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锳)7月7日,市场再次出现“冰火两重天”:一边是沪深两市再次冲高,全日成交金额突破1.7万亿元人民币,一边是国债期货10年期主力合约继创下近三年半最大跌幅后,再次下探。 “感觉自己要吃土了”“好在前期有盈利,不然现在得上‘天台’。”多位债券基金从业者表示。同时,一些购买了债券基金的消费者也表示,自己今年买的债券基金“竟然赔了”。 火爆股市与清冷债市的鲜明对比,让网友纷纷编起了段子:“债券经理买基金赚的钱可能会比上班赚得多”“乘风破浪的股市,进退两难的债市”。 市场赎回情绪明显 7日,沪深两市继续收红。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345.34点,上涨0.37%;深证成指报13163.98点,上涨1.72%;创业板指报2591.26点,上涨2.44%。 国债期货 而国债方面,6日大幅收跌,10年期主力合约跌1.06%,创近三年半以来最大跌幅。5年期主力合约跌1.07%,2年期主力合约跌0.39%。7日,10年期主力合约跌0.1%,5年期主力合约跌0.09%,2年期主力合约跌0.03%。 Wind数据显示,5月以来,上证债券指数中的公司债、企业债和国债的涨幅分别为0.71%、0.74%和-0.28%,债券型基金的区间涨幅为-0.37%。 债券收益的下跌导致一些债券型产品被赎回。 国内某头部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公司从四月份就开始让购买债基的客户进行赎回了。五月时,公司内部开会认为,五六月份债市回调风险会比较大。“现在二级市场迎来牛市行情,未来债市会如何也不好说。”该基金经理称。 一位小型券商资管部门的债券投资经理对媒体表示:“散户陆续在我这儿赎回了几十万元债基,都要去炒股。” 近期货基赎回情况 据中金公司统计,近期场内货基赎回比较明显,6月底场内货基份额在1749亿份,7月3日降至1599亿份,降幅达8.5%。在广义基金层面,从现券净买入数据看,基金公司及产品、理财类产品自5月以来,1年以上期限的现券净买入量有所回落。 申万宏源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表示,今年二季度以来,债券市场走势较弱。首先是由于前期资金较为宽松,涌入债券市场,带来了债市的一波行情,而随着实体经济和权益类市场的复苏,资金开始离场,这对债市是一波很大冲击,导致债券利率的大幅度回升,价格下跌;其次,近两个月来,各地经济好转的同时,很多地方开始加发债券,供大于求,这也是导致二级市场债券回调的原因之一;第三,近期资本市场较为活跃,人们发现做债收益不明显,尤其是债券类理财产品亏损较为明显,因此出现了资金的大规模迁移,这也是为什么股市大涨情况下国债期货依旧大跌的原因。 离场or抄底? 面对债市的调整,持有债基的投资者到底是留是走,市场观点不一。 买入债基并持有1年/3年的这收益占比 据中欧基金统计,近10年,如果在债市低谷期期间买入债基,虽然一开始痛苦不堪,但只要能够坚持较长时间——3年或更久,无论是买纯债、一级债还是二级债,获得正收益的比例均为100%。 因此,中欧基金认为,本次债市的调整程度和前三次比显然温和很多,如果投资者能够顶住短期压力长期持有,回本应该不是难事。 同样,为了防止客户流失,多个基金公众号也在积极唱多。有媒体统计,目前至少有20家基金公司的公众号,对近期债市进行了点评,主要的观点是“宜抄底,忌赎回”。 粤开证券李奇霖团队则认为,利率最低点已经过去,若以此为债牛结束的标志,那么债牛已经结束。今年1-4月,造成债市收益率快速下行的因素是疫情,它带来了央行快速且持续的宽松,也带来了市场风险偏好的快速回落。而现在,国内诸多行业的生产基本恢复原状,经济在快速反弹,但疫情影响减弱并不意味着10年期国债利率就会回到3.0%的水平,相反,3%会成为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难以突破的上限。 桂浩明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现在看来,资金面虽然总体宽松,但其只会趋向于收益更大的投资,债券的调整依旧不可避免。这种情况下,稳健的投资者不应考虑轻易的加仓,可以考虑观望。一方面等待债券价格回落到较为合理的水平,另一方面,过于火爆的股票市场不会延续很久,一旦有所调整降温,资金还会回流,因此现在是等待观望的时刻。桂浩明说:“至于是否需要减仓,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做出决定。”
