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深圳迎来高光时刻。8月18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满一周年;8月26日,深圳将迎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近日,国家有关部委、广东省有关部门陆续出台政策,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圳市政府也密集调研开会,一系列的政策“礼包”有望接踵而至。 “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推进 8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公开发布,同意在粤港澳大湾区有序实施一批城际铁路项目。 根据规划,近期到202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4700公里,全面覆盖大湾区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和广州、深圳等重点都市圈;远期到203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5700公里,覆盖100%县级以上城市。 大湾区将形成“轴带支撑、极轴放射”的多层次铁路网络,构建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广东省内地级城市2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相邻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的交通圈。 根据批复,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约4741亿元,资本金比例50%、计2371亿元,由广东省和项目沿线地方使用财政资金等出资,并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分析人士认为,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以及交通网络的融合衔接,是城市间协同合作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国家发改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化,将给深圳未来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土地空间不足使得深圳近年来发展越来越显“窘迫”,寻求与大湾区其他城市深度协作成为深圳破解此问题的方向之一。今年年初,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形成“双核(深圳、广州)+双副中心(汕头、湛江)”动力机制,探索推动广州、深圳与湛江、汕头深度协作。 给深圳土地管理“扩权” 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市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探索意见的函》,助力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 意见提出,自然资源部支持广东和深圳,从国土空间规划、空间用途管制、土地利用、耕地占补平衡、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关试点、不动产登记、土地只征不转以及深圳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探索等九个方面,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和效率,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推动自然资源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自然资源部支持下,深圳将率先探索国有土地使用权续期路径、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建设住宅、分类盘活利用存量工业用地等一系列改革,以更大的土地改革权限下放,更强的产业和居住空间保障,充分发挥“双区叠加”优势。目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抓紧制定方案,报自然资源部审定后实施。 分析人士表示,深圳的下一步发展是“扩容”还是“扩权”,各方讨论热烈。自然资源部已率先用实打实的措施,给深圳扩大了土地管理的权限。 去年,深圳市委将“拓展空间保障发展”十大行动的名称,优化为“加快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十大行动,已向社会各界传递出更加明确清晰的信号:深圳未来发展,将在存量土地下苦功夫、硬功夫。 