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交通运输部12月30日消息,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发展目标,到2025年,自动驾驶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积极进展,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车路协同等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和测试验证取得重要突破;出台一批自动驾驶方面的基础性、关键性标准;建成一批国家级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和先导应用示范工程,在部分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落地。 《意见》提出以下主要任务: (一)加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 1.加快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围绕融合感知、车路信息交互、高精度时空服务、智能路侧系统、智能计算平台、网络安全等自动驾驶和基础设施智能化关键技术及装备,整合各类创新资源,组织开展科研攻关。 2.完善测试评价方法和测试技术体系。组织开展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测试理论研究,完善相关测试评价方法和管理制度。鼓励构建自动驾驶测试场景库,研究智能设备测试技术,推动检测设备、数据分析软件、虚拟仿真系统等测试工具链的自主研发与制造,健全包括封闭场地、半开放区域、开放道路等场景的综合测试评价体系。 3.研究混行交通监测和管控方法。鼓励研究自动驾驶与人工驾驶混行情况下的交通特性及影响机理,支撑建立可靠高效的运行监测体系。推动研究混合交通场景下出行需求管理、动态交通控制、事件应急响应和处置等方法,提升交通时空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安全应急能力。 4.持续推进行业科研能力建设。以行业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为依托,持续推进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夯实创新能力。围绕自动驾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导成立由企业牵头、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上中下游有机衔接的行业协同创新联盟。 (二)提升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 5.加强基础设施智能化发展规划研究。积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推动感知网络、通信系统、云控平台等智能化要素与基础设施同步规划。结合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等,先行先试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及时总结经验,科学推进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 6.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鼓励结合载运工具应用水平和应用场景实际需求,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统筹数字化交通工程设施、路侧感知系统、车用无线通信网络、定位和导航设施、路侧计算设施、交通云控平台等部署建设,推动道路基础设施、载运工具、运输管理和服务、交通管控系统等互联互通。 (三)推动自动驾驶技术试点和示范应用。 7.支持开展自动驾驶载货运输服务。鼓励在港口、机场、物流场站、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工地等环境相对封闭的区域及邮政快递末端配送等场景,结合生产作业需求,开展自动驾驶载货示范应用,并在做好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前提下,视情推广至公路货运、城市配送等场景,打造安全、高效、智能的物流运输服务。 8.稳步推动自动驾驶客运出行服务。稳步推进辅助驾驶技术在城市公交、道路客运中的应用。支持在封闭式快速公交系统、产业园区等区域探索开展自动驾驶公交通勤出行示范应用,并根据技术演进情况和示范进展,在做好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前提下,视情推广至其他客运场景。研究制定自动驾驶客运出行发展行动方案,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客运出行服务。 9.鼓励自动驾驶新业态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自动驾驶车辆共享、摆渡接驳、智能泊车等试运行及商业运营服务。支持开展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的自动驾驶出行模式开发与应用,促进“出行即服务”产业综合发展。 (四)健全适应自动驾驶的支撑体系。 10.强化安全风险防控。对自动驾驶技术应用衍生的运行和管理风险开展预评估研究。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及数据保护相关法律问题及规范研究。强化自动驾驶车辆网络安全防护,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按规定做好自动驾驶路侧信息网络系统定级备案和测评工作。加强混行交通流下交通云控平台、营运车辆监管系统的安全防护。 11.