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不仅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更是激励创新、带动投资、促进消费的重要“生力军”。可以说,小微企业的发展,关乎中国经济的潜力与活力。 2021年伊始,顶层设计就对小微企业的发展作出了明确指示。1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广大市场主体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力量源泉,直接关系亿万群众利益。要围绕支持和服务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多出实招帮他们解难题,减轻不合理负担,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那么,小微企业去年的“年度账单”如何?在2021年又立下了什么新flag?《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聚焦“衣食住行”采访了部分服务业小微企业和创业者。 小微企业去年“年度账单”出炉 留学生田甜(化名)由于去年无法正常到国外读书,便心生创业念头,并顺利成为“直播大军”中的一员。她告诉记者:“主要是我平日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一些穿搭视频,没想到竟意外‘走红’。去年7月底我开办了线下服装工作室和线上店铺,直播带货是主要销售渠道。” 据田甜介绍,开业之初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直到去年9月底才逐渐好转。“去年‘双11’当天,我直播10个小时累计成交2000多个订单,营业额达40万元。整体来看,去年年末的营业额较创业初期翻了近3倍。”田甜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创业之余还能为工作室的9位员工提供工作机会。她说:“当前国家‘力挺’以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型消费发展,这让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先给自己定一个今年订单能翻一番的‘小目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受疫情影响,我国很多服务业企业都在尝试数字化转型,尤其是直播带货等成为缓解实体店经营困难的“法宝”。 网红西班牙餐厅Las Taps原本月销售额在40万元-50万元左右,但去年2月份受疫情影响,该餐厅开票金额不足5000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还好政府及时出台了多项税收优惠政策,上海当地税务部门也主动上门进行申报和开票辅导,帮助我们正确开具免税发票。去年全年我们门店的营业收入为1300多万元,且全部享受到增值税免税政策,极大地减轻了经营压力。”Las Taps财务人员向记者表示。 谈及对2021年的期许,上述财务人员表示,“目前餐厅的经营情况比较稳定,也让我们对今年的订单信心十足。” 同样于去年享受到财税优惠政策的还有获得木鸟民宿平台2020年“订单王”称号的房东包小嘿。她告诉记者,“去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民宿小店的订单量和营业额直线下降,好在及时享受到了税收优惠和房租减免,才得以渡过难关。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下半年旺季期间(节假日)每日入住率可达100%,也成功让我的民宿小店‘年度账单’由负转正”。 谈及2021年立下的flag,包小嘿自信满满地说:“民宿小店的‘年度账单’再上新台阶,助我继续拿下‘订单王’称号。” “民宿行业的快速发展适应了人们文旅消费升级的需要,不过未来要加以规范化管理,特别是在民宿市场‘触网’发展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加以引导,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刘向东建议。 作为汽车行业从业者,双辽汇众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公司受疫情影响严重,好在享受到了包含员工社保减免、增值税税率下调等合计7万多元的税费优惠政策,这对公司走出经营困境帮助很大。初步计算,公司去年处于微亏状态。” “期待今年中国汽车上牌量能有所上浮,希望公司今年的订单量和售后产值能有所增长。”上述负责人对2021年充满期许,他认为业绩必能从负数走向正数。 小微企业发展还需政策“充电” 谈及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刘向东表示,鉴于小微企业吸纳了我国大量就业,有必要采取更多举措促进其发展,特别是要考虑让去年实行的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展期或实施常态化策略;同时,在开拓市场方面下功夫,采取更多市场化办法,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找到支撑正常经营的消费需求,提升供需适配性。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看来,应从三方面切入扶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第一,要继续推行减税降费,针对减税红利传导机制不畅等问题要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完善相应的政策举措,加强监管力度,让小微企业真正能够享受到减税降费的实惠,从而可以集中精力进行扩大生产与业务的拓展,以实现更好的发展。第二,要通过完善信用体系、加快直接融资渠道建设、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手段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以此来缓解小微企业的发展困境。第三,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致力于提供一个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权益保护、保费缴纳、薪酬等政策制度,以此推动“新个体”经济的茁壮成长,更好开辟消费和就业新空间。
作为金融机构聚集的三个核心地区,其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金融举措和发力点,剧透今年我国金融政策的部分发力点。 1月27日,北京、上海、广东地方“两会”闭幕。作为金融机构聚集的三个核心地区,其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金融举措和发力点,剧透今年我国金融政策的部分发力点。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在京沪粤三地政府工作报告的金融蓝图中,数字货币成为共同发力点,另外,北京和广东均提及发展绿色金融和数字经济。在具体举措上,三地亦存不同之处。如北京连续多年提及推动新三板改革,上海连续提及培育科创企业上市,广东则连续两年提及深交所和广州期货交易所。 记者通过采访区域经济专家、当地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从三个维度感知三地政府工作报告的金融“热力图”,以前瞻金融改革方向和资本市场投资机遇。 北京:独角兽企业数居世界城市首位 北京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0年,北京GDP达到3.6万亿元,增长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2.4万美元,达到发达经济体中等水平。其中,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38%,居全国前列。目前,北京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9万家,独角兽企业93家,数量居世界城市首位。 金融领域方面,北京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大力支持金融业开放发展。率先落地国家金融对外开放政策。推动出台实施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两个改革创新试验区方案,加快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数字货币试点应用,完善“监管沙箱”实施机制,着力发展财富管理、基础设施金融等新兴金融业务。推动新三板改革,发挥好首贷、续贷、确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心作用。加快设立金融法院。 专家说:金融科技发展值得期待 “报告谈到了绿色金融,特别是谈到了科创金融、财富管理和基础设施金融,突出了北京的特色。”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基础设施是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政策制定城市,发展财富管理、基础设施金融等新兴金融业务,北京也应该承担较多的义务。 