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601633)日前发布咖啡智驾“331战略”,即利用三年时间实现用户规模行业第一、用户体验评价最好、场景功能覆盖最多三个领先,并预计在2021年实现中国首个全车冗余L3级自动驾驶、中国首个配置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具有NOH(Navigation On Highwaypilot,中文名“高速自动领航辅助驾驶”)能力的自动驾驶。同时,长城汽车与高通、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车载智能芯片、高算力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业内人士指出,自动驾驶是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自动驾驶有助于掌控前沿技术,并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者。 采用6大冗余系统 据介绍,咖啡智驾拥有包括感知冗余、控制器冗余、制动冗余、架构冗余、电源冗余和转向冗余在内的6大冗余系统,通过打造全球首款真正自动驾驶全冗余量产平台,实现全车无死角安全覆盖。 在感知冗余方面,咖啡智驾搭载了8个毫米波雷达、8个摄像头、3个固态激光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高精地图及车与外部信息交互的多元异构传感器方案;控制冗余采用了双控制器,全时运转、互为备份,长城汽车称之为“永不停歇的大脑”,即当一个控制器故障,另一控制器仅需20ms就可以接管车辆;架构冗余则采用了双通讯架构,有三条独立物理通讯链路,互为支撑,可实现10种软件逻辑控制通路及30+种传感器的实时信息共享。当单一链路出现信号中断,系统无缝安全衔接,为用户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提供保障。 而在电源冗余方面,咖啡智驾采用了双电源供应、双回路的“双保险”设计,两套电网间搭载高安全隔离器,可在500微秒内隔离电网故障,支撑执行安全降级动作。当主电网失效,备份电网可保证系统5分钟的失效运行时间,远高于目前法规要求的10秒钟,留给用户更充足的反应时间;制动冗余驾搭载了ESP和IBOOSTER两套独立的电子制动控制单元,支持0-120km/h时速范围,有效规避用户担心的“刹车失灵”,即便单一硬件失效,依然提供最大-10m/s2的制动能力,杜绝“刹不住车”;转向冗余方面,咖啡智驾应用长城汽车旗下蜂巢转向研发的第三代智能转向产品,具备双绕组电机、双电机位置传感器、双CPU、双控制器,单一硬件电路故障,依然可实现50%助力。 长城汽车智能驾驶负责人张凯表示:“6大冗余系统是不惜成本的安全方案,但我们认为很值得、也很有必要。它的核心思想简单来说就是两套备份,以此来应对无法提前预估的风险和故障。” 搭载高算力智能驾驶计算平台 据了解,咖啡智驾搭配有两个标准大算力平台的升级方案,智能驾驶平台算力可达700+TOPS,为实现L4/L5级别或更复杂的全场景自动驾驶能力预留充足的硬件能力和算力冗余。 在发布会上,长城汽车与高通、华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长城汽车将与高通公司就自动驾驶领域中的车载智能芯片展开深度合作。2022年,长城汽车将在推出的高端车型上采用高通Snapdragon Ride平台,并应用到其智能驾驶系统当中。与此同时,长城汽车将在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等创新技术领域与华为展开全面合作。华为将为长城汽车提供以MDC为基础的高算力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并配合长城汽车完成智能驾驶所需的感知组件(如激光雷达、摄像头等)的各项评估和测试。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与长城汽车合作的是面向L3-L4级别自动驾驶的全新一代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华为MDC610,为长城汽车打造行业领先的车规级汽车大脑。 同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表示:“智能驾驶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安全,过去主机厂用到的很多安全技术,放在今天智能驾驶领域已经难以跟上节奏了。比如,现在需要更高精度的传感器,而且需要很多数量,此时对于控制系统的算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更高性能的芯片支持。因此,为了解决安全问题,需要更多科技行业介入,共同驱动。” 智能驾驶产业化加速落地 交通运输部日前发布的《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自动驾驶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积极进展,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车路协同等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和测试验证取得重要突破;出台一批自动驾驶方面的基础性、关键性标准;建成一批国家级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和先导应用示范工程,在部分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落地。 日前,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研判到2025年,我国PA(部分自动驾驶)、CA(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比例超过50%。业内人士表示,这意味着智能网联汽车已经进入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的新阶段。 安信证券指出,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有望打破高级别自动驾驶量产成本瓶颈。此次长城自动驾驶上硬件配置3个激光雷达+3个毫米波雷达+2个视觉摄像头:激光雷达采用了Ibeo固态激光雷达,为全球首款能够真正量产的车规级高性能、全固态激光雷达;采用业内最前沿FLASH技术方案,实现0.05度角分辨率,可识别130米范围内安全隐患;此外,毫米波雷达以及摄像头组成的传感器套件,可实现L2+、L3级别自动驾驶。据悉,这套系统可升级、可扩展,未来将向更高级自动驾驶功能进化。 安信证券表示,长城与高通达成合作直接将自动驾驶量产时间提前到了2022年,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成本降低,加速了自动驾驶“星辰大海”时代的到来。
12月30日,长城汽车召开智能驾驶战略升级发布会,正式发布全新的咖啡智驾“331战略”,并将在2021年实现中国首个全车冗余L3级自动驾驶。同时,长城汽车与高通、华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车载智能芯片、高算力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助力长城汽车进一步拓展智能驾驶生态圈。 国务院国资委机械院创新中心主任宋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智能驾驶乃至无人驾驶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个共识不仅是我国的,全球相关行业都已经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众多企业是在与时间赛跑,正在快速参与、深度拥抱,不在新一轮竞争中掉队的问题。当前参与竞争的有两大主流力量,他们分别车企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类企业。主力产业力量不仅仅是在争夺当前市场,更重要的是在争夺‘未来汽车’的定义权和数据流。”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专家智库成员张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长城汽车推出L3级自动驾驶势在必行,因为,国内车企像小鹏P7已经推出L3级自动驾驶,广汽新能源AionLX也搭载了L3级自动驾驶。L3级自动驾驶将是未来车企的一个亮点,搭载L3级自动驾驶的车型在销售过程中会更具优势。” 2023年有望推出L4级自动驾驶 12月30日,长城汽车发布的咖啡智驾“331战略”,即利用三年时间实现用户规模行业第一、用户体验评价最好、场景功能覆盖最多三个领先,打造智能时代自动驾驶的领导者。长城汽车方面表示,2021年,公司将实现中国首个全车冗余的L3级能力自动驾驶、中国首个配置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具有NOH(NavigationOnHighwaypilot,中文名“高速自动领航辅助驾驶”)能力的自动驾驶。 谈及咖啡智驾的战略意义,长城汽车智能驾驶负责人张凯直言:“咖啡智驾必将成为长城汽车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发展的有力支撑,它也将成为长城汽车向前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随着全球科技进入提速新阶段,传统制造业正在向新型智造企业转变,智能驾驶技术即将迎来井喷式发展。 长城汽车数字化执行官李鹏表示:“长城汽车打造智能汽车新标杆的双智融合理念将升级为三智融合,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服务将打造智能汽车新品类。”未来,咖啡智驾将会优先搭载在WEY品牌全线产品之上,后续长城汽车其它品牌车型也将陆续搭载咖啡智驾。 