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水皮:上证指数能否成为主战场 需要大家进一步观察】上证在7月份大阳线基础上继续收出一根阳线,深成指和创业板7月份的大阳线之后,8月份下调了一根阳线。是不是意味着未来上证能够成为主战场,这就需要大家进一步观察了。(华夏时报)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周一沪深股市上下午简直就是判若两市。上午还是一个冲高的过程,但是因为主力出工不出力,在11点指数3442点的时候开始回落。但是到了下午画风突变,变成了金融股砸盘,尤其是2:00以后。当然过程中少不了北向资金的配合,其实周一上午北向资金还是呈现出一个净流入的状态,尤其是沪股通大多数时间流入的数字还不少,上午收盘时沪股通流入25.73亿元;深股通流入5.77亿元。 但是到了下午,情况就由流入变成流出了。尤其是2:00以后,情况发生了逆转。最后两市实际上净流出的资金是57.43亿元,沪股通净流出23.44亿元,深股通净流出33.99多亿元,算上上午流入31.5亿,下午流出57.43亿,最后两个小时实际上流出将近100亿元。这个数字其实是不小,跟上午的流入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周一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主力究竟是怎么想的呢?其实我们揣测也是没有意义的,从北向资金的动向上讲,也只能看出一点点的端倪。因为现在北向资金对于沪深股市的作用是越来越大,周一两市成交量一共有1.03万亿元,从成交量上来讲应该是挺大的,但是北向资金的成交量更大,到了1300亿元左右,占比已经超过了13%。北向资金又受香港市场的影响很大,周一香港市场上午也是上涨了1%,但是到了下午演变成了一个砸盘的过程。上午应该讲金融股还是普遍走强,尤其是香港市场上H股金融股,包括A股对应的中信证券,盘中上涨6%,甚至比A股涨幅多出一倍。也包括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这些领头羊股票,上涨幅度实际上都是不小的。但是到了下午他们也变成了砸盘的工具,尤其是工商银行的H股,到收盘的时候被砸下了4%。恒生指数从上午上涨1%到最后收盘时候下跌0.96%,显而易见砸盘是非常刻意的。 为什么要砸盘呢?现在一句话,两句话也说不清楚,但是周一是8月份的最后一天,也许一些机构为了排名或者为了月底的结账,计算自己的业绩才会有这样的安排。因为周二又是一个新的月份开始,8月最后一天把基数砸下来,既有可能影响别人的业绩,也有可能为自己9月份的业绩做一个好的开端。这种情况也不是不可能的,否则水皮也很难想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砸盘的情景。 总的来讲,从8月份的月线来看,上证指数是涨了2.59%,深成指上涨了0.88%,创业板跌了2.4%,意味着可能在过去的一个月,沪深股市两市的状况强弱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实际上水皮刚才也说了,周一上午也是沪股通北向资金流入比较多,深股通实际上下午的时候就开始率先流出。这种情况8月下旬就一直在进行之中,所以我们看到月线图上,两个市场已经出现了不同的走势。 上证在7月份大阳线基础上继续收出一根阳线,深成指和创业板7月份的大阳线之后,8月份下调了一根阳线。是不是意味着未来上证能够成为主战场,这就需要大家进一步观察了。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毕竟周一是8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所以主力在对于是否上攻的问题上,并没有形成共识。所以我们看到周一盘中金融股并没有形成合力,如果金融股形不成合力,那么在这个位置上,指数当然就不可能跨过前高,即便一时半会儿跨过了恐怕也不会站住。 所以要过3458点,甚至走过3500点,还需要主力蓄势,尤其是在价值低估的大蓝筹,大金融上形成共识。 一句话点评:风水轮流转。
一、海外经济及市场形势 (一)美国经济前景仍面临变数,欧洲经济现复苏势头 美国制造业PMI与非制造业PMI持续回升,但美国经济前景仍面临不小变数。美国7月ISM制造业指数为54.2%,略超预期值53.5%,较上月继续回升1.6个百分点,创下2019年3月以来最快扩张速度。7月ISM非制造业指数从上月的57.1%继续上涨至58.1%,超过预期的55.0%,创2019年2月以来新高。其中,制造业新订单指数继续超预期上升,加上库存指数继续回落,预示美国8月生产势头将进一步改善。但是,美国经济前景仍面临不小变数,一是美国政府承诺的约3万亿美元来支持经济渡过4月和5月为抗疫而实施的一轮限制举措,已经在7月底到期,而新冠确诊病例数仍在大幅增长;二是制造业就业指数仍在低位,且非农就业的失业率虽下降但仍处历史高位,将导致消费者支出减少,从而导致进口下滑,总需求上升仍成问题。 欧元区经济仍在复苏,但复苏力度令市场担忧。欧元区8月制造业PMI为51.7%,较前值小幅下行0.1个百分点;8月服务业PMI为50.1%,较前值大幅下行4.6个百分点。PMI的下行引发市场对于欧元区经济复苏动能不足的担忧,数据公布后欧元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后续欧元区经济复苏可能“步履蹒跚”。第一,虽然经济重新开放后,企业得以复工复产,但疫情仍在蔓延,防疫措施仍需持续实施,许多企业不得不以缩减产能为代价,以降低新冠病毒传播风险。第二,近期需求回升,部分源于企业连续多月对产品降价,然而对企业盈利性目标来说,降价不可持续。第三,随着财政资金濒临枯竭,各国政府还可能终止对企业的财政支持。一旦员工薪资重新成为企业压倒性的重负,裁员潮可能难以避免,持续减少的就业岗位或再遭大幅缩减。 (二)美欧央行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担忧疫情后续负面影响 美联储在7月议息会议表示,基准利率维持在0%-0.25%不变,直至确信经济度过危机,实现其最大就业和物价稳定的目标;QE购买保持“当前速度”以继续注入流动性,即每月购买800亿美元国债及400亿美元MBS。8月20日,美联储公布7月议息会议纪要显示,持续的公共卫生危机将在短期内严重影响经济活动、就业和通货膨胀,并在中期对经济前景构成相当大的风险。若新冠疫情持续下去,对经济持续造成冲击和二次冲击,更坏的经济前景出现,金融体系的状况可能发生恶化。美联储相信,疫情将会重创经济,重申将把利率维持在目前接近零的水平,直至看到经济能抵御疫情的影响。 欧央行公布7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重申当前没有必要重新调整货币政策立场,在9月份的会议上,管理委员会将能够更好地重新评估货币政策立场及其政策工具。欧元区7月的经济数据表明,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辅相成的情况下,已较成功地缓解了金融状况,一定程度恢复了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但展望未来,疫情对欧元区的影响可能进一步加剧。在各种政策支持措施到期时可能出现“悬崖效应”,特别是在劳动力市场方面,这可能导致直接失业的大幅增加,需要后续财政支持。 受欧美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疫情限制措施放松等因素的综合影响,7月海外股市、债市集体收涨。7月,纳斯达克指数上涨6.82%,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2.38%,德国DAX指数微涨0.02%。