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早~ 早报君先带大家看看隔夜美股行情。美股三大指数维持在历史高点窄幅震荡,道指小幅刷新历史新高。中概股连续第二天集体大幅上涨,百度、哔哩哔哩、拼多多等知名公司刷新收盘历史新高。 再回顾一下全球其他市场的行情。昨日,恒指大涨2.18%重回27000点上方,科技股全线上扬。 而全球主要资产价格方面,美元续刷两年多新低,黄金涨超14美元站上1890关口。 昨日至今早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事情呢?一起来看看吧 1.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晚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商务部表示,中欧投资协定中,双方都拿出了高水平和互惠的市场准入承诺,所有的规则都双向适用。在作出开放承诺的同时,中欧双方也十分注重保留必要的监管权。 2. A股有望迎3000亿增量资金 人社部近日印发《关于调整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提高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明确年金基金财产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投资组合委托投资资产净值的40%,投资比例上限提高了10个百分点。人社部表示,按现有年金市场规模测算,本次权益比例上限的提高,理论上将为资本市场带来3000亿的增量资金。 3. 京东、天猫、唯品会遭行政处罚 分别被罚款50万元 针对“双十一”前后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网购先提价后打折、虚假促销、诱导交易等问题,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京东、天猫、唯品会三家平台不正当价格行为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上述三家企业分别处以50万元人民币罚款的行政处罚。 4. 比特币一度突破2.9万美元大关 比特币周三曾突破2.9万美元大关,最高触及29010美元,现报28851美元。受此影响区块链和虚拟货币交易概念股普涨,其中嘉楠科技涨10.05%、第九城市涨8.57%、迅雷涨3.47%、Grayscale Bitcoin涨9.38%、Bit Gigital涨43.47%、RIOT涨9.31%。 5. 格力地产董事长涉嫌内幕交易被查 因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格力地产董事长鲁君四正在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司正在进行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本次重组可能存在被暂停或终止的风险。公司将持续关注该事项的进展情况。 6 北京楼市迎来罕见“暖冬”,新房二手房成交创新高 截至2020年12月27日,北京今年新建住宅累计成交47816套,达近5年来的高点;二手房住宅累计网签16.43万套,超过去年全年的14.5万套,是最近4年来的最高纪录。经济动荡下的资产配置需求、新房市场高性价比产品增多、学区房“硬通货”等因素,都成为市场的催化剂。 7. 美国加州出现接种辉瑞疫苗后确诊病例 加州圣地牙哥郡出现接种辉瑞新冠肺炎疫苗后确诊的病例。据悉45岁急症室男护士在本月18日接种辉瑞疫苗,并于6日后感到不适,而他在接种疫苗时出现手臂肌肉酸痛,及后更出现发冷、全身肌肉疼痛、疲劳等症状,直至上周六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确诊新冠肺炎。 8. 富时罗素可能将更多中企移出全球指数 富时罗素表示,可能把更多中资企业移出全球指数。此前其表示,正在研究美国财政部的指引,并将评估“潜在的更多移除”。富时罗素因应特朗普行政令,迄今为止将九家中资企业移出了它的全球指数。富时罗素重申,将于2021年1月4日发布声明,任何新增的股票剔除将于1月7日开盘起生效。 9. 云南白药:拟9.34亿元转让大理置业82.36%的股权,3名董事投出反对票 云南白药全资子公司白药投资拟将其所持的大理置业82.36%的股权作价9.34亿元转让给源业实业,股权转让完成后,白药投资不再持有大理置业的股权。董事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但3位董事投了反对票,提出转让大理置业全部股权与云南白药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定位不符;转让所持全部股权至上海源业公司,两次经济行为意图和目的自相矛盾等理由。 10. AMC院线计划再度出售5000万股票筹集资金 当地时间周三,全球最大连锁院线AMC宣布计划进一步出售5000万股公司股票筹集1.25亿美元。本月早些时候,AMC曾经出售3800万股获得1.04亿美元。不过当时AMC就表示为了在2021年维持运营,公司需要筹集7.5亿美元资金。受到新一轮筹资计划影响,AMC周三收盘跌5.68%。 1. 欧盟首脑签署英欧贸易和合作协议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于当地时间30日上午9点半在布鲁塞尔签署了《英欧贸易和合作协议》。该协议接下来将运往英国伦敦,由英国首相约翰逊签署。签署后,该协议将在2021年1月1日开始临时实施。《协议》在经过了近一年的谈判后,于12月24日达成,规范了英国在2020年12月31日正式脱欧后,英欧之间贸易和合作的细节。 2. 