根据咖啡智驾“331战略”规划,长城汽车将在2023年实现中国场景覆盖最多的L4级自动驾驶。如何在智能驾驶领域激烈的市场、技术竞争中胜出,长城汽车智能驾驶总监甄龙豹指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超低的AI迭代成本以及超快的AI迭代速度。”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智能汽车全面取代燃油车已经是必然的趋势了。按照有关厂商的部署,5年之内L4级以上智能汽车可以大规模商用,10年内,进入千家万户也是可以期待的事情。长城汽车在资本市场上受到极大的追捧,A/H股价表现强势,但公司在自动驾驶、数字化及新能源领域的储备尚未得到市场的充分预期,这次战略升级对市场影响重大,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强强联合拓展智能驾驶产业生态圈 当今时代,只有开放与合作才能达到共生共荣。12月30日,长城汽车与智能技术领域头部企业高通、华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智能驾驶落地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据介绍,长城汽车将与高通公司就自动驾驶领域中的车载智能芯片展开深度合作。长城汽车将在2022年推出的高端车型上率先采用具备强大性能的高通SnapdragonRide平台,且应用到其智能驾驶系统当中。 此外,长城汽车还将与华为全面展开在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等创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华为将为长城汽车提供以MDC为基础的高算力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并积极配合长城汽车完成智能驾驶所需的感知组件(如激光雷达、摄像头等)的各项评估和测试。此次与长城汽车合作的是面向L3~L4级别自动驾驶的全新一代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华为MDC610。 张翔表示,“长城汽车此次与高通、华为的合作,可谓强强联合,不仅实现不同领域的合作共赢,更成功拓展智能驾驶产业生态圈,为长城汽车实现全球化战略夯实基础”。 据梳理,历经多年经营,长城汽车朋友圈已覆盖中国通讯三巨头电信、联通、移动,国内互联网品牌腾讯、阿里、百度等也是长城汽车的战略合作伙伴。 对于企业之间的联手,宋嘉表示,从整个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发展阶段看,智能驾驶(含无人驾驶)正处在产业生态的构建期,参与的企业主要包括车企以及大数据、云平台等科技类企业,也有硬件、零部件、软件系统等生态企业。因此他们不仅是纵向组队,也有很多横向联合。从智能化程度和技术水平看,当前属于单车智能阶段,正在向“车人路协同、共生智能阶段”快速发展。而在人工智能、5G等下一代新技术的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驾驶发展速度会越来越快。
12月15日消息,百度正在考虑生产属于自己的电动汽车,或将组建一家持有多数股权的合资公司,目前百度已与包括浙江吉利、广州汽车集团和中国一汽在内的汽车制造商就可能的合资项目进行了初步谈判,但未达成任何协议。 受此消息影响,昨夜美股百度(BIDU:NASDAQ)股价一路大涨,截至收盘,上涨13.83%,报收185.5美元,创下2018年12月4日以来的收盘新高。市值也重回600亿美元,当前总市值达632.7亿美元。 盘后百度股价继续上行至192.5美元,上涨3.77%。 造车新势力正处风口之上 今年以来,造车新势力成为了市场高度关注的焦点。作为新能源汽车龙头的特斯拉市值屡创新高,当前市值已经超过了包括大众、丰田、日产、现代、通用汽车、福特汽车、本田汽车、菲亚特克莱斯勒以及标致等9大汽车制造商的市值之和,年内股价涨幅超600%。小鹏、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股价都已翻倍,市值远超国内传统汽车龙头。 因此,如此爆发的行业风口之下,各大科技巨头也都纷纷加入布局,与传统车企开展更为深度的合作。如,腾讯在5月份一口气与宝马29家车企达成了合作;11月长安汽车宣布将与宁德时代、华为打造高端新能源品牌;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集团三方也在11月联合宣布打造高端智能纯电汽车项目“智己汽车”等。由此看来,百度加入造车也在情理之中。 12月8日,百度刚与广汽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通过资源互补、技术互补等方式,共同进行智能驾驶、智能车联、数字化营销方面相关技术及产业的开拓,继续深化在自主泊车技术、自动驾驶技术以及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运营等领域的合作。 市场分析,造车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新公司永远有机会。当前特斯拉、小鹏这些公司涨幅是阶段性的,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占比例还是个位数,造车新势力仍将持续涌现,行业也将面临新的技术革命。 随着巨头们的深度布局,预计市场也将呈现更多变数。 百度在智能化、车联网等领域布局已遥遥领先 虽然百度还未亲自加入造车行业,但是此前与车企的合作已非常密切,在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智能化领域也布局已久。 百度从2013年开始便发力汽车领域,包括了高精度地图、定位、感知、智能决策与控制四大模块,并陆续推出了包括CarLife战略、Apollo计划等。 车辆网领域,百度合作的车企和车系在市场上市最多的,与车企的关系保持始终较为密切。截止目前,搭载百度车联网功能的汽车品牌共计超过60余个,上市车型达到300余款,而达成合作意向并将在明后两年的上市车型总数将达到500余款以上。 2017年百度成立了自动驾驶子公司Apollo,主要提供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技术,并与吉利、大众汽车、丰田汽车和福特汽车等汽车制造商展开合作。当前Apollo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和城市智能交通运营商。 12月8日,百度Apollo宣布无人驾驶测试里程已超过5.2万公里,并发布了L4级纯视觉方案Apollo Lite。另据其发布的全球首个多场景无人驾驶运营报告显示,Apollo Go接待乘客已超过21万名。 数据显示,2019年—2025年,中国L1到L5级的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实现33%的年均增长率,并于2025年达到约71亿美元。 此外,地图也是百度在汽车领域布局的一张王牌。第三方机构预测,高精地图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在2030年突破200亿美元,未来十年有十倍成长空间。而国内参与其中的主要厂商是四维图新(腾讯投资)、高德(阿里收购)、百度三足鼎立。 由此可看出,百度本次将与车企合作造车,不仅是在资本端的投入,更是在车联网端和智能化领域都有着强大的基础注入。而无论传闻是否为真,百度在智能化汽车领域的潜力都是无穷的,随着未来智能化技术与新能源车的结合,百度或将凭借在此领域的强大积累迎来爆发。 此前,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财报发布后表示,2020年三季度是百度今年增长最好的一季,并表示这只是个开始,要以归零的二次创业心态为未来去战斗。
三年之内,特斯拉股价至少腰斩。 摘要 特斯拉股价持续大涨,已经位列全球十大股票。然而,特斯拉的产销和盈利都依然微不足道。股市上依赖概念炒作的高价股很多,但是还没有哪只股票能靠炒作成为全球10大股票。特斯拉是代表了美好的未来,还是一个巨大的泡沫,值得深究。 虽然新能源汽车是行业趋势,但是行业趋势与单个企业成功是两个概念。具体到特斯拉,电池和自动驾驶两大核心技术都还不成熟,特斯拉电池技术领先优势并不大,自动驾驶技术甚至不是行业领先,市场优势也在萎缩。从用户体验的角度,特斯拉还不是成熟的产品,更不是高端的产品。 特斯拉总裁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是一个勇敢的企业家。同时,马斯克也是一位一流的叙事者。马斯克的炒作天才,为特斯拉带来很多光环,产品质量能否跟上这些光环,决定特斯拉股价的可持续性。目前看,特斯拉的估值明显过高,炒作迹象明显,而且行业竞争者已经纷纷入场并且正在赶超。长期看,特斯拉的竞争优势存疑。短期看,特斯拉的股价存在很大回调空间。 波普尔说:科学的本质是可证伪。本文预测:三年之内,特斯拉的股价至少腰斩。首次预测日期为2020年12月13日星期天,前一个周五(12月11日)特斯拉的收盘价为609.99元。等待时间检验。 一 引言:特斯拉成为一种现象 2019年四季度以来,特斯拉的股价大幅上涨,已经成为一种现象。一方面,股价上涨超过10倍,总市值达到6100多亿美元,位列全球第9大股票,俨然是世界级,甚至是现象级的企业了。另一方面,特斯拉的产销只有40万辆左右,在汽车行业依然是很小的玩家。作为对比,汽车车产销龙头是丰田、大众,年产销在1000多万辆,大约是特斯拉的30倍。然而,比较市值的话,特斯拉反而大很多,相当于3个丰田,10个大众。产销和市值之间,存在惊人的倒挂。 特斯拉的巨大市值,来自天价估值。特斯拉的市盈率达到1100多倍,而丰田和大众的市盈率都只有11倍左右,相差大约100倍。其他传统大车企,也大都是十几倍的估值,比如国内的上汽集团,估值在13倍左右。 图1:特斯拉和其他车企市值比较 只统计2019年底市值200亿美元以上公司,市值数据为12.08数据。数据来源:Wind。 估值反差很大,市场观点反差也很大。看多特斯拉的人认为,特斯拉代表了全新的未来,不应该用汽车股的逻辑估值,而应该用科技股的估值,目前估值尽管很高,但是高有高的道理。