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9月11日,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出席会议并致辞。 辛国斌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正在不断突破新技术、催生新业态。发展智能制造,抢占全球未来产业制高点,已成为各国共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智能制造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坚定地将智能制造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近年来智能制造成效明显,已从初期的理念普及、试点示范阶段进入到当前深化应用、全面推广阶段,形成了试点示范引领、供需两端发力、线面复制推广、多方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辛国斌表示,标准化工作是推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基础设施。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安排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做好智能制造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标准化工作力度,先后建设了191个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发布了267项国家标准,船舶、纺织等细分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相继建立,积极参加ISO、IE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作,牵头发布无线通信技术WIA-FA标准等28项国际标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但还存在着基础性及原创性突破不足、标准成果推广普及化程度不高、整体布局不优等诸多制约。 辛国斌强调,要加强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一是优化标准整体布局。前瞻部署一批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应用标准,加快制定供应链协同、共享制造等产业亟需标准。二是加快标准应用推广。开展智能制造国家、行业或团体标准应用试点。三是加强发展成效评价。制定完善智能制造发展成效评价标准,构建系统的动态评估评价标准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科技司,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标准创新管理司,发展和改革委产业发展司,科技部高新技术司,中国工程院一局等单位同志参加了会议。
据法新社报道,当地时间9月7日,据美国政府内部备忘录和知情人士透露,美国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787客机被发现存在制造缺陷,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表示已对其质量控制疏漏问题进行调查。 此前,波音公司表示,该公司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工厂生产的某些零件不符合其自身的设计和制造标准,从而导致一些波音787长程客机的机身连接处存在两处制造缺陷,因此必须停飞8架波音787以进行检查和修复,然后才能讨论是否可以恢复使用,维修工作至少需要约两周时间。 波音公司表示,目前已联系各大航空公司,要求让这些飞机暂停服务。波音公司不愿指名涉及哪些航空公司,但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加拿大航空公司和新加坡航空公司都证实各有一架波音787停飞检查。 据《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航空公司发言人证实机队中有一架客机受这个技术问题影响,“飞机目前并不在使用中,我们将和波音密切合作,找出解决方案”。美国联合航空发言人也证实公司拥有部分涉事客机,但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早已停飞。 此外,波音公司也通知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并试图查明原因。一位知情人士证实,在波音公司工厂出现生产问题后,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可能要求对波音公司自2011年以来交付的约900架客机进行检查。不过,美国联邦航空局告诉法新社称:“该机构将继续与波音公司接触,现在推测该机构调查可能产生的任何适航性指令的性质或程度还为时过早。” 波音公司回应称,“已经确定其余在役客机能够满足极限荷载能力,我们正在检查正在生产的飞机,以确保在交付之前解决所有问题。”业内人士表示,机身制造过程中若出现缺陷,或将导致飞机无法承受飞行时的最大压力。 波音787也称“梦幻客机”,是首个主要采用复合材料制造机身的客机,也是航空史上首架超远程中型客机,是波音公司于2009年12月15日推出的全新型号。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737MAX系列客机停飞影响,波音面临严重经营困境。波音4月宣布裁员1.6万人,占全球雇员总数大约10%。上个月,波音公司打算继续裁减雇员,将超过先前裁员计划中所设10%的目标。波音首席执行官达夫·卡尔霍恩表示:“裁员是痛苦但必要的措施。”
