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下午,优刻得发布调整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的公告等。调整前,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以下项目:优刻得青浦数据中心项目(一期)(募资投入16亿元,项目总投资额19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募资投入与总投资额均为4亿元)。调整后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9.65亿元(含本数),其中补充流动资金有变动,募资投入与总投资额均为3.65亿元。 优刻得称,鉴于公司存在新投入或拟投入的财务性投资共计3500万元,该财务性投资拟从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中扣除。 优刻得表示,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客户需求的增长,公司对数据中心机柜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公司通过“优刻得青浦数据中心项目(一期)”的实施,实现数据中心自建,在满足客户规模化需求及定制化要求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资本优势,进一步降低综合成本,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时使用部分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有助于降低公司财务风险,提高公司的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保障公司研发创新及业务扩张等活动的持续正常开展。由于上述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所需资金规模较大,公司使用自有资金或进行债务融资可能为公司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因此公司选择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以解决上述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 与股权融资相比,通过贷款融资和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资金筹集会为公司带来较高的财务成本。如公司通过上述两种方式进行融资,一方面会导致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上升,提高公司的财务风险,降低公司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会产生较高的利息费用,挤压降低公司整体的利润空间,不利于公司的稳健发展。公司通过股权融资可以有效降低偿债压力,有利于保障本次募投项目的顺利实施,保持公司资本结构的合理稳定。
12月8日,华谊兄弟接连发布了20余则公告,其中包括关于调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公告与定增预案(二次修订稿),对于此前披露的定增募资方案在定价方式、发行价格、发行对象、锁定期、募投项目及投资金额等方面做出了大幅调整。 在行业持续调整的压力之下,华谊兄弟定增方案的调整对其自身竞争力、对资本市场和影视行业,释放出了十分强烈的积极信号。 发行对象增至不超过35名 早在4月下旬,华谊兄弟首次披露该定增预案,彼时,该方案被解读为华谊兄弟借助定增“补血”,引起了市场极大关注。 具体来看调整后的定增预案,定价方式由锁价发行改为竞价发行,将发行价格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80%”调整为“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发行数量则由不超过8.23亿股调整为不超过8.33亿股。 发行对象方面,则由阿里影业、腾讯计算机等8名对象调整为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募资总额从不超过22.90亿元微调至不超过22.86亿元。此外,调整前的锁定期为18个月,调整后的限售期为6个月。 对于华谊兄弟主动对定增预案进行调整,北京看懂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职业投资人程宇向记者表示:“从调整后方案来看,发行总额基本未变,定向目标群体扩大并采用询价方式,这意味着华谊兄弟的经营环境趋好,投资者对华谊兄弟的收益预期增高,对其定增的兴趣增大。” 事实上,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八佰》热映,华谊兄弟股价曾一度在8月涨至7.2元/股的高位。12月8日,华谊兄弟报收4.42元/股,总市值达123.2亿元。有市场人士认为,原定的发行对象大概率将继续参与华谊兄弟此次定增。 独立电影人、剧作家向凯对记者表示:“定增方案由锁价调整为询价,这充分说明了华谊今年几部大片票房收益产生的化学反应,不过,华谊不会在票房收益上做过多的文章,通过大片效应给投资者带来信心才是最终目的。” 据悉,华谊兄弟目前还有多部电影在筹备拍摄与发行中,《温暖的抱抱》、《阳光劫匪》等影片将于12月31日上映,《侍神令》将冲击贺岁档(大年初一上映),陆川导演的《749局》、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2》、贾樟柯导演《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以及曹保平导演的《涉过愤怒的海》都已杀青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传递行业向好积极信心 受益于《八佰》31亿元的高票房,华谊兄弟2020年第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净利润亏损情况收窄,债务压力有所减轻。