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股资本集体发力助推人民币新涨势 美元持续疲软,正掀起人民币汇率新一轮涨势。 截至6月8日19时,境内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Y)徘徊在6.9479,境外离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H)报在6.9508,盘中双双创下3月下旬以来最高值6.9358与6.9272。 在对冲基金MKS PAMP分析师Sam Laughlin看来,美元持续贬值对人民币汇率上涨的带动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8月6日美元指数跌至年内低点92.49,令人民币汇率估值相应回升,二是过去一个月美元大跌逾4%正驱动越来越多全球资本涌入新兴市场资产,进一步抬高人民币汇率估值。 “此外,这轮人民币汇率上涨行情还与全球资本大举流向人民币资产存在着极高的正相关性。”分析师Sam Laughlin透露,随着中美利差扩大至历史高点243个基点,加之美元贬值持续“吞噬”持有美债的实际收益率,大量全球资本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日益旺盛。今年7月,逾70家海外投资机构通过债券通渠道完成首笔人民币债券交易,推动人民币汇率成功收复7整数关口。 “可以预见的是,只要海外资本持续加仓人民币资产,加之美元指数跌跌不休,人民币汇率很快会跨过6.9一线。”Sam Laughlin认为。 记者多方了解到,人民币汇率涨势不减,正令越来越多海外投资机构再度调整汇率风险对冲操作策略——7月以来,不少海外投资机构干脆在加仓人民币债券同时,不再买入看跌人民币的远期掉期产品进行汇率风险对冲。 “此举将令他们的人民币债券投资组合额外增加30-40个基点的收益。”一位美国大型资管机构亚太区首席代表向记者指出,鉴于当前全球资本正大举追逐收益率,这份额外回报对海外投资机构增强业绩表现显得尤其重要。 相比而言,国际大型投资机构则显得比较谨慎。尽管他们同样看好人民币未来涨势,但鉴于近期人民币汇率隐含波动率加大,他们正通过波动性套利策略,缓解汇率异常大幅波动对人民币债券投资组合的负面冲击。 人民币飙涨的幕后推手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当周,美元的投机净空头头寸较前一周骤增54.6亿美元,创下2011年8月以来最高值242.7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元贬值压力正在进一步增强,驱动人民币获得更大的上涨动能。 一位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向记者透露,过去两个交易日推高人民币汇率的一大资本推手,就是市场游资投机买盘。 “此前他们担心中美关系趋紧对人民币汇率构成下跌压力,一直不敢轻举妄动,但随着8月5日市场传闻美国财政部计划创纪录地发行1120亿美元3年期、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令市场对美国财政赤字快速膨胀担忧加剧)导致美元指数一下子跌至年内低点92.49,他们便大胆买涨离岸人民币汇率套利。”他表示,过去两个交易日投资资本新增的离岸人民币净多头头寸规模达到约18亿-20亿美元,令汇率直线上涨逾400个基点。 这带动不少量化投资型基金被迫止损离岸人民币空头头寸,转而加入看涨人民币汇率阵营。 记者多方了解到,鉴于中美关系趋紧令人民币汇率承压,不少量化投资型对冲基金此前加仓离岸人民币空头头寸时,将止损价格设在6.95-6.98之间。随着8月6日离岸人民币汇率一路上涨触及3月下旬以来最高值6.9272,他们迅速对人民币空头头寸进行止损离场,间接助推人民币汇率涨幅扩大。 相比而言,不少外贸企业的汇率追涨步伐显得“慢了一拍”。 一位华东地区外贸企业财务总监向记者透露,他们直到8月6日早上才注意到境内外人民币汇率已上涨突破6.94,因此企业高层赶紧要求他们迅速将60%闲置美元头寸结汇,尽可能降低汇兑损失。 与此同时,不少打算购汇对外付款的企业又动起“延后购汇”的念头。 一位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交易主管透露,在境内外人民币汇率双双上涨突破6.95后,不少外贸企业购汇意愿纷纷下降,因为他们开始豪赌人民币汇率会持续上涨逼近6.90,令购汇成本进一步降低。甚至部分外贸企业早已在离岸外汇市场买入1个月期执行价在6.85-6.9之间的人民币掉期产品。 “我们建议这些外贸企业不要随波逐流,反而在人民币汇率持续快速升值期间需密切留意汇价突然反转风险。”他告诉记者。因此他们加大人民币风险逆转组合期权的推介力度,即企业在风险逆转组合期权存续初期无须支付期权费,且只要期权行权价落在企业风险承受范围内,他们就能以较低成本对冲人民币汇率大幅反向波动风险。 海外投资机构削减看跌人民币操作力度 尽管没有直接大举买涨人民币汇率,近期持续加仓人民币债券的海外投资机构却以另一种方式“力挺”人民币。 前述美国大型资管机构亚太区首席代表向记者透露,7月以来,他们一面加仓人民币债券,一面大幅削减人民币汇率对冲操作力度(即调降看跌人民币规模)。 “此前我们担心中美关系趋紧会导致人民币汇率可能再度复制2019年8-9月份大幅回落走势,因此在加仓人民币债券同时,对80%持仓头寸的外汇风险进行套期保值。”他指出,所谓的套期保值,主要是买入1年期执行价在7.1-7.2之间的远期人民币看跌型掉期交易产品,从而规避中美关系趋紧令汇率承压的风险。 然而,随着7月美联储表态将在较长时间维持极低利率触发美元持续走低,他所在的大型资管机构高层纷纷看好人民币中长期走势,决定将新增人民币债券头寸的汇率风险对冲操作比例降至50%,此举等于间接放大了人民币汇率上涨幅度。 在他看来,未来这些资管机构高层还会关注三大市场指标,决定是否进一步削减人民币汇率风险对冲力度:一是衡量美元指数投资人信心状况的指数,如今这个指数已跌破25,表明市场极度看跌美元;二是3个月美元LIBOR拆借利率,目前它触及2014年底以来的最低点0.242%,表明美联储无限量QE措施正令美元流动性变得极其泛滥;三是美国财政部发债动向,若美国财政部持续创纪录地发行长期国债为经济刺激计划筹资,市场对美国财政赤字过度快速膨胀的担心将加剧,触发美元扩大跌势。 对冲基金Thread needle资深策略师EdAl-Hussainy表示,影响海外投资机构是否持续削减人民币汇率风险对冲操作力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海外资本单月增持人民币债券额度能否持续超过千亿。 “考虑到人民币汇率涨势与海外资本加仓人民币债券力度存在较强正相关性,若每月海外资本都能保持加仓逾千亿人民币债券的节奏,人民币汇率有望很快收复6.9整数关口。”他指出。这反过来也会助推越来越多海外投资机构大幅削减人民币汇率对冲操作力度。尤其在当前全球低利率(收益率低于1%)债券规模激增倒逼资本追逐更高债券收益率的环境下,通过削减人民币汇率对冲操作力度所创造的额外30-40个基点回报,对他们而言具有相当高的吸引力。 (作者:陈植)
【本报北京讯】农发行日前成功定价发行境外3年期、5年期固息人民币债券,规模分别为25亿元、18亿元,合计43亿元。这是国家发改委批复农发行2020年度境外发债新额度下的首单发行,也是继今年财政部在境外首次发行国债后境外资本市场迎来的第一笔人民币政策性金融债。农发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原计划两个期限品种发行总规模不超过30亿元,但订单簿峰值一度超过114亿元,认购倍率达3.82倍,为此追加发行13亿元,反映了中国债券的高收益性和稳定性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本次发债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点是巩固扩大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发展。据了解,农发行接下来将积极打造农发债境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立足国内大循环,丰富债券品种、拓宽发行渠道、创新特色债券、完善市场体系,引导各类资金直达“三农”实体经济;优化国际循环,通过参与支持“债券通”启动发展、创新发行各类引领市场的高品质债券、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等促进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引导全球各类资金在中国“三农”领域实现优化配置,让全球投资者共享中国经济发展成果。(侯雪静)
地方债发行再迎高峰 基建投资“弹药”充足 财政部8月4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新增专项债券发行2266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60.4%,年内尚余近1.5万亿元额度待用。专家预计,8月地方债将再迎发行高峰,规模或近万亿。其中,大量专项债资金将投向基础设施,加快“新基建”等领域建设。 基建项目加速开工 据兴业证券统计,截至7月中旬,基建项目累计申报23.21万亿元,同比增长超八成。其中,电力项目4.19万亿元,交通项目6.8万亿元,水利项目12.19万亿元。 从反映基础设施状况的“晴雨表”挖掘机销量数据来看,投资回升态势正在显现。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司长彭永涛表示,与投资高度相关的工程机械产品产销两旺,上半年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和混凝土机械产量同比高速增长,挖掘机销量持续走高。先行指标的明显改善,预示投资有望保持回升势头。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袁达此前表示,将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支持力度,督促指导各地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动专项债券资金尽快落实到具体项目。 地方债发行将放量 从融资端来看,地方政府债券,尤其是专项债券发行迎高峰,将为基建投资带来更多资金。 