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普光磁9月18日午间公告,公司确认为中国移动2020年至2021年开关电源产品集中采购项目的第二标包的第一中标候选人。 项目投标报价不含增值税总价8239.51万元,公司中标份额为40%,中标金额约为3300万元,公司预计从2020年10月开始交付中标产品,2021年10月前执行完毕本次中标项目。 公司表示,上述公示的相关项目属于公司的主营业务,如确定中标,签订正式合同并顺利实施,预计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9月17日晚,华测导航发布了《2020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告》显示,华测导航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有望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06亿元-1.1亿元,同比增长51.2%-56.9%;同期的扣非归母净利润有望实现6600万元-7000万元,同比增长35.58%-43.8%。 关于第三季度,华测导航预计,公司有望实现归母净利润约5249.44万元-5649.44万元,同比增长117.06%-133.6%;同期的扣非归母净利润约3054.15万元-3454.15万元,同比增长30.84%-47.97%。 华测导航预计,前三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预计约20%。谈及业绩改善的原因,华测导航表示,虽然2020年上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了短期不利影响。面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公司积极应对,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随着第三季度全球复工复产,公司迅速进行市场开拓,凭借产品、技术、方案优势,实现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规模及利润的较大增长。 资料显示,华测导航主要从事于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有关的软硬件技术及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高精度GNSS接收机、GIS数据采集器、海洋测绘类产品、三维激光类产品、无人机遥感类产品等数据采集设备以及位移监测系统、北斗农机自动驾驶系统、数字施工系统等系统解决方案。
作为注册制下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之一,卡倍亿在上市首日以7倍多的涨幅赚足了眼球。9月11日至9月16日,公司连续收获4个涨停,累计涨幅达107.38%。究其大涨原由,或与市场传闻公司涉及特斯拉概念有关。据公司招股书显示,公司研发的铝线缆已进入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供应链体系,新能源高压线缆通过通用汽车公司认证,新能源汽车业务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新的收入增长点。 9月16日晚间,卡倍亿收到深交所关注函,深交所要求公司补充披露主要产品中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线缆销售收入及占比情况,铜、铝线缆销售收入及占比情况,并核实说明新能源汽车线缆、铝线缆业务对公司目前经营业绩的具体影响;部分媒体提及公司涉及特斯拉概念,要求公司结合业务模式及与其业务开展情况作针对性澄清说明,并充分揭示相关风险。 卡倍亿董秘蔡悦畅向记者回应称:“公司是汽车整车厂商的二级供应商,为汽车线束厂商提供汽车线缆配套服务,汽车整车厂商并不是公司的直接客户。公司目前有通过汽车线束厂商安波福电气系统有限公司为特斯拉供应汽车线缆,但该业务量占公司销售收入比例较小。” 卡倍亿在9月16日晚的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中披露,目前涉及特斯拉业务量较小,今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线缆业务收入为2068.63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仅5%左右,目前新能源汽车业务对公司整体业绩影响很小。 但上述澄清似乎并未浇灭投资者的投资热情。9月17日,卡倍亿以132元/股开盘,盘中最高上涨至149.99元/股,截至收盘上涨4.83%,收盘价为133.66元/股。职业投资人董翔对记者表示:“创业板牛市加上当前电动车是最热的热点,使得相关小股票更容易被炒作。” 高禾投资管理合伙人刘盛宇也对记者表示:“卡倍亿流通股仅1310万股,在连续暴涨的情况下,流通市值也没有达到20亿元。对于此类流通盘太小的公司,容易出现被游资高度控盘、击鼓传花的可能,同时,公司定价也会存在不公允的可能性,投资者在选择时要谨慎,最好不要跟风参与炒作。” 蔡悦畅向记者说道:“事实上,公司并不愿成为市场的焦点,也不愿被强行贴上热点题材标签并被游资炒作,近期公司股价走势急起急落容易给投资者造成损失,进而影响公司形象。我们也提醒投资者秉持价值投资理念,切勿追随投机思维,远离极端走势行情,以免股价急涨急跌造成个人投资重大损失。” 从卡倍亿近日龙虎榜情况来看,在其股价大幅上涨的几个交易日里,可以看到清一色都为营业部席位。可见,此轮股价大涨背后的推动力是游资和散户。 据9月16日龙虎榜显示,卡倍亿当天买一、买三分别为银河证券上海浦东南路营业部、北京中关村大街营业部,分别买入2410万元、1105万元。买入前5席合计净买入5851万元。卖三、卖五则分别为东方财富证券拉萨东环路第二营业部、拉萨团结路第二营业部,分别卖出1061万元、715万元。卖出前5席合计净卖出3597万元。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钱向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建议:“自科创板开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资本市场上各个黑马股概念股层出不穷,但有一部分只是为了吸引市场关注,蹭热点。投资者需要谨慎对待概念股,判断信息可信度,避开纯炒作概念股,多从价值角度进行投资。”
