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利率下行 降低负债成本 减少金融收费 在国常会定调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的政策目标后,日前包括央行、银保监会在内的多部委迅速展开部署。据了解,下一步金融监管部门将推动落实降低债券利率、打击资金空转、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减少金融业收费等多项举措。业内人士预计,货币政策方面,降准政策仍有空间。 央行行长易纲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金融部门向企业让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降低利率让利;二是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推动让利;三是银行减少收费让利。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近日指出,要推动银行负债端成本下降,进而引导贷款利率下降,让利实体经济。此外,要推进银行机构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减少人工管理成本,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让利1.5万亿元的政策针对整个金融系统,不过考虑到银行业在金融体系的地位及其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该让利政策任务大部分集中在商业银行。据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推算,今年银行通过信贷对实体让利将达到约1.18万亿,占1.5万亿的79%。 为进一步推动金融系统“合理让利”,监管层还将通过系列政策为其腾挪更多空间。 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表示,目前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还在研究和准备中,后续待开展一段时间、经验成熟后,会逐步放宽试点范围。同时他指出,给实体让利,今年银行利润会受影响,但银行还有很多其他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银保监会正与其他单位一起研究,包括开发更多的资本工具、拓宽资本补充渠道等。 中信证券认为,近期监管层大力整治结构性存款,意在打破银行负债利率难以下行的桎梏,同时将贷款和LPR利差纳入MPA考核指标,继续压缩银行信贷利差。 货币政策方面,机构预计降准可能性有所增加。17日国常会指出,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力度解决融资难,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和社会融资新增规模均超过上年。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进一步指出,让利会对银行的利润产生一定影响,这一影响取决于负债端的利率下降的幅度。“下一步视情况可以考虑降低存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因为对中小银行而言,它的主要负债来源是以存款为主,降低存款基准利率对中小银行负债成本下降有很大作用,能够对中小银行让利提供更好的支持。”他表示。
为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政策正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让利实体经济。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发言时再次强调,今年以来,金融部门向企业让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降低利率让利;二是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推动让利;三是银行减少收费让利。他预计,今年全年金融系统通过以上三方面向企业让利1.5万亿元。 作为向实体经济“输血”的主体机构,商业银行也是为企业让利的主力军之一。在银行与贷款企业共生共荣的前提下,如何合理让利,怎么让利,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 记者从采访中听到最多的观点是:从实现路径看,如何合理让利,需要从银行业的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观察与分析。 整体看,业内人士认为,银行机构需要从政策工具运用、降低负债成本以及提升管理三个方面做好准备。例如,招商银行宏观经济研究所将其总结为:一是用好央行再贷款和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二是主动降低付息负债成本,包括压降高成本的结构性存款;三是提升内部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 另外,对于其他让利手段,兴业银行研究院认为,还可以包括:提升对不良率容忍程度,鼓励企业债转股;推动投贷联动,助力成长企业等方式。 其实,所有让利方式的最直接体现,就是银行要降低贷款利率。与实体企业直接接触的银行信贷人员,对此有着最深切的微观感受。“政策落地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银行能否快速反应,一取决于成本,二取决于风险。”某银行区域信贷部门相关负责人在谈到目前银行放贷压力时说。 在他看来,在维持一定盈利能力下的让利,是合理的。从成本角度看,平均贷款的利率至少要覆盖人工、网点等经营成本,以及要调整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以腾挪出让利空间。 不过,短期直接大幅降低利率,从实操层面来看,似乎不太现实。上述信贷负责人直言:“假设我的存量企业贷款平均是8个点的利率,目前却有100亿元的新任务,如果现在利率下到一定低点,存量客户可能会有微词。所以,银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需要考虑存量冲击,需要时间对新政策进行充分研究,才能落实执行。” 对冲银行资产端收益下降,保持银行息差,则需要压缩其负债端的高成本。目前,与资产端利率下行趋势相比,银行负债成本仍处于高位,银行负债成本是制约银行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的“闸门”。 存款是银行负债的主力,可以看出,近一年监管对银行各种高息揽存情况打压的坚决态度。继智能存款停售、清盘的消息后,对于推高银行负债成本的结构性存款,监管近期的指导动作也颇为密集。 6月份以来,已有窗口指导股份制银行压缩结构性存款的规模,还有地方监管机构发布《关于结构性存款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从规模、增速、合规等多个维度进行约束。 具体看,银行存款类产品包括定期存款、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近期,不少银行主动减少大额存单发行,以及降低大额存单的发行利率。但占据存款大头的定期存款的利率调整方向比较分化,在揽储压力下,区域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下调程度要滞后于大中型银行。 “负债端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某区域银行高管告诉记者,区域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下调程度不及大中型银行,原因不只是为了留住客户这么简单,还有出于满足流动性指标等监管考核要求等考量。所以,区域银行的负债端成本有在下降,不过短期难有大幅下降的空间。
