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港股AI第一股索信达控股(3680.HK)公布了半年报。2020年H1,索信达控股实现营业收入1.30亿,相较于上年同期增长48.7%。上半年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核心业务,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数据解决方案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64.9%。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相较于2018年增长39%,2020年H1的业绩呈现进一步提速。 在疫情影响下,IT行业的上半年业绩增速普遍下滑,此时索信达逆势增长,成长韧性彰显。索信达下游客户包括头部商业银行等金融企业,大部分客户到了四月份下旬才正式复工。据此,我们预计公司项目交付及收入确认节奏被延迟一个半月,以上半年的工作日计算,相当于延迟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倘若没有疫情影响,预计索信达上半年表现更加亮眼。 上半年索信达的高增长是昙花一现?还是公司已经正式步入快车道? 一、AI+金融科技赛道的龙头,深耕市场快速扩张 索信达控股是AI+金融科技赛道的人工智能公司。公司为金融业提供基于大数据和AI技术的数据解决方案,主要聚焦智能营销、智能风控和智能运营三大业务领域。经过多年发展,索信达在商业银行市场拥有较高市占率。按照2018年来自金融业的收入计算,公司的服务覆盖中国55.6%的国有银行及股份合资商业银行,其中国内前十五大银行中有八家为公司的金融客户。 优质客户的绑定,构成了索信达稳健向上的基本盘。要获得头部商业银行客户,供应商需要经过较为严格的验证,并由于较高的转换成本,客户粘性很高。索信达打入头部银行的供应商清单,是公司实力的体现。另一方面,这样的合作关系长期而稳定,公司业绩确定性强。根据半年报,华南市场是索信达最大的市场,公司实现了该地区现有的金融客户近100%复购率。稳固的基本盘支撑着索信达的高增长,公司在过去三年中业绩接近翻一倍,并在2020年H1增长进一步提速。 除了深耕原有市场,凭借着上市募集的资金和自身的造血能力,索信达加快了扩张的步伐。华北市场(包括北京)和华东市场(包括上海)是中国的主要金融中心。除了大本营华南地区,公司将以华北和华东为重点发力区域,逐步覆盖至全国。以刚发布的半年报来看,扩张正在稳步推进。公司已经在华北和华东地区组建了团队,并聘请业界资深专业人才组成高管团队。另外,索信达计划打开城商行、农商行市场。对比中腰商业银行,头部商业银行客户及数据海量、应用场景复杂、业务决策过程复杂。索信达从头部银行吸纳项目经验,打开下沉市场并非难事。 从上半年的费用支出,即可看出公司拓展业务的力度及决心。疫情下同行业公司纷纷缩减开始,索信达却逆势加大投入。2020年H1,索信达的销售开支同比增加约36.3%,行政开支同比增加约26.6%。凭借着多年行业经验的积累及高效的交付能力,相信索信达将实现商业模式的快速复制。业绩会上,索信达表示,公司计划在头部银行的市场占用率从现有的56%提升至80%。业绩加速释放指日可待。 二、研发投入厚积薄发,创新驱动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行政开支和销售开支,公司的研发投入增长更为迅猛。2020年H1,公司研发开支较2019年上半年大幅增加约69.9%。2020年H1,公司新增员工人数达到近100人,人才团队规模快速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和专家人才的人数大幅增长,研发人员占比大幅攀升。 以结果来看,索信达以往的研发投入效率较高。 根据半年报,索信达不断针对新市场推出新解决方案。比如,上半年公司将精准营销解决方案从运用于银行领域扩展到证券领域。索信达已与国内大型证券公司国信证券达成合作。索信达将会为国信证券提供数据解决方案,以提供营销效率、减低营销成本,成为扩大证券行业市场的里程碑。另外,索信达针对商业银行研发新产品落地在即,将从零售银行业务扩展到信用卡业务,并与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成为合作伙伴。 除此之外,公司与华为云合作,共同打造云生态。索信达客户微细分模型在ModelArts上线,成为其上首个金融营销模型。该模型创造性的提出了“数据图像化”,通过深度学习数据图像而非数据本身,构建出更精准的模型。这可以将上线模型前10%名单的命中率提高20%至40%,直接产生的营销效益高达数百万至上千万,是业内的标杆案例。 领先的技术成为索信达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索信达保持技术上的高投入,以持续改善数据解决方案组合的素质和类别,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服务,并推出新产品以领导行业革新。而更高效的服务、不同细分领域的新产品,又会反哺公司业务、为公司造血,保证未来有足够的研发投入资金,形成良性循环。 另外,研发投入具有滞后性。半年报的披露的进度,是此前研发投入的成果。相信当前迅猛增长的研发投入,将会结出更大的果实。 