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消息人士透露,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海拉(Hella)正计划出售其驾驶辅助软件部门。 图片来源:海拉Aglaia 消息人士称,海拉正与咨询机构衡量该业务的利益,这可能为该公司带来数亿欧元的收入。海拉驾驶辅助软件部门可能会引起在自动驾驶方面投资的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以及科技公司的兴趣,但该公司还没有做出最终决定,也不确定提议是否会被实施。海拉代表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海拉驾驶辅助软件部门名为Aglaia移动视觉(Aglaia Mobile Vision),负责生产用于辅助驾驶功能或自动驾驶汽车的嵌入式软件系统。其图像处理程序可以检测来往车辆、识别红绿灯信号和车道标志线,以及感应车身附近物体。与Mobileye出售软硬件的集成解决方案不同,Aglaia的软件是与其他供应商生产的芯片、摄像头和传感器配合使用的。 受新冠疫情影响,汽车市场低迷。海拉7月28日曾表示,受疫情期间“市场需求急剧下滑”的影响,公司将在2023年底前在总部裁员900名,预计本财年销售额为56亿欧元到61亿欧元。 海拉创建于1899年,为汽车、建筑机械和船只生产照明和电子配件,还与佛吉亚、彼欧(Plastic Omnium)和泰明顿摩擦材料(TMD Friction)等同行公司合作运营一系列项目。 近年来,车企和供应商纷纷投资自动驾驶技术。大众集团去年宣布,将和福特汽车共同研发电动和自动驾驶汽车技术;今年6月表示,已完成对福特合作伙伴Argo AI的投资――注入10亿美元现金,并将其价值16亿美元的自动驾驶业务并入该业务。现代汽车也与安波福创建了合资企业Motional,为自动驾驶出租车网络运营商研发无人驾驶系统。
四维图新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本次发行对象为不超过35名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00,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计划投资于智能网联汽车芯片研发项目、自动驾驶地图更新及应用开发项目、自动驾驶专属云平台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8月26日,大众汽车集团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试点项目启动仪式在合肥举办,成为中国首个由国际汽车制造企业启动的自动驾驶服务生态圈构建项目。 合肥市长凌云代表合肥市政府向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颁发了合肥市首张自动驾驶车辆测试牌照,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苏伟铭共同启动该试点项目。拿到牌照的大众汽车集团,将从今年9月开始在合肥市海恒社区开启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的道路测试。届时,由10辆奥迪e-tron改装而来的RoboTaxi将驶上合肥街头;到明年初,这些RoboTaxi就会面向社区内40万居民启动载客测试,海恒社区为此将分批建成近百个接驳站点。 “数字化、电气化和自动驾驶是大众汽车集团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苏伟铭介绍,“得益于对技术、硬件和软件全面整合的能力,我们能够为用户打造整合化的出行服务解决方案,即用电动车提供的自动驾驶服务生态圈。”在大众汽车构建的生态圈中,共有5个层级:自动驾驶系统、电动车平台、确保车队高效运营的精准算法、连接乘客的车联网功能、更多的生态圈内容服务。 相较已在国内其他城市启动载人测试的百度、滴滴出行、AutoX等,大众汽车的RoboTaxi更像是“自主测试”。苏伟铭坦言,大众汽车上线RoboTaxi,是期待未来可以对面向市场销售的汽车反哺成熟的自动/辅助驾驶技术。“希望能带给消费者更好、更安全的体验。” 此外,大众汽车会借助RoboTaxi与合肥市共同探索智慧城市的可能性。例如,在接驳站点的选址论证上,大众汽车会配合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减少运力盲区和出行痛点。“我们会共享RoboTaxi运行中的各种数据,也能得到城市的数据,双方的数据是共享的。”苏伟铭解释。 在业内人士看来,拥有多种感知硬件的RoboTaxi可以动态收集城市道路的实时数据,成为智慧城市的移动“末梢神经”。 在合肥探索RoboTaxi的并非大众一家,拥抱RoboTaxi的也非合肥一地。 