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曾被罗斯高教授的一则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的视频给刷过屏,视频的标题是《63%的中国农村孩子没上高中》。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单看标题,就足以能让人意识到,这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在视频中,罗斯高教授所提及的,“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城市户口占37%、38%左右,可是因为城里人生孩子少,只有24%,也就是不到1/4的孩子是城里的孩子。”换言之就是,有着高达3/4的孩子是农村孩子。当这个群体中的大多数孩子与高中无缘时,这势必会影响到中国劳动力市场未来的整体前景,而这又将直接影响中国产业能否顺利转型升级。 罗斯高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发展经济学家、农村教育行动计划(Rural Education Action Project)负责人。从12岁起他就开始学习中文,学生时代还曾赴台湾地区交换学习过三年,因而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的罗斯高,于1983年第一次踏上中国大陆的土地,开始了他30多年对中国农业经济学的研究。他每年有近一半的时间,是在中国最贫困的农村度过的,他在那里开展田野调查,通过第一手的数据,研究中国的农村教育。 前述视频实际源自他的一次公开演讲,这次演讲又是基于他与中科院的张林秀教授率领的团队,对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研究的一个总结。这个总结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贫困地区的农村孩子,之所以上不了高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非常匮乏,教育投入不足,使得他们所受的教育非常糟糕。这令他们的认知能力,从一开始就远远落后于同龄的城镇孩子。 这样的教育水平决定了,这些孩子很难跟上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这势必会严重制约中国产业和其自身的发展。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困境——在结构上表现为,一方面是低端劳动力过剩,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技术和资本替代,人工智能、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已经排斥了很多低端就业,而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这种替代性将会表现得愈发强;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中国经济体系又缺乏足够数量的产业技术工人。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高达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其根源就在这里。为此,学界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罗斯高难题”。 那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罗斯高教授自己为这道“难题”给出的建议是,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加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以此提高农村孩子的教育质量。这一建议,对于那些很少有人出门打工,很少流动人口的农村地区,无疑是适用的,也是极为必要且异常迫切的。但问题在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下,还有一种不容忽视的情况,那就是农村地区适龄的青壮年劳动力,基本都在城镇务工。如按照罗斯高教授的建议,政府将相应的教育资源,投入到这些务工人员户籍所在的农村地区,那这些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的教育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在中国,很多城市一贯采取的办法是,通过各种行政(学校只接收户籍生或是提出极高的积分入学条件)、经济(提高学费和赞助费)的手段,来限制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学。如按照罗斯高教授的建议,则势必让城市政府的上述行为合理化——国家既然已将相应资源,投入到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户籍地,那么他们理应回去。结果势必会导致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形成更多的留守儿童。中国全国妇联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样本数据,于2013年发布了题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推估,全中国有17岁及以下的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2%。 另外,在中国约有3000万与他们的父母一起呆在城镇的务工人员的子女,虽可与其父母正常共同生活,但其父母承受的经济压力,却是空前的。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受限于户籍制度,可在白云区接受教育的绝大多数务工人员的子女,只能就读于民办学校。而这些教学水平一般的学校的学费,却通常都在每学期1万元以上。有人就曾算过,在这类学校就读,全年的各种学杂费加总起来,至少需3万元以上。另据中国人社部发布的《2017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末,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为3485元。这也就意味着,剔除全家的衣食住行等生存型消费外,一个务工人员的全年劳动所得,仅够一个子女在城市的教育支出。这于绝大多数务工人员而言,是无法承受之重。其负面效应体现在:一将势必制约这些务工者的生育意愿,二将对这些务工人员的消费,形成明显的挤出效应。也就是说,无论是对当前鼓励生育的战略,还是扩大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而言,这无疑都将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正是基于此,笔者认为,破解“罗斯高难题”的关键,不是简单地向农村进行教育资源的投入(这固然必要),而应是让这些资源,跟着孩子走、跟着孩子的父母走、跟着市场需求走(哪里有用工需求,他们的父母就会往哪里走)。从国家的角度而言,无论是基于降低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还是基于扫清鼓励生育、扩大国内大循环的后顾之忧而言,都应该要求和配合城市,不能限制这些孩子的流入。不仅要让农民工能在城市工作,也要让他们的子女,在城市接受可承受的教育。更为重要的是,于城市发展教育,具有规模经济。同样的教育水平,城市的人均成本要低得多。此外,相比于在农村接受教育的孩子,相同的教育质量下,在城市接受教育的孩子,也会拥有更为开阔的视野、更契合于城市需要的思维。