财政部8月4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今年累计发行地方债37586亿元,其中,新增债券28290亿元,新增专项债券发行2266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37500亿元)的60.4%。 财政部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对近期下达及后续拟下达的新增专项债券,与抗疫特别国债、一般债券统筹把握发行节奏,妥善做好稳投资稳增长和维护债券市场稳定工作,确保专项债券有序稳妥发行,力争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 国金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周岳表示,根据今年地方债限额,截至7月底,尚有4171亿元新增一般债和14839亿元新增专项债将要发行。地方债发行将在8至10月放量,月均规模超600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10月起部分地区气候条件不适合一些项目开工,因此要尽快见效,发行进度可能会提前,8、9月将成为地方债发行又一高峰。 中信建投证券宏观固收首席分析师黄文涛预计,8月地方债发行将放量,结合往年月度发行规律,规模或超1.1万亿元。 投向基建民生领域 地方债发行放量,尤其是专项债放量,将为基建投资提供大量资金。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今年新增专项债和特别国债合计比去年多增2.6万亿元,发行集中在二三季度。资金拨付和使用将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将为后续支出发力打开空间。预计下半年专项债计入的政府性基金支出将实现更快增长。 从投向来看,财政部此前公布,已发行的2.24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券,全部用于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服务领域。其中,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以及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1.86万亿元,占83%。此外,各地积极安排专项债券资金支持“两新一重”、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领域,共计约安排9000亿元以上。 中诚信国际研报认为,年内专项债资金投向将结合宏观需求变化进一步优化,加快“新基建”领域建设,并持续扩大投资范围。
财政部官网8月4日消息,7月份,地方政府债券(以下称地方债)发行2722亿元,其中,新增债券422亿元,再融资债券2300亿元。截至7月底,今年累计发行地方债37586亿元,其中,新增债券28290亿元,再融资债券9296亿元。新增债券完成全年发行计划(47300亿元)的59.8%,其中,一般债券发行5629亿元,完成全年计划(9800亿元)的57.4%;专项债券发行2266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37500亿元)的60.4%。 下一步,财政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地方债发行使用,促进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地见效。
7月地方发行新增债券仅400多亿元,8月再迎发债高峰 作者:陈益刊 8月4日,财政部披露数据显示,7月份单月地方政府发行新增债券422亿元,创今年以来的最低值。 不过,随着近日财政部要求地方力争在10月底完成剩余1.9万亿元新增债券发行任务,市场普遍预计8月份将再迎来发债高峰。 由于早在去年和今年4月财政部两次提前下达地方政府新增债券,这使得今年前7个月新增债券发行规模依然高于去年。 截至7月底,地方发行新增债券28290亿元,同比增长约10.8%。新增债券完成全年发行计划(47300亿元)的59.8%,其中,一般债券发行5629亿元,完成全年计划(9800亿元)的57.4%;专项债券发行2266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37500亿元)的60.4%。 从月份来看,新增债券发行有高有低。其中,5月份发行新增债券规模超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7月地方新增债券发行较少,主要原因是为了配合抗疫特别国债发行,避免对债券市场形成较大冲击,财政部要求地方7月份暂缓新增债券发行。 随着7月底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发行任务顺利完成,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发行也将继续迎来高潮。 