A股连日大涨,牛市气氛攀至巅峰,但一边欢喜一边愁。经历了5月的去杠杆,债市近期“投降式抛售”持续,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周二收盘已逼近3.1%。 此前,三季度尤其是7月降准50-100BP是中外资机构的普遍预期,但牛市似乎对此造成了扰动。“我们测算7月会出现2.5万亿元的资金缺口,包括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债券发行所需的承接资金等,因此,7月降准的必要性很强,但股市连日大涨,可能要进一步观望了。”某国有大行资深利率研究员对记者表示。 7月资金缺口大 近期,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有所回落,7天回购利率DR007降至1.7%-1.8%水平(此前一度逼近2%),隔夜回购利率DR001降至1.5%以下,但7月资金面可能仍面临扰动。 “近期流动性状况的好转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财政放款的加快,但7月中的税款上缴以及特别国债的密集发行有可能给资金面带来一定扰动。”瑞银方面对记者表示,7月MLF的到期量接近7000亿元,7月15日和7月23日分别有2000亿元MLF到期,7月23日还有2977亿元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到期,预计央行可能会在15日前后进行一定规模的MLF续做,并继续使用短期工具对流动性进行调节。 除了到期的MLF等,7月的资金缺口还来自债券供给压力。“7月的债券供应量可能与5月相当,将发行约7100亿元抗疫特别国债。”高盛(亚洲)经济学家李真男对记者称。 高盛测算,未来几个月,债券供应压力依然较大,约2.7万亿元国债和约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将发行。今年整体来看,政府债券供应量显著增加,从去年的约4.9万亿元扩至8.5万亿元,包括4.7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3.75万亿元专项债和0.98万亿元一般地方债券),以及3.78万亿元中央政府债券,其中包括元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牛市或推迟降准 渣打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上周对记者表示:“预计三季度降准的可能性较大,最早7月,央行将再次降准50BP。如果是定向降准,幅度会有所差别,但释放的流动性体量将与此相当。” 他表示,一方面,信贷投放还需要更多的流动性,使社会融资总额增长保持在12%-13%区间。同时,由于7-8月债券发行量大,降准很有必要,且预计将较早落地。 但是,“牛市情绪一来,债券圈都担心央行对于释放流动性会更为谨慎,近期债券基金也不断遭遇赎回。”某债券交易员表示。截至北京时间7月7日收盘,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3.087%,相较于5月2.6%左右的平均水平大幅攀升,相较于6月快速去杠杆后的2.8%-2.9%,如今水位再度抬升,大超市场预期。 7月6日,大金融板块强势攀升,银行、证券板块分别有约20只股票涨停。沪指大涨5.7%,站上3300点,北上资金大举流入百亿元。截至当日,沪深300指数已连涨5日,涨幅高达14%,创2014年12月以来之最。7月7日,A股涨势趋弱,但动能持续。 近期,流动性恢复宽松后,国债收益率曲线短端有所回落,但长端重新上行。“这主要由于在经济基本面继续改善的情况下,市场对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预期难以回升。同时,6月下旬以来股市的快速上涨也令债市受到压制。”瑞银表示。 “持续牛市即将到来的看法,可能会加速资金流入A股和H股市场,导致此前计划的货币宽松措施可能推迟。”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对于实体经济,股价大幅上涨是一把双刃剑。“从积极的方面看,由于财富效应,牛市可能有利于消费,也有利于商业投资,因为更廉价的融资更容易获得。但另一方面,资金(其中一些是以银行信贷的形式)可能会从实体经济重新分配到股市以用于投机。”陆挺称。 债市或反弹但幅度有限 未来,预计债券收益率可能会回落,但幅度有限,大类资产配置周期已从债券转移,股票“健康牛”是市场的共识。 市场预计,即将公布的二季度实际GDP将超预期。不过,瑞银经济学家预计,下半年疫情演变等不确定性可能给经济带来压力,“后续基本面数据将更为关键,若数据显示经济下行压力再度加大,则政策宽松力度可能再次加强。” 高盛认为,要避免信贷增长大幅放缓、推动融资成本下降,仍有必要降低银行间利率(政策利率),因此预计MLF利率将下调20BP。“不过,与今年早些时候的大幅宽松相比,货币政策空间有限。因此,未来几个月债券收益率可能会下降,但幅度不大。”李真男称。 对于一些交易性机构而言,近期股债轮动加速将导致资金流入股市,这将进一步抑制债券收益率的下行。