报告要点 2020年12月中旬以来,中央部委密集召开年度工作会议,研究部署2021年工作,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本文总结提炼了部委会议的重点信息,可供参考。 宏观政策更加强调“结构性”,科技创新、绿色制造、乡村建设等关注度最高 12月中旬以来,各部委密集召开年度工作会议,从科技+产业、民生+消费两条线入手,加快推动结构调整。在“双循环”格局下,部委工作以“内循环”为主体展开:科技创新被提高到显要位置,注重核心技术、科技基建等;产业层面,制造业强链补链,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数字经济等是重点方向。需求培育方面,更加关注民生,如乡村建设、物流体系、住房租赁等,兼顾投资拉动和消费释放。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被空前提高;新型举国体制下,相关投入或全面加强。“十四五”规划,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将科技创新放在重点任务的首要位置,尤其关注核心技术与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近年来,R&;D支出结构中,研究性的支出占比持续提高;2019年,科研服务业投资增长近30%。根据科技工作会议,政策主要的支持方向包括基础科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基础设施等。 以科技为支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仍是产业发展主线;其中,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的机会值得关注。政策表述延续了对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的支持;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绿色制造的重要性凸显。我国发电、制造、交通3大领域,贡献了89%的碳排放,“加快风电光伏发展”、“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等政策指引下,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产业,未来或受提振。 民生与消费政策中,农村是重要关注点;乡村建设、县域建设、物流建设等农村基建,兼顾投资拉动和消费释放。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扩大内需“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各部委的政策均向农村倾斜。农村地区民生基建相对滞后,2015-2019年,农村网上零售额增长3.8倍、淘宝村数量增加4.5倍,对物流的基建需求也快速增加。加大农村基建,拉动投资的同时,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2021年政策“退潮”、信用“收缩”的影响,结构分化显著。传统模式依赖度高的区域、行业,受到的冲击更大,尤其是低效率加杠杆的领域;而代表转型方向的新兴产业、传统行业中已基本完成出清过程的行业龙头,受到的冲击会非常小。2021年政策“不急转弯”,旨在保护小微、民营企业和中低收入群体,加大对新旧动能转化的支持力度,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 风险提示:政策出现大幅调整;疫情形势变化超预期。 报告正文 2021年,主要部委的工作主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各部委密集召开年度工作会议,确定2021年工作主线和重点任务。从2020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开始,到2021年3月的全国“两会”,是各级政府和主要部委密集开会、部署工作的时期。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1年工作后,包括财政部、央行、发改委、工信部等十余个部委,已经召开年度工作会议,确定2021年工作主线和重点任务。 在“双循环”格局下,各部委工作以“内循环”为主体展开,从科技+产业、民生+消费两条线入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2021年,政策着重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着眼于核心技术及科技基建等。产业层面,在数字化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背景下,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数字经济等是重点方向。需求的培育更加关注民生,比如乡村建设、县城建设、物流体系、住房租赁等,兼顾投资拉动和消费释放。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被空前提高,新型举国体制下,相关投入或全面加强。“十四五”规划,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将科技创新放在重点任务的首要位置,尤其关注核心技术与基础研究。近年来,研发支出结构中,更加侧重于研究性的支出;2019年,科研和技术服务业投资中,研发行业的投资增速近30%,大幅高于其他分项。从政策表述来看,主要的支持方向,包括基础科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基础设施等。在“新型举国体制”下,科技支出或进一步加强。 产业方向上,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仍是产业发展主线;其中重点提及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表述延续了对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的支持;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约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6.2%,呈现平稳发展趋势。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绿色制造的重要性凸显。