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9月通胀数据。其中,CPI同比上涨1.7%,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2.1%,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同比回落,非食品价格零增长。9月食品价格环比0.4%、同比7.9%,涨幅均有明显回落。其中,由于去年猪瘟带来的高基数,猪价同比大幅降至25.5%;鲜菜价格受季节因素及降雨影响,同比继续升至17.2%。9月非食品价格环比0.2%(较8月继续上涨0.1个百分点),同比略降至0,其中教育文娱(尤其是旅游)、交通通信分项出现改善。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持平于0.5%。 服务消费恢复提速,助力服务价格企稳。9月消费品CPI同比降至2.6%,而服务CPI回升至0.2%(近三个月的高点),两者“剪刀差”收窄至2.4个百分点。随着防疫限制放宽、心理顾虑消退以及收入预期改善,服务消费(交通、旅游、住宿、餐饮、电影等)恢复情况良好,后续有望推动服务价格企稳回升。 PPI跌幅略有扩大,回升趋势受阻。9月PPI环比0.1%、同比跌幅扩大至2.1%。其中,生产资料同比降幅收窄至2.8%,而生活资料由涨转降,下降0.1%。分行业看,油气开采、石油煤炭加工、有色采选和加工、黑色采选和加工等行业环比均有回落,符合9月PMI出厂价格指数和工业品价格小幅回调的表现。 维持“CPI下行、PPI低位”的判断。展望未来几个月,CPI方面,随着猪价高基数影响显现,CPI进入快速回落期,四季度或跌至1%下方;PPI方面,尽管经济复苏支撑工业品需求,但考虑到主要工业品库存偏高、上涨动力有限,预计年内PPI回升力度不强,同比难以走出负区间。综上所述,当前物价并不存在明显的通胀或通缩风险,亦非货币政策的核心关切。
10月15日,新三板公司亚奥科技发布了2020年三季度报告,这是新三板首份三季报。根据公告,亚奥科技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55亿元,同比增长88.58%,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净利润1662.31万元,同比大增962.96%。 亚奥科技是一家专业提供监控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商,主要为通信、电力、交通等行业客户提供监控系统解决方案,以及与监控相关的软硬件产品。公司业绩的大幅增长离不开5G的高速发展。亚奥科技表示,报告期内国家加大基础建设投入,下游运营商客户加速5G项目建设,公司订单增加。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扭亏为盈,为837.26万元,去年同期为亏损391.48万元。7月至9月,公司业绩进一步增长,实现净利润825.05万元,同比增长314.89%。
来源丨中国人民银行 初步统计,2020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9.6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01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6.69万亿元,同比多增2.79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3052亿元,同比多增3863亿元;委托贷款减少3190亿元,同比少减3264亿元;信托贷款减少4137亿元,同比多减3059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5676亿元,同比多增1.09万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4.1万亿元,同比多1.65万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6.73万亿元,同比多2.7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6099亿元,同比多3756亿元。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4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630亿元。 从结构看,前三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6.3%,同比低11.1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占比1%,同比高1.4个百分点;委托贷款占比-1.1%,同比高2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1.4%,同比低0.9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占比1.9%,同比高4.4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13.8%,同比高1.9个百分点;政府债券占比22.7%,同比高3.4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2.1%,同比高1个百分点。 注1: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 注2:2019年12月起,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将“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与原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并为“政府债券”指标,指标数值为托管机构的托管面值;2019年9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企业债券”统计,将“交易所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纳入“企业债券”指标;2018年9月起,人民银行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2018年7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单独列示。 注3:文内同比数据为可比口径。
国家统计局10月15日发布数据显示,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7%,涨幅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这是自2019年2月CPI同比上涨1.5%以来,CPI同比涨幅再次回到“1时代”。 分析人士认为,猪肉价格环比下降带动食品价格涨幅回落是9月CPI同比涨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在“猪周期”带动下,预计四季度CPI同比涨幅将继续下行。 猪肉价格环比下降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15日表示,9月,各地积极落实好“六稳”“六保”政策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市场供需状况总体稳定,CPI环比与同比涨幅均继续回落。 数据显示,9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9%,涨幅比上月回落3.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69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9月猪肉价格由上月上涨1.2%转为下降1.6%。董莉娟分析称,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存栏不断改善,储备猪肉投放增多,猪肉供给有所增加。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表示,食品价格涨幅回落,特别是猪肉价格环比走低,使得9月CPI同比涨幅重回“1时代”。 四季度CPI同比涨幅料下行 展望下阶段物价走势,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10月猪肉价格同比涨幅预计显著下行,将带动食品价格涨幅继续回落,加之非食品价格短期内难以出现明显上行走势,预计10月CPI同比涨幅降至1.3%左右。 “预计10月CPI同比上涨0.8%左右。”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在“猪周期”带动下,预计四季度CPI同比涨幅将回落至1%以内,全年CPI呈前高后低走势。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1月至9月CPI同比上涨3.3%,已回落到3.5%的年度控制目标之下。预计下阶段CPI同比涨幅继续回落,全年实现CPI涨幅3.5%左右的目标几无悬念。 PPI同比降幅小幅扩大 数据显示,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温彬表示,9月PPI同比降幅小幅扩大,主要由于生产资料价格同比增速尚未转正,相对稳定的生活资料价格也有所回落。下阶段,货币政策仍要继续加大对市场主体的结构性支持力度,加大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的中长期信贷投放,进一步提升企业信心,加速恢复需求。 西南证券认为,受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影响,石油相关行业价格由涨转降。随着国内供需持续恢复和传统生产旺季来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10月初已现上涨趋势,是支撑PPI在10月回升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内生产加快恢复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暖,预计10月以后PPI将有所回升。
