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后“棱镜门”时代,各国政府对网络安全的关注度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云计算的兴起,则进一步带动了新兴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在政策与技术的双重驱动下,网络安全产业在过去十年经历了飞速发展。 在国内,一批网络安全领域的后起之秀乘势而起,在巨头林立的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作为个中翘楚的安恒信息,已经在网络安全赛道上疾驰了13年,并在科创板成功上市。其全力打造的“天池”“玄武盾”等核心网安产品,在一次次用户实践中获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 近日, 网络安全的后起之秀 通俗地讲,网络安全就是白客与黑客之间的较量。打个比喻,黑客只要找到一栋大楼里一扇窗户的缺口,就可以攻击整栋大楼,而白客对抗黑客,就是要保证这栋大楼里所有的窗户都关好,让黑客无处遁形,安恒信息正是扮演着白客的角色。在多如星芒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中,安恒信息能站稳一席之地离不开创始人范渊每一次的精准踩点。 2007年成立之初,安恒信息便以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作为切入点,推出市场首创性产品数据库审计、风险控制系统、Web应用防火墙产品,成功进入网络信息安全市场。2015年,看到了网络安全空间的前景,安恒信息切入到云计算领域,公司推出了天池云安全,成为私有云的一部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12年为“一轮”。2019年,安恒信息第一个12年登陆资本市场,成为科创板一员,被资本市场认为是极具科创属性的企业。目前,安恒信息的产品及服务涵盖了应用安全、数据库安全以及云计算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大数据安全、智慧城市安全等领域。旗下拥有明鉴、明御、天鉴、风暴中心等品牌,以及大数据态势感知、玄武盾、天池云安全管理平台、AiLPHA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等产品。这些产品以及解决方案除了应用于实体企业外,还在政府、公安、金融、教育等公共事业单位,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国内重大活动赛事中得以运用。 疫情之下的思维转变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各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都受到影响,科技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根据全球领先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CheckPoint发布了《网络攻击趋势:2020年上半年报告》,报告指出,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网络钓鱼和恶意软件攻击急剧增加,从2月份的每周不足5000次激增至4月下旬的每周超过20万次。此外,在5月和6月,随着各国开始解除防疫封禁措施,攻击者随之加大了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攻击。与3月和4月相比,6月底,全球所有类型的网络攻击增加了34%。 范渊说,“后疫情时代”企业急需加强数据安全保护。虽然疫情带来了IT支出的缩减,但也加速了企业在线化、数字化转型,开启了“非接触式在线新经济”模式,同时,很多领域也将面临更多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尤其是在线教育和在线医疗等领域,这些领域更需要信息化、数字化及大数据相关的分析和使用,应进行网络安全方法、思维、模式和技术上的全面升级,建立起网络安全新防线。 疫情期间,安恒信息尽其所能,除了捐款捐物外,安恒信息的风暴中心7×24小时值守,为全国重要医疗行业网站和新闻广播媒体系统提供专项安全防护和专家值守服务;将安恒密盾向1000万钉钉企业用户免费开放;为杭州市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数字平台——“亲清在线”的上线保驾护航。 “以前我们总说要提供更高效能的线上服务,今年的疫情则提供了一次真实的演练机会,倒逼我们去思考和探索如何建立一个高效能、高效率持续应对各种突发挑战的网络安全平台,为客户呈现全天候的服务化场景。”范渊表示。以医院为例,范渊介绍,信息化系统维护着整个医院的日常运营和设备运转。一旦某个系统模块不能运转,无论是社保接口、挂号系统或者其他模块,都可能对整个数据体系造成影响,甚至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网络安全公司的价值就体现在保障这样的复杂系统持续、稳定、安全地运转。当前的线上化趋势使得数据交换体系更加复杂,对全流程、全方位的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度分红的科技公司 “IPO时,我曾经说过,安恒信息立志成为科创板里最好且最久的公司之一,这的确很不容易,既要有很好的成长性,又要有持续的创新和积累,但我坚信,安恒信息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范渊曾公开表示。 安恒信息上市后的确没有让投资者失望。2019年公司总营业收入为9.44亿元,同比增长50.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22.04万元,同比增长19.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7959.44万元,同比增长37.65%。此外,公司在上市首年就进行了大手笔分红,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3.78元(含税),共计2800万元,占到全年归母净利润的30%。 