从我国碳排放结构来看,发电和供热、制造和建筑、交通运输3大领域,贡献了89%的碳排放,相关行业或加快结构转型。 新经济中的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传统产业中的钢铁、电力等,被政策重点提及。针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约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局提出“加快风电光伏发展”、工信部提出“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2020年1-1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CR4为44.1%,较2019年下降4.4个百分点),对相关行业头部企业带来的机会值得关注。同时,“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等政策要求,对部分传统产业或形成一定扰动。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农村的发展空间值得关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进一步激发农村市场的增长潜力。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扩大内需“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各主要部委的政策,均向农村倾斜。从潜力空间来看,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城镇居民的不到40%、但始终保持较高增速,尚有较大提升空间;2019年农村居民人口约5.5亿人,平均消费倾向超过80%、比城镇居民高1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规模的增长潜力巨大。 乡村建设、县域建设、物流建设等,均指向农村基建;拉动乡村投资的同时,改善农村商务环境、释放消费潜力。对比来看,农村地区民生相关的基建相对滞后;同时,2015-2019年,农村网上零售额增长3.8倍、淘宝村数量增加4.5倍,对商贸物流的基建需求也在快速增加。《“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包括交通物流、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等主要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各部委会议多次强调的县域建设、物流建设等,也指向农村基建。 城镇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则聚焦在“住”上发力,包括住房租赁、全面旧改、土地制度调整等;相关政策效果或需跟踪。2021年政策在城镇居民需求释放方面,主要聚焦于减轻住房成本、改善居住环境等“住”的领域。具体举措包括,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等。从2020年旧改实施情况来看,资金绝大多来自于预算内财政;而2016年以来,受收支平衡压力等影响,财政住房保障支出(含旧改、棚改等)的投入强度持续回落。相关政策的推进效果,或需进一步跟踪。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思路下,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支出的结构性更加突出。财政政策“提质增效”,较2020年“更加积极有为”出现明显转变,部分疫情期间“非常举措”或将退出;“更可持续”、“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等,指向低效率加杠杆行为或逐步退出。同时,财政支出注重结构引导,“坚持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推动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等,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货币政策“不急转弯”,旨在保护小微和民营企业、中低收入群体等薄弱环节,加大对“三农”、科创等支持力度。随着政策回归常态,从“加”杠杆到“稳”杠杆,政府行为对信用环境的拉动减弱,及资管新规过渡期到期等,或带来信用“收缩”。货币政策“稳字当头”、“不急转弯”,流动性环境不宜收紧,甚至可能需要阶段性采取适度宽松的对冲措施,重点加大对“三农”、科技创新、小微和民营企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经过以上研究,我们发现: (1)12月中旬以来,主要部委密集召开年度工作会议,确定2021年工作主线和重点任务。在“双循环”格局下,各部委工作以“内循环”为主体展开,从科技与产业、民生与消费两条线入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2)最新政策框架下,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被空前提高,新型举国体制下,相关投入或全面加强。根据科技工作会议,政策主要的支持方向,包括基础科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基础设施及通用科学仪器等。 (3)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仍是产业发展主线,其中,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的产业机会值得关注。“加快风电光伏发展”、“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等政策指引下,新能源及汽车等产业,未来或受提振。 (4)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扩大内需“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各部委政策均向农村倾斜,加强投资建设和消费培育。乡村建设、县域建设、物流建设等农村基建,是兼顾投资拉动和消费释放的重要举措。 (5)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思路下,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货币政策“稳字当头”、“不急转弯”,低效率加杠杆行为或逐步退出,加大对科技、民生等支持力度,保护小微和民营企业、中低收入群体等。 研究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2021年,主要部委的工作主线 对外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1日 报告发布机构:开源证券研究所
