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书指出,新时代中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支撑。 12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并举行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白皮书指出,新时代中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支撑。 能源革命成果显著 白皮书指出,中国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能源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产生活用能条件明显改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在能源政策方面呈现出以下新特征: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民生用能放在首位,加强能源普遍服务;二是坚持清洁低碳导向,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高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三是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加快能源科技自主创新步伐,推进能源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链协同技术进步;四是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建设高标准能源市场体系,不断释放市场活力;五是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化全球能源治理合作,加快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新时代中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基本形成了多轮驱动的能源稳定供应体系,全面推进能源节约,以能源消费年均2.8%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7%的增长。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3.4%,比2012年提高8.9个百分点,水电、风电、太阳能(行情000591,诊股)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均位居世界首位。建立了完备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支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中国2019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8.1%,提前实现了2015年提出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 “我们希望通过发布这部白皮书,让大家深入了解中国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方面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 电力供应总体平稳有序 进入冬季,如何平衡保障供电与节能减排?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介绍,近期受工业生产高速增长以及低温寒流叠加的影响,电力需求超出预期,需求出现高速增长,尤其是湖南省和江西省12月份用电需求增速在全国位居前列。 其中,12月上旬,湖南最大用电负荷比过去最高峰负荷高出了100多万千瓦;江西省12月上旬发用电量同比增长18.4%,最大用电负荷达到2631万千瓦。 “夏季用电高峰往往会出现负荷最大的情况,江西这个情况比夏季历史最高负荷也高出了50至60万千瓦。湖南和江西都创造了高点。”赵辰昕介绍,用电需求增加的还有浙江省,12月上旬发用电量同比增长9.2%,增速位居东部省份前列。 他指出,湖南、江西等省份由于煤炭运输距离较远,外受电能力受到限制,历年来都是冬季保障的重点地区。近期,针对这几个省份出现的电力缺口,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有序用电措施,有计划地压减了一部分工商业企业用电,确保了电力供需平衡和居民用电需要,保障了电力整体平稳运行。 “截至目前,电力供应总体保持了平稳有序,居民生活用电没有受到影响。”