利率债普涨,各期限收益率均明显回落 10年期国债收益率现报3.125%,较上日收盘下行3个基点;5年期报2.915%,较上日下行5个基点;3年期、1年期也分别下行约4个基点。国开债方面,10年期报3.525%,下行4.5个基点,5年期、3年期、1年期也均下行约5个基点。 1. 2020年国内新增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数量同比增长74% 2015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版图不断扩大。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加入了新能源汽车造车行列。近5年,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年增量涨幅达248%,增速较快。截至12月18日,2020年国内新增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数量为62661家,同比增长74%,为5年来最高。 2. 未来20年中国各型民用客机缺口7500余架 中航工《2020—2039年民用飞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显示,考虑到机队增长和替换老旧飞机,未来20年中国需要补充各型民用客机7576架,其中宽体客机1598架,窄体客机5080架,支线客机898架。预计2020至2039年间中国航空客运周转量年均增长率为5.3%,中国航空货运周转量年均增长率在整个预测期间为7.0%,高于航空客运周转量增长速度。 3. 今年稀土价格整体大涨铽系价格升至逾9年新高 今年国内轻稀土市场钕系价格涨幅较大,氧化钕和金属钕涨幅在70%左右,铽系价格更是上涨至逾9年新高。券商分析认为,国家对于稀土行业整顿越来越严重,十四五期间国内稀土供给或仍将收到开采总量指标的限制,海外增量有限,预计全球稀土供应或持续紧缩。供需、政策双轮驱动,稀土价格有望开启长牛。
论坛首次升级线上,前瞻思维瞬间抵达 2021年1月18至19日 第14届亚洲金融论坛将于2020年1月18至19日全面升级至线上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重塑世界经济新格局”,将探讨热点全球经济话题:疫后复苏、可持续发展、负责任及创效投资、科技创新、5G、创业投资、资产及财富管理等等。 亚洲金融论坛将云集15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环球政界领袖、金融及投资专家、科技巨头、商界翘楚及经济学家,从早到晚横跨不同时区,一同剖析经济前景,发掘全球商机。 主题演讲嘉宾 聆听观点:从金融领航人到科技巨头,深度解析经济“多面体” //诺贝尔经济学家保罗·罗默:剖析环球最新经济格局 罗默目前为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任职国家经济研究局的专业研究员、美国艺术及科学研究院院士,以及安大略省渥太华的麦克唐纳德-劳里尔研究所非驻所学者,亦曾在世界银行担任首席经济学家。 罗默凭着“将技术创新整合到长期宏观经济分析”的研究工作,成为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共同获奖者。该研究是首个引入意念和创新的经济模型,明确阐述创新合作可带来的社会利益。罗默将出席首天的亚洲金融论坛主题演讲,剖析环球最新经济格局,分享以新思维寻求克服挑战的最佳方案。 //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剖析环球投资前景 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资产管理和提供金融咨询服务的机构,黑石集团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由苏世民及彼得·乔治·彼得森创建于1985年。其中,苏世民被称作黑石集团的“精神教父”。他亦被《财富》杂志誉为“华尔街的领军人物”,以191亿美元财富位列《2020福布斯美国富豪榜》第24位。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投资以外的公益慈善事业 张磊被称为当代中国“价值投资”领域教父级人物,他曾入选“2019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位投资人”榜单。作为一家专注于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的机构,高瓴资本现在是亚洲地区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投资基金之一。此外,张磊投入大量的精力在公益教育上。他长期资助的百年农工子弟职业学校是中国最大的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免费教育的慈善学校。 创新及科技对金融发展影响深远,也是本届论坛聚焦的议题之一。此次亚洲金融论坛特邀两位科技巨头出席论坛第二日的主题演讲。 //Reddit创始人和苹果SIRI共同创造者:探讨创新科技及商业理念 奥哈尼安于2005年与史提夫·霍夫曼(Steve Huffman)创立娱乐、社交及新闻网站Reddit,该网站现为美国第三大、全球第六大网站。他亦于2016年与Garry Tan共同创立早期风险投资公司Initialized,该公司目前已筹集超过5亿美元资金,是为市值36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即成立不到10年但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 智能语音Siri项目的共同创造者——朱力亚此前曾任惠普的首席技术官、三星的首席技术官及创新副总裁等职位,亦曾在硅谷创立多家初创企业。