在这样一个将局部牛市演绎到极致的时刻,相关行业再度传出利好。1月5日,商务部等12部门印发《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 《通知》提出五个方面工作任务:一是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二是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三是提振餐饮消费;四是补齐农村消费短板弱项;五是强化政策保障。从《通知》的内容来看,四个行业将迎来重磅利好。这四个行业分别是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家电、餐饮消费(包括酒类、饭店等)、物流(特别是冷链)。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市场上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消费和新能源两大板块,抱团筹码也收敛到极致。一些投资人士告诉记者,2021年投资指令已经下达,但并不知道买啥。但“买好股票、买大白马”总不会错。更令人意外的是,5日晚间“基金”这一个关键词突然上了热搜,排名第20位。随着上述《通知》的发布,“抱团牛”是否还要飞一段? 五大举措提振消费 去年11月1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按时间表抓紧做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地实施国内相关工作;部署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和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确定适应消费升级需求支持“互联网+旅游”发展的措施;听取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情况汇报,要求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提高防灾和供水保障能力。 今年1月5日,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五个方面工作任务: 一是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释放汽车消费潜力,鼓励有关城市优化限购措施,增加号牌指标投放。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农村居民购买3.5吨及以下货车、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对居民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并购买新车,给予补贴。改善汽车使用条件,加强停车场、充电桩等设施建设,鼓励充电桩运营企业适当下调充电服务费。优化汽车管理和服务,优化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鼓励具备条件的加油站发展非油品业务,鼓励高速公路服务区丰富商业业态、打造交通出行消费集聚区。 二是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激活家电家具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淘汰旧家电家具并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环保家具给予补贴。支持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建设,合理设置废旧大宗商品回收处理中心、回收运输中转站,按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给予保障。放宽废旧物资回收车辆、家具配送车辆进城、进小区限制。 三是提振餐饮消费。完善相关扶持政策,促进绿色餐饮发展。鼓励餐饮企业丰富提升菜品,创新线上线下经营模式。完善餐饮服务标准,支持以市场化方式推介优质特色饮食。 四是补齐农村消费短板弱项。完善农村流通体系,以扩大县域乡镇消费为抓手带动农村消费,加强县域乡镇商贸设施和到村物流站点建设。推动农产品供应链转型升级,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快发展乡镇生活服务,支持建设立足乡村、贴近农民的生活消费服务综合体,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依法打击假冒伪劣、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规范农村市场秩序。 五是强化政策保障。完善惠企政策措施,鼓励各地通过财政补助、金融支持等手段推动非国有房屋出租人加大租金减免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流通行业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 四大行业迎风口? 从《通知》内容来看,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家电、餐饮消费(包括酒类、饭店等)、物流(特别是冷链)四大行业受益明显。 从最近的行情来看,新能车和大类消费涨势凌厉。新能车ETF最近四个交易日上涨超过18%。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商务部等部委释放利好之后,新能车龙头比亚迪(002594)也发布了2020年12月份的数据,12月份汽车销量为56322万辆,同比增30.4%。其中新能源汽车12月销量28841辆,同比增120.18%。继特斯拉之后,新能车数据上的利好再度展现。 从大类消费来看,近期消费板块持续上涨。1月5日,五粮液(000858)大涨超7%,贵州茅台(600519)亦有不小涨幅。而从消费ETF的份额来看,相比节前仍有攀升,增加约有2000万份;酒ETF的情况亦是如此。但从其他ETF情况来看,则大多数处于份额下降的状态。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家电和物流板块的涨幅尚属可以接受的范围,抱团亦不是特别明显。但从最近美的集团(000333)和格力电器(000651)的走势来看,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头部效应。其中,美的集团已经创出历史新高。 那么,除了政策上的原因,还有什么因素导致了抱团行为呢? “基金”飙上热搜 分析人士认为,当下的行情可能是基金发行和建仓热度不减背景下,游资与机构合力作用的结果。 1月5日晚间,基金一词一度排到了新浪微博热搜第20位。随后,排名有所下滑,但仍排到第28位。这似乎意味着一个全民买基的时代已经来临。而从近期机构的偏好来看,外资明显偏好计算机、电力设备、食品饮料等行业,对电子、消费者服务和石油石化等行业相对谨慎。公募基金风格偏向以消费和金融为代表的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公募加仓外,近期融资余额持续大涨。这意味着个人投资者加杠杆的意愿较为强烈。而这些杠杆资金大部分也扑向了大盘白马股。 