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5日) 国家统计局 4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复工复产复市扎实推进,生产需求逐步好转,基础产业支撑有力,市场预期总体稳定,新动能逆势增长,经济活跃度提升,主要指标延续了3月份以来恢复改善势头。 一、工业生产由减转增,制造业增速回升明显 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3月份为下降1.1%;环比增长2.27%。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9%,降幅比1-3月份收窄3.5个百分点。4月份,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0.5%;股份制企业增长4.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9%;私营企业增长7.0%。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0.3%;制造业增长5.0%,3月份为下降1.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2%。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5%和9.3%,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6和5.4个百分点。从产品产量看,光缆,挖掘、铲土运输机械,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8%、40.8%、29.2%、26.6%、26.2%。 二、服务业降幅收窄,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 4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4.5%,降幅比3月份收窄4.6个百分点。1-4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9.9%,降幅比1-3月份收窄1.8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4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同比分别增长5.2%、4.4%、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分别下降5.0%、6.6%、33.7%,降幅比3月份分别收窄9.7、8.1、15.4个百分点。1-3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5%,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4.0%。4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1%,比3月份上升0.3个百分点。多数行业业务活动稳步恢复,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4个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50.0%。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51.9%,比3月份上升2.6个百分点;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2%,上升2.4个百分点。 三、市场销售有所回暖,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占比持续提高 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78亿元,同比下降7.5%,降幅比3月份收窄8.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2%。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758亿元,同比下降16.2%,降幅比1-3月份收窄2.8个百分点。4月份,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558亿元,同比下降7.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20亿元,下降7.7%。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307亿元,下降31.1%;商品零售25871亿元,下降4.6%。基本生活类商品较快增长,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和饮料类同比分别增长18.2%和12.9%。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改善,4月份,通讯器材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分别增长12.2%和6.5%,比3月份分别加快5.7和0.4个百分点。网上零售较为活跃,1-4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30698亿元,同比增长1.7%,1-3月份为下降0.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8.6%,比1-3月份加快2.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1%,比1-3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好转,高技术产业投资降幅明显收窄 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36824亿元,同比下降10.3%,降幅比1-3月份收窄5.8个百分点;4月份环比增长6.19%。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1.8%,制造业投资下降18.8%,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3%,降幅分别比1-3月份收窄7.9、6.4、4.4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3973万平方米,下降19.3%;商品房销售额31863亿元,下降18.6%,降幅分别比1-3月份收窄7.0和6.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6.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7.8%,降幅分别比1-3月份收窄8.4、5.9、5.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3.0%,降幅小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比1-3月份收窄9.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下降3.6%和1.7%。高技术制造业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投资增长15.4%。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投资分别增长28.0%、25.6%、12.5%。社会领域投资下降3.1%,比1-3月份收窄5.7个百分点;其中,卫生、教育领域投资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分别增长4.7%、2.9%。 五、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回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扩大 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涨幅比3月份回落1.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9%。1-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5%。分类别看,4月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1.3%,衣着下降0.4%,居住下降0.3%,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1%,交通和通信下降4.9%,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0%,医疗保健上涨2.2%,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4.8%。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上涨1.2%,鲜菜下降3.7%,猪肉上涨96.9%,鲜果下降10.5%。