就在大众汽车获得牌照的同时,安徽首条5G自动驾驶开放道路示范线进入调试阶段。 事实上,百度一直在扩张RoboTaxi的应用规模。在长沙、沧州落地后,近日百度又获批北京首份自动驾驶第二阶段载人测试通知书。 “现在就是在跑马圈地。”AutoX创始人肖健雄介绍,“在城市和用户方面取得先发优势,对于从事RoboTaxi业务的公司而言非常重要。” 而AutoX与滴滴出行的竞争最为抢眼:2家公司先后在上海市嘉定区的自动驾驶示范应用区对公众开放RoboTaxi试乘体验,展开“当面锣,对面鼓”的竞争。 “我们的一辆车每小时会产生1TB数据,但不是所有数据都有意义,只有这种非结构化城市道路场景,才能产生有价值的数据。”肖健雄说,“现在最期待的是开放机场接送机的测试,这是RoboTaxi的重要应用场景。” 苏伟铭也表达了类似观点:“自动驾驶并不是数据越多越好,需要有价值的数据,所以一定要有应用场景。”在总面积16平方公里的大众汽车RoboTaxi测试区域内,包含80公里全开放道路,以及拥有学校、商超、公园、医院、居民区等功能辖区的真实交通环境。
8月26日,大众汽车集团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试点项目启动仪式在合肥举办,这是中国首个由国际汽车制造企业启动的自动驾驶服务生态圈构建项目。 现场,合肥市长凌云代表合肥市政府,向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颁发了合肥市首张自动驾驶车辆测试牌照。合肥市市委书记虞爱华书记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苏伟铭共同启动试点项目。 据了解,该测试项目服务车队为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奥迪e-tron组成的奕秒(ezia)车队,并将于今年9月开始在合肥市海恒社区开启道路测试。测试区域总面积16平方公里,包含80公里全开放道路,有学校、商超、公园、医院、居民区、工业园等功能辖区的真实交通环境内。2021年初,奕秒(ezia)车队计划面向社区内40万居民启动载客路测。为方便居民出行,海恒社区规划分批建成近百个接驳站点。 苏伟铭表示:“数字化、电气化和自动驾驶是大众汽车集团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得益于对技术、硬件和软件全面整合的能力,我们能够为用户打造整合化的出行服务解决方案,即以电动车提供的自动驾驶服务生态圈(AV MaaS),内涵包括细分的五个层级——自动驾驶系统;电动车平台;确保车队高效运营的精准算法;连接乘客的车联网功能;以及更多的生态圈内容服务。”他还特别感谢了合肥市为项目顺利落地创造的良好政策环境,以及在测试路段交通网络升级、快速充电桩等基建配套方面给予的支持:“我非常钦佩合肥市政府在新兴技术、新兴经济、新兴行业等领域的远见和开放,这极大鼓励了行业和企业的突破式发展。” 在此基础上,大众汽车集团将继续与合肥市政府共同探讨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情况。合肥智慧城市项目启动于2019年5月,是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首个智慧城市项目,也是全球首批智慧城市项目之一。(周健)
当前,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数字化、平台化、智慧化、国际化”转型为指引,充分利用疫情期间“蛰伏期”“窗口期”,结合行业“信息技术”“本质安全”方面的巨大需求,加速围绕智能化、高技术附加值、低能耗装备开展专项攻关,以助力公司高技术高质量发展。 我国矿山开采及运输主要依靠国内劳动力,环境、安全、效率等一直是制约采矿业持续发展的重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中国恩菲自主开发专利产品无人驾驶电机车,其应用可大幅度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解决劳动力短缺和人员安全问题。无人驾驶有轨电机车获批国家专利18项,适用于所有地下矿山,尤其在大水、高岩爆、高海拔的特殊矿山地下运输以及多列编组、单机和双机牵引、多弯道岔道等复杂工况条件下,该产品相比传统运输方式,可将工作效率提高25%,有效实现设备预维护、减人增效、作业现场无人操作,保证运输环节人员的本质安全。相比传统开采运输装备,该产品具有多项优势。 高效率、低成本、保障本质安全。以国内某矿山为例,该矿采用前后双20吨电机车牵引4列编组,每列编组2个司机,2个信集闭调度人员,共计40人。若采用中国恩菲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有轨电机车,可节省32人。按人工成本10万元/年计,一年节省320万元。产品应用后,可实现全天24小时有效生产,相比于传统模式18小时/日(4班工人,3班运转,每班工作时间6小时),能够极大提升生产效率,创造经济效益。