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报季已过,各家上市公司谁赚了个盆满钵溢,谁又亏得掉底,如今除暴风集团和千山退的经营数据无法知晓外,答案均已一一揭晓。 上半年,沪深两市超八成上市公司实现盈利,二季度转暖迹象明显。地处西南区的贵州上市公司却“几家欢喜几家愁”。在30家上市公司中,有20家营收呈负增长,17家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家出现亏损。 不过,在全省多数上市公司盈利略显疲态的同时,仍有不少行业“佼佼者”在逆势中呈上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贵州茅台营收独占鳌头 综合来看,30家上市黔企共实现营收1021.46亿元,同比增长0.29%;共实现净利润296.28亿元,同比增长5.88%,整体符合大势。 其中,营收破百亿元大关的有贵州茅台、中天金融两家公司,贵州茅台以456.3亿元营收稳居全省上市公司之首,占比全省上市公司总营收的44.67%。 据贵州茅台披露的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基酒产量4.81万吨,其中茅台酒基酒产量3.67万吨、系列酒基酒产量1.14万吨,营收及净利在上半年均呈现“两位数”增长,营收变动原因为本期销售渠道调整及产品结构变化。 作为白酒业龙头,贵州茅台在逆势期不光业绩稳健,上半年在资本市场也走出了一波强劲走势。从K线图来看,公司股价从年初的1165.98元/股持续走高,截至9月3日开盘,公司最新股价报1805元/股,较年初股价增长54.80%,最新市值2.3万亿元。 营收增速方面,上半年贵州上市公司10家营收呈正增长,20家呈负增长,营收增速均在60%之下。其中,营收实现正增长的公司涉及白酒、航空/航天装备、银行、水电等业务领域,而营收实现负增长的公司多集中于中药、航空运输行业。 按营收增速排名,泰永长征、黔源电力、贵阳银行位列前三,同比增长分别为57.50%、19.30%、18.67%;下滑最严重的为高鸿股份,同比下降47.87%;此外,在净利方面,高鸿股份同样惨不忍睹,上半年同比下降635.13%。 对于业绩下滑原因,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压力、不确定性因素等字眼在各上市公司的半年报中多次被提及。 不过,航空运输业作为疫情下的“重灾区”,其上半年的业绩需理性看待。以华夏航空为例,其是国内唯一一家规模化的独立支线航空公司,主要从事全国性的支线航空客、货运输业务。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公司的支线航线网络体现了其独特的价值,大量独飞航线满足出行刚需,尤其是抗疫人员、物资的运输,后期公司则以包机等形式助力复工复产。 虽公司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成绩对华夏航空来说已经是非常好了。因为疫情的影响,航空业利润率下滑是很正常的,我觉得中国的支线航空还是会有大的发展。实际上有些地区的支线航空已经做得很好了,比如飞云南的支线航班上座率还是非常不错的。” 航天、通信业加码研发投入 记者在梳理数据时发现,贵州30家上市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较低,其中18家上市公司负债率保持在50%以下,仅一家超过90%。 同时在研发上,贵州30家上市公司除3家没有披露相关研发费用外,其余27家上市公司均有研发投入。其中,研发费用投入较多的集中在航空/航天装备及计算机/通信设备领域。 在上半年,航天电器、振华科技、中航重机的研发费用均突破1亿元。其中,航天电器在报告期内的研发费用为1.55亿元,同比增长28.24%。 航天电器表示,公司的研发费用主要用于5G用连接器、高速连接器、板间射频连接器、光背板及传输一体化、整体链路等新产品的开发上。 于中航重机而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优势,研制的产品几乎覆盖国内所有飞机、发动机型号,同时在此基础上为国外航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上半年,中航重机投入研发1.06亿元,同比增长7.44%。 除去通过降负债、加大研发来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外,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卉彤告诉记者:“上市公司仍需从多方面着手准备,第一针对销售波动风险,要加强客户管理、订单管理;第二针对营业风险,要加强产能管理;第三针对财务风险,要进一步去杠杆。”
编者按:2020年,一场突发的疫情使快消行业面临集体大考。商场门店流量下滑,宅经济悄然发展,休闲零食万亿市场蓝海出现……消费行业或迎来新一轮的重新洗牌。随着消费升级和新消费群体的兴起,网红带货、社群营销……新兴的营销模式又会给快消业带来哪些改变?9月3日,调味品巨头海天味业股价再创新高,总市值突破6500亿元。截至发稿,海天味业涨1.81%,报198.48元/股,市值6431.63亿,动态PE也高达100倍。2014年上市至今,六年间,海天味业的市值由500亿飙升至6500亿元,足足翻了13倍。今年其累计涨幅已超过120%,总市值仅次于中国石油,位居A股第11名。然而,业内人士指出,这是高估值泡沫下的市场炒作行为。“卖酱油”的业绩是否足以撑起6500亿的高市值?8月31日,银河证券策略研报表示:“不对当下创纪录的消费股再唱赞歌,因为创纪录估值意味着未来投资回报率下降。”