赵辰昕表示,面对入冬以来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和电力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切实保障电力需求,确保电力供应总体平稳有序。 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一批重大能源合作项目落地实施,能源合作多边、双边机制不断完善,能源政策和技术交流日益频繁……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中国的能源国际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白皮书倡议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协同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协同巩固能源领域多边合作,协同畅通国际能源贸易投资,协同促进欠发达地区能源可及性,推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维护全球能源安全。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章建华表示,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中国将务实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国际合作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合作。中国将秉承开放包容理念,建设好“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促进能源互利合作,继续加强与国际组织多边机制合作,积极开展各种多边能源合作和交流活动。 另一方面,高质量推动能源合作项目。中国将深度参与全球能源转型变革,研究推进与有关国家在核电、风电、光伏、智能电网、智慧能源(行情600869,诊股)、互联互通等方面的合作,研究绿色能源和绿色金融相结合的政策,推动双边和多边合作项目。
纽约时间1月13日,渤海租赁控股子公司Avolon顺利完成15亿美元优先无抵押票据定价工作。 为满足业务发展需求,优化资产负债结构,Avolon拟以全资子公司Avolon Holdings Funding Limited作为票据发行人,向相关合格金融机构非公开发行总计15亿美元优先无抵押票据,其中,7.5亿美元优先无抵押票据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为2.125%;剩余7.5亿美元优先无抵押票据期限为7年,票面利率为2.75%。 此次优先无抵押票据的发行获得了机构投资人的踊跃参与,亦创下Avolon债券融资利率的最低纪录,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于全球航空运输业复苏前景的信心和对Avolon经营能力的认可。上述票据发行工作预计将于纽约时间1月21日完成,募集资金将用于企业一般用途,包括偿还未来到期债务等。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对全球航空业造成了史无前例的负面冲击。面对困难和挑战,Avolon持续加强风险管控,通过积极调整飞机引进计划、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融资成本等方式有效减少资本开支、保证流动性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疫情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维持了国际“投资级”评级。2020年全年,Avolon共募集资金约44亿美元,截至2020年末,Avolon持有的非受限现金及可使用的贷款额度合计超65亿美元,保持了良好的流动性。 Avolon CEO Dómhnal Slattery表示,尽管全球航空业和飞机租赁业的全面复苏仍需时日,但全球市场对于航空旅行的潜在需求依旧强劲,航空业的恢复亦将拉动全球经济复苏。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良好的机队结构,Avolon已在全球航空业的复苏进程中占据有利地位,我们也将在2021年继续保持积极的发展势头。
