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自由贸易港政策的主要承接地和先行先试的“孵化器”,产业园区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2020年6月3日,海南自由贸易港11个重点园区同步挂牌,率先实施自贸港相关政策和进行压力测试,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快发展、创新发展。 重点园区“加速跑”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100天来,海南自贸港11个重点园区密集行动,快字当头拼速度: 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先闯先试,在应用国际医疗新药品、新器械、新技术方面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推动国际最新医疗器械和药品加快在中国上市; 海南生态软件园瞄准网络游戏、直播、小视频等新兴网络媒体业务,加快培育百亿级区块链产业集群和游戏动漫产业集群;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紧紧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要求,瞄准深海科技城和南繁育种,重点打造“一港三城一基地”,上海交通大学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已经正式入驻园区并开展工作…… 据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11个重点园区实现营业收入465.7亿元,利润总额6.03亿元,税收收入25.5亿元。上半年重点园区共引进企业和项目1000多个。 金秋9月,海南艳阳高照,洋浦港小铲滩码头一派繁忙。“去年洋浦的内外贸航线只有22条,而现在已经增加到31条,5月以来就新增了4条外贸航线、1条内贸航线。”洋浦经济开发区交通运输和海洋局副局长邵晋宁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今年7月,洋浦港单月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0万标箱,同比增长58%。 洋浦港的快速发展源自自贸港政策红利。《总体方案》明确,建设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展船舶登记。根据《总体方案》,境内建造的船舶在中国洋浦港登记并从事国际运输的,视同出口并给予出口退税。 在自贸港政策红利的吸引下,6月1日《总体方案》公布当天,中远海运旗下的“中远海运兴旺”轮即在洋浦港登记注册,成为首艘以洋浦港为船籍港的货轮;7月15日,第二艘在洋浦港登记注册的船舶“中远海运鹏程”轮交付使用;8月30日,载重15万吨的“远东海”轮入籍中国洋浦港,标志着中国洋浦港跨入10万吨级巨轮俱乐部行列…… 未来,以中国洋浦港为“家”的船将越来越多。据了解,今年洋浦计划加大力度引进中远海运等船队到洋浦注册,年内争取引进20艘船舶,新增200万承重吨。 除此之外,《总体方案》还规定,对以洋浦港作为中转港从事内外贸同船运输的境内船舶,允许其加注本航次所需的保税油;对其加注本航次所需的本地生产燃料油实行出口退税政策。 “相关细则落地后,光在燃油成本上,航运企业就能省下很大一笔钱。”邵晋宁给记者算了笔账,在航运企业的生产成本中,油料成本占比高达40%。而按测算结果预计,像“天盛河”号这样的货轮,跑一趟锦州至洋浦航线,可加注553吨保税油,单航次就能节省约几十万元。未来更多相关市场主体落户洋浦,形成良性竞争后,航运企业加油成本预计会更低。 营商环境“做算术” 园区是自贸港贸易投资政策的重要承载地,是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试验田,是实行多规合一、极简审批、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改革开放新高地,是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贸港的示范区。 海南营商环境好不好,让市场说话:今年前8个月,海南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长,全省新增市场主体达到16.26万户,同比增长19.80%,其中企业增速居全国第一位,截至8月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超过105.7万户,同比增长33.03%。 海南营商环境变优得益于海南下真功夫“做算术”:“减”审批、“加”服务。 在“减”审批方面追求做到极致。目前,已在多个重点园区全面推行“六个试行”极简审批,以区域评估替代单个项目审批等,最大限度简化审批流程,审批事项减少70%以上。以海南省住建厅为例,该厅通过取消、下放、合并等多措并举,行政审批事项由2013年初的75项精简至目前的9大项,共精简66项,精简率达到88%。 在“减”审批的同时“加”服务。洋浦开发区对标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际自贸港有关营商环境和口岸通关服务标准,出台优化营商环境40条措施,有效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建立“城小二”工作机制,服务企业进驻、建设等事项;三亚市税务局成立产业园区“1+4+N”(三亚市局+4个区局+N名税务骨干)的税务专班管理团队,突出懂政策、会交流、强管理,主动对接招商引资部门,助力引进能出税多出税快出税常出税的好企业、好项目,为产业园区入驻企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涉税服务……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近日在海口江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近距离感受了园区全新的智慧政务服务模式。