《八佰》、《金刚川》接连上映,令华谊兄弟信心倍增,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更是为影视行业企业的发展营造出较为宽松和有利的发展环境。 “电影行业正在逐渐回暖,进入12月,有多部上映电影短时间内票房就突破亿元,反映出蓬勃待发的票房潜力,而且即将到来的圣诞、元旦、春节也是电影业的旺季,因此在国内疫情防控有力情况下,或将迎来较前两年同期电影票房的增长。”深圳市思其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伍岱麒向记者分析称,“马上到来的2021年,在国外电影业受疫情影响的背景下,国外大片带来的冲击将减少,本土的电影更有自我发展的空间,相信未来在题材、表达形式方面会更加多样化。而同样不可忽视的是线上的网络电影,因疫情影响而快速发展的线上平台电影,也有望迎来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华谊兄弟定增预案中将募集资金投向由“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及偿还借款”调整为“影视剧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拟将在影视剧项目上投入1.60亿元募集资金,该项目总投资达1.74亿元。 华谊兄弟方面表示,近年来,公司团队紧跟行业变革,提升自身的精品化内容制作能力,本次发行募集资金用途是公司应对行业竞争格局以及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降低财务风险,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随着线上线下的同时开放,对传统院线的影响是电影工业的又一次革命。电影从业者应当放宽眼界,加快转型的步伐。尤其是电影工业的梦想者更要转变观念和思维逻辑,无论是线上线下,还是通过网络平台,只有让观众看到自己的作品,让作品产生价值并活下去才是王道。”向凯告诉记者。 华谊兄弟方面表示,通过影视剧项目的投资,将发挥公司创作能力优势、管理和赋能体系平台优势,把握影视市场中优质稀缺内容的市场机会,完善公司内容媒体库资源,丰富作品类型,提升公司影视作品的制作水平与市场口碑,同时进一步加强公司与国内主流网络视频媒体、卫视平台的业务合作,增强公司的产业地位。
2020年成为融资大年。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经济强劲复苏,逆周期政策逐步退出,“宽信用”进程面临变数。局部信用收缩苗头隐现,信用扩张顶点可能已经出现。 据统计,11月11日以来,全市场已有超千亿元的信用债发行取消。11月,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在年内首现负值。截至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是2019年10月以来首现回落。 融资大年 债券“井喷” 央行数据显示,前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33.2万亿元,比此前年度纪录还多出近7万亿元。在这当中,贷款占去“半壁江山”,其后便是债券融资。其中,政府债券融资7.6万亿元,企业债券融资4.4万亿元,合计超过12万亿元。 截至目前,2020年A股IPO融资额已近4400亿元,创10年新高。从发行规模看,截至12月9日,2020年债券市场发行面值总额约54万亿元,其中,国债、地方债发行量双双超过6万亿元,政策性金融债发行超过5万亿元,超短融发行超过4万亿元,公司债发行超过3万亿元,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超过2.5万亿元,均破历史纪录。从大类品种看,利率债发行超过18万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将近12万亿元,分别比2019年全年多发47%和21%,发行量均再上新台阶。 取消发债潮涌 债券市场仍有融资“洼地”。Wind数据显示,从省级地区看,截至12月9日,2020年内地共有8个地区信用债发行量超过1万亿元,最高的达10万亿元,有8个地区信用债发行量低于2000亿元。 临近年底,突发信用违约“黑天鹅事件”,在影响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的同时,还助推一级市场取消发债潮涌。 在永煤控股发生债券违约后,一级市场信用债取消发行现象有所增加。11月11日至12月9日,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全市场共有138只公司信用类债券因发行失败或主动推迟发行而取消发行安排,涉及债券面值总额1045.2亿元,成为年内取消发债最密集的时期。 “宽信用”拐点料现 2020年融资爆发式增长有特殊的经济金融背景。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市场基本认为信用扩张程度最高阶段即将过去,“宽信用”退出已提上日程,信用扩张周期拐点已渐行渐近。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李奇霖表示,目前经济已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会逐渐看到基本面和政策面的一些变化。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说,信用修复最快阶段已过去,今年年底前后或逐步进入信用“收缩”通道,明年将会是信用“收缩”之年。 在做大今年社融规模增量的因素中,信贷和债券融资无疑是最大的两个。新增信贷逆周期特征显著,随着经济加快恢复增长,新增信贷增长放缓是大势所趋。债券方面,赵伟认为,政府债券和城投企业融资放量势头较难持续。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规模从5月开始已出现下降,11月受风险事件及季节性因素等影响,更出现年内首次为负的情况。 不管是政策主动引导,还是风险事件造成的被动收缩,本轮“宽信用”拐点可能已经在望。