近日财政部公开《关于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力争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这意味着近1.5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将在3个月内发行完毕。 一些地方加快发债进度。比如山东省财政厅表示,将于8月份启动第四批专项债券发行工作,力争9月底前全部发行完毕。 除了新增债券之外,地方政府还发行再融资债券,资金用来偿还旧债,即借新还旧。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再融资债券发行高达9296亿元。在今年地方财力下滑,资金空前紧张的当下,大规模借新还旧极大地缓解了地方偿债压力。 而今年财政部下达地方发行再融资债券限额为1.84万亿元,这意味着再融资债券发行仅完成任务的一半,未来几个月地方还将发行9000多亿元的再融资债券。 今年地方发债规模大、速度快,正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体现。地方政府发债筹集资金主要投向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尤其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基础设施、民生服务等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降幅缩窄至2.7%,其中道路运输业和铁路运输业投资分别增长0.8%和2.6%。 随着地方政府发债规模越来越大,尤其是专项债规模快速攀升,已经超过偿债来源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债风险防范受到财政部空前重视。 在上述《通知》中,财政部首次披露了新增专项债券使用负面清单。 即,严禁将新增专项债券资金用于置换存量债务,决不允许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新增专项债券资金依法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严禁用于发放工资、单位运行经费、发放养老金、支付利息等,严禁用于商业化运作的产业项目、企业补贴等。 同时,坚持不安排土地储备项目、不安排产业项目、不安排房地产相关项目。
中美利差飙至历史新高,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思路渐明 周艾琳 随着中美利差攀至新高、美元指数持续下跌,人民币债券、A股等新兴市场股债以及金银正成为全球大类资产配置的重点。 北京时间8月4日,中美利差攀升至超240BP(基点)的历史高位,美债实际收益率(从名义债券收益率中剔除预期的消费者价格变动)日前跌至-1.02%,再创历史新低。同时,美元指数跌至93.4附近,创2年新低。 多位国际机构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在此情形下,全球资金的主要配置思路渐明——国际机构逐步转向新兴市场寻求收益,对人民币债券的增配幅度在全市场排名第一;今年收益称冠全球的A股更吸引外资持续增配;黄金2018年11月以来大涨超50%,近期白银开始追赶,这一趋势仍在持续。 中美货币政策周期背道而驰 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分化——美国持续宽松、中国由宽松转为中性,是上述趋势最重要的前提。 上一轮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出现在2015年,但走向正好相反。2015年初,中美利差逼近200BP的高位,当时美联储处于金融危机以来降息至零后筹划加息的阶段(同年12月首次加息),而中国央行则因股市巨震、汇改波动而开启了宽松周期,随后中美利差于2016年末收窄至仅50BP。 今年以来,中美利差快速拉升,反映出两国基本面差异。在经历了5、6月的去杠杆后,7月中国央行的流动性操作在数量和价格方面均较谨慎。瑞银证券中国利率市场策略分析师夏愔愔对记者称,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进一步向央行政策利率靠拢。DR007的7月均值从6月的1.98%上升至2.10%。7月底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对货币政策的表述无太多加码宽松的信号,而是强调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并继续提出要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这意味下半年流动性环境仍需要保持平稳,为信贷增长创造良好环境,资金进一步抬升的可能性不大,但资金价格可能也难以回到上半年的低位,而是会维持在政策利率附近波动。” 夏愔愔称。 由此,中美利差将维持高位。8月4日,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968%,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则为0.544%,中美利差超过240BP。 