这里的27个窗口承接了市级管理权限391项,方便园区企业人员办理各项事务。“除了实现省市‘互联互通、一网通办’,园区‘一门受理、一窗办结’以及无纸化审批之外,国际化是我们的一大亮点。”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政务审批中心主管童姗姗介绍,今年4月,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5名窗口工作人员,其中50%以上有硕士以上学位,50%有海外留学经历,可以提供中文、英语、西班牙语等多语种服务。 “目前江东新区已经吸引了1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地。”海口市委常委、副市长,江东新区管理局党委书记鞠磊表示,按照海南自贸港政策的要求,江东新区正在大力推进制度集成创新,在行政审批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以进一步优化园区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形成江东样板,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潘世鹏)
9月8日,海南自贸港建设重磅“新政”满百日。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正在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从市场反映来看,海南正成为全球兴业的热土,机遇难得,前景可期。”9月7日,由复星主办的“复星FC2M大会暨复星全球生态供应链峰会”在海南三亚举行,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沈丹阳在活动现场表示,海南省委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正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扎实推进自由贸易港落实,目前已初步取得可喜成效。 沈丹阳具体介绍说,自海南自贸港方案公布以来,海南实际使用外资在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翻番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接近翻番。而海南离岛免税新政策自7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空前火爆的免税购物消费备受市场关注,近两个月来销售额突破64亿元,同比增长2.5倍,日均销售额超1亿元,海南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00万户。 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大幅放宽、个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礼包”正式亮相、允许进出岛航班加注保税航油……制度集成创新,是海南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的鲜明特点。沈丹阳把海南自贸港的优惠政策归纳为12个字:“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六自由。”如低税率,一名年薪200万元的人才,每年可少缴40万元所得税;简税制方面,海南下一步将简化现行税种。而海南自贸港的“长处”则摡括为“两多一低一少”:资源多、商机多、成本低、管得少。 “自贸港‘新政’落地将近100天,海南全球推介会却已召开逾100场。这恰好说明全球的投资者都把目光盯准了海南。”对于海南自贸港眼下炙手可热的招商盛况,有着切身体会的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局长韩圣健在峰会现场表示,与国内其他自贸区不一样,海南自贸港的重点发展产业为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三个领域。 如火如荼的自贸港建设也正吸引外资加速涌向海南。据悉,今年前7个月,海南全省新设外资企业288家,同比增长52.38%,实际使用外资3.3亿美元,外商投资成为海南经济增长的亮点。其中,仅7月份海南全省就新设外资企业86家,同比增长230.77%。 “作为对外窗口,由于税收政策相当优惠,不管是央企、民企,还是外商投资企业,都在考虑在海南设立投资总部,以海南为基地,面向东南亚、全球进行投资。”韩圣健坦言,海南正在成为全球免税购物“天堂”,包括免税品经营集团、奢侈品品牌等在内的国际巨头都希望在中国布局,有的想把其中国总部放在海南,有的想把其亚太总部转移到海南。 韩圣健表示:“在现代服务业方面,不仅全球的跨国企业都在与我们商量,想把全球的贸易中心、发展区域总部放在海南,而且央企、大型民营企业都在积极布局海南,希望享受海南自贸港的优惠政策。” 就海南自贸港的优惠政策,韩圣健具体以“零关税”政策举例说,全岛封关运作前,有4类商品可通过“一负三正”的清单管理,率先实施“零关税”,包括企业进口自用生产设备、营运用交通工具及游艇、企业生产原辅料和岛内居民消费进境商品。进口这些商品,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全岛封关运作后,对进口征税商品目录外允许进口的商品免征进口关税,届时实行简化税制,进口环节免征相关税种。这就是海南自贸港“零关税”的最终模样。 韩圣健表示,根据规划,到2025年,海南自贸港要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到2035年,成为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2050年,海南自贸港要成为全球最高水平的自贸港。 “海南自贸港基本建成的标志是实现‘六自由’,即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数据安全六大方面的自由、便利。”韩圣健进一步诠释说,如跨境资金流动自由,在资本项下,在海南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可直接到海南银行申请,实行本地批准放行;有投融资需求的企业,未来在海南可以直接到境外资本市场上市。