7月7日,荣盛发展发布公告,公司子公司荣盛兴城于7月6日收到深交所《关于荣盛兴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符合深交所转让条件的无异议函》(简称:《无异议函》)。 公告显示,深交所对荣盛兴城申请确认发行面值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符合深交所转让条件无异议。《无异议函》不表明深交所对债券的投资风险或者收益等作出判断或者保证。荣盛兴城应当确保参与债券认购的投资者符合深交所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定,并向其充分揭示风险。 深交所表示,荣盛兴城应当自《无异议函》出具之日起12个月内正式向深交所提交转让申请文件,逾期未提交的,《无异议函》自动失效。
7月6日晚间,华夏幸福发布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证监会出具的编号为“证监许可〔2020〕1320号”的《关于同意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注册的批复》,同意公司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50亿元公司债券的注册申请。 公告显示,华夏幸福此次公司债券采用分期发行方式,首期发行自证监会同意注册之日起12个月内完成;其余各期债券发行,自证监会同意注册之日起24个月内完成。
6月外资增持人民币债券830亿元 人民币汇率回升助推剂? 陈植 随着6月全球疫情再度扩散,人民币债券的避险属性再度升温。 中央结算公司最新发布的6月债券托管量最新数据显示,当月境外机构的人民币债券托管面额达到21960.11亿元,较5月份增加约830亿元。 6月新兴市场资金骤增321亿美元 Bluebay Asset Management策略分析师Timothy Ash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认为,6月外资持续加仓人民币债券,得益于6月全球资本大举回流新兴市场。 国际金融协会(IFF)最新数据显示,6月流入新兴市场的资金骤增至321亿美元,较5月份环比增加逾7倍,其中大部分流向中国等高信用评级新兴市场债券;另一方面,则是6月中美利差持续扩大至年内高点235个基点,进一步提振人民币国债的收益吸引力,令越来越多外资将人民币债券视为兼顾高收益与安全性的优质避险资产。 在他看来,尽管6月外资加仓人民币债券仍然以国债与国开行政金债为主,但随着境内债券市场产品类型、流动性、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完善,加之境外机构投资范围放宽,越来越多海外资本关注短期城投债与高信用评级企业债的投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6月海外资本增持人民币债券约830亿元,也成为当月人民币汇率无视美元触底反弹,保持回升趋势的重要助推剂。 “我们注意到一个有趣的规律,就是外资大举增持人民币债券,与人民币汇率回升存在着较高的正相关性。”BK Asset Management宏观经济研究主管Boris Schlossberg向记者透露。过去数年以来,只要海外机构单月增持人民币债券规模超过600亿元,当月人民币汇率几乎都出现反弹回升趋势。 在他看来,这意味着只要美联储极低利率政策与无限量QE措施倒逼大量全球资本纷纷转投新兴市场资产怀抱,人民币汇率将在海外资本大举增持人民币债券的推动下,延续当前相对强势的回升走势,即人民币汇率重新突破7整数关口将变得“指日可待”。 人民币债券成“首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6月外资大举加仓人民币债券的驱动力,与5月存在较大差异。若5月外资加仓人民币债券,主要是鉴于当时中美关系趋紧令他们做出弃股投债的避险考量,6月他们加仓人民币债券的最大驱动力,主要是美联储释放在相当长时间保持极低利率的信号,令全球资本纷纷转投新兴市场怀抱。 IIF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指出,整个6月份,亚太新兴市场总计吸引了171亿美元全球资本,拉丁美洲则以73亿美元排名第二。这背后,是全球资本意识到新兴市场很多国家的资产估值被低估了——尤其是不少新兴市场国家正逐步摆脱疫情冲击迈入经济复苏期,吸引全球资本纷纷涌入被低估的市场淘金。
该笔债券拟发行金额为20亿元,承销商、管理人分别是国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浙商证券(601878)股份有限公司。 财经网讯 7月6日,上交所网站信息显示,杭州萧山三阳房地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已获得上交所受理。 消息显示,该笔债券拟发行金额为20亿元,承销商、管理人分别是国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天眼查资料显示,杭州萧山三阳房地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3月,注册资本5亿元,所属商务服务业,经营范围包括房地产综合开发、经营和销售,自有房屋租赁,房产中介,投资管理等。杭州萧山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其全部股份,实际控制人为杭州市萧山区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