“金融系统向企业让利1.5万亿,对银行利润来讲肯定有压力,疫情对行业自身也有冲击,让利实体对银行利润肯定会带来压力。”6月19日,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这样评价。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向企业合理让利,进一步通过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并定下推动金融系统全年让利1.5万亿元的政策目标。政策一出,引来市场关注。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2万亿元左右。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金融系统向企业让利1.5万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商业银行净利润的75%,可见力度之大。 金融系统究竟如何让利实体?在实体经济疲弱的情况下,政策会对2020年银行业经营带来哪些影响?未来商业银行盈利是否承压? 6月19日,记者从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处获悉,当前要着力压降负债端成本,给降低融资成本打好基础,以推进银行业合理让利。 让利政策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较大 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任务集中于商业银行消息落地后,次日,银行板块集体下挫。巨额的让利政策到底对商业银行营收和盈利带来对大影响? 从数据来看,银行业的确存在让利空间。今年一季度,银行业实现净利润7102亿元,同比增长5.62%,其中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6001亿元,同比增长5%。 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称,一季度银行业利润同比增长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生息资产增长较快。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银行业以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增加信贷投放,前5个月各项贷款新增10.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2.58万亿元。增持国债、地方债和企业债等各类债券,银行业债券投资余额较年初增加3.77万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4.3%。与此同时,净息差有所收窄,商业银行净息差2.1%,较2019年末下降10个基点。银行业利润增长主要来自贷款、债券等生息资产规模的增长。 二是利息收入和风险暴露的时间差异。银行按权责发生制计算利息收入,已实施临时性延期付息的贷款利息仍然计入当期收入,但这部分贷款的风险暴露没有在利润中反映,在今年或者明年风险可能加快暴露,存在时滞。 三是管理成本下降。与发达经济体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较低,2019年末,我国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为31.7%,大部分国际主要银行该比例高于50%。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银行业在保障各项金融服务水平不降低的同时继续降低管理费用,压缩各项开支,一季度成本收入比下降6个百分点,降至25.69%。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今年一季度银行业利润呈现正增长,但增速同比则下降。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5715亿元,同比增长6.09%。 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分析师郭妍芳认为,在不考虑成本管控以缓释利润下降压力的情况下,让利政策任务主要通过营收端降利息、减费用实现,对商业银行营收和盈利影响较大。 “金融系统向企业让利1.5万亿,对银行利润来讲肯定有压力,疫情对银行业自身也有冲击。下一步,让利实体对银行利润肯定会带来压力。而这一块要站在全局高度看问题,通过让利支持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活水给金融业带来更好的发展。对银行自身来讲,可持续发展很重要。银行业资本补充很大程度靠利润,同时计提拨备也是靠利润,相关情况会进一步做策划。”一位业内人士对这样评价。 着力压降负债端成本 综合来看,金融系统为企业让利主要来自于相关费用的减免政策、降低贷款利率等多个渠道。 央行行长易纲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今年以来,金融部门向企业让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降低利率让利;二是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推动让利;三是银行减少收费让利。预计金融系统通过以上三方面今年全年向企业让利1.5万亿元。 根据业内专家测算分析,虽然让利1.5万亿元的政策针对整个金融系统,不过,考虑到银行业在金融体系的地位及其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该让利政策任务大部分集中在商业银行,推算规模为1万亿至1.2万亿元左右。 记者从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处了解到,当前要着力压降负债端成本,给降低融资成本打好基础,以推进银行业合理让利。 叶燕斐表示,要督促银行机构进一步加强负债端成本管理,考虑CPI下行趋势,不盲目竞争提高存款利率,避免高息揽储,严禁存款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银行负债端成本下降,进而引导贷款利率下降让利实体经济。 