中国银行家族财富管理暨个人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发布会12月18日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银行发布了《中国企业家家族财富管理白皮书》《2021年个人金融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 据悉,中国银行结合数十年家族财富管理实践经验,首度发布以中国企业家家族财富管理为主题的白皮书。家族财富管理白皮书创新提出“财富四维度模型”,从数字、空间、时间、价值四个维度梳理家族财富特征,旨在为企业家的家族财富、企业财富和社会财富提供多元全面、丰富立体的分析框架。 同时,中国银行发挥全球化和综合化优势,整合境内外研究力量,研判全球主要市场权益、债券、外汇和大宗商品等大类资产2021年走势,提出个人金融资产配置策略建议。本次为中国银行连续第三年对外发布个人金融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 个人金融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分析认为,2021年全球股市回归基本面,在共振复苏背景下走向收敛。从中长期趋势看,中国股市从2019年的“转折之年”到2020年的“转折到复苏”,2021年有望终结“牛短熊长”的历史,演绎“从复苏到复兴”并确认未来长期向好的大趋势。中国资产有机会得以重新估值,建议超配。
面对即将到来的2021年,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投资策略研究中心于12月18日发布了《2021年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以下简称《报告》),给出了“2021年全球大类资产配置顺序为商品、权益、黄金、债券。全球权益优先配置中国股市,超配中国 A 股、中国港股。标配美股,但需警惕美联储政策拐点冲击。”的配置建议。对于中国A股走势,《报告》预测将演绎“从复苏到复兴”行情并确认未来中国股市长期向好的趋势。 展望2021年,全球经济将在短周期内出现周期性上升,通胀压力逐渐显现。在当前的经济周期阶段,价值板块与低估值板块有很大的重合。价值板块是被遗忘已久的、估值较低的传统和周期行业。因此,我们将继续倡导价值投资。同时,随着中美竞争趋向常态化,香港资本市场或将从中获益。尽管新经济股明年很难重复如同今年一般的市场表现,但金融、工业、能源、可选消费、大宗商品等此前被大家遗忘的老经济股将在2021年带来更多机会。价值板块将王者归来。 短周期性复苏仍在继续 短周期性复苏仍在继续。自6月以来,我们的专有经济周期指标一直预示着复苏。《报告》中提到,2021年中国经济将延续2020年的增长优势,稳步增加在全球GDP中的份额,继续充当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我们预计随着信贷与M2继续一起稳步增长,房地产投资在消化了“三条红线”政策后开始恢复,经济复苏应会继续。其他指标,如铜周期和黄金,以及中国央行的三年的货币政策周期,都预示着复苏的持续。随着消费者信心从历史低点反弹,终端需求改善,通胀压力也将逐渐上升。 在未来的12个月内,我们预测上证交易区间约为2,900-3,600点。虽然整体指数只有不到10%的上涨空间,但是更多的投资机会将体现在市场结构的变化,从成长到价值的轮动。这个轮动其实从今年6月至今已经如期发生。美元长周期已经见顶,预示着美国长期增长将放缓。美元进入贬值周期有利于中国市场和人民币计价资产;香港、新兴市场、黄金、大宗商品和比特币也将受益。 中美竞争常态化,香港资本市场或将从中获益 近期,美国对一系列中企实施制裁,市场反应剧烈。目前所谓的制裁均是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执行,若未来拜登政府希望取消制裁,也较为容易,因为新的命令并不需要通过美国两会。当然我们并不寄希望于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发生根本性改变。《报告》认为,世界经贸秩序将陆续重构。拜登上台后,美国有望回归传统外交政策,重塑国际经贸秩序。但中美之间的博弈局势不变,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制衡中国将一直是美国政府的目标之一。而事实上,这些制裁对美国投资者将造成更大伤害。未来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美国,同时美国退休金债务高企的情况下,美国投资者将失去一个在快速增长的市场里投资的机会。香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美元离岸市场之一,如果美国对其进行制裁,亦会损害在港美企利益。 事实上,中美博弈将有利于香港发展。在全球宏观经济表现欠佳的背景下,香港新股市场表现亮眼,2020年一级市场融资额同比增加26%。若未来中美两国持续竞争,将促进众多中概股寻求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的首选。中概股回归浪潮将进一步推动港股结构优化,未来港股有望迎来更多中国新经济板块公司,包括 TMT、新消费、生物科技、先进制造业等,这些“新经济” 将驱动港股整体估值修复。同时,作为一个高度成熟的资本市场,香港亦不会对资金流动进行管制,在这些优势下,若国外投资者在美国无法参与投资中国企业,他们或将选择赴港投资。另外,随着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的加强,A股的资金流入亦是大概率事件。 《报告》预计2021年海外资金将加大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力度,而香港作为中国金融市场桥头堡的作用将更加凸显。