7月30日下午,深圳召开了一次围绕“产业用地”的新闻采访会,承诺凡是符合深圳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项目“全部有地可落”。会上还透露,今年下半年深圳或将再举行一次全球招商大会。去年底召开的全球招商大会,给深圳带来总投资超5600亿元的128个产业项目。 后续政策利好有望接踵而至 国家有关部委、广东省有关部门动作频频,市场人士预期,一系列的政策利好将纷至沓来,一系列的改革成果将在深圳密集涌现。 8月2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到深圳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明确表示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此前,中央主要金融监管机构已于5月中旬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7月31日,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实施方案》,从五大方面提出80条具体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力度。 其中,多条措施是为深圳量身定制,包括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试点为契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企业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支持依托深圳证券交易所建设全国性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市场,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资本的有效对接;持续推进深圳合格境内投资企业(QDIE)试点、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支持深圳申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 8月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首批新股启动申购,有望于本月中下旬挂牌上市。分析人士预期,接下来,在营商环境改革、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领域,还会有更多成果落地及新的支持措施出台。
01 深圳停止新的商务公寓项目审批,业内一致认为,最后一个炒房口子,被堵死了。这样的理解逻辑,听起来是很顺的。“7.24”副总理部署了调控“总动员”的命令,“7.30”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房住不炒”,处于风口浪尖上的深圳,自然要以实际行动,将投机炒作赶尽杀绝。 商务公寓,是最能代表深圳楼市投资炒作的一类产品。笔者认识的一些购买公寓的人群,都是投资客。投资炒房上的攀比风气,在深圳非常盛,没有第二套房,你都不好意思说,你在深圳投资房产。低总价(200万左右)、精装修、“售后返租”等,公寓包装起来的这些优势,迎合了那些投资不起住宅,或被限购了的投资客的投资欲望,这是公寓泛滥的主要原因。 当“7.15”新政将住宅领域的漏洞堵上以后,公寓投资的这个“新出口”,也要赶快堵上。但我认为,这一招的用意绝非只是打压。近期,深圳楼市很火,但火的是住宅,不是公寓。其实,深圳的公寓市场,除了那几个明星楼盘,比如招商太子湾湾玺、华润深圳湾瑞府,其他绝大部分公寓,很难卖的出去。有的项目从去年卖到今年,启动全渠道,也卖不出去。 再多说几句。其实,招商太子湾湾玺“热销”,大家心里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区区150多套房子,居然“三次开盘”、每次都启动全渠道,制造秒光场景,可想而知多难卖。至于疫后深圳第一盘万科星城,按当初获批销售公寓1194套计,开盘销售率是24%,并不是传说的开盘售罄。 02 公寓这类产品,硬伤太多了。最突出的,就是居住体验感太差。本来是做办公楼的、研发用房或孵化器的,结果开发商私下里改图纸,摇身一变成了“类住宅”。这样的产品,居住体验是很差的。另外,大多数公寓的容积率都非常高,一层十几户,公摊面积很大,实际价值大打折扣。 重要的是,公寓商业用水用电、商业物管,成本很高。特别是,再交易时高额的土地增值税(最高达60%)会把浮盈全部吃掉。所以,深圳的公寓市场,基本都是新房市场,二手公寓市场很不活跃。不过,在深圳投资客的眼里,一套公寓的价格才200万左右,不算什么,卖不出去就长期持有呗。 图:2019-2020年深圳一、二手公寓交易情况 (单位:套) 所以,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深圳的公寓市场,如果能火起来,只有2个驱动力量,一靠情绪、二靠资金。