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消费增速有望年内首次转正 经济复苏“加速器”启动 继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超预期上升之后,7月主要宏观数据有望继续改善,将进一步印证经济复苏提速。市场普遍预测,下周即将出炉的7月消费增速将实现年内首次转正,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同比也将延续回升态势,生产和需求全面复苏。 >>汛情扰动食品价格 机构预测7月CPI短暂微升 国家统计局将于近日公布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多家机构预测,由于汛情对食品价格产生一定扰动,消费品价格有所回升,7月CPI或出现短暂微升,同比涨幅料在2.6%至2.7%。不过,洪涝对物价的短期影响将逐步弱化,8月见顶后整体回落趋势不变,年内CPI仍将逐季走低。 >>7月加仓近1500亿元 外资连续20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中央结算公司昨日发布7月债券托管量(按投资者)数据显示,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债券托管量大幅增长,7月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面额为23441.24亿元,较6月增长1481.13亿元,同比上涨38%,相较上年末上涨24.89%,是境外机构投资者连续第20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长三角绿色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区项目落地 长三角绿色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区项目4日在上海签约落地。该项目采用地方政府、央企和地方国企合作模式,旨在实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落地与城市更新相融合,树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标杆。 >>澳大利亚维持利率不变 多国央行或放缓货币政策宽松步伐 本周,相关国家央行将公布最新利率决议。澳大利亚央行4日维持利率不变的决议反映了全球基调,暂时按兵不动,显示前期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后,各央行刺激政策有放缓苗头。
据证监会网站31日消息,证监会近日召开2020年系统年中工作会议暨警示教育大会,会议提出,保持IPO常态化,推进再融资分类审核;推动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加快落地;积极推进化解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等重点领域风险等。 资料图 中新经纬 摄 会议强调,面对异常严峻复杂的局面,完成全年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需要付出更大努力。保持IPO常态化,推进再融资分类审核。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落地,尽快形成示范效应。推进期货期权产品创新。 聚焦“建制度”主线,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完善注册制制度规则,增强信息披露针对性有效性,提高审核注册的质量、效率和透明度。健全市场化法治化退市机制,畅通多元化退市渠道。 同时,践行“不干预”理念,构建资本市场良好的可预期机制。减少管制,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预期管理机制,加强宏观研判,稳定市场预期。以编制权责清单为抓手,全面清理“口袋政策”和“隐形门槛”,进一步整合规范备案报告事项。 落实“零容忍”要求,严厉打击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加大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恶性违法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抓好证券集体诉讼制度落地实施。多渠道、多平台强化执法宣传,传递“零容忍”的鲜明信号。 会议还提出,把握好改革的时度效,平稳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落地实施。着力提升融资端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持续推进科创板制度创新;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落地和稳定运行;继续深化新三板改革,增强市场吸引力、辐射力和覆盖面。推动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加快落地。 坚定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强化监管合作。研究逐步统一、简化外资参与境内市场的渠道和方式,同步加强开放条件下监管和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切实采取措施做好中概股情况应对,推进相关监管制度体系建设,共同打击跨境证券违法犯罪行为。