作为注册制下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之一,卡倍亿在上市首日以7倍多的涨幅赚足了眼球。9月11日至9月16日,公司连续收获4个涨停,累计涨幅达107.38%。 9月16日晚间,卡倍亿收到深交所关注函,深交所要求公司补充披露主要产品中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线缆销售收入及占比情况,铜、铝线缆销售收入及占比情况,并核实说明新能源汽车线缆、铝线缆业务对公司目前经营业绩的具体影响;部分媒体提及公司涉及特斯拉概念,要求公司结合业务模式及与其业务开展情况作针对性澄清说明,并充分揭示相关风险。 卡倍亿董秘蔡悦畅向记者回应称:“公司是汽车整车厂商的二级供应商,为汽车线束厂商提供汽车线缆配套服务,汽车整车厂商并不是公司的直接客户。公司目前有通过汽车线束厂商安波福电气系统有限公司为特斯拉供应汽车线缆,但该业务量占公司销售收入比例较小。” 卡倍亿在9月16日晚的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中披露,目前涉及特斯拉业务量较小,今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线缆业务收入为2068.63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仅5%左右,目前新能源汽车业务对公司整体业绩影响很小。 但上述澄清似乎并未浇灭投资者的投资热情。9月17日,卡倍亿以132元/股开盘,盘中最高上涨至149.99元/股,截至收盘上涨4.83%,收盘价为133.66元/股。职业投资人董翔对记者表示:“创业板牛市加上当前电动车是最热的热点,使得相关小股票更容易被炒作。” 高禾投资管理合伙人刘盛宇也对记者表示:“卡倍亿流通股仅1310万股,在连续暴涨的情况下,流通市值也没有达到20亿元。对于此类流通盘太小的公司,容易出现被游资高度控盘、击鼓传花的可能,同时,公司定价也会存在不公允的可能性,投资者在选择时要谨慎,不要跟风参与炒作。” 9月16日龙虎榜显示,卡倍亿当天买一、买三分别为银河证券上海浦东南路营业部、北京中关村大街营业部,分别买入2410万元、1105万元。买入前5席合计净买入5851万元。卖三、卖五则分别为东方财富证券拉萨东环路第二营业部、拉萨团结路第二营业部,分别卖出1061万元、715万元。卖出前5席合计净卖出3597万元。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钱向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建议:“自科创板开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资本市场上黑马股概念股层出不穷,但有一部分只是为了吸引市场关注,蹭热点。投资者需要谨慎对待概念股,判断信息可信度,避开纯炒作概念股,多从价值角度进行投资。”
■ 9月17日,二度闯关IPO的北京声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声迅股份”)终于迎来上会,走到距离A股最近的地方。 金融投资报记者梳理发现,问题缠身的声迅股份能否如愿冲进A股还是有点悬。历时几年,声迅股份业绩增长乏力;同时,员工人数蹊跷锐减,研发人员占比还不及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应收账款还高企,业绩全赖前五大客户,风险高悬。 业绩增长乏力 公开资料显示,声迅股份是一家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平台为核心的安防整体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提供商。2017年公司业绩爆发式增长,但2018年增长明显乏力。 招股书披露,2016-2018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93亿元、3.76亿元、3.17亿元;对应各期净利润为2056.43万元、7317.24万元和7419.86万元。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95.36%、255.82%,但2018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5.66%、1.40%。 公司业绩剧烈波动的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在剧烈波动,只是这种波动并未与净利润的变动保持一致。招股书披露,2016-2018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329.93 万元、-1476.03万元、5163.01万元,与各期净利润差异甚大。 员工人数蹊跷锐减 就在公司业绩增长乏力的同时,公司员工人数蹊跷骤减,被质疑以此降低成本做靓业绩。 证监会官网显示,公司2017年和2019年披露过两次招股书,其中2017 年 招 股 书 中 披 露 , 2014年-2016年末、2017年6月30日公司员工总数分别为519人、719人、844人和809人。到了2019年的招股书中,公司披露2017年末和2018年末员工人数为769人和689人。 很明显,在经历2014-2016年员工人数的持续增长之后,2017年开始公司员工人数开始大幅减少,2017年公司员工人数从844人减少至769人,一年时间减少8.89%;2018年,员工人数下降更快,从769减少至689人,1年时间减少了10.40%。 研发人员占比不达高新技术企业标准 员工数锐减,其中的研发人员也在减少。金融投资报记者对比发现,声迅股份自称重视研发,为高新技术企业,但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却未达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 招股书披露,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12月6日通过复审。而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及《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中有一条“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但是,2017年招股书招股书中披露,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研发人员为63 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仅为7.79%。在2019年的招股书员工构成部分披露,截至2018年末公司研发人员降为57人,占员工总数的8.27%。 更加奇怪的是,在介绍公司主要竞争优势时公司又称现有研发人员60人。但即便是研发人员60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也只有8.71%。均不及高新技术企业10%的标准。 应收账款占营收比重近七成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2017年声迅股份业绩上了一个台阶,应收账款也快速积累。2016-2018年,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7306.66 万 元 、 25068.61 万 元 、24077.57万元;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 6106.13 万元、23143.49 万元、21717.29万元;应收账款占各期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 30.77%、65.86%、60.84%;占各期营业收入的 比 例 为 31.69% 、 61.49% 、68.41%。 