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龙头企业停产检修 货源紧俏推动草甘膦价格走高 在价格“原地踏步”近1个月后,草甘膦原药价格近日小幅上扬至约2.18万元/吨,上涨幅度为1.40%。“涨价的主要原因是现货偏紧。”一位大宗商品分析师表示。 >>金价重回2000美元 业内人士称仍有上行动力 在经历了上周的大幅跳水后,国际金价于8月18日重返2000美元/盎司以上。多数市场人士均认为,目前,支撑金价的基本面因素未改,金价仍有上行动力。 >>各地稳产保供成绩亮眼 全国生猪产能恢复现拐点 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8%,连续6个月增长,同比增长13.1%。这是自2018年4月份以来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也是继6月份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后,生猪产能恢复的又一个重要拐点。 >>三大运营商上半年5G投资880亿 全年基站建设提速扩围 8月18日,中国电信公布2020年中期业绩。目前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电信运营商半年报悉数出炉,据统计,上半年三大运营商5G资本开支近880亿,5G全年资本开支将超1800亿,与此同时三大运营商纷纷上调年度5G建站目标,这意味着下半年5G建设将进一步提速。 >>农业农村部:7月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良好 据农业农村部官网8月18日消息,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农业农村经济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等影响,延续向好态势。
年初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整体回落,但近两个月受汛情等因素影响,CPI涨幅有所扩大。接下来物价走势如何,老百姓“肉篮子”“菜篮子”能否拎得稳?日前,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多部委相关负责人密集发声,生猪产能恢复迎来重要拐点,加上有关部门综合施策稳物价,全年食品价格保持稳定有基础、有条件。 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涨幅比6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表示,食品价格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7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85.7%,鲜菜价格同比上涨7.9%。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7日表示,7月份以来,针对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变化,国家发展改革委坚持综合施策、多措并举确保价格基本稳定。 孟玮介绍,一方面,加强生猪和猪肉市场调控。7月份合计投放四批次4.8万吨中央冻猪肉储备,积极引导市场预期。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应急调控。针对部分地方出现洪涝灾害、个别地方新冠肺炎疫情复发等突发情况,及时指导协调有关地方加强汛情和疫情防控期间蔬菜、猪肉等重要商品价格监测调控,加快灾后重建,保障市场供应与价格稳定。 接下来物价走势如何?据农业农村部监测,7月份全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8%,连续6个月增长,同比增长13.1%。这是自2018年4月份以来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也是继6月份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后,生猪产能恢复的又一个重要拐点。同时,7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4.0%,连续10个月增长,同比增长20.3%。 “近期猪肉价格涨势开始减弱。综合考虑生产逐步恢复和消费需求释放等因素,预计三季度猪肉仍将呈现供应偏紧、价格高位震荡的局面。随着上市肥猪量持续增加,四季度供需关系将进一步缓和,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17日表示。 其他食品价格方面,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鲜菜价格主要受短期因素冲击,鲜菜生长周期较短,对整体价格影响不会产生明显推动。
8月份以来,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连创历史新高,BDI指数连续两周上扬,钢厂高炉开工率持续攀升,水泥等建材价格上涨,种种迹象都表明经济稳步恢复的势头更加明显。 国家发展改革委昨日公布最新数据显示,进入8月份,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快速攀升,8月3日、10日、11日,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连创历史新高。 其中,日发电量最高达到246亿千瓦时,比去年峰值高出6.86亿千瓦时;统调用电负荷最高达到10.76亿千瓦,比去年峰值高出2400万千瓦。华东、西南2个区域电网以及天津、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陕西、四川、重庆等12个省级电网负荷累计30次创历史新高。 “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连创新高,既有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导致空调负荷快速增长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国民经济继续稳定恢复。”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 作为经济景气的一个“风向标”,全国发电量自3月份以来一直保持正增长,7月份同比增长1.9%。与此同时,全社会用电量连续4个月同比实现正增长,7月份同比增长2.3%。 被视为国际贸易领先指标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表现更为亮眼。据西本新干线数据,进入8月份以来,BDI持续上扬,指数已从8月3日的1385点上升至8月14日的1595点,涨幅超过15%。 分析人士认为,BDI持续上涨主要得益于国内基建强势发力,铁矿石补库存需求大幅增长。最近几个月基建投资越来越活跃,1至7月基建投资同比下降1%,增速转正在即。 此外,相关数据显示,截至8月14日,唐山钢厂开工率为91.24%,较前一周增加3.82%。部分钢厂高炉复产,开工率已达年内高峰。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从中观高频数据来看,8月经济开局良好,经济复苏仍在延续。