本报讯8月27日,省商务厅以及我省相关厅局、市县、重点园区组团赴深圳考察对接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开展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推介和招商活动,推动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与海南自贸港在多领域深入合作。 招商局集团: 积极寻求新合作方向 在双方座谈会上,招商局集团介绍了各板块业务在我省情况、近期发展的重点项目及拟开展项目的相关诉求。我省考察团结合海南自贸港政策,对招商局集团在我省的产业布局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互利共赢的合作建议并回应企业诉求。双方还就招商局集团各板块下一步如何利用好自贸港政策展开深入交流,达成了完善合作机制、建立定期会商与信息共享机制的共识,将通过召开阶段性对接碰头会等方式,推动合作项目发展,确保取得工作实效。 招商局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本次交流座谈为契机,加强海南自贸港政策研究,大力推动已达成合作意向的项目落地并积极寻求新的合作方向,履行央企责任,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力量。 据了解,招商局集团在海南的开发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海南区域总部、三亚深海科技城和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方面的项目均已落地,深海装备研究院和健康产业投资平台已起步,形成了“一个总部,两个园区,两个平台,N个业务”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下一步,招商局集团拟在我省设立综合性金融服务机构,业务范围涵盖银行、证券、基金等多领域;建设物流通道和物流网点布局,拓展大宗商品、冷链物流等业务;参与海南省里程费改革和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建设。此外,招商局集团还考虑依托资源优势,推进城市和园区综合开发运营、医疗康养、装备制造等业务发展。 华润集团: 将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投资海南 在双方举行的交流座谈会上,华润集团介绍了企业各个板块概况、在琼业务开展情况及进一步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有关设想。我省考察团结合海南自贸港相关政策和华润集团实际,具体从大消费、大健康、环保能源服务、地产、其他综合类等五个方面分析华润集团在琼投资现状并回应企业关切。 华润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华润集团高度重视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将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推动双方合作,包括发挥城市综合投资开发运营商的优势,积极参与海南城市建设运营;发展危废垃圾处置项目,通过循环利用将垃圾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扩大医药板块业务规模,促进海南医疗服务事业发展;搭建辐射东南亚的“智慧型数字化国际农产品集散中心项目”,同时将海南本土品牌农副产品推向全国市场。 在考察对接中,双方达成共识:一是继续结合各业务板块的项目,研究、用好自贸港政策,扩大投资领域;二是完善合作机制,建立工作专班,畅通交流,按照时间节点合力推动项目进展;三是在达成共同意向的项目中,以华润雪花啤酒和华润代建代开发项目为启动工作的突破口,加快华润在我省产业布局中的建设速度。
外贸进出口总值逾131亿元,每4天有1户外资企业落地 8月27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亮出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挂牌一周年来制度创新、招商引资、片区发展等方面的“成绩单”。 2019年8月,我国在云南、山东、江苏、广西、河北、黑龙江等6省区新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是我国首次在沿边地区布局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涵盖昆明、德宏、红河3个片区,2019年8月30日,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在3个片区同步挂牌。 据介绍,自挂牌以来,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建设连接南亚东南亚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推动形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开放前沿。突出“沿边”“跨境”优势,以自贸试验区引领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建设。