2015年,该项技术还被列入国家安监总局首批《金属非金属矿山新型适用安全技术及装备推广目录》。 减人增效、安全性高。该电机车需要的劳动定员较少,1人可控制2~3列编组,可彻底取消现场人员设置,杜绝现场伤亡,实现本质安全。此外,产品还能完成多重冗余保护和自动控制,避免人为误操作、超速出轨、闯红灯、疲劳驾驶等事故。 高效的运输调度。电机车运行全部采用自动控制,提高单体运输效率,调度室通过直接调度电机车和所有相关巷道设备,统一调度,提高效率。 多重防护、可靠性强。系统可实现多无线链路热冗余运行,通讯系统高度可靠。无人驾驶电机车拥有自主防碰撞、障碍物识别等数十项保护措施,且均有两套独立保护系统。产品的可靠性还体现在车载设备元件级的防震措施、可控制设备全封闭结构、杜绝灰尘和潮湿引起的故障等多个方面。产品可应用于高海拔地区。 易操作、易维护。产品可规划运输中段智慧矿山“一张网”系统,采用融合技术,实现“多网合一”、多系统合一。在全系统范围内,该设备可利用手机、平板随时接入系统,进行实时监控、维护,同时可提供无人驾驶系统健康诊断系统和真正实现远程运维。 信息化功能强大。该产品可实现全运输中段整体信息化,即全系统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可视化管理,并依靠无人驾驶巷道网络系统,实现运输中段其他实施的数据采集或实现远程遥控。 可根据需求与定制产品。产品研发后,中国恩菲继续致力于进一步完善和丰富该设备,并积极拓展产品型号。除14吨和20吨的成熟产品系列外,客户还可根据需求定制机型。 中国恩菲自2011年启动无人电机车自动化采矿综合技术研发以来,已成为国内唯一掌握无人驾驶电机车双机牵引、双机联动技术的单位。目前,中国恩菲自主开发的无人驾驶有轨电机车已成功应用于铜陵有色(000630)冬瓜山铜矿、云南黄金集团红牛铜矿、赞比亚中色非洲矿业谦比希主西矿体等国内外地下矿山项目,能有效帮助客户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解决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为推进智能矿山建设树立典范。 67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恩菲一贯秉承着工艺与设备“一盘棋”的发展思路,现拥有11大核心专长技术,对应有6大核心技术装备和数十项专利技术设备,可为全球客户提供采矿、选矿、冶炼、余热利用、烟气处理、电气及自动化、索道、光伏发电、垃圾焚烧发电、污水处理等领域的成套装备和系统解决方案。近年来,为配合国家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恩菲以开放的胸怀和责任担当积极探索多种发展模式,如联合开发、品牌代理等,有效地发挥了公司咨询设计单位的全局统领优势,提高了国内有色行业的装备技术水平。
8月19日,深圳元戎启行科技(以下简称元戎启行)与曹操出行联合宣布进行自动驾驶车辆测试运营合作,双方在2022年杭州举办亚运会期间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8月19日,深圳元戎启行科技(以下简称元戎启行)与曹操出行联合宣布进行自动驾驶车辆测试运营合作,双方在2022年杭州举办亚运会期间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自动驾驶将是未来出行的发展方向。此次曹操出行与元戎启行的合作,让曹操出行能在自动驾驶上展开布局,并在亚运会期间覆盖杭州主要区域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未来,我们也将在国内的其他城市进行复制推广。”曹操出行董事长刘金良表示。 元戎启行副总裁刘念邱表示:“此次与曹操出行的合作,将继续进行我们在自动驾驶网约车服务运营方面的探索。在后续的测试运营中,元戎启行将不断优化解决方案,降低成本,协助合作伙伴实现自动驾驶车辆的商业运营。”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获悉,到2020年下半年,双方合作的自动驾驶车队数量预计将扩大到10辆,并且接入曹操出行APP。双方将携手扩大自动驾驶测试的规模,预计在2021年面向公众提供自动驾驶试乘服务,在2022年亚运会举办期间,将车队规模扩大到数百辆级别。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魏帅