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1.1%,涨幅比3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 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1%,降幅比3月份扩大1.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8%,环比下降2.3%。1-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2%和1.5%。 六、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略有上升,主要群体就业总体稳定 1-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105万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16-24岁人口、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3.8%、5.5%,分别比3月份高0.5、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4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4.3小时,比3月份减少0.5小时。 七、货物出口同比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4966亿元,同比下降0.7%,降幅比3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074亿元,增长8.2%,3月份为下降3.5%;进口10892亿元,下降10.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3181亿元。1-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90713亿元,同比下降4.9%。其中,出口47435亿元,下降6.4%;进口43278亿元,下降3.2%。贸易方式结构继续优化。1-4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8%,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3.2%,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有所改善,我国经济运行正逐步向常态化复苏。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境外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经济稳定复苏仍面临诸多挑战。面对复杂局面,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助企纾困,稳住经济基本盘,力促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附注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均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一是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是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 (3)服务业生产指数是指剔除价格因素后,服务业报告期相对于基期的产出变化。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单位)达到限额标准纳入调查范围,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单位)因规模变小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开业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单位)的影响。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了修订,2020年月度增速按照可比口径计算。 (5)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调查制度规定,对上年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进行修订,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6)就业人员是指16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一定社会劳动的人员。 (7)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数据来源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 (8)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附表 2020年1-4月份主要指标数据 指 标 4月 1-4月 绝对量 同比增长 (%) 绝对量 同比增长 (%) 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3.9 … -4.9 (一)分经济类型 国有控股企业 … 0.5 … -4.2 股份制企业 … 4.0 … -4.9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3.9 … -8.9 私营企业 … 7.0 … -5.6 (二)分三大门类 采矿业 … 0.3 … -0.8 制造业 … 5.0 … -5.4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0.2 … -3.9 (三)主要行业增加值 纺织业 … 2.0 … -10.6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3.2 … -3.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4.2 … -7.6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4.6 … 1.7 通用设备制造业 … 7.5 … -9.0 汽车制造业 … 5.8 … -15.0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5.7 … -7.3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9.0 … -5.8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11.8 … 1.8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0.2 … -3.9 (四)主要产品产量 发电量(亿千瓦时) 5543 0.3 21388 -5.0 生铁 (万吨) 7202 -1.2 27799 1.3 原煤(万吨) 32212 6.0 115244 1.3 粗钢 (万吨) 8503 0.2 31946 1.3 钢材 (万吨) 10701 3.6 37439 -0.2 水泥 (万吨) 22347 3.8 52095 -14.4 原油加工量(万吨) 5385 0.8 20348 -3.4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493 3.8 1912 2.6 焦炭(万吨) 3855 -1.3 14835 -2.9 硫酸(折100%) (万吨) 719 8.6 2586 -6.3 烧碱(折100%) (万吨) 286 -3.4 1109 -5.6 乙烯 (万吨) 168 -1.4 683 0.7 化学纤维 (万吨) 519 2.7 1753 -5.0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7480 -6.8 30441 -0.3 微型计算机设备 (万台) 3105 26.2 8710 -6.5 集成电路 (亿块) 220 29.2 722 20.6 汽车 (万辆) 210.0 5.1 557.3 -32.3 其中:轿车 (万辆) 78.2 -2.0 207.6 -36.8 (五)产品销售率(%) 98.0 0.8 (百分点) 96.8 -1.3 (百分点) (六)出口交货值(亿元) 9790 1.1 33892 -7.5 二、服务业生产指数 … -4.5 … -9.9 三、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亿元) … … 136824 -10.3 其中:民间投资 … … 77365 -13.3 分产业 第一产业 … … 3102 -5.4 第二产业 … … 40937 -16.0 第三产业 … … 92785 -7.8 四、房地产开发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 … … 33103 -3.3 其中:住宅 … … 24238 -2.8 办公楼 … … 1530 -4.8 商业营业用房 … … 3145 -10.4 (二)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 … … 740568 2.5 其中:住宅 … … 521043 3.8 办公楼 … … 31348 -2.2 商业营业用房 … … 78232 -9.7 (三)房屋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 … … 47768 -18.4 其中:住宅 … … 35248 -18.7 办公楼 … … 1370 -28.7 商业营业用房 … … 3873 -20.4 (四)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 … 19286 -14.5 其中:住宅 … … 13709 -14.5 办公楼 … … 703 -7.5 商业营业用房 … … 2151 -22.8 (五)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 … 33973 -19.3 其中:住宅 … … 29916 -18.7 办公楼 … … 643 -32.0 商业营业用房 … … 1828 -29.1 (六)商品房销售额(亿元) … … 31863 -18.6 其中:住宅 … … 28291 -16.5 办公楼 … … 883 -37.5 商业营业用房 … … 1920 -34.5 (七)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 (亿元) … … 47004 -10.4 其中:国内贷款 … … 8730 -2.5 利用外资 … … 23 -31.6 自筹资金 … … 14875 -5.2 定金及预收款 … … 13990 -18.9 个人按揭贷款 … … 7601 -5.4 土地购置面积(万平方米) … … 3151 -12.0 商品房待售面积(万平方米) … … 52255 1.7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8178 -7.5 106758 -16.2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 10588 -3.2 37608 -16.3 (一)按经营地分 城镇 24558 -7.5 92413 -16.3 乡村 3620 -7.7 14345 -15.4 (二)按消费类型分 餐饮收入 2307 -31.1 8333 -41.2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 505 -27.9 1786 -38.6 商品零售 25871 -4.6 98425 -13.1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 10083 -1.5 35822 -14.7 粮油、食品类 1154 18.2 4996 13.8 饮料类 166 12.9 635 6.3 烟酒类 261 7.1 1109 -9.8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799 -18.5 3057 -29.0 化妆品类 224 3.5 876 -9.4 金银珠宝类 155 -12.1 583 -32.5 日用品类 471 8.3 1787 -1.2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607 -8.5 2002 -24.5 中西药品类 433 8.6 1644 4.3 文化办公用品类 261 6.5 923 -0.8 家具类 115 -5.4 359 -23.1 通讯器材类 386 12.2 1451 0.1 石油及制品类 1386 -14.1 4998 -21.1 汽车类 3083 0.0 9400 -22.6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129 -5.8 405 -18.9 六、进出口(亿元) 进出口总额 24966 -0.7 90713 -4.9 出口额 14074 8.2 47435 -6.4 进口额 10892 -10.2 43278 -3.2 七、居民消费价格 … 3.3 … 4.5 食品烟酒 … 11.3 … 14.0 衣着 … -0.4 … 0.1 居住 … -0.3 … 0.1 生活用品及服务 … 0.1 … 0.2 交通和通信 … -4.9 … -2.4 教育文化和娱乐 … 2.0 … 1.9 医疗保健 … 2.2 … 2.2 其他用品和服务 … 4.8 … 4.8 八、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 -3.1 … -1.2 生产资料 … -4.5 … -2.1 采掘 … -11.6 … -2.5 原材料 … -8.8 … -4.3 加工 … -2.2 … -1.2 生活资料 … 0.9 … 1.2 食品 … 3.7 … 4.6 衣着 … -0.6 … -0.4 一般日用品 … -0.1 … 0.0 耐用消费品 … -1.7 … -2.0 九、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 … -3.8 … -1.5 注: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2.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 3.此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附图
(2020年5月15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发言人您好,从您刚才所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继续改善,经济运行恢复态势是否达到了预期?此外,对4月份经济表现您如何评价?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从我刚才介绍的主要数据和情况可以看到,4月份总体经济延续了3月份以来恢复改善的势头,主要指标呈现积极变化。4月份经济运行主要的特点可以从四个方面总结: 第一,复工复产扎实推进。国家统计局4月下旬的快速调查显示,截至4月25日左右,规上工业达到正常生产水平一半以上的企业接近85%,规上服务业企业超过70%,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超过60%。从市场预期看,也呈现环比改善的势头。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50.8%,处于景气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3.2%,其中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59.7%,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52.1%,均比3月份有一定幅度的回升,说明企业的预期在环比来看都出现了一定程度改善。 第二,生产需求逐步好转。从工业来看,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从上月下降1.1%转为增长。从行业看,41个大类行业中28个行业增加值实现了同比增长,增长面扩大;从产品看,统计的612种商品中60%实现了同比增长,产品的增长面比上个月扩大超过20个点;从相关指标看,4月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6%,上月为下降2.8%。从服务业看,服务业的降幅也在缩小,当月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4.5%,比上月收窄4.6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行业收窄幅度大于整体幅度。从投资看,投资活动呈现回暖态势,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0.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收窄的幅度都在4到8个百分点左右。从市场销售来看,市场销售也呈现改善势头,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7.5%,比上月收窄8.3个百分点,其中升级类商品增速较快,特别是通讯器材类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增长12.2%。从出口看,当月出口超出预期,出口同比增长8.2%。 第三,转型升级态势持续。1-4月份,和互联网相关的新业态、新模式继续保持逆势增长。1-4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6%,比上月加快2.7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比24.1%,比去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从工业来看,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一些高技术产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比如光缆、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增长都在40%以上,工业机器人增长26.6%,保持了高速增长。 第四,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当月城镇调查失业率6.0%,比上月小幅上升0.1个百分点,月度之间波动比较小。