近日,有消息称,三星电子(以下简称三星)计划将关闭位于中国天津的电视工厂,以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据了解,该工厂是三星在中国唯一一座电视工厂。 对此,三星电子相关人士对记者称不便回答,但该人士又表示:“这与公司内部规划有关,三星将在中国市场持续扩大投资,但在投资结构上将有所变化。” 在不断关停制造工厂的同时,三星在中国兴建存储芯片工厂,大力布局能源市场。不仅是三星,众多外资巨头都在中国市场不断调整战略。此前停止在中国生产手机、关闭了北京工厂的索尼也逐步进入老龄产业、冷链物流技术等领域。欧姆龙关闭苏州工厂的同时,在大规模扩建控制机器工厂,并增设工业机器人生产线。 以三星为代表的部分外资企业近年来关停工厂转移低端制造,看似突然,却也是中国产业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必然。 关闭却不撤离 在华投资变迁 伴随着这家电视工厂的关闭,三星电子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将主要集中在家电、半导体领域。 “三星连续在中国关厂,受多方因素影响。目前其电子产品市场销售占比不理想,而电视行业平均利润率又较低,拉低了整体业绩,所以三星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同时在疫情之下,全球电子市场疲软,中国品牌的崛起对外资电子企业产生很强的竞争力。”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剑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虽然近一年三星在中国陆续关停工厂,但在上述三星人士看来,三星并没有彻底离开中国,反而一直在持续进行投资。三星此举与其整体战略调整有关。近年来,三星的低端制造业务逐渐搬离中国市场,转而加码存储芯片等高科技业务。三星在中国的投资方向也逐渐从手机、电视、液晶屏等产品,转而向燃料电池、能源储存、存储芯片等过渡。 据了解,三星自2012年累计投资超过170亿美元在西安建立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存储芯片基地,实现了从手机制造向高端芯片生产、研发的转型。近期,三星还在持续增资西安NAND闪存二期和新建天津车用电池工厂,此举也表明三星在做相应的产业链结构调整。 “中国5G、芯片产业的蓬勃发展,让三星等企业开始向高精尖上游产业转型。三星一方面收缩低端制造规模,转向东南亚,另一方面增加能源、芯片等环保和智能制造领域的投资规模。”中国本土化管理资深管理专家、中国家族企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周锡冰对表示。 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部长王连升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以三星为代表的外资企业正在或已完成低端制造业务的淘汰,也早已进入中国朝阳产业和高精尖科技领域的投资,投资规模不亚于最初来中国时的规模。如三星已建立了芯片全产业链,索尼已布局了老龄产业、冷链物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 他认为,“关闭工厂,不仅仅是重塑其供应链,也是其经营模式和理念的调整,以三星为代表的外资企业也逐步由封闭式的供应链管理模式逐步向开放式供应链的苹果模式转变。面对中国巨头在全球市场的崛起,它们也都在努力依托优势资源强化核心技术输出进行自救。” 产业结构升级 新巨大空间吸引产业集聚 在市场竞争激烈以及份额下降的情况下,众多企业选择将工厂向成本更低的地方进行转移。 部分外资企业调整布局的背后,是中国产业重心的转移。 “人工费用不断上涨,让一些代工厂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外资企业关厂,一方面是企业自身某些业务确实在国际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从而进行自身战略调整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结构升级有关。”创道投资咨询执行董事、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特聘导师步日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一些对利润空间敏感的低端制造企业,有向东南亚等国家转移的动力,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已经建立了成熟的制造业体系,并形成了稳定的劳动力供给和管理体系,这是别的国家和地区所不能比拟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过程。目前受经济水平、政策、国外产业转移、技术升级等因素影响,我国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制造业也在新技术促进下,展现出强大研发能力和智能色彩的新特性,正在向中高端的产业升级挺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依赖劳动密集的外资工厂在经营成本走高的情况下,逐渐撤退也不难理解,但在记者采访中,大部分的在华外资企业并不打算放弃或者改变在华投资。除了三星,惠而浦和松下等企业方面也表示不会放弃中国市场。 “此次中国在疫情防控上,优于其他国家。在产业链上,中国产业链的快速重启,带动全球产业链的复苏,在体制优势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高端科技上,芯片、操作系统、材料研究等方面,中国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吸引更多产业聚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国在芯片制造、智能化工业机器人、新能源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周锡冰表示。
8月31日,300余吨75Cr1牌号工具钢在河钢承钢1780生产线成功下线,经过多道工序检测,确认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客户要求,将全部直供山东地区知名收割机刀片制造企业,用于制作收割机刀片。 收割机刀片具有强硬度高、塑韧性好的特点 为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河钢承钢组织产品工程师深入开展EVI服务,结合产品使用环境等因素,利用微合金化控制技术,为客户定制生产高强超薄特色产品,有效延长刀片使用寿命,降低收割机燃油消耗,以高质量产品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据了解,该刀片制造企业是国内生产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割草机刀片及各种配件的骨干企业,产品远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收割机刀片行业首家通过ISO9001国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单位。 (责任编辑:)