如果放在2015-2017年的话,钱多人傻,公寓市场确实非常火爆。因为,盘子小的住宅市场,根本满足不了汹涌澎湃的购房需求。于是,溢出来的需求就到了公寓市场。 这个时候,资产增值的前景预期,配合上开发商“售后返租”模式下给出的可观的投资回报,再加上担心赶不上新一轮资产红利的心急,导致购房者完全被冲昏了头脑。2015年之前,深圳商务公寓市场份额仅为商品住宅市场的10%左右,但近年来迅速攀升到了接近30%。 图:2014-2019年深圳市住宅与公寓成交情况 公寓市场异军突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市更新的拆迁成本越来越高,门槛也越来越高。比如,存量商办和产业空间要改造,都要求往产业走,这样的规划才能审批通过。于是,办公空间分割销售,并当住宅来卖,既能补偿旧改成本,也迎合了不能“房地产化”的规划要求。 03 大家都知道,北上广早就把公寓这类“类住宅”堵死了,北京和上海都不再批新项目了,而且还不允许卖给个人,也不能贷款。2017年3月,北京开始打击商办,到2020年3月,商办成交量暴跌88%,价格下跌30%-50%。2019年,北京新建商办成交492套,仅为新建商品住宅的1.3%。 这个规模仅为2016年高峰期商办成交量的1%。总之,北京“类住宅”漏洞已被堵死了,投资属性被彻底剥离了。2020年3月,广州想借疫情纾困,把类住宅不能卖给个人的政策取消,但政策“一日游”,松绑的想法被无情地驳回去了。时至今日,只有深圳对类住宅网开一面。 图:截至2019年11月广州办公、商业去化周期 监管对深圳还是宽容的,因为深圳一直在喊,我地少、房子少,年轻人买不到、买不起,总价200万左右的公寓,刚好适合年轻人“上车”。但到最后发现,买公寓的,甭管是年轻人、中年人,都是投资客。这很要命了,实体空间“房地产化”不说,以后存量想盘活为住宅,都没空间了。 暂且不谈这类物业违反了土地用途管制、空间规划(这是从上到下打击类住宅的主要理由)。大家想一下,这类物业单纯迎合投资需求,不管居住体验,不管基本生活配套,密度超级大,片区规划上与商业和办公混杂,运营和交易成本极高,未来可能就是一堆建筑垃圾。 深圳确立先行示范区以后,城市地位变了,不再追求一般制造业上的GDP规模,更看重的是,科技创新和改革,以及带领大湾区小兄弟们一起成长的能力。所以,近年来产业大量外迁后,深圳淡定地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在划定工业区块红线以后,腾退的空间都要向住宅转移。 也就是说,深圳要大量地集聚人口、资源,搞好深莞惠都市圈,当好带头大哥,然后再辐射和带动周边小兄弟们。所以,腾退出的空间向住宅转移,这是必然的。5月份,深圳公布了新住房制度下的11种供地渠道,大部分是存量盘活,其中包括工业、商业办公存量的盘活。 04 所以,要阻止更多的空间转为“类住宅”,第一步就是停止新项目审批,已批规划尚未签订合同的,转为人才住房。但问题是,过去几年房价上涨,巨大的红利刺激下,任何规划管控,都会被突破,导致深圳旧改轰轰烈烈,大量的商业办公、工业空间转向了“类住宅”(如下图)。 图:深圳市城市更新项目历年已批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各类建筑面积占比图 很多人认为,深圳住宅限购空前强化,需求会转向公寓市场。我认为,确实有部分资金会介入,但“房住不炒”开始深入人心的情况下,当下投资客的心态更加成熟了。公寓的硬伤,摆在那里,资金不会贸然进入公寓市场。也就是说,住宅投资和公寓投资,不存在对应的替代关系。 但是,海量供应正在以压倒性态势涌来,从前面的图可见,2015年以来每年公寓的供应量基本都大于成交量,特别是2018-2019年,供应量差不多是销售量的2倍,这就造成类住宅库存大量积累。下图显示,近年来深圳每年的公寓批售量都比销售大,造成库存大量积压。 图:近年来深圳公寓供应量明显大于销售量 (单位:套) 所以,此次取消新的商务公寓项目审批,很大程度上也是在救助商务公寓,给大家一种“留下来的是绝版”的印象,从而让公寓市场活跃起来。不然,“7.15”之后,深圳公寓市场也会随着住宅市场一起回落,甚至回落幅度更大。当然,笔者一直认为,公寓也不是一无是处。 对于深圳这类人口流入大、年轻人多,买房需求旺盛的城市,公寓总价低(200万左右)、精装修的优势很突出,未来向人才住房和刚需“上车盘”转型,这也是公寓发展的方向之一。关键是,要做好监管和规划,打击那些表面上看是商业办公、创新型用房、孵化器,但实际却是类住宅的违法建筑。 这就正如深圳官方所言,现在公寓“类住宅化”的趋势,已经偏离了公寓的本来面目。未来,停止新的公寓项目审批,推进“工改居”、“商办改居”,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改规划、搞好生活服务配套,这是很麻烦的事情,落地周期很长。将类住宅打死,但不应将真正的公寓打死。 存量商办和工业改造,直接转为住宅用途,难度很大、手续繁琐、成本很高。深圳年轻人的首次置业,对教育医疗的配套需求不大,总价低、区位好、精装修的公寓,是一个选择。作为一个小众产品,公寓有存在的价值,打击类住宅是堵歪门,按真正的公寓来规划建设,这是开正门。