尹振涛表示,金融业对外开实际上是当前中国金融改革最重要的一点,作为金融政策制定最重要的城市,北京在金融开放政策中走在最前列,是非常有必要的。聚焦到资本市场来看,尹振涛表示,全国股转公司位于北京,而且新三板改革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市场改革的重点。 对于未来,尹振涛表示,有两点值得期待:第一,关于金融科技的发展或科技型金融产业的发展。第二,北京还应继续突出政策制定的能力。 上市公司说:数字经济将会快速发展 北京某科创板上市公司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比较关注数字经济相关举措??,因为跟我们行业发展息息相关。” “其实数字经济已经被定调为新一轮产业周期的主线,??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是数据。”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相关人士表示,数据的产生大概分三类:一是通过????PC办公产生,二是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三是纯自然类数据。北京的产业结构偏前者,以PC办公或以科技驱动的公司比较多。数字经济????概念被认可后,相关产业也会得到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是北京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今年第三个重点任务。上述人士表示,报告还提到持续深化4.0版营商环境改革,以及确权融资服务等,这些都是配套措施。整体来看,政府工作报告从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配套融资服务、产业落地等,进行了全方位、系统化较好的安排。未来一段时间内,北京数字经济会取得更快的发展。 机构投资者说:希望支持天使投资发展 今年北京政府工作报告的首要任务是科技创新——“强化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强调创新,释放了很强的信号。”星石投资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意味着未来北京将在科技创新领域持续发力。未来北京将更坚定的发挥创新优势,在科技强国战略指导下,夯实北京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地位。” 星石投资相关人士认为,在支持创新的过程中,最直接的支持环节之一就是天使投资,天使投资一度是支持高新初创企业的“融资王”。希望未来北京在制度和政策上对其提供更多的支持。如强化对天使投资的税收扶持,在有条件的地方,进一步给予地方税收优惠;提升人才招募、落户优惠的投后服务;降低天使投资的运营成本、提供资金支持等。 上海:去年融资额、总市值居全国首位 上海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0年,上海GDP达3.87万亿元,增长1.7%。另外,去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2274.8万亿元、增长17.6%,上市企业融资额、总市值均居全国首位。 在金融举措方面,上海市今年要聚焦强化“四大功能”,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上,持续推动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在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上,加快培育一批“硬科技”企业科创板上市,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在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上,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在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上,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专家说:国际金融中心主体架构已确立 国泰君安(行情601211,诊股)(港股02611)党委书记、董事长贺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去年,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多方面成绩斐然。首先,金融市场容量大幅上升;其次,国际金融中心主体架构已经确立,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首次跻身全球第三;最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转型更加亮眼。 “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的排名上升至世界第三位,体现了上海金融中心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实力。”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韩汉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上海金融业的发展将更加重视为实体经济服务,特别是与上海聚焦强化“四大功能”有更紧密的结合。金融发展将更加积极地支持科技创新策源、全球资源配置等。 贺青认为,推动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上海存在着金融先行优势和高端人才优势。金融先行优势方面,证券交易中心、货币市场中心、外汇交易中心、黄金交易中心、期货交易中心等一系列要素市场先后落户上海,同时吸引大量国内金融机构总部和境外金融机构落户上海。同时,上海凭借自贸区建设的先行先试,目前在货币国际结算、海外项目承保、境外项目离岸人民币投融资等方面取得较多成功经验,这为进一步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上海还可以从加快构建更加完善、发达的要素交易功能市场,加快推进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改革,以及加快提升本土金融机构的综合实力等三方面入手,进一步探索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贺青表示。 对于加快培育一批“硬科技”企业科创板上市,韩汉君认为,一方面有利于上海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活跃上海股票市场交易,为股票市场输入新鲜活力。贺青认为,一是有助于将科技创新提升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二是有助于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市场主体作用;三是有助于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目的。 上市公司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申联生物(行情688098,诊股)董秘吴本广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海市政府提出在今年要聚焦强化“四大功能”,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设目标,与上海市建设国际“五大中心”的城市定位紧密呼应,浑然一体。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和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以及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的具体举措,必将实现上海市科技软实力和产业硬实力充分结合,实现金融资本与实体产业的充分协同,引领上海长远发展。 对于持续推动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培育一批“硬科技”企业赴科创板上市,吴本广认为,相应举措的推行能够促进上海市金融中心职能服务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定位,引领国内高科技企业、高端产业快速发展,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机构投资者说:医疗保健行业值得关注 嘉实基金研究部副总监、消费行业研究组长吴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虽然受疫情冲击较大,但去年上海在金融领域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上交所、中金所、上期所等三大核心金融市场的成交额均取得大幅增长,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上海首次跻身全球第三。