他被公认为是法国数码世界前100名开发人员之一。 全球财金领导者分析经济展望 多维对话:疫情冲击及不断演变的国际政治问题,为环球经济带来哪些挑战? 为期两日的亚洲金融论坛,将举办共计50多场对话及讨论环节,邀请来自各国的重量级财金官员及商界领袖剖析市场现状: //跟随行业领航人,挖掘应对当下金融局势的最佳对策 //应对可持续发展、创效投资和绿色金融需求,剖析最新循环经济趋势及ESG投资指标 另外,论坛亦会探讨其他投资议题,例如后疫情时代的资产及财富管理、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保险业的“危”与“机”、环球风险投资展望、酒类与艺术品投资等,助与会者掌握市场走势,抓紧商机。 论坛还将探讨一系列与金融业息息相关的科技议题,包括央行电子货币、5G、区块链、金融普惠、投资科技与网络安全等,让业界全面掌握金融创新技术发展,提升竞争力以面对当前经济形势。 //“明日对话”环节全新登场,全行业尽在掌握 此届亚洲金融论坛还将特别推出全新环节“明日对话”(Dialogues for Tomorrow)——探讨疫情下各行业前景,涵盖银行业、保险业、金融科技、能源、医疗保健、食品及农业和大型科技企业,让业界全面掌握当前形势,提升竞争力。 丰富环节打造资源平台 除论坛以外,线上平台将继续设有金融科技专区、FintechHK初创专区、InnoVenture专区及全球投资机遇专区,展示崭新金融科技和创新商业创意,为与会者提供全面体验。同时AFF Deal Flow环球投资项目对接会将打造联系全球投资者、项目拥有人及初创企业的全方位平台,为其安排单对单投资对接会议。 //AFFDealFlow投资项目对接会 专业的一对一会议让你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资金/投资项目完美对接。多年来,亚洲金融论坛已为投资项目拥有人、私募基金公司、投资者、高净值资产人士及中介和专业服务供应商等3,500多家公司安排了超过5,800场会议。 2021年的DealFlow环节将拥抱全新线上模式,无需护照即可畅行四方,亚洲金融论坛助你抵达商业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聚焦金融科技 精彩环节轮番上映,从“FintechHK初创专区”到“金融科技专区”(FinTech Showcase),尽享亚洲金融论坛为你打造的独家舞台——不论你是金融科技初创或潜在投资者,这里都是展示创新理念+交流前瞻想法及达成潜在合作的上佳平台! //初创企业专区 为你量身定制的创业支援平台,满足你创业需求的海量环节—— STARUP ZONE初创专区:展示新一代的营商理念和解决方案 提案介绍:讲述你的创业方案,让潜在投资者成为你的合作伙伴 与投资者会面:单对单会面的机会,发掘无限商机 炉边谈话:特邀业界前辈剖析行情,提供最实用的创业经验 创业诊所+与香港监管机会面:从政策到全球趋势,让政策制定者及行业专家来解答你的创业问题
游客在海南三亚国际免税城购物。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编者按】岁末年初之际,回顾2020这一年,中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产复工、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中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也让世界看到了从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的叠加冲击中重回正轨的希望。透视中国方案,团结、攻坚、克难、突破、开放,这五个关键词串起中国不平凡的一年。“得益于有效的疫情防控和政策支撑等因素,中国经济以快于预期的速度实现复苏。”时值年末,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经济简报,将2020年经济增速由此前的1.6%上调至2%。无独有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预测中国2020年经济增长预计为1.8%,将是世界范围内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特殊之年,中国经济克难前行、逆势增长,犹如一针强心剂,为遭受疫情冲击的世界经济注入发展信心。德国财经网直言,当欧美国家处于第二波疫情之中,经济因封锁或半封锁受到影响之时,中国的经济增长仍在继续,这是“给世界经济的一份礼物!”2020年,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世界经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不同于1929年经济大萧条,也不同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带来的影响,这次危机面临着供给中断和需求萎缩的双重冲击,困难可谓前所未有。从哈德逊河两畔到亚平宁半岛,从泰晤士河沿岸到东京湾,全球众多国家为防控疫情,人员活动大幅缩减,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受到巨大冲击。尽管多次调整数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仍预测,2020年世界经济将萎缩超过4%,美国经济将衰退4.3%,欧元区经济将衰退8.3%。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商品贸易额将比去年下降5.6%,是自2009年以来最大降幅。