2020年7月28日,“深圳·进而有为,华为云与计算城市峰会2020”在线上举办。峰会期间,深圳市发改委与华为共同签署了“新基建”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在5G、云计算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进行深入合作,加快深圳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深圳市金融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攻关基地也在峰会上正式揭牌,华为将进一步联合各界进行开放创新,构建新的一批鲲鹏产业发展载体。为进一步推动产业智慧化升级,华为与龙岗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签约打造龙岗区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转型标杆方案,携手标杆企业助力龙岗区建成创新驱动、应用引领、生态活跃的全国工业互联网领先地区。此外,华为还发布了“云泽计划 深圳行动”,助力深圳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卓文出席峰会并致辞表示,深圳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强,未来将继续以基础创新技术驱动和应用带动为核心抓手,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完善产业生态、培育应用市场,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深圳。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云与计算BG总裁侯金龙表示,今年正值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再出发,深圳将从数字化迈向全面智慧化,联合华为共创世界一流“全场景智慧深圳”。 深圳将走向“全场景智慧深圳”,智能将全面融入到城市治理、公共服务以及产业发展等各个领域之中。侯金龙强调:“城市创新正在从应用创新1.0时代走向应用与基础创新并重的城市创新2.0时代,需要大力发展基础创新,利用深圳的优势资源,充分调动科研院所、头部企业和高校资源,提升创新的层次与含金量,提升整个城市的基础创新能力。”他强调,实现“全场景智慧深圳”的关键要素是以“人”为中心,发展四大要点:加强基础创新投入、发展产业生态、发展人工智能并使之普及,以及重视多种技术融合发展带来的裂变效应。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广文表示,龙岗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正式签约,标志着龙岗与华为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合作又前进了一大步。未来5年区龙岗将通过创新中心这一平台,投入3亿元-4亿元的专项扶持资金,共同推动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计划和中小企业双赢计划,助力龙岗区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4日发布《深圳银保监局关于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深圳龙岗支行关闭的批复》。深圳银保监局关于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深圳龙岗支行关闭的批复深银保监复〔2020〕307号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你行《关于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深圳龙岗支行关闭的申请》收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2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国银保监会令2019年第6号)以及《中国银保监会外资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中国银保监会令2019年第10号)的有关规定,经审核,批复如下:同意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深圳龙岗支行关闭。你行应按有关规定妥善安排好支行关闭的有关工作,并做好宣传解释。你行应自本批复之日起的15日内将上述支行的《金融许可证》缴回我局并对外进行机构退出公告,同时及时办理工商登记注销手续。