从就业主体人群的失业率情况看,25-59岁的人群调查失业率5.5%,比平均失业率低0.5个百分点。从物价来看,物价保持了平稳回落的态势,居民消费价格当月上涨3.3%,比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主要是食品价格回落比较多。当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4.8%,比上月回落3.5个百分点,其中包括猪肉、鲜果鲜菜等主要农副产品价格都出现了涨幅回落,或者降幅扩大的态势。 从这四个方面来看,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延续了3月份恢复改善的势头。当然,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这些指标的改善有一定补偿性恢复的性质。为什么这么说呢?从1-4月份主要指标的运行情况看,主要指标仍处在下降区间。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4.9%,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9.9%,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6.2%,进出口下降4.9%。从这些累计的速度看,整体还处在下降的区间,说明整体经济还没有回到往年正常水平。当前境外疫情正在蔓延扩散,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冲击还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国内经济的稳定复苏也面临很多新挑战。面对这种复杂局面,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持续深化逆周期调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释放内需潜力,更大力度助企纾困,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循环,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回归常态。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当前国外疫情仍然在蔓延,在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条件下,二季度的经济运行能否企稳?4月份消费和投资的回暖幅度不是特别大,怎么样看待下阶段的经济走势?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在目前国内外疫情形势比较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大家对经济运行的走势十分关注。从连续两个月的数据情况来看,我对未来的走势判断概括为三句话: 第一句话,我们有底气。这个底气来自于我们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完备产业体系、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超大的市场规模。这些优势在严重疫情冲击下没有受到严重的伤害,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甚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在过去几个月抗击疫情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始终保持连续生产,医疗物资快速增长,生活必需品实现了稳定供应,14亿人的基本民生得到了有效保障。底气还来自于现在转型升级的趋势已经基本确立,从4月份主要指标的运行情况大家也可以看到,和新动能相关的领域在疫情冲击下依然保持了增长态势,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可以说是在疫情下实现了逆势增长,所以我们的底气也来自于转型升级的态势确立、新动能的不断发展壮大。 第二句话,我们有信心。信心来自于疫情发生以来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3、4月份连续两个月经济处于恢复改善的势头,本身也体现了经济增长的韧性,也为进一步加大宏观对冲政策、进一步推动复工复产增添了更多信心。目前从一些先行指标来看,比如1-4月份投资中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已经由负转正,从上个月的下降22%转为增长1.1%,说明在投资的项目储备、资金保障上都有好转。从用电量来看,工业用电量在4月份已经转正,从5月上旬最新的监测结果来看,用电量的增幅在持续小幅回升。从这些先行指标来判断,保持经济持续复苏改善的势头是有条件、有基础的。 第三句话,我们有挑战。当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的势头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冲击仍在复杂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从国内来看,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成果,但是从经济层面来看,经济运行还没有回到正常水平,就业压力还比较大,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还比较多,面临的风险挑战仍然比较多。所以还要保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一方面要抓紧落实落细前面已经出台的宏观对冲政策,另一方面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诉求,及时调整应对政策,推动经济全面回归常态。谢谢。 纽约时报记者: 服务业的数据在4月份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们看到,零售业如果刨除零售总额的话,其他的数据并不是太好,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消费者对于可选择性的消费更加谨慎了?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你对数据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在目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观察经济形势必须要放在大背景中来看,疫情防控对生产端和消费端都会有冲击。当前来说,生产端的恢复略快于消费端,这和疫情冲击的特点是有关系的。虽然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已经从应急状态转变为常态化,但是很多聚集性的消费、接触性的消费,还有以此为特点的服务,确实还需要一个恢复过程。数据的变化也可以看出,零售和服务业的复苏仍然是有一定差距的。4月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5%,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了4.5%。这两个之间有什么差异?因为服务业是点多面广的行业,不光有接触性、聚集性的服务消费,很多服务还体现为基于信息技术的服务,比如在应对疫情冲击过程中出现的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其实不但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反而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发展。我觉得这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释服务业生产指数的好转程度好于零售的好转程度。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我们注意到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5%,降幅比3月份收窄8.3个百分点,这表明市场销售在回暖,请问这种回暖是否是可持续的?在海外疫情不断蔓延的情况下,下一步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潜力应该如何看待?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本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了7.5%,降幅比3月份收窄了8.3个点。从结构上来看:第一,基本的生活类商品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粮油食品类的销售、饮料类的销售都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第二,消费升级类的商品保持了加快增长的势头,包括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其中通讯器材类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速也有所加快。