8月6日,浙商证券发布8月份金股,方大特钢(600507)上榜。 据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方大特钢8月10日融资净买入671.71万元;融资余额2.35亿元,较前一日增加2.94%。8月12日融资净买入88.96万元;融资余额2.32亿元,较前一日增加0.38%。 方大特钢被机构看好,主要基于当前估值水平和宏观经济背景,以及其一直以来被业界称道的成本管控水平。浙商证券表示,8月份的A股策略为逢低布局低估值顺周期板块。从2010年8月以来各板块市盈率看,房地产、采掘、钢铁、银行、建筑等板块基本处在历史低位。 虽然,今年受疫情影响,无论是宏观经济形势,还是国内钢材供需变动均区别以往年份。但是,工业和信息化部7月30日发布的钢铁行业运行情况显示,2020年上半年,钢铁行业逐渐摆脱疫情影响,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生产经营保持平稳运行态势,钢铁生产维持高位运行,钢材消费持续增长。 对于下半年钢材价格走势,证券机构和市场分析人士普遍看好。“我的钢铁”网分析师认为,通过对上下游各项指标大数据进行分析,下半年我国经济将整体偏好,钢材价格将偏强运行。川财证券认为,基建赶工叠加旺季临近,钢材盈利空间有望扩大。 此外,方大特钢长期注重成本控制。今年4月份以来,该公司在确保安全、环保、质量的前提下,开展“大干一百天,全面降成本”活动,虽已过百日,但活动还在持续,且成效显著。如该公司炼铁厂围绕降本目标,开展系列攻关,铁水制造成本在中钢协对标企业排名中由3月份的中游升至6月份的前列;轧钢高线生产线开展煤气消耗技术攻关,吨钢综合煤气消耗在4—7月实现连续4个月下降,其中二季度累计气耗环比下降7.6%,7月份较一季度下降12.4%、吨钢降本3.61元/吨,创今年最好水平。
华英农业公告,公司2020年7月份鸭苗销售数量为549.46万只,销售收入1474.91万元,同比变动分别为-58.93%、-56.72%,环比变动分别为-5.74%、24.00%。7月份,公司鸭苗销售收入同比变化较大,主要由于鸭苗价格低迷,公司外售数量减少所致。
7月份工业生产平稳,投资和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继续改善,基建投资稳步回升,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今年以来首次由负转正,表明我国经济延续稳定复苏态势。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消费同比下降1.1%,降幅比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1至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降幅比1至6月份收窄1.5个百分点。 在工业生产保持平稳的同时,服务业加快复苏。数据显示,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增速与上月持平;同期,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月加快1.2个百分点。 “7月份经济恢复势头略有减弱,但稳中回暖趋势没有改变。”交行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三季度经济增长有望加快,宏观政策重在抓落实。 尽管消费同比增速并未如期转正,但商品零售额7月份同比增长0.2%,是今年以来首次由负转正。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张敏认为,随着扩大内需战略实施,促消费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未来消费品市场有望继续改善。 从三大投资来看,房地产投资保持正增长,1至7月份同比上涨3.4%;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也稳步回升,尤其是基建投资同比降幅进一步收窄至1%,增速转正在即。 在唐建伟看来,下半年投资的最大看点在基建。“随着专项债发行到位,基建投资有望加快,预计三季度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转正,备受关注的新基建全年投资增速有望达到两位数。”唐建伟说。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昨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以两句话来概括7月经济运行情况:经济稳定恢复,向好态势持续发展。 7月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生产增速分别为9.8%、13%,明显快于整体工业生产增速;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9.1%;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服务机器人等新兴产品的产量都实现翻倍增长……一系列数据印证了产业升级态势没有改变。 1至7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7%,比上半年加快1.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比上半年提高1.7个百分点;直播带货、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新业态新模式异常火热……亮眼数字背后是经济新动能的持续增强。 “危机中蕴藏新机,挑战中孕育动力,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说。 步入8月份,经济复苏的步伐不歇。相关数据显示,8月份首周,样本钢企钢材产量增速上行,全国水泥市场均价上涨,汽车、钢铁、化工等主要行业的开工率多数都在提高,工业生产保持平稳。 付凌晖强调,从下半年来看,改革开放创新的力度还会加大,深化放管服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8月14日,九芝堂披露了上半年业绩报告。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九芝堂实现营业收入约18.33亿元,同比增长8.5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97亿元,同比增长11.71%。 报告称,2020年上半年,九芝堂本部生产中心及各生产型子公司克服了各类困难,第一时间全面复工复产,落实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的三保行动,推进节能降耗、倡导协同增效,稳步开展生产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我国中药工业产量也正在逐步回暖中。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国中成药业的整体产量情况显示,2020年1月份至5月份我国中药工业营业收入2232亿元,同比下降9.7%,比一季度13.4%的下降幅度收窄了3.7个百分点。4月份至5月份两个月工业营业收入934亿元,同比2019年4月份至5月份两个月的974亿元下降4.1%,同比一季度下降幅度收窄9.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