深圳银保监局2020年7月17日来源:中国银保监会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通过敢闯敢试和自主创新,将一个渔村建设成为一座充满智慧、充满创新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40年的披荆斩棘,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到探索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引领者,深圳一次又一次走在前列。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华为携手比亚迪(002594)、创维、大疆创新、国信证券、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华侨城、华润置地深圳、平安智慧城市、鹏城实验室、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巴士集团、深圳地铁、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深圳大学、深圳航空、深圳机场(000089)、深圳万科、深圳智慧城市集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微众银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招商蛇口(001979)等20余家深圳企业、机构和高校发起“有你圳好,见证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以“数字深圳”为场景,开启线下创意展示和线上祝福分享。 在深圳,华为以智慧城市需求为中心,政府服务、交通、园区先行,以各行业客户需求为驱动力,与生态合作伙伴一起,围绕数据,通过业务流程的打通、数据的共享以及信息流的传递,服务城市的治理与创新,已助力深圳政府部门和1800多家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金融、交通、制造、电力、教育、医疗等行业。 构建城市与技术聚变融合之间的大桥 华为认为,在智慧城市的系统性工程和技术聚变融合的大潮之间,可以架起一座方法可行、技术可用、生态完善的桥梁――沃土数字平台。 华为沃土数字平台以云为基础,融合人工智能、IoT、大数据、视频、融合通信、GIS等多种新ICT技术,降低了新技术的使用门槛与集成难度。新ICT技术就像一片“沃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地基”,在深圳智慧化蜕变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数字政府――打造能看、能用、会思考的智慧体系 华为助力深圳市政府建设的管理服务指挥中心,是一个能看、能用、能思考、能联动的智慧城市运行和指挥中枢,汇聚了各类信息系统和数据,已打通42个系统、100多类数据、28万多路监控视频,并形成了市―区―街道三级联动指挥体系。通过指挥中心,既可以宏观掌握城市运行全局,又可以实时关注城市在经济、生态、交通、公共安全、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具体事件。通过相关信息的“一图全面呈现”“一网运行联动”,实现用数据驱动城市管理服务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 数字交通――让智慧、高效、便捷无处不在 ·深圳交警部门――建立鹏城交通智能体 深圳交警部门与华为深度合作,通过新ICT技术共建“城市交通大脑”,这也是全国交警系统首例与华为合作组建的“智慧交通”创新机构。 城市交通大脑从整体设计入手,全面规划深圳城市交通体系,以视频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技术核心,建立统一、开放、智能的交通管控系统。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采集、分析及处理平台,实现信息资源高度共享、融合和综合利用,汇集成大数据资源池,实现交通数据的全覆盖、全关联、全开放和全分析,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和高效的交通服务。 2019年,双方将“城市交通大脑”升级为“鹏城交通智能体”,未来将在“全市智能灯控一张网”“人工智能辅助执法”“提升大数据打击效率”三个方向探索和实践。 ·深圳机场――各方面都在发生“智”变 从纸质登机牌到“一张脸”通行,延误少了,航班越来越准点,深圳机场“智”变的背后,是华为与深圳机场的共同奋进。从2017年到2019年,华为与深圳机场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智慧机场建设全面提速。 目前,深圳机场智慧机场(一期)30多个项目已全部落地,华为将人工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应用于地服作业节点采集、全流程人脸识别、违章行为管理等领域,深圳机场安全管理、机场运行和旅客服务效率显著提升。智能机位每年让400万人次旅客免坐摆渡车,国内登机口自助设备覆盖率已达100%,平均每位旅客只需1―2秒即可快速准确完成验证通行,“一张脸走遍机场”和全流程自助乘机的全新体验已成为现实。 ·深圳地铁――用5G和AI技术守护你的每一次出行 在深圳,“找失物”被科技赋予新的可能。为了提升乘客安全、高效出行体验,华为联合深圳地铁,在机场快线11号线搭建了地铁5G超宽带车地无线通信。全车8节车厢40多个高清摄像头的25GB数据,仅需150秒便可自动传输,通过AI图像识别等技术,可快速确认物品遗失位置、拿物品人身份及轨迹,全程无须人工干预。 这是5G车地无线通信技术应用的一个场景,对于地铁智慧运维有着重大意义。在短时间内下载和分析运营数据,能够有效应对突发情况,也可延伸到多个智慧地铁场景的应用,助力深圳城市智慧交通更上一层楼。 数字医疗――改变传统模式,让看病、诊疗不再难 在医疗服务领域,深圳一直积极探索,努力让市民看病不再难、让医生诊断更便捷。 华为为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提供了POL极简架构的华为CampusOptiX全光园区解决方案,具有大带宽、抗干扰等特征,远程医疗的延迟性大大减少,医生能够更好地指导手术。 对于医疗资料的储存问题,华为给出了建设双活数据中心的方案,不仅能解决大量数据的存储问题,并且通过多台FusionServer及OceanStor搭配,完成双活架构,保障单中心故障情况下业务不中断、数据不丢失。有了这样高安全性的数据存储,患者的资料数据得到了共享,只要拿着社保账号就能方便就医。 数字教育――用智慧提升效率、打造智慧校园 深圳大学城联合华为成功打造了国内首个Wi-Fi6标准无线校园网。华为提供了一站式管理中心,依托AC控制器、CampusInsight、CIS等核心组件提供全网自动化部署、智能化网络运维和主动式安全防御服务。通过智慧园区建设,深圳大学城实现显著数字化提升:课堂师生互动比例上升40%,科研仿真模拟效率提升30%,运维人力下降60%,能耗使用下降30%。 深圳众多高校也走在建设智慧校园的前列。深圳大学携手华为在智慧校园方面展开深入合作,探索科技创新与高校教育结合之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结合华为ICT技术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共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探索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用大数据、AI等技术推动教育走向个性化、场景化。 领先的技术能力、有效解决问题的数字平台、活跃的智慧城市创新生态、为客户服务的华为精神……华为在深圳的数字化大潮中成长,也在持续为深圳智慧城市建设提供解决方案。深圳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缩影。深圳的创新,将有机会为城市数字化发展探索出一个可复制可持续的模型。 数据来源:华为 四十年改革创新,深圳勇立潮头,华为携20余家深圳企业、机构和高校祝深圳经济特区生日快乐,向企业和市民征集对数字深圳的祝福,共同回顾深圳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历程,畅想未来的智能世界。
观点地产网疫情没有阻止地产行业的人事变动浪潮,反而来得更加凶猛。 消息称,原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万科南方区域EMT成员唐激杨因个人原因已于近日离职。 7月24日,观点地产新媒体就上述人事变动消息向深圳万科求证,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唐激杨已于一两周前离职。 这起离职来得有些突然,按理说,作为万科老臣,唐激杨自去年上任深圳万科总经理后,本以为会将深圳作为其职业生涯的主战场。但随后,唐激杨再被调任至万科南方区域EMT成员。 不到一年时间,连续换岗两次,这是谁都没有料到的。 过去这一年,与唐激杨职位频繁变动的相关人员,一定会想到万科CFO孙嘉。其在2019年5月,自张纪文手中接下南方区域事业集团首席执行官一职,6个月后,孙嘉代替唐激杨成为深圳城市总。 彼时,孙嘉曾表示,接下来深圳万科的日常管理工作还是由唐负责,没有变化。如今再看这一表述,不禁引人遐想,孙嘉新官上任后没有留下唐激杨,深圳万科似乎迎来孙嘉全面掌权的时代。 郁亮在万科发起“大江大海”计划以来,区域和城市间的高管调动变得愈加频繁,为了寻求内部人才与岗位的适配性,就连老一代的臣子都“连根拔起”,对组织架构和人员调整力度可见一斑。 “大江大海”计划落实得很彻底,然而成效如何是其留下的悬念。人事震荡背后,或许可以开始权衡这起计划利弊。 在广州万科这八年 唐激杨在1997年加入深圳万科,已经是23年的老臣,当中也经历了从深圳区域本部副总经理、佛山城市总再到广州城市总经理的转变。 可以说,唐激杨做到广州城市总经理,是其职业生涯中的高光时刻之一,而广州在万科南方区域的地位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事实上,广州万科发展时间较早,2003年4月正式成立至今17年。在2011年,伴随着张海远赴华东出任上海万科总经理,唐激杨正式被调至广州,开始了8年广州万科总经理职务的任期。 