7日,南京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促进会成立。88家自愿加入促进会的企业,多为南京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龙头企业、重点企业,涉及关键零部件、智能化高端装备、智能测控装备、成套装备、工业互联网等产业链关键环节。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是智能制造产业的基础、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南京市已集聚1500多家智能制造装备企业,100多家智能工厂和车间,近百家技术中心、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创平台。今年6月以来,南京聚焦智能制造装备等八大产业,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南京市投资促进局局长黄成文介绍,两个多月来,产业链工作专班开展走访调研、回应企业意见建议,推动组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促进会,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专家人才等建立交流合作平台。江苏南高智能装备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维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发起成立促进会后,南京智能制造装备企业踊跃响应、积极参加。 为了给产业发展提供高端智库支撑,促进会邀请单忠德、赵淳生、朱美芳、严纯华等20位专家担任顾问,其中6位“两院”院士。促进会将推动产业链要素流动、资源共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当好政府制定政策、规划布局的“参谋”,企业合作交流、加快核心技术攻关、赢得竞争主动权的“军师”,增强产业上下游紧密合作、推动产业壮大的“帮手”。
编者按 中国制造业在经受住了疫情的“压力测试”之后,如何找到新价值点、适应新市场环境?毋庸置疑,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与快速发展的技术,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既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项,也是当前全球产业链深度调整的客观需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智能制造“生态圈”正在不断丰富和扩容。 “江苏制造”驶入数字化快车道 运用雪浪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算法模型,无锡双良集团溴冷机设备预测性维护的准确性由50%提升至90%;常州五洋纺机研发的高效织造智能化经编生产线成功打破国外设备垄断,助力企业跻身全球行业顶尖之列;苏州好孩子为生产出世界上安全性能最高的儿童汽车安全座椅,收集了超10TB的实车碰撞测试数据、做了近3000次分析…… 透过“智能”“工业互联网”“数据”等关键词可以看出,江苏企业不断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促进降本增效、实现风险控制的同时,也驱动着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全省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近七分之一。加快数字化赋能既是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项,也是当前全球产业链深度调整的客观需要。 抢抓数字化新机遇 以生产电容器设备起家的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转型进入新能源领域,为锂电池和光伏企业提供自动化设备。虽为非标装备企业,先导智能仍在业内率先启动信息化建设,自建“先导云”和大数据中心,对ERP(企业资源计划)、PDM(产品数据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MES(制造执行系统)进行应用集成,使公司所有流程数字化。 这一转变不仅使先导智能逐步替代甚至超越国际一流竞争对手,还加快了下游锂电池生产企业的智能化进程。先导智能在锂电池生产整线装备中配套了自主研发的MES系统,帮助锂电池生产企业打造数字化智能工厂,为他们降本提质。 除了先导智能这样的传统制造企业通过自我“进化”实现突破,江苏还有一批自带数字化基因的企业在服务、赋能制造企业。 今年7月8日,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正式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功能性能评测”第二批星级平台名单,朗新科技集团旗下瀚云科技研发的瀚云HanClouds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工业互联网五星级平台。 朗新科技成立之时便以软件信息系统为主业,2018年成立子公司瀚云科技,推出核心产品瀚云HanClouds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提供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帮助工业企业迅速建立远程连接和管理能力,实现企业产品增值。截至2020年1月,瀚云HanClouds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接入企业3000余家,平台接入活跃设备数1500余万个。 徐工信息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南钢集团NILE工业互联网平台、雪浪云、悠扬云……截至2019年底,江苏省企业上云数量已超过25万家,星级上云企业超3000家,建成标杆工厂34家,创建“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11个。 