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一枚印章管审批”,这项由辽宁自贸试验区发端的制度改革已全省推广。辽宁自贸试验区“领跑”的113项改革创新经验已在辽宁大地生根、开花、结果,带动辽宁省各地形成比效率比创新的“赛跑”局面。2020年,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营口、大连三大片区亮点频仍、硕果满枝。 在沈阳片区,2020年4月,辽宁首笔线上保函业务完成;7月,两条创新举措启动全国推广……2020年续建项目77个,总投资625亿元,项目数和投资额是2017年的3倍;累计注册外资企业407户,是成立前的26倍。在营口片区,创新监管方式制定《免罚清单》,实施包容免罚清单监管模式,营造良好政企互信关系。2020年10月,营口片区至鲅鱼圈疏港铁路开工,构建海铁联运枢纽体系;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10.3%,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贸易额增速全国排名第二。在大连片区,以出口加工区、大窑湾保税港区升级综保区为契机,加快推动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建设。 “辽宁自贸试验区123项试点任务全部落地,12项‘辽宁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预计2020年末,新增注册资本超过8000亿元,新签约落地重大项目229项,全年财政收入实现1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90亿元,均为成立前的4倍。”辽宁省商务厅厅长宋彦麟介绍,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已成为辽宁提升要素市场内外联通效率、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自贸试验区的“领跑”,带动了全省的“赛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已成辽宁全省“标配”。在辽宁,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已压缩至2天以内。 2021年精彩将继续。沈阳片区管委会副主任王知非说:“2021年,沈阳片区将聚焦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将创新探索深度嵌入产业链中。”硬件建设方面,将加强综保区配套设施建设,建设占地8.5万平方米保税加工中心,为航空制造、维修再制造等“保税+”业态提供发展空间;加快东北冷鲜港建设,建成18万平方米多层冷库并投入运营;开通沈阳至韩国全货机业务,拓展沈阳开放通道。 营口片区管委会主任张东说,“高水平开放才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营口片区新一年将继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协同发展,推进组合港建设,增强区港联动;建设中欧班列回程货源集散中心、东北跨境商品集散加工中心等”。 持续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和制度创新成为辽宁自贸试验区“领跑”的内核。在强弱项、补短板方面,自贸试验区率先“打样”,为辽宁?出新路。比如,金融创新一直是老工业基地的“短板”。沈阳片区2020年促成了东北首家QFLP基金管理企业落户,创新利用外资新途径,填补了东北空白。2021年将出台QFLP试点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为通道,以境外资金自由进出为目标的基本制度体系。支持试点企业发起成立辽宁省“一带一路”产业投资母基金,围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等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走出去”等重点,精准对接优质企业和项目。(经济日报 报记者 孙潜彤)
日前召开的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1年,四川要高水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实现这一目标的众多举措中,持续推进四川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赋能放权、协同开放被放在头等重要位置。 扩大开放,正是四川自贸试验区肩负的重任之一。设立以来,四川自贸试验区在法治环境规范、投资贸易便利、创新要素集聚、监管高效便捷、协同开放效果等方面的改革探索从未停止。 “2020年,成都片区顺利推进各项改革试验迈上了新台阶。”成都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主任张金泉介绍说,《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赋予成都区域的155项改革试验任务,除3项涉及中央事权外,已实施152项,实施率98.1%,结合成都实际完成复制推广全国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147条;推动中欧班列运邮成功落地,支持中欧班列(成都)开展跨境直邮出口业务,跨境电商业务同比增长290%。 同时,成都片区开放引领作用持续增强。2020年1月至11月,成都片区新增注册企业37709家、新增注册资本3779.97亿元,其中新增外资企业250家、新增注册资本225.43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达733.08亿元。 位于长江之滨的泸州川南临港片区则聚焦海关、海事、金融、税务、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大力开展差异化、首创性、集成式探索。 川南片区以平台建设为突破,积极搭建开放载体。2020年12月25日,泸州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由海关总署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国家联合验收组验收,标志着泸州综合保税区正式具备封关运行条件;以保税物流中心、进境粮食指定口岸等为核心的大宗商品交易规模持续做大做强。2020年1月至11月,泸州口岸完成进口粮食35.44万吨,同比增长3.7倍,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出口总额21.91亿元,同比增长51.6%。 川南片区坚持以水港资源为依托,积极培育发展动能。围绕泸州特色优势产业和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持之以恒实施“产业大突破”。 “对标国际先进和国内先发地区,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片区在发挥先行先试作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响应市场主体诉求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张金泉告诉记者,下一步,成都片区将对标国际水平高标准制定自贸试验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改革试点行动;大力招引一批500强企业地区性、功能性总部和世界知名品牌、首店落户自贸试验区,用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政策,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内陆开放经济高地;聚焦金融服务、国际会展、文化创意、医疗卫生、国际物流等高水平开放试点,积极推动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示范项目。 “加快打造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要承载地,是四川对川南临港片区的要求。”川南临港片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21年,川南临港片区将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继续突出海关、海事、税务、金融、政务服务领域,加快形成以内陆水运口岸为特色的制度创新体系,打造全国领先、西部一流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以区域开放发展需求为抓手,深入推进实施改革创新,推动形成制度创新成果50项以上;突出加工贸易发展,力争到2021年底进出口总值突破6亿美元;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端纺织、新材料等加工贸易、涉水涉港产业,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经济日报 记者 钟华林)
记者12月31日从北京银保监局获悉,该局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战略,认真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两区”建设的相关工作部署,引导在京银行保险机构着力推进“两区”政策落地,坚持首善标准、争取先行先试,助力打造首都金融业开放新高地。 一是主动对接金融机构建设发展需求,高效推进自贸试验区区内银行机构加快布局。北京银保监局全面加强市场准入前辅导和重点事项支持工作,于12月28日核准设立北京地区首家自贸试验区二级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自贸试验区分行,于12月29日核准设立中国工商银行北京自贸试验区支行、自贸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支行,以及中国银行北京自贸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支行,于12月31日核准设立中国银行北京自贸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支行。 据悉,上述5家银行分支机构位置覆盖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高端产业片区等三个自贸片区。北京银保监局将继续指导各行汇聚内部信贷投放、内部授权、资金保障、专属考核等资源优势,大力支持北京“两区”建设。 二是不断丰富在京金融机构类型,持续推进首都服务业扩大开放。自2020年9月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方案发布至今,北京银保监局已先后推动6家银行保险机构筹建开业,同时完成了6家非银机构的初审工作,包括批准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上田八木货币经纪(中国)有限公司筹建、2家财务公司开业,以及近三年来北京地区首家新设外资银行——巴基斯坦哈比银行北京分行开业等,积极促进首都金融业对外开放,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下一步,北京银保监局将在银保监会支持指导下,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北京“两区”建设任务要求,继续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完善符合首都功能定位、适应“两区”建设需要的机构布局,鼓励更多优质、新型中外资金融机构落户自贸试验区。
记者从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获悉,天津FT账户上线一年以来,已开立FT主账户超过800个,业务规模超千亿元,充分发挥引领金融开放的“试验田”作用,切实助力天津自贸试验区全面融合高水平发展。 政策创新红利惠及企业大众 FT账户具有的本外币合一、账户内资金可兑换、汇划手续便利、可用离岸市场汇价的特质,使广大企业享受到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降成本,FT账户的离岸、在岸汇率及利率价格选择优势,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财务成本。近日,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利用FT账户的离岸市场价格窗口,为某航空公司在东疆注册单机SPV办理FT项下人民币购汇,用于支付两架飞机款共计8000余万美元,为企业节省大量汇兑成本。 减负担,FT账户连接境内外两个市场,可以帮助企业同时在境内、境外开展融资活动,减轻外债负担,使“走出去”企业轻装上阵参与国际竞争。招商银行天津分行向某大型公司海外平台FTN账户发放2亿美元贷款,用于境外债务置换,丰富了企业海外公司融资渠道,降低企业海外发展债务负担。 增便利,天津自贸试验区内某外资零售公司资本金结汇资金需高频(90余次/月)向境内供应商支付货款。该公司利用FT账户先支付后交单的便利化优势,快速办理了96笔6296万元人民币的款项支付。 2020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紧急建立疫情防控期间“全时段在线持续服务”工作机制,指导上线银行为企业开通政策绿色通道,优先办理疫情防控相关的跨境人民币业务,确保疫情防控资金第一时间到位。其间,为109家优质企业简化FT账户业务办理流程。帮助一批企业运用离岸、在岸两个市场资源,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缓解疫情对企业资金链影响。一家从事中欧班列运输代理的中小型物流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疫情暴发以来,中欧运输线上多国采取的封城政策,严重影响了该公司资金链正常运转。