科技公司这样的大笔分红实属罕见。对此,范渊向记者表示,“一方面分红是承诺的兑现,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和投资者分享阶段性的成果。”安恒信息的招股书显示,公司在2016年到2018年期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2亿元、4.3亿元、6.4亿元,同期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19万元、5488.3万元和8348.8万元。可以看出,公司的营收与净利润一直保持着逐年增长的良好势头。 范渊介绍,安恒信息从2008年开始,一直坚持研发中心和研究院两条线机制。研究院的使命是把前沿的技术研究转化为成果,目前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比如安恒的APT攻击预警平台已经协助警方多次破案。此前,安恒在大型火电机组工控网络和信息安全智能防护领域的案例,已经入围了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安全的十大经典案例。 近日,安恒信息基于鲲鹏+UOS的明御运维审计与风险控制系统,以及明御Web应用防火墙,同华为鲲鹏公有云、私有云完成了兼容互认证,成为业界第一也是目前唯一在华为云发布的鲲鹏+UOS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讲,安恒信息是和华为一起共同赋能客户,共同让云上云下更加安心,同时促进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范渊表示。 今天,信息高速发展,互联网的边界不断延伸,网络安全的内核也随之变革。在范渊看来,互联网发展得越快,网络安全建设就要更快、更稳。“要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安全挑战,互联网安全企业就要一直保持前进,在核心技术上寻求突破和创新”。 科技创新的本质是人才创新。“我们以湖畔大学为蓝本,建立了安恒网络安全学院,以便于发现、引导对网络安全有兴趣的人,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让他们成为网络安全的未来人才。”范渊说,另一方面,安恒信息和高校加强合作,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络安全知识的实战实训,让人才从理论回归实践。范渊表示,安恒信息内部很多技术骨干,甚至中高管,都加入过安恒学院进行再次深造。 在范渊看来,服务于经济发展、立足于安全保障、专注于人才培养,助力安全中国建设是安恒现在及未来不变的使命。 5G时代的城市大脑 在数字化浪潮下,万物互联互通,信息系统已不再是一座孤岛。 范渊以车联网举例,从生产车间中的工业互联网设备,到产品端的物联网设备,将实现更广泛、高效、可靠的连接,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更好的服务价值。这种“万物互联”的模式所连接的设备数量,目前已经超过了整个互联网上的PC和服务器的数量,且仍在保持高速增长。 随着5G时代的来临,“城市大脑”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城市大脑”即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方式,构建城市级安全中心。在安恒信息的产品展览厅,杭州这座精致典雅的江南城市的角角落落都被数据和算法赋能。 安恒信息正在利用城市大脑,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完善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行业解决方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行业的网络安全属于黑客攻击的高风险集中区域,安恒通过城市安全大脑,集中多方安全大数据,追踪网络安全风险事件状态,实时掌握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情况。 “在‘万物互联’的场景下,提供安全可信的连接是我们的核心能力,并最终通过特定产品向客户呈现。5G时代赋予了网络连接更高的通信速率和准确性,但在网络安全缺失的情况下,这种效率提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想象一下,一个摄像头,如果它的内容都被篡改掉了,就谈不上后面的人工智能应用;车联网也一样,如果汽车的指令被篡改,将更危险;而重要的生产设备如果遭到严重的网络攻击的话,后果同样不可想象。”范渊说。 2015年以后,随着新的应用场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出现了三大变化——从传统PC、服务器、网络边缘到云计算、大数据、泛终端、新边界;防护思想从“风险发现、查缺补漏”转变到“关口前移、系统规划”;核心技术升级从传统的围墙式防护到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对安全威胁进行检测与响应。 可以看到,在智慧城市的进程中,安恒信息非常注重威胁情报的收集,简单来说,通过多种来源获取环境所面临威胁的相关信息。“我们从来不会以攻击某个系统,来谋求合作。”范渊介绍,目前安恒信息有几大实验室一直在从事相关的工作,结合专家团队运用算法和长期实践经验,加上APT应急处置等无缝的结合。 据了解,就在几个月前,安恒信息发现了一起以冠状病毒为背景的攻击,通过定向攻击的样本分析,看到以后进行相关的溯源,研究发现这是来自东南亚方向的APT攻击。 机构眼中的行业黑马 网络安全往往是大数据发展的瓶颈。世界经济论坛在《2020年全球风险报告》指出,网络犯罪将是未来十年(至2030年)全球商业中第二大最受关注的风险。到2021年,互联网黑灰产将给全球造成高达6万亿美元的损失。 范渊表示,中国网络信息安全在整个信息化数字化投入占比大概为3%左右,比例非常低。在美国的占比达7%~10%左右,范渊认为10%是未来应该是达到的水平。虽然近年来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快速,但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网络安全产业总体规模仍然较小,占据全球市场的份额不足10%。 