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定位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改造的德必集团(300947)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据公开信息,德必集团基于中小微型文科创企业的需求,利用自身园区设计和运营管理能力,对各类既有建筑进行重新定位与更新改造。主要采用“承租运营”的经营模式。 众所周知,无论是运营商超还是运营园区,获客是关键问题,要有稳定、良好的入驻企业。对于获客方面,德必集团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前期已经深入的做过市场调研,深谙文科创企业对于资源对接、资源共享的需求,所以改造园区时会更多的考虑到相关企业的需求,为其提供符合其所处行业特点和发展阶段所需的专业化服务。” 该负责人表示,“通过多年来积累的改造、运营经验,公司已经积累了一大批优秀的文科创企业入驻园区。这其中就包括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美团点评、移动出行平台滴滴打车、体育互联网平台虎扑体育......” 从所处行业来看,德必集团目标客户企业数量逐年增长。根据《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9》统计数据,2015年至2018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稳步增长,占GDP比重逐年上升。2018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8737亿元,占GDP比重为4.30%;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也在持续增加,2018年增加至210万家,同比增长157.38%。 根据艾瑞咨询研究报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截至2002年底全国有48个园区建成。到了2012年底全国园区总量达到1457个;2017年《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政策出台,指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载体—文创园区的发展。 需求带动增长,随着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企业的增多,德必集团规模在扩大,业绩也随之上升。截至2020年6月30日,其投入运营的承租运营模式园区数量共40个。覆盖上海、北京等多个城市,以及意大利、美国等海外地区。 业绩方面,2017年至2020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06亿元、7.71亿元、9.10亿元和3.95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2185.84万元、5516.46万元、1.21亿元和5134.44万元。 本次首发上市德必集团也将开启成长的新篇章。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孙文华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上市可以为其注入新鲜血液。但行业内公司想要长远发展也要考虑到园区运营需要融于区域经济,通过资产增值收益。文创园区需要通过商业提升租金增值。在空间策划时更关注资产功能的组合及企业行业税收的增长率。” 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认为,“通过上市德必集团能够有更多的融资渠道和资金支撑,对于此类企业的商业模式来说,只要有改造物业资源和资金支持就能够快速扩张,形成规模效应,加速企业成长。” “当前,国内城市在快速发展,市区的商业地产从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转变,对于老旧厂房、仓库、办公楼等物业改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需求较大。但仅仅是改造物业转租门槛过低,城市迭代需要更多配套完善、业态丰富、文商结合、设计时尚的文创商业综合体。”周鸣岐补充道。 德必集团方面表示,通过本次公开发行,将有效提升自身的行业和公众影响力,后续公司将依托于自主研发的智慧园区管理系统,继续深化在国内一二线城市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
物业股们今年在港股新股市场赚足了眼球,又开始在A股大显神威了。 昨日,A股创业板迎来了第一支物业股—特发服务。开盘报50元/股,较发行价18.78元上涨166.24%,收盘价为47.60元,较发行价上涨153.46%。 一直以来,由于A股上市流程较长,即便是如同碧桂园服务这样的物业龙头也不得不选择去港股上市。近些年A股制度改革进程加快,注册制落地为更多有潜力的企业打开了大门,预计会有更多物业公司选择A股上市。此次特发服务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A股第四个物业公司。 园区服务为主,差异化竞争 特发服务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深圳本土的物业公司。与同行相比,公司规模不大但增速较快。据招股书披露,公司2016年-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7亿元、5.08亿元、6.99亿元、8.91亿元,复合增速34.01%。 另外,特发服务业态较多,涵盖了园区、公共、住宅、商业,其中园区服务为其业务支柱。截止2020年上半年,公司总在管面积为2283.69万平米,其中园区物业在管面积为2049.71万平米,占比为89.8%。据招股书披露,园区物业在公司四大业态中营收占比超过8成。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兴业证券 与普通住宅物业、商业物业不同的是,园区物业一般没有背后的大型房企母公司可以依靠,但需要掌握更多的地方性资源。特发服务正具备这样的优势。从股权结构来看,特发服务的控股股东为深圳市特发集团有限公司,持有比例为63.7%,而特发集团的控股股东正是深圳市国资委。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另一方面,特发服务的客户资质较高,公司经营比较稳定。据招股书披露,2020年H1华为系、阿里系、特发集团、中国移动、腾讯为公司前五大客户,共计贡献收入53.57%。其中,华为和阿里分别贡献28.77%、16.27%。与核心优质客户的长期合作,保证了公司存量业务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公司打响品牌。伴生的对于大客户的依赖问题,报告期内已经出现好转,前五大客户贡献收入占比从2017年62.3%下降到2020年H1的53.57%。 物业估值分化 物业板块的广阔空间和成长性已经无需赘述,万亿级蓝海市场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但值得注意的是,行业也呈现明显分化状态。 A股物业公司数量较少,分化情况不明显,但港股市场已经把事实摆在了人们眼前。以市盈率计,物业板块上不同公司的估值最大相差十倍以上。龙头物业公司无疑享受更高估值。 此外,业内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头部物业公司正在加紧收购中小型物业,来扩大自身规模,提高影响力。管理面积规模始终是物业公司质地的重要衡量指标,虽然并购不一定能提高公司长期业绩,但是能提高物业公司管理规模、加快提升市场份额。因此对于中小物业公司来说,抓紧时间扩张、跻身第一梯队,迫在眉睫。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信证券 特发服务已经成功上市,能否抓住上市机会,持续向外扩张,决定了能否持续享受较高估值。