加快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完善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管理规范,鼓励探索自动驾驶车辆载人载物测试和试点示范。研究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支持保障政策。研究自动驾驶车辆营运条件及管理办法,探索建立自动驾驶营运车辆运行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部省协同联动,鼓励有条件的区域探索制定自动驾驶新业态管理办法,适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12.持续推进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研究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标准体系架构,加快制定关键性、基础性标准,支撑产业有序发展。围绕面向自动驾驶的智慧道路及其新型附属设施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养护等,开展标准研究制定。鼓励企业、联盟等组织围绕生产制造、测试评价、人机控制转换、车路交互、事件记录、数据共享等制定团体标准,构建多元化标准工作机制。
□ 近日,百度、苹果等互联网科技巨头纷纷表示要“造车”。随着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智能汽车被视为手机之后下一个最具前景的智能终端。 业内人士指出,在汽车行业发展的新四化(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趋势中,智能化和网联化都与科技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科技公司进入汽车行业,希望分享其价值链占比越来越大的软件部分。 拓宽生态版图 日前知情人士表示,百度或与威马汽车联手造车,双方正对可能的合作模式进行商议。 另有媒体报道称,百度正在考虑自行制造电动汽车,并与吉利汽车、广汽集团及一汽红旗等展开早期接洽。百度给出了两种方案,包括以车企为代工厂以及与车企组建一家合资企业。 尽管百度方面回应称,对市场传闻一概不作评论,但公司股价连日走高。12月21日收盘,百度总市值达657.22亿美元,创下2018年12月以来新高。截至12月24日收盘,百度报收191.02美元,市值达652亿美元。 同时,多家投行机构发布研究报告,调高了百度的目标股价。而有“女版巴菲特”之称的凯瑟琳·伍德创立的ARKinvest公布的其12月10日持仓记录显示,ARK旗下主动管理型基金ARKK买入了超过17万股百度股票。这是ARK首次买入百度股票。 接近百度的业内人士穆岩(化名)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没有百度与整车厂成立合资公司造车的确切消息。做整车的投入高、风险也大。”穆岩说,百度造车的传闻之所以广受关注,一方面由于百度投资了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另一方面,百度的自动驾驶业务布局较早,技术积累较深厚,拥有造车的先天优势。 百度参与了威马的多轮融资。2017年11月,在威马B轮融资中,由百度资本领投,百度集团、SIG海纳亚洲、阿米巴资本跟投。今年9月,威马汽车完成D轮融资,由上汽领投,百度等跟投。此轮融资完成后,百度依然是威马最大的机构股东。值得一提的是,2020百度世界大会上威马汽车首发了其与百度深度合作的AVP自主泊车技术,该项技术可实现特定场景L4级别无人驾驶。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百度Apollo生态大会上,百度副总裁李震宇重申了Apollo面向未来的商业化理念。目前,多个城市开放了ApolloGO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4月,百度ApolloGO率先向长沙市民开放;8月,百度无人车进驻河北沧州;10月,百度ApolloGO在北京海淀、亦庄和顺义三个地区开放。 工银国际在报告中指出,凭借在车载操作系统中的领先地位,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在智能汽车、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方面扩宽其生态版图。 软件价值提升 除了百度,苹果公司近期也被传出将在2021年9月发布首款电动车APPleCar,其原型车已在美国加州上路测试。供应商预计,明年AppleCar的出货量将初步释放,到2022年将“全面爆发”。 此外,华为、小米等也传闻计划造车。交通数字化成为热点,科技巨头造车的逻辑是什么?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钟师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汽车行业发展的新四化(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趋势中,智能化和网联化都与科技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科技公司进入汽车界就是要造整车,这是一个误区。科技公司主要在于分享产业价值链中占比重越来越大的软件部分。”钟师表示。 随着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成为汽车产业的一大核心。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背景下,汽车领域近90%的创新来自于软件,而不是机械系统。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自动驾驶等技术的推进,汽车60%的价值将源于软件。 “汽车正成为‘带轮子的计算机’。如果苹果公司与麦格纳(Magna)这样的汽车制造商合作,苹果的软件、芯片、电子产品会发挥作用。”Evercor机构分析师Daryanani认为。 