其次,叶燕斐指出,要通过线上服务降低管理成本。推进银行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减少人工管理成本,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三是运用金融科技精准识别风险、精准提供服务。叶燕斐表示,推动银行机构积极对接各类综合信息平台,整合内外部信用信息数据资源,从交易、结算、纳税、采购等多场景切入,改进企业授信审批和风控模型,实现客户的精准支持和科学定价,降低银行不良率,减少银行风险损失,降低存贷利差,以较低成本向企业特别是广大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今年5月,《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收费 降低企业融资综合成本的通知》印发,明确对信贷、助贷、增信和考核各环节收费行为的要求,取消信贷资金管理等涉企收费。叶燕斐表示,要持续督促银行规范服务收费行为。督促银行机构加强对第三方机构的管理,严禁银行与收费标准过高的第三方机构合作,合理控制助贷环节的融资成本。 另外,从资产端加大直接让利力度。叶燕斐强调,合理确定资产端利率。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疏通传导机制,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作为贷款定价的基准,随着LPR下行,推进贷款利率下行。同时,推动合理配置债券投资,支持企业债券、地方政府债券低利率发行,从资产端加大直接让利力度。 据悉,2020年1月-5月,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6.03%,较2019年全年平均利率下降0.67个百分点。一季度,制造业贷款平均利率4.32%,较年初下降0.46个百分点。 对冲银行压力,监管还有哪些办法? 推动金融系统“合理让利”,监管还可通过哪些办法为金融系统腾挪更多空间? 实际上,近期,调降拨备反哺利润、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等措施不断出台,为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释放信贷空间。 例如,将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阶段性下调20个百分点;近期银保监会在业内下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和《银行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实施方案》,拟放开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的转让试点;就银行机构结构性存款违规展业问题下发专项文件,要求银行科学审慎设计结构性存款,不得发行收益与实际承担风险不相匹配的结构性存款,避免银行机构盲目提升存款成本。 中信证券指出,近期监管层大力整治结构性存款意在打破银行负债利率难以下行的桎梏,同时将贷款和LPR利差纳入MPA考核指标,继续压缩银行信贷利差。 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19日对记者表示,目前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还在研究和准备中,后续待开展一段时间,经验成熟后,会逐步放宽试点范围。同时,他指出,给实体让利今年银行利润会受影响,但银行还有很多其他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银保监会正与其他单位一起研究,包括开发更多的资本工具、拓宽资本补充渠道等。 郭妍芳认为,让利政策对商业银行全年盈利将产生较大影响,且由于贷款利率下降及不良资产下行压力,商业银行利润自然增长及拨备反哺利润对其利润降幅的缓释作用有限。让利政策对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影响大小,未来将取决于宽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为缓释政策冲击,预计未来央行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将继续加大,在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及其他货币政策工具边际宽松的同时,可能通过降息政策以缓解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压力。
稳住经济基本盘,金融将继续发力。 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必须在发挥好积极财政政策特别是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规模性政策作用同时,加大货币金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推动金融机构与企业共生共荣。 从具体的措施上看,会议指出,抓住合理让利这个关键,保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基本盘。进一步通过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发放小微企业无担保信用贷款、减少银行收费等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 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所谓让利,更大程度体现在金融机构给企业贷款的利率下行。对于1.5万亿元的让利规模,他认为,贷款利率下降一定幅度,让利就会很可观。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这意味着未来商业银行要更大幅度下调对企业的贷款利率,压缩净息差,在特殊时期向实体经济大幅让利。减少银行收费主要是指在向小微企业贷款过程中,银行及相关助贷增信机构要下调评估费、担保费等非息费用。以往,在一些小微企业贷款中,这部分费用有时甚至高于贷款利息。 今年1至5月,通过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引导市场利率下行等措施,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已经降低。王青认为,作为政策效果的具体体现,未来几个月企业一般贷款利率或许会有更大幅度下行。此次会议也明确要求,切实做到市场主体实际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贷款难度进一步降低。 “在这个过程中,央行也会通过下调MLF等政策利率的方式加以引导,并通过宽货币、控制存款竞争、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等措施,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保证银行发放低利率贷款的商业可持续性。”