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位于贵阳高新区的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工厂,数十名工人在大型3D打印机械臂发出的轰鸣声中,加紧装配调试由公司自主研发的PIX自动驾驶底盘。 “这种自动驾驶底盘具备L4级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运行能力,搭载分布式动力系统、可访问的底层接口及开放架构,可进行四轮独立转向、数字制造、软件定义等操作,支持多种自动驾驶软件堆栈(存放数据的方式),可轻松定制物流、零售、清扫消毒、安防巡逻等不同功能的车辆,降低了自动驾驶应用创新的门槛。”公司CEO喻川介绍说,该产品自今年4月投入市场后,订单交付成果远超公司预期,目前产值近千万,启动意向融资1亿元,正筹备公司上市。 距离旧厂区约2公里外,翰凯斯新厂房的建设正进入冲刺阶段,项目主体工程已封顶,正进行围蔽施工。 翰凯斯的发展,是贵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印证。去年以来,贵阳强力推进“千企改造”“千企引进”“万企融合”行动,大力培育先进装备制造业、中高端消费品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数字产业、健康医药产业六大新产业,努力打造全省新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和新的增长点。 2019年,贵阳市新增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7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6个,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6%,新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提高到23%、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比重超过80%。 今年以来,贵阳市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动六大新产业加快发展。吉利汽车、奇瑞万达等企业优化产品、提升产能;浙江新秀集团有限公司清镇市箱包基地建设如期开工;总投资百亿元的贵州双龙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项目签约落地。
继滴滴出行之后,上海自动驾驶示范应用再添新选手。 8月17日,AutoX自动驾驶出租车正式向公众开放。用户在指定的自动驾驶示范区域内,通过高德打车APP可无限次呼叫AutoX自动驾驶出租车,且无需付费。 据悉,用户在高德打车APP内输入起点和终点,并在“舒适”中勾选“AutoX”即可完成呼叫。呼叫完成后,AutoX自动驾驶车辆会自动行使并停靠在距离用户指定上车点最近的安全位置;用户上车了解、签署志愿者协议后,可通过车内iPad知晓行程信息,通过指示完成身份确认后开始行程。行程中,车内屏幕持续显示行程、自动驾驶识别、决策等信息。此外,Auto的每辆车仅配备一名安全员,副驾驶座位无工作人员。 早在今年4月,AutoX上海自动驾驶运营大数据中心就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仅用三个半月就迅速进入公开示范应用阶段,规模化车队在上海上线。效率如此之高,取决于AutoX低成本、可快速复制的解决方案。据了解,这套方案包括运营大数据中心、跨城市大数据链路平台等;自动驾驶系统的快速适应能力、人工智能泛化能力、三维高清地图建设和更新等技术。 目前,AutoX已经在国内多个城市拥有道路测试及技术落地资格,是首家获得上海、广州和深圳三个一线城市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的公司,并拥有上海、武汉等地的示范应用牌照。除此之外,AutoX在今年还获得了中国唯一一张、全球第二张加州可载人全无人自动驾驶牌照。 与此同时,AutoX与包括东风汽车(600006)、上汽集团(600104)、比亚迪(002594)、阿里巴巴、联发科等建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自动驾驶车辆的前装量产、落地运营和5G通讯技术应用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在出行合作方面,AutoX与高德出行停牌、鹏程电动、地上铁积极探索无人车队的运营,实现平台化商业落地路径。(周健)
继滴滴出行之后,上海自动驾驶示范应用再添新选手。 8月17日,AutoX自动驾驶出租车正式向公众开放。用户在指定的自动驾驶示范区域内,通过高德打车APP可无限次呼叫AutoX自动驾驶出租车,且无需付费。 据悉,用户在高德打车APP内输入起点和终点,并在“舒适”中勾选“AutoX”即可完成呼叫。呼叫完成后,AutoX自动驾驶车辆会自动行使并停靠在距离用户指定上车点最近的安全位置;用户上车了解、签署志愿者协议后,可通过车内iPad知晓行程信息,通过指示完成身份确认后开始行程。行程中,车内屏幕持续显示行程、自动驾驶识别、决策等信息。此外,Auto的每辆车仅配备一名安全员,副驾驶座位无工作人员。 早在今年4月,AutoX上海自动驾驶运营大数据中心就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仅用三个半月就迅速进入公开示范应用阶段,规模化车队在上海上线。效率如此之高,取决于AutoX低成本、可快速复制的解决方案。