面对百年不遇的疫情叠加全球经济衰退的冲击,以及一些国家遏制打压全面升级,中国经济遭遇了世纪罕见的“三重冲击”。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下降6.8%,为1992年中国公布季度GDP数据以来的最低值。为化危机、应变局,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制定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促进投资消费,稳定外贸外资和产业链供应链。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直达县市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前10个月,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约1.25万亿元,全年将让利1.5万亿元;“点对点”服务,全力保障企业用工和农民工安全有序顺利返岗复工……西班牙《世界报》网站8月份刊发的文章指出,中国采取了更多财政措施,其中包括降低税收负担以促进投资和消费,以及减免企业方缴纳的社保费用;各省级政府的纾困措施也帮助了经济火车头全速运转。世界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艾卡思指出,(中国经济)上半年的复苏得益于工业率先复工复产,以及政府的刺激性宏观政策和大规模公共投资,而下半年的复苏势头则更加均衡。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出口增速转正,6月外贸进出口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转正;二季度经济增长3.2%,实现由负转正;1—11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2%,增速实现年内首次转正……一个个“转正”的背后,折射出中国人民的干劲和拼劲。中国国家统计局预测,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有望比三季度继续加快,全年经济总量预计超过一百万亿元。与此同时,中国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福布斯》杂志近期刊发的文章指出,当西方世界正在应对危机,中国经济正在加速发展。西班牙《国家报》在发表的一篇题为《中国赢得全球经济比赛》的报道中表示,中国是今年受到疫情冲击的全球主要市场中的最大例外。《华尔街日报》12月15日刊文指出,“中国经济活动在11月延续了回暖势头,出现了全面复苏,在动荡的一年接近尾声之际,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了更坚实的基础。”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也有力保障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复苏带来信心。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积极为全球提供防疫物资,仅口罩就超过2000亿只,全世界人均30只,有力支持了世界各国抗击疫情。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举办2020服贸会、第三届进博会,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一系列举措,既展现了中国坚定不移的开放步伐,也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动力。德新社12月15日在报道说,中国的例子表明,新冠危机无法长期影响经济,疫情一旦结束,经济增长很快就会恢复。新加坡亚洲新闻网12月24日刊发的文章指出,正因中国在全球和区域经济中的关键地位,中国的复苏将助力世界早日走出低谷。当前,在人类进入互联互通的新时代,各国利益休戚相关、命运紧密相连。这次世纪疫情更让世界认识到坚持多边主义、深化国际合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展望2021年,世界经济有望在疫情中缓慢回升,各国更需携手前进。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不断释放发展潜力,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创造更多机遇。(海外网评论员)--------------------------------------------------海外网2020年终系列策划——团结,凝聚战胜世纪疫情的力量全球治理有待“重生”,疫苗合作是关键疫情让世界反思“西方中心主义”引领世界经济复苏,中国是“火车头”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