7月,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跌11BP至0.55%,10年期德债收益率下跌7BP至-0.57% 二、中国经济及市场形势 (一)经济仍在恢复性增长,但疫情对消费、投资等仍形成抑制 工业生产已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8%,持平前值,也与去年同期持平。以正常年份衡量,4.8%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基本处于正常区间但偏低的水平。今年7月份全国洪涝灾害多发高发,洪涝灾害受灾人次比近5年同期均值高出62.5%,且强降雨和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等重要经济地区,7月工业增加值增速持平前值,未有进一步攀升,一定程度上和洪涝灾害有关。 消费、投资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较6月份小幅收窄0.7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水平8.7个百分点。社消零增速仍未恢复至正增长区间,且较正常年份8%左右的增速更是有很大距离,疫情影响下社会消费意愿仍处于较低水平。投资方面。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1.6%,降幅比1—6月份收窄1.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低7.3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84186亿元,下降5.7%,降幅收窄1.6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国有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等反映逆周期调节的投资仍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拉动力,投资回升的内生性动力仍然不足。 经济仍在恢复性增长。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1%,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2%,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虽然PMI指数均在荣枯分界线上,但制造业PMI分项中,小型企业PMI为48.6%,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分项中,新订单指数为51.5%,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表明经济更多是恢复性增长,且增长势头有减弱的趋势。物价方面,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涨幅较前值扩大0.2个百分点。CPI涨幅虽有扩大,但7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10.2%,影响CPI上涨约3.07个百分点,即CPI上涨仍是主要由食品特别是猪肉驱动。7月份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4%,降幅较前值收窄0.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持平前值。PPI同比降幅收窄,环比维持正增长,生产端动能仍在增强。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与6月份持平,受毕业生离校影响,青年人口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但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0%,下降0.2个百分点,就业形势较为稳定。 惠誉近期将中国2020年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由1.2%上调至增长2.7%,并且预计第三季度增长5.8%,第四季度增长7.5%。海外机构调升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中国经济走势向好的势头正越来越明显。 7月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下半年出口形势可能好于预期。7月当月,货物进出口总额29270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出口16846亿元,增长10.4%;进口12424亿元,增长1.6%。以美元计价,7月出口增速为7.2%,增速创今年来最高。7月出口出现较快增长,和5月份以来海外经济秩序恢复,全球经济恢复性增长有关。近两个月来海外部分国家疫情虽有起伏,但整体来看疫情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冲击在持续缓解,受益于海外经济恢复性增强,下半年出口形势可能好于此前预期。 (二)7月M2增速略有下行,但社融存量增速略有扩大 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0.7%,增速比上月末低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7月份银行体系新增贷款9927亿元,同比少增约630亿元,但剔除对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后,7月银行体系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新增1.02万亿元,同比多增2135亿元。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9%,增速较前值小幅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3%,企业债券余额同比增长21.1%,政府债券余额同比增长16.5%,是社融存量中增速较快的项目。从监管层表态“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在严格防控疫情反弹的前提下,全面恢复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来看,预计下半年金融数据将保持现有扩张速度,维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不变。 (三)国常会定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 8月1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部署深入做好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等工作,巩固经济恢复性增长基础。从国常会对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定调可以看出,当前经济仍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需进一步落实财政货币政策,“强化宏观政策针对性有效性,放水养鱼,保住和培育市场主体”。