人民币债券获增配幅度称冠新兴市场 从固定收益来看,历来当美国经济趋弱、美债实际收益率下降时,资金会从发达市场流出,增配新兴市场债券以寻求更高的收益。 此前,在7月13日起的一周里,美国货币市场(MM)基金便创下单周最高的资金流出纪录(-870亿美元)。“MM基金的大幅资金外流表明,投资者可能已开始准备将现金配置到风险资产。”渣打宏观、外汇策略师张蒙对记者表示,尽管这些资金流向新兴市场本地货币债市的幅度仍有限且波动,但人民币债券成了资金最青睐的标的。 “对新兴市场债券投资者的组合而言,人民币债券变得至关重要。截至6月底,基金在人民币债券和外汇方面的头寸都高于基准水平,大量资金涌入。人民币债券在国际债券指数的权重从此前的4%升至7月底的5%,到2020年底将升至10%。”张蒙称。 彭博数据也显示,外资今年上半年净买入约3198.2亿元境内债券,为2017年7月债券通开通以来购买量最大的一个时期。 超额收益优势下A股全球“吸金” 从权益资产来看,A股以今年全球排名第一的收益证明了其吸引力。在北向资金中,来自美国的资金占比居首,中国的利差优势和汇率强势有望吸引更多资金流入。 “哪里的基本面好转,投资者就该将资金投到哪里。”景顺亚太区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对记者表示,“我更看好亚洲新兴市场股票。北亚和东南亚国家大部分已解除疫情封锁,经济增长开始逐步恢复。未来几年,许多亚洲经济体也将受到5G(刚刚启动)引领的电子产品行业周期升级的推动。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仍较标普500指数折让约40%,是自2014年4月以来的最大估值差。” 相反,他认为,美国第二波疫情及其带来的负面经济影响令人担忧,但股市并未准确折让,这是一个巨大的风险。同时,上周美国首次申领失业救济金人数在经历连续15周下降后,出现连续两周上升,许多财政刺激计划很快将会结束,这可能掀起一波中小企业倒闭的浪潮。 虽然因为地缘政治风险攀升期间板块轮动加速、前期有超额收益的行业遭获利了结,北向资金近期出现波动,但瑞银中国股票策略主管刘鸣镝告诉记者,前期行情落后行业的股价并无大变动,而且A股对外部冲突的敏感性有所下降。 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认为,未来传统经济领域看好消费(如食品饮料、医药等),新经济看好科技(比如TMT等);证券行业则是资本市场典型的“顺周期”行业,仍值得看好;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军工等板块受益。 金银行情未完 就贵金属而言,过去两年,美债实际收益率大幅下行推动了黄金牛市,如今跌势未完;弱美元的启动则助推了近期的黄金上行。未来,若美国通胀进一步提升,那么金价或再获支撑。金银比目前约为80,仍远超60左右的历史均值,这意味着银价仍存追赶空间。 2018年11月,黄金现货价格为1223美元/盎司,当时10年期美债实际收益率为1.07%;至今年8月3日,10年期美债实际收益率已跌至-1.02%的历史低位。景顺大中华、东南亚及韩国区行政总裁潘新江对记者表示,全球负收益债券不断扩容,更多机构选择增配不生息的黄金。 截至8月4日17:30,Comex黄金期货报1992美元/盎司,逼近2000大关。KVB PRIME特约分析师吴臻对记者称:“预计黄金依然会上冲,在这之前则在1985至1960之间拉锯。” 未来或存在美国通胀上行,进一步推动美债实际收益率下行的可能,这将为金银行情带来另一个动能。摩根士丹利美股策略师威尔逊(Michael Wilson)近期称,尽管美国实体经济的严重失衡可能还会持续几个季度,但最强大的通胀领先指标已现——货币供应量(M2)已是金融危机时期的几倍。 由于货币流通速度下跌,因此美联储扩表4万亿美元也未见到同等比例的实体经济传导,而通胀的前瞻指标——美国10年期盈亏平衡通胀率已升到接近1.6%的水平,其在几个月前一度暴跌至0.5%附近。
随着中美利差攀至新高、美元指数持续下跌,人民币债券、A股等新兴市场股债以及金银正成为全球大类资产配置的重点。 北京时间8月4日,中美利差攀升至超240BP(基点)的历史高位,美债实际收益率(从名义债券收益率中剔除预期的消费者价格变动)日前跌至-1.02%,再创历史新低。同时,美元指数跌至93.4附近,创2年新低。 多位国际机构人士对表示,在此情形下,全球资金的主要配置思路渐明——国际机构逐步转向新兴市场寻求收益,对人民币债券的增配幅度在全市场排名第一;今年收益称冠全球的A股更吸引外资持续增配;黄金2018年11月以来大涨超50%,近期白银开始追赶,这一趋势仍在持续。 中美货币政策周期背道而驰 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分化——美国持续宽松、中国由宽松转为中性,是上述趋势最重要的前提。 上一轮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出现在2015年,但走向正好相反。2015年初,中美利差逼近200BP的高位,当时美联储处于金融危机以来降息至零后筹划加息的阶段(同年12月首次加息),而中国央行则因股市巨震、汇改波动而开启了宽松周期,随后中美利差于2016年末收窄至仅50BP。 今年以来,中美利差快速拉升,反映出两国基本面差异。