世界卫生组织2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80155187例。 世卫组织网站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29日18时41分(北京时间30日1时41分),全球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444437例,达到80155187例;死亡病例增加9035例,达到1771128例。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斑马消费 陈晓京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疫情的短暂冲击之后,关乎民生的乳制品行业,很快迎来了消费力的明显提升,并加速推进全行业以健康、品质和个性化为主线的理念升级。 乳业的快速回暖,头部企业的带动功不可没。行业龙头伊利股份逆势增长,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35.06亿元,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2021年,伊利将携手全球合作伙伴率先开启后千亿时代。 “后千亿时代”的伊利怎么走?进入全球乳业五强后,如何实现5年全球前三、10年全球第一的宏伟目标?需要继续依靠产品力、渠道力,需要依托品牌与营销,更需要立足中国市场的全球化。 开启“后千亿时代” 疫情仍在持续影响全球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中国因疫情防控得力,可能是2020年唯一实现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乳业是中国最早走出疫情影响的行业之一,月度产量和销售收入已恢复为同比正增长。今年1-9月,全国规模以上的乳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120.1亿元,同比增长6.82%。 市场动荡期,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把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得以凸显,成为带动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今年前三季度,伊利股份实现营业收入735.06亿元,同比增长7.28%,归母净利润60.24亿元,同比增长6.99%,扣非净利润增长10.32%至58.07亿元,复苏态势明显,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21年前,伊利创立液态奶事业部,品牌开启全国化征程,开创了中国的“液态奶时代”。此后,液态奶一直是伊利的核心品类,推动公司业绩快速提升。 2019年,伊利液态奶实现营业收入737.61亿元,零售额市占率达到32.4%。今年,该板块依托安慕希、纯牛奶、金典、优酸乳等主力产品的持续发力,逆势实现销售收入、市场份额双增长,市场份额连续7年第一,品牌渗透率连续6年第一,雄踞行业榜首。 奶粉业务是伊利近几年的增长主力,成人和中老年奶粉市场老大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婴幼儿配方奶粉正在持续发力。金领冠品牌强势跻身第一阵营后,今年业务增速明显高于行业,其中有机塞纳牧系列增速高达130%。 伊利冷饮凭借巧乐兹、甄稀、冰工厂、须尽欢等明星品牌,产销量连续28年制霸行业。即便是面对疫情的冲击,伊利冷饮板块依旧逆势向上。 年初,伊利股份定下目标,全年实现970亿元营业总收入、61亿元利润总额,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发展态势稳定,将在2021年全面开启“后千亿时代”。 用“新”迎接新机遇 2020年,对乳制品行业而言,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一年。钟南山、张文宏等专家多次建议多喝牛奶提高免疫力,刺激了乳制品消费。 根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等机构发布的《2020中国奶商指数报告》,2020年中国奶商指数为62.7分,较2019年的60.7分显著提升,其中喝奶行为有较大的改善。 伊利董事长潘刚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喝牛奶的,一种人是不喝牛奶的。如今,越来越多不喝牛奶的人,加入喝牛奶的行列。 中国乳业近几年的发展重点是继续突出“品质”与“健康”,同时注重满足个性化、多元化及细分化的需求。 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伊利已储备百余款新品,将在2021年相继推出。包括安慕希旗下面向Z世代的全新品牌AMX,这杯代表下一代的酸奶,将同时承载科技、健康和美味;金典全新有机A2牛奶与PET浓缩牛奶,将把营养和方便做到极致;行业首创苏打气泡乳,将重新定义健康潮饮…… 产品好,怎么让更多的消费者更便利地享受产品带来的品质与健康? 伊利一直是乳业线下渠道之王,近年更注重精耕,不断提升渠道渗透水平。截至2019年12月底,公司服务的乡镇村网点近103.9万家,较上年提升了8.0%。 去年以来,公司积极探索“会员营销”、“社群营销”、“O2O到家”等新零售模式,在拓展渠道的同时,推动线上线下渠道的一体化。 今年的618、双11等电商购物节,伊利电商成绩均位列全网第一,电商业绩年内实现连续强势领跑,提前锁定2020年乳品市场份额第一。 华西证券11月18日发布研报表示,“中国乳业的真正繁荣期还远远未到来,无论是从人均消费量还是从品类拓展和升级方面,均有着巨大的空间”。伊利不断磨砺产品力和渠道力,就是在为即将到来的繁荣期做准备。 全球乳业未来在中国 今年8月,荷兰合作银行发布“2020年全球乳业二十强”榜单,伊利实现“三级跳”,提前跻身全球第五。 这是中国乳企第一次进入全球乳业五强,也是迄今为止亚洲乳业在榜单上的最高排名,真正改写了世界乳业版图。 全球第五、连续7年亚洲第一的市场地位,不仅是伊利的荣光,更为以伊利为代表的中国乳业全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全人类的刚需产品,乳制品领域的全球融合,随着中国多个乳业品牌跻身世界顶级而加快。 