该公司因开立FT账户,以离岸价格获得贷款500万元,利率下浮30BP,在节省融资成本的同时,渡过了疫情难关。 创新政策溢出效应不断扩大 FT账户落地以来,京津冀区域的企业及天津自贸试验区区外企业对FT账户也有需求,但基于区域优势、产业结构以及当地税收政策等相关考虑,企业迁册换址到天津自贸试验区存在诸多不便。针对这一情况,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组建专班,专门解决FT账户政策的深化和延伸问题。 一年来,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组织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中新生态城、辖内FT账户两家上线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企业代表,推出不同区域合作的“FT分公司模式”。该模式为区外企业享受FT账户政策红利搭建了桥梁,满足了相关企业跨区域使用FT账户的需求,既服务了实体经济,又扩大了自贸创新政策溢出效应。 截至今年11月末,已有4家区外企业先后落户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并开展FT账户办理业务。 金融服务向更高水平迈进 在推动企业基本贸易结算和投融资便利基础上,我市积极向更高水平金融服务迈进。今年12月,天津自贸试验区首批全功能资金池投入运营,招商银行天津分行、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分别为跨国企业集团成功搭建全功能型资金池。目前,两家集团已归集资金6500万元人民币,满足了它们高阶金融需求。 全功能型资金池具备本外币合一、账户内可兑换、跨境资金收付便利的优势,能够实现跨国企业集团境内外成员企业与自贸试验区内的主办企业之间,或境外主办企业与区内成员企业之间,自行选择货币进行资金归集,满足本外币资金跨境调拨的需求,从而大幅提高资金使用自由度,为跨国企业集团统筹全球财务资金提供更多的空间,有利于吸引更多跨国企业集团总部落户天津。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海南要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结合实际,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有机融入新发展格局。 深刻认识海南自贸港建设与新发展格局的内在统一性 新发展格局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而海南自贸港要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认真研究两者内涵,不难发现,尽管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客观上具有内在统一性。 第一,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强调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不是不要对外开放,不是放弃国外市场,而是基于当前逆全球化趋势加剧的客观现实,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不断提高、我国消费提质升级趋势日益明显的需要。 第二,新发展格局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实行更高水平的开放。一方面,要破除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吸引更多全球资源要素进入国内;另一方面,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到更加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全球经济进一步开放、交流、融合,这是赋予海南的重大任务。 努力把海南自贸港建设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 如果把国内国际双循环比作一个“8”字形,海南自贸港有条件成为中间的交汇点,因为海南具有特殊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海南虽然地处中国最南端,但从全球视野来看,正好是连接中国和东南亚两个最活跃区域的中间节点。从海南出发,4小时飞行时间可以覆盖亚洲21个国家和地区,覆盖47%的全球人口和全世界30%的GDP;8小时飞行时间可以覆盖59个国家和地区,覆盖67%的全球人口和全世界41%的GDP。 二是政策优势。海南自贸港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在税收、要素跨境自由流动等方面享受特殊开放政策。海南将用好用足这些政策,吸引国内外商品、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通过海南这个节点平台便捷进出国内、国际市场,使海南不仅成为物理层面的“中转站”,还成为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炉”,在连接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 前不久,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订,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带来了新发展机会,有助于海南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得到更充分发挥。比如,RCEP区域内贸易增长会带动区域内人流、物流增长,海南有望打造成为RCEP的交通枢纽。比如,海南可以充分利用离岛免税、日用消费品免税等政策优势,在RCEP成员国之间实现消费产业链互补,扩大进货渠道,采购更多高端消费品,满足国内居民消费升级需求。 谋划打造若干自贸港融入新发展格局的产业链 结合上述优势,海南按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方向,围绕有条件有基础的一些领域,以自贸港政策为催化剂,谋划了若干具有操作价值的商业模式,带动更多创新产业链的形成。 一是消费回流。通过自贸港特殊政策和销售渠道,为国内消费者提供种类更多、价格更低、品质更优的国际化商品和服务,吸引国人出境消费回流。当前,围绕国人出境消费的重点,着力通过发展离岛免税购物、乐城先行区医疗旅游、国际教育岛,分别吸引国人赴境外购买高端商品、就医、留学等的回流。这是海南已经在做的、成熟的模式。比如,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实施以来,呈现出十分火爆的发展态势。今年7月份至11月份,免税销售额157.2亿元、购物人数240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05.4%、61.7%,且增长潜力依然很大。据估算,2019年国人在境外高端消费约1万亿元。