第三,有一些重要的商品销售在回暖,比如汽车这个月销售就是持平的。这些占比比较高的商品销售的恢复对于整体零售降幅的收窄起到增强促进作用。 从下个阶段的走势来看,目前消费升级的势头还在继续。从今年以来各月之间零售变化的趋势来看,大势没有改变,基本生活用品基本保持了平稳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继续较快增长,一些受疫情冲击的行业或者产品销售在目前疫情防控形势变化下也呈现了恢复的势头。因此,虽然消费回升的势头仍然面临一定挑战,在消费端仍然会感受到这种压力,但是,短期来看,随着复工复产的逐步推进,生产生活秩序的逐步回归,消费的环境在逐步改善;长期来看,消费复苏的势头也是有条件得到持续的。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PPI连续下降,反映出现在企业复工复产虽然在持续推进,但是也存在着达产难,包括订单比较少的情况,这是否说明我们的产业链在疫情的冲击下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另外,下一步怎么巩固和增强产业链的优势?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下降3.1%,比上个月的降幅是扩大的。这种下降从结构上来看,主要还是输入性的影响。本月从国际上看,国际原油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行,4月份OPEC一揽子原油的价格比年初的高点下降70%以上。从别的指标来看,比如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的期货价格来看,4月份比3月份下降40%以上。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大幅下降,对和石油相关行业的价格是有影响的,对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是有下拉的作用。但也要看到,在疫情冲击下目前工业市场的需求确实存在下行的风险,刚才我也讲到企业的达产率,达到正常水平50%的规模以上工业接近85%,确实还没有回归到正常的水平,和正常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他的建筑业、服务业都有类似的特点,达产率更低一些。需求的变化会对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从PPI变动的趋势来看,一方面要继续扎实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尽快释放内需潜力;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观察PPI的走势。总的来看,随着国内生产生活秩序的逐步恢复,PPI也有一定向上的支撑。谢谢。 路透社记者: 从现在的趋势来看,预计哪个季度经济能够走出负增长的区间?下一步我们要扩大内需,您觉得着力点在哪些方面?投资还是消费?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你的问题还是关注下阶段的走势。目前从月度的情况看,工业生产当月出现了转正,增长3.9%,但与往年正常的水平和长期趋势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其他指标,如投资、零售、出口和服务业等都处于下降的状态。虽然月度之间有降幅收窄或者个别指标转正的恢复改善势头,但要消除前期严重的疫情冲击带来的影响仍然是有挑战的,不但取决于国内复工复产推进的进度,一定程度上也要受到外部疫情的影响,以及外部经济变化的影响。目前来看,经济发展的走势还需要观察,但从推进复工复产政策取得的成效来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基础把恢复改善的势头持续下去。 另外,刚才您也说到扩大内需方面。在外需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情况下,我们要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一方面要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从消费来讲,有两点:一是持续推进线上消费保持增长,二是积极推进线下消费尽快回补。从投资主要指标来看,目前呈现了好转迹象,很多投资活动出现改善,下一步还要围绕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弱项,加大对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要着力提升产业链水平,提升产业发展基础,在这些上面多下力气,加大力度,更好地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谢谢。 CNBC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就业,按照目前的调查,就业的质量如何?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消费,一线城市的消费情况是什么样的? 刘爱华: 先回答第一个就业质量的问题。从城镇调查失业率的变化来看,月度之间调查失业率的变化是比较小的,2月份6.2%,3月份5.9%,4月份6.0%,月度之间的波动比较小,整体是平稳的。但是从更多的指标来看,目前就业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第一,就业规模低于上年同期,人社部门统计的1-4月份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比上年同期少增105万人。 第二,城镇调查失业率高于上年同期,4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6.0%,比上年同期的调查失业率高出1个百分点,说明就业压力确实比较大。 第三,重点群体的就业压力比较大,比如农民工,在4月末的时候我们组织了一次快速调查,对农民工返乡情况进行了摸底。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在经过一系列有序对接、促进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等措施的作用下,农民工就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4月末外出农民工规模已经恢复到往年的九成左右,但离正常水平仍然有距离。从高校毕业生来看,今年有874万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所以就业压力确实比较大。 今年我们把就业作为“六稳”和“六保”的首位,可以说是高度重视就业问题,而且采取了一系列很有针对性的措施。在这些措施的作用下,目前虽然就业压力依然比较大,但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我们进行的快速调查显示,城镇在职未就业人群比例,从3月份的18.3%下降至3.5%。这反映出就业质量、就业水平是在提升的。 第二个问题,关于一线城市的消费。我目前只有全国的数据,如果要做城市消费零售的具体观察,我们把这个问题带回去,请你和统计局新闻处联系,会后再给你一个具体解答。谢谢。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记者: 二季度会出现宏观方面的拐点信号,被称为“二季度现象”,但今年的情况可能略为特殊,从今年势头来看,今年的“二季度现象”是否会出现?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大家还是非常关注二季度的走势。刚才我跟大家从指标变化的层面,从国内外形势,从下阶段发展的大环境等方面都做了一些解释,介绍了我们的一些看法。应该说,一方面在各种政策的作用下,在市场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确实有条件、有基础、有信心,也有底气实现经济的持续复苏和改善。但另一方面确实存在着比较大的不稳定、不确定性,所以我们还是要坚持底线思维,抓住经济运行中的有利条件、发挥自身优势,释放内需潜力,帮助企业渡过目前的难关,最终实现经济全面回归常态。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现在已经是5月份了,上半年就剩一个月了,您对下半年的经济走势怎么看?出口在我国GDP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海外疫情持续的情况下,今年GDP增速“保6”还有希望吗?这样的全球经济持续到什么时候才可以“春暖花开”?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就出口来讲,出口前景确实面临比较大的不稳定、不确定性。最近,很多国际机构或国际组织公布对今年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包括IMF预测全年世界经济会下降3%,还有世贸组织、联合国等都对全球的经贸活动做了预测,下降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在这种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中国的出口确实面临比较大的风险挑战。虽然4月份货物出口实现了8.2%的增长,但我们对前景不能过于乐观。今年以来,在一系列稳出口政策的支撑下,外贸企业加强市场调节能力、发挥自身竞争力、开展多元化布局,取得了来之不易的结果。但是,在全球经济收缩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出口也很难独善其身。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是要对风险挑战有充分的估计。 第二个问题,关于对全年经济增长有什么样的预判。我想还是要发挥好我们自身的优势,释放出我们自身的潜力,积极应对目前所面临的风险挑战,帮助企业主体一起应对眼下遇到的困难,推动中国经济全面回归正常轨道。谢谢。