相信上海在‘持续推动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和‘全面深化国际经济、金融中心建设’的长期战略下 ,金融环境和金融实力都将持续提升。” 对于投资机遇,吴越表示,报告中着重提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长期来看,医疗保健行业将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资源投入的重点,而且伴随住宅、养老、教育、福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都将得到长足提升。资本市场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相信也会在相关领域出现众多投资机会。 广东:GDP总量连续32年居全国榜首 据广东政府工作报告,去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万亿元,增长2.3%,总量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一。“十三五”期间,广东省研发经费支出从1800亿元增加到32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4%提高到2.9%,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跃居全国第一,有效发明专利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保持全国首位。 在金融领域,广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金融强省建设,提升广州、深圳中心城市金融能级,深化城商行、农商行改革,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抓好广州期货交易所建设,支持深交所完善上市制度、开展“新三板”转板试点。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推进金融创新,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非法集资、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 从具体举措来看,广州期货交易所和深交所连续两年进入广东政府工作报告。但是,绿色金融、金融强省建设、开展“新三板”转板试点等,均为首次提及。 专家说:今年要把重大项目开好头 坐标深圳的某金融行业资深研究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广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举措,最关注其中四点:一是广州期货交易所已经获批,但目前具体细则未出,当初计划建成绿色金融产品期货交易所,未来上市品种方面是否会放宽一些,如能源相关期货产品是否能上市;二是“新三板”转板试点的首单,是否能在深交所先行先试;三是“跨境理财通”已经酝酿很久,今年全国“两会”前后是否能推出;四是数字货币此前在深圳已经试行,今年是否能真正推向社会。 此外,上述金融行业资深研究人士表示,加快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建设;打造数字货币创新试验区;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做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强化农商行支农服务,建设广东金融支农联盟,推进农业农村保险高质量发展等内容也值得关注。 该人士认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最重要的任务,一是把各个重大项目落实好,开个好头;二是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特别是要抓好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等几个科技载体,为下一步广东创新发展打好基础;三是推动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真正找到突破口,将政策落地实施。 上市公司说:希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广东一家家电上市公司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最关注深交所完善上市制度。完善上市制度,能够吸引更多优质企业上市,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上述公司人士表示,还比较关注报告中关于数字经济的举措,作为一家客户数量很大的企业,??对客户数据的一些偏好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前提是需要??真实的数据,而且有获取????数据的正规手段和渠道,企业还要有??应用数据的能力,通过对数据的梳理加工应用,来服务企业的发展,如研发等。??所以,希望政府能够继续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让企业有更多的数据资源或者数据要素。?? 机构投资者说:“新四化”等带来长期投资机遇 博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凤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强调了对金融、科技和农业的支持,和“十四五”规划建议是保持一致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了“新四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信息化和新型农业产业化,作为中国经济排头兵,广东省努力践行“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未来大方向,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 在投资方面,魏凤春表示,报告提到了数字化。数字化对中国未来的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及政府管理都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保障作用。从资本市场来看,也是未来投资的关注点。长期来看,“新四化”、数字化、农业供给侧改革,都有非常清晰的投资逻辑。“十四五”期间,投资标的就是传统产业和新技术相结合,新的产业也会带来较好的投资机会。
时值寒冬,河北张家口迎来了一年中最火的冰雪“热”。这座城市正在借冬奥东风大力发展冰雪产业,“零度以下经济”成为当下张家口人的交流热词。 深冬季节,地处崇礼滑雪运动中心区的太舞滑雪小镇市场中心总经理聂宁宁忙并快乐着。入冬以后,小镇运动雪场生意火爆,餐饮住宿也跟着红火了起来。目前开业的5家酒店总计约有2200个床位,酒店区每个房间价格为800元左右,鹰巢国际青年旅舍每个床位价格在150元,现在基本上天天客满,到了休息日更是一床难求。聂宁宁感慨道:“我本人就是太舞滑雪运动小镇变迁的见证者。这里原是一个仅有300多人的贫困村,通过太舞集团投资200亿元的总体建设,建成一个国际一流的四季小镇,成了春季赏花、夏季纳凉、秋季观景、冬季玩雪的好去处。” 崇礼发改局局长梁宝库告诉记者,崇礼冰雪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原来就有不错的基础,现在又有北京奥运这个加速器,潜力就得到了发挥。仅仅5年时间,已经建成和开工在建的滑雪旅游项目总投资就达到了370多亿元。截至目前,崇礼共建起了功能完备的滑雪场7家,各类酒店及公寓190家;共拥有高、中、低各级别雪道169条,总长达161.7公里。通过冰雪业态的完善,崇礼冰雪运动门票销量在3年间增长了一倍多,达到了106.6万张;年接待游客在4年间翻了两番,达到442万人次。而随着一批北京冬季奥运会场馆的陆续投用,将对崇礼未来发展形成更大的助力,让冰雪经济产生一次巨大的飞跃。 “冰雪运动和冰雪休闲产业的兴起,必然带动冰雪装备产业的发展,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未雨绸缪,在发展冰雪运动和休闲产业的同时,同步谋划发展冰雪装备产业。”张家口市市长武卫东表示,为了让冰雪经济全链条发展,张家口紧紧抓住承办北京奥运会部分比赛项目的机遇,加快了冰雪装备产业的发展,规划建设了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宣化冰雪产业园2个冰雪装备研发制造集聚区,并面向法国、美国、瑞典、芬兰等10多个欧美传统冰雪体育强国开展合作交流,加强冰雪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签约冰雪产业项目82项,落地项目70项,总投资335.04亿元,投产运营项目32项,全市冰雪产业实现产值26.48亿元。 冬季一般都是装备生产企业的生产销售淡季。可在张家口高新和宣化两个冰雪产业园区,则是一派繁忙景象。天冰冰雪设备张家口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查验造雪机;张家口京禧体育器材有限公司的工人在打磨滑雪板;清投智能张家口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组装智能滑雪机;宣化冰雪产业园国体质检中心冰雪实验室“仿真冰摩擦(冰磨损)测试仪”“撞击吸收碰撞试验机”等首批14台(套)国产检测设备完成安装调试…… 张家口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梅晓春告诉记者,产业园重点定位发展滑雪服、滑雪板、滑雪鞋等个人轻装备,造雪机、压雪车、索道等重型装备,目前已初步实现从个人到场地、轻重装备结合、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一条龙、运动体验会展全覆盖的全产业链布局。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这里产销招商和生产两旺。截至去年12月初,该产业园已累计签约意大利天冰冰雪设备、法国MND索道生产等42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3.19亿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王映华)