截至目前,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总值131.05亿元,其中,出口60.79亿元,进口70.26亿元。截至今年7月30日,共新设注册企业13902户,其中内资企业13838户,外资企业64户。自挂牌以来,平均每天新诞生约160户市场主体,约每4天引进1户外资企业落地。2020年上半年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达108.4亿元,外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绿色通道”全面打通。 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导下,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紧扣106项试验任务,开启一二级市场规范边民互市模式,实现边民互市跨境结算全流程电子化。出台16项金融改革创新制度文件,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在全省率先开展“货物贸易电子单证审核”业务,同时开立省内首单电子营业执照账户和首单自贸试验区外汇NRA账户结汇业务。目前已系统梳理37项可复制推广实践案例上报。 在营商环境方面,通过建立营商环境“红黑榜”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完善评价机制、提升行政效率。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3个片区先后成立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同时转变政府职能,让企业和群众受惠。昆明片区成立云南首家专业化政务服务公司,建立常态化、全覆盖服务企业机制,打造综合服务“芯”中心,建成“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区;红河片区与辖区内多家银行开展“银税互动”合作,持续扩展“银税互动”受惠面,挂牌成立首家边境贸易服务中心,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改革试点工作率先落地;德宏片区74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受理、办理和反馈,并创新外籍人员服务管理,研发推出“胞波卡”,为外籍务工人员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招商引资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求,积极探索“云招商”,通过片区集中“云签约”等方式,签订合作项目27个,投资金额约263亿元。成功引入普洛斯、华为、印度赛诺、中农联控、雅戈尔、惠科、合盛等企业。 今年上半年,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占同期全省结算总量的40.62%。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等金融机构先后在自贸试验区成立支行。同时,深入推进金融领域“放管服”改革,对直接投资外汇管理相关政策和具体管理流程进行了改进和调整,大幅缩减事前审批环节,开创了跨境电商线上融资试点,“银税互动”试点工作不断提质增效。
当下的海南,不仅免税店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自贸港建设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也是炙手可热、企业云集。8月13日上午,海南再次举办自由贸易港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从大型央企到互联网巨头再到优势外资企业,聚首海南,分羹了59个投资项目,涉资142亿元。 具体看,海南省有关方面与包括中国电信、招商局、阿里巴巴、华为技术、中冶集团、中信建设、保利集团、宝能集团、寺库集团、同程控股集团、途牛科技、金山云网络、海南航空、新东方教育、聚美优品、修正药业、东方雨虹等在内的多家境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共计59个投资项目,其中外资项目12个,内资项目47个,预计总金额142亿元。 签约项目涵盖了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产业”和自由贸易港建设、产业发展、民生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例如,阿里巴巴集团将在海南实施春雷计划,以推动海南省主要农业产业基地供应链数字化能力提升,促进农产品标准化升级,助力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中国电信将把海南作为重要战略节点,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构建云网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运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打造综合智能信息解决方案。据悉,签约前一天的8月12日下午,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与中国电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柯瑞文在海口举行了座谈。 座谈中,刘赐贵表示,中央企业是参与自贸港建设的重要力量,海南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出台推进“百家央企进海南”等系列举措。希望中国电信充分发挥优势,加大对海南资金、业务、人才等资源的投入,积极参与海南“光网”基础设施及5G建设,共同推进“智慧海南”建设,推动“电网、路网、气网、水网”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信息化。 