核心观点 一级市场 发行规模方面,本期信用债(含企业债、公司债、中票短融、PPN)发行总规模1688.41亿元,偿还总规模1618.56亿元,净融资额69.85亿元。发行利率方面,从交易商协会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估值来看,AA及以上不同期限发行利率均处于下行态势。按发行额来看,主体评级AAA级占比62.64%,AA+级占比23.04%,AA级占比12.85%。 二级市场 本期信用债合计成交4911.43亿元。银行间市场是公用事业行业比较热门,交易所市场是房地产和建筑装饰行业受到较多关注。本期3年期和5年期中票收益率均有所下行。期限利差方面,3年期中票期限利差有所走扩,5年期中票期限利差有所收窄。信用利差方面,1年期和5年期不同等级中票信用利差均有所收窄,3年期中票信用利差有所走扩。 等级变动 本期主体评级正向级别调整的企业共2家,涉及电气设备和建筑装饰行业,其中1家为公众企业,1家为地方国有企业。本期债项评级正向级别调整的共1家企业的4只债券,为主体评级正向级别调整的企业。本期主体评级负向级别调整的企业共2家,涉及医药生物和汽车行业,其中1家为民营企业,1家为地方国有企业。本期债项评级负向级别调整的共2家企业的13只债券,为主体评级负向级别调整的企业。 事件概览 本期负面事件有(1)东旭光电(行情000413,诊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按时兑付利息、(2)精功集团有限公司未按时兑付本息、(3)金杯汽车(行情600609,诊股)股份有限公司担保人评级调低、(4)上海申华控股(行情600653,诊股)股份有限公司担保人评级调低。 风险提示 关注信用风险事件对整体利差的影响。 报告正文 1、一级市场 1.1 发行数量 发行规模方面,本期信用债(含企业债、公司债、中票短融、PPN)发行总规模1688.41亿元,偿还总规模1618.56亿元,净融资额69.85亿元。 发行类型方面,本期信用债发行中短融占比42.88%,企业债占比2.79%,公司债(含私募)占比33.03%,中票占比15.08%,PPN占比6.22%。 发行行业方面,本期信用债发行行业主要包括建筑装饰、综合、交通运输、公用事业、非银金融、有色金属、房地产,发行金额占比31.52%、20.36%、17.57%、10.08%、5.52%、4.66%、2.41%。 1.2 发行利率 发行利率方面,从交易商协会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估值来看,AA及以上不同期限发行利率均处于下行态势。 1.3 发行等级 按发行额来看,主体评级AAA级发行额680.10亿元,占比62.64%,AA+级250.15亿元,占比23.04%,AA级139.51亿元,占比12.85%。 2、二级市场 2.1 交易概况 本期信用债合计成交4911.43亿元。分类别看,中票、短融、PPN分别成交2365.71亿元、1816.45亿元、371.30亿元,企业债和公司债分别成交213.83亿元和144.14亿元。 本期银行间成交最活跃的个券是20中石化MTN003、20电网CP004、20广晟SCP005、20伊利实业SCP034、20伊利实业SCP035、20大唐发电(行情601991,诊股)SCP005、20龙源电力SCP014、20国药控股SCP007、20华发集团SCP020、20中远海运SCP004,银行间市场是公用事业行业比较热门。上交所最活跃个券是20杭城02、19恒大01、16富力01、15城建01、18国投02,深交所则是16盛润02、19潍坊03、16高投01、16高投02、18远东四,交易所市场是房地产和建筑装饰行业受到较多关注。 2.2 收益走势 本期3年期和5年期中票收益率均有所下行。3年期AAA、AA+、AA中票收益率分别变动-3.27BP、-3.27BP、-2.27BP至3.81%、4.14%和4.44%;5年期AAA、AA+、AA中票收益率分别变动-8.98BP、-4.98BP、-6.98BP至3.96%、4.27%和4.66%。 2.3 期限利差 采用AAA级各期限中短期票据的差异作为利差标的。2020年12月4日,3年期与1年期、5年期与1年期利差分别为34.44 BP、50.11 BP,相比于上期分别变动4.26BP、-1.45BP。3年期中票期限利差有所走扩,5年期中票期限利差有所收窄。 2.4 信用利差 采用各期限各等级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与对应期限的中债国开债到期收益率之间的差异作为信用利差标的。2020年12月4日,AAA级1年期、3年期、5年期信用利差分别为45.74BP、54.32BP、52.57BP,分别变动-1.16BP、1.88BP、-7.08BP;AA+级1年期、3年期、5年期信用利差分别为72.69BP、87.25BP、83.57BP,分别变动-2.17BP、1.88BP、-3.08BP;AA级1年期、3年期、5年期信用利差分别为98.69BP、117.25BP、122.57BP,分别变动-1.17BP、2.88BP、-5.08BP。1年期和5年期不同等级中票信用利差均有所收窄,3年期中票信用利差有所走扩。 3、等级变动 3.1 正向变动 本期主体评级正向级别调整的企业共2家,涉及电气设备和建筑装饰行业,其中1家为公众企业,1家为地方国有企业。本期债项评级正向级别调整的共1家企业的4只债券,为主体评级正向级别调整的企业。 3.2 负向变动 本期主体评级负向级别调整的企业共2家,涉及医药生物和汽车行业,其中1家为民营企业,1家为地方国有企业。本期债项评级负向级别调整的共2家企业的13只债券,为主体评级负向级别调整的企业。 