这是他最熟悉的区域,长期在一线带兵打战,唐激杨对广州万科的规划和战略了如执掌,他曾提出要向日本学习住宅工业化,提高建筑质量。 有市场消息指,2011年万科深圳区域本部将迁至广州,广深将成万科华南的“双引擎”。彼时作为广州城市总经理的唐激杨曾表示,广州作为集团核心战略城市,存在着一定的动力与压力。 他所说的压力或许可以通过当年的销售情况略知一二,2011年房地产市场遇冷,广州万科的销售在80亿之上,已经有差不多两年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 到2012年12月29日,这是广州万科实现百亿销售的纪念日,一名广州万科内部人士曾表示,提前一年完成百亿目标,从2004年销售5亿到今天撞线百亿,2012年圆满了。 时间辗转至唐激杨2019年离开广州万科时,去年万科南方区域的销售额垫底,全年完成1274亿,但从营收情况看,南方区域的营收突破千亿,为四大区域之首,达1163亿,占该年总收入近33%,广州万科的业绩贡献不在小数。 去年“大江大海”计划启动后,唐激杨成为这场计划里第一批城市换防大调整的一员,而南方区域也是这次变动中最多的区域。 2019年1月31日,万科发布内部任免邮件,南方区域中,唐激杨由广州万科总调整为深圳万科总经理;薛峰由厦门万科总调整为广州万科总经理;常乐则由南宁万科总调整为厦门万科总经理。 只是,从广州万科到深圳万科任职总经理,唐激杨似乎有些水土不服,几乎没有适应新工作环境的时间,六个月后他被调任为南方区域EMT成员。 还来不及大展拳脚,有所作为,唐激杨在如今这个时间节点离职,不禁让人好奇,在这场“大江大海”计划筛选下,万科频繁调整人事背后的得失。 “大江大海”的风浪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除了唐激杨职位频繁变动外,事实上,孙嘉在任13年里也经历了几轮自下而上,再到自上而下的调整。 从上海城市总走出,孙嘉一路闯入万科集团担任CFO,再到南方区域的区首,如今再兼任深圳城市总。在唐激杨、孙嘉到深圳万科前,深圳万科已经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很长一段时间了。 2016年底,原深圳万科总经理周彤离职后,在2019年以前,深圳万科总经理的人选迟迟未定,由彼时万科南方区域首席执行官张纪文兼任,到项目操盘层面则由三位副总经理陆荣秀、冯卷、张海涛轮值担任总经理。 去年对南方区域,尤其深圳万科的人事调整过后,原以为是时候该把重心放在发展深圳万科上,只是没想到那次的人事震荡,至今余波仍未停。 事实上,年内数家房企管理层变动频繁,万科此举,一方面可以让提高人员积极性和激发竞争意识,走出舒适区,避免管理固化等问题,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人员的加速流失和矛盾再生,薛峰或许就是一个例子。 2019年初,薛峰和唐激杨职务同时发生变动,薛峰由万科厦门总调任为广州万科总经理,半个多月后又转任万科长租公寓事业部总经理,但在接手不足一个半月便离职。 首席执行官祝九胜去年中期业绩会上表示,人生有不同阶段,有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薛峰离职表示理解。显然,薛峰在辗转万科多个事业部后仍未能找到未来职业的落脚点。 在“大江大海”计划提出时,郁亮曾将它形象地比喻成,球场上需要不断轮换球员上场踢球,他自认为是懂踢球的“教练”,知道何时该换球员上场。 在今年初的业绩会上,对于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大江大海等,郁亮表示,过去一年对组织重建势能匹配非常多的工作,目前结构已经非常简单,是三层结构,GP(核心合伙人)、SP(骨干合伙人)和JP(合伙人)三级架构。 “大江大海,让人员内部流动更加活跃。但要看到组织架构调整、大江大海等架构调整的结果,还需要时间。” 而此前对于“大江大海”计划的介绍,郁亮很有信心,认为这是根据能力拼图去找合适的人,大江大海一定不是海盗行动,更多主张从乙方挖人,利用公开竞聘的方式。
《安家》中男主为购新房与妻子离婚上半年大热的电视剧《安家》中曾出现这样的剧情:男主将名下房产转移给妻子后与其离婚,以通过由此释放的购房资格再购买一套房产。这也是2018年楼市调控收紧后,大量购房者钻过的政策漏洞。但随着政策进一步趋严,这一漏洞也被逐渐封堵。7月23日凌晨,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夫妻离异的,任何一方自离异之日起2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更早之前的7月15日,深圳住建局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规定购房之日前3年内有一次以上离婚记录的,其拥有的住房套数按购房之日前3年历次离异时家庭总套数之和计算,即追溯3年内所有离婚记录。“此类限购政策,有效打击了炒房需求,尤其是借假离婚来增加购房资格的行为。类似政策,有效地防范了炒房动机,让购房行为更加合规。”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表示。