与此同时,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也急速下降,2016-2018年分别为2.70、2.33和1.28。 即便与同行相比较而言,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也偏低,比如2016年、2017年海康威视(002415)应收账款周转率为3.30、3.23,浩云科技(300448)为3.23、2.51;2016-2018年大华股份(002236)应收账款周转率为2.38、2.74、2.67,苏州科达(603660)为3.97、4.03、3.53。 业绩高度依赖前五大客户 应收账款高企或与声迅股份客户集中度高有关。 招股书显示,公司客户集中度明显偏高,2016-2018年公司对前五名客户的销售收入合计分别达10604.60 万 元 、 26438.80 万 元 、22217.59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高达55.04%、70.24%及69.99%。 金融投资报记者查询公司同行2016年-2018年前五大客户销售情况发现,公司依赖前五大客户的情形十分少见。比如,2016-2018年,浩云科技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2.18%、24.44%、23.10%;汉邦高科(300449)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 36.26%、32.20%、31.58%;大华股份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16.26%、9.40%、7.93%。 客户集中度明显高于同行且对前五大客户形成依赖的情形是否为常态?坏账计提是否充分?员工人数蹊跷锐减的原因是什么?金融投资报记者将一系列的问题整理并发至公司,但截至记者发稿,仍未获回复。公司带着问题闯关前途几何,本报将持续关注。
9月16日晚,*ST辅仁发布公告,辅仁药业、辅仁集团涉嫌信息披露违法一案已调查完毕,因涉及年报等信息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等问题,辅仁药业及其控股股东辅仁集团被证监会给予警告处分,并分别处以120万元、60万元罚款。辅仁药业原董事长朱文臣被罚款150万元,禁入市场10年,其余13名高管处以6万-35万元不等的罚款。 2019年7月16日,辅仁药业发布《2018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利润分配以方案实施前的公司总股本627157512股为基数,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约6271.58万元。3日后,辅仁药业再度公告称,因公司资金安排原因,未按有关规定完成现金分红款项划拨,无法按原定计划发放现金红利6271.58万元,并因此申请继续停牌。而此前发布的2019年一季报中,辅仁药业披露有货币资金18.16亿元。 对此,上交所下发问询函。而后,公司又牵扯出公司违规担保、控股股东违规占用公司资金等问题,辅仁药业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受此影响,公司股票于今年6月29日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为“*ST辅仁”。 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辅仁药业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2016年发布的重大资产重组文件中存在虚假记载,2018年未及时披露关联担保;辅仁集团在重大资产重组中提供虚假信息。 证监会认为,朱文臣决策、安排辅仁集团、辅仁控股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及担保事宜,涉案时间长,涉及金额巨大,一直未予以披露,且占用的资金至今仍未归还,违法行为恶劣、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决定对朱文臣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除不得继续在原机构从事证券业务或者担任原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董监高职务外,也不得在其他任何机构中从事证券业务或者担任其他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董监高职务。 对此,辅仁药业表示,公司将提高有关人员规范运作及信息披露水平,严格按照信息披露管理制度规范执行,对存在的问题切实整改,努力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9月15日晚,科创板公司上纬新材(688585.SH)发布公告称,通过初步询价确定本次IPO发行价格为2.49元/股。据悉,上纬新材本次IPO拟公开发行4320万股并于科创板上市,占本次发行数量的10%,按照发行价格计算,上纬新材的预计市值约为10.76亿元,略高于上纬新材选择的“预计市值10亿元”的科创板上市标准。 公告显示,上纬新材原本计划募资21550万元。若本次发行成功,预计实际募集资金总额为10756.8万元,扣除约3752.53万元(不含增值税)的发行费用后,预计募集资金净额7004.27万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5日收盘,科创板最低的首发募资金额约为3.45亿元,上纬新材1.08亿元的募资再次刷新了科创板的募资下限。此外上纬新材的发行价仅高于龙腾光电的1.22元/股,处在历史第二低位。 公开资料显示,上纬新材的主营业务为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7年-2019年(下称“报告期内”),上纬新材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0.24亿元、12.38亿元、13.49亿元,同期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61.35万元、2437.59万元、7826.8万元。2019年的归母净利润高于本次IPO的募资金额。此外,从整体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看,报告期内,上纬新材的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2.19%、2.09%、1.89%,逐年下滑至2%以下。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上纬新材本次发行新股将于9月17日开启申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