年内市值涨超120%超券商目标价,二季度持仓机构激增300余家2019年9月2日,海天味业的市值首次突破3000亿元,超过房地产巨头万科等知名企业,“卖房的比不上卖酱油的”盛传一时。彼时,万科董事长郁亮曾表示“很服气”:“如果一家公司的产品能满足千家百户的美好生活需要,并成为老百姓的首要选择,这样的公司值很多钱是应该的。”然而一年后,截至2020年9月2日收盘,万科A市值3197.2亿元,不足海天味业总市值的一半。今年以来,海天味业的股价和市值以火箭的速度持续走高,累计涨幅超过120%,不仅相当于两个万科,还超过了交通银行和兴业银行市值之和。上半年,万科营收1463.5亿元,净利润125.1亿元;交行和兴业银行营收之和超过2000亿元,净利近700亿元。而海天味业上半年营收115.95亿元,净利润32.56亿元,尚不及上述企业的零头。今年6月,胡润研究院发布的《疫情四个月后全球企业家财富变化特别报告》显示,海天味业实控人庞康进入胡润全球百强企业家中财富增长最快的前十名,四个月内财富增长40亿美元,庞康的个人身家达到1050亿元。而按照海天味业的最新市值计算,持股32.5%的庞康三个月后财富已超过2000亿元,身家翻倍。除实控人外,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天味业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合计83.76%,股权可谓高度集中。其中,控股股东广东海天集团股权占比58.26%,除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和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6.38%和0.94%外,其余前十大股均为自然人股东,也是公司高管。而海天味业余下不足20%的流通股又相当分散。截至二季度末,海天味业股东总户数4.66万,较一季度增加了87.28%;持仓机构共472家,与一季度相比增加了347家。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持有海天味业的银华富裕主题混合、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泓德丰润三年混合基金持股总数位列前三,但持仓最高的基金占其总股本的比重仅有0.18%。买入海天味业的基金持股总数仅6258万股,占全部流通股的1.93%。记者发现,泓德、汇添富、景顺长城旗下多只基金新进持股或增持海天味业,机构抱团或为其高估值推波助澜。截至9月2日,海天味业的市盈率已经接近99倍。业内不少声音指出,海天味业当前估值过高,其高市值背后不过是市场的炒作。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记者表示,整体来看,海天味业的估值虚高,是券商的炒作和推高。“海天作为调味品行业体量最大、利润最高的领头羊,受到整个资本的追捧、青睐以及抬高是一个正常现象,但整体的泡沫已经很大了。”事实上,作为消费龙头白马股,海天味业的确受到机构的青睐。华泰证券指出,海天作为调味品龙头有望保持领先优势,不断提升市占率,故对其维持盈利预测,预计 20-22 年其归母净利润达63.45亿、76.56 亿和91.22 亿, 21年PE估值在80倍,目标价188.80元。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8月以来,有16家券商都对其给予“买入”“增持”或“强烈推荐”的评级。同花顺显示,券商对其给予目标价最高为223.4元,最低117元,均价为144.11元,而海天味业如今198.48的股价已超过大部分券商对其给予的目标价格。银河证券策略分析师曾万平近日发表对海天味业个股的看法,他认为,其个股成长性和护城河都不差,但类似强大竞争力的成长性确定公司,在其他行业,市盈率是他的一半乃至40%,没理由再去高估值追求这种“确定性”。上半年净利同比增18%,增速不及同行调味品企业市值暴增的背后是海天味业上半年业绩的稳步增长。疫情爆发后,酱油及其他调味品作为消费者的必需品,其上半年业绩不降反升。近日,海天味业发布了其2020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天味业实现营业收入115.95亿元,同比增长14.12%;净利润32.56亿元,同比增长18.27%。分季度看,海天味业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7.17%,净利同比增9.17%。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调味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同比下降7%。二季度,海天味业营收57.5亿元,同比增长23.1%;净利润同比增29.1%,涨幅甚至超过往年平均水平。2017年-2019年,海天味业营收增长率分别为17.06%、16.8%、16.22%;净利润近三年增长率为24.21%、23.60%、22.64%。三年来,其营收、净利润分别保持在16%和20%以上的增长速度,增长态势十分稳定。对于疫情带来的冲击与影响,海天味业方面曾公开表示,疫情之下,海天味业的销量受到较大影响,这部分销量将会是直接损失,但总体影响在可控范围,且调味品的需求属于刚性需求。因此,该公司不降低全年目标,力争2020年营收15%、利润18%的增长。然而,同为调味品企业的千禾味业和中炬高新虽营收规模和利润总额不及海天味业,但二者上半年同期利润增速分别达79.85%和24.31%,均超过海天味业。营收增速方面,千禾味业上半年营收同比增34.53%,约为海天味业营收增速的2倍。