政策趋紧多因房价上涨“南京此次发布政策,充分说明近期南京市场出现了房源炒作、价格炒作等现象,干扰了市场预期,其对于房地产市场带来了较多负面的影响。”严跃进指出。数据显示,南京在6月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上涨1%,二手房环比上涨0.5%。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从目前市场看,6月全国已经重启同比上涨,平均成交量相当于去年同期上涨约10%,大部分区域出现了同比上涨。从全国市场看,活跃城市较多,特别是深圳、东莞、宁波、南京、成都、杭州等城市明显复苏。此外,6月份,深圳领涨70城二手房价,环比上涨1.9%,上半年累计同比上涨8.0%。严跃进表示,从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名单看,深圳属于房价上涨较快的城市,实际上深圳二手房市场确实出现了较多炒作,尤其是一些学区较好的、位于前海等区域的房产项目,涨价是比较明显的。而从同比涨幅看,深圳涨幅也位于全国第二的水平,政策出台是针对当前深圳楼市供求矛盾在增大的新情况,必须通过政策调控来缓解。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日房价的上涨与上半年政策的宽松紧密相关。“疫情平稳后,信贷的宽松,各地房地产市场人才政策等刺激是房地产市场复苏的最主要原因。”张大伟认为,6月房价全面走出一季度颓势的主要原因是,上半年各地调控政策以稳定宽松为主,各种人才政策对二三线城市影响非常大,房价上涨难免,相对宽松的信贷政策也对按揭和开发商资金面有很大影响。贝壳研究院首席分析师许小乐也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金融政策的溢出效应带动复苏。尽管没有直接刺激房地产,但是货币政策宽松对市场预期产生了较大的溢出效应。同时,滞胀预期下重点城市房产偏好增强。“二是人才引进政策下加速刚需入市。今年以来重点一二线城市在人才引进政策上继续发力,甚至提供购房安家补贴等,让部分消费者能够避开调控限制进入市场。三是改善型换房链条启动成为新动力。”七月多城政策收紧为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七月以来,除南京、深圳外,已经有至少五个城市发布了调控政策。其中,深圳发布的政策被称为“史上最严”,除离婚购房相关规定外,该政策还提出,在深圳落户3年且社保满3年才可购房,在深圳买第二套房,首付需至少支付七成。7月2日,杭州和东莞同时出台楼市调控政策。杭州规定高层次人才家庭只能享受一次购房资格,且五年内不得上市交易,同时扩大限购范围,严格了“无房家庭”的认定条件。东莞则限制同地区新房房价3个月涨幅不得超10%,且同幢新房每套均价价差不宜超过20%。7月15日,东莞再次发文,对商品住房销售价格、销售监管等作出指导,并宣布将定期发布网签房价,提高房价透明度。7月6日,宁波扩大限购范围,从原先的140平方公里扩大至240平方公里,并强化金融政策监管、强化市场销售管理,对房价进行“从严核定”。7月13日,郑州对开发企业开启专项检查,对开发企业捂盘惜售或变相囤积房源等违规行为进行查处。7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宣布停止向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缴存职工家庭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同时取消借款人“同户籍”家庭成员购房也可使用公积金贷款的政策。国家层面也有政策指令释放。7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继续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和投向,“持续加大金融、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项目的监管力度。”7月17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强调贷款资金不得用于购房及偿还住房抵押贷款。政策的效果立竿见影,7月15日深圳政策发布后,楼市立刻降温。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根据深圳市住建局房地产信息平台预录网签合同数据分析,7月13至7月19日深圳二手房网签5143套(含自助网签),前一周高达10023套的网签量大降48.7%。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预计,随着新政效应的逐渐显现,未来深圳二手房网签量将会快速下滑,井保持低位运行。张大伟认为,这一轮调控预计还有更多城市会落地。“包括成都等城市预计后续加码调控的可能性都非常大。这一轮调控,预计有超过15个城市会发布不同力度的收紧政策。”(本文首发,作者 | 石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