传统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双头并驱,抢抓数字化新机遇,带动更多制造企业加入智能化行列。根据江苏省工信厅最新数据,江苏省已累计培育省级智能车间1055个、智能工厂30家、智能制造服务领军机构68家,11个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项目获国家立项,占全国的18%。 数字化“唤醒”制造业 业内人士表示,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与快速发展的技术,更需要以数字化唤醒制造业,挖掘企业痛点,为企业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 ——5G新技术创造更多新可能。中国联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买彦州认为,数字化一方面在于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在于利用这些基础设施升级传统产业和设施,赋予其数字化内涵。例如,5G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助力万物互联,赋能千行百业。 为汽车制造零部件的贝斯特公司将5G用于质检过程中,使工业视觉检测的图片数据处理流程在内网即可完成,提高了安全性和效率;苏州坤厚自动化科技公司将基于5G+MEC(边缘计算)技术应用于生产线,大幅度提升AGV(自动导引车)性能,把产线系统部署时间缩短90%以上。 今年以来,江苏电信、江苏移动等电信运营商加快“5G+工业互联网平台”落地,为制造企业提供整合式端到端的工业互联解决方案,找寻新的突破口。截至6月底,江苏省5G基站数累计达4.1万座。 ——从生产到服务,数字赋能创造新价值点。数字化只是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手段,关键要借此提升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等环节的质效,找到新价值点,创新商业模式。 常州天正工业依托自身工业物联网平台归集的装备开关机时间、故障频次、产品生产周期等信息和数据,开发了一套征信模型,有效解决了中小微企业因缺乏财务数据而难以获得金融机构授信的问题。目前,天正工业接入的中小微企业用户超2万家,仅此项服务的收入占比已达70%。 徐工集团通过分析智能产品积累的大数据找到了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新方向。徐工集团对本企业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监测,包括实时监测设备工况信息、远程故障诊断等内容,实现了精准营销服务备件、改进产品研发、优化工艺制造参数,进而降低了客户全生命周期成本,增强了客户黏性。 ——发挥数字优势保链稳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年初多数企业面临产业链、供应链暂时断裂的棘手问题。江苏省从产业链、供应链关键节点着手,鼓励中小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梳理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协同复工复产。到3月14日,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复工总数4.5万家,复工面99.6%,其中汽车、手机、集成电路、工程机械、机器人、软件等23条重点产业链复工面均在9成以上。 数字化程度领先的龙头企业成为稳链保链的急先锋。基于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徐工信息通过协调资源,为广东某地中小企业调配体温枪和口罩等防疫物资;提供区域疫情防控信息管理解决方案,为工程机械、高端装备制造等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便利,发挥了工业互联网产能共享和跨区协作的作用。 合力推进制造业升级 制造走向智造,基础是数字化。近年来,江苏省大力推进网络强省建设,深入实施宽带江苏、无线江苏、高清江苏等重点工程,全面建成“光网城市”,4G网络和窄带物联网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2020年,江苏将再建5.2万个5G基站,实现全省城市区域、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全覆盖。 不久前在南京召开的第四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刘韵洁表示,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加快融入实体经济,既要大连接,也要确定性。 据了解,紫金山实验室与华为密切合作,利用未来网络架构和网络操作系统以及华为DIP设备,实现了全球首次跨2000公里以上传输距离、小于100微秒级的时延抖动控制。“有了确定性的网络服务能力,将为超远距离工业互联、为互联网融入实体经济取得更大成功奠定基础。”刘韵洁说。 聚焦网络通信与安全领域的紫金山实验室只是江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版图中的一块拼图。南京拥有全国屈指可数的“千亿级软件产业基地”中国(南京)软件谷;苏州实施大企业和领军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计划,首批20家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成效显著;无锡开展“太湖人才计划”智能提升行动,在8月初举办的“2020太湖人才峰会”上,对攻克了多项智能制造与工业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团队,无锡市给予了1亿元的“顶格”支持奖励…… 在省级层面,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政策文件,并组织实施“数动未来”专项行动和“腾云驾数”软件企业转型升级计划,发布江苏省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目录,推动工业软件、工业大数据、工业云服务平台、人工智能软件技术等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创新。 