值得注意的是,二级市场上,千禾味业和中炬高新的市值之和虽不足海天味业的六分之一,但今年以来,二者的市值涨幅同样都在110%左右,市值翻倍,创下新高。酱油业务贡献六成营收增速放缓,多元化战略布局艰难经营数据公告显示,海天味业的蚝油业务上半年实现营收19.98亿元,同比大增16.48%;酱油业务营业收入66.29亿元,同比增长10.71%;调味酱业务实现营收13.79亿元,同比增长9.34%。目前,海天味业的主营产品覆盖酱油、蚝油、酱、醋、鸡精、味精、料酒等。其中酱油上半年的营收占其总体营收的六成。作为海天味业的超级单品,酱油也一直是其多年来业绩增长的有力支撑。2017年-2019年,海天味业酱油的收入分别为88.36亿元、102.36亿元和116.29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60.58%、60.09%和 58.74%,业绩贡献始终过半。但随着酱油市场近年的逐渐饱和,海天味业的营收增速也略显疲态。近两年,酱油产品的营收增速分别为15.85%和13.6%,今年上半年增速只有10.71%,呈逐年下滑趋势。除传统业务外,海天味业近年还在尝试多元化的产品布局。上半年,海天味业以1.69亿元收购合肥燕庄食用油有限责任公司67%的股权,以扩展其芝麻油业务。近期,海天味业还在其天猫旗舰店推出了首款海天牌火锅底料,包括韩式辣牛肉、新疆番茄等四种口味,首次涉足火锅底料市场。早在2017年,海天味业还以4027万元收购丹和醋业70%的股权,加码食醋市场。然而食醋行业亦有像恒顺醋业、紫林醋业的头部企业,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和分散性的特点,近年来行业竞争加剧。2020年上半年,丹和醋业净利润仅893.23万元,不足海天味业总利润的3%。由此看来,其多元化战略的推进似乎并不顺利,而想要进一步扩展至火锅底料市场似乎更加艰难。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火锅底料市占率来排名前五的品牌分别为颐海国际、红九九、天味食品、德庄和红太阳,竞争十分激烈。其中,颐海国际的市占率为13.4%,2020年上半年,其火锅底料的收入达12.15亿元,同比增长12%。朱丹蓬对记者表示,目前,火锅底料的行业红利和消费红利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火锅底料跟一般的调味品的操作有一定的差异,对于海天而言,如何把火锅底料进行快速的布局、快速的变现,还有一定的挑战和压力。
8月30日晚,“家电双雄”同步出炉2020年半年考成绩单: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上半年格力电器、美的集团营收、净利润均呈现同比下滑态势,其中格力电器净利下滑54%,美的集团净利下滑8%。两家龙头的情况正是家电行业日子好坏的真实写照。 尽管营收、净利双双下滑,但格力电器决定,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含税),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值得注意的是,美的集团在暖通空调业务上的收入规模首次超过了格力电器。不过,格力空调的毛利率仍然高过美的。 格力电器空调占比大降 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防控隔离措施对暖通空调行业的生产、销售活动均造成冲击。 格力电器半年报显示,2020年1-6月,格力电器共实现营业收入706.02亿元,同比下降28.21%;净利润63.62亿元,同比下降53.73%,基本每股收益1.06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3.71%。格力电器表示,2020年上半年,疫情对国内空调行业线下零售市场带来较大的冲击,新冠疫情期间,空调行业终端市场销售、安装活动受限,终端消费需求减弱。为适应市场变化,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零售模式,“格力董明珠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零售模式,与原有线下销售渠道实现平台共享。 同时自4月份以来,格力电器先后与各大平台开展直播合作,积极倡导线下专卖店与线上联动。随着线上线下有效融合的新零售模式推广,公司产品的渠道效率提升、渠道成本降低,市场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从收入构成来看,格力电器空调占比显著下降,其他生活电器、智能装备、其他业务等占比提升。上半年,格力电器实现空调产品营业收入413.33亿元,占总营收59.48%,同比下滑47.89%,上年同期为793.25亿元,占总营收81.53%。生活电器实现营收22.19亿元,占总营收3.19%,智能装备实现营收2.09亿元,其他业务实现营收197.9亿元,占总营收28.47%,同比增长41.73%,其他主营实现营收59.5亿元,占总营收8.56%,同比增长476.42%。格力电器称,上半年,格力其他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41.73%,主要是大宗原材料集采销售等增长所致。 美的市场份额提升 作为一家多元化的家电产业集团,美的集团目前主营覆盖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数字化业务等四大业务板块,其受疫情影响则相对更小。 美的集团半年报显示,2020年1-6月,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397亿元,同比下降9.47%,归属净利润139亿元,同比下降8.29%,基本每股收益2.01元/股,同比下滑13.36%。 