看空特斯拉是人认为,特斯拉尽管符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但是依然是汽车,依然适用汽车股的逻辑,而汽车的利润率很薄,特斯拉的利润也很薄,特斯拉一点也不特殊。 多方、空方僵持不下,股价依然高位震荡。不管是从投资,还是从理解未来,特斯拉都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其实,抽丝剥茧之后,事实已经告诉我们未来的方向。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寻找现象背后的真相。 一、特斯拉的市场优势有多大?答案是,其实并不大。在欧美市场上,特斯拉的销售已经开始滑坡,而其他品牌的电动汽车则在大幅增长。 二、特斯拉的产品优势有多大?答案是,其实也并不大。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成熟,未来还有各种变数。此外,特斯拉的产品优势不明显,驾驶感很一般,依然存在自燃等安全隐患。 三、特斯拉的股价来自哪里?答案是,炒作的迹象很明显。马斯克讲故事,吸引眼球的能力功不可没。马斯克主动挑起和股神巴菲特的争论,炒作迹象更是明显,有失大家风范。 综合起来看,特斯拉的基本面不稳健,产品也不过硬,股价明显虚高。马斯克不集中主业,多线作战,分心炒作,也不利于特斯拉保持竞争力。当炒作退潮,商业的硬逻辑浮出水面,特斯拉将面对很大的困难。 保守预测,三年之内,特斯拉的股价至少腰斩。本预测首次给出的时间是2020年12月13日晚上,场景是《徐远的投资课》的线上毕业典礼。当天是星期天,前一个周五(12月11日)特斯拉的收盘价为609.99元。也就是说,2023年12月13日或之前,特斯拉的股价将跌到305元或以下。如果特斯拉出现分红或者拆股,价格作相应除权处理。等待时间检验。 二 特斯拉的市场优势:正在萎缩 商业世界最坚硬的逻辑,就是有好的产品,并得到市场认可。特斯拉得到的市场认可度,一直是比较高的。在电动汽车市场上,特斯拉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这不是说马斯克“硅谷钢铁侠”的形象,而是说作为一种全新的产品,特斯拉的销售其实很不错。比如说, 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221万辆,其中特斯拉销量为36.8万辆,刚好占到市场总份额的1/6。 图2:2019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 特斯拉的市场认可,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市场先入,二是产品质量。特斯拉成立于2003年,由马丁·艾伯哈德和马克·塔彭宁共同创立,创始人将公司命名为“特斯拉汽车”,是为了纪念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由于马斯克的巨大光环,很多人以为特斯拉是马斯克创立的,其实马斯克2004年才进入公司,并领导了A轮融资,开始担任公司董事长。由于开始较早,特斯拉的技术有一定的优势,成为很多后来企业的学习对象。 不过,仔细看的话,2020年特斯拉的市场优势有明显的萎缩迹象。一方面,看总量的话,特斯拉的市场占有率依然是第一。2020年前3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约为180万辆,其中特斯拉销量约为32万辆,约占市场总份额的18%,比2019年还略有提高;另一方面,在主流的美国、欧洲市场,虽然电动车市场销量总体上是大幅上涨的,但是特斯拉的销量却是逆市下跌的。在两个主要的市场上逆市下跌,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图3:特斯拉美国销量 我们先来看美国市场,这是特斯拉的大本营。2018年,特斯拉在美国的销量大涨266%,达到18.3万辆。2019年,特斯拉在美国的销量继续上涨5%,达到19.2万辆,超过特斯拉全部销量(36.8万辆)的一半。然而,到了2020年,前三季度的销量却下降了4.8%。 对于这个下降,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是新冠疫情导致,但是同期美国电动汽车的总销量,却上升了3.6%。市场总体是上涨的,特斯拉同期是下降的,看起来这个锅新冠疫情不能背。什么原因呢?有一个细节是特斯拉的补贴。根据美国的有关监管规定,一家电动汽车厂商在销售满20万辆之后,将逐步取消补贴。在此之前,补贴是很可观的。特斯拉2018年达到了20万辆,2019年逐步取消补贴额。2019年之前,补贴达到达到7500美元,2019年上半年和下半年也分别有3750美元和1875美元。到了2020年,这个补贴就没有了,销售就开始滑坡。 表1:特斯拉得到的政府补贴 注:根据美国联邦政府对于电动车消费补贴的规定,每家汽车公司拥有20万辆的补贴额度,每辆车可获得最高7500美元的补贴。当一家车企电动车累计销量达到20万辆后,政府将逐渐缩减乃至取消补贴。销量达到20万辆后的0-6个月内,每辆车最高补贴缩减至3750美元;7-12个月内,每辆车最高补贴缩减至1875美元;之后不再享有补贴。目前有特斯拉和通用汽车达到了20万辆。 从这个滑坡可以看出两点重要信息。第一,消费者对于价格还是很敏感的,没有说因为喜欢特斯拉,就会不在乎几千美元的补贴。市场总体上涨,而特斯拉下降,是很说明问题的。第二,考虑到特斯拉的售价在5万美元左右,利润率在1%左右,每辆车的利润其实只有500美元,去掉补贴之后都是大幅亏损的。因此,特斯拉并没有盈利,有限的盈利其实都是来自政府补贴。从这个角度看,特斯拉的商业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国内的电动车靠吃补贴过活,没有了补贴就一地鸡毛,不排除特斯拉也是这样的结局。 此外,还有一点信息,就是通用汽车的电动车销量也已经达到了20万辆,将逐步取消补贴。这里面的信息是,通用汽车的电动车销量也不低了,也已经20万辆了。传统的车企,在电动车的赛道上也在奋起直追中。在欧洲电动车市场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传统车企的奋起直追。 我们现在就来看欧洲市场。2020年前三季度,特斯拉的销量跌了11%。我们都知道,欧洲很在意环境保护,是新能源汽车的一个主战场。可是在这样一个很大的市场上,特斯拉今年前三季度销量下跌了11%。你可能会猜测所有电动汽车今年在欧洲市场都是下跌的,其实不是这样子,今年欧洲纯电动车的销量是大幅增长了77%。整个市场大幅增长77%,特斯拉下了11%,这个是一个非常清楚的、非常危险的信号了。加上刚才说的美国市场上特斯拉也是逆市下跌,说明特斯拉的市场优势并不明显,正在被蚕食中。 图4:欧洲电动车市场销量(2020前三季度)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张图,发现雷诺、标致、大众、宝马等传统的欧洲车企,还有现代、起亚这两家韩国车企,都已经奋起直追了,前三季度销量都大幅增长,达到了好几万辆的规模。对于汽车这个行业而言,几百、几千的销量都没有达到规模收益的需求,无法覆盖巨大的固定成本,都是赔钱的。但是一旦到了几万辆,竞争力就已经明显了。比如雷诺达到了63000多辆,大众的两款车型合起来达到了40000多辆,而这只是三个季度的销量,全年销量会多很多。所以说,传统的车企在电动汽车的赛道上,正在奋起直追,特斯拉的市场份额,并不稳固,已经受到了明显的威胁。 这里面加一句话,就是媒体印象和实际销量之间有巨大差距。如果你看媒体关于电动汽车的讨论,你几乎看不到其他的车企,满眼都是特斯拉,再有就是理想、蔚来、小鹏这些造车新势力,看不见国外的其他车企。这就给我们形成一种错觉,似乎国外电动汽车就是特斯拉的天下。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很多车企都在发力,总销量也并没有比特斯拉落后很多。这种印象的形成,和特斯拉的先行优势有关,也和媒体炒作有关。关于这一点,后文还会进一步展开。 你可能好奇这些车企的销量大幅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其中两点需要强调一下。第一,如果电动汽车是未来,那么这些传统车企就不会放弃,一定会全力以赴。这些车企都有雄厚的实力,追赶起来还是很快的。而且,不需要每一家传统车企都追赶成功,只需要几家追赶发力,就会对特斯拉形成威胁。第二,产业政策上,欧洲政府也会有所倾斜。比如,法国从2020年6月1日开始对售价4.5万欧元以下电动车提供一次性6000欧元的补贴,德国从2020年7月1日开始对总价4万欧元以下电动车也给予6000欧元的补贴,而特斯拉恰好不在补贴范围内。从欧洲的角度,政策有所倾斜,重点扶持欧洲的企业,这非常正常。 图5:特斯拉按区域销量 数据来源:CleanTechnica、CarSalesbase,乘联会。 所以,特斯拉在欧洲、美国市场上的销量都是滑坡的。不过,由于在其他市场上表现较好,特斯拉今年的总销量很可能是上涨的。其实,中国市场的贡献功不可没。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总销量32万辆左右,平均美国季度8万辆。简单推算的话,全年销量在40万辆左右,超过去年的36.8万辆。其中的原因,是虽然美国、欧洲市场下滑,但是中国市场大幅增长。前三季度,中国市场销量同比翻倍,从4万辆上升到8万辆,超过欧洲成为特斯拉最大的海外市场,仅次于美国本土市场。中国市场的靓丽表现,成为支撑特斯拉销量的主要因素。 其实,综合现有销量和成长性,中国已经成为特斯拉全球最重要的市场。特斯拉在美国市场依然最大,但是已经在滑坡了。到了2021年中国很可能超过美国,成为特斯拉全球最大的市场。换句话说,中国市场的增长与成败,将决定特斯拉的生死。 图6:电动车销量(除中国,2020.1~2020.10) 作为这部分的结尾,我们来看一张中国以外市场电动车销售情况,时间跨度是今年前10个月。从总销量看,特斯拉依然是头把交椅,10个月销售达到23.6万辆。再加上中国的8万多辆,依然是世界电动车头市场上的头把交椅。不过,这张图中有有两点重要的信息,告诉我们特斯拉的市场优势正在萎缩。 一、与其他品牌电动车的销量差距并不大,大众,起亚,雷诺,奔驰,宝马的销量都已经突破10万辆。换句话说,电动车市场,并不是特斯拉一党独大的局面,而是“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局面。 二、特斯拉的增速只有3%,而其他品牌的增速则要快很多,比如大众达到245%,奔驰达到235%,俨然是大爆发的态势,起亚的增速达到64%,宝马的增速达到40%,雷诺的增速达到20%,都远远快于特斯拉的3%。