修订整合现有境外上市规则,构建完整清晰的境外上市监管制度体系。健全与香港金融监管部门常态化协作机制,坚定维护香港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此外,坚持标本兼治,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持久战。加强风险研判,强化对杠杆资金的监测,防范和打击体系化、规模化场外配资。积极推进化解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等重点领域风险,力争处置效果有新的提升,风险进一步收敛。加大私募基金风险防范和监管,加快推动出台《私募基金条例》,出台私募基金规范经营的底线要求。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进一步落实分类和差异化的理念,强化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市场主体的监管。推进上市公司治理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促进归位尽责。加快推动科技监管落地见效,促进提升全行业科技化水平。加快制定欺诈发行责令回购办法。 会议还表示,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果,推动系统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扎实推进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协同推进风险处置和金融反腐工作。持续推进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灯下黑”问题专项整治和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地见效。
7月29日,旷视举办“始于算法,成于价值”年中媒体交流会,旷视联合创始人兼CEO印奇、旷视联合创始人兼CTO唐文斌共同出席交流会,并与旷视投资人、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一起,和在场的媒体朋友交流分享了旷视对于“人工智能产业落地”和“CV+”技术的思考与实践。 从技术成熟度曲线来看,人工智能正处在“死亡之谷”的泡沫期,不带来真实价值的AI将被淘汰出局。作为物联网时代最重要的核心能力,AI如何在产业落地处于“深水区”的当下,找到更合适的前进路径,是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AI产业落地的三个关键 印奇认为,带领AI产业驶离深水区,实现真正产业落地的关键在于算法侧供给提升、价值闭环跑通与“4 in 1”组织阵型形成。 旷视印奇主题演讲 目前各行各业对于算法的需求仍然是高度碎片化的,来自行业应用的算法需求大于算法供给能力。目前在算法训练和部署的过程中,部署仍然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却只能够解决不到1%的算法供给需求。印奇认为“在算法供给侧,目前AI企业做得还远远不够。解决算法供给不足问题的关键在于AI算法的可交付和规模化生产能力。” 价值闭环是AI产业落地的最大挑战。在产品层面,AI产品需要实现AI算法-系统集成-软件平台-软硬结合的三层演进。相比其他行业,人工智能从0-1需要走更长的路,成熟的AI产品必须经历价值验证-MVP产品(最小可行性产品)-规模应用三个阶段。 组织人才是创造一切价值的根本。印奇认为,AI产业落地最为合理的组织阵型是“4 in 1”。 “4”是指每进入一个AI+行业,都需要配备CEO(产品经理)、CTO(产品开发)、CAIO(AI可行性)、CMO(行业洞察)四种角色,而“1”是指四位一体。人才的合理配比,组织文化的紧密融合,是形成组织战斗力的关键。 旷视“1+3”的产业落地实践 只有高度聚焦,才能更快构建“连接及赋能百亿物联网设备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旷视1+3战略图 旷视“1+3”战略正是因聚焦而来――Brain++AI生产力平台提供算法规模化供给,个人、城市、供应链三大物联网持续聚焦与落地。今年年初,旷视开放了AI生产力平台Brain++,其开放能力可以有效缩短80% 算法从需求到落地的时间,整体降低55%的算法生产成本。 在个人物联网方面,围绕AI定义光感知系统的价值闭环,旷视从面部识别做到计算摄影,再到软硬一体。目前,全球有10亿部手机在使用旷视的产品,为用户提供极致的使用体验。 在城市物联网方面,围绕城市大脑的价值闭环,旷视希望从超级应用做到操作系统,有效打通交通、城市管理等条行业应用和社区园区、公共建筑等块空间应用的数据壁垒,实现城市治理和居民生活的双赢。在北京,旷视参与了北京六大区“城市大脑”、中国尊等项目的智慧化建设,为智慧北京助力。 在供应链物联网方面,围绕供应链场景的价值闭环,旷视从局部的机器智能做到整仓智能优化,基于河图的商业项目近百项,并打造了全球“最柔性”的服装类智能仓。今年下半年,旷视还将陆续推出多款自研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物流装备新品,面向物流场景提供高度智慧化的行业解决方案。 迈向“CV+”的技术洞察 “旷视已经做了不少视觉算法,但仍有很多问题远远没有解决”。 