从主营构成来看,上半年,美的集团实现暖通空调销售640亿元,占总营收46.04%,上年同期为714亿元,占总营收46.46%,同比减少10.37%。消费电器实现营收530亿元,占比38.14%,去年同期为583.5亿元,占总营收37.95%,同比减少9.11%。另外美的集团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实现营收95亿元,占总营收6.85%。从国内外市场来看,今年上半年美的集团国内销售额占比55.54%,国外销售额占比44.46%,国内、国外市场总额分别下滑15.74%、0.44%。 值得注意的是,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美的集团主要家电品类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占比均实现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家用空调产品的全渠道份额提升明显,线上市场份额超过35%,全网排名第一,线下市场份额超过30%。美的集团称,通过创新营销方式,基于市场环境变化深入推进线上精准引流、电子认筹、社区团购、异业用户共享、线上直播以及线下促销等,上半年公司全网销售规模超过430亿元,同比增幅达到30%以上,占内销比例49%,全网排名第一,并在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等主流电商平台连续8年保持家电全品类第一的行业地位。“618”期间,美的系全网总销售额突破12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 家电业呈三大发展趋势 作为家电行业双巨头,格力电器、美的集团之成绩单折射出行业冷暖。 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和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家电行业国内市场零售规模为3365.2亿元,同比下降18.4%;家电行业出口规模为1870亿元,同比增长为4.2%。美的集团认为,2020年上半年,中国消费市场受到疫情的强烈冲击,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但新的消费趋势和形态也得以凸显。“从中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升级、居民收入稳定、消费多元化、国家政策对绿色、智能产业发展引导以及家电行业产品标准的升级都将带来新的机会点和增长点。” 根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联合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2020年中国家电行业半年度报告》,从整体发展状况来看,无论是产品、渠道还是营销方式,家电行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下半年将呈现以下三方面趋势:一是家电产品功能集成化,从单一功能向更为全面的、多样化的方向转变,并形成具有一定功能集群的新品类;二是在线上消费增长的同时,乡镇等低级别市场正在成为主要战场,品质家电被越来越多的低线市场用户所重视,智能化高端产品消费趋势明显;三是直播带货等新营销模式持续火爆。 “疫情影响下,各品类线下市场呈现下滑趋势,但线下市场在高端产品、套系化产品销售等方面依然具有明显优势,仍是空调、冰洗、厨卫等家电产品的主流销售渠道。”美的集团董事会认为,从渠道发展趋势来看,因国内低线市场存在庞大的增量需求,未来家电市场的热点将集中在乡镇县城;线上线下加速融合,新型消费迅猛崛起,疫情过后,线上推广、线上获客、线上服务以及直播带货都已成为主要营销手段,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正在推动零售行业进入“全渠道、全场景、全链路”的新阶段。
8月27日,华虹计通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27亿元,同比增长9.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45.02万元,同比增长262.46%;基本每股收益0.02元,同比增长259.65%。 分产品来看,华虹计通轨道交通AFC系统项目实现营收9932.17万元,同比下降0.08%;智慧应用项目实现营收2277.51万元,同比增长79.73%。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轨道交通业务。华虹计通方面表示,上半年该业务项目执行和回款都达到了预期。同时,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坏账准备较上年同期减少,对本期损益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8月24日晚间,元祖股份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8.35亿元,同比增长0.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541.79万元,同比下降28.49%;扣非后净利润747.33万元,同比下降71.42%。 对于利润下降的原因,元祖股份方面表示,报告期内,国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公司原料供应、产品需求、物流配送等均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此外,据公司披露,合并财务报表中,受部分长期未用的预付款结转收入的影响,2020年上半年度营业收入增加1008.31万元,2019年上半年度营业收入增加3200.58万元。