三、业绩+估值提升,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由于期间费用,尤其是研发费用的迅猛增长,公司从2019年H1的盈利到2020年的亏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没有疫情影响,公司本应能实现盈利。像前文提到那般,上半年受疫情的影响,项目进度拖延,收入确认延后,其中有部分高毛利率的自主开发平台产品交付延期至二零二零年下半年。另外,上半年公司为某一大客户提供的数据基建服务,该项毛利率水平仅19.4%,因此拖累了总体毛利率。但是数据基建是人工智能训练的基础,在搭建完数据框架后,索信达将会从该客户源源不断地在其基础上获取较高毛利的AI订单,后续该项目的毛利必定反转。因此,我们认为上半年收入端逆势维持较高增长水平,是相比利润端更值得重视的信号。 在疫情下,同行业公司纷纷冻结人事,公司却逆势扩张,彰显管理层的信心,也无疑向市场传递出一个重要的信号:公司正处于第二轮加速成长期。下半年,索信达控股将迎来业务节奏的恢复,业务扩张、产品开发也将带来更快的收入增速。在规模效应下,公司的盈利有望持续修复。加上新基建下,IT行业的估值整体向好,公司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2020年8月18日,信达生物(01801.HK)和全球药企巨头礼来共同宣布:双方将扩大关于免疫肿瘤药物PD-1单克隆抗体达伯舒的全球战略合作,消息一出,引发资本市场强烈关注。此次与全球顶级药企更进一步的合作充分验证了信达生物强劲的研发实力得到了国际巨头的认可,也将被看作是中国生物创新医药企业走向全球市场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实际上此次并非信达生物与礼来的初次合作,而是双方展开的第四次合作。早在2015年信达生物就曾与礼来达成重磅合作,成为当时中国生物制药企业与跨国药企之间最大的合作之一。根据当时的合作细节,双方计划未来十年在中国和全球共同开发和商业化三个单克隆抗体和三个以抗PD-1为基础的双特异性肿瘤治疗抗体。而根据当时的合作安排,信达生物和礼来将合作开发、生产和销售以上新药,其中信达生物将合作主导中国市场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礼来将合作主导国外市场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基于协议,信达生物可获得总额超过15亿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 而随着双方合作的第一款重磅在研产品达伯舒成功推向市场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信达生物的创新实力和业务前景也得到了礼来更进一步的肯定,由此双方进一步围绕达伯舒签订扩大合作协议。 根据此次最新的合作,信达生物授予礼来制药达伯舒在中国以外地区的独家许可,礼来制药将致力于将达伯舒推向北美,欧洲及其他地区。根据该合同协议条款,信达生物将获得累计超10亿美元款项,包括2亿美元的首付款和高达8.25亿美元的开发和销售里程碑付款。另外,信达生物还将收到两位数比例的净销售额提成。双方都将保留开发达伯舒联合其各自管线中产品及其他合作方产品的权利。 据了解,这将是中国生物医药历史上最大的海外授权合作之一,也是第一次中国自主研发的、已经上市的大分子药物将海外市场成功转让给世界500强药企,造福全球百姓。 可以看到,礼来是信达生物快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伯乐,为信达生物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支持,而随着此次进一步深化合作,其达伯舒也将有机会推向全球市场,为全球肿瘤患者提供更好治疗手段。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也将进一步提升信达生物的创新品牌,加快其创新药的国际化进程,并在业绩层面给予更大的支撑,引发公司长期成长价值的不断释放。此外,长远角度来看,此次合作也将为信达生物后续在研产品面世后的合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并有望引发资本市场对这一合作模式的更多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十月上市以来,信达生物的股价截至目前累计涨幅超过250%,而公司股价今年更是持续走强,年度涨幅一度实现翻倍,股价走俏的背后是资本市场对公司综合实力和业务前景的高度看好。去年公司重磅在研产品达伯舒正式上市,并成功进入医保,与此同时今年公司继续释放利好,其自主研发的重组人源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药物达攸同正式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第二个国产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公司研发不断进入收获期,在驱动股价表现向好的同时,信达生物也获得了包括大摩、高盛等在内一众专业投资机构的看好。 此次公司与礼来进一步深化合作,无疑是行业对于信达生物研发优势和市场前景的又一次肯定,相信也将会引来资本市场更进一步的关注,推动股价有更强劲的表现。 随着港股财报季的到来,信达生物也将公布新一期的财报,根据此前数据,达伯舒今年一、二季度的销售收入分别约为4亿元和5亿元人民币,其在国内市场展现出来强大的市场潜力。相信这也将给公司今年的中报表现带来惊喜,届时资本市场也将会有所反映,不妨拭目以待。