旷视唐文斌主题演讲 唐文斌认为,计算机视觉在物体关联度、感知维度和感知精度方面都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其中的关键,在于视觉算法的规模化程度,而目前已知的探索极限,将是全面的、城市级的数字孪生。 在计算摄影学层面,手机前置传感系统正在历经“超级演进”。屏下摄像、超级义眼等技术探索迫切的需要AI支持,传统的光学感知系统彼此独立,而AI可以将它们连接起来,重新构建“光感知”系统。 在视觉反馈控制层面,旷视正在让“眼、脑、手、腿”等全体设备可以实现配合与协同优化。通过场景的同构仿真,进而实现决策优化和效率提升。 旷视以深度学习为根基,以计算机视觉、计算摄影学、视觉反馈控制主要方向的综合技术创新,唐文斌将这一技术地图定义为“CV+”。这是旷视“看见并释放世界的价值”的过程,这一过程最终会支持旷视目前的三大物联网业务板块。 我们正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AI产业落地,将被真实需求驱动,并仍有巨大的增量空间。 脚踏实地的技术信仰就是价值务实,长期主义的价值务实就是技术信仰。印奇表示,“当具备务实者与领跑者的两种特质之后,一个新时代的企业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责任编辑:马常艳)
7月27日,广东银保监局召开2020年年中工作座谈会暨纪检工作会议。全面贯彻落实银保监会2020年年中工作座谈会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研究分析当前形势,安排下半年工作任务。 上半年,广东辖内(不含深圳)各项贷款余额11.6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21万亿元,同比多增2647亿元。投向实体经济贷款同比增长超20%,保险赔付支出超590亿元,保险资金在广东累计投资余额突破万亿元。累计为1700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下降约1.08个百分点。产业精准扶贫贷款同比增长34%。 会议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会党委工作安排,切实把工作重心统一到党中央对当前的形势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抓好中央决策部署和银保监会、广东省委、省政府各项政策的落地见效。局系统各级党委要扛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以实际行动支持纪委履行监督责任,坚定不移把“两个责任”落实到位,一以贯之推进党建高质量发展。抓紧推进“灯下黑”问题专项整治、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等,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 会议强调,要按照银保监会党委、驻会纪检监察组工作要求,进一步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为监管中心工作提供坚强纪律保障。精准监督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和驻会纪检监察组工作安排落地生效,扎实完成廉政风险排查防控试点工作,紧盯惠企让利政策落地,高质高效完成金融支持复工复产和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项自查督查。从严执纪严防监管失守,坚决保持金融反腐高压态势,以强监督促进防风险。驰而不息狠抓四风树新风,坚定不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实推进广东银行业保险业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活动。坚决配合做好银保监会党委巡视工作,深入开展辖内巡察审计工作。加强纪检队伍建设,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铁军。 会议指出,要全力以赴抓好中央决策落地见效,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六稳”“六保”要求。要继续以稳企业保就业为重点,抓实纾困政策落地实施,督促严格落实延期还本付息要求,用好专项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性银行专项转贷款政策。持续跟进稳外贸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合力推动广东外贸加快恢复发展。 要认真落实“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要求,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加大贷款优惠、整治不当收费等方式引导机构合理让利。积极服务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更好发挥保险保障功能,优化完善保险产品,提升理赔质效。落实普惠金融“增扩提降”要求,提升普惠金融在分支行和领导班子绩效考核中的权重。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落地落实。助力如期打赢脱贫攻坚和污染防治攻坚战。 会议要求,风险应对要走在市场曲线前面,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提早谋划应对银行业不良资产大幅增长。