据了解,这套方案包括运营大数据中心、跨城市大数据链路平台等;自动驾驶系统的快速适应能力、人工智能泛化能力、三维高清地图建设和更新等技术。 目前,AutoX已经在国内多个城市拥有道路测试及技术落地资格,是首家获得上海、广州和深圳三个一线城市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的公司,并拥有上海、武汉等地的示范应用牌照。除此之外,AutoX在今年还获得了中国唯一一张、全球第二张加州可载人全无人自动驾驶牌照。 与此同时,AutoX与包括东风汽车、上汽集团、比亚迪、阿里巴巴、联发科等建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自动驾驶车辆的前装量产、落地运营和5G通讯技术应用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在出行合作方面,AutoX与高德出行停牌、鹏程电动、地上铁积极探索无人车队的运营,实现平台化商业落地路径。(周健)
2020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下称“2020全球智博会”)于8月14日在苏州开幕。滴滴在2020全球智博会上集中展示了自动驾驶、出租车可视信息化管理系统“桔行系统”、智慧交通等AI产品和解决方案。经过网络投票及2020全球智博会评审专家投票,滴滴自动驾驶获颁“中国人工智能年度十大创新企业”奖。 滴滴首席技术官兼自动驾驶首席执行官张博认为,未来交通出行将在交通基础设施、出行交通工具和共享出行3个层面发生智能化变革。电动汽车和智能驾驶将是交通工具变革趋势。在这方面,滴滴自动驾驶具备独特DNA优势,即Data(大数据)、Network(运营网络)和AI(人工智能技术)。 张博介绍,滴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拥有千亿级公里出行场景数据的公司。滴滴自主研发的“桔视”车载摄像设备,覆盖了滴滴50%以上的网约车订单和300多个城市。 在运营网络方面,滴滴能为乘客提供自动驾驶和普通网约车“混合派单”服务,一方面弥补现阶段自动驾驶仅能在特定区域使用的局限。在人工智能技术层面,滴滴自动驾驶技术致力于L4级及以上系统解决方案。截至目前,滴滴自动驾驶已具备感知、预测、规划、控制、定位、高精地图、仿真系统等完备自动驾驶研发模块。
中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底气不仅源自充足的粮食战略储备,而且在于不断增强的农业科技实力。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智能+”在农业领域的不断渗透,中国传统农耕正加速向现代“智慧农业”转型嬗变。 作为国内农业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近年来雷沃重工积极推动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结合,用“智能、互联、信息”定义“新农机”。在其创新引领下,一场以“互联网+农机”为主导的智慧农业画卷,正在大田里徐徐展开,为守护大国粮仓、端牢“中国饭碗”带来“硬核”支撑。 自动导航驾驶的雷沃拖拉机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开展春耕作业 智慧种地要增收、增效,全程无人化将解决“土地由谁来种”的问题,这是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春耕时节,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二八台镇的一片50亩农田里,犁地、平地、播种、施肥、覆膜全部由3台自动导航驾驶的雷沃拖拉机完成,“智慧”农业在南疆地区初展身手。 智慧农场无人驾驶出入库系统作业演示 这是一场自动导航驾驶系统的田间演示会,是雷沃重工与华南农业大学在农机智能信息化领域合作多年后的一次成果展示。 在拖拉机的驾驶舱内,记者看到,驾驶员的右前方装有一块触控式液晶显示屏,拖拉机作业和田块环境等一览无余,在点击开启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后,拖拉机随即进入自动航行模式,油门、方向盘不用人来操控,按照设定好的直线匀速前行。驾驶员则在拖拉机外观察。 2020年6月11日,在中国农机田间日活动,雷沃主从导航无人驾驶收获系统作业演示 为什么要让拖拉机自动导航驾驶?这片演示田的承包户刘伟武此前一口气买下7台雷沃阿波斯拖拉机。“就是要解决棉花种植‘播行不直、接行不准’的问题”。他说。 作为种棉大户,刘伟武发起的合作社今年共流转14000亩土地,全部种植棉花。他说,如果播种不直、播行之间接行的距离宽一道窄一道,不仅影响土地利用率,后续给棉花进行打顶、收割时,那些同样具备自动导航驾驶功能的大型机械就难以“对行”进行作业。 要实现棉花从播种、打药、田间管理到采摘的全程机械化,“一开始播种的精度就必须要高”,与雷沃重工合作研发出这一无人驾驶棉花播种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强调。 而过去,播种直不直、接行准不准,全靠驾驶员的手和眼。 “新疆都是大块的田地,一望无际,没什么参照,人工驾驶播种很考验驾驶员的本事,一不小心就会歪。”罗锡文院士回忆,几年前他来新疆调研时,就看到有农民为了种地“直”,小跑着跟在播种拖拉机后面,不停用尺子测量播行间距,“很辛苦”。 时间回到今年6月11日,在中国农机推广田间日现场,雷沃全程无人驾驶作业演示让我们近距离感受了“智慧种地”的全过程。无人驾驶雷沃欧豹拖拉机牵引液压翻转犁、深松机对收割完的地块进行耕整、深松作业。接着安装了自动导航驾驶系统的阿波斯拖拉机牵引播种机将玉米种播下,同时实现漏播重播报警、播种粒数统计、作业速度监控、作业面积统计等功能。