此外,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智能汽车被认为是下一个最具前景的智能终端。IDC预测,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金额从2020年至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4.31%。安信证券认为,汽车电子产业将成为继家电、PC和手机之后又一次全产业链级别的大发展机遇。汽车电子产业进入新一轮技术革新周期,其渗透率及价值都将得到大幅提升,市场空间超万亿。 携手整车企业 2017年4月,百度发布了Apollo自动驾驶软件平台,旨在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帮助他们结合车辆和硬件系统,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自动驾驶系统。 过去几年,百度与吉利、广汽和一汽等主机车厂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合作。2018年,百度与一汽集团共同发布了一款全新的L4级别自动驾驶车型,并表示在当年小批量下线该款乘用车,双方计划在语音、语义、图像、AR导航等车载产品领域开展合作,并设立百度—奔腾DuBest智能网联联合实验室。 2019年4月,广汽集团牵手百度正式启动高精地图和自定位量产项目,并宣布双方合作搭载了L3级自动驾驶的广汽车型此后将上市。今年3月,广汽新能源宣布旗下车型AionLX搭载百度Apollo高精地图。今年12月8日,广汽集团与百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智能驾驶、智能车联、数字化营销方面进行合作。 根据今年12月8日百度在Apollo生态大会上披露的最新数据,Apollo智舱已与超过70家车企的600款车型展开合作,实现超过100万辆的小度车载OS前装量。同时,Apollo发布“乐高式”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推出纯视觉感知的高级别自动驾驶产品。 工银国际指出,百度成功构建了自动驾驶生态,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在智能交通、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方面拓展其生态版图,其智能汽车产品有望在未来几年实现大量普及。2021年下半年起,IDG对百度收入增长的贡献将稳步提高,成为公司的重要增长点。
作者 | 尼莫 来源 | 新股 提供IPO领域专业资讯,关注新股 据消息,上海禾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日已完成IPO上市辅导,拟科创板挂牌上市,估值或超10亿美元。 2013年成立的禾赛科技是一家3D传感器(激光雷达)制造商,产品主要用于无人驾驶领域、地图测绘、智慧城市/V2X、机器人及安防等领域。 目前,公司已布局500多项专利,客户分布在全球20个国家与地区的70座城市。在美国加州DMV公布的65家获得无人驾驶公开道路测试牌照的公司中,超过50%是禾赛的客户。 硅谷无人驾驶新秀 2013年,禾赛科技成立于美国硅谷圣何塞,后搬迁至上海。禾赛科技的创始团队都是技术出身。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孙恺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机械和电子系,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一帆为清华大学学士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博士,主攻智能机器人领域,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向少卿拥有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和机械工程双硕士,主攻智能机电一体化领域。 激光雷达是机器人行走的“眼睛”,是人类能够解放四肢驾驶汽车的关键,激光雷达的发展带动着整个领域的前进,业界流传一句话,“激光雷达的产品演变史,就是半部自动驾驶行业的进化史”。激光雷达带领汽车产业走向下一个生产力的变革。 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脉冲进行精密测距,激光遇到物体就会反射,通过计算反射时间来测量物体的距离,利用成千上万的脉冲构建出动态三维模型,汽车便可靠着这幅由激光雷达描绘出的实时地图,实现自动驾驶。除了汽车,工厂里的叉车、物流的配送小车也能够装备激光雷达,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智能化。 激光雷达是L4/L5自动驾驶的核心,自动驾驶概念的兴起拉动了激光雷达行业的增速,根据Yole统计,2017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7.26亿美元,2018年增长至13亿美元,预计2023年达50亿美元,六年复合增速达38%。 全球激光雷达的龙头公司是Velodyne,国内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公司模仿Velodyne的产品模式,主打性价比,逐步抢占国内市场。我国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2021年预计突破6亿元,年均增速约18%,保持稳定高增速。 目前国内车载激光雷达的渗透率偏低,随着禾赛科技等国产厂商的发展,国内将逐步实现激光雷达的国产化。 行业未来向低成本化与量产化发展,固态雷达产品相对于机械旋转雷达具备这两种优势,将会成为主流产品。行业面临的难题则是智能化与感知系统。 与百度的紧密合作 迄今为止,禾赛已完成累计超过2.3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德国博世集团、光速、百度等全球知名的行业企业和投资机构。百度作为第二大机构投资方,持股7.88%,百度自动驾驶技术部总经理王云鹏直接出任禾赛科技的董事。 2017年禾赛科技与百度Apollo共同发布了一套自动驾驶开发者套件——Pandora,解决了自动驾驶中国制造的痛点,实现激光雷达、环视摄像头模组、多传感器融合和感知识别算法的一体化,提高传感器探测的性能,解决了数据同步的问题,降低了一体化的继承难度。 2018年禾赛助力百度推出Apollo Robotaxi,能够识别路况,实现对车辆的自动避让以及自动变道、对行人能够自动减速礼让,使自动驾驶向未来又迈出了一步。 2019年百度投资禾赛与AI加速芯片的开发商地平线的合作项目,研发更高性能的激光雷达感知方案。 百度由禾赛的客户变为投资人是对禾赛科技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未来实现无人驾驶的坚定信念。