此消彼长之下,特斯拉的市场优势,其实已经很危险了。 三 特斯拉的产品优势:并不明显 特斯拉的市场优势在萎缩,有三个主要的原因。 一、特斯拉在美国的补贴没了,在欧洲也恰好错过补贴的范围。作为比较,我国对售价30万以内的新能源汽车提供补贴,特斯拉Model3标准续航版售价为269700元,可以享受19800元的补贴。另外,特斯拉所有车型均纳入国内免征车辆购置税名单。这些补贴和税收优惠,对于特斯拉在国内市场的快速增长,功不可没。大致匡算,补贴19800,车辆购置税税率10%,还能再省26970左右,总共省了47770万块,相当于车价的17.7%,超过1/6,这个补贴幅度还是很大的。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这个补贴和税收优惠没有了,特斯拉的销售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二、其他车企在奋起直追,进军电动汽车这个前途远大的市场。正如巴菲特所说,虽然汽车市场的利润很薄,但是只要有利润,车企就不会放弃,以后的竞争会很激烈。从数据上看,其他车企显然没有放弃这个市场,也不可能放弃这个市场。 三、也是最核心的,特斯拉的产品优势并不明显。关于这一点,我们进一步展开分析。 说到电动汽车,有两个技术很重要,一是电池技术,二是自动驾驶技术。特斯拉的股价高企,其实也和这两大卖点关。不过,仔细分析的话,特斯拉的领先优势并不明显,甚至并没有领先优势。 先来看电池技术。简单说,电动汽车无非是用电池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因为环保的原因,受到很多追捧。但是这个追捧是有代价的,就是电池技术还不成熟,而且很贵,目前占电动车成本的35-40%之间,超过1/3。所以,电池技术的比拼,是电动车技术的核心。 总体上说,电池技术现在还不是很成熟。比如说,目前很多车企公布的里程都很高,500-700公里,但往往都要打很多折扣,缩水15-30%很正常,其实也就300-500公里。而且,电池续航能力和气候有很大的关系。到了冬天,靠南的地方续航还不错,但是偏北的地方电池消耗就很快。考虑到北方的人口密度大,而且一个家庭买一部车是要满足全天候的需求,其实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此外,还有两个因素让电动汽车其实不是很方便。一个是充电时间比较长,另一个是充电桩还不是很普及。综合起来看,电动车依然只能满足市内和短途的交通,开长途风险是很大的。 那么,特斯拉的电池技术比其他车企有优势吗?其实优势并不明显。 特斯拉作为行业先行者,技术上多少有点优势,但是也要付出先行探索的代价。目前的电池技术,努力在能量密度,安全性,低成本之间寻找平衡,市场上的电池技术都还不能令人完全满意,各家企业都还在研发性能更好,成本更低的电池。未来的技术路线是三元电池,还是四元电池,或者是其他技术路线,目前还不能确定。即便是现有的电池,特斯拉的技术优势也不明显,比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厂商的优势并不明显。而且,特斯拉自己并不生产电池,而是依赖于松下、LG、宁德时代供应电池,这种依赖供货商的模式,也不利于进一步控制成本。 总体上说,从电池以及配套设施的角度来看,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在2020年还没有完全成熟。看研究报告的话,一般大家认为还需要两到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再加上配套设施这些东西还需要一些公共政策的配合,可能会拉得更久一点。而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可以发生很多事情,特斯拉的领先优势可能会被蚕食殆尽。 特斯拉的第二个卖点,是自动驾驶技术。因为自动驾驶可以把人从驾驶中解放出来,所以这里的想象空间很大,甚至比电动汽车还大。电动只是改变了汽车的能量来源,而自动驾驶则是改变出行方式,把人从疲劳的驾驶中解放出来。可是,想象归想象,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想象空间,其实很小,原因有三条。 一、自动驾驶技术目前并不成熟。 自动驾驶分为5级,到5级才是真正的可以脱离人的一个自动驾驶,其他的还都是辅助自动驾驶。目前很多自动驾驶还是辅助自动驾驶阶段,比如说可以帮你变道,在你监控它的状况下,它可以帮你驾驶,其实还没有脱离人。 我自己今年6月去试驾的时候,也没有觉得特斯拉到了可以放心自动驾驶的程度。目前来说,特斯拉处于L2-L3阶段的自动驾驶,本质还是辅助自动驾驶,要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二、自动驾驶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是法律问题。 不要小看这一点,这是自动驾驶的核心问题。设想一下,未来路上有人开的车,有自动驾驶的车,如果二者相撞,这个事故责任如何归责?理论上讲,自动驾驶的车,和叫出租车是一样的,因此车企负责,或者对方负责,驾驶员只是乘客,不用负责的。可是这样的话,自动驾驶的车就有太大的优势,导致这样的法律反而很难通过。 刚才讨论想说的是,自动驾驶这个事情,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是法律问题,甚至是社会生活习惯的问题,和人的行为、社会的规则有关。一旦涉及到人的行为和社会规则,就不像研发那样可以预期。我的理解,自动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发生事故以后,要经过很多的辩论才能形成新的规则。 三、具体到特斯拉,其实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并不处于领先地位。 根据一个技术测评机构(Navigant Research)的排名,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并不是一个领先的地位,谷歌、福特、通用、百度的排名都比较靠前,英特尔的排名也很靠前。 当然,一家机构的测评并不说明所有问题,也不一定完全准确,但是至少告诉我们,在自动驾驶这个领域,特斯拉面临很多竞争者,而且竞争者很强。既然这样,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就不会带来很大的估值提升,更无法成为1000多倍的天价估值的理由。 最后,我再加一句,就是依据我个人的驾驶体验,特斯拉并不是一个成熟的产品。2012年的时候,那时候特斯拉刚出来没多久,我刚好在美国出差,就抽空去试驾过一次,当时感觉驾驶感一般。说到这里,我补充一句,我拿驾照的时间比较早,2001年就拿驾照了,所以有很多年的驾龄,而且比较喜欢车,所以算是一个资深用户,对车还是有一点感觉的。 后来,大概2015年左右,特斯拉在国内刚开始火,有位朋友买了一辆,我又试驾过一次,当时的感觉也还是很一般。到了今年,大概是6月,因为特斯拉特别火,我家附近就有一家体验店,我又去试驾过一次,感觉有改进,但是驾驶感还是很一般,不是一个高端成熟的车的感觉,更像一个普通的车。所以从我一个资深驾驶员的角度,特斯拉还不能算是一个很成熟的产品,更不是一个很高端的汽车。特斯拉现在的光环,更多是炒作的结果。 这里还有一张表,列举了这两年特斯拉公开报道的一些问题,包括自燃,自动驾驶撞车,螺栓问题,触摸屏问题,前悬挂安全问题。可以看到,特斯拉的问题还是比较多,还不是一个成熟的产品。既然不成熟,也就算不上高端。 四 特斯拉的天价估值:投机明显 现在我们来讨论,特斯拉的天价估值是怎么来的?看股价上涨轨迹的话,本轮上涨是2019年10月开始,直到现在(2020年12月)依然没有结束。2019年9月底,特斯拉股价48块,到了年底,已经涨到83块,到了今年6月,进一步涨到216块,目前在640块左右。 从时间上看,特斯拉的股价上涨,可能与上海工厂的建成投产有关。特斯拉上海工厂2019年1月开工,6月进行调试,7月开始招聘工人,9月开始投产,年底就开始交付新车,速度飞快。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的时间,正好是特斯拉股价开始上涨的时间。由于特斯拉之前的交付一直受限于产能,随着产能的放大,市场憧憬销售大涨,股价随之起飞。 刚才的这个推断,从时间上有合理性,不过只能提供一个股价上涨的背景,无法帮助我们看清现在估值是否合理,以及未来会怎么样。需要进一步看的,是股价上涨的直接诱因。 下图显示,特斯拉的换手率很高,是其他科技股的好几倍。年初的时候,每天换手率平均超过10%。作为对比,其他的很多明星科技股,像苹果,亚马逊,脸谱,日换手率都在1%左右,通用汽车的换手率也在1%左右,谷歌的换手率只有0.5%左右。所以,特斯拉的换手率是异常的高,比其他股票高出一个数量级。 这么高的换手率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买进来的人,很快就卖出去了。换手率10%的话,就是平均持有10天,就卖出去了。这种交易行为,和看好长期价值,买入等待价值实现的逻辑是很不一致的。价值投资者,是不会这样频繁地交易的。为什么这么快卖出去呢?还是因为不敢长期持有,有了利润就尽快落袋为安。 在金融学研究中,有一个共识很高的结论,就是过高的换手率,是投机行为的证据,代表的是投机,而不是投资。过度的投机推高股价,吹起泡沫。那么泡沫什么时候破灭呢?这个也简单,就是换手率下降的时候。换手率下降,意味着入场接盘的人少了。等到接盘的人少于卖出的人,股价泡沫就破灭了。从刚才的图中看,10月和11月,换手率已经下降到4%左右,降了一半还要多,但是依然是其他股票的好几倍。如果换手率进一步下降,特斯拉股价的泡沫,离破灭就不远了。 对于特斯拉的高股价,可能还与马斯克的个人魅力有关。马斯克经常语不惊人死不休,炒作能力是一流的。而且脑机接口,太空飞船,星链计划等等不仅具有话题性,而且符合人们崇尚科技进步的价值观,满足了人们“仰望星空”的需求,因此赢得了大批粉丝,有助于特斯拉的炒作。 限于篇幅,本文只对特斯拉电动车这个产品进行分析,对这些话题不作评价。只想说一句,商人最大的情怀,就是把产品做好。其他的,小赌怡情就好,太多了伤身。 五 可证否预测:股价腰斩 本文的最后,我给一个可证否的预测。波普尔说,科学的本质是可证伪。做了这么多分析,如果没有一个可证伪的预测,那么也很难说分析对不对。 