国常会对货币政策提出了具体要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有效发挥结构性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同时“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可持续性”。从国常会对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定调来看,下半年金融政策将在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之间取得平衡。 (四)7月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高位震荡 7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9%,比上月高0.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18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91%,比上月高0.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24个百分点。经过5、6月份以来的政策微调之后,货币市场利率已基本稳定在当前水平,即低于去年同期、高于今年3、4月份期间水平。受货币市场持稳、政策趋稳,以及7月之后股市持续震荡,股市走势对债市影响趋弱等因素影响,7月债券市场整体也是呈震荡且小幅走高的走势,1年期国债收益率单月上行6BP至2.24%,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单月上行15BP至2.97%。信用债收益率也有类似走势。1年、3年、5年AAA品种信用债收益率单月分别上行18BP、32BP和9BP。 三、债券市场后续走势分析 政策持稳,债市震荡。由于疫情控制得当,中国经济恢复性增长势头延续,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消费、投资等受疫情影响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随着疫情好转势头延续,以及货币财政政策逐渐落地见效,中国经济仍将维持恢复性增长势头。近期,市场机构如惠誉已经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中国经济走势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朗。国常会定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明确提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同时,7月以来股票市场开启震荡走势之后,整体仍是震荡走高。从经济形势走好、资产价格走高和决策层定调来看,货币政策暂时仍将持稳观望,在此影响下债券市场仍将维持震荡格局。 本文原发与腾讯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895.1亿元,同比增长19.6%,增速比6月份加快8.1个百分点,已连续3个月同比增长,增速逐月加快。 “随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落细,工业经济运行状况持续向好,企业利润延续快速恢复性增长态势,7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继续加快。”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说。 从行业来看,7月份,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2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数量比上月增加9个;有24个行业利润增速比6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由负转正),数量比上月增加9个,反映出利润改善的节奏较6月份加快。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改善尤其亮眼。具体来看,7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44.3%,增速比6月份加快30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36.5%,增速比6月份加快27.5个百分点。两者合计拉动整体工业利润增长19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7月份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几乎都来自这两大行业。 其中,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拉动作用尤为突出。朱虹表示,汽车行业受益于销售回暖和投资收益增加,利润增速由6月份的16.9%大幅上升至125.5%;升级类电子产品需求上升推动电子行业利润增长38.6%,增速比6月份加快27.6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行业景气恢复快,在此前公布的工业品产量数据中早有体现。7月份,大型拖拉机、冷柜、发动机、发电设备、家用洗衣机、中型拖拉机、新能源汽车、彩电等与基建、科技和消费相关的工业品生产增速均居前列。 尽管工业企业利润单月增速连续正增长,但累计增速仍为负。1至7月份,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下降8.1%,降幅比1至6月份进一步收窄4.7个百分点。 朱虹强调,上游采矿业和原材料行业累计利润降幅仍然较大,应收账款增速较6月有所上升导致企业现金流压力较大,加上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未来利润增长仍有一定不确定性。 朱虹认为,下阶段应全力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加快释放需求潜力,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推进工业经济效益持续向好。