2019年以来,伊利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推进国际化业务的发展,先后完成对泰国本土最大冰淇淋商Chomthana和新西兰第二大乳业合作社Westland的收购。其中,对Westland的收购,让伊利成为中国唯一一家掌控三大黄金奶源基地的乳品企业。 随着伊利等龙头乳企国际市场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乳业的国际化,正逐渐从资本导向转为品牌导向,从初级的奶源争夺,到品牌出海,接下来中国乳企们把带着自己LOGO的产品卖到国外变得顺理成章,这也是雀巢、达能、兰特黎斯等全球巨头的惯常打法。 华西证券还在上述研报中表示,伊利近两年迈出了全球并购的步伐,中长期看,属于国内极少有可能发展成领跑全球的健康食品公司。 今年的伊利集团领导力峰会上,公司董事长潘刚宣布了集团未来的战略目标:2025年挺进“全球乳业三强”,2030年稳健迈向“全球乳业第一”。
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约三成。近日,工信部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公布,2016-201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7%,由20.95万亿元增至26.92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达到28.1%;数字经济规模年均增长16.6%,由22.6万亿元增至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内容摘要 气候或自然条件异常导致粮食价格超预期上涨 当前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并预计将持续到2021年,干旱或低温气候可能造成粮食供给收缩,加大粮价上涨压力。目前来看,拉尼娜事件造成全球粮食大幅减产概率较小,但若叠加蝗灾、草地贪夜蛾灾等自然灾害,或者原油价格大幅提振导致粮食生产和运输成本上行,粮食价格可能出现持续上涨态势。 原油供给收缩超预期引发输入型通胀 油价长期低迷使得全球原油市场的博弈日趋复杂,若出现超预期事件导致原油供给收缩,油价有可能大幅度上涨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输入型通胀。我们认为,拜登上台以后伊核协议存在较大可能重返,2021年中东大规模军事冲突再现推升油价导致通胀超预期的可能性较小。 美国印度基建投资落地带来需求超预期 印度未来5年1.4万亿美元的基建投资计划和拜登上任之后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若能顺利落地,则将大幅度提振大宗商品需求,从而促成一次从原材料国到消费国的全球经济复苏共振,成为再通胀超预期的一大需求端因素。整体来看,2021年印度基建存在的资金问题将使得基建推进速度慢于计划,拜登的基建计划同样在2021年实际落地的概率较低,两者对经济及大宗商品的拉动作用有限。 疫苗兑现不及预期导致供需缺口持续存在 我们认为,目前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主要由供需缺口导致:疫情蔓延导致海外生产能力受阻,但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放水”的逆周期刺激作用下,海外需求端保持韧性。一旦疫苗大规模应用,全球的供给能力将快速修复,供需缺口弥合,通胀上行压力因而减轻。但是,如果新冠病毒变异导致疫苗失效或者疫苗接种率较低等原因使得疫苗兑现不及预期,那么全球复工复产将继续受到拖累,供需缺口迟迟难以弥合,加大通胀持续上行压力。 风险提示 新冠病毒变异导致疫情二次爆发;中美摩擦超预期变化 目 / 录 正 文 气候或自然条件异常导致粮食价格超预期上涨 气候或自然条件异常可能造成粮食生产收缩,加大粮价上涨压力。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判断,当前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并预计将持续到2021年。在发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我国的寒潮冷空气活动频繁,中东部地区气温易较常年同期偏低,长江以南大部地区降水易较常年同期偏少。从全球角度看,拉尼娜事件往往导致东北亚地区和非洲西岸异常寒冷,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变得异常干燥,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地区降水增多。拉尼娜事件可能造成导致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的玉米单产下降,影响南美部分地区大豆生长,另外东北亚冻害可能造成冬小麦减产。若叠加蝗灾等自然灾害,粮价上涨超预期有可能引发全球通胀持续更长时间。 分品种来看,大豆在低温和干旱气候下会延迟成熟,株矮叶小,结荚数量减少,最终影响大豆单产,2007年8月~2008年5月和2010年6月~2011年5月两次中等强度的拉尼娜现象均造成全球大豆减产,巴西和阿根廷均受到显著影响。相应地,大豆价格在2008年和2011年出现了显著上行。 玉米产量和价格受气候条件影响同样较为显著。2007年8月~2008年5月的拉尼娜现象造成全球玉米主产地巴西和阿根廷玉米的减产;2010年6月~2011年5月的拉尼娜现象时期,阿根廷玉米产量又一次显著下行。因此,玉米价格在2008年和2011年均出现大幅度增长。 