8月12日晚间,京汉股份(000615.SZ)发布公告称,拟与奥园集团、信达资产、奥园科星签署《关于联合奥园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纾困京汉实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进行实质性重组的合作总协议》。这意味着,信达资产将提供近20亿元用于收购京汉股份债权,完成债权收购后,京汉股份系列债务的债权人将变更为信达资产,京汉股份短债压力得到释放,流动性问题获得解决。 这是奥园6月底入主京汉股份以来的又一重要进展。仅一个多月,京汉股份便相继完成董监事换届、新任管理团队聘任,并敲定整体债务重组事项,效率极高。 京汉股份表示,本次公司及控股股东与信达资产签署纾困合作总协议,有利于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降低公司现存债务利率,减轻偿债压力,有效解决公司债务问题,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上述协议的签署,对公司发展将带来积极影响。 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内容,信达资产将收购并择机重组京汉股份的债权,收购总价款不高于人民币19.7亿元。在债权满足生效条件后,信达资产与相关债务人进行债务重组。重组期限自标的资产包首笔收购价款支付日起3年止,重组宽限补偿金率为11%/年。 简而言之,本次的债务重组方式为,由信达资产整体收购京汉股份原债权人的债权。重组完成后,信达将成为新的债权人,并对重组债务的期限、利率、还款方式和还款来源等条款重新约定,以大幅优化京汉股份的债务结构,降低短债占比。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本次债务重组,京汉股份的融资成本获得大幅降低。 记者翻阅2019年年报发现,京汉股份的银行贷款、非银行贷款、信托融资等融资成本区间高位达13.8%。有专业人士表示,根据此次公告披露的整合补偿金率、重组宽限补偿金率可以预估,信达接手债务重组整体资金成本约为11%左右。这基本意味着,京汉股份此次近20亿债务重组后的融资成本下降了约2-3个百分点。 参与此次债务重组的信达资产,同样引发外界关注。公开资料显示,信达资产是国内实力最强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在其以往介入企业重组的案例中,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协助企业制定债务重组方案,从债务重组层面推动化解债务风险,以支持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加速资源整合。 有行业分析师表示,京汉股份原债务较为分散,分布于十余个债权人手中,融资成本、期限不一,导致公司难以对债务进行统筹安排,影响到公司过去几年的经营。此次由信达资产联合奥园集团对京汉股份进行近20亿债务重组,既避免了违约风险,又为公司整体债务提供了三年偿债时间,以时间换空间,大幅改变公司面临的债务局面,为公司聚焦经营创造了良好环境。 中国奥园入主后,仅一个多月便顺利敲定了整体债务重组方案,为京汉股份发展争取到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彰显出中国奥园对支持京汉股份未来持续稳健发展的坚定决心。根据此前的收购协议安排,及此次债务重组协议安排,中国奥园还将向京汉股份提供5亿元流动性支持。 相信在债务重组落地后,京汉股份的流动性将得到大幅改善,驶入健康发展轨道。
暂停上市一年后,*ST毅达(600610,SH)7万股东的日夜等待终于有了结果。8月10日公司收到通知,*ST毅达将于8月17日(下周一)在上交所恢复交易。 消息一出,股民彻夜难眠,凌晨在股吧狂欢之余,小散们也不忘感谢大股东信达证券的付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截至今年3月底,*ST毅达完成管理层换届工作,据2019年年报披露的14名董监高履历,除3名独立董事外,信达证券占据7席,另4席来自赤峰瑞阳和瓮福集团。 8月11日,*ST毅达董秘胡家胜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信达证券所管理的资管计划作为上市公司大股东,有义务履行相应职责保护全体股东利益,因此进行了一系列债务重组措施,并在*ST毅达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时考虑注入优质资产,经过筛选完成了对赤峰瑞阳100%股权的收购工作,2019年11月7日并表日后计入上市公司当年度的营业收入为1.99亿元。 “信达系”接盘后实现保壳 今年,*ST毅达违规披露重要信息案终于尘埃落定,4名责任人员因虚增营业收入被判处拘役至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恢复上市的公告中,*ST毅达的新任管理层披露了公司此前的诸多问题。自2017年开始,公司总部及子公司陆续出现资金链断裂、无力支付员工工资、主要管理人员失联、员工辞职潮爆发等情况,上市公司子公司先后出现失去控制、主营业务逐步处于停滞状态,致2018年的营业收入为0,员工人数仅为2人。 