静态计算到2022年,海南如果能够吸引10%消费回流,就是1000亿元;到2025年,如果能够吸引50%的消费回流,就是5000亿元。比如,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承担着让国人最快用上国际先进药械、促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等重大使命,目前首个中国与全球患者同步使用的新药已经落地,已使用的国内未上市药械超过110种。同时,海南努力以制度集成创新解决发展中的痛点堵点问题,研究公立医院特许经营实现路径,按照强化严管和包容审慎的原则创新监管制度,推进医药分开等医疗改革,加快推动“国九条”、新“国九条”和自贸港政策等落地实施,打造海南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样板工程。 二是加工增值。通过自贸港原辅料“零关税”和加工增值30%以上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政策叠加,有力推动海南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目前,原辅料“零关税”清单已经国务院批准发布,政策已经落地实施。 三是离岸新型国际贸易。通过自贸港自由化便利化服务,推动国际贸易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海南正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创新外汇管理制度,发展离岸贸易,吸引国际结算总部。 四是离岸创新创业。通过自贸港离岸创新平台,吸引国外人才创新创业,提供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目前,海口复兴城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已经开始运作。 五是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将自贸港特殊政策和海南特色优势相结合,更加聚焦“微笑曲线”的两端,提供更有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在前端,按照自贸港总体方案提出的建设国际设计岛、“南繁硅谷”等目标,加快发展设计、育制种等产业。在后端,重点拓展航运服务产业链,发展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等业态。 确保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正确方向 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海南将一如既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改革开放推进到哪里,党的领导就体现在哪里、党的组织建设就跟进到哪里。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文件指示精神的要求,坚持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守牢生态环境底线,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防范和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开局,政策制度框架加快建立,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工作推进机制逐步健全,形成了一批阶段性成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领导小组组长韩正在12月23日主持召开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时指出,要紧紧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大力推进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细,把握好分步骤分阶段地推进节奏,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距《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6月1日公布至今已逾半年,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海南自由贸易港(以下简称“海南自贸港”)建设交上了一份亮眼成绩单:新增市场主体19.1万户、引进人才超过10.3万人……一组组数据见证着海南自贸港建设可观的加速度和吸引力,也成为助力海南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新增市场主体19.1万户 助海南自贸港建设再提速 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不断推进让各界在海南投资兴业热情持续高涨。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12月16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6月1日至11月30日,海南新增市场主体19.1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15.9万户,其中新设企业同比增长169.5%。 此外,海南省人民政府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海南省新增市场主体3.21万多户,较去年同期增长8.92%;其中,新增企业1.24万多户,较去年同期增长37.25%。9月份至11月份,海南省新增市场主体连续3个月超过3万户。 对于海南省新增市场主体数量的快速增长,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源于三大原因:第一,《总体方案》提出低税率、放宽贸易条件和市场准入等实打实的优惠政策,鼓励贸易和投资等领域发展,引入企业获得了实质性的优惠;第二,《总体方案》有利于推动生产和服务效率提升;第三,《总体方案》提出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市场、资本和人才,这也给区域内企业带来额外的商务机会。 企业有需求,政府有响应。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总体方案》发布后,半年多来,从中央到海南当地政府已至少出台了60项相关政策措施,涉及企业所得税、“零关税”、离岛免税购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人才引进、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交通运输、知识产权保护、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形成共同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强大合力。 