相较于其他传感器,激光雷达可提升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的可靠性。机构预计,2025年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46.1亿美元。不过,2021年伊始的自动驾驶传感器技术路线之争,让激光雷达成为汽车行业重点关注领域。专家认为,能否商业化应用才是取胜关键,这取决于如何平衡成本、可靠性及量产进度等因素。 备受资本市场青睐 激光雷达是一种通过发射激光来测量物体与传感器之间距离的装置,广泛用于无人驾驶汽车和机器人领域,被誉为机器人的“眼睛”。 近日,禾赛科技科创板IPO申请被上交所问询。公司拟募资20亿元,用于智能制造中心、激光雷达专属芯片、激光雷达算法研发三个项目。目前A股尚无核心业务是激光雷达的上市公司。禾赛科技冲刺科创板IPO,有望成为A股激光雷达“第一股”。此外,激光雷达公司速腾聚创也在筹备上市。 从全球市场看,2020年下半年以来,激光雷达公司迎来上市热潮。2020年9月,以机械式激光雷达为主要技术路径的Velodyne在纳斯达克上市;2020年12月,坚持固态激光雷达技术路线的Luminar同样登陆纳斯达克。另外,Aeva、Innoviz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上市,Ouster预计2021年上半年上市。 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未来5年激光雷达在高级辅助驾驶领域的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2025年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46.1亿美元,2019年至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83.7%。 2021年被认为是激光雷达的量产元年,一批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车型将于今年上市。 2020年11月,小鹏汽车宣布,与大疆孵化的Livox览沃科技达成合作,2021年开始生产的量产车型将升级其自动驾驶软件和硬件系统,采用激光雷达技术提高性能。该公司有望成为全球首家将激光雷达技术集成到量产车型的汽车制造商。 2021年1月9日,蔚来发布配备了激光雷达的首款轿车ET7,供应商为蔚来和蔚来资本投资的Innovusion公司。1月15日,长城汽车宣布,旗下“咖啡智能”平台打造的WEY旗舰产品“摩卡”计划搭载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兼具测距远、分辨率优、受环境光照影响小的特点,且无需深度学习算法,可直接获得物体的距离和方位信息。相较于其他传感器,其可显著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可靠性。“对于‘负责任’的高级别自动辅助驾驶,激光雷达不可或缺。”蔚来创始人李斌表示。 激光雷达备受资本市场青睐。目前,禾赛科技获得了百度、博世和安森美的投资,而速腾聚创获得了北汽、上汽和阿里的投资等。 技术路径之争 无人驾驶的传感器解决方案长期以来存在两种技术路径之争。 一种是视觉算法。以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大脑系统为例,其主要借助摄像头,对周边物体建立模型,同时把数据添加至神经网络进行纯视觉计算,在自动驾驶中承担“识别”的作用。另一种是激光雷达,工作时向四周散射激光,基于反馈判断周边是否存在障碍物并生成点云图,在自动驾驶中承担“感知”的作用。 2020年11月,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公布激光雷达上车方案后表示:“开始几年我们会把安全因素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宁愿硬件冗余、软件冗余。” 业内人士认为,从技术角度看,两者不存在根本性的冲突。激光雷达不具备摄像头的物体识别能力,感知与识别两项能力不能在激光雷达上进行融合。但基于多传感器方案,可以采用摄像头进行补充。 中国厂商崛起 从两家美股激光雷达公司的财务情况看,成绩并不算乐观。2019年,Velodyne净亏损6720万美元,Luminar净亏损9470万美元。而禾赛科技2019年净亏损1.5亿元人民币。 “现阶段激光雷达企业基本上都不盈利,但资本市场考虑更多的是产品出货量等。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激光雷达产品还不能做到工业标准品,未来到底哪种技术路线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是关键。”中信证券前瞻研究员高飞翔表示。 根据Velodyne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公司激光雷达累计出货量5.16万台。而Luminar的激光雷达产品2019年销售仅在百台量级。 但资本市场对Luminar充满期待。截至今年2月19日,Velodyne市值为35.6亿美元,而Luminar市值为109亿美元。 根据扫描模块的不同,激光雷达通常可分为机械式和固态两种。Velodyne等企业的机械式激光雷达研发早、技术相对成熟,但机械旋转部件在行车环境中不稳定,符合车规级要求的产品量产难度高。