上一次全球性的粮食危机发生在2007~2008年,当时除了拉尼娜事件等自然条件异常导致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的产量有所收缩之外,原油价格高企使得许多国家投入大量农产品发展生物燃料,供需失衡导致全球粮食库存走低、价格飞涨。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各国农业生产防范自然灾害的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主要粮食品种产量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2013年之后库存消费比维持在相对健康水平,因此2013年之后全球粮食价格也保持相对稳定。 整体上来看,拉尼娜事件造成全球粮食大幅减产的概率较小,由此引发的全球通胀超预期可能性也较小。但若叠加蝗灾、草地贪夜蛾灾等自然灾害,或原油价格大幅提振导致粮食生产和运输成本上行,粮食价格可能出现持续上涨态势。 从我国的经验来看,拉尼娜事件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较小。出现拉尼娜事件的几年中,我国粮食供给并未受到显著影响,2003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保持连续上涨态势,因此供给端压力较小,不过冷冬期间的“屯粮”需求可能小幅拉动粮价上涨。实际上,2004年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推进之后,CPI粮食项仅在“猪油共振”时期出现大幅上行,其他时期粮价基本保持温和上涨。 原油供给收缩超预期引发输入型通胀 关于原油价格的博弈日趋复杂,若出现超预期事件(如中东局部战争)导致原油供给收缩,那么原油价格有可能大幅度上涨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输入型通胀。 2020年全年原油市场处于低价、低产的状态,原油大国的经济状况受到较大冲击,俄罗斯、沙特等中东国家的GDP大幅收缩。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预期较强,疫苗广泛应用之后原油消费有望迅速提振,产油国俄罗斯、伊拉克、尼日利亚先后表达了在2021年增产的意愿,阿联酋也曾表示目前减产协议下的配额有失公允。因此,在原油需求复苏的大背景下,各产油国有偏离协议增加产能的动力。 另一方面,由于页岩油生产成本较高,美国不希望原油价格持续低迷。原油虽称不上美国的支柱行业,但整个石化产业链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拜登上任后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位于历史高位的失业率和持续走低的劳动参与率,如何使得石油工人走回工作岗位是下一任美国总统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综上所述,原油市场格局的博弈日趋复杂,目前原油大国之间并未发生较大分歧,但若因利益纠纷发生冲突,甚至出现局部战争等超预期事件,那么原油价格上涨存在较大可能性。 历史上,暴恐袭击、地缘冲突,政局不稳等因素都可能在一段时期内推动国际油价上涨,市场尤其关心全球原油重要输出地区——中东的地缘局势。上世纪70年代以来,第四次中东战争、第五次中东战争、伊拉克战争、巴勒斯坦-以色列冲突、伊朗核问题、利比亚战争等中东地缘政治事件经常成为油价上涨的重要触发点。以2011年利比亚战争为例,2月17日战争爆发之时布伦特原油价格为103美元/桶,短短53天后布油价格上涨至127美元/桶,上涨幅度超过20%,当年同比涨幅约为40%。 目前来看,2021年中东大规模军事冲突再现的可能性较小。拜登上台以后的外交政策将致力于恢复国际协议并加强与盟友的关系。新的国务卿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人选——布林肯和沙利文都曾参与过当年伊核协议的谈判,是该协议的坚定支持者,伊核协议存在较大可能重返。总而言之,中东局势恶化导致原油价格上涨进而使通胀超预期的可能性较小。 美国印度基建投资落地带来需求超预期 若美国和印度基建投资落地,将大幅度提振大宗商品需求,促成一次从原材料国到消费国的全球经济复苏共振,全球通胀将持续更长周期。 印度未来5年1.4万亿美元的基建投资计划和拜登上任之后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若能顺利落地,两国基建超预期推进并产生共振,则从需求侧拉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拉美、俄罗斯等资源禀赋型国家经济复苏。此类国家大多产业链单一,国内收入上升后将提振进口需求,继而带动中国、越南等加工制造型经济体出口规模增长。这一场景的实质是美国加金砖国家带动全球经济复苏,叠加新冠疫情期间宽松货币政策尚未退出,从需求侧拉动通胀水平上升。 印度总理莫迪在2019年宣布在2020-2025年施行总额100万亿印度卢比(折1.4万亿美元)的国家基础设施管网(National Infrastructure Pipeline,以下简称NIP)基建计划,以实现到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5万亿美元的目标。对比2008~2017年的10年间,印度在基建方面的总投资只有1.1万亿美元,因此这一雄心勃勃的投资计划如能落地,将大幅拉动需求。 整体来看,2021年印度基建将持续推进,但资金问题使得推进速度慢于计划,对经济及大宗商品的拉动作用有限。其一,私人资本近年来参与基建项目建设的热情逐步减弱。基建项目周期长、收益回报慢,最近6年印度PPP参与基建项目建设的项目总规模迅速下降,2019-2020年参与基建项目的PPP数仅4个,项目总规模仅501亿卢比,两项数据均已降至历史冰点。