在预测之前,我再加一个理由,为什么特斯拉的股价是泡沫,不可持续。简单说,就是即便特斯拉的产销持续增长,也无法支撑目前的股价。根据现有数据,2020年的产销大概是40万辆出头,比2019年增加4万辆,大约增长10%。假定特斯拉销量每年增加30%,3年后翻番。考虑到特斯拉在欧美市场已经滑坡,这已经是个乐观的预测。特斯拉目前的利润率在1%左右,假定3年后也翻番,达到2%。考虑到汽车市场的竞争激烈,以及电池技术还有待成熟,这样的估计已经是很乐观的了。即便如此,特斯拉的利润才增长4倍,估值依然有250多倍,依然是天文数字。当市场意识到乐观的增长也不能支撑天价的估值时,投机者将退去,股价将下跌。 目前,特斯拉的产能已经达到84万辆,产能已经不是瓶颈了。上文说过,特斯拉在欧洲、美国市场已经不再增长,其他车企已经奋起直追,特斯拉的增长,其实取决于中国市场的增长。随着特斯拉问题的暴露,以及铁粉已经陆续购买,相信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增长也会慢慢放缓。当市场明白产能不是问题,需求才是问题的时候,泡沫就会破灭。 什么时候呢?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高收入人口也多,加上美国、欧洲、中国以外其他市场还有增长,还不能贸然预判这个时间会很快到来。特斯拉的增长,有可能还会持续1-2年。不过,其他车企在1-2年会有较好表现,会进一步削弱特斯拉的光环,让市场回归理性。 保守起见,判断特斯拉股价崩盘的时间在三年之内。光环褪去之后,100倍出头已经是很高的估值,股价会从250倍左右的估值下跌1半或以上。综上,形成以下预判: 三年之内,特斯拉股价至少腰斩。 本预测首次给出的时间,是2020年12月13日晚上,当时的场景是《徐远的投资课》的线上毕业典礼。当天是星期天,前一个周五(12月11日)特斯拉的收盘价为609.99元。也就是说,2023年12月13日或之前,特斯拉的股价将跌到305元或以下。如果特斯拉出现分红或者拆股,价格作相应除权处理。 等待时间的检验。
2020年12月23日,文远知行WeRide宣布完成B1轮融资,宇通集团以2亿美元战略投资,成为迄今中国主机厂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最大单笔投资。本轮融资后,双方将携手推动自动驾驶在微循环巴士、公交车及其他商用场景的应用,共同探索多样化的智能出行方式,推动全无人驾驶汽车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同时,文远知行也成为唯一同时获得大型商用车企业和乘用车企业(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投资的自动驾驶公司。 对此,文远知行创始人兼CEO韩旭表示:“创立三年多以来,文远知行始终保持无人驾驶行业的领先地位,新一轮融资为我们注入了强劲的创新动力,更重要的是得到了行业龙头的战略支持。宇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客车企业,本次领投是对文远知行一直以来稳扎稳打,以技术为核心,不断拓宽行业边界的的肯定,文远知行也率先完成了无人驾驶在乘用车、货车、客车的全面应用。文远知行和宇通集团将在技术研发、车辆平台、出行运营等多个关键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形成互补优势,共同打造全新的城市出行与运输体系。” 资料显示,宇通集团是国内领先的商用车集团,拥有客车、卡车、环卫装备及工程机械等业务,旗下宇通客车位居全球大中型客车销量第一名,本次战略投资文远知行,通过发挥文远知行在先进技术与落地运营的优势,积累更多的路测和产品数据,从而提升双方在智能出行领域的研发效率,加快无人驾驶在商用车、智慧出行、智慧交通建设等领域的商业化落地。 宇通也是全球智能网联客车的“先行者”:2015年宇通完成第一代自动驾驶产品研发,并在郑开大道完成全球首例自动驾驶客车开放道路试运行,2019年3月,宇通5米自动驾驶微循环车在海南博鳌论坛示范运营,2019年5月,郑州“智慧岛5G智能公交”项目落地,宇通5米自动驾驶微循环车在开放道路试运行,2020年6月20日,宇通助力郑州郑东新区开通了全长17.4公里的自动驾驶1号线,率先实现自动驾驶公交商业化应用。目前,宇通自动驾驶车已在宇通工业园、海南博鳌、郑州智慧岛、金融岛、天健湖等多地安全运营超过700天,累计接送乘客36万余次。 此次,文远知行与宇通集团联手打造真正的无人驾驶汽车,开拓更多的智能出行方式。目前双方已共同研发了中国首款专为城市开放道路设计的全无人驾驶小巴(miniRobobus),采用前装量产车型,无方向盘、油门和刹车,搭载文远知行自主研发的全栈式软硬件解决方案,能够安全高效地处理各种复杂的城市交通路况。 事实上,无人驾驶的实现离不开出行领域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以无人驾驶改变人类出行是文远知行不变的坚持,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文远知行取得的各项成就有赖于长期紧密、互信互利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文远知行通过聚焦与主机厂、出行平台的战略协同,成为中国首家推出全对外开放Robotaxi服务的无人驾驶企业,运营一周年共安全完成了147,128次出行,服务用户数超60,000名,无任何主动安全事故。2020年7月份,文远知行获得中国首个无人驾驶测试许可。 文远知行方面表示,在宇通集团等各方投资人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将全力推进全无人驾驶出租车、全无人驾驶小巴等出行方式的落地,打造城市交通出行和运输体系的无人化,带来更加安全、便捷、经济和舒适的智能出行服务。
导读 当‘硅谷基因’遇到‘中国市场’‘中国制造’,今年以来特斯拉大涨5倍,市值突破5000亿美元,已经超过传统汽车龙头丰田(2200亿美元),登顶全球第一大市值汽车公司。 特斯拉近年快速崛起,意味着汽车百年大变局正在到来,市场对新能源和智能汽车技术及商业模式变革的未来充满巨大期待。大时代,大变局,中国凭借庞大的市场、强大的制造和研发能力,会否诞生世界级的新能源汽车巨头? 特斯拉的成长模式 核心观点 1、特斯拉维持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地位,连续五个季度实现盈利。 2020年1-9月特斯拉全球累计销量约31.7万辆,全球占比17.8%,超过大众23.1万(13%)和雷诺14万(7.8%),继续领跑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其中美国与中国市场累计销量分别达13.4万辆、8.1万辆。Model 3累计销量23.8万辆、全球占比13.4%,为全球最畅销车型。10月22日,特斯拉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连续第五个季度实现盈利。通过车型平台化、生产国际化,特斯拉不断扩大汽车交付数量,从而实现规模效应与成本领先。 2、特斯拉正从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成为一家科技公司。 特斯拉2014年推出自动驾驶辅助系统Autopilot、2016年着手布局光伏新能源、2019年推出自研的自动驾驶FSD车载芯片、2020年宣布将自研自制电芯并开始部署神经网络训练集群Dojo system。 可以发现,特斯拉正在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的核心技术领域不断深化布局,涉及范围包括深度学习算法、人工智能芯片、大数据、超算、电芯、新能源、新材料等各项前沿技术领域。 其业务边界远远超出普通意义上的汽车公司,汽车只是特斯拉业务的载体,其实质是打破原有供应链的分工,在精简扁平的组织架构上形成软硬件一体化的内生能力,并维持高速迭代,最终用技术解决出行和能源领域所面临的根本性问题,类似于‘丰田+英伟达+Waymo+宁德时代’的商业和技术综合体。 3、特斯拉引领了汽车产业的商业模式变革,从卖硬件到卖软件+服务,类SaaS(Software-as-a-Service)模式引发竞争对手效仿和资本市场热捧。 1)通过集中式的电子电气架构,特斯拉可以通过整车OTA持续地改进车辆功能,为提供车辆交付后的运营和服务。目前特斯拉已经推出部分服务,例如9.9美元/月Premium Connectivity流量服务,服务包括流媒体、车况查询、浏览器使用等。此外,特斯拉推出驾驶系统性能加速升级包,为Model 3双电机版本提供加速服务,更新后0-60mph加速时间可从4.4秒降低为3.9秒,升级费用2000美元。 2)自动驾驶领域,特斯拉率先打造‘数据+算力+算法’的闭环。特斯拉目前拥有一百万辆车队规模,累计行驶里程达数十亿公里,数据量远超任何竞争对手;自研FSD芯片,算力高达72TOPS,计算平台HW3.0算力高达144TOPS,为量产车型中最高;自研视觉感知、决策规划等核心算法。 目前特斯拉推出的FSD功能售价达到8000美元,未来转为订阅模式后用户可以按100美元/月进行订阅。与苹果类似,苹果一开始从硬件销售起家,而后通过自研iOS逐步构建应用生态,2020年三季度苹果iTunes软件及服务收入达537.7亿美元,营收占比19.6%,特斯拉通过自研芯片+算法+车载操作系统构建出行生态闭环,未来收入模式可以从车辆一次性销售升级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4、特斯拉的未来。特斯拉未来所面临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大众、丰田等传统OEM,更有谷歌、英伟达、Uber等高科技企业,还有石油巨头、氢能源技术、中国传统与新造车势力。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仍存变数。 1)特斯拉将成为一家全球化车企。Model 3已经成为现象级的产品,当务之急在于快速推进德国工厂建设,并推出Model Y以满足SUV用户的需求。此后特斯拉还将推出电动卡车Tesla Semi、电动皮卡Cybertruck。我们预测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3500万辆,特斯拉年销量将达到600-800万辆,海外市场营收占比将超过50%。 