转机出现于2019年初,信达证券所管理的资管计划通过司法途径获取公司2.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4.27%,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信达证券代为行使实际控制人权利。在此期间,公告披露公司出现营业执照、公章和财务账册遗失的极端情形。 为保证*ST毅达顺利脱困,信达证券展开了为期一年半的偿债“输血”行动。今年4月,公司董事会在一份向上交所递交的工作报告中曾写道,为恢复上市,董事会主要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改组董事会、监事会,聘任新任管理层,逐步恢复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第二,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恢复公司的正常经营;第三,通过实施公开挂牌、协议退出方式,处置失去控制的子公司;第四,实施债务重组、债务豁免,解决影响公司正常经营的重大债务问题;第五,积极应对文盛案等重大诉讼,解除公司失信被执行人及银行账户冻结状态;第六,聘请保荐人,提出恢复上市申请。 胡家胜表示,中国信达本身是处置不良资产的金融集团,下属信达证券有方案设计和资本运作的能力,因此大股东实施系列措施后,公司总资产、净资产、收入、净利润规模相应增加,符合股票恢复上市条件。 根据最新修订的2019年年报,*ST毅达与部分债权人达成和解,关联方盛云投资、厦门中毅达及西藏一乙采取代付、收购债权、债务豁免等方式进行债务重组,截至2019年底,合计豁免公司债务3.83亿元,净资产由负转正为4437.63万元。 转型化工产业 关于重组标的,胡家胜表示,选择赤峰瑞阳是公司经筛选后认为其符合要求,往后会加强对子公司的管控。 2019年,*ST毅达向瓮福集团借款不超过6.59亿元收购主要经营性资产赤峰瑞阳,并将赤峰瑞阳100%股权质押给瓮福集团。2019年,赤峰瑞阳完成业绩承诺,实现扣非净利润8572.01万元,作为“对赌”条件,赤峰瑞阳还需在2020年、2021年分别实现净利润8800万元、7900万元。 从7月6日公司答复上交所问询披露的公告中可以看出,上交所对*ST毅达的持续经营能力表达了关注。公司回复称,*ST毅达收购赤峰瑞阳后,主营业务转变为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近三年主要产品的生产规模、生产效能均较为稳定,季戊四醇产品为赤峰瑞阳的核心产品,在国内居行业第二,生产能力约占全国季戊四醇在产装置生产能力的20%。 关于公司未来发展战略,*ST毅达在2019年年报中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巩固核心产品季戊四醇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提高三羟甲基丙烷的产品竞争力;继续加强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择机拓展其他多元醇或多元醇下游新产品;积极巩固、拓展海外高端市场,努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多元醇生产企业。 三羟甲基丙烷(含双三羟甲基丙烷)是赤峰瑞阳新增的多元醇产品,其对应的生产线于2015年开始规划立项,于2017年完成竣工验收,2018年正式投入生产。公司表示,目前赤峰瑞阳三羟甲基丙烷装置的产能和产量在国内排名靠前,生产能力约占全国三羟甲基丙烷在产装置生产能力的10%。 此外,赤峰瑞阳在酒精产品方面的市占率较低,公司计划通过技改,进入无水酒精和医用酒精等高端产品领域。因此,2020年,*ST毅达将发挥赤峰瑞阳公司配套优势,拓展盈利渠道,聚焦主业,延伸已有产业链,不断发掘企业新的业务增长点。 股民狂欢也需提防风险 本次收购完成后,*ST毅达改组了赤峰瑞阳的董事会、监事会,上市公司委派了2名董事、2名监事及财务总监,并聘请了瓮福集团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解田为上市公司的总经理。 *ST毅达也在2019年年报中提示投资者,未来上市公司将持续在业务、财务、人员、机构等各方面进行调整、完善,但由于上市公司之前并无化工行业运营经验,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业务整合仍然面临挑战。 8月10日晚间,*ST毅达发布恢复上市公告。股吧内有投资者激动不已:“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感谢信达”。但也有股民表示:“要注意开盘后的风险,谨慎交易。” 对于风险,公司也有清醒的认识。除整合、商誉、市场风险外,公司表示还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截至2019年底,公司长期应付款金额达4.89亿元,包括应付开磷瑞阳股权转让款1.01亿元、应付瓮福集团借款3.8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3.29亿元,其中2.71亿元为1年内应付开磷瑞阳的股权转让款。 对此,公司控股股东资管计划承诺将积极协助上市公司进行融资,必要时将协调关联方提供支持,充分发挥中国信达作为全牌照金融集团的资源优势,协助*ST毅达多渠道融资,消除偿付风险,维护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ST毅达则在公告中表示,将使用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并积极通过银行借款、股权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以保证按时支付以上应付款或偿还借款。