江苏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多年实践表明,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调动企业积极性,培育和引进懂生产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发展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从单一军种单打独斗转变为多兵种集团军联合作战,是实现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所在。 上海:工业互联网应用加速落地 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工业互联网”应用加速落地。 在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端数控装备与智能制造技术集成验证基地内,一台高约3米、占地约15平方米的数控机床嗡嗡作响。连接机床的电脑屏幕上,机器振动幅度曲线实时推进显现,这是“5G+工业互联网”应用之一,能更好地监测和验证机床稳定性。 产线验证区的机床内设置了38处传感器,如果机床出现故障,设备振动幅度等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就会发生变化。参与相关应用部署的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项目经理姜虎成介绍,这些信息都是高频数据,单个传感器每秒钟就可能产生数兆的数据,数据传输还需完整流畅不能“丢包”,5G网络大带宽和低时延的特性恰好能满足产线监测和验证需求。 依托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边缘计算网关和工业边缘计算管理平台,动态信号采集分析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经过网关侧过滤后,通过5G网络实时上传到边缘计算云平台分析处理。 在这处约1万平方米的厂房里有很多“5G+工业互联网”应用:接入5G网络的3台AGV小车分别能自动拾取、搬运材料及送检产品;工厂引入数字孪生系统,实时反映部分生产线的运作情况;接入5G网络的摄像头实时采集工厂场景并上传至安防平台,及时提醒相关人员安全着装等;引入企业专网,位于上海临港和山东枣庄的两处工厂可以实现时延为毫秒级的视频通信。 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已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汽车、钢铁化工、航天航空等重点领域300多家企业创新工业互联网应用。未来三年内,上海将打造10个“5G+工业互联网”先导应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余晓晖说,我国工业互联网应用在垂直行业的覆盖更加全面,行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模式和特色路径逐步形成。例如,装备和电子家电行业注重设备资产管理和生产过程管控,原材料行业进一步聚焦设备管理与资源配置优化,等等。 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总监唐水龙说,“5G+工业互联网”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交大智邦主要业务为面向汽车动力总成的智能加工制造装备、数字化生产线以及智慧车间的研发等,但诸如“5G+数控机床”“5G+AGV”等应用可以部署在更多制造业领域。 “此外,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下,企业降本增效的具体需求、其最新产品和解决方案等信息都可以及时共享。这不仅能帮助更多中小企业找到新的商机,也有望改善甚至颠覆传统工业生产流程,助力产业升级。”唐水龙说。 我国智能制造“生态圈”正在不断丰富和扩容。7月在沪举办的“2020全球工业智能峰会”上披露的数据显示: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五大顶级节点持续稳定运行,标识注册量突破40亿,具有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平台超过70家,基础电信企业和工业企业开展的“5G+工业互联网”在建合作项目超过600个。 各地政府部门、企业、研究机构、学校等跨地区、跨行业深入合作。例如,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等参与建设洛阳综合工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承载洛阳地区工业设备、系统、工艺参数、软件工具、企业业务需求和制造能力等工业资源的互联网汇聚共享。 唐水龙认为,推动“5G+工业互联网”应用加速落地还需进一步提高广大中小企业积极性。一方面,降本增效是企业技术改造的最大动力来源。另一方面,相关服务和技术提供者也应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对“上云”后数据安全的顾虑。 业界认为,“5G+工业互联网”的试点与建设还要避免“一刀切”。各地要通过科学引导,抓重点、抓时效,提高更多企业的认知和主动性。 蚌埠:5G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一块块显示模组从自动化流水线上源源不断输出,液晶生产看板上一组组数字随之不断跳动。盛夏时节,位于安徽蚌埠市高新区的凯盛科技新型显示产业园无尘生产车间内,自动化流水线正在满负荷运转,这些产品很快将漂洋过海,运往全球各地。 “上半年显示模组的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1%,海外客户订单同比增长约30%。”凯盛科技公司董秘王伟说,目前公司的海外客户占70%以上,客户主要包括亚马逊、戴尔、谷歌、三星等企业。 新基建催生新业态新动能。在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安徽蚌埠,围绕5G产业,40多家上下游企业形成集群式发展,从5G基础材料、通信终端配套到场景应用的产业生态已初步形成。 “5G激发出巨大的市场潜能。对标新的市场需求,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全面提升智能化水平,今年下半年这个车间将成为‘无人化’的‘黑灯工厂’。”