,2018年、2019年、2020年1月份至6月份,深汕乾泰技术连续亏损159.59万元、648.16万元、517.9万元。深汕乾泰技术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深圳乾泰? 关联借款 一再延期 记者注意到,上市公司如此“慷慨大方”并非一时兴起,天奇股份在与深圳乾泰之间的资金往来方面也格外“宽容”,1500万元的借款往来一再延期,此次深圳乾泰股权回购的付款安排中提到,深圳乾泰将归还天奇循环产投提供的1500万元财务资助及相应利息。 2019年1月8日,天奇股份经理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同意天奇循环产投向深圳乾泰提供不超过1500万元的财务资助,期限不超过十二个月,按照年化利率8%向深圳乾泰收取利息,利息随本金于归还时一次性支付。同时,深圳乾泰向银行申请贷款1500万元,由第二大股东张树全以个人房产抵押提供保证。天奇循环产投于2019年1月15日已支付该笔借款。 不过,2020年4月份,天奇股份公告称,鉴于深圳乾泰的经营情况和业务发展需要,天奇循环产投拟延长上述财务资助期限至2020年7月30日。 7月30日,天奇股份却再次公告深圳乾泰借款延期至2020年12月31日。此时,天奇股份在深圳乾泰的董事已由黄斌、张宇星更换为沈保卫、张宇星。并且,前述公告中深圳乾泰向银行申请的1500万元贷款变更为1000万元。 此次股权回购的付款安排中,深圳乾泰将根据深高速基建支付上述股权转让款的付款安排,于收到款项的当日或次日同步向天奇循环产投支付部分回款。归还的1500万元财务资助及利息即包含在深高速基建支付的前3笔股权转让款中。 选择追偿还是卖股权 专家称应由全体股东判断 “上市公司上述行为可以认为是‘甩包袱’,不仅是为了规避业绩承诺,更是为了规避因为业绩承诺无法完成而引发的监管。”上述业内人士说。 而天奇股份在问询函中是这样回复的:“业绩承诺方以其持有的深圳乾泰股权作为质押并以个人资产为深圳乾泰支付回购款项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实质上增加了其所需承担的偿付责任,不存在通过股权回购规避业绩承诺补偿的情形。”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告诉记者,“在收购资产亏损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向交易对手追索业绩补偿款并继续持有资产,未必是最佳方案,及时止损也是可以考虑的选项之一。”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也认为,“上市公司认为付补偿款价值并不大,索赔后续可能会带来更大的亏损,通过上述手段是上市公司自身选择的止损办法。” “目前问题的关键在于,上市公司管理层应完整披露关于收购资产的各项信息并给出具体的测算数据,以证明该项交易具备商业上的合理性,至于公司应该追索交易对手业绩补偿责任还是卖出股权止损,则应由全体股东判断。”王智斌补充道。 据了解,天奇股份将于9月14日召开2020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将就《关于深圳乾泰回购股权暨关联交易的议案》进行审议,上述事项已经过董事会及监事会决议通过。 业绩承诺成“一纸空文”,通过股权回购避免履行补偿义务会不会变成常态?王智斌则告诉记者:“业绩承诺上市公司并非可以随意免除,就算按照股权回购方式来,除收购方表决通过外,也需要交易对方愿意回购。” 对于此事进展,记者将持续保持关注。
继今年5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之后,近几个月以来,广东省、深圳市、广州市相继出台了针对《意见》具体落地实施的行动方案。 其中,广东省从全省角度出发,谋篇布局,为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落实《意见》绘制了详细的路线图。而广州、深圳两地则依托各自优势,围绕自身定位,所出政策细则各有侧重,同时,也存在着竞合的领域。 侧重点不同 7月28日,广东省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的通知。 《实施方案》具体来看有五个方面: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提升本外币兑换和跨境流通使用便利度;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推进粤港澳资金融通渠道多元化,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创新水平,切实防范跨境金融风险。针对这些内容,广东省提出26项工作任务,细化为80条具体措施,并落实到具体的责任单位。 9月2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行动方案》,提出66条具体措施。 而早在今年上半年,深圳已率先行动,一方面,比照《意见》逐一对应,确保全覆盖、无遗漏;与此同时,也立足深圳实际,结合先行示范区建设金融重点工作,制定了50条政策措施,共85项细分任务,行动方案已于7月份正式印发实施。 总体来说,广州行动方案和深圳行动方案各有侧重。 