2018年12月30日5时5分,地铁亦庄线亦庄火车站A口和D口的铁栅栏门被工作人员缓缓拉开,这座线路图上“看得见却到不了”的终点站正式启用。这意味着,运行已八年有余的地铁亦庄线所有车站全部启用,实现了满图运行。 地铁亦庄线让北京建设(港股00925)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北京经开区”)与外界的联通能力有了几何级的扩增。运营十年,这条地铁线不仅见证了北京经开区从开发区到一座创新城的蜕变,也见证了北京高质量发展的足迹。 最红线路 地铁亦庄线是北京市第十条建成运营的地铁线路,起自丰台区宋家庄站,途经朝阳区、大兴区,终点止于通州区亦庄火车站。北京经开区在北京经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让亦庄线成为了北京地铁线路中“人气最旺”的线路之一。 在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北京交通发展年报》(以下简称《发展年报》)中显示,北京地铁4号线上行、1号线上行、昌平线下行等12条线路早高峰时段最“挤”。其中就包括亦庄线下行,即宋家庄-次渠方向。《发展年报》称,地铁亦庄线拥挤度大于0.9。 家住海淀的翁先生因为业务原因,一个月大约要去五六次北京经开区。“我可是地铁亦庄线最早的一批忠实乘客。在这条地铁线路开通前,没有特别的急事时我都是坐公共汽车去,不夸张地说,单程就要近3个小时。”翁先生介绍说,地铁亦庄线开通后为他极大地节约了时间,“开通这些年,这条线路的乘客越来越多,特别是早晚高峰的时候,以前那种近似于乘坐‘头等舱’的‘待遇’一去不返了”。 为了应对不断增加的客流,从2020年4月8日起,亦庄线采取超常超强列车运行方式,工作日早晚高峰最小运行间隔缩至3分钟。 从零开始 地铁亦庄线客流量飙升的背后是北京经开区高速发展的路径缩影。 发轫于1992年的北京经开区,是北京被国务院批准的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9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经开区范围内的7平方公里被确定为中关村(行情000931,诊股)科技园区亦庄科技园。也就是说,北京经开区可享受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重政策。 同时,在北京经济转型发展中,布局了“三城一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经开区就是其中的“一区”。 2019年12月11日,《亦庄新城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发布。《规划》明确了要建设世界一流的产业综合新城的目标,规划了约225平方公里的范围,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性产业集群和科技服务中心正在北京城南崛起。 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经开区目前入区企业从最初的十几家已跃升到2万余家,其中不乏奔驰、拜耳、京东等数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 智慧出行、智慧制造、智慧城市……越来越多的智慧场景在这里成型,众多高精尖产业的发展成果,正不断给经济赋能,不断惠及百姓生活,也共同构成了北京市高质量发展体系。 北京经开区工委书记王少峰说:“经开区既是首都高精尖产业的主阵地,也是宜业宜居的产业新城。抓好高精尖项目落地,做好政策服务、环境服务和生活服务,提前谋划产业布局,将有力推动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不断增强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奔跑的新场景 作为北京实体经济的主阵地,在钢轨上“飞驰”的北京经开区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在实现了0.1%、0.7%、1.9%三连涨之后,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出北京经开区经济强劲复苏的态势持续向好,2020年1-9月,北京经开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2%。 2020年6月,北京经开区制定了新的产业规划,提出以实现6000亿元产值目标进一步推动四大主导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等。 北京经开区聚焦的这些主导产业也成为了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十八大以来,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创新发展实现瞩目的成就,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硕果累累。特别是当下,北京市正大力为创新企业拓展市场提供新实验空间,而且在不断加速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大众的进程。 镜头拉回到北京经开区。覆盖京津冀85%交通场景的封闭测试基地、全面开放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集智慧和绿色于一身的国家级“绿色工厂”……不久前,北京经开区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十大应用场景。 2019年,北京经开区提出要建设“场景新城”,让城市成为创新的第一现场,力促产业落地和科技成果转化,陆续发布了“飞天场景”“5G场景”“无废场景”等。 眼下,轨道交通与北京经开区之间的相互作用效能正持续释放,而这一红利将进一步显现。2020年底,全长13.25公里的亦庄有轨电车T1线开始试运营。 区域快线S7线、M17线、M21线……在未来的15年,北京将进一步织密北京经开区的轨道交通网,与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三城”、雄安新区联系得更紧密,让“一区”“跑”得更稳、更快。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十四五”怎么干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和智能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制定关键核心领域技术路线图。 科技创新需要整合资源 在北京经开区的街头,总能看到正在行驶的无人驾驶汽车。就是这样一座京南小城,在2020年为北京市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贡献了50%的份额,而北京经开区只是北京科技创新产业(行情300832,诊股)发展的缩影。 科研产出连续三年全球第一、位列全球创新中心第五位……一连串亮眼的数字折射出北京的创新力量。规划纲要指出,北京经开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制定关键核心领域技术路线图,推动集成电路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在车规级芯片、电池生产、整车制造等领域实现技术创新突破。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表示,科技创新需要整合资源形成北京的创新品牌。北京的科技创新固然是全方位的,但也要突出中关村的科技创新标志性引领作用,在“十四五”时期,应该进一步确立中关村的品牌战略,使中关村成为北京乃至中国创新的代名词。 在中则智库(北京)经济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智国看来,推动“三城一区”的融合发展,首先是要加强前沿创新布局与技术赛道上的协同。结合“十四五”规划全市科技创新布局,加强“三城一区”在未来科研攻关、创新领域和技术突破方向上的协同,既要有各自功能定位、主攻方向,也要有所错位,有效衔接,协同作战。 “其次要加强科技创新资源与服务体系上的协同。建立全市统筹的科技资源平台与服务体系,实现‘三城一区’科技平台、科技资源的共享,科技服务体系的对接,共同营造资源一体、服务协同的大创新服务生态。同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重点产业发展上的协同。