信达出清所持中原资产3.33%股权,河南财政厅子公司接盘 澎湃新闻记者 胡志挺 河南首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发生股权变更,中国信达退出。 8月10日,中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原资产)发布公告称,2019年12月河南省政府会议研究决定,安排河南省财政厅全资子公司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河南农开)受让信达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信达投资)持有的中原资产股权,资金通过统筹年初预算财政专项结余解决。截至2020年7月21日挂牌期满,河南农开摘牌信达投资持有的中原资产3.3%股权,转让价约2亿元。 本次股权转让后,信达投资不再持有中原资产股权。天眼查信息显示,信达投资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达,01359.HK)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 转让完成后,中原资产主要股东包括:河南省财政厅持股20%,河南省财政厅全资控股的河南农开和中原豫资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股18.33%和6.67%,郑州市财政局全资控股的郑州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5%,国家电投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控股的百瑞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0%,深圳华强资产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5%,重庆康达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5%。 中原资产在该公司官网新闻稿中表示,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根据监管要求以及自身回归主业的需要,华融、信达、东方等公司先后退出了参股控股的地方AMC。本次摘牌成功,提高了(河南省)财政厅对中原资产的直接持股比例,对中原资产更好地发挥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功能性作用,具有重要的助力作用。 中原资产成立于2015年8月,是经银监会和财政部核准的河南省第一家具有金融不良资产批量收购业务资质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注册资本50亿元。 近段时间,中原资产因原总裁被查而备受外界关注。7月29日,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发布消息称,中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原党委委员、总裁岳胜利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河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在今年5月发布的一份评级报告中将中原资产的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穆迪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全球经济前景恶化、油价及资产价格下跌等因素对很多行业、地区和市场的信用状况造成了广泛而严重的冲击。因其在A股市场有较大规模的投资,中原资产成为受冲击影响的企业之一。 “鉴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公众健康和安全的重大影响,穆迪将其视为我们ESG框架下的社会风险。今天的评级行动反映了疫情冲击的广度和严重程度对中原资产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信用质量的恶化。”穆迪如此表示。 不过,7月31日,中诚信国际发布的《中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20年度跟踪评级报告》显示,维持中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为稳定。