比如,在重大项目和平台建设上,广州提出要推动广州期货交易所落地,加快推动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 另外,广州行动方案还特别提出,支持广州开展不动产跨境抵押登记,试点允许港澳居民将其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购买的自住住宅抵押给港澳银行,便利港澳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购房。 而深圳则在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提出打造全球金融“双中心”的定位,一是全球金融科技中心,一是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 共建大湾区 不过,广州和深圳两地的细则也有很多竞合的领域。比如,广州提出,推动在南沙区设立港澳保险服务中心,为在内地工作或居住并持有港澳保单的港澳居民提供人身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售后服务。 深圳也提出,要加快推动包括本外币一体化跨境资金池业务、港澳保险服务中心、跨境理财通试点等在内市场呼声较高的创新政策落地。 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是广、深两地的行动方案的落实焦点。 深圳提出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非投资性企业开展股权投资试点、跨境人民币结算高水平便利化试点的地域范围,由前海自贸区扩展至深圳全辖,从而惠及更多企业。 广州提出,将支持驻穗地区银行根据广东省银行展业自律机制推选的优质企业名单,针对名单内企业,凭其提交的支付指令,直接为其办理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以及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跨境融资及境外上市募集资金调回等资本项目收入资金境内支付使用。在总结南沙自由贸易(FT)账户试点经验基础上,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继续向人民银行总行争取扩大试点银行范围;稳步推进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建设试点研究,推动“跨境理财通”试点落地。 与此同时,广、深两地也同时在绿色金融领域发力。 其中,广州将以绿色金融为抓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合作,深圳则直接提出构建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的目标。 早在2017年6月,广州获批成为首批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地区,经过3年多的探路,已积累诸多经验。广东省的《实施方案》提出,要依托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平台,推动广州绿色金融创新经验向粤港澳大湾区复制推广。 同时,《实施方案》也提出,支持深圳申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这也是深圳建设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的抓手。另外,深圳也在率先探索绿色金融地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征求意见稿)》也已公开征求意见。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推动组建绿色金融联盟,搭建粤港澳三地金融业与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信息平台,集聚粤港澳三地金融资源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产业发展。
作者 | 王金旺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还记得小米上周发布的售价近5万块的“透明电视”吗?当时,在发布会现场公布售价之前,雷军频频表示,“这款电视特别特别贵,大家看看就好……”就是这样一项技术,在时隔一周后的今天,出现在了深圳地铁新开通的6号线、10号线的车窗上。据雷锋网了解,这一被称为“魔屏”的黑科技技术方案,同样采用的是LGD 55英寸透明OLED触摸显示屏,除去可以为乘客提供天气、相关信息外,还可以提供部分外网服务,甚至看视频、逛网店都因此成为可能。不过,这次这项超酷的技术,并不是出自小米,其中,10号线上的这一技术方案来自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车窗上的“透明电视”,都能显示哪些信息?深圳地铁车窗上的“透明电视”,官方更愿意将其称为“智慧车窗”。“智慧车窗”上都能显示哪些信息?现场技术人员告诉雷锋网,这一“智慧车窗”主要用来显示列车信息、站台信息、线路信息等。具体来说,“智慧车窗”可以显示包括列车运行信息、LBS位置服务信息、轨道交通换乘信息、实时航班信息、路面交通拥挤度信息、天气预报信息、紧急服务信息等。这样的内容服务似乎更具功能型,实际上,这一“智慧车窗”还可以通过3G/4G网络“上网冲浪”。既然如此,那是不是可以在车窗上刷快手、抖音呢?