要发挥全市科技成果转化统筹服务平台作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源头技术、项目、团队的梳理,建立‘高精尖’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库、项目库,与‘三城一区’规划发展重点产业方向结合起来,培育与区域功能定位相符合的高精尖产业集群。”陈智国补充道。 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一环,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主体。规划纲要也指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积极培育硬科技独角兽企业。 “从目前北京、上海、深圳三个科技创新中心来看,北京的优势是科研院所,企业创新相对较弱。”首都经贸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叶堂林表示,企业是从自身的市场需求进行科技创新,因此企业是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最有效方式,“十四五”时期,北京应该在政策上鼓励企业更多地投入创新。 此外,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顺应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北京提出了实施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在赵弘看来,数字经济包括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十四五”时期,北京既要用数字技术改造已有产业,推动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更加便捷高效,提升科技含量和质量。同时还要发展数字产业化,通过在区块链、大数据等方面的开发和利用,形成产业链条,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摘要]工信部表示,作为产业主管部门,我们积极支持电子元器件和精密加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坚决保护知识产权,同时也反对滥用权利,打压正常商业竞争的霸凌行为。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1月26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介绍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工信部表示,作为产业主管部门,我们积极支持电子元器件和精密加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坚决保护知识产权,同时也反对滥用权利,打压正常商业竞争的霸凌行为。针对上述337调查申请,相关企业已发布公告,并开展积极的应对。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相关企业加强应对,维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 要点汇总 工信部回应电动车低温使用问题: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 就电动车低温使用问题,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表示,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加快推广应用中国工况,明确低温环境产品性能和技术要求,加强产品准入和生产一致性检查。目前,重点企业、行业机构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发布冬季用车指南,增配售后服务力量,布局科技攻关项目。 工信部回应立讯精密遭美国337调查 工信部表示,作为产业主管部门,我们积极支持电子元器件和精密加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坚决保护知识产权,同时也反对滥用权利,打压正常商业竞争的霸凌行为。针对上述337调查申请,相关企业已发布公告,并开展积极的应对。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相关企业加强应对,维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 2021年将持续组织开展5G毫米波试验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赵志国表示,根据5G国际标准R17、R18等版本的导入进程,将加快网络切片、边缘计算、5G增强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部署,加快定制化、经济型5G芯片、模组、终端等关键产品和器件研发和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大产业短板弱项的攻关力度,保障供应链产业链的安全,持续组织开展5G毫米波试验,超前谋划、系统布局产业未来发展。 将培育5G+增强现实、5G+虚拟现实等新兴消费模式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赵志国表示,2021年将培育5G+增强现实、5G+虚拟现实、沉浸式游戏等新兴消费模式,推进5G融入健康、养老、家政等生活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快利用5G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网络,优化生产流程,打造远程操控、质量检测、智能物流等典型场景,助力企业降本提质增效,实现绿色节能发展。 以下为发布会实录 澎湃新闻记者: 2020年我国芯片产业遭遇到多重危机,目前看芯片行业的缺货潮似乎没有缓解的迹象,请问工信部如何看待目前芯片产能持续紧缺的情况?是否会影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又将采取哪些政策措施进行应对?此外,处在价值链中游的加工组装企业立讯精密近日遭到了美国337调查。请问,我国在加工组装环节迈向高附加值的过程中,是否也会面临芯片的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导致产业升级停滞?谢谢。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 黄利斌: 感谢你的提问。随着社会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集成电路作为智能设备最关键的组成部分,需求持续旺盛,特别是疫情带动了线上交流需求,对数据中心服务器和智能终端芯片的需求快速上升,全球主要集成电路制造生产线均出现产能紧张的情况,国务院于2020年8月印发实施了《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下一步,工信部将做好《若干政策》的落实工作,促进要素资源自由流动,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支持国内外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持续提升集成电路的供给能力。 至于你刚才提到的立讯精密,也对此作个简要回应。近日,美国企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对我国立讯精密等企业发起337调查申请,指控相关企业在美出口、进口或销售的特定电气连接器和保持架及组件和下游产品侵犯其专利,工信部对此高度关注。应该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既有赖于本土企业的壮大、崛起,也离不开有效的国际合作。作为产业主管部门,我们积极支持电子元器件和精密加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坚决保护知识产权,同时也反对滥用权利,打压正常商业竞争的霸凌行为。针对上述337调查申请,相关企业已发布公告,并开展积极的应对。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相关企业加强应对,维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前一段时间,中国北方出现了严寒天气,许多开电动车的司机表示“扛不住”,电动车出现了低温“趴窝”情况,电池性能衰减迅速,这给人们使用电动车带来了不便,也让更多潜在的车主选择观望。工信部为此召开了电动车低温使用问题研讨会,请问对这一问题有哪些好的解决方案?谢谢。 黄利斌: 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和配套环境的日益优化,新能源汽车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与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具有节能减排、使用成本低、维修保养方便、动力性、操控性好等优点,但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整车成本偏高、充电不够方便等问题,低温环境性能下降也是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出现明显的性能下降,电池容量衰减,续驶里程缩水,特别是最近北方城市遭遇寒潮气温骤降,问题更加凸显,消费者对此也有一定反映。