最后安装自动导航驾驶系统的无人喷杆喷雾植保机,按照设定的参数自主完成植保作业。 拖拉机挂接播种机自动出入库演示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搭载“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和作业系统”的雷沃欧豹拖拉机,根据路径规划自动出库进入田间,自动田间转向、自动对接行,完成作业后自动入库。 从耕整到播种再到植保环节全程无人作业,智能化的无人驾驶农机在田间大显身手。目前,雷沃从收割到耕整、播种、植保,实现了整个农田作业流程的自动导航驾驶,推动了我国农业从“全程机械化”到“全程无人化”的服务模式转变。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8月14日,2020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开幕。滴滴CTO兼自动驾驶CEO张博在演讲中认为,未来交通出行将在交通基础设施、出行交通工具和共享出行3个层面发生智能化变革。电动汽车和智能驾驶将是交通工具变革趋势。 张博介绍,滴滴自主研发的“桔视”车载摄像设备,覆盖了滴滴50%以上的网约车订单和300多个城市。“桔视”设备收集的长尾场景数据,将帮助滴滴搭建更丰富的仿真测试场景库,推动自动驾驶算法不断迭代进化,加速自动驾驶应用部署。 在运营网络方面,张博介绍,滴滴能为乘客提供自动驾驶和普通网约车“混合派单”服务,能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切实补充。此外,滴滴的网约车运营网络,还能为自动驾驶提供全流程车队运维、管理、充电、保险等。 张博介绍,在人工智能技术层面,滴滴自动驾驶技术致力于L4级及以上系统解决方案。截至目前,滴滴自动驾驶已具备感知、预测、规划、控制、定位、高精地图、仿真系统等完备自动驾驶研发模块。
最近这段时间,华为的大动作不断。 先是高薪聘请“天才少年”,不仅展现了一波招贤纳士的决心,还顺带秀了一把公司的现金流状况。 然后是“南泥湾”计划,浓浓的革命情怀。 8月11日,华为的“牙膏管”里又挤出来好消息。 在第十二届汽车蓝皮书论坛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透露,华为在武汉有一个光电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正在“迅速”研发激光雷达技术。 这种激光雷达技术目前最热门的应用场景,当属无人驾驶汽车了。 华为的这一波利好消息,在11日当天一片惨绿的A股市场,逆势带起了几家自动驾驶技术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 今天华为还同时被爆出确认成立屏幕驱动芯片部门。 可见华为在高端芯片供应被掐断之后,开始同时发力多条赛道。 自动驾驶群雄割据 智慧交通是各大科技企业的必争之地,而无人驾驶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和IHS Automotive预测,到203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达到2100万辆左右,而中国市场的份额约为24%左右,约为504万辆。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中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125亿元,预计至2023年可达2381亿元。 车联网方面,2020年全球车联网渗透率约为20%,中国的渗透率约为24%,预计至2025年可分别提升至65%和77%,分别对应16920亿元和9550亿元的市场空间。 这块肥肉摆在台上,难免让台下趋之若鹜。 众多企业都在探索以智能化、数字化的技术,协助人们在交通出行的各个场景中获得更好的驾乘体验。 亚马逊、苹果、谷歌、百度、通用、福特、优步、本田、特斯拉、PSA、宝马…… 当前无人驾驶产业仍在军阀割据,大家在技术研发领域争先恐后,又在M&A战场上动作频繁。 截止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自动驾驶技术革命,已经取得早期阶段的胜利。然而仍没有一家企业脱颖而出,完成对整个市场的“统一”。 中国市场上,出于无人驾驶产业链下游的L4、L5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已经开始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2018~2019年,这些公司陆续拿到了地方政府办法的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其中包括百度、滴滴、腾讯等。 产业链上游的部件及核心模块领域,也有多家初创企业崭露头角。 华为就是其中的一家。 “我们将过去30年积累的ICT技术优势延伸到智能汽车产业,成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核心供应商,围绕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五个主要方面。” 华为2019年财报中写道。 华为将自我定位设置为“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一再强调,华为不造车,但华为要帮助车企造好车。5G技术、高端硬件和强大的算力都是无人驾驶领域重要的底层技术。 而这些华为都有。 有消息显示,华为公司与欧洲、日本和中国的汽车厂商合作,计划最早于2021年推出无人驾驶汽车。 