王青认为。 市场人士还认为,以上政策出台,意味着本月22日LPR报价小幅下行的概率在增加,即尽管本月MLF利率不变,但商业银行可能下调报价加点。 会议指出,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力度解决融资难,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和社会融资新增规模均超过上年。 上证报记者注意到,国务院常务会议先就降准发声,随后央行在数周内执行落地的情况,在最近一年颇为常见。此次国常会提出了“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结合特别国债密集发行的大背景,是否意味着降准脚步再度临近?交行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判断,在利率债发行压力较大,信贷投放增速维持在13.5%左右甚至更高水平下,不排除央行采取定向降准、新的创新直达工具等措施以对冲市场流动性缺口。 会议同时指出,遵循市场规律,完善资金直达企业的政策工具和相关机制。按照有保有控要求,确保新增金融资金主要流向制造业、一般服务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更好发挥救急纾困、“雪中送炭”效应,防止资金跑偏和“空转”,防范金融风险。
明确金融系统向实体让利具体目标,再提降准、贷款利率下行,6月17日的国常会“干货”不少。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向企业合理让利,助力稳住经济基本盘;要求加快降费政策落地见效,为市场主体减负。 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必须在发挥好积极财政政策特别是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规模性政策作用同时,加大货币金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推动金融机构与企业共生共荣。 不少分析指出,从国常会的部署看,近期降准概率加大,下一步,央行将会通过下调MLF等政策利率的方式加以引导,并通过宽货币、控制存款竞争、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等措施,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推动企业贷款利率进一步明显下行。 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企业让利1.5万亿 本次国常会对于如何加大货币金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提出了四大方面要求。其中,首要的就是推动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 会议明确,抓住合理让利这个关键,保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基本盘。进一步通过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发放小微企业无担保信用贷款、减少银行收费等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 尽管今年以来官方多次提及要推动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但这是官方首次就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提出具体规模目标。 对于1.5万亿的让利规模是依据什么测算出的?一资深银行业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中国银行业去年实现净利润大约在2万亿左右,如果按照净利润口径让利1.5万亿应该不太现实。1.5万亿可能对应的是指银行体系营业收入的让利。银行通过压降净息差推动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减少银行收费等方式向实体经济让利。 央行在2019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利润增速总体趋缓,但仍相对较高,受到普遍关注和讨论,对此需理性看待。从利润使用看,商业银行利润大部分用于补充资本,有助于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商业银行利润主要用于缴纳所得税、分配股利、提取一般准备、 提取盈余公积和留存未分配利润,其中后三项都用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A 股上市银行近三年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利润约17%用于缴纳所得税,23%用于普通股股利分配,剩余的60%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当前,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需要有资本金,化解风险也要有资本金,而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少、难点多、进展慢,存在较大资本缺口,在拓展外源资本补充渠道的同时,保持内源资本补充能力尤为重要,维持一定的利润增长有助于银行补充资本。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银行团队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水平一直低于美国银行业,扣除信贷成本和经营成本后的实际净息差能压缩的空间非常有限。同时,疫情中,政策偏向支持中小微企业,更是对中小微企业实施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银行未来大概率进入一个不良处置压力大幅提升的阶段。因此,如果考虑此轮信贷投放的实际信用风险后,银行实际净息差基本已无压缩空间,我国银行让利空间并不大。 “综合资产增速、净息差和资产质量三个驱动因素,我们认为在此情况下,在此情况下,我们认为银行会主动调降拨备覆盖率6-9个百分点以维持利润增长,据此测算,2020年 25家上市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在3.0%附近,较2019年收窄约3.4个百分点。”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银行团队称。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让金融系统让利意味着未来商业银行要更大幅度地下调对企业的贷款利率,压缩净息差,在特殊时期向实体经济大幅让利;减少收费主要是指在向小微企业贷款过程中,银行及相关助贷增信机构要下调评估费、担保费等非息费用(在一些小微企业贷款中,这部分费用有时甚至高于贷款利息)。 