港股作为全球资本市场的估值洼地,有望成为外资配置中国资产的首选。随着国安法的实施,香港未来政治环境将更加稳定,经济有望重现繁荣;优质中概股回归港股,亦有利于引流全球资本通过香港市场配置中国优质资产,加之南下资金持续流入港股,港股的估值定价权终将回归。 价值板块将王者归来 随着疫情后全球市场回归经济共振复苏的基本面,作为率先复苏的经济体,中国经济有望乘势而上,引领全球。中国资产整体将获得价值重估。《报告》通过估值、盈利、股票与资金供求、金融政策四个层面分析A股中期趋势,认为随着疫苗使用、疫情渐退与全球经济共振复苏, 2021上半年权益市场将有较好的投资机会。我们认为疫苗的推出时间及量产情况值得重点关注。倘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球经济复苏的力度可能比预期更高。此外,《报告》认为股票发行全面推行注册制后与国际规则接轨、资本市场更高水平上对外开放为全球资金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全球财富的再平衡势必重估中国资产。价值与周期有望回归。 更深入来看,我们预测价值板块将跑赢成长股。全球资本市场在过去的20年里经历了多种风格数轮的轮动,动量、低波、规模、价值及成长等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均有着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当下,随着价值和成长风格的分歧达到历史性的极端,同时价值风格跑输的趋势持续的时间历史最长,风格转换的拐点出现,价值板块的春天似乎就要到来。在当前的经济周期阶段,价值板块是被遗忘已久的、估值较低的传统和周期行业。中国“十四五”强调工业和相关产业链的现代化和壮大实体经济,同时强调使经济发展成果最好地惠及大大小小的企业和各阶层的民众。收紧网络借贷和平台经济反垄断指导方针的推出都是重要的风向标。“十四五”将提供有利于低估值的传统行业创造价值的环境。在当前的经济周期阶段,估值和价值投资的范畴基本一致。“估值投资”现在就是价值投资。 可以预见,2021年将是价值板块王者归来的一年。从今年6月份开始,资金便开始轮动到价值板块,甚至出现了价值板块历史性的跑赢成长股的局面,这并非偶然事件。目前,大多投资者追捧新经济股,市场对于成长股的持仓高度集中,关注点多在于新能源汽车、科网股等。但随着新冠疫苗推出进程的加速,经济生活恢复正常之后,旧的经济板块将会开始有所表现。新经济股很难重复如同今年一般的市场表现,2021年相信有更多的机会来自金融、工业、能源、可选消费、大宗商品等此前被大家遗忘的老经济股。
金融界网1月13日消息 1月12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第一创业(行情002797,诊股)债券研究院理事长李扬在“第六届中国债券论坛”上表示,从全球视角来看,超低利率和负利率将成为长期现象,并且对当下金融运行的传统秩序提出了挑战,国内靠吃息差的商业银行将受到挑战。 李扬表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把全球带入了超低利率时期;2012年,丹麦首推负利率的金融产品,宣布了全球超低利率(负利率)时期的到来。2020年11月6号,美联储议息会,就是公开市场委员会又宣布了保持利率0-0.25利率不变的决定,进一步确认了全球高超低利率(负利率)格局在持续。 李杨进一步分析了超低利率对中国的三大影响,第一,长期的超低利率和负利率恶化了中国的国际环境;第二,中外息差扩大,国际资本流动加剧,考验我们的管理能力;第三就是金融运行的条件变差了。 李杨判断,中国国内未来5-10年利率下行的压力比上行的压力要大一些,“中国的金融机构的中枢,靠吃息差的商业银行就会受到影响,有很多凶险的预言有可能上演。” 关于如何应对,李杨建议,第一,在双循环新格局中,更应当关注内部均衡,要合理的使用降息空间。第二,对跨境资本流动应当是谨慎、有掌控、有次序的放开。第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延迟退休、鼓励生育的政策,减缓劳动人口增长率下降的速度。通过延迟退休、鼓励生育等政策,减缓劳动人口增长率下降的速度,改善企业之间的资本错配,加快创新技术的应用。第四,加速国内金融改革,推动商业银行向混业经营转型,推动养老金机构改革,将非银行金融中介纳入金融综合统计和宏观调控视野。