2)未来特斯拉在电动化领域的领先优势可能被逐步缩小,核心竞争力在于智能化、无人驾驶技术、数据和品牌。从智能手机发展史来看,外观和供应链都极易被模仿借鉴,但苹果的利润却超过所有竞争对手总和,核心在于自研A系列芯片、iOS系统,并打造应用生态和高端品牌。特斯拉通过自研自动驾驶芯片和人工智能算法,并配合数量最大的车队不断提供用于深度学习的真实路况数据,特斯拉将拥有比其他竞争对手更高的算法迭代效率。未来一旦特斯拉的摄像头路线被证明可行性,相对于激光雷达路线将体现出极大的成本优势。 3)长期来看,汽车服务和能源服务将成为特斯拉新的增长点。特斯拉已经建立了全球范围的直营店和充电网络,通过OTA不断向用户推送新的软件与功能,特斯拉正持续构建线上+线下、汽车+能源的服务闭环。全自动驾驶成熟以后,特斯拉还将自建车队提供出租车服务。 风险提示:汽车安全事故、中美贸易摩擦等 正文 1特斯拉新阶段:国际化、稳定盈利、迈向年产销百万 10月22日,特斯拉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从财报数据来看,这是特斯拉连续第五个季度实现盈利。从不被认可、量产艰难,到稳定盈利,特斯拉已经成为一家产品矩阵逐渐丰富的全球化汽车公司。 1.1 连续五个季度实现盈利 2020年第三季度,特斯拉营收87.7亿美元、同比增长39.2%,净利润实现连续5个季度为正,从2019年第一季度亏损7亿美元提升至本季度盈利3.31亿美元。从毛利率来看,汽车业务毛利率27.7%,同比增长4.8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各个主要工厂本土化策略带来的成本下降,以及上海工厂产能利用率提高。分项目来看,汽车销售是特斯拉主要的收入来源,2020年第三季度汽车销售收入76.1亿美元,营收占比86.8%。分国家和地区来看,美国是特斯拉的主要市场,营收42.2亿美元、占比48.1%,中国大陆市场其次,营收17.4亿美元、占比19.9%。 1.2稳步推进国际化 中国、欧洲成为特斯拉除美国的两大重要市场。从销量来看,2020年1-9月,特斯拉全球累计销量约31.7万辆,其中美国为第一大市场,累计销量13.4万辆、销量占比42.4%,中国为第二大市场,累计销量8.1万辆、销量占比25.4%。 从生产来看,为完成订单和交付需求,全球工厂加速恢复生产。出于国际易变的环境而导致关税提升、货运时间拉长等潜在风险的考虑,与此同时也是基于降低生产成本来提高产品价格竞争力的国际化市场战略,特斯拉在全球主要市场均设有生产工厂,包括美国3座、欧洲3座、中国1座。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而欧洲尤其是德国对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不断出台,特斯拉负责生产制造汽车工厂共3座,分别位于美国加州、中国上海、德国柏林,其中加州Fremont工厂负责全线汽车产品生产,上海工厂和柏林工厂则负责Model 3/Y的生产。因此,除了美国Fremont工厂具备Model X/S生产功能,特斯拉全球的生产重任将向Model 3/Y转移。 从产能来看,美国工厂方面,Fremont工厂年产能提升至59万辆,其中 Model 3/Y 合计年产能提升至50万辆。为了达到目标,特斯升级通用组装线,开启第二座涂装车间;上海工厂方面,Model 3年产能已提升至25万辆,周产能目前为5000辆,Model Y尚在建设中,预计2021年交付。与此同时,特斯拉扩大上海工厂对外出口能力,标准续航版本Model 3已登陆欧洲市场;德国工厂方面,预计2021年投产交付,Model 3/Y 最大年产能50万辆。其外,根据电池日消息,德国工厂将采用自建电池产线和最新制造工艺,采用4680电池,制造成本减少56%,单位投资成本减少69%。 1.3产品矩阵化 Model 3是特斯拉成功开拓市场的标志性产品,成为全球最畅销车型。自2017年年底交付以来,Model3超越宝马、奔驰、奥迪等传统豪华燃油车品牌以及同类新能源汽车品牌,据EV Sales数据统计,2020年1-9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78.4万辆,其中Model 3为全球最畅销车型,累计销量23.8万辆、全球占比13.4%。 Model Y将成为特斯拉下阶段的核心产品。对比同等级轿车,SUV车内空间容量更大、功能性更强,更能满足家庭多元需求,因此,近十年来全球SUV销量攀升、市场渗透率增加,2018年全球SUV渗透率达36.4%,其中中国市场更甚,2020年1-7月SUV渗透率达46.2%。Model Y定位为电动SUV,于2019年3月发布、2020年3月美国交付,起步价3.9万-5.7万美元,续航里程最高可达316英里(508公里)。作为“三步走”战略的第三个环节,即大规模地造好车,Model Y的推出可以满足全球消费者对SUV的需求,延续Model 3在轿车领域的成功。 2特斯拉:从汽车公司到科技公司 2019年以来,特斯拉成长愈发稳健的根本原因在于整体模式拥有扎实的地基。一方面特斯拉将Model 3的成功复制到Model Y,两款汽车沿用同一个底盘架构、大部分零部件;另一方面是将美国工厂的成功复制到中国工厂、欧洲工厂。品类和地域的快速复制可以提高交付数量,形成市场占有和规模效应,实现成本领先。特斯拉国际化布局和产品迭代的过程,展现了强大的底层技术能力和高效的软性管理能力。 2.1 电动化:掌握三电核心技术,电芯走向自研自产 从技术角度来看,电动化的重点在于高效率低成本,并且可以进行工程迭代。在《特斯拉研究报告:用软件定义汽车》中我们曾详细分析过,电池方面,特斯拉提出更优的两极材料、模组结构、电池管理系统和热管理四大主要途径来解决动力电池温度敏感性高、成组管理难度大、易爆炸等局限性,成功令Model系列车的续航能力达到业内中高水平;电机电控方面,特斯拉采取包括设计对应冲片、提高扭矩、冷却系统等手段,应用高性能永磁电机,成功令Model 3电机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稀土使用量非常少,而且无需使用铜芯,降低铸造成本)、功率高等优点。 从生产制造角度来看,特斯拉一步步垂直整合,解决全球化布局中核心三电成本高、产能不足的问题,其中电池领域垂直整合程度最为明显,主要分为三步: 一、与松下深度绑定,解决电池研发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的问题,同时进行自身技术积累。特斯拉与松下共合作过三款电池,特斯拉在生产第一款汽车Roadster时,并不具备动力电池生产的所需技术和资质,在测试过当时市面上电池后,特斯拉选择能量密度高、工艺成熟、生产自动化程度高的松下圆柱电池。双方于2014年合作投资50亿美元建造电池超级工厂Gigafactory 1,松下成为特斯拉独家供应商。双方关系深度绑定,松下负责电池电芯制造,特斯拉负责电池模组和电池包的组装,再将电池成品运输进行汽车装载。双方通过合作研发第二款2170电池,采用镍钴铝NCA配备硅碳负极,单体电池容量在3~4.8Ah之间,性能较上一代18650提高约20%,用于搭载Model 3/Y。4680是双方合作的第三款电池,续航里程提高16%,能量密度提升5倍,电力提升6倍,用于搭载2021年推出的新款Model S Plaid三电机高性能版。 二、开放供应链,探测电池适用多样性以及通过竞争来近一步降低成本。特斯拉与松下合作期间,由于产能不足、成本过高、经营理念差异产生多次分歧。因此,特斯拉逐渐引进LG和宁德时代,形成“圆柱-松下、软包-LG、方形-宁德时代”的布局(目前LG为特斯拉提供的依然是2170圆柱电池)。从技术角度来看,三方均是该领域的技术领先者,特斯拉可以尝试探索电池模组多样性和模组优化的可行性;从商业角度来看,开放供应链引入价格协商机制,可以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确保当地产能的同时,有利降低最终汽车产品成本。 三、自建工厂,技术探索和生产供应共同进行。从电池角度看,特斯拉出于汽车未来发展以及企业战略考虑,对成本把控主要围绕技术、结构和生产三个层面。1)通过技术降低成本、提高电池性能。通过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体系革新和新型材料来降低动力电池成本。动力电池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在于电池的原材料,四大材料占总成本的比例接近3/4。目前主流电池中的锂和钴价格波动较大,不利于成本管控。特斯拉通过资助著名锂电池专家Jeff Dahn,进行“百万英里”高循环高寿命电池、“无钴电池”等技术研发,建立正极、电解液方面的优势,其中“百万英里电池”,即“镍钴铝电极合成方法”(Method for Synthesizing Nickel-Cobalt-AluminumElectrodes)技术已经申请专利。与此同时,正式发布的新款4680电池所采用的无极耳技术便是由Jeff Dahn团队研发所有。2)优化结构降成本。即通过优化设计减少模组或使用轻量化材料,提高电池组能量密度并降低成本。以宁德时代CTP方案为例,CTP方案可以降低电池包零部件数40%、提升空间利用率15%-20%、提升能量密度10%-15%。3)建立自动化生产线和工艺改造提升生产效率。特斯拉通过收购超级电容企业Maxwell和生产制造企业Hibar,进行电池生产技术探索,其中Maxwell更具备干电极制备工艺。与传统湿法电极制备工序不同,干电极无需将材料与溶剂混合,直接将粉状材料压制成薄膜并覆盖贴合到电池极片上。根据Maxwell报告数据显示,干电极制备技术较传统湿电极制备技术降低生产成本10%-20%、循环寿命可提高1倍。 2.2 智能化:构建“算法+算力+数据”的自动驾驶闭环,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赋予OTA能力,引发汽车商业模式变革 2.2.1 整车OTA:软硬件解耦,软件持续升级提供全生命周期价值 通过Model S/X与Model3/Y不断升级,特斯拉电子电气架构向集中式发展。随着现代汽车的电子电气功能越来越复杂,整车上的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ECUs)也随之增多。当前一辆普通汽车的ECU多达70-80个,代码约1亿行,其复杂度已经远远超过Linux系统内核和Android。在传统的汽车供应链中,OEM高度依赖博世、大陆等一级供应商提供的ECU。但不同的ECU来自不同的一级供应商,有着不同的嵌入式软件和底层代码。