随着复工复产推进落实,陕西省属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逐步恢复,生产势头明显回升。陕西省国资委的数据显示,7月份,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18.2亿元,同比增长9.4%,连续4个月正增长;1月份至7月份,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012亿元,同比增长2%,增幅同比继续扩大。 “陕西省属企业在国际国内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及新冠疫情冲击下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果,充分发挥了省属企业的中坚和压舱石作用。”陕西智库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一带一路”(西安)国际资本交易中心科研组长单英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陕西省属企业经营企稳 据了解,1月份至7月份,陕西省属企业中的延长石油、陕煤集团、陕西有色、陕建控股、陕汽控股、陕药集团等17户企业累计营业收入同比实现正增长,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308.9亿元,占省属企业营业收入的90%。7月份,21户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占省属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92.9%。陕汽控股、陕西地矿、陕外经贸等13户企业营业收入增幅超20%。 “陕西省属国企的喜人表现,一方面得益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宏观经济总体回暖,国内市场需求恢复性增长;另一方面得益于陕西省属国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勇克时艰,顺势而为,大干快上,抓住了市场的机遇。”陕西省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郭普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数据背后,需要关注的是省属企业营收增长的原因、动力、结构,从而判断增长后劲和可持续性。”单英骥表示。 数据显示,陕西省属企业7月份营业收入增长面有所扩大,建筑、装备制造业持续高速增长,煤炭、电力、证券、物流贸易业务不断发力,交通企业快速追赶。受汽车和变速器产销指数的带动,7月份省属企业总体生产指数同比增长约106%,销售指数同比增长约46%。电力、机械、铝、锌、煤炭、钢材、天然气、PVC等产品产销两旺。营业收入同比正增长的企业由6月的19户增加至21户。 其中延长石油受油产品贸易收入拉动,7月份实现营业收入269.5亿元,同比增长5.6%;1月份至7月份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870.8亿元,同比增长2.2%,增幅较上半年扩大0.6个百分点。陕煤集团积极释放优质产能,主要产品产销量同比增长,证券、建筑施工及物流三个板块7月份营业收入同比增幅均超过20%;7月份实现利润总额20.9亿元,同比增长62%,增幅较6月份扩大23.1个百分点。陕投集团7月份实现利润总额4.6亿元,同比增长44.9%,增幅较6月扩大15.6个百分点;1月份至7月份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7.5亿元,同比增长61.6%。 在利润方面,数据显示,省属企业7月份实现利润总额38.4亿元,同比增长37.4%,增幅较6月份扩大26.9个百分点,今年以来连续2个月实现正增长。1月份至7月份,省属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13.6亿元,同比减少89.3亿元,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3.9个百分点,且连续4个月持续收窄。7月份,陕煤集团、陕西交建、法士特、陕投集团、秦川集团、陕汽控股、陕西地电等13户企业利润同比增长,其中6户企业利润增幅超50%。 而在资本市场上,陕西省属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也逐步企稳。*ST秦机发布的半年业绩快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17亿元,比上年同期16.58亿元增长9.56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33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4.44%,陕天然气的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营业收入48.81亿元,虽然同比下降6.11%,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3亿元,同比增长10.57%。陕西煤业的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86亿元,同比下降15.08%,但营业收入为38.73亿元,同比增长18.87%。华西证券研报称,上半年陕西煤业业绩的下降主要由于煤价的下跌,但同时产量的增长,以及成本的压降,部分对冲了煤价下跌对业绩的负面影响。 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 在郭普松看来,今年1月份-7月份,陕西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企业盈利能力以及营收增长面等方面表现出强劲的反弹趋势,“这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实现正增长早了足足2个月,且增长的速度更快、幅度更大,充分显示出陕西省属企业在新冠疫情的大考下,方显中流砥柱本色,给陕西实现‘六稳’‘六保’吃了颗定心丸。” “值得注意的是,从营收正增长企业所属行业看,主要集中在建筑、装备制造、煤炭、电力、证券、物流贸易等行业。其中大部分企业处于产业链前端、价值链中低端,陕西的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要积极推动省属企业向全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发展。”单英骥表示,陕西要深刻认识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和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对陕西经济带来的冲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善于转危为机,以恢复社会生产为契机,大力推动陕西省属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升级转型,引导省属企业向新兴产业迈进,推进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陕旅集团重组陕体集团、延长石油重组陕西燃气、省物流集团重组陕煤物流企业、陕建控股重组延长化建、陕健医重组国企剥离的医疗机构、法士特重组秦川机床……近两年,陕西国企重组整合掀起热潮。 “从重组方式来看,既有横向同类型兼并、纵向产业链重组,也有专业化机构整合;从重组目的来看,通过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企业、主业企业集中,打造更多陕西的‘大国重器’。”陕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邹展业曾表示。 对此,单英骥建议,陕西要全面推动省属企业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动力。首先,做好“广开源”,抢抓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地方投资建设需求,深化与地方和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协同合作,向市场开拓要效益;其次,积极盘活省属企业发展动力,因业施策、因企施策,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再次,“深挖潜”,加大非生产性成本费用压降力度,加快清理低效无效资产和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建立省属企业退出机制,对“僵尸企业”采取关停并组处置。