01 上周末,英国伦敦封城了。在关闭通道之前,数十万人通过铁路、公路等方式,赶在禁令生效前“逃离”伦敦。 (来源:央视) 伦敦总人口900万,加之此次封锁还包括英国东南部区域,总封锁人口1600万。要知道英国总人口6600万人,相当于4个人中的有1个人被“封”起来了。 之所以英国要大规模封城,原因在于新冠疫情越来越失控了。英国首相约翰逊19日宣布,一种变异新冠病毒正在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地区蔓延,传播速度比原先发现的病毒快70%。但他强调,暂无证据表明变异病毒更致命,或者疫苗针对变异病毒的效力会削弱。 据悉,仅仅在上个月,伦敦的确诊者中,只有28%是感染了这种病毒,但现在,这个数字已经提高了62%。并且,在英国之外,丹麦已经通报出现9例感染变异病毒的病例,荷兰有1例,另有1例出现在澳大利亚。 约翰逊召开发布会之后,欧盟多国对于英国实施了断航,包括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爱尔兰、法国、德国等至少14国。 (来源:每经整理) 截止到12月20日,英国新冠累计确诊人数已经突破200万人,位列全球第6,仅次于美国、印度、巴西、俄罗斯、法国。并且,近来英国单日新增确诊人数屡屡突破2万人,甚至3万。 (来源:新浪) 英国在新冠疫情防疫上,非常佛系与消极,从最开始的“群体免疫”,到后来陆续封城、解封,再到当下被迫大规模封城。但最终的结果很不幸,疫情越来越失控。 02 英国封城,是为了避免病毒扩散。但伦敦封城的结果,却是大量人口的聚集,甚至是大逃离。 对此,英国“脱欧党”领袖奈杰尔·法拉奇(Nigel·Farage)在社交媒体上反讽道:“恭喜首相和您的智囊团,你们造成了1939年以来的首次‘伦敦大撤离。” (来源:网络) 那么,全球金融市场又是如何看待英国封城神操作呢? 欧洲股市,英国富时100一度暴跌3%,跌破此前盘整区间。此外,法国CAC40、德国DAX、意大利富时MIB均暴跌超近4%。 (来源:Wind) 美股方面,标普500期货和道琼斯30均大跌超2%。尤其值得注意的是,VIX波动率指数一度大涨超过33%,非常夸张! 汇率方面,英镑兑美元GBP/USD跌幅超过2%,为今年三月以来最大跌幅。不要小看这2%,汇率市场波动不如股市,单日跌幅超过1%其实就很夸张了。 (来源:Wind) ICE布油、NYMEX原油均暴跌超过6%。 (来源:Wind) 另外,避险资产——黄金白银波动剧烈。其中COMEX黄金一度涨超1%,重回1900美元/盎司,但现在倒跌0.77%,COMEX白银一度暴涨6%,现倒跌0.2%。 (来源:Wind) 在英国大规模封城之前,近来全球风险资产(包括股市、大宗商品、原油、比特币)疯狂上涨,走出了一波赶顶大行情。那么,此次英国黑天鹅事件会不会成为一次全球风险资产掉头的导火索呢? 我觉得概率不低。 03 从3月低点至今,全球股市大幅暴涨,主要的逻辑在于以美联储为首的央行开启的史无前例的大放水。 美国最为夸张,美联储短短数周释放了3万多亿美元的基础货币,将崩溃的美股拉了一个大大的V型。除了泛滥的货币流动性外,美国参众两院还在3月通过了2.2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直接作用于经济刺激。 (来源:经济网) 现在,美股是全球风险资产风向标,而美股继续上涨,主要取决于美联储这个水龙头。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股市交易的是预期,如果接下来美联储表现鹰派,亦或是不能继续边际宽松,高处不胜寒的股市将承受压力,尽管可能还没有真正“收水”。 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直面的问题——美联储继续超预期大规模放水的难度越来越大,看看当前如瀑布式狂泻的美元指数就知道了。这明显制约着美国疯狂的债务转嫁行为。 (来源:Wind) 美股暴涨,欧股同样加速上涨,就连日韩股市近来也不断刷新着高位,刺激着投资者的亢奋神经。光放水,没有基本面的支撑,股市的泡泡越吹越大,风险敞口越来越大。 对于宏观基本面上的修复,欧美日韩股票市场押注在了疫苗身上,进而YY能够控制住疫情。 但这条逻辑有些不稳,令人诚惶诚恐。 11月以来,辉瑞疫苗的重磅消息,不断刺激着全球投资者的兴奋神经。然而,辉瑞疫苗开始接种后,不断传出问题。 上周,加拿大和美国同时开启新冠疫苗接种。最新的一例问题出在美国田纳西州一家医院。一名护士在接种辉瑞疫苗不久后在众人面前昏倒。据悉,这名护士是田纳西州查塔努加市的护士长蒂芙尼·多佛(Tiffany Dover),并且是第一批在医院接种COVID-19疫苗的人。 (来源:网络) 辉瑞疫苗能不能防护住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并且,当下全球疫情的现实是越来越严重,金融市场不太可能再视而不见。 从疫苗以及疫情的角度看,宏观基本面的乐观修复预期可能会被证伪。因为疫情不断恶化下去,全球经济有一定概率二次探底。 04 回到A股,逻辑会更硬一些。因为疫情早在3月份就基本被完全控制,中国经济也快速走出了V型强势复苏。不过,央行不断收水,也对股市产生不小压力。 (来源:英为财情) 基本面和货币流动性的合力方向大致是指向震荡,不具备大幅上涨亦或是大幅下跌的基础。但外围市场如果接下来剧烈动荡,也同样会冲击A股投资者的市场情绪。 总之,当前全球风险资产处于绝对高位,且面临不小向下回调的风险。对于A股投资者,需谨慎视之,不宜激进。