激光雷达vs超声波雷达 激光雷达作为实现自动驾驶最重要的一环,国产供自动驾驶车使用的激光雷达纷纷投入量产与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国内自动驾驶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化。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透露,华为在武汉有一个光电技术研究中心,总计有1万多人。 该中心正在研发激光雷达技术,目标是短期内迅速开发出100线的激光雷达。 王军认为,未来计划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甚至是100美元。 多线雷达,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多个激光发射器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通过点击的旋转形成多线束的扫描。线束越多、越密集,对环境的感知就更加充分。 这种激光雷达对应的是以无人驾驶技术中“多传感器+高精度地图”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案需要在车顶配置许多元器件,包含激光雷达、摄像头、GPS天线等,虽然感知的精度较高,但成本也相对不菲。 华为要做100线的激光雷达,这是什么概念? 如果说单线的激光雷达是这样的: 那么多线的激光雷达应该就是这样的: 100线的激光雷达就是…… “眼睛多,看东西才能更清楚!” 理论上讲,无人驾驶技术采用的激光雷达,往往也需要配套更强大的算力。 由于其成像模式,激光雷达往往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而100线的激光雷达,需要处理的信息更是海量。 这对于车载处理器的运算能力将产生极大的挑战。 在这一点上,华为应该没有在怕的。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很有可能会失去上游最大的高端芯片供应商台积电。 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下,华为积极寻找“备胎”,同时也发展自身高端芯片产业,研发自己的光刻机。 高通和联发科对于供货华为都十分积极。 车载芯片方面,华为除了加大自研芯片的比例,也将联合意法半导体进行共同开发。 消息人士称,与特斯拉和宝马的领先汽车半导体供应商意法半导体合作,可能使华为跃升为自动驾驶领域的顶级参与者,这是科技公司的下一个关键战场。 另一方面,激光雷达成本也相对更高。 除了激光雷达之外,自动驾驶的另一套解决方案就是毫米波雷达+视觉传感器。 而目前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品牌特斯拉,采用的就是后者,因此特斯拉的无人驾驶硬件成本方案比较低。 据传,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从一开始就没有将激光雷达作为特斯拉无人驾驶解决方案Autopilot的必选硬件解决方案。虽然这套方案的感知水平较低,但特斯拉可以依托其在软件算法方面的能力来加以弥补。 目前国产特斯拉Model 3已经借助这套解决方案,基本实现了L3级别的自动驾驶——只不过在红灯面前还不会自动停车,一不小心就会帮你刷掉六分。 在安全性上,特斯拉发布的2020Q2安全报告显示,特斯拉电动汽车的自动驾驶仪Autopilot事故与去年同期比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上季度相比略有倒退。 “我们记录的数据表明,电动汽车驾驶员在打开Autopilot进行自动驾驶时,每453万英里里程发生一起事故。”这份报告写道。 报告称,没有打开Autopilot进行自动驾驶时,事故发生得更加频繁,所以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功能是安全的。 然而就目前而言,谷歌、百度、奥迪、福特、宝马等企业都在使用多传感器+高精度地图的解决方案,这已经成为无人驾驶技术中最基本的配置。 主要的原因在于,毫米波雷达+视觉传感器无法感知行人,并且对周边所有障碍物无法进行精准的建模。 因此行业普遍倾向于将激光雷达的方案将作为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前提。 华为在武汉光电研究中心的激光雷达项目将会有怎样“迅速”的成果,我们不妨等着华为后续的消息。 进军屏幕驱动芯片 8月11日还有另一条关于华为的消息,就是华为确认成立做屏幕驱动芯片部门。 当天下午有媒体报道称,之前在信息化峰会上诉苦“华为芯片断供”的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签发了成立显示驱动产品业务部的通知。 该部门主要负责LED 显示屏专用驱动芯片。 消息得到了华为的证实。 据传早在2019年年底,华为就在跟进相关项目了,华为海思第一款OLED Driver已经在流水线上生产。 LED显示屏专用驱动芯片是指按照LED发光特性而设计专门用于LED显示屏的驱动芯片。 小结 在高端智能手机领域受挫的华为,正在多个赛道发力突破,包括5G通信技术、智能手机、云技术、无人驾驶、芯片制造。 华为的商业版图不仅十分垂直,在水平方向也做到了幅员辽阔——漫长的边境线,每一寸都要去顾及。 选择自动驾驶作为赛道显然是看中了该行业的发展前景。可惜如今国内外的科技公司都在积极参与,强者如云竞争激烈。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逻辑告诉我们,只有成为一个领域的头部玩家,才能在这个产业中分到最大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