其二,近年来印度政府财政赤字控制基本稳定但水平较高(且有部分隐性债务),2019年为5.9%,受疫情影响印度央行预计今年赤字率将升至6.1%,整体债务及赤字水平在中等收入群体国家中偏高。印度疫情当前仍未平复,明年可能受持续影响,政府税收可能难有起色(今年税收收入预计萎缩-14%),在此情况下2021年地方政府大兴基建的难度较高,NIP推进速度难以保证。 美国方面,拜登在竞选演讲中曾主张“大规模基建投资+加税”的组合方案。一方面发展传统基建,建造现代道路、桥梁、高速公路、宽带、港口和机场,促进经济增长并创造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大太阳能(行情000591,诊股)电池板和与风力涡轮机的建设,普及新能源汽车。胜选后拜登承诺,在控制疫情之后将大力发展经济,有意颁布名为“重建美好未来”(Build Back Better)的经济刺激方案,除向地方提供援助避免更多工人被解雇、增设失业保险外,他提议在10年内投入7.3万亿美元新开支,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保和公平经济等方面。 总体而言,拜登的基建计划在2021年实际落地的概率较低。其一,虽然其政策理念有利于基建落地,但大概率将受阻于国会两党分立格局导致无法推进。一是拜登主打加税和增加财政支出的组合拳,其加税带来的财政收入可以有效改善政府财政状况并为基建提供切实的资金来源。但当前国会两党分立,共和党主张减税,拜登的加税方案落地概率较小无法为基建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其二,基建推进的核心仍然是资金来源问题,因此需要加税作为前置方案,而将企业税率由21%提升至28%是拜登税改方案中的核心措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在本次疫情中受到重创,2021年立刻开展加税并不现实。其三,美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只有25%的资金出自联邦政府,联邦政府和通过PPP撬动的私人资本是主要的出资方。近年来,地方政府和私人资本参与基建投资的热情同样大幅下降,联邦拨款及投资始终未能有显著增加。其四,美国基建项目面临严格的环保核查,导致“铁公基”等大兴土木的项目在落地建设过程中面临层层阻碍。 疫苗兑现不及预期导致供需缺口持续存在 疫苗兑现不及预期使得供给修复较慢,供需缺口持续存在导致通胀周期持续更久。 我们认为,目前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主要由供需缺口导致。疫情蔓延导致海外生产能力受阻,供给收缩严重;但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放水”的逆周期刺激作用下,海外需求端保持韧性,以美国为例,政府直接向居民发放现金,居民收入不降反升,消费能力反而增强。供给收缩而需求保持稳定,海外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了明显的供需缺口。我们收集了一些供需缺口显著存在的证据:其一,海外订单修复情况优于生产,如美国耐用品订单修复速度显著快于生产,德国企业未交付订单指数连续数月上升;其二,工业生产能力较弱使得全球工业品库存数据走低,主要经济体的库存指数均位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其三,全球供需缺口需要中国的供给能力来填补,中国出口不断走强,出口集装箱指数CCFI一路飙升。 那么,未来供需缺口弥合的时点也就是通胀出现拐点的重要时间窗口。我们在再通胀系列研究报告《疫苗广泛应用是推动还是抑制全球通胀?—再通胀系列研究之五》中提到,疫苗广泛应用对供给的改善作用强于需求,因此疫苗落地之后供需缺口将快速弥合,通胀上行压力因而减轻。 但是,如果新冠病毒变异导致疫苗失效或者疫苗接种率较低等原因使得疫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全球复工复产将继续受到拖累。一方面,疫情大规模复发有可能导致各国反复“封城”,从而影响企业正常开工。欧洲国家自入冬以来疫情再度爆发,各国屡屡实施二次封锁,复工进度受到显著影响。若疫苗兑现不及预期,各国面临疫情数据抬头之时不得不再次实施“居家令”进行封锁。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强大的工会体系也会在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之时,阻碍复工复产的进行。例如,德国工会曾在11月因工作条件呼吁亚马逊德国物流中心停工;美国工会10月向联合国劳工组织提交申诉,反对特朗普政府激进推进复工。因此,若疫苗不能顺利兑现,全球供给的修复速度将再次被拖累,供需缺口迟迟难以弥合,加大通胀持续上行压力。 目前来看,疫苗推进速度符合预期,医学权威专家也表示目前研发的疫苗不会因为现有的病毒变异而失效,疫苗大概率可以在2021年二季度广泛应用。现阶段,疫苗的普及工作正在积极开展,美国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24日,全球各国“预购”的新冠疫苗已达到77亿剂,另外39亿剂目前正在谈判中;世界卫生组织同时发起了一项名为新冠疫苗供应计划(COVAX)的全球倡议,保证中低收入国家也能公平地获得疫苗。另外,疫情防控好的国家,经济正在快速地复苏,疫苗作为防止疫情蔓延的重要“解药”,将得到全球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预计疫苗订单会继续增多,疫苗普及工作也将顺利开展。 风险提示 新冠病毒变异导致疫情二次爆发;中美摩擦超预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