经历上一轮金融危机后的漫长熊市,大宗商品今年下半年以来的亮眼行情令市场瞠目。从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到铜,再到煤炭、铁矿石,大宗商品似乎正以“齐飞”的势头宣告正式杀回。 12月21日开盘,铁矿石期货主力开盘涨超7%,焦煤、焦炭涨超5%,热卷涨停。 问题在于,尽管市场的通胀预期高企,但全球的实际和核心通胀都尤为低迷,通缩压力高于通胀风险,大宗商品这种暴涨真的可持续吗? 通胀预期反弹商品暴涨 目前,通胀预期已从3月的低点反弹了近150个基点,美国10年期盈亏平衡通胀率目前为1.95%,处于2019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铜价也已从3月的低点上涨75%,达到2013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总规模已超22万亿美元,我们正在目睹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财政扩张。人们普遍认为,明年全球经济将恢复积极势头。我们预测,在2020年全球GDP萎缩3.8%之后,2021年将增长4.8%。然而,尽管有关再通胀(reflation)的说法令人兴奋,但全球通胀基本上仍未出现,而市场总是先行一步。”渣打全球首席策略师罗伯逊(Eric Robertsen)对表示。 未来全球经济复苏以及通胀率上升的预期,为商品价格提供了支撑。贝莱德认为,春季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在亚洲购买狂潮刺激下,铜、铁矿石和大豆价格已升至6年多最高水平。如今随着疫苗取得进展,更大范围经济复苏的期望提振了全球投资者对大宗商品的乐观预期。 也有机构认为,随着各国以交通电气化、可再生能源增长为目标的政策导向提振对金属的需求,转向大宗商品的投资仍处于初级阶段。 供给瓶颈或推升价格 除了通胀预期上升支撑大宗商品价格,供给短缺也导致意外的价格上涨。 “我们预计到2022年,美国通胀率将保持在2%以下,核心个人消费物价指数(PCE)为1.8%。事实上,自2010年以来,PCE只有两个时期保持在美联储的目标值2%以上,而这两个时期都只持续了几个月。同样,近期高涨的通胀预期(10年期盈亏平衡通胀率)也很难一直维持在2%以上。”罗伯逊称。 但在他看来,供应方面的限制可能导致更高的运输和原材料成本。例如航空公司等许多相关行业都被迫在2020年大幅削减运力,未来需求的激增可能导致供应瓶颈和价格上涨。在某些情况下,供应瓶颈已导致货运成本上涨,而随着需求趋紧和明年贸易流量进一步增加,这可能成为通胀的一个来源。疫苗交付速度快于预期也可能导致全球需求改善速度快于预期。 事实上,前述以可再生能源增长为目标的政策导向提振金属需求,这一现象在恢复生产的中国市场已经凸显。 例如,6月至今各类铜箔普遍涨价30%,加工费涨幅也在30%左右。铜箔价格从7万~8万元/吨涨到9万~10万元/吨。东吴证券认为,不排除年底涨到历史峰值14万元/吨左右,出现下游厂商提着现金去拿货的情况。涨价的核心原因主要还是新兴领域需求预期的增长,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爆发,以及消费电子需求大超预期。 “目前整个行业的龙头都在酝酿涨价,因为下游确实订单来不及接。涨价至少能看到明年年底,可能未来两年半到三年仍然是偏紧的状态。”该机构表示。下游新能源汽车的高增长,中国及欧洲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爆发式增长,拉动了锂电铜箔产能利用率的迅速提升,从而部分抢占了原来供给电子铜箔的产能,使得整体铜箔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从3月开始,国内外的平板电脑、智能终端以及IDC、5G基站需求超预期增长。 实际通胀不够,政策刺激来凑 大宗商品疯涨已成事实,但市场的担忧在于,既然没有实际的通胀复苏,这种大涨能持续多久? “即使是在全球增长反弹最明显的中国,通胀水平也远未构成威胁。在整个疫情期间,中国PPI一直处于负区间,而CPI由于猪肉价格暴跌大幅放缓。我们预计,猪价下跌将在2021年初将CPI拖入温和通缩,然后在下半年出现温和复苏,预测2021年的平均CPI涨幅为0.9%,这对亚洲和全球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GDP占全球的60%以上,而且亚洲许多国家都存在低通胀或通缩问题,因此这种压力可能将继续对世界其他地区的通胀水平构成压力。”罗伯逊称。 他认为,为“再通胀交易”奠定基础的是政策刺激预期。“大宗商品的上涨可能更多与有利的金融环境有关,而不是对实际通胀的预期。各国央行官员们已在无数场合重申,在经济复苏前,政策将保持宽松。美联储此前引入了平均通胀目标(AIT),并不遗余力地表示,2016~2018年的政策正常化(包括加息和缩表)可能为时过早。即使是在率先开始经济复苏的中国,央行也没有快速收紧的意愿。” 在货币宽松的同时,全球财政刺激的力度还在加大。12月21日,美国终于通过了最新的9000亿美元财政刺激计划。政策制定者的宽容态度主要出于以下原因——让经济有时间去慢慢消化闲置产能,在此期间通胀并不会大幅走升;即使更广泛的劳动力市场有所改善,但结构性失业的格局可能会使工资水平维持低位,价格水平可以维持稳定;随着越来越多的自由现金流被用于偿债(公司债和主权债),由此可能会看到金融资产通胀和潜在经济通胀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的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