做实利润、提足拨备、补充资本,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深化农合机构改革,持续巩固改革成果。严防乱象反弹回潮,严防影子银行死灰复燃。盯紧重点机构、重点地市,继续保持车险市场乱象整治高压态势。对违规行为露头就打,严防乱象反弹。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促进房市平稳健康发展。继续稳妥推进重点案件、重大风险处置。 会议强调,要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抓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大湾区金融“放管服”改革,推动创新举措率先落地广东,进一步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积极推动跨境“理财通”试点,持续优化跨境车险、人民币跨境贷款、个人见证开户等业务,争取新突破、新进展。牢固树立“管法人就要管公司治理”监管理念,把完善公司治理作为推动法人金融机构改革的重中之重。严格规范股东股权管理。提高“三会一层”治理有效性。深入推进保险体制改革。创新落实车险综合改革。加快发展巨灾保险,将重大公众卫生事件、洪涝灾害等纳入保障范围,进一步发挥好保险在重大灾害化解防控体系中的作用。
首批普惠小微信用贷资金落地 记者从人行天津分行获悉,日前,天津首批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资金3.43亿元落地,涉及地方法人金融机构5家,贷款本金8.58亿元,惠及普惠小微企业7795家,涉及涉农、旅游娱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劳动密集型领域。 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是央行为了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比重,而创设的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为推动政策落实落细落地,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精心进行了组织推动。一是将近期有关文件和政策口径梳理汇编成册,组织我市17家地方法人银行召开培训会,明确申报条件、范围、流程等具体操作事宜;二是拟定操作规程,规范业务管理;三是设计相关政策解读宣传手册,推动银企对接,使企业知道“谁能贷”“找谁贷”“怎么贷”。
原标题:零信任成为网络安全新理念新架构 从概念走向应用落地,新基建推动零信任在多个行业快速普及 备受关注的“零信任十周年峰会”近日在北京举行。此次峰会由国际云安全联盟(CSA)组织发起,以“十年磨一剑,零信任出鞘”为主题,包括华为、阿里云、腾讯云、奇安信、360、云深互联和山石网科等在内的行业巨擘均现身承办或协办单位之列。 相关专家和公司高管在大会发言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零信任都将是未来网络安全发展的新方向。尤其是在当前新形势下,零信任愈发被政府部门和业界所关注。相较于传统的防护手段,零信任这种网络安全的新理念新架构更有优势。伴随着5G网络、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的加速推进,零信任结合国内实际应用场景的落地发展也将走上快车道。 零信任理念符合网络安全发展方向 “零信任安全理念符合网络安全的发展方向,希望零信任实践在数据保护上能够得到充分运用。”中国友谊促进会理事长、公安部原副部长、国家网信办原副主任陈智敏说。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陈智敏提出了关于深入推进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公民个人信息治理的提案,提案中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观点与零信任安全架构的安全理念不谋而合。 工信部原副部长杨学山表示,工信部2019年起草的《关于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积极探索拟态防御、可信计算、零信任等网络安全的新理念、新架构,促进网络安全理念和技术的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日益多样化,建立自主创新、安全可控的网络信息技术体系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要保障。探索包括零信任在内的我国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的新理念非常有意义,同时希望能够结合国内的应用场景,让零信任更好地落地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指出,政产学研需要推动网络安全技术创新,拟态防御与零信任安全都是基于给保护目标穿上“隐身衣”的新理念、新架构,比传统的查漏堵门、杀毒灭马等防护手段更有优势,也更适合云时代无边界的防护体系需求。 零信任从概念走向应用落地 据了解,传统的网络安全是基于防火墙的物理边界防御,也就是为大众所熟知的“内网”。防火墙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该防御模型前提假设是企业所有的办公设备和数据资源都在内网,并且内网是完全可信的。 