这种分布式的架构在整车层面造成了相当大的冗余,而且整车企业并没有权限去维护和更新ECU。与传统造车不同的是,特斯拉采取了集中式的电子电气架构,即通过自主研发底层操作系统,并使用中央处理器对不同的域处理器和ECU进行统一管理。特斯拉Model 3的电子电气架构分为三部分——CCM(中央计算模块)、BCM LH(左车身控制模块)和BCM RH(右车身控制模块),其中CCM由IVI(信息娱乐系统)、ADAS/Autopilot(辅助驾驶系统)和车内外通信三部分组成,CCM上运行着X86 Linux系统。BCM LH和BCM RH则负责车身与便利系统、底盘与安全系统以及动力系统的功能。 特斯拉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简化内部结构、集中算力、提升后续服务价值。集中式EEA架构主要有以下三点好处,第一,软硬件解耦、算力集中化。可以真正地实现硬件标准化和软件开发重复利用,既实现供应商可替代,也可以大大缩短软件迭代周期,同时为日后第三方软件开发扫清了障碍。车辆将成为移动的智能终端,同时大量计算工作可以集中至车载中央处理器甚至云端,减少了内部冗余同时车联网协同成为可能。第二,内部结构简化、制造自动化。车载以太网开始取代CAN总线结构,半导体集成使得特斯拉可以精简内部线束结构。Model S内部线束长度长达3千米,Model 3只有1.5千米,Model Y缩短至100米左右。线束结构的精简可以使特斯拉的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第三,提升服务附加值。实现整车OTA功能后,特斯拉可以通过系统升级持续地改进车辆功能,软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传统4S店的功能,可以持续地为提供车辆交付后的运营和服务。传统汽车产品交付就意味着损耗和折旧的开始,但软件OTA赋予汽车更多生命力,带来更好用户体验。 2.2.2 自动驾驶:构建“算力+算法+数据”闭环,不断加深垂直整合 目前主流智能化汽车基本配备L2级别辅助驾驶系统,尚无企业实现完全自动化驾驶系统。特斯拉辅助驾驶系统Autopilot是率先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的辅助驾驶系统。根据特斯拉AI主管Andrej Karpathy演讲内容,“由于我们没有采用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Autopilot的功能依赖8个摄像头采集原始图像,然后进行计算机视觉运算”。特斯拉辅助驾驶系统的实现主要包括图像收集、特征提取、训练学习、评估、对比改进这五个步骤。 第一步,摄像头采集图像信息。与人类驾驶员学习驾驶一样,辅助驾驶系统也需要先认识路牌、道路规则、行人等后再进行判断。这个时候,汽车的感知系统负责“认识”,探测车辆内外环境,包括驾驶员操作行为、车辆定位、环境可见度、路障等。感知系统由大量传感器组成,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地图定位等。目前自动驾驶环境感知的技术路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使用视觉主导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另一种则以激光雷达为主导,特斯拉出去的为第一种方案。2014年特斯拉推出了Autopilot 1.0版本,当时的主要传感器是“前置摄像头”,配备1个前置摄像头、1个前向毫米波雷达、车身一周12个超声波雷达。视觉主导方案技术比较成熟,成本较低,但摄像头成像受环境光照的影响较大。2016年5月美国佛罗里达,一辆MODEL S在Autopilot开启状态下与一辆卡车相撞、车主死亡,主要因为在天气影响下摄像头没有识别出和环境颜色相似的卡车(均为亮白色),导致汽车在速度过快的情况下撞上卡车,因此事后官方调查说明的是“在天空明亮光线的照射之下,自动驾驶功能和驾驶员都未能发现挂车的白色面,因此刹车功能就没能启动。”事故后,特斯拉将主要传感器换成毫米波雷达,Autopilot 2.0的配置为1个毫米波雷达、8个摄像头(3个前置、2个侧边、3个后置)、12个超声波雷达、1个后置倒车雷达。目前,除了Model 3增添了一个车内摄像头以外,特斯拉最新Autopilot 3.0版本的配置基本保持不变。 第二步,利用“总-分”结构的神经网络进行深度学习来提取图像特征。在车辆驾驶环境中,道路情况和驾驶情况相当复杂,摄像头采集的信息和图像往往非常庞大,辅助驾驶系统需要同时处理几十乃至上百的运算任务,为了提高效率并且降低任务处理难度,特斯拉采用HydraNets架构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概括来说,是一个“总-分”结构的神经网络。“总”代表首先将运算任务输入到一个大型的共享骨干网络上,总的骨干网络共有8个小网络,运算任务也将被分成8份到各个小网络中,以降低整体运算难度、提升运算效率。“分”是每个小网络单独训练和学习那一小部分的图像和信息、提取有效特征(例如物体外部特征、距离等信息)。 第三步,采用PyTorch进行分布式训练。随着车辆增多、数据提取量提升,简单收集所有汽车的所有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并且任何因素都会导致上传数据,例如司机急刹车、道路上遇到某样物体等。过多的数据添加会占用数据集容量。此外,单纯的通过真实数据进行逻辑判断也会随着数据量提升而产生运算压力,因此,特斯拉认为“需要缩小数据收集范围”,除了真实数据以外还需要具备预测能力。特斯拉利用PyTorch进行分布式训练,不断训练计算机自主对路径、外界物体的判断和规划能力,毕竟与其人工对每一种驾驶行为进行编码,并且是否对每一种驾驶行为都进行编码还有待商榷,还不如训练算法,让算法自动的从数据中学习并能判断这些行为,模仿学习的使用可以很大程度减少工程师投入到路径规划上的工作量。 备注:PyTorch是一个开源的Python机器学习库,用于自然语言处理等应用程序,目前被广泛用于深度学习领域。 第四和第五步,模拟结果和实际结果进行评估、对比,对错误部分进行修正。特斯拉认为需要缩小数据收集范围,即并非所有的数据都会被采集,特斯拉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来模仿真实驾驶行为,车辆行驶的时候,后台神经网络就开始运行,只有当模拟结果和驾驶员真实操作相违背的时候,相关数据才会被上传,因为这部分的数据是算法预测错误的,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修正神经网络学习结果并为数据打上标签,为下次相似操作提供更好的依据,这个模式也被称为“影子模式”。 从五个步骤下来,特斯拉Autopilot系统从被动学习,即从真实数据中进行判断,到主动学习,即通过深度学习进行预测判断,形成“数据采集-特征提取-训练学习-评估-预测对比”的数据闭环。而这种闭环,也为特斯拉变革商业模式提供有力支撑,特斯拉从单纯的卖汽车产品进而想卖软件服务转型。 深度学习的结果需要3D化展现,因此特斯拉在11月推出的测试版FSD beta中引入了鸟瞰预测图。11月一名美国特斯拉车主发布的关于FSD Beta版驾驶情况,视频中车辆在非封闭道路的路口左转前成功识别了交通信号灯,并在让了对向直行车辆后完成转向。对比之前系统无法预测路口布局,此次更新版本非常好的预测了路口布局,并且在实际操作中进行了“转向”操作,而原理则主要是特斯拉利用神经网络进行深度学习,通过多个不同角度的视频文件提取特征要素合并融合,再进行加工处理成为时态模块形成点状的数据,点状数据汇集到BEV网中,将时间和序列进行融合,展现更平滑和动态的结果。此次更新,特斯拉利用深度学习弥补因为摄像头精度不足而造成的部分区域不可见,预测了那部分不可见区域并且获得成功。 当然,上述步骤的顺畅运行离不开硬件部分的支持,当业内芯片方案无法满足特斯拉的需求时,特斯拉便自行研发了车载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特斯拉经历了合作到自研车载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的过程。自佛罗里达事故发生后,特斯拉结束与Mobileye的合作,一方面特斯拉转与英伟达进行合作,采用英伟达Drive PX2计算平台推出Autopilot 2.0/2.5两个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另一方面,特斯拉建立自研芯片小组,于2018年研制、检测成功,于2019年推出采用自研FSD芯片的Autopilot 3.0自动驾驶辅助系统。 特斯拉FSD芯片采用14nm工艺制造,包含3个四核Cortex-A72集群,共12个运行于CPU(2.2GHz)、1个运行于GPU(1GHz)、2个运行于NPU(2GHz)。目前,自动驾驶处理器往往以CPU或者GPU为主,再结合其他功能模块,例如英伟达Xavier芯片就是以GPU为特色的自动驾驶处理器,采用12nm工艺上制造,包括一个八核CPU集群、具有额外推理优化的GPU、深度学习加速器、视觉加速器和一套多媒体加速器。与主流设计方案不同,特斯拉FSD芯片更注重神经网络加速器NPU单元,2块NPU单元分布占比最高,功能重要性可见一斑。 备注:NPU, 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采用“数据驱动并行计算”架构,擅长处理视频、图像类的海量多媒体数据。 2.3 高效的软性能力:品牌、销售、服务 特斯拉强大的底层能力有利降低不同车型的生产制造,而高效的软性能力有利快速提高新车推广和后续服务,其中包括品牌、销售和服务。 2.3.1 以个人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 特斯拉具有非常高的品牌价值,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CEO马斯克的个人魅力和独特光环。马斯克初期打造现实版钢铁侠形象,个人影响力高涨,“网红效应”使得特斯拉自带流量和媒体曝光度。例如在Model 3发布会后利用社交网络上各路媒体及自媒体进行话题讨论,首周预定量便超过30万,传播效果远超传统广告渠道。根据全球品牌评估平台BrandZ数据,特斯拉自2016年起位列全球汽车品牌前十,品牌价值也从2016年的44亿美元涨至2020年的113.5亿美元,甚至超过保时捷等老牌豪车品牌。 