太难了!上半年信用债违约875亿,同比大增46%!利率反弹,6月取消延后发行近700亿 记者梳理Wind数据发现,今年上半年(1月1日至6月30日)已有71只债券违约,涉及金额875.37亿元,同比去年上升45.98%,新增违约主体11家,主要涉及民营企业以及少部分地方、中央国有企业,违约的债券类别主要是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公司债和企业债等。 梳理违约原因,可以发现主要是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部分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了冲击,当前的资金流动性紧张,信用风险仍在持续暴露。 值得注意的是,在信用债市场违约不断的同时,由于近期市场利率波动较大,发行利率大幅反弹,导致多笔信用债取消或推迟发行。据Wind数据统计,6月份共有91只信用债取消或推迟,规模为687.90亿元,而6月信用债总发行量为13476.85亿元,取消或推迟发行率为5.1%。 上半年信用债违约规模超875亿 Wind数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各类机构发行债券再创新高,达到25.80万亿,同比增长18%。利率债发行总额达到8.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国债共发行2.53万亿元,同比增长40%。地方政府债发行量最大,达到3.49万亿,同比增长22%。政策性银行债发行量为2.77亿,同比增长29%。 一般而言,利率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或者有国家信用做背书的机构(比如政策性银行),发行主体的信用非常高,信用风险较小。与之相对的信用债则风险较高,今年以来违约事件也层出不穷。 信用债具体包括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定向工具、可转债以及资产支持债券等。 上半年信用债整体发行量达到9.17万亿,增幅38%。其中金融债发行量增幅明显,发行接近1.78万亿,同比增长51%;公司债市场上,一般公司债与私募债的发行增速明显,同比增长分别达到46%与59%。 在信用债发行量持续走高的同时,违约风险也在上升。今年上半年已有71只信用债违约,涉及金额875.37亿元。对比去年可以发现,2019年上半年有93只信用债违约,除华阳经贸、中信国安以外,发行人均为民营企业,而涉及金额仅为599.62亿元。换言之,今年违约金额同比去年上升45.98%,历史违约主体为23家,新增违约主体11家。 可以看出,在1~5月份的时候,国家政策宽松取向明显,但今年上半年违约总金额仍有上升,因为政府及时采取了应对疫情的措施,上半年信用债违约主要来自历史违约主体,并没有因疫情影响出现新增违约大幅增加局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向记者分析,“虽然我国复工复产情况总体较好,政策扶持力度也不断加码,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偿债压力,但是经济复苏仍然需要相当时间,短期内发行人出现违约行为的可能性或将持续提高。” 上半年违约金额上升还与一家进入重整阶段的中央国有企业有关。今年上半年违约债券最多的企业为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方正集团”),其尚未到期的23只债券合计345.4亿元均视为违约。 今年2月,北京一中院裁定受理北京银行提出的对方正集团进行重整的申请,方正集团进入重整阶段后,根据重整相关法律规定,重整期间公司不得个别清偿,因此方正集团存续期内的债券均无法兑付兑息。 这23只存续债券的违约涉及金额345.40亿元,占上半年违约债券金额的比例接近39.45%,方正集团也因此成为今年上半年以来最大的违约主体。 就债券违约原因来看,天风证券研究报告指出,新增违约主要是公司过度扩张造成负债较高且短期化程度不断加剧,财务费用吞噬利润;在融资渠道结构性缩窄的背景下再融资能力枯竭,无力应对集中兑付局面。其他原因还包括收购公司水平参差不齐,疫情使得现金流进一步承压;对外担保负担较重进一步拖累了再融资能力;公司原本经营就处于下滑阶段,受到疫情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冲击等。 