现场技术人员告诉雷锋网,这类应用在技术上其实已经可以实现,但考虑到这类APP内容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内容不宜在公众场合出现,并没有在这一“智慧车窗”中应用。我们正常都是放业主要求放的网站、APP,例如这次在深圳地铁10号线上试运营中,可以在“智慧车窗”上访问深圳新闻网、深圳地铁APP,其他网站会通过屏蔽网址输入栏进行屏蔽。显然,智慧车窗的重点是把车窗与显示屏进行结合,实现透明显示,其他功能现在都只是锦上添花。不过,现场技术人员也向雷锋网表示,这块大屏其实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包括车载新闻广播、视频内容、便民娱乐等,在未来都有可能实现。而目前已经在考虑应用的是基于位置的服务推送——到某一地铁站,适时推送该地铁站的美食信息、景点信息。试想一下,作为一位途经此地的他乡游客,当你从地铁车窗上看到本站附近的美食、景点信息,完全可以不用再考虑手机上备份的旅游攻略,或许,这样的旅行才称得上是说走就走的旅行。中车“智慧车窗”项目:从2017年开始深圳地铁10号线OLED“智慧车窗”以3G/4G移动互联网技术、OLED透明显示技术为基础,通过3D图层渲染技术向乘客实时展示各类资讯。这是官方对这一产品给出的解释。实际从技术实现上而言,远没有官方轻描淡写得这样简单。以前文提到的可以让你不带旅行攻略的基于位置的服务推送系统为例,还需要再为“智慧车窗”配一个将现有内容与位置信息进行关联的智能推荐系统(类似手机的安卓系统),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推荐系统、不能针对位置进行推荐,内容服务就无法“智能”。当你坐地铁途径「大剧院站」,智慧车窗上却在为你介绍「世界之窗」的景点信息,就难免有些尴尬了。不过,这样的技术对于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来说,已经不算什么。拿此次随深圳地铁10号线面世的“智慧车窗”来说,其实已经是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的第二代产品,这一方案的第一代产品的研发甚至可以追溯到2017年。不过,雷锋网也了解到,目前深圳地铁10号线的“智慧车窗”还处在试应用阶段,目前只在10号线数十辆列车中的一辆部分没有座椅的车窗上进行了试应用。要实现大规模应用仍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如果你想体验深圳地铁10号线的“智慧车窗”,还要有极好的耐心或运气。“智慧车窗”比“透明电视”更难实现为什么会想到为地铁换一个“智慧车窗”呢?聊到这个话题时,现场技术人员倒是反问雷锋网:单独看这个普通车窗,你不觉得它可以有一些更酷炫的操作空间吗?中车四方所电子事业部的部分工作就是为高铁、地铁上提供诸如显示屏、音频、视频监控等乘客信息系统(PIS),因而,天生对车窗这个位置就比较敏感。与此同时,在当下一切屏幕都在向柔性屏、智慧屏发展的时代边缘,他们想要为地铁换一个“智慧车窗”也可以说是天生的职业敏感。倒是今年为深圳地铁打造的“智慧车窗”与小米发布的“透明电视”刚好撞期,不免令不知内情的吃瓜群众有所联想。从产品层面来看,“智慧车窗”与小米前不久发布的“透明电视”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二者同样都应用了LGD 55英寸的OLED透明显示屏,二者都可以在这块透明屏幕上显示动态信息……实际上,从技术上来看,“智慧车窗”与“透明电视”还真不是一个路子。简单来说,“智慧车窗”要比“透明电视”技术门槛更高。电视只需要显示,不像地铁上,需要考虑恶劣的工作环境、融入列车系统中。在地铁上,最大的技术难点就是如何适配车窗——地铁车窗结构、大小都有规定尺寸,不可能因为我们的屏,来对车窗结构进行改造。这就要求中车四方所在研发过程中就要将整车结构、车载环境、列车系统等考虑进去,例如配套的板卡如何适配、如何走线、如何保证通讯系统稳定工作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项目研发过程中一个一个解决掉。这一行业与消费产品研发、生产不同之处,其实还在于背后的产业结构——消费类产品更多是批量生产标准件,厂商做什么,用户买什么;“智慧车窗”这类产品是面向企业客户的定制方案,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定制什么样的方案。而这两者之间,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地铁车窗,也能看电视直播?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前沿技术越来越被产业化,很多当初我们认为遥不可及的智能化场景已经开始在现实生活中悄然落地。可能你觉得自动驾驶尚且遥远,但是运用自动驾驶技术的自动泊车系统已经相对成熟,并已有多家车企商用车型上实际应用。而以地铁“智慧车窗”应用为例,早在今年4月北京地铁6号线的智能列车上,也曾出现过相关应用。不过,当时那套显示方案是在列车启动后,在车窗上显示地铁运行线路图及周边商圈等信息。“智能列车”亮相北京地铁6号线,图源:新京报此次在深圳地铁新线路上应用的酷似“透明电视”的“智慧车窗”方案,可以触控、联网,也可以显示更多信息,明显更有未来科技感。据雷锋网了解,深圳地铁10号线上的“智慧车窗”方案还为未来5G电视直播预留了5G接口。这样看来,再过两年,在地铁上看球赛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