在经历了5、6月的去杠杆后,7月中国央行的流动性操作在数量和价格方面均较谨慎。瑞银证券中国利率市场策略分析师夏愔愔对记者称,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进一步向央行政策利率靠拢。DR007的7月均值从6月的1.98%上升至2.10%。7月底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对货币政策的表述无太多加码宽松的信号,而是强调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并继续提出要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这意味下半年流动性环境仍需要保持平稳,为信贷增长创造良好环境,资金进一步抬升的可能性不大,但资金价格可能也难以回到上半年的低位,而是会维持在政策利率附近波动。” 夏愔愔称。 由此,中美利差将维持高位。8月4日,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968%,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则为0.544%,中美利差超过240BP。 人民币债券获增配幅度称冠新兴市场 从固定收益来看,历来当美国经济趋弱、美债实际收益率下降时,资金会从发达市场流出,增配新兴市场债券以寻求更高的收益。 此前,在7月13日起的一周里,美国货币市场(MM)基金便创下单周最高的资金流出纪录(-870亿美元)。“MM基金的大幅资金外流表明,投资者可能已开始准备将现金配置到风险资产。”渣打宏观、外汇策略师张蒙对记者表示,尽管这些资金流向新兴市场本地货币债市的幅度仍有限且波动,但人民币债券成了资金最青睐的标的。 “对新兴市场债券投资者的组合而言,人民币债券变得至关重要。截至6月底,基金在人民币债券和外汇方面的头寸都高于基准水平,大量资金涌入。人民币债券在国际债券指数的权重从此前的4%升至7月底的5%,到2020年底将升至10%。”张蒙称。 彭博数据也显示,外资今年上半年净买入约3198.2亿元境内债券,为2017年7月债券通开通以来购买量最大的一个时期。 超额收益优势下A股全球“吸金” 从权益资产来看,A股以今年全球排名第一的收益证明了其吸引力。在北向资金中,来自美国的资金占比居首,中国的利差优势和汇率强势有望吸引更多资金流入。 “哪里的基本面好转,投资者就该将资金投到哪里。”景顺亚太区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对记者表示,“我更看好亚洲新兴市场股票。北亚和东南亚国家大部分已解除疫情封锁,经济增长开始逐步恢复。未来几年,许多亚洲经济体也将受到5G(刚刚启动)引领的电子产品行业周期升级的推动。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仍较标普500指数折让约40%,是自2014年4月以来的最大估值差。” 相反,他认为,美国第二波疫情及其带来的负面经济影响令人担忧,但股市并未准确折让,这是一个巨大的风险。同时,上周美国首次申领失业救济金人数在经历连续15周下降后,出现连续两周上升,许多财政刺激计划很快将会结束,这可能掀起一波中小企业倒闭的浪潮。 虽然因为地缘政治风险攀升期间板块轮动加速、前期有超额收益的行业遭获利了结,北向资金近期出现波动,但瑞银中国股票策略主管刘鸣镝告诉记者,前期行情落后行业的股价并无大变动,而且A股对外部冲突的敏感性有所下降。 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认为,未来传统经济领域看好消费(如食品饮料、医药等),新经济看好科技(比如TMT等);证券行业则是资本市场典型的“顺周期”行业,仍值得看好;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军工等板块受益。 金银行情未完 就贵金属而言,过去两年,美债实际收益率大幅下行推动了黄金牛市,如今跌势未完;弱美元的启动则助推了近期的黄金上行。未来,若美国通胀进一步提升,那么金价或再获支撑。金银比目前约为80,仍远超60左右的历史均值,这意味着银价仍存追赶空间。 2018年11月,黄金现货价格为1223美元/盎司,当时10年期美债实际收益率为1.07%;至今年8月3日,10年期美债实际收益率已跌至-1.02%的历史低位。景顺大中华、东南亚及韩国区行政总裁潘新江对记者表示,全球负收益债券不断扩容,更多机构选择增配不生息的黄金。 截至8月4日17:30,Comex黄金期货报1992美元/盎司,逼近2000大关。KVB PRIME特约分析师吴臻对记者称:“预计黄金依然会上冲,在这之前则在1985至1960之间拉锯。” 未来或存在美国通胀上行,进一步推动美债实际收益率下行的可能,这将为金银行情带来另一个动能。摩根士丹利美股策略师威尔逊(Michael Wilson)近期称,尽管美国实体经济的严重失衡可能还会持续几个季度,但最强大的通胀领先指标已现——货币供应量(M2)已是金融危机时期的几倍。 由于货币流通速度下跌,因此美联储扩表4万亿美元也未见到同等比例的实体经济传导,而通胀的前瞻指标——美国10年期盈亏平衡通胀率已升到接近1.6%的水平,其在几个月前一度暴跌至0.5%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