华为技术这次也参与海南项目投资,但官方并未披露具体项目内容。不过据业界推测,应该也是与海南“光网”基础设施及5G建设相关。查阅之前信息,今年7月份在海口举办的“5G新基建,赋能自贸港”论坛上,华为传送与接入产品线总裁靳玉志曾公开表示,华为将在5G/F5G、全光网、云网专线、智能城域等领域创新合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做贡献。 顺灏股份13日晚公告称,为加快推动公司在加热不燃烧等新型烟草领域的布局,子公司上海绿馨拟在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2亿支加热不燃烧唤醒棒制造项目。本项目一期建设5条加热不燃烧唤醒棒生产线;二期建设8条加热不燃烧唤醒棒生产线;三期建设15条加热不燃烧唤醒棒生产线,同时建设海南洋浦全球新型业务结算总部。项目产品主要销往国内、东亚、东南亚及中亚地区。 东方雨虹拟投资10亿元在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东方雨虹海南洋浦绿色新材料综合产业园项目。 海丰国际将在综保区以船舶租赁为切入点,开展定期租船、光船租赁、船舶管理、船舶经纪、船舶代理和综合物流等航运物流相关业务。 签约活动中还举行了海南自贸港国际投资“单一窗口”的上线仪式。国际投资“单一窗口”是海南省建设的全国首家投资全流程“套餐式”服务平台,聚焦投资便利化系统集成创新,整合多部门政务系统,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投资咨询服务,企业设立登记、变更、注销,银行预约开户和外汇登记、项目建设,以及购车指标申请、签证证件办理等投资相关事项办理服务。 此次签约现场还通过展板方式对外发布了20个重点招商项目,聚集自贸港的政策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涉及新能源汽车、旅游度假、融资租赁、离岸贸易、航空维修、冷链物流、免税零售、生物医药、禁塑替代品等领域,遍布海南各市县和重点产业园区,面向全球开展招商推介。 据了解,此次活动旨在通过重点项目集中签约,积极回应境内外企业的关注和诉求,持续推动一批有自贸港显示度的重点项目落地,最大限度地释放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和投资商机,不断优化海南营商环境、政策环境和提升企业服务水平,确保海南自贸港建设开好头、起好步,推动自贸港政策实现早期收获。 这已经是自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后,海南举办的第二次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
29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注册成立国际招商公司,即哈尔滨自贸片区国际招商有限公司,以吸引全球资本聚集哈尔滨新区和自贸区哈尔滨片区,助力地区腾飞,实现共赢发展。 据悉,哈尔滨自贸片区国际招商有限公司将采取社会化运营方式,打造专业国际招商团队,围绕新区和自贸片区产业布局,重点吸引高端装备制造、制药、新材料、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国际投资者和跨国公司进驻,不断提高区内外资外贸企业比重。通过引进产业链条长、带动效应明显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项目,使新区和自贸片区成为国际资本聚集地、产业升级示范区。 哈尔滨自贸片区国际招商有限公司将创新工作机制,招商、安商并重,成立安商稳商部门,专人对接,及时了解进驻国际公司经营状况和项目进展,帮助企业打通痛点、堵点。
7月28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半年全省商务运行情况。记者获悉:上半年,陕西自贸试验区新设市场主体8194家(含外资企业30家),新增注册资本956.99亿元(含外资注册资本2770.27万美元),其中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达71家。 加强先行先试,创造更多陕西经验。上半年,陕西自贸试验区形成61项制度创新案例,其中“国际保理美元融资新模式”等12个具有首创性的案例已上报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创新第三方医学检验检测实验室共享模式”“零工窗口共享服务平台”“大型机场运行协调新机制”3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推动协同创新,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今年我省在宝鸡、铜川、渭南、延安、安康、韩城开展陕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建设,通过“创新协同”“产业协同”“政策协同”,增强陕西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能力,助推我省“三个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产业支撑,推动产业聚集。今年以来,陕西自贸试验区聚焦特色产业,优化营商环境,采取“云洽谈”“云招商”等方式,壮大市场主体规模。内陆首家陕港联营律师事务所永嘉信周启邦(西咸)、西安财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西安星享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喜马拉雅互联网文创中心等项目落户自贸试验区,马来西亚凯儿库集团投资2亿美元的干细胞科技产业园项目落户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