[摘要]在主要投资来源地中,1-9月,香港地区、新加坡、英国、荷兰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1%、8.6%、32.8%、150%(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来源丨商务部网站 2020年1-9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718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折合1032.6亿美元,同比增长2.5%;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下同)。我国今年以来实际使用外资首次实现人民币、美元累计指标“双转正”。 从单月情况看,9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99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1%(折合142.5亿美元,同比增长23.7%),连续6个月实现同比增长。 从季度情况看,三季度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0.4%,增速明显高于一季度的-10.8%和二季度的8.4%。 分行业看,1-9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559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高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6.4%,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同比分别增长18.5%、92.5%、72.8%、31.2%。 在主要投资来源地中,1-9月,香港地区、新加坡、英国、荷兰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1%、8.6%、32.8%、150%(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图片来源:微摄 中国人民银行10月14日公布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6.4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2.5个百分点。 一、广义货币增长10.9%,狭义货币增长8.1%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6.4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2.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0.23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1个和4.7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5181亿元。 二、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6.26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1125亿美元 9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75.49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69.37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6.26万亿元,同比多增2.63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12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6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0.5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7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25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436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4720亿元。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9万亿元,同比多增2047亿元。 9月末,外币贷款余额8994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前三季度外币贷款增加1125亿美元,同比多增1076亿美元。9月份,外币贷款减少34亿美元,同比少减18亿美元。 三、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8.15万亿元,外币存款增加909亿美元 9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16.86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1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个和2.4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8.15万亿元,同比多增4.93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5.49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627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765亿元。9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58万亿元,同比多增8633亿元。 9月末,外币存款余额8487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前三季度外币存款增加909亿美元,同比多增862亿美元。9月份,外币存款增加292亿美元,同比多增279亿美元。 四、9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8%,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93% 前三季度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1041.68万亿元,日均成交5.54万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17.5%。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下降2.7%,现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5.4%,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增长19.8%。 9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8%,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24个和0.75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93%,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13个和0.63个百分点。 五、国家外汇储备余额3.14万亿美元 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14万亿美元。9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101元人民币。
图片来源:微摄 央行今日发布2020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初步统计,2020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9.6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01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6.69万亿元,同比多增2.79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3052亿元,同比多增3863亿元;委托贷款减少3190亿元,同比少减3264亿元;信托贷款减少4137亿元,同比多减3059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5676亿元,同比多增1.09万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4.1万亿元,同比多1.65万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6.73万亿元,同比多2.7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6099亿元,同比多3756亿元。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4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630亿元。 从结构看,前三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6.3%,同比低11.1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占比1%,同比高1.4个百分点;委托贷款占比-1.1%,同比高2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1.4%,同比低0.9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占比1.9%,同比高4.4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13.8%,同比高1.9个百分点;政府债券占比22.7%,同比高3.4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2.1%,同比高1个百分点。 注1: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 注2:2019年12月起,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将“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与原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并为“政府债券”指标,指标数值为托管机构的托管面值;2019年9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企业债券”统计,将“交易所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纳入“企业债券”指标;2018年9月起,人民银行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2018年7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单独列示。 注3:文内同比数据为可比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