全球贸易之窗是海南省“百国千企”计划的首个载体,于2019年7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面向全球招商引资。自《总体方案》公布以来,各类企业加速进驻全球贸易之窗的步伐。海南省人民政府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1日至10月30日,全球贸易之窗新增入驻企业260家,其中包括60余家外资企业。 除了政策支持下招商引资成果喜人,当地上市公司对自身发展及成长也十分看好。《证券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与一些上市公司的证券事务部门人员进行了交流。 即便受疫情影响,某公司今年下半年仍坚持在海口市购入新写字楼。问其原因,工作人员透露,“基于海南自贸港建设顺利开局,目前已有大量国内外优秀企业陆续在海南设立主体或分支机构,相信随着进驻企业的增加,类似公司购买的这类海口市核心地段的高品质写字楼也将拥有更好的价值提升空间”。某建筑业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公司近期新设立了‘自贸港发展事业部’,积极推进产业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孟玮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自7月1日离岛免税购物新政实施以来至11月30日,海南离岛旅客累计免税购物296.3万人次、购物总额159.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9%、204%。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大背景下,企业最有发言权。一家从事文化和娱乐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中国旅游市场前景可观,随着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游客的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恢复。同时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持续推进,海南省将会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而旅游业作为海南省的重点发展产业,未来公司项目会享受到更多政策红利,也将会带给消费者更多新体验和优质服务。 海南自贸港带来的利好效应逐渐释放,新设企业的活力也正在显现。木鸟民宿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虽然旅游住宿业是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行业之一,但就目前平台上的数据来看,自6月1日以来,海南省新上民宿数量仍保持正增长,同比增长达到14%。” “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建设海南自贸港的消息公布后,当地人流量较往年同期明显增加,游客也越来越多,顺势就有了开一家民宿的想法。门店自今年6月底开门营业,几乎每天都能达到100%的入住率,甚至有时要提前关闭预定平台。”位于三亚湾的大白鲨民宿负责人吴女士谈起目前经营状况信心满满。 家住海口市的鲁先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因为特别喜欢喝柠檬茶,总是点一家名为“贤柠手作·柠檬茶”店铺的外卖,再加上觉得产品口味很有特色,便联系了品牌主理人,于12月初在海甸岛开了一家加盟店。“营业执照直接通过‘海南e登记’线上办理,非常便捷。”鲁先生介绍称,门店生意十分红火,仅从22日23时记者与他电话沟通时,他仍在店内忙碌就可窥知一二。 引进人才超10.3万人 为自贸港建设注入新活力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孟玮在上述发布会上介绍,6月1日至11月30日,海南省引进人才超过10.3万人,相当于过去两年引进人才的总和。 对此,陶金表示,除了诸多鼓励性产业政策外,《总体方案》提出改善营商环境,提升投资便利度、优化市场公平竞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包括后续海南省出台的相关人才引进方面的举措都对企业和人才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此外,大量新投资和新项目的集中引入和开工,拉动了对各类投入要素的需求,这些投入要素需求最终体现为企业主体和引入人才的增加。 家住河南省的君君今年毕业,曾多次与家住海南省的男友协商去留问题,“当时距离海南自贸港建设启动不过一个月,经过多方权衡和再三考虑后,我们最终决定去海南省发展。”君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她对海南省未来发展的信心,目前她已定居海口市,在一家银行工作。 谈及未来激发海南省企业活力及人才引进方面还需如何发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要进一步探索更加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开放型市场体系,提供给入驻企业更多的便利支持。同时,通过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打造“人才自由港”。 陶金建议,首先,可充分利用海南自贸港的独特定位,加快改善国际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扩大负面清单制的市场准入试点,并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前提下,加快对试点的推广,让企业真实感受到行政服务高效率和市场公平竞争。此外,应加强政策引导,防范资金脱实向虚等助推市场泡沫化的各类行为。