全国性AMC之一的中国信达近日发布公告称,经监管批准,该公司将所持有的幸福人寿50.995%股权转让给诚泰保险和东莞交投集团。中国信达将不再持有幸福人寿任何股权。此次转让的交易价格为75亿元,为此前挂牌价。从13年前设立幸福人寿到如今“全身而退”,中国信达在保险领域做“减法”,有分析称,此举可让中国信达更加聚焦不良资产主业。 两大接盘方就位 根据公告,转让完成后,诚泰保险持有幸福人寿30.39亿股,占总股本的30%,成为幸福人寿第一大股东。东莞交投集团持有幸福人寿21.27亿股,占总股本的20.995%,成为幸福人寿第二大股东。 股权转让事宜始于2019年。2019年6月,中国信达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拟转让所持全部幸福人寿股权,股权占比为50.995%。同年10月,中国信达在上海联和产权交易所以75亿元挂牌价出售上述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幸福人寿是中国信达为救助问题金融机构、进行问题机构托管过程中组建的,成立于2007年11月,数轮增资后,注册资本十余年间增长近十倍并突破100亿元。 中保协披露的幸福人寿2020年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幸福人寿的股东还包括三胞集团、深圳市亿辉特科技发展、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深圳市拓天投资管理、上海中房置业、奇瑞汽车等16家公司,持股比例均低于15%。 保险领域做减法 在全国性AMC中,中国信达一直深耕保险领域。近年来,该公司开始频频在保险领域“做减法”。 中国信达表示,幸福人寿的股权转让符合公司聚焦不良资产主业的战略发展方向,能够助其优化整合子公司资源,改善资产结构,提高资本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不良资产主业的核心竞争力。 行业人士认为,75亿元的现金流入可缓企业财务压力。数据显示,幸福人寿2018年曾巨亏68亿元,成为行业年度“亏损王”,这对中国信达业绩造成拖累。 在保险领域做“减法”、向主业聚焦还包括转让信达财险股权。中国信达曾通过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作价42.2亿元将信达财险41%股权转让给深圳市投资控股,只保留10%股权,信达财险后更名为国任财险。去年,国任财险开展增资扩股,中国信达股权比例进一步稀释。
图片源自网络 7月20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显示,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幸福人寿)股权转让事项收到监管批复,批准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公司(中国信达)将幸福人寿50.995%股权转让给诚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诚泰财险)和东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东莞交投)。 图片源自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 转让后,诚泰财险和东莞交投分别持有幸福人寿30%和20.995%股份,为幸福人寿第一、第二大股东,中国信达不再持有幸福人寿股份。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显示,幸福人寿50.995%股权于今年7月16日以底价75亿元成交,对应的评估值为69.66亿元。 图片源自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 中国信达出让幸福人寿股权系早有谋划。 去年6月,中国信达发公告称,为落实有关监管精神,优化整合子公司平台资源,拟通过省级以上产权交易所公开转让所持的全部幸福人寿股份。 同年12月,中国信达称与诚泰保险、东莞交投签署产权交易合同,幸福人寿发公告称股东会通过上述股权转让方案。 公告显示,此次接手幸福人寿股权的东莞交投由东莞国资全资持股,诚泰财险第一大股东为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3%。此外,四家国资股东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昆明产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有诚泰财险13.4%股份。 图片源自幸福人寿公告 经营方面,自2007年11月成立以来,幸福人寿在2009年至2014年连亏6年,合计亏损近34亿元。2015年至2017年,幸福人寿分别盈利3.35亿元、1802万元、4938万元,盈利三年后2018年又现亏损,以68亿亏损金额成为险企“亏损王” 2019年,幸福人寿扭亏为盈,该年净利润为0.76亿元;营业收入为121.04亿元,较上年的105.13亿元增长15.13%。 图片源自幸福人寿公告 今年一季度,幸福人寿再现亏损,净利润为-3555.32万元,而上年同期为2.63亿元;保险业务收入为45.76亿元,较上年的38.9亿元同比增长17.63%。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30.86%和1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