近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并网成功,标志着我国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这对我国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是当前核电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是我国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创新离不开企业。据介绍,为建设“华龙一号”,中核集团联合联动198家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5000多家企业,共同突破了411台核心装备的国产化,形成700余件专利、120余项软件著作权、1项国际核电标准,涵盖核电厂前期、设计、设备、建设、调试等全生命周期。 企业创新离不开灵感,更离不开企业文化这块土壤。企业拥有“绝活”的背后,是深厚的企业文化。 企业创新文化(行情300336,诊股)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创新及创新管理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以及创新物质形态的综合,包括创新价值观、创新准则、创新制度和规范、创新物质文化环境等。创新文化是一种培育创新的文化,不但能有效增强企业活力、核心竞争力,提高经营业绩,而且能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 园区企业云集,具有天然创新优势。一是一些创新型企业拥有“绝活”,有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创新氛围。二是企业多,有利于形成企业协作创新。三是园区具有政策和平台优势,集合了多种资源和力量,创新条件好、成本低,有利于企业创新成功。 当前,科学技术应用转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创新活动已成为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竞争的焦点在不断前移,原始创新、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的作用日益突出,原始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间科技竞争的核心。因此,园区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视创新文化建设,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拓兆兵)
发改委官网公告,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近日发通知称,为提升园区污染治理水平,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经研究,决定开展第二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园区遴选工作。
12月10日,由火花S-Park、园区资本联盟主办的中国产业地产行业顶级峰会——“2020火花S-Park中国产业地产30强榜单”在南京盛大发布,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新集团”)蝉联第一名。 据了解,“中国产业地产30强榜单”,由火花S-Park自2015年起颁布,该榜单兼顾定量与定性评估,除了传统的材料数据收集外,火花S-Park产业地产30强评估中心会进行大量的董事长、总裁专访与实地调研等互动来综合评估研究,是中国产业地产行业极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权威榜单,受到中国产业地产行业高度认可。 记者了解到,2019年12月20日登陆A股市场的中新集团,确立了以园区开发运营为主体板块、以产业载体配套和绿色公用为两翼支撑板块,通过板块联动、资源集聚,实现高水平产城融合的“一体两翼”协同发展格局。 近年来,中新集团主业园区开发运营板块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围绕“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布局了中新苏通、中新苏滁、中新嘉善等产城融合园区。其中,中新苏滁、中新嘉善被纳入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公司还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在国内布局了苏银产业园;围绕“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了海虞、凤凰、宿迁等项目。 展望未来,中新集团表示:“将不断聚集园区开发运营的核心资源要素,强化高水平产城融合的战略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致力成为中国园区开发运营领军企业。”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9月15日消息,为贯彻落实国家软件发展战略,提升关键软件产品供给能力,推进软件园区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了《中国软件名园创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指出,申请软件名园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发展规划。园区的发展规划目标明确、定位清晰、功能完备,符合国家软件产业发展相关战略、规划及行动计划要求。 (二)发展环境。园区申请创建工作得到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的支持,为软件产业要素资源高效集聚提供有力保障。园区所在地地市级政府应有独立的管理机构负责园区的建设和管理,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出台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专门政策,执行软件产业统计调查制度。 (三)产业基础。园区软件产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100亿元,在关键软件领域拥有若干全国知名度较高的骨干软件企业和若干全国市场占有率较高的软件产品,具有承担国家软件产业重点攻关任务的能力。 (四)创新体系。园区企业具备业内领先的核心关键技术水平,软件著作权、专利等知识产权拥有量位居全国前列,能够形成产用协同的产业创新生态。 (五)公共服务体系。园区具有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提供适配验证、体验推广、企业孵化、投资融资、法律服务、人才培训等优良的公共服务。