Luminar则是全球1550纳米固态激光雷达领域领军者。高飞翔认为,Luminar能够获得高估值的原因在于,其1550纳米固态激光雷达技术壁垒高,同时需要产业链进行技术工艺的整合。 此外,成本问题也是激光雷达应用的瓶颈。 2020年12月,华为发布了96线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并宣布要把成本压缩到200美元。除了华为,国内的激光雷达生产商还有大疆、镭神、思岚科技等。 科技创新产业专家王煜认为:“激光雷达即将进入成熟期,比拼的就是成本优势、规模优势。”至于哪家激光雷达生产厂商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技术路线并不是最重要的,能否商业化应用才是取胜关键。这取决于其能否平衡光源、接收、机械控制、光路控制等的成本以及量产进度及可靠性。 中泰证券称,搭载激光雷达的多传感融合方案将在高端豪华车型上率先使用。随着成本的降低,经济性车型将逐步进行配套。
2021年1月,驭势科技(UISEE)宣布完成累计金额超10亿元人民币的新一轮融资,并获得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的战略注资。这是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首笔投资。 2019年11月,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经国务院批复,财政部、国开金融、中国烟草等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达1472亿元,旨在围绕制造业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领域,对市场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优势企业进行投资。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由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出资设立,基金规模501亿元。 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动驾驶深度融合了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基建中的多项核心技术,它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加速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更有利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科技强国。驭势科技作为北京市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自动驾驶软硬件核心技术方面有明显优势,在机场、园区、公交、RoboTaxi等多场景的落地进程迅速。“在产业节奏的逐步加速下,相信驭势科技将持续发挥对公众出行和物流领域的产业推动作用,加快制造业提质增效,成为中国领先的自动驾驶标杆企业。” 现阶段,我国设立科创板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战略新兴产业,并服务于驭势科技这类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 作为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的揭榜企业,驭势科技牵头展开L4级自动驾驶技术攻关,着力打造更为安全可靠,且支持“全场景、真无人、全天候”落地运营的自动驾驶平台。2020年,公司核心产品和无人物流行业解决方案分别入选国家人工智能优秀产品、国家人工智能优秀应用解决方案。 疫情以来,驭势科技以技术助力汽车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复工复产,并在无人化趋势下,取得全场景自动驾驶量产业务的飞速发展,和长安民生物流、一汽物流、巴斯夫(BASF)、东风汽车等行业头部企业建立了商业合作,实现2020年规模化业务增长。其中,和上汽通用五菱合作的厂区无人物流项目,真无人(去安全员)的实际运营里程已经达到30万公里,常态化运营的无人驾驶车辆达到百台规模。 此外,本轮融资还引入了众多产业投资方,对带动公司商业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基于新一轮融资,驭势科技将加强“全场景、真无人、全天候”自动驾驶平台的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界协同推动无人驾驶的大规模商业化进程。 有业内人士评价,政府的政策支持,显然让自动驾驶跑得快了起来,并获得资本的密集投资。如去年3月,我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标准出台之后,众多L3级自动驾驶汽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同年9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工作专班负责人孔磊表示,北京将建设全球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在政策的支持下,各路资本都看好自动驾驶出行市场的商业前景,纷纷投资这一领域,争取抢先占据地盘。”