中信泰富鉴于当前市场行情,经销售公司研究决定:对冶钢厂2020年9月份热作模具钢产品销售价格环比上调300元。 以上均为含税价格,以上调价即8月26日起开始执行。
8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6月份,我国轻工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1%,降幅比1月份至5月份收窄1.3个百分点。轻工主要行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较1月份至5月份均有所回升。 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当月,轻工行业生产延续企稳回升态势。其中,自行车、轻工机械、家用电器、电池、塑料制品、造纸等行业工业增加值为正增长。 从效益来看,今年1月份至6月份,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0.7万个,实现营业收入85394亿元,同比下降7%,降幅较1月份至5月份收窄1.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5314.9亿元,同比下降4.2%,降幅较1月份至5月份收窄2.5个百分点。轻工行业中,自行车助动车及非公路休闲车制造、塑料制品行业利润增速较快,分别增长24.8%、16.7%。 据海关总署出口快报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6月份轻工8种重点商品出口额1406.9亿美元,同比下降10.2%,降幅较1月份至5月份收窄3.7个百分点。塑料制品、家用电器出口恢复正增长,分别增长3.6%和0.7%。灯具、家具、玩具、陶瓷产品出口降幅继续收窄。 专家分析说,轻工业出口与投资大幅下降,是影响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数据显示,上半年,轻工行业出口降幅逐月收窄,但行业表现分化。比如,食品、饮料与酒行业出口继续保持正增长,塑料制品、日用化学产品、木制品、衡器出口增速由负转正,其他大类行业出口均为负增长。在出口占比较大的轻工行业中,家电、照明出口降幅收窄至个位数,但工艺美术、皮革制鞋、文体、家具、农副食品、金属制品等行业出口降幅依然较大。 此外,近年来受总体经济形势影响,轻工行业投资明显放缓,而当前的疫情叠加效应使轻工投资意愿进一步降低。今年1月份至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1%,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下降11.7%,而主要轻工行业投资增速均低于制造业,比如文体、木材加工投资降幅均接近30%,皮革、家具、酒饮料行业投资降幅在20%左右。近期轻工行业投资降幅有所收窄,但短期内轻工行业投资恐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影响发展后劲。 专家表示,轻工业是我国重要出口行业,一些国家对部分中国产品长期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遏制了国际市场拓展。 轻工行业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小企业占比超过90%。受疫情及国内外经济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由于失去了主要消费场景,内外市场阻滞,生产、销售迟缓,导致疫情期间轻工运行指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轻工经济运行受到冲击。目前,轻工业规上企业基本已复工复产,但受复商复市进程不同步、企业产品压库等因素影响,还不能完全达产。轻工生产、营收、消费、出口、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仍有较大幅度下滑,且降幅高于全国工业。 对于轻工业发展未来走势,专家坦言,轻工出口产品多,轻工运行走势受国际疫情影响较大,外部需求动力不足,将对我国国际贸易造成冲击。但也要看到,自疫情发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切实举措,如减半征收社保费、医保阶段性下调缴费费率、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政策,都很好地帮助了企业尽快复工复产,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缓解了企业的困难,提振了企业的信心。同时,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经济复苏步伐稳健,呈现积极向好的变化;中国拥有14亿人口和全球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具有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内需潜力;大食品行业占到轻工经济总量40%以上,食品行业作为刚需产业,成为轻工业发展的压舱石。 受疫情影响,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定困难,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尤其是上半年轻工行业经济效益指标较一季度回暖明显。专家认为,轻工业作为主要消费品工业,是社会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产业,是满足消费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产业,轻工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仍十分广阔。预计全年轻工业营业收入与实现利润能接近上年同期水平,有望实现正增长。
8月20日,央行发布7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报告,报告显示,7月份,沪市日均交易量为5768.8亿元,环比上升100.7%,深市日均交易量为7360.1亿元,环比上升67.8%。 债券市场发行情况方面,央行数据显示,7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4.7万亿元。其中,国债发行9005.9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2722.4亿元,金融债券发行8592.4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8465.7亿元,资产支持证券发行725.3亿元,同业存单发行1.7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