今年以来,美联储通过两次降息,把目标利率降至零附近,同时实施无限量QE,其资产负债表规模已经升至创纪录的6.7万亿美元;我国也采取了多次降息降准举措,4月份M2增速达到11.1%,达到209万亿元。如此大规模的“放水”,自然引起人们对通胀的担忧,但迄今为止,全球主要经济体及中国均没有出现通胀抬升的势头,而且中国4月份的CPI已经从2月份的5.4%峰值降至3.3%,PPI则为-3.1%,呈现出通缩趋势。如何来解释全球货币“大放水”背景下经济仍然呈现通缩压力呢? 来源:李迅雷金融与投资(ID:lixunlei0722) 作者:李迅雷 原标题:《水往“高”处流》 01 央行大放水:并未流入寻常百姓家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符合自然规律。只要资金流入经济体,肯定会引起某些商品或资产价格的上涨。于是我们自然会想到费雪方程式,MV=PQ,其中 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 为货币流通速度,P 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Q 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实际应用中,经常用 M1 或者 M2 等广义货币代表 M,以名义GDP 代表 PQ。 但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今天,M中的相当大一部分会流入到资本市场,按照凯恩斯理论,货币需要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交易需求、储蓄需求和投资需求。因此,我们不妨把费雪方程式做一个扩展: MV=P1Q1+P2Q2+…+F1Q1+F2Q2+… 其中F为某类金融产品价格。 也就是说,货币大放水对商品和金融产品的价格和数量都会带来影响,但现阶段之所以不会引发通胀,可能主要基于两点原因: 一是疫情之下总需求大幅下降,通胀通常与GDP增速具有明显相关性,我国从90年代至今的四次幅度较大的通胀,都发生在经济过热、实际GDP大幅走高阶段。今年一季度,美国GDP增速为-4.8%,我国为-6.8%,均出现了大幅度负增长。故CPI没有继续上升也属正常。 有人或许会问,美国前期通过的2万亿美元经济救助计划,直接向民众派发现金,其中年收入低于7.5万美元的成人,可以获得1200美元的现金。如此大规模的钱发下去,为何没有导致通胀呢?这是因为这些现金补贴不足以弥补美国工薪阶层由于降薪或失业导致的收入减少总额,更何况还存在结构性问题,即4月份高达14.7%的失业率中,失业人群以低薪阶层为主,这些人才是消费主力。 二是按照凯恩斯提出的“流动性陷阱”假说理论,当利率降低到无可再降低的地步时,任何货币量的增加,都会被以“闲资”的方式吸收,因而对总体需求、所得及物价均不产生任何影响。如今,日欧美均为负利率或零利率,美联储又无限量放水,但在实行零利率或负利率的政策环境下,数量扩张型货币政策对刺激实体经济复苏的效果十分有限。 事实上,当今我们面临的,一方面实体经济的现金流偏紧,地方政府、非金融企业的债务压力大现金流短缺,另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资产荒”,但金融机构虽有钱但缺可以配置的资产,货币的脱实向虚趋势十分明显。 02 水往“高”处流,高处不胜“热” 我关注到今年以来的两大现象,一大现象是我国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新开户人数大幅上升,其中3月市场共新增投资者189.12万,较2月份的89.54万户环比暴增111.21%,比去年同期大幅提升,这应该是居民部门“脱实向虚”的一个例证。年初至今,国内创业板指数走势强劲,丝毫不受疫情影响;在餐饮业一片哀嚎声中,某些品牌白酒的股价却不断刷新历史高度。 再看一下美国股市,虽然3月份经历了大幅下挫,被称为进入了技术性熊市,而到了4月中旬,美国三大股指持续大幅反弹,涨幅均超过20%,居然进入技术性牛市。而且,纳斯达克指数还在逼近历史最高点,如此富有戏剧性的反弹,恐怕与美联储无限量QE政策有关,尽管美国的疫情远比中国严重。 第二大现象是豪宅购买和奢侈品消费热潮汹涌,今年前四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3397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758亿元,同比名义下降16.2%,降幅不可谓不大。但是,豪宅的销售则是另一番景象:深圳楼盘招商太子湾,推出豪宅公寓,户型面积240-398㎡,总价2133万-5479万,首付1000万起步。然而,富豪们却像买白菜一样带着口罩排队抢房。 杭州最贵楼盘之一,仁恒滨江园的最低价1200万元,共有992组家庭报名购房,中签率仅6.2%;位于上海的碧云尊邸均价近12万元/平方米,总价最高8000万元,抢购者之多居然需要动用警力来维持秩序。 与豪宅热销相对应的,是国内奢侈品消费的也同样火爆,根据阿里拍卖提供的数据,2020中国3月奢侈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0%,月环比增长超50%,与全球奢侈品行业销售额萎缩近三成的现状形成强烈反差。LVMH首席财务官表示,从3月中下旬起,LVMH旗下品牌在中国的大多数门店销售出现同比增长,4月份势头更猛,有些品牌甚至超过了50%。 我国4月份的CPI降至3.3%,预计下半年会出现负增长,但近期国内LV、香奈儿、Tiffany等奢侈品已经开始涨价。2019年,全球奢侈品市场增长约2.2万亿元,其中90%由中国市场拉动。中国凭借18.5%的世界人口,16%的世界GDP占比,拉动了全世界35%的奢侈品消费市场。 在经济增速下行的大趋势下,中国经济的存量特征越来越明显,即便没有疫情,分化也已经成为大趋势,包括区域人口的分化、经济落差的扩大,包括产业集中度的提升,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的此消彼长,也包括了头部企业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其他非头部企业生存压力的增加。 此外,居民收入分化已经成为全球性棘手问题,而且存在分化加剧趋势,正如《21世纪资本论》作者皮凯蒂所说,工薪阶层的薪酬增速比不上资本回报率,于是收入和财富的分化程度越来越大。 03 分化下的投资机会与经济问题 全球经济的衰退是大趋势,因为主要经济体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这是源于全球长期和平环境下社会结构的越来固化,阶层逆袭变得越来越困难,皮凯蒂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的核心矛盾”,不过他认为有解药,如罗斯福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将收入税最高税率提高到90%以上,而对大额遗产的税率则高达70%;联邦政府在很多行业设置了最低工资标准,还鼓励工会的发展。 但是,现实中巨额资本背后的精英阶层通常更有话语权,桑德斯已经退出竞选,特朗普或拜登无论谁上去,都不可能在美国下一轮总统任期内去缩小美国的贫富差距过大问题。为了避免发生危机,美联储依然一如既往地释放QE,而QE恰恰是扩大收入差距的重要源泉。四月份美国失业人口达到2200多万,与此同时,在职人员的人均薪酬的增速却创了历史新高,说明低薪者的失业比例很高。 在西方的主要经济体中,抑制收入差距过大,主要靠三大税收:房产税、资本利得税和遗产税,有了这三大税种尚且不能抑制贫富差距,更何况我们还没有。因此,我以为收入差距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很难缩小。故我从2017年开始,就看好高端消费品,提出权益资产投资上应该“抓大放小”、《买自己买不到的东西》。 当然,这只是在商言商的一种投资建议。但毕竟居民收入的持续分化会给经济带来不利影响,水往“高”处流是一种不正常现象,而税改的确是缩小收入差距的一种有效工具,但最难决策的问题是如何去权衡当下和长期的利弊,而且其他方面的改革也必须同步推进。什么时候水往低处流,什么时候“流动性分层”问题能够改善,这才是经济结构转好的标志。 当前的疫情实际上是在加速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分化趋势,进一步拉开企业之间、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我们能否借助此时财政支出规模大幅增加之际,通过再分配的方式来改善社会收入结构?