以贵州茅台为例,从去年12月15日到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融资余额增加了68亿元;宁德时代(300750)从去年12月29日到今年1月4日,融资余额增加了近10亿元;不过,五粮液的融资余额近期却一直在减少,但其股价却在不断上扬。这意味着,五粮液的机构属性可能更强。 那么,抱团牛还能飞到什么时候呢? 浙商证券(601878)王扬表示,2019年1月至4月抱团猪肉股,2019年6月至7月抱团消费股,2019年7月至9月抱团科技股,2019年12月至20年2月抱团科技股,2020年4月至7月抱团消费股,2020年10以来抱团新能源和白酒。 以史为鉴,可以发现:其一,关于抱团的持续时间,往往是2-3个月左右,即便趋势没走完,但往往面临阶段性切换或休整;其二,关于抱团品种,景气是核心驱动,季节性规律也有影响。其中,就季节性规律来看,一季度和三季度科技股易涨,二季度消费股易涨。 另有分析人士认为,最近的行情具有很明显的机构特征,即资金任务已经下达,但市场已经没有便宜且确定的品种。这个时候若有配置需求,那就只有茅台和五粮液这些大家伙。虽然股价已经不低,但确定性还比较好。特别是一季度来临,业绩将陆续披露,买龙头踩雷的概率要小很多。所以,近期的市场会具备比较明显的龙头特征,而不是简单的抱团。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6日讯央行网站近日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日银罚字〔2020〕第5号、第6号)显示,山东五莲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存在4宗违法行为:金融统计数据存在虚报、瞒报;银行结算账户超期或未备案;假币收缴程序不规范;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中国人民银行日照市中心支行给予警告,并处50.3万元罚款。 此外,管恩松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中国人民银行日照市中心支行对其罚款2万元。 资料显示,山东五莲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年12月23日在日照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等。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日照兴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3.22%。 中国银保监会日照监管分局于2020年9月14日发布了关于核准管恩松任职资格的批复,核准了管恩松山东五莲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任职资格。 以下为原文:
2020年5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共同发布了《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9~20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出席发布会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农村市场与贸易研究室主任李国祥代表课题组介绍绿皮书主要内容,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主持。 绿皮书重点分析了2019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运行特点、市场状况和重要进展,对2020年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指标进行了预测,并提出对策措施;着重对2019年农村居民收支与贫困人口状况、主要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状况、种植业与林牧渔业发展状况及农业对外开放形势进行分析并对2020年走势进行预测;对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评价、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脱贫质量及可持续性、食物安全风险及防范、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等重大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9~2020)》封面 主办方供图 绿皮书指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中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和发展不利影响主要发生在第一季度。判断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不仅要看第一季度的运行状况,而且要看第二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后复工复产等状况,更要看后期是否会采取积极措施将第一季度农民收入等受到的不利影响补偿回来。综合来看,尽管农民收入出现徘徊的风险加大,但是在政策积极作用下,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农民收入增长不断恢复,预测全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能达到1.7万元。 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继续更快增长。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来源结构和全国其他地区类似,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所占比重高、贡献大。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中国将聚焦尚未脱贫的贫困人口,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更好地发挥财政兜底作用,这些针对性措施将会进一步提升转移净收入的贡献率,成为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最多来源。为了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全社会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集中优质稀缺资源,加大投入,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等短板,这将在贫困地区创造大量农民工就业机会,同时在复工复产进程中优先安排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农民工就业,解决他们外出就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为贫困地区农民提供更多公益岗位,这些措施都有助于贫困地区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随着脱贫攻坚推进到最后阶段,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基本上都形成了较强的生产能力。