不过,亦有分析指出,1.5万亿让利指的是“金融系统”而非单只银行体系,也意味着其它类型的金融机构也要向实体经济让利。 提振市场信心,近期降准概率加大 会议提出的关于货币金融政策的第二大举措,就是要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力度解决融资难,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和社会融资新增规模均超过上年。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国常会再提降准,恰逢6月末金融体系年中资金需求高峰,以及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发行工作本周“开闸”,利于提振市场信心,有观点认为降准将于近期落地。 实际上,由于近期货币政策处于观察期,防范资金加杠杆空转套利的严监管再起,央行在公开市场流动性投放方面保持相对克制,市场对于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预期悲观,引发债市连续调整,甚至不少分析人士认为6月降准无望。但此次国常会再提降准,利于提振市场信心,近期降准的概率也大增。 华泰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继强表示,最近一两年,降准等均由国常会先发声,而后在两周之内落实,即所谓的“两周定律”,这一次估计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当然,这次提法是“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以往的提法“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要抓紧出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措施”,后者提法的态度更坚决、急迫。因此,降准无疑会缓解市场的悲观情绪,但指望资金面再回到之前的宽松状态可能不现实。 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将带动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 国常会还提出,要遵循市场规律,完善资金直达企业的政策工具和相关机制。按照有保有控要求,确保新增金融资金主要流向制造业、一般服务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更好发挥救急纾困、“雪中送炭”效应,防止资金跑偏和“空转”,防范金融风险。 此外,国常会提出,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和动力。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督促银行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提升普惠金融在考核中的权重。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处置力度。严禁发放贷款时附加不合理条件。切实做到市场主体实际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贷款难度进一步降低。 在推动市场主体实际融资成本明显下降方面,尽管本次国常会只提了降准未提降息,但不少分析认为,下一步央行仍注重运用改革的办法推动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而非简单的下调政策利率。 其中一项改革的办法,就是引导银行降低负债成本,避免存款无序竞争,从而带动贷款端利率下行。据悉,6月15日工农中建四大行主动下调了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发行利率,由原来的存款基准利率1.5倍调整至1.45倍。6月15日至17日,四大行一共发行了接近8亿元的3年期和5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均不超过存款基准利率的1.45倍。近期商业银行各期限存款利率均有所下行,其中3年期、5年期等中长期限存款利率的下行幅度相对较大,5月份环比降幅均超过了5个基点。 大行主动下调大额存单发行利率的消息放出或有深意,上述银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尽管近期并无MLF降息,但本月22日最新一次LPR报价下行的概率加大,商业银行可能下调报价加点。 王青表示,今年前五个月新增信贷社融强劲,说明融资难的问题正在缓解。这次国常会的政策重点指向缓解融资贵,预计作为政策效果的具体体现,未来几个月企业一般贷款利率会有更大幅度下行。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央行也会通过下调MLF等政策利率的方式加以引导,并通过宽货币、控制存款竞争、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等措施,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提高银行发放低利率贷款的商业可持续性。”王青说。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部署三大举措 除了部署加大货币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外,本次国常会还从三大方面对下阶段为企业减税降费提出具体要求。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出台免收全国收费公路通行费、降低工商业企业电价、降低电信资费、减免相关政府性基金收费等一系列降费措施,为企业纾困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要紧扣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 一是已定的降费措施要说到做到,落实到位。通过将降低工商业电价5%、免征航空公司民航发展基金和进出口货物港口建设费、减半征收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政策延长至年底,并降低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15%,连同上半年降费措施,全年共为企业减负3100多亿元。 二是坚决制止不合规收费。严禁收“过头税费”、违规揽税收费和以清缴补缴为名增加市场主体不合理负担。对已取消、停征、免征及降低征收标准的收费基金项目,要坚决落实到企业。 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开展进出口环节、企业融资、公用事业、物流、行政审批相关中介服务等重点领域收费专项治理基础上,完善制度机制,从制度上铲除乱收费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