图片来源:网络 8月24日晚间,创维数字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创维数字实现营收37.05亿元,同比下滑4.86%;归母净利润1.82亿元,同比下滑29.52%;归母扣非净利润1.28亿元,同比下滑42.23%。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45亿元,去年同期为-0.87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2亿元,去年同期为-1.56亿元。 图片来源:企业财报 此外,创维数字的应收账款占比常年居高不下,销售回款压力较大。 今年上半年,创维数字的应收账款为35.14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高达36.94%,相较于去年同期的47.07%下降10.13%,主要系销售回款增加导致应收账款余额减少。 2015至2019年末,创维数字的应收账款占比分别为45.03%、36.66%、44.26%、49.77%、43.59%。 从产品分类来看,创维数字的营收主要由智能终端、宽带连接、专业显示、运营服务及其他业务组成。 2020年上半年,智能终端和宽带连接业务实现营收25亿元,同比下降17.65%,占创维数字的营业收入比重为67.50%,主营产品包括数字智能盒子、融合终端、宽带网络连接设备等。 其中,智能终端业务实现营收20.79亿元,同比下降20.59%。 专业显示业务实现营收10.57亿元,同比增长43.38%。运营服务实现营收1.20亿元,同比增长21.17%。 从毛利率情况来看,四大主营业务中,宽带连接专业显示、运营服务业务的毛利率均有所下降,分别减少3.28%、6.39%、0.50%。 创维数字在去年曾表示,基于汽车智能化、仪表数字化及新能源汽车趋势,公司定位汽车智能驾驶舱模块化集成商,重点布局研发、制造、销售汽车电子前装智能系统,包括智能主机系统、显示触控系统、图像安全系统等。 创维数字在半年报中提到,汽车智能电子聚焦显示触控系统和数字液晶仪表产品,2020年上半年获得一汽大众、奇瑞、吉利等项目。
8月20日,阿里巴巴公布2021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核心经营指标全面超预期,多引擎增长强劲,云业务季度营收123.45亿元,同比增速高达59%,2020年上半年累计营收超245亿元。IDC数据显示,阿里云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市场份额增长。 财报显示,在2020年上半年,阿里云总计实现245.62亿元营收,相比去年同期的155.13亿元呈显著增长。对比最近5年数据,在2016上半年时阿里云营收为23.09亿元,到2020年的245.62亿元,五年间增长超过10倍。截至本季度,阿里云已连续三个季度营收超过百亿元,该季度营收达123.45亿元,同比增长59%。在全球云计算3A(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阿里云)阵营中,阿里云的增速持续领跑。 财报显示,本季度阿里云营收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共云及混合云业务,并反映来自每位客户的平均收入增长。多项机构数据显示,在金融、零售、公共服务和互联网领域,阿里云均获得市场第一的领导地位,且份额在持续增长。以金融行业为例,IDC统计,阿里云位居中国金融云市场第一,覆盖60%保险企业、50%证券公司和数百家银行客户。 今年6月,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在一年一度的云峰会上提出了其战略生长的三大方向:“做深基础”,从飞天云操作系统向下延伸定义硬件;“做厚中台”,将钉钉这样的新型操作系统与阿里云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云钉一体”;“做强生态”基于云和新型操作系统,构建一个繁荣的应用服务生态。 生态方面,阿里云宣布未来一年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助力50家伙伴云上营收过亿。到目前为止,阿里云与合作伙伴已发布500多款联合解决方案,覆盖30多个重点细分行业,一批伙伴在阿里云上已营收过亿。 在基础设施领域,今年7月份,阿里云宣布新增三座超级数据中心,将新增超百万台服务器,辐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经济带。截止目前,阿里云在全球22个地域部署了上百个云数据中心,其中规划建设了5座超级数据中心,分别位于张北、河源、杭州、南通和乌兰察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数据中心集群。未来阿里云还将在全国建立10座以上的超级数据中心。 近期,多家机构密集上调对阿里云估值,其中高盛上调至930亿美金。有分析认为,阿里云在规模和战略布局上有突出优势,与钉钉正在形成越来越强的协同效应,这将进一步提升阿里云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