作为自由贸易港政策的主要承接地和先行先试的“孵化器”,产业园区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2020年6月3日,海南自由贸易港11个重点园区同步挂牌,率先实施自贸港相关政策和进行压力测试,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快发展、创新发展。 重点园区“加速跑”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100天来,海南自贸港11个重点园区密集行动,快字当头拼速度: 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先闯先试,在应用国际医疗新药品、新器械、新技术方面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推动国际最新医疗器械和药品加快在中国上市; 海南生态软件园瞄准网络游戏、直播、小视频等新兴网络媒体业务,加快培育百亿级区块链产业集群和游戏动漫产业集群;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紧紧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要求,瞄准深海科技城和南繁育种,重点打造“一港三城一基地”,上海交通大学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已经正式入驻园区并开展工作…… 据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11个重点园区实现营业收入465.7亿元,利润总额6.03亿元,税收收入25.5亿元。上半年重点园区共引进企业和项目1000多个。 金秋9月,海南艳阳高照,洋浦港小铲滩码头一派繁忙。“去年洋浦的内外贸航线只有22条,而现在已经增加到31条,5月以来就新增了4条外贸航线、1条内贸航线。”洋浦经济开发区交通运输和海洋局副局长邵晋宁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今年7月,洋浦港单月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0万标箱,同比增长58%。 洋浦港的快速发展源自自贸港政策红利。《总体方案》明确,建设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展船舶登记。根据《总体方案》,境内建造的船舶在中国洋浦港登记并从事国际运输的,视同出口并给予出口退税。 在自贸港政策红利的吸引下,6月1日《总体方案》公布当天,中远海运旗下的“中远海运兴旺”轮即在洋浦港登记注册,成为首艘以洋浦港为船籍港的货轮;7月15日,第二艘在洋浦港登记注册的船舶“中远海运鹏程”轮交付使用;8月30日,载重15万吨的“远东海”轮入籍中国洋浦港,标志着中国洋浦港跨入10万吨级巨轮俱乐部行列…… 未来,以中国洋浦港为“家”的船将越来越多。据了解,今年洋浦计划加大力度引进中远海运等船队到洋浦注册,年内争取引进20艘船舶,新增200万承重吨。 除此之外,《总体方案》还规定,对以洋浦港作为中转港从事内外贸同船运输的境内船舶,允许其加注本航次所需的保税油;对其加注本航次所需的本地生产燃料油实行出口退税政策。 “相关细则落地后,光在燃油成本上,航运企业就能省下很大一笔钱。”邵晋宁给记者算了笔账,在航运企业的生产成本中,油料成本占比高达40%。而按测算结果预计,像“天盛河”号这样的货轮,跑一趟锦州至洋浦航线,可加注553吨保税油,单航次就能节省约几十万元。未来更多相关市场主体落户洋浦,形成良性竞争后,航运企业加油成本预计会更低。 营商环境“做算术” 园区是自贸港贸易投资政策的重要承载地,是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试验田,是实行多规合一、极简审批、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改革开放新高地,是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贸港的示范区。 海南营商环境好不好,让市场说话:今年前8个月,海南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长,全省新增市场主体达到16.26万户,同比增长19.80%,其中企业增速居全国第一位,截至8月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超过105.7万户,同比增长33.03%。 海南营商环境变优得益于海南下真功夫“做算术”:“减”审批、“加”服务。 在“减”审批方面追求做到极致。目前,已在多个重点园区全面推行“六个试行”极简审批,以区域评估替代单个项目审批等,最大限度简化审批流程,审批事项减少70%以上。以海南省住建厅为例,该厅通过取消、下放、合并等多措并举,行政审批事项由2013年初的75项精简至目前的9大项,共精简66项,精简率达到88%。 在“减”审批的同时“加”服务。洋浦开发区对标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际自贸港有关营商环境和口岸通关服务标准,出台优化营商环境40条措施,有效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建立“城小二”工作机制,服务企业进驻、建设等事项;三亚市税务局成立产业园区“1+4+N”(三亚市局+4个区局+N名税务骨干)的税务专班管理团队,突出懂政策、会交流、强管理,主动对接招商引资部门,助力引进能出税多出税快出税常出税的好企业、好项目,为产业园区入驻企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涉税服务……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近日在海口江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近距离感受了园区全新的智慧政务服务模式。这里的27个窗口承接了市级管理权限391项,方便园区企业人员办理各项事务。“除了实现省市‘互联互通、一网通办’,园区‘一门受理、一窗办结’以及无纸化审批之外,国际化是我们的一大亮点。”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政务审批中心主管童姗姗介绍,今年4月,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5名窗口工作人员,其中50%以上有硕士以上学位,50%有海外留学经历,可以提供中文、英语、西班牙语等多语种服务。 “目前江东新区已经吸引了1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地。”海口市委常委、副市长,江东新区管理局党委书记鞠磊表示,按照海南自贸港政策的要求,江东新区正在大力推进制度集成创新,在行政审批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以进一步优化园区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形成江东样板,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潘世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