近日,记者从均胜电子处获悉,公司完成了对激光雷达制造商图达通(Innovusion)资本投资,并将通过子公司均联智行与图达通开展合作,向某新造车头部企业最新车型提供超远距离高精度激光雷达,使之实现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的跨越。 均胜电子表示,未来,双方将在激光雷达感知融合、V2X数据融合、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决策算法等方面深度合作,并推动上述技术产业化落地,共同开拓全球市场。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推进,作为其核心感知部件之一的激光雷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据了解,激光雷达有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的特点,可以实现车辆在快速移动时的距离和速度感知,相比其他传感器更具优势,被视为未来高等级自动驾驶的核心传感器。 根据沙利文预测,2024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将突破100亿美元,2025年达到135.4亿美元,2020年至2025年复合增速达到64.65%。 据介绍,成立于2016年的图达通是该领域的实力型选手,而均联智行作为均胜电子旗下承载智能网联与自动驾驶的业务主体,以完整的智能车联解决方案,深耕V2X产业链,支持不同信息通道下的通信协作。接下来,双方将利用多个传感器从激光雷达获取全面完整的信息,与5G-V2X终端获取的各传感器信息进行深度融合,协同图达通,共同探索在自动驾驶的高精技术,打造更加全方位的业务线。 同时,均联智行5G-V2X车载终端设备逐步从测试走向量产,向车企提供5G服务及V2X相关应用,并支持亚米级高精定位。基于现阶段通信网络,座舱平台开放的功能深度融合车载导航、高精地图和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实现点到点自动驾驶体验。 事实上,均胜电子正将更多资源投向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成长赛道,公司2020年11月公告称,通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成为全球汽车安全和汽车电子领域的顶级供应商。均胜电子表示,未来公司将更加专注于主、被动安全、自动驾驶、车联网、智能座舱等主业方向,加大激光雷达、域控制器、5G-V2X、新能源汽车电控管理技术等方面的资源投入。
(原标题:科技巨头齐推智能汽车新品,车联网或成汽车板块下一爆发点,相关公司迎发展机遇) 华为车载智慧屏昨日问世,车联网不断吸引巨头入局。分析称车联网每年有百亿市场,我国车联网市场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昨日,华为重磅推出了华为车载智慧屏,致力于为更多的车主带来智慧出行新体验。随着5G的普及、AI的加持,自动驾驶无疑是这几年最火的词之一。自动驾驶作为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或将是汽车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国际顶级巨头纷纷涌入其中。据国外媒体报道,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发布推文称,该公司将在2021年初推出全自动驾驶(FSD)订阅服务。另据报道,苹果公司正在推进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研发,目标是在2024年生产一款乘用车,这款汽车可能将使用该公司自主开发的突破性电池技术。国内企业也开始奋起直追。但无论是从战略布局还是技术实力来看,能够在同期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的企业,仍是以百度、腾讯、阿里、华为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巨头纷纷抢占先机,国家政策也在推波助澜。11月11日,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正式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以下2方面有望快速渗透:一是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持续增加,2025年达50%,2030年超过70%;二是C-V2X终端的新车装配率2025年达50%,2030年基本普及。根据华安证券的研报数据估算,未来只有安装有4G/5G+V2X车联网OBU的汽车才能被称为真正的智能网联汽车,单就这一项在新车渗透率到达50%时,以网联车载OBU规模化部署1000元单价计算,每年就有百亿市场。此外,在12月15日举行的“2021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葛雨明报告了我国车联网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态势。其表示,车联网不仅是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在垂直行业典型的应用,也是汽车、交通等行业转型升级重要的发展方向。车联网作为跨行业高度协同的产业,国内各地方积极开展车联网规划建设,推动产业应用快速落地。当下在5G基础设施建设、汽车电子普及、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三大基础之上,我国车联网市场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 A股上市公司中,华阳集团公司的“煜眼”技术方案获得了百度阿波罗的青睐,开始在自动驾驶车队上应用。星网宇达在国内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研发领域的产品渗透率达60%,导航定位产品在百度无人驾驶上开始批量应用,公司预计2020年应用数量将进一步提升。德赛西威是国内领先的领先的汽车电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横跨智能座舱、车联网、自动驾驶的汽车智能网联系统等产品。此外,据华西证券研报,预计在商用车的T-Box及高速公路城市交叉路口的RSU部署也将率先受益,相关上市公司包括锐明技术、鸿泉物联、虹软科技、千方科技、金溢科技、万集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