全社会通过支持和帮扶,特别是消费扶贫模式的推广,加上贫困地区自身努力开拓,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较快发展,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收入将会带来经营净收入稳步增加。估计2020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1.3万元,增加幅度和增长速度都将超过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此外,绿皮书指出,2019年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有所改善。 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其他地区。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9.3%,中部地区增长9.6%,西部地区增长10.2%,东北地区增长9.1%。西部地区增长最快,东北地区增长最慢。以西部地区为1,东部、中部、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分别为1.53:1、1.17:1和1.18:1,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均缩小。 高、低收入组相对差距有所缩小。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低到高进行五等份分组,低收入组和中间偏下收入组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较快,分别为16.3%和14.6%;中间收入组和中间偏上收入组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居中,分别为11.6%和9.3%;高收入组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最慢,为5.9%。全国农村高、低收入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8.46:1,比上年下降了0.83%。 农村低收入组居民收入增长明显。2019年,各地持续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聚焦脱贫质量,不断加大扶贫力度,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农村居民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3%,比上年加快5.3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农村居民6.7个百分点。(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农村消费是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潜力巨大。今年10月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1%,增速较上月加快1.1个百分点。农村消费稳步复苏,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潜力大 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速由降转增 最近添置的物件,哪个最能提升幸福感? “建了淋浴房,装上智能热水器,一共花了5500多元,真是值!”江苏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跃进村村民胡敏说,“过去一到冬天,洗澡要去大澡堂,如今方便多了。” “客厅有柜式空调,卧室装了挂式空调。这几天,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以下,空调一开,暖风呼呼地吹,过冬不遭罪。”细数这些年添置的大件,胡敏打开话匣子,电视从“大疙瘩”变成大屏幕,洗衣机升级成全自动,家里还买了电动车、面包车…… 消费升级同样发生在四川丹棱县张场镇廖店村。“算算这些年电费变化,就知道村民消费水平噌噌涨。以前每家每年用电几十千瓦时,现在每家每月用电就有几十千瓦时。”村党支部书记蒋光慧说,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已经成了“标配”,全村小汽车有几十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430元,由上半年下降1.6%转为增长0.8%,名义增速年内首次由降转增,农村消费市场动能充沛。 农村消费热情为何高涨? 口袋越来越鼓,农民敢消费。“这些年收入高了,买东西底气足了,日子越过越好。”胡敏在村里卫生纸厂上班,老伴儿承揽附近建房工程,全家一年收入能有10万多元。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农村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农民潜在的消费需求被逐步唤醒,农村消费市场不断活跃,为我国消费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介绍,一方面,农村消费水平提升,城乡消费更加平衡,能够促进我国消费市场提质扩容;另一方面,在城市市场趋于饱和的消费品,在农村市场潜力巨大,企业可以挖掘新增长点。 优惠政策落地,农民愿消费。汽车、家电、餐饮等大宗消费、重点消费,是消费市场的顶梁柱,也是打开农村消费市场的重点。 多部门出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罗俊杰介绍,农村地区具有推广新能源汽车诸多优势条件,为促进适合农村地区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升级,多部门7月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据初步统计,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近4个月销量已超过18万辆。 “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一系列有利条件不断释放农村消费市场的潜力。”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分析。 亮点足 1—10月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8.8% 群山环抱的廖店村,过去因交通不便,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出不去,消费品进不来。 