时至年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再添火力。日前,75个重大项目批量签约,这也是今年以来在海南集中落地的第五批重大项目。同时,海南自贸港“零关税”制度安排加快落地。《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继原辅料“零关税”商品清单出台后,企业自用生产设备、营运用交通工具以及岛内居民消费品“零关税”三张清单也出台在即。另外,海南自贸港跨境服务贸易清单也呼之欲出。 分析认为,利好政策将有效推动自贸港建设,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特别是提升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三大产业发展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 12月13日,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75个重点项目(外资项目14个,内资项目61个)集中签约,协议投资总额约390亿元,涵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三大产业,涉及文化体育、教育医疗、融资租赁、国际清算、金融科技、智能物流、珠宝加工等具有自贸港“显示度”的领域。至此,海南今年以来已经集中签约5批314个重点项目。 项目的集中落地离不开有力的政策支撑。6月1日发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在全岛封关之前,海南将对进口商品建立“一负三正”的“零关税”清单管理制度,包括企业进口自用的生产设备“零关税”负面清单、营运用交通工具“零关税”正面清单、企业生产自用或“两头在外”模式生产加工所消耗原辅料“零关税”正面清单、岛内居民消费进境商品“零关税”正面清单。 11月11日,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海关总署联合印发《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的通知》,明确岛内企业进口用于生产自用、以“两头在外”模式进行生产加工活动或以“两头在外”模式进行服务贸易过程中所消耗的正面清单内的原辅料,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该清单已于12月1日起执行。 清单实施给企业带来了立竿见影的减税效果。海口海关数据显示,政策实施首日,海口海关受理2家企业4票“零关税”货物进口申报手续,货值4084万元,免征税款达550万元。 “清单涉及12个飞机航材维修用零部件税号,我们有幸第一个享受到政策红利,”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采购部通关保障室经理柳帅说。12月1日,该公司一批气象雷达收发机完成申报进口手续,经海关快速放行后投入生产使用,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首票原辅料“零关税”货物,免缴税款53.02万元。 商务部研究院外贸所研究员尹政平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原辅料“零关税”清单包含169项8位税目商品,配合“对鼓励类产业企业生产的不含进口料件或者含进口料件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增值超过30%(含)的货物,经‘二线’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照章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政策,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建设高水平开放自贸港的决心和力度,对海南吸引相关受惠产业集聚、促进经贸增长将发挥重要作用。 其余三张“零关税”清单也已排上日程。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孙世文表示,海南具有全国独有的“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政策。另外三张“零关税”清单也有望在今年底前出台。 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指出,海南现阶段要加快落实自由贸易港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对零关税“一负三正”清单、放宽市场准入清单、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鼓励类产业目录等事项,逐一紧盯协调、破解关键堵点。 值得注意的是,海关等部门已经在为“四张清单”尽早落地实施做好前期准备。海口海关关长施宗伟表示,海口海关正在做好零关税进口商品政策研究工作,在总署指导下制定海关监管办法,同步谋划信息化系统建设,确保早期安排政策落地即可实施。 施宗伟指出,《总体方案》赋予了海南迄今为止我国最优的货物贸易“零关税”政策。特别是,早期安排阶段实行“一负三正”清单管理,覆盖面非常广,既包含生产设备,又包含原辅料,既有交通运输、航运物流,又有消费零售,将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特别是提升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 另外,即将出台的自贸港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也在开启海南服务业发展新机遇。“现在呼之欲出的海南自贸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将是我国第一张服务贸易领域的负面清单。”沈晓明说。 沈晓明认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给海南自贸港服务贸易带来“窗口机遇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7个成员国在服务贸易方面采用负面清单方式承诺,我国等其余8个成员国采用正面清单承诺。我国承诺6年内从正面清单转成负面清单。“我们有6年的时间把海南负面清单推广到全国,实现我国对多边贸易协定的承诺。这6年的过渡期是海南发展服务贸易的重要‘窗口机遇期’。”他说。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兼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海南正在铆足劲全力建设高水平开放自贸港。《总体方案》发布半年来,海南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实现了平稳起步、良好开局。半年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新增市场主体大幅增长,人才流动有序畅通,创新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外资和引进国际人才,有效推动了海南三大主导产业发展。 朱克力认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贸港的重中之重即在于此,要通过高效推进集成化改革与制度化创新,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其中,分步骤实施全国独有的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安排,将进一步提高市场主体质量并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合作竞争新优势,为自贸港建设增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