工业生产继续恢复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江源解读4月份工业生产数据 4月份,随着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实,经济社会秩序进一步恢复,工业生产同比增速由降转增,多数行业、产品和地区增速由负转正。但从1—4月份累计来看,工业生产下降仍较明显,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一是复产水平普遍提高,工业生产逐步恢复。国家统计局相关调查显示,截至4月24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84.6%的企业已达到正常生产水平一半以上,较4月初上升4.1个百分点;60.8%的企业达到正常生产水平八成以上,较4月初上升9.6个百分点。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而上月为下降1.1%,各主要经济类型和大中小型企业均由降转增。1—4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3.5个百分点。 二是多数行业和地区实现增长,产品增长面持续扩大。分行业看,4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28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增长的行业数较上月增加12个;33个行业比上月生产加快或降幅收窄。分地区看,31个省(市、自治区)中,27个地区实现增长,较上月增加9个。分产品看,612种列入统计的工业产品中,367种产品实现增长,比上月增加140种,增长面为60.0%,比上月提高22.9个百分点;429种产品增速加快或降幅收窄,占70.1%。 三是装备制造业明显改善,汽车生产大幅回升。4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上月为下降3.6%。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5.8%,而上月为下降22.4%;专用设备、仪器仪表、电气机械、金属制品、通用设备行业均由负转正,增速在7.5%—14.3%之间;计算机电子、铁路船舶航空航天业分别增长11.8%、5.7%,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分产品来看,4月份,汽车产量为210万辆,同比增速由上月的下降43%转为增长5.1%;工业机器人增长26.6%,发电机组、挖掘机、混凝土机械、光缆等均增长40%以上,增速均较上月加快10个百分点以上;电子计算机整机、集成电路、铁路货车、民用钢质船舶增速在29.2%—115.6%之间,均较上月明显加快。 四是高技术制造业生产继续加快,新兴产品高速增长。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10.5%,增速较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增长25.7%、22.2%,增速大幅加快15个百分点以上;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9.7%,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新兴产品中,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智能手环等新材料和电子产品增速分别为344.7%、127.4%、57.6%、47.3%、31.2%,延续了高速增长态势。 五是基础原材料行业明显回升,水泥、粗钢产量实现增长。投资需求逐步恢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原材料类行业回升较快。4月份,非金属矿物开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分别增长5.5%、4.2%;有色、钢铁、化工分别增长6.9%、4.6%、3.2%,增速均有所加快;石化行业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生产继续下降,但降幅明显收窄;水泥、粗钢产量同比增速均由负转正,十种有色金属增速有所加快。 六是消费品行业生产继续回升,医疗防疫物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4月份,造纸、食品行业同比分别增长7.9%、7.5%,增速较上月分别加快7.1和1.8个百分点;印刷、农副食品、纺织、化纤等行业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增速在0.5%—5.8%之间;酒饮料茶、服装、家具、文教工美等行业降幅有所收窄。医疗防疫物资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口罩产量同比增长12倍,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酒精产量增长50%以上。生活必需品和抗疫物资供应持续充足和稳定。 尽管4月份工业生产继续恢复,但也要看到1—4月份累计工业增加值同比仍下降4.9%,多数行业和产品增速为负,库存上升、利润下降,企业经营困难仍然较多。疫情对工业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特别是国外疫情的冲击正在显现,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下一步,应继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帮助企业复工达产和订单恢复,促进工业经济逐步恢复常态运行。
4月份市场销售继续好转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张敏解读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 4月份,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企业复商复市进程加快,居民生活秩序稳定有序恢复,特别是在多项促消费政策的带动下,市场销售进一步好转,新兴消费势头良好,市场活跃度有所增强。 一、促消费政策效果初步显现,商品零售和餐饮服务均有改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减税降费、稳定和促进汽车消费以及发放消费券等多项政策措施,助力消费市场持续改善。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下降7.5%,降幅比3月份收窄8.3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9.1%,收窄9个百分点。 从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4.6%,降幅比3月份收窄7.4个百分点;餐饮收入下降31.1%,大幅收窄15.7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和餐饮收入分别下降1.5%和27.9%,降幅分别比3月份收窄11.4和18.8个百分点。 二、新兴业态持续扩张,消费方式更趋多样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增速继续加快。疫情防控期间,居民将部分实体店消费转向“云消费”,网络购物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方式。1—4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6%,增速比1—3月份加快2.7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4.1%,比上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其中,通过互联网销售的吃类和用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36.7%和12.4%,增速分别比1—3月份加快4和2.4个百分点;穿类商品同比下降12%,降幅比1—3月份收窄3.1个百分点。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每日快递量超2亿件,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4月份快递业务量预计完成62.5亿件,同比增长27.0%。 无接触、自助式零售以及外卖送餐服务更受消费者青睐。1—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超市和仓储会员店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1%和14.4%,增速分别比1—3月份加快1.2和2.8个百分点。尽管餐饮业受疫情冲击明显,但外卖等餐饮服务恢复较快,4月份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费收入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而3月份为同比下降。 三、多数商品销售继续好转,消费升级类商品明显改善 4月份,在限额以上单位18个商品零售类值中,10类商品实现同比增长或持平,有16类商品比3月份好转。 基本生活类商品增势平稳。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8.2%,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饮料类和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2.9%和8.3%,增速分别比3月份加快6.6和8个百分点。 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持续改善。