王伟说,园区一期项目有16条触控显示一体化模组生产线,产能全部释放后,可以年产5000多万片触控显示模组。 抢占5G风口机遇,当地企业加快协同创新步伐。 在大富科技公司的滤波器柔性智能化工厂,一辆辆运送物料的无人小车在车间内来回奔忙。 考虑蚌埠拥有优良的营商环境和日趋完善的5G产业生态,大富科技今年将总部迁到蚌埠高新区,通过信息化赋能加快产品创新迭代。 “智能车间从去年11月份开始规划设计,今年6月份就正式投产,目前滤波器实际产能达到150万件,产能比之前在深圳提高了近5倍。”公司负责人贺高标告诉记者,通过智能网络控制系统,提升柔性制造能力,可以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快速灵活换线生产,实现产品迅速迭代。 市场风云变化,危机中孕育新机。 采访中谈到今年以来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很多企业负责人坚定地认为,只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够从容应对风险变幻。 贺高标告诉记者,10年前,大富科技并购了7家欧美老牌滤波器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大富科技突破了CNC机床等滤波器关键制造设备瓶颈,使得滤波器制造过程不再被国外“卡脖子”。 新发展格局下,蚌埠市出台20多条扶持政策推动科研攻关,支持产业协同创新。中电科41所、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大富科技公司、凯盛科技等一批企业快速成长为细分行业“龙头”。 “外部的不利因素反而坚定了我们自主创新的决心。所里依托在光电通信、微波仪器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大力拓展5G通信测试产品,与上下游龙头企业抱团合作,加速实现关键器件国产化替代。”中电科41所5G通信团队技术骨干陈奇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各部门都在加班加点,保障供应稳定,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0%。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大富科技公司加快与当地企业及科研院所协同创新,从上游材料、设备,到中游部件,再到下游整机及测试设备,拉通5G应用产业链。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果转化(蚌埠)中心、中科蚌埠技术转移中心、安徽省智能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蚌埠市积极推动创新平台建设,瞄准5G通信测试、传感器、基站滤波器等关键技术及产品,统筹推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打破国际垄断。 MEMS传感器技术是5G产业的核心支撑,曾一度为国外垄断。 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副所长王世和说,“通过持续科研攻关,214所掌握了纳米级的MEMS传感器技术,并迅速形成产业集群。”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5G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千亿元。”蚌埠市经信局信息化推进科负责人胡海波说。
9月4日晚,*ST东科发布重组方案,将转让所持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熊猫平板”)和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成都熊猫”)股权,同时拟购买冠捷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冠捷科技”)51.00%股权。至此,*ST东科战略转型重组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方案显示,*ST东科拟通过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方式出售熊猫平板57.646%股权,并拟以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向中国电子出售成都熊猫11.429%股权。同时,*ST东科拟以现金支付方式向华电有限公司和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购买其合计持有的冠捷科技51.00%股权。项目实施后,*ST东科将成为智能制造领域旗舰型上市公司。 冠捷科技是全球显示终端制造龙头企业,连续超过10年保持全球显示器市场占有率第一,在积累了大量专利的同时,成功研发并生产了多项全球首发技术规格的显示器。目前,冠捷科技年均销售收入超600亿元,2019年净利润超过7亿元。冠捷科技此前曾在香港及新加坡上市,2019年私有化退市,后寻求A股上市机会。 本次重组对于*ST东科有着重大战略意义。近年来*ST东科盈利能力较弱,发展面临较大挑战,一直积极谋求战略转型的机会。目前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迅速,国家政策大力扶持,行业发展向好,*ST东科抓住机遇,拟通过重组实现战略升级,亏损资产全部“出清”,转型为智能显示制造企业。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 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发展全景研究报告》,2020年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预计超过万亿元。随着5G、AI、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不断深入,新一轮产业智能化红利正突围而至,智能显示行业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有分析人士认为,正逢市场高速发展,又在“中国制造”“新基建”等系列政策助力下,*ST东科迎来华丽转身,将在新战略引领下,以高质量发展的新姿态,展示智能制造的发展潜力。 *ST东科股票将从9月7日开市起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