2.3.2以直营模式改变传统销售方式 有别传统车企的多层经销模式,特斯拉效法苹果,选择自建展示厅和体验店,采取“线上销售+线下展示+后续服务”, 直销模式有利降低营销和渠道费用、优化库存管理。特斯拉依靠CEO马斯克个人影响力建立品牌形象,线上预定减免经销环节,减少销售步骤降低企业成本。此外,通过“线上预定-接单生产”模式可以优化库存管理,避免库存过多情况。 然而需要值得注意,尽管特斯拉是汽车行业内直销模式的典范,但实际上直营店的运营成本并不低,且直营模式并非特斯拉特有,不存在实际门槛,新造车势力例如蔚来小鹏等,大多也采用该模式。 2.3.3以软件订阅模式提升盈利能力 产品类型创新,从“硬件-软件-服务”三层渐进式推进。从发展历程来看,特斯拉与苹果相似,以售卖产品为铺垫向软件和生态服务发展。第一阶段,为获取用户进行全球化产品销售。特斯拉的软件应用以汽车产品为平台,主要包括Autopilot与FSD,因此销售汽车是第一要务。为以更高性价比获取市场,特斯拉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自建工厂来降低成本,或为了获取当地补贴进行价格调整。第二阶段,局部试点进行市场和用户教育。苹果从硬件到软件的转变主要从iTunes开始。iTunes的推出主要因为2000年前后消费电子市场MP3的盛行,尽管市面上已经存在例如索尼、爱立信等市占率高的MP3产品,但是没有一款很好的音乐软件可以将MP3和播放器进行同步管理,直到2001年iTunes的推出得以实现。此后,苹果专门推出MP3播放器iPod系列,并通过“iPod和苹果电脑+iTunes”捆绑销售,不断加深用户使用习惯。将iTunes升级为音乐商城尝试内容服务,以0.99美元/首的低价吸引用户,一方面逐渐培养用户消费习惯增加粘性,另一方面改变音乐市场版权混乱、盗版无序等现象,从而联通用户和内容生产者。与苹果iTunes时期相似,特斯拉以“硬件出厂搭载+软件不断更新”逐步解锁自动驾驶内容,不断吸引用户并培养用户使用习惯,进行自动驾驶领域的市场教育。第三阶段,从用户到开发者逐步建立生态环境。“iTunes+iPod/Mac”形成苹果内容和软件服务雏形,“App Store+iPhone”完善苹果内容服务生态。引入App Store,苹果搭建用户和开发者沟通平台,用户方面,苹果通过应用软件排名、搜索为用户提供更广更丰富的服务;开发者方面,苹果提供设计工具箱,帮助开发者设计、营销和推广。特斯拉未来将会向App Store模式发展,特斯拉效仿苹果App Store开始建立应用商城(Tesla App),从仅限软件升级、充电等较为封闭服务,逐步发展成娱乐软件导入、付费升级等多元化的服务。从软件生态来看,特斯拉10.0版本更新后将支持Spotify、Netflix、Cuphead等信息娱乐软件;从服务内容来看,特斯拉尝试以付费形式进行车辆性能更新,例如2019年12月特斯拉推出性能加速升级(Acceleration Boost Upgrade),为Model 3双电机版本提供加速服务,更新后0-60mph加速时间可从4.4秒降低为3.9秒,更新费用2000美元。此外,特斯拉未来还提供包括汽车保险、自动驾驶车队(Robotaxi)等,为用户后续扩充更多增值服务。 订阅服务提升盈利可持续性。特斯拉所有产品从出厂时均配备相关的自动驾驶硬件,如果用户想要添加和使用这些功能或者修复某些软件问题,特斯拉会通过OTA进行系统升级。价格方面,用户以打包价在车辆预定或者车辆交付时买断相关的功能,例如最新的FSD售价为8000美元。与苹果最早期应用软件类似,部分专业性较强的工具软件面对的是“一次付费+终身更新”,这对软件研发团队的后续改进无法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因此,苹果推出订阅模式,从一次性买断转为月度支付,且随着“iPhone+App Store”生态完善,苹果软件营收能力不断增强,2020年三季度苹果iTunes软件及服务收入达537.7亿美元,营收占比19.6%。订阅模式将有利提升特斯拉未来营收结构,第一,订阅模式可以增加软件使用用户数量,目前特斯拉尝试2020年底推出100美元/月FSD订阅服务,相对8000美元套件价格(美国已经提升为10000美元),用户可以以更便宜的价格享受完整服务;第二,特斯拉FSD套件自推出后,经历过多次变价,最近一次FSD价格从7000美元涨至8000美元(美国已经提升为10000美元),订阅模式可以缓解因价格多变而引起消费者不满情况;第三,随着特斯拉产品销量提升、订阅模式扩大软件使用率,未来软件服务将成为特斯拉核心营收来源。目前特斯拉已经推出9.9美元/月Premium Connectivity流量服务,服务包括流媒体、车况查询、浏览器使用等(车主依然可以免费使用导航服务,Premium Connectivity相关服务也可以依靠车主共享手机热点使用)。 备注:特斯拉OTA依然提供免费的基础更新服务,付费形式的车辆性能更新为可选项并非必备项。 3挑战与展望 随着第一个十年基本已经完成,2016年马斯克又提出了新的十年计划“Master Plan Part Deux”,包括四方面任务: 一、制造太阳能屋顶并整合储能电池; 二、扩大特斯拉新能源汽车产品线至所有主要细分市场; 三、积极开发无人驾驶技术,通过大规模车队实现快速迭代; 四、推出汽车共享分时租赁。 未来特斯拉所面临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大众、丰田等传统OEM,更有谷歌、英伟达、Uber等高科技企业,还有石油巨头、氢能源技术、中国传统与新造车势力。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仍存变数。 1、特斯拉将成为一家全球化车企。Model 3已经成为现象级的产品,当务之急在于快速推进德国工厂建设,并推出Model Y以满足SUV用户的需求。此后特斯拉还将推出电动卡车Tesla Semi、电动皮卡Cybertruck。我们预测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3500万辆,特斯拉年销量将达到600-800万辆,海外市场营收占比将超过50%。 2、未来特斯拉在电动化领域的领先优势可能被逐步缩小,核心竞争力在于智能化、无人驾驶技术、数据和品牌。从智能手机发展史来看,外观和供应链都极易被模仿借鉴,但苹果的利润却超过所有竞争对手总和,核心在于自研A系列芯片、iOS系统,并打造应用生态和高端品牌。特斯拉通过自研自动驾驶芯片和人工智能算法,并配合数量最大的车队不断提供用于深度学习的真实路况数据,特斯拉将拥有比其他竞争对手更高的算法迭代效率。未来一旦特斯拉的摄像头路线被证明可行性,相对于激光雷达路线将体现出极大的成本优势。 3、长期来看,汽车服务和能源服务将成为特斯拉新的增长点。特斯拉已经建立了全球范围的直营店和充电网络,通过OTA不断向用户推送新的软件与功能,特斯拉正持续构建线上+线下、汽车+能源的服务闭环。全自动驾驶成熟以后,特斯拉还将自建车队提供出租车服务。1)特斯拉将构建应用商城,完善软件和服务生态。无论是推出订阅模式、软件付费升级还是引入娱乐游戏软件,特斯拉的最终目标是为完善布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出行生态。其中,可以连接用户和开发者的应用商城是运行软件和服务的重要平台,目前特斯拉应用商城(Tesla App)尚未达成苹果App Store成效,存在服务形式和品种较少、外部引入软件不够丰富、付费商业模式有待推进等问题。未来,随着特斯拉产品全球渗透率提高,应用商城使用率和需求量将会提升,亟待完善软件和服务生态。2)推广保险服务,推出其他金融服务。2019年4月,特斯拉针对车主车险金额高而推出车辆保险业务,提供精准的保险覆盖和理赔服务,保险费率较美国传统车险却低20%-30%。目前,特斯拉车险开始在加州地区试行,通过与State National Insurance Company美国国家保险公司合作,未来计划向其他州推广这项保险服务。3)推出自动驾驶车队Robotaxi,构建特斯拉网络(Tesla Network)。从新版的十年战略可以看出,特斯拉的抱负和野心远不止单纯地占领汽车市场,而是瞄向未来的出行生态,通过自动驾驶车队Robotaxi构建特斯拉网络。特斯拉的Robotaxi与Uber、滴滴、Lyft相似,属于共享出行类别,主要区别在于特斯拉销售自行生产的汽车且车队使用时不需要驾驶员过多参与,即“无人版”共享出行。根据特斯拉数据,较美国传统燃油车单车用车成本0,62美元/英里,特斯拉Robotaxi费用可低至0.18美元/英里,而车队将为特斯拉带来单车3万美元的利润。尽管特斯拉尚未公布其他详细情况,根据目前规划,我们预计2025年Robotaxi车队将约有76.7万辆车加入,以Model 3、Model Y、Cybertrunk车型为主,车队将为特斯拉带来约434.8亿美元营收。 我们曾在《特斯拉研究报告:用软件定义汽车》提到特斯拉产能不足、做工粗糙、高管层不稳定、价格波动频繁等问题,目前这些问题依然存在。在随着业务升级、特斯拉向出行生态铺开的同时,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一、自动驾驶技术实现情况。特斯拉尽管宣称将于2020年年底完成L5级别的技术研发,但是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将对技术研发、市场推广产生一定的推迟。此外,L5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相应配套的基础设施依然不够完善,或将阻碍技术推进发展。 二、全球监管层许可。特斯拉在2016年新版十年计划中提到,全球监管层可以接受自动驾驶技术累计里程数为100亿英里,这一数字仅为特斯拉官网估算,目前全球尚未有国家或地区官方公布相关法律文件或规定。此外,全球尚未公布无人驾驶的相关执行标准,无论技术发展还是监管层面均在探索当中,特斯拉推广“Tesla Network”依然存在极高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三、特斯拉Robotaxi路线规划难度较大。在运营传统的共享汽车时,驾驶员可以与乘客进行协商,道路交通允许的情况在方便乘客的地点进行接送服务,即共享汽车上下接送点是较为灵活多变的。而Robotaxi可能短期无法做到类似效果,这对路程编程设计提出较大挑战。 四、对于汽车寿命情况过于乐观。特斯拉认为Robotaxi车队每辆车行驶寿命长达11年,由于新能源汽车具备动力电池,使用寿命或无法达到传统燃油车的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