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2.2%和6.5%,增速分别比3月份加快5.7和0.4个百分点;体育娱乐用品类和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1.6%和3.5%,而3月份分别为下降7.1%和11.6%;金银珠宝类商品下降12.1%,降幅比3月份收窄18个百分点。 汽车类商品销售明显改善。面对疫情冲击,中央和地方出台多项政策措施,稳定和促进汽车消费,效果逐步显现。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与上年同月基本持平,而3月份为同比下降18.1%。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4月份汽车销售量同比增长4.4%,环比增长43.5%。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4月份乘用车综合销售量同比下降5.5%,降幅比3月份大幅收窄34.5个百分点。 居住类商品降幅进一步收窄。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和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8.5%、5.4%和5.8%,降幅分别比3月份收窄21.2、17.3和8.1个百分点。 四、假日消费加快恢复,市场活力有所增强 “五一”期间,全国市场活跃、人气回升,消费市场加快恢复。据商务部监测,5月1日—5日,重点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清明假期增长32.1%。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5月1日—5日,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状况均好于清明假期。 综合来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生活秩序有序恢复,各项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前期压抑的部分消费逐步释放,4月份市场销售延续好转态势。同时,在疫情防控期间形成的新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进一步巩固,将有助于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支撑消费市场长期平稳向好发展。
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降幅继续收窄 —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丁勇解读2020年1—4月份投资数据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向好态势持续巩固,一系列稳投资政策落地见效,投资项目新开工和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快,投资降幅收窄态势进一步显现。2020年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10.3%,降幅比一季度和1-2月份分别收窄5.8个和14.2个百分点。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以下特点: 一、三大领域投资降幅均有所收窄 1—4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1.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9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业投资降幅收窄10.0个百分点,交通运输邮政业投资降幅收窄8.5个百分点,水利管理业投资降幅收窄7.6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降幅收窄6.9个百分点。 1—4月份,制造业投资下降18.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6.4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投资降幅分别收窄7.2个和4.7个百分点。 1—4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4个百分点。 二、高技术领域投资向好 1—4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0%,降幅比一季度收窄9.1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降幅小7.3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下降3.6%,降幅比一季度收窄9.9个百分点,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降幅小15.2个百分点。其中一些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实现增长,生物药品制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8.3%,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5.4%,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4.6%。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下降1.7%,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3个百分点,比全部服务业投资降幅小6.1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增长28.0%,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25.6%,专业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2.5%。 三、教育、卫生、电力等民生领域投资由降转增或增长加快 1—4月份,教育投资同比增长2.9%,一季度为下降4%;卫生投资增长4.7%,一季度为下降0.9%。 1—4月份,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7.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5.6个百分点。 四、民间投资继续改善 1—4月份,民间投资同比下降13.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5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民间投资降幅收窄7.4个百分点,制造业民间投资降幅收窄6.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降幅收窄4.6个百分点,社会领域民间投资降幅收窄5.9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民间投资降幅收窄8.2个百分点。 五、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由负转正 随着稳投资政策的加速发力,投资新开工项目特别是大项目增加较多。4月份,新开工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以下同)22693个,比3月份增加10695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5614个,比3月份增加2660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509个。1-4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1.1%,实现由负转正,这反映了投资活动稳步向好。 在投资项目建设加快的带动下,主要工程机械开工率和开工时间均较往年同期提高较多。同时工程机械产品产量快速增大,4月份,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和混凝土机械产量分别增长40.8%和40.7%。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4月份中国经济数据,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略有上升,主要群体就业总体稳定。1-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105万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4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4.3小时,比3月份减少0.5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