一根网线改变了廖店村。今年6月,在县里支持下,多家快递公司把快递点延伸到村。“快递点就设在村委会大院,村民动动手指,就能享受送货上门服务。每天村里能有50多件快递。”蒋光慧说。 优质消费品下乡,土特产品出山。村里发展3500多亩山茶、3000多亩脆红李。不少村民搞起电商,“网红”农产品、乡村直播员涌现。“农产品销路不用愁,一亩茶叶收入达5000元,脆红李亩均收入更是过万元。预计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能达1.8万元。”蒋光慧说。 电商进村,是农村消费一大亮点。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8.8%;前三季度,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884.1亿元,同比增长34.3%。“电商畅通了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渠道,进一步拉近城乡距离,促进下沉市场消费崛起,提升农村消费便利化。”李国祥说。 让农村电商从“一时火”到“时时火”,还有短板需要补齐。“冷链物流、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欠账多;农村点多面散,物流成本高,市场主体布局农村积极性不高,这些都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洪涛介绍。 改造提升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健全农村物流体系。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累计支持1338个县,对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实现全覆盖;建设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2000多个,乡村电商站点14万个。 此外,农村消费市场面临优质产品供给不足问题。“农民消费理念从‘不讲究’向‘不将就’转变,更加追求产品品质。但同时,农村地区的商贸市场、连锁超市、便利商店等布局少,农民买不到想买的。”李国祥建议,加强县域乡镇商贸设施建设,构建大型市场、流动集市和便利商超相互配合的网络。各类市场也应积极研发生产更多贴近农民的产品, 让农民能买到品类多、品质好、品牌优的商品。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以扩大县域乡镇消费为抓手带动农村消费,发挥以城带乡作用,加快形成城乡消费融合发展新格局。 强监管 为农民营造舒心的消费环境 让农村消费持续强劲,要有完善的“硬设施”,更要打造有序健康的“软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 近日,在徐州睢宁县,一场整治农村市场“三无”“山寨”产品行动开展。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动执法人员50余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户160余户,立案7起,查扣涉嫌问题食品55件(箱)。当地还在农村集贸市场设立投诉服务窗口,鼓励村民提供相关线索。 “加强农村消费市场的监管,势在必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说。农村消费市场有其特殊性,市场主体点多面广,其中一些是流动商贩;基层监管力量薄弱,难以触及各个角落。这些都给了不法商贩可乘之机。 刘俊海介绍,从商品种类上看,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酒水饮料、服装鞋帽等“三无”“山寨”产品是监管重点。从时间上,农村庙会、节假日和婚丧嫁娶是侵权高发期。有关部门应出台针对性措施,维护农村市场秩序。 不能让农村成为监管死角。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5部门联合部署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执法行动。专项执法行动重点关注农贸市场、食品批发商、小餐馆、校园周边小超市小商店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重点关注传统节令食品集中上市、群众集中消费、食品消费量大的重要时间节点,重拳出击整治农村假冒伪劣产品。 “维护农村市场秩序,离不开农民消费维权意识的提升。”李国祥说。农民对商品品牌和品质的鉴别能力需要提升。 李国祥建议,一方面可在集贸市场,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集中宣讲;另一方面,结合社区网格化治理,开设流动维权窗口等,强化监管力量,降低维权成本。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1日讯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网站近日公示的行政处罚公示表(琼银罚字[2020]第4号)显示,海口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开立账户未备案、超期备案。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依法对其警告,罚款14万元。 经中国经济网记者查询发现,海口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成立于2010年8月5日,注册资本9.70亿元,三亚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海口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并列为第一大股东,各持15.98%比例股份。三亚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股东为海口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7.23%。海口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股东为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罗牛山”,000735.SZ)子公司,持股比例10.06%。 罗牛山成立于1993年10月15日,注册资本11.52亿元,于1997年6月11日在深交所挂牌,截至2020年9月30日,罗牛山集团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持股1.97亿股,持股比例17.14%。 罗牛山2019年年报显示,海口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三亚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均为公司参股公司。 以下为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