8月18日,虹软科技披露了2020年半年报,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72%。 对于上半年的业绩增长,虹软科技方面表示其主要原因包括,公司智能驾驶业务快速发展,智能驾驶及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本期实现营业收入3622.1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510.77万元,增长31.52倍;公司本期对联营企业登虹科技的投资损失大幅减少;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新增银行理财收益2353.79万元。 同时,半年报显示,公司的光学屏下指纹解决方案已完成小批量试产;屏下ALS芯片解决方案也已完成流片和样品制作,公司正积极与手机客户开展深度合作。 智能驾驶业务快速发展 虹软科技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技术算法的研发和应用,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IoT等智能设备提供一站式计算机视觉技术解决方案。 近年来,智能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相应的,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得到不断完善。目前,虹软科技已积累了驾驶员监控(DMS)、车载辅助驾驶(ADAS)等多种解决方案。 2020年上半年,虹软科技智能驾驶业务保持了稳定快速的市场开拓。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智能驾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495.74万元,相较于2019全年度的1605.66万元实现倍增。 对于智能驾驶业务快速增长的原因,记者以投资者名义致电虹软科技董办,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公司自2018年起就开始布局智能驾驶领域,今年上半年的成绩是长时间市场铺垫的结果。” 同时,上述负责人表示,“智能驾驶业务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原有技术的积累,智能汽车相关技术与公司已掌握的智能手机领域的核心技术是相通的,这相当关键。” 半年报显示,虹软科技原始创新的人脸分析、人体分析、行为分析、手势识别等核心技术均可同时用于手机、车载等平台。虹软科技方面表示,公司将持续增加在智能驾驶业务的投入,优化产品功能、性能和效果,力争成为车载视觉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 屏下指纹与ALS技术进展顺利 在智能手机业务方面,虹软科技提供的解决方案包括计算摄影解决方案、智能深度摄像解决方案等,目前主要客户包括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等全球知名手机厂商。 2020年上半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有所下滑,而5G手机的占比则有所增加。据IDC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5G手机出货量约为1450万台,占整体市场比例约21.8%;2020年第二季度,随着国内疫情好转,国内5G手机出货量升至约4300万台,占整体市场比例约49.0%。 对此,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钱向劲对记者表示,“新冠疫情的爆发及蔓延使得公司的智能手机板块短期承压,但长期来看,随着5G的逐步商业化,5G换机需求只是推迟而非消失。同时,全面屏手机的加速发展,也将带来屏下相关光电解决方案应用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虹软科技已在光学屏下相关领域积累了一定技术储备。8月18日,虹软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镜头式屏下指纹解决方案已有一批小批量样机生产完成,质量等方面达到既定目标。接下来,公司将积极推进量产化。”同时,光大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公司的屏下亮度环境光传感器芯片(ALS)解决方案已完成流片和样品制作,检测结果良好并满足设计要求,进展符合预期,随着应用渗透率提升,有望成长为新的增长点。 此外,虹软科技仍在不断探索视觉领域的前沿技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中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1.0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4.59%,同比增长17.36%。虹软科技方面表示,公司将着眼长远发展,持续强化研发实力,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