应该说这是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也只有依靠更高水平的发展去解决。我们相信,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政策的完善,新能源汽车低温使用性能一定会获得实质性提升。 电动汽车低温使用问题关乎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我部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组织整车和动力电池企业、行业机构、高校院所开展技术攻关,加快低阻抗成膜添加剂,全气候电池等研发和产业化,提升电动汽车低温行驶性能。最近,又组织召开了专家研讨会,推动解决这一问题。有几项措施: 一是要求汽车企业加强售后服务,及时解决用户诉求。组织行业机构加强科普宣传,引导科学使用。 二是支持整车企业和电池生产企业加强技术攻关,提升电动汽车低温行驶性能,改善用户体验。 三是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加快推广应用中国工况,明确低温环境产品性能和技术要求,加强产品准入和生产一致性检查。目前,重点企业、行业机构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发布冬季用车指南,增配售后服务力量,布局科技攻关项目。谢谢。
[摘要]工信部表示,作为产业主管部门,我们积极支持电子元器件和精密加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坚决保护知识产权,同时也反对滥用权利,打压正常商业竞争的霸凌行为。 图片来源:中国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1月26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介绍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工信部表示,作为产业主管部门,我们积极支持电子元器件和精密加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坚决保护知识产权,同时也反对滥用权利,打压正常商业竞争的霸凌行为。针对上述337调查申请,相关企业已发布公告,并开展积极的应对。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相关企业加强应对,维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 要点汇总 工信部回应电动车低温使用问题: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 就电动车低温使用问题,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表示,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加快推广应用中国工况,明确低温环境产品性能和技术要求,加强产品准入和生产一致性检查。目前,重点企业、行业机构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发布冬季用车指南,增配售后服务力量,布局科技攻关项目。 工信部回应立讯精密遭美国337调查 工信部表示,作为产业主管部门,我们积极支持电子元器件和精密加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坚决保护知识产权,同时也反对滥用权利,打压正常商业竞争的霸凌行为。针对上述337调查申请,相关企业已发布公告,并开展积极的应对。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相关企业加强应对,维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 加快“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编制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田玉龙表示,下一步将聚焦三个重要领域谋划。加快“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编制以及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修订。深入培育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志愿服务体系,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工业设计赋能专项行动,深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优化发展环境。 2021年将持续组织开展5G毫米波试验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赵志国表示,根据5G国际标准R17、R18等版本的导入进程,将加快网络切片、边缘计算、5G增强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部署,加快定制化、经济型5G芯片、模组、终端等关键产品和器件研发和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大产业短板弱项的攻关力度,保障供应链产业链的安全,持续组织开展5G毫米波试验,超前谋划、系统布局产业未来发展。 将培育5G+增强现实、5G+虚拟现实等新兴消费模式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赵志国表示,2021年将培育5G+增强现实、5G+虚拟现实、沉浸式游戏等新兴消费模式,推进5G融入健康、养老、家政等生活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快利用5G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网络,优化生产流程,打造远程操控、质量检测、智能物流等典型场景,助力企业降本提质增效,实现绿色节能发展。 以下为发布会实录 澎湃新闻记者: 2020年我国芯片产业遭遇到多重危机,目前看芯片行业的缺货潮似乎没有缓解的迹象,请问工信部如何看待目前芯片产能持续紧缺的情况?是否会影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又将采取哪些政策措施进行应对?此外,处在价值链中游的加工组装企业立讯精密近日遭到了美国337调查。请问,我国在加工组装环节迈向高附加值的过程中,是否也会面临芯片的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导致产业升级停滞?谢谢。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 黄利斌: 感谢你的提问。随着社会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集成电路作为智能设备最关键的组成部分,需求持续旺盛,特别是疫情带动了线上交流需求,对数据中心服务器和智能终端芯片的需求快速上升,全球主要集成电路制造生产线均出现产能紧张的情况,国务院于2020年8月印发实施了《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下一步,工信部将做好《若干政策》的落实工作,促进要素资源自由流动,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支持国内外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持续提升集成电路的供给能力。 至于你刚才提到的立讯精密,也对此作个简要回应。近日,美国企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对我国立讯精密等企业发起337调查申请,指控相关企业在美出口、进口或销售的特定电气连接器和保持架及组件和下游产品侵犯其专利,工信部对此高度关注。应该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既有赖于本土企业的壮大、崛起,也离不开有效的国际合作。作为产业主管部门,我们积极支持电子元器件和精密加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坚决保护知识产权,同时也反对滥用权利,打压正常商业竞争的霸凌行为。针对上述337调查申请,相关企业已发布公告,并开展积极的应对。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相关企业加强应对,维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前一段时间,中国北方出现了严寒天气,许多开电动车的司机表示“扛不住”,电动车出现了低温“趴窝”情况,电池性能衰减迅速,这给人们使用电动车带来了不便,也让更多潜在的车主选择观望。工信部为此召开了电动车低温使用问题研讨会,请问对这一问题有哪些好的解决方案?谢谢。 