发行利率反弹高息债券增加 在信用债违约有所上升的情况下,刚刚过去的6月份,债券发行利率却出现了反弹,取消债券发行计划的比例也有所上升。 根据Wind统计,6月份一级市场信用债(企业债、公司债、中票、短融、PPN)发行利率大幅反弹,各类债券票面利率上行20~70BP不等。 为对冲疫情对宏观经济造成的影响,一季度央行加大了货币信贷的投放力度,此前多次降准降息,银行间资金市场流动性十分充裕,隔夜利率连续多个交易日低于1%,最低时仅0.66%,信用债发行利率持续走低。 “利率上调的直接原因还是因为央行引导下的资金面收紧。”外资银行固定收益分析师李艳军告诉记者,“央行之所以引导利率上调,首先是随着5月份以来国内疫情状况的好转,经济基本面形成了支撑,继续降息的意义已经不大。另一个是打击资金空转,比如企业如果将低利率信用债存款到银行,中间可能有超过100BP的套利空间。” 3~5月低利率的信贷资金带来了套利问题,6月初以来,为打击空转套利,央行收紧了流动性投放,银行间资金流动性趋紧,利率开始大幅反弹。 最近的利率波动让市场捉摸不定。6月29日~7月2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利率分别是1.01%、1.78%、1.97%以及1.75%,可以看出利率先是大幅上升了67BP、9BP后下降了12BP。 6月28日~7月1日银行间质押式隔夜回购加权利率1.06%、1.06%、2.30%以及2.03%。可以看出中间大幅上涨了124BP后下降了27BP。 5月份以来,信用债发行环比大幅缩量。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这一方面源于“补年报”带来的季节性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当月资金利率中枢抬升,债券二级市场收益率大幅向上调整,各券种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多数上行,取消或推迟发行的债券比例增加。 在债券市场上,7.5%以上的票面利率被认为是“高息债券”,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债券发行的难易程度。根据Wind统计发现,6月票面利率在7.5%以上的信用债共有22只,包括4笔企业债,14笔公司债,1笔中期票据,1笔短期融资券,2笔可交换债。而4~5月,利率在7.5%以上的信用债数量分别为17只、8只。 6月出现取消发行潮,下半年或趋稳定 Wind数据显示,6月份信用债取消发行或推迟的只数达82只,规模为687.90亿,创年内新高,6月信用债总发行量为13476.85亿元,取消或推迟发行率为5.1%。 对比前5个月的数据则更为明显,1~5月份取消发行或推迟的为245只,规模为1993.55亿元。换言之,仅6月份取消或推迟发行的信用债占据了上半年涉及金额规模的25.64%。 债券发行计划为何会取消或者推迟?从相关公司的公告中,只能读到“近期市场波动较大”“市场情况变动”等字眼。比如原计划发行20亿元私募债的仁怀市水务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6月29日提出了推迟发行,公告表示“由于近期债券市场波动较大,为合理降低发行利率,控制公司融资成本,决定延期发行本期债券。” “发不发债主要还是看企业是不是真的缺钱,现在利率波动比较大,如果不缺钱的可能会观望一下。”李艳军指出,“如果是融资规模20亿元的债券来说,融资成本如果走高50BP,三年期债券下来利息可能要多3000万元,算下来还是一笔较大的支出,因此有的发行主体推迟或取消了债券发行。” 盘和林表示,“近期信用债利率反弹幅度较大,发行人短时间内难以适应融资成本,而且在大幅波动的市场环境下,票面利率也难以合理把控,特别是对票息、对利率较为敏感的高评级主体债券,取消发行也是为了避开这段波动时期,如果资金利率维持稳定,市场发行节奏应该也会逐步恢复。” 招商证券在研报中表示,投资者不确定后市调整时长和幅度,导致无法给一级新券正确定价,只能选择观望;同时现券交易换手率下滑与收益率上行并存,说明投资者交易积极性遭到考验。一级市场的痛点毕露,若调整持续,恐怕对发行人债务结构产生冲击。 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认为,展望后市,2020年下半年整体信用债到期规模较大,债券发行人发行新债滚续需求依然较大,未来信用市场发行环境主要取决于整体资金面。预计后续资金利率将保持稳定甚至进一步下行,因此,信用债发行环境料将保持稳定,市场发行节奏也将逐步恢复。 李艳军也指出,“下半年若疫情不出现大的变化,预计基本面还会继续改善,对于企业而言,仍有流动性缓解的需求,整体压力还是比较大的,预计下半年信用债利率不会大幅上升,会逐步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