然而,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兴起,企业IT架构正在从“有边界”向“无边界”转变,传统的安全边界逐渐瓦解。随着以5G、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的不断推进,还会进一步加速“无边界”的进化过程。与此同时,零信任安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解决新时代网络安全问题的新理念、新架构。 根据全球知名IT咨询机构Gartner发布的零信任网络访问(ZTNA)行业报告, 零信任网络访问也称为软件定义边界(SDP),是围绕某个应用或某一组应用创建的基于身份和上下文的逻辑访问边界。如今,零信任安全已经成为美国国家级网络安全战略。 在国内,工信部2019年起草的《关于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零信任安全首次被列入网络安全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同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网络安全产业白皮书》说,零信任已经从概念走向落地。这份白皮书首次将零信任安全技术和5G、云安全等并列列为我国网络安全重点细分领域技术。 云安全联盟(CSA)大中华区主席李雨航表示,零信任在全球已经成为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和大趋势,但在海外的落地实践中走过一些弯路,主要原因是客户对零信任有一些误区。今后,联盟将推出系列活动和研究指南帮助产业对零信任进行理解、消化和实施。在零信任海外发展十年经验的基础上,争取在下一个十年让零信任最佳实践在中国落地。 新基建推动零信任快速普及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安全行业专家对零信任安全抱有较高的期望值。 零信任安全专家、CSA大中华区SDP工作组组长、云深互联CEO陈本峰今年带领工作组完成了国内首个零信任安全专家认证CZTP教材的编写以及NIST美国国家标准《零信任架构》草案的中文翻译版发布。他在会上指出,零信任真正落地需要因地制宜。虽然近年来零信任在国内外发展十分迅速,但是中外之间仍存在一些差异。美国目前已经形成一套完善的零信任理论,但对中国来说是刚刚起步。在国内终端环境多样化的情况下,需要大家不断摸索和研究,争取开发出一套属于中国自己的零信任理念和架构。 陈本峰表示,软件定义边界(SDP)是在企业上云、远程办公、移动办公的大环境下设计出来的,是零信任安全理念具体落地的技术手段。作为SDP领域的代表性安全厂商,云深互联利用新一代零信任网络隐身技术,为企业构建起“云-管-端”一体化的数据资产安全防护体系。随着中国企业上云以及以5G、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的快速推进,零信任理念与SDP技术架构将很快在多个行业普及。 阿里云安全资深产品专家尚红林认为,零信任安全靠旁路和植入是很难做到高效实时的,但是云原生特有的优势可以把从IaaS、PaaS到SaaS的身份彻底构建连接,让零信任在实施过程中更加高效。而构建从IaaS、PaaS到SaaS的连接也将成为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 奇安信集团身份安全事业部总经理张泽洲说,零信任是一种安全理念和架构思维,企业在落地过程中务必从架构视野上把握零信任全貌,并结合企业现状开展零信任的工程化实践。尤其应结合业务和安全需求选择零信任的切入场景,依据安全现状筛选优先构建的零信任能力,基于具体的风险缓解目标设立务实的安全预期,从而分阶段有序推进零信任落地。 360集团云安全研究院高级安全总监魏小强则表示,零信任是一种方法论,是一种安全范式。身份管理是零信任的基础,没有身份管理,零信任将无法成功实施。身份正从单一属性走向多属性,从认证走向连接。身份管理的本质是连接,连接既创造价值也带来风险,安全连接则是零信任的基石。因此,应从安全连接的视角去重新思考零信任架构,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以应对软件定义时代的到来。
6月10日获悉,克能新能源宣布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由中金汇融领投、超威集团战略投资,同时将公司总部落地河南安阳。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量产和市场拓展。 克能新能源是一家轻型动力锂电池厂商,核心产品是新型锰酸锂离子软包电池。该公司称,其产品拥有高安全性、高性能、低成本、动力强、长寿命的特点,在满电状态下可通过国内外通用安全测试标准“钢针针刺试验”,主要面向轻型电动车市场。 据了解,克能新能源与河南省安阳市政府合作落地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分三期进行,产能达标后,可实现年产值400亿元。本轮融资后,其第一期1GWh产能将推进投建。目前,已有多家头部电动自行车企业与共享经济互联网巨头与他们洽谈订单合作,待产能释放后,将实现锂离子电池的批量出货。 谈及投资逻辑,中金汇融项目团队表示,克能团队有近10年的轻型锂电产品研发及量产技术,能快速落地,形成地方龙头优势产业,并适用于大规模千亿级电动两轮车及轻型锂电能源消费市场。同时,克能推出了可以通过“针刺实验”的产品,可以解决电动车电池安全隐患问题,有很高的社会和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