黄利斌: 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和配套环境的日益优化,新能源汽车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与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具有节能减排、使用成本低、维修保养方便、动力性、操控性好等优点,但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整车成本偏高、充电不够方便等问题,低温环境性能下降也是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出现明显的性能下降,电池容量衰减,续驶里程缩水,特别是最近北方城市遭遇寒潮气温骤降,问题更加凸显,消费者对此也有一定反映。应该说这是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也只有依靠更高水平的发展去解决。我们相信,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政策的完善,新能源汽车低温使用性能一定会获得实质性提升。 电动汽车低温使用问题关乎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我部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组织整车和动力电池企业、行业机构、高校院所开展技术攻关,加快低阻抗成膜添加剂,全气候电池等研发和产业化,提升电动汽车低温行驶性能。最近,又组织召开了专家研讨会,推动解决这一问题。有几项措施: 一是要求汽车企业加强售后服务,及时解决用户诉求。组织行业机构加强科普宣传,引导科学使用。 二是支持整车企业和电池生产企业加强技术攻关,提升电动汽车低温行驶性能,改善用户体验。 三是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加快推广应用中国工况,明确低温环境产品性能和技术要求,加强产品准入和生产一致性检查。目前,重点企业、行业机构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发布冬季用车指南,增配售后服务力量,布局科技攻关项目。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去年面对疫情的严重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的工业经济在一季度大幅下降后逐步恢复,请问如何评价全年工业运行情况?今年这种回升趋势能否延续?谢谢。 田玉龙: 谢谢你的提问,我先回答这个问题,再看两位同事有没有补充。 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和严峻国内外形势,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六稳”措施,落实“六保”任务,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积极支持企业纾困,总体看工业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工业经济保持平稳恢复的态势。刚才我谈到,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一季度的受疫情冲击比较大,下降8.4%。二、三、四三个季度逐级回升。制造业30大类中的20个类别增加值实现增长,2020年前11个月规上企业利润增长达到2.4%,全年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4.5%,说明平稳恢复的态势是持续向好的。 第二,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壮大,态势非常好。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产业新动能逆势增长,结构调整、动能转换持续推进,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达到7.1%,高于整体工业4.3个百分点,智能化、升级型的新型产品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增长比较快。应该说在整体制造业投资下降的情况下,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达到了11.5%,特别是在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加速建设,实现了传统产业的转型,起到了很大推动。 第三,政策落地助力企业脱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下,各部门一起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随着政策落地见效,成果逐步显现。2020年全年累计清偿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账款1865亿元,这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9%,连续10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上方,总体来说企业经营状态在逐渐改善。总的看,2021年经济形势向好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从有利的方面看,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这样我们就有从容应对各方风险挑战的信心和底气。特别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提出的“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也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谋篇布局指明了方向,我们着重在产业技术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上下功夫。 另外,充分发挥我国大规模市场的韧性和潜力,特别是抗击疫情的成果和复工复产积累的经验,将进一步发挥完备的制造体系和强大配套能力,提升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应该说我们非常有信心。当然也要看到挑战和风险,一是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全球疫情和经济下滑存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二是国内总体处于恢复期,供需之间、行业之间的恢复还不均衡,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依然存在。我们的工业平稳运行还存在不少压力和挑战。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努力巩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我先回答这些,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请问当前中小企业的运行状况如何?下一步工信部将采取哪些新措施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谢谢。 田玉龙: 感谢你的提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对推动中小企业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2020年二季度以来,中小企业经济运行稳步向好,生产指标、效益都在逐步好转,企业信心也在恢复。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月—11月,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9%,连续4个月累计正增长。 总体来看,中小企业的发展还是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困难,下一步,工信部将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坚定不移贯彻“两个毫不动摇”。按照近期召开的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已经明确了后续工作安排和部署。按照会议要求,我们围绕抓好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发展环境三个重要方面,着力解决和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着力加强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保护的两个重点工作,紧盯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提升的目标,支持中小企业成长为创新的重要发源地。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聚焦三个重要领域谋划,加快“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编制以及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修订,首先把顶层设计抓好。