4、事件概览 本期负面事件有(1)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按时兑付利息、(2)精功集团有限公司未按时兑付本息、(3)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担保人评级调低、(4)上海申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担保人评级调低。 风险提示:关注信用风险事件对整体利差的影响。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11月,地方政府债券(以下称地方债)发行1384亿元,全部为再融资债券。截至11月底,今年累计发行地方债62602亿元,其中,新增债券44945亿元,再融资债券17657亿元。新增债券中,一般债券发行9479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0%;专项债券发行3546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37500亿元)的94.6%。 11月地方债发行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发行利率有所降低。11月,地方债平均发行利率3.58%,较10月(3.67%)下降9个基点。二是发行期限明显缩短。11月,地方债平均发行期限12年,比1-10月平均发行期限缩短3年。三是二级市场流动性持续改善。截至11月底,地方债现券交易量12.9万亿元,同比增加3.9万亿元;换手率(现券交易量/托管总量)0.51倍,同比增加0.1倍;质押式回购规模20万亿元,同比增加2.9万亿元。四是认购需求稳定。11月,部分公司信用类债券发生违约,信用债券发行面临一定困难。地方债作为优质资产,发行保持平稳,认购需求稳定。 经国务院批准,用于支持化解地方中小银行风险新增专项债券额度2000亿元已于近期下达,财政部将密切关注债券市场形势,积极指导各地做好发行工作,确保全年地方债发行工作顺利收官,努力推动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2020丨全球经济领袖并肩远望、笃定前行 新浪财经联手世界顶尖智库报业辛迪加为您带来全球经济领袖聚焦2020! 我已经写了多篇文章去讨论欧盟发行永续债券的可取性。但在今天这篇文章中我会建议各个成员国都发行这样的债券。 由于目前成员国之间存在过大分歧,所以欧盟不可能发行永久债券。波兰和匈牙利否决了下一轮欧盟预算和新型冠状病毒复苏基金,所谓的节俭五国(奥地利、丹麦、芬兰,荷兰和瑞典)对存钱的兴趣要比为共同利益做贡献更为浓厚,而投资者只会购买他们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依然存续的实体所发行的永续债券。18世纪(发行统一公债时)的英国和19世纪(合并各州债务时)的美国都是如此。可悲的是,今天的欧盟还未实现这种状况。 欧盟目前正处于一个非常艰难的境地。它正在遭遇可能比前一波更具破坏性的第二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潮;成员国也都把绝大部分财政资源花在了应对第一波冲击上;提供医疗保健和复苏经济所需的资金规模远远超出了总额为1.8万亿欧元(折合2.2万亿美元)的“下一代欧盟(Next Generation EU)”新预算和复苏基金;而匈牙利和波兰的否决又拖了这些拨款的后腿。 匈牙利总理维克多·奥尔班(Viktor Orbán)担心欧盟新添加的法治条款会在事实上限制其个人和政治腐败行为。忧心忡忡的他为此专门与波兰缔结了一份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协议,把波兰也拖了下水。 事实证明存在一个克服该否决权的简便方法:动用所谓的增强合作程序。该程序已经在《里斯本条约》中正式列明,说是用来为欧元区的进一步一体化创造法律基础但却从未被用于此目的。它的一大优点是可以被用在财政方面。一小部分成员国可以设定一项预算并商定相关融资方式,比如通过联合担保。 在这一点上永续债券就可能变得非常有用,并可以由那些长期投资者(例如人寿保险公司)认定会长期存续的成员国来发行。 永续债券拥有极大的优势——它不用偿还本金;仅需支付年度利息。未来利息费用的折现现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到一个接近但永远不会达到零的程度。如果被用来发行永续债券而非普通债券的话,那么一定数量的金融资源(例如目前规划中的1.8万亿欧元)就可以被进一步放大数倍,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欧洲所面临的各项金融问题。 如果一个国家发行永续债券,它就将具备一个其他欧洲国家认为值得效仿的额外优势。节俭五国应该会发现永续债券特别有吸引力,毕竟它们都喜欢省钱。 在欧洲,各大保险公司和其他长期投资者都存在着很多未能得到满足的长期债券需求。它们可能一开始会要求永续债券具备某种溢价,因为它们对该工具还不熟悉,等到它们熟悉这一债券后溢价可能就会消失。 意大利并不是一个有能力以本国名义发行永续债券的国家,但是它却比其他人更需要该债券所带来的收益。意大利是欧盟的第三大经济体,缺少了它,欧盟又会变成什么样? 如果那些能以本国名义出售永续债券的国家也能为意大利的永续债券担保,那将是一个很好的团结姿态,而这也将强化整个欧盟并间接地使它们受益。最终欧盟会强大到足以以自身名义发行永续债券——这是一个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12月10日丨通威股份(600438.SH)涨逾4%,报29.66元,总市值1335亿元。 通威股份(600438.SH)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确定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为28元/股,发行股份数量213,692,500股,募集资金总额约59.83亿元。 此次发行对象最终确定为16家,包括大成基金、财通基金、朱雀基金、高瓴资本及睿远基金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