深入培育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这两项工作前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取得了一些经验。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志愿服务体系,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工业设计赋能专项行动,深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优化发展环境。 二是在“两个重点”上求实效。探索企业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落实完善金融惠企政策,特别是联合财政部深化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的奖补政策,推动金融机构发挥金融科技作用,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扩大信用贷、首贷和无还本续贷、中长期贷款的覆盖面,降低融资成本。去年我们已经启动了这项工作,效果还是比较明显。加强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政策引导,做好优质中小企业的上市培育工作,特别是要推动《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的落实落地,优化违约拖欠款登记(投诉)平台功能,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建立长效机制。所以我们要在政策上、金融扶持上、权益保护上下功夫。 三是要提升”一个目标“。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通过三到五年的时间,带动孵化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十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遴选出万家“小巨人”企业。这也是我们的规划目标。使“小巨人”企业加快向单项冠军企业、专项化企业的发展,构建出优质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研究实施支持“小巨人”企业发展政策,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我们从三个方向发力,使中小企业进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不久前,山东烟台市经海渔业公司首批1-4号网箱签订建造协议,亚洲装备水平最高的海洋牧场“百箱计划”建设启动。蓝钻1号、耕海1号、长鲸1号、长渔1号、国鲍1号……两三年间,蔚蓝海域矗立起的一项项国内首创,成为烟台海洋牧场的座座地标,也是这个城市挺进深蓝的见证。 东部沿海城市烟台,横跨黄渤两海,坐拥1038公里的绵长海岸线、两倍于陆地面积的蓝色“国土”。一直以来,独特资源优势赋予了烟台向海图强的梦想。今天,在向海洋进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大潮下,烟台又激荡出怎样的浪花? 蓝海牧歌 向海图强 经过多年发展,烟台海工已在世界舞台上掌握更多话语权,堪称金字招牌。然而风云变幻,近年来国际油价下行、全球海工装备市场陷于深度调整,烟台海工企业如何逆势增长? 记者在蓬莱巨涛海洋工程重工有限公司厂区采访时看到,吊机林立,8000多名技能工人同时作业,多个巨型模块化的建筑像变魔术一般加长变高。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东涛指着眼前的“庞然大物”说,这是年产180万吨全球最大的烯烃装置模块化建造项目,目前已经收尾。 而国鲍1号的交付,拉开了烟台海洋牧场“百箱计划”的序幕。投入100个深海网箱,建成亚洲最大的海洋渔业规范化养殖基地,宏大愿景迈出了第一步。这对国鲍1号的设计建造方中集来福士而言,是重要机遇。 中集来福士是烟台海工装备制造的创新旗帜。12级台风中牢牢钉在作业海域钻采可燃冰的“蓝鲸1号”、全球最大的第七代双钻塔超深水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均出自中集来福士之手。 两年前,中集来福士迈出“油转渔”步伐,聚焦将先进海工技术嫁接到渔业领域,通过大型现代化装备推动渔业养殖走向深远海,以改善近海生态环境,提升渔业养殖效益。 目前,烟台已培育出规模以上海洋工程装备企业26户,船舶海工研发人员1500余人,形成以中集来福士、杰端集团、蓬莱中柏京鲁船业、蓬莱巨涛重工等为骨干的海工制造企业集群,中国海工北方总部在烟台揭牌落户。逆势求变,创新弄潮,烟台海工装备制造业继续成为最具活力的增长领域之一。 “烟台海工装备企业开疆拓土,提高了海洋开发能力,为海洋经济健康发展注入了新动能。”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副局长宋贤成说。 创新弄潮 浪涌和声 2020年夏天,到耕海1号海洋牧场打卡的海钓爱好者不少。按照新的规划,升级后的新平台将提供海上住宿、海洋美食、海上婚宴、水上运动等服务,年可接待游客15万人次以上。 “传统型的海洋牧场,更多是通过提升它的养殖规模来增加经济效益,我们的思路是拉长它的产业链条,在提升一产价值的同时,也增加了三产元素。”山东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尉岩说。 然而,这种“拓荒式”的项目如何推进?首先是审批,按照传统做法,先要认定为省级海洋牧场,再申请建造深海网箱,需要两三年时间;其次是资金,海洋牧场投资成本大、回收周期长,再加上耕海1号是个新兴事物,很多银行犹豫不决;再次是监管,新项目由哪个部门来监管,参照标准是什么,需要摸索。 为了支持耕海1号项目发展,烟台市积极协调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并联开展省级海洋牧场认定和深海网箱建设。关键时刻,一家银行愿意为这个海洋文旅探索项目进行金融创新,提供了1亿元授信支持,首批就发放了3000万元贷款。之后,山东出台促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对海洋牧场试行“联检共管”的检验管理模式。烟台市也鼓励企业创新探索,政府全力给予保障。 “这是新生事物,我们的思路是先行先试,边发展边规范。运营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副局长孙成列说。 海洋是新兴产业的“策源地”,而耕海1号正是烟台海洋新兴产业从孕育到成长的缩影。 掘金蓝海,谋定“蓝图”。烟台着力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聚力海洋渔业、海工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业,实现“六个突破”。目前,六大海洋产业产值约占全市主要海洋产业产值的80%。 海陆统筹 蓝绿交响 如何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守护好海上“绿水青山”? 这两年,莱州湾的渔民们欣喜地发现,绝迹多年的大黄鲈鱼、刀鱼又出现了。之前,由于过度捕捞及同质化等不科学的养殖方式,莱州湾海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 “由于渔获量急剧下降,当地渔民不得不转做其他买卖。”莱州蓝色海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维忠说。10年前,蓝色海洋科技公司涉足投放鱼礁恢复海域生态,成为国家最早一批海洋牧场企业之一。 从过度开发到寻求可持续发展,从传统“猎捕型”到现代渔业“农牧型”生产方式之变,绿色理念赋予了海洋经济新内涵。 海陆统筹,在海洋开发与保护中找到平衡。近年来,烟台一面“产业强海、实现海洋经济强”,一面“生态护海、实现海洋环境美”,加强了海洋空间资源管控、生态保护修复、突出问题整治和长效机制建设。 管控开发空间保护,按照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禁止养殖区要求,清理非法养殖3万多亩;启动编制《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实施海域、海岛、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项目39个、修复岸线45公里。 强化入海河流整治,实施66项全域治水工程;强化入海排污口清理整治,直排海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大力推进黄渤海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2019年烟台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9.19%,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2020年上半年,该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 开启经略海洋新帷幕,海洋经济的澎湃动力让蔚蓝烟台行稳致远。(经济日报记者 曹红艳 刘 瑾 王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