在国内的网络安全领域,除了安恒信息,还有启明星辰、绿盟科技、深信服科技、蓝盾信息、迪普科技等大量知名公司,赛道中不乏巨头之争。如何保持行业竞争力?范渊表示,安恒信息在技术上强调攻防能力的结合,依托十所实验室,坚持走工程开发和基础研究并行的研发路线。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公司积极拥抱变化,在主流的混合云环境中提供一系列新一代安全解决平台,包括国内最早的云安全资源池、阿尔法大数据智能防控平台、大数据和物联网态势感知平台,以及智慧城市的安全运营中心等。 翻阅财报,公司始终坚持持续创新的发展战略,并将每年营收的20%以上作为研发投入。2019年,安恒信息研发费用为2.0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4.61%。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手林立的红海之争中,安恒信息因其精准定位和科技竞争实力被投资者看好。二级市场上,仅八个月时间,安恒信息的股价从发行价56.50元/股已大幅上涨至截至9月2日收盘的249.72元/股,各大券商纷纷给出增持评级。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安恒信息是新兴信息安全领域优秀企业,随着《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数据安全、等级保护2.0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落地,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将大幅提升,企业对安全的投入进一步上升。与此同时,信息化带来的数据量爆发式增长使信息安全的问题更加突出,企业对安全的防护逐渐成为内生性需求。公司前期在网络安全领域形成深厚积淀,目前主打“3+1”平台战略,在安全平台和安全服务等业务上优势显著,新兴安全业务发展前景可期。 国盛证券计算机首席分析师刘高畅表示,随着国家对网络安全的重视、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增长和伴随互联网发展而来的日趋严峻的安全问题,以及云计算、5G、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针对于环境的虚拟化安全产品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中国云安全整体的市场规模会随云计算市场增长而快速崛起。预计到2021年中国云安全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15.7亿元,未来三年年均增长率为45.2%,行业正处爆发式增长阶段。 随着5G技术在国内不断的普及推广,国内的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呈大好态势。业内人士认为,在5G网络安全信息需求大爆发的背景下,安恒信息作为行业龙头之一将广为受益,未来或将继续保持其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关于未来,范渊说,“安恒信息还会保持一贯的对技术、产品创新方面的敏锐性,同时我们有更高的效能、更好的组织形态、更完善的模式服务、更广泛的行业和客户。最终,安恒信息也会成为整个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实战者。”
今年7月17日,孚能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成为科创板新能源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第一股(股票代码:688567),同时也是中国新能源车用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第一股。 孚能科技公布的战略投资者名单中,包含奔驰母公司戴姆勒旗下的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后者投资金额为9.045亿元。此前的7月3日,戴姆勒已经官宣入股孚能科技,持有其约3%的股份。 除了战略投资外,孚能科技与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还签署了一项全面商业合作协议,将在未来10年为梅赛德斯-奔驰在全球推出的电动汽车新产品阵容提供电池。 在最近的第十二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孚能科技董事长、总经理王瑀分享了他们的业务进展和他对动力电池行业的看法。他提到,如果今年动力电池能到100美元/kWh、300Wh/Kg,那新能源汽车就能够普及。 以下是王瑀的分享内容,由36氪记录整理: 我们为什么要做电动汽车?有几个原因。 第一,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重要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碳排放太多;第二,环境污染。为什么我们对加快零排放有严格要求,因为上世纪60年代发生了汽车尾气严重污染致死的问题;第三,能源安全。1990年以前,中国还是石油出口国,但现在变成全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耗国,需求比例超过70%,远远超过50%的警戒线,这是很危险的。 石油的诞生已经经过2亿年,不可再生。这抛给我们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可持续发展?环境如何可持续发展?能源如何可持续发展? 巴黎会议提出,全球平均气温水平升高控制范围不能超过2℃。有超过200个国家签订了《巴黎协定》,中国也参加了。美国也承诺2025年比2005年减少28%的温室气体排放。怎么能做得到? 现在我们交通工具基本上是用化石能源,最好的节能减排办法是用电。第一代汽车用电,后来因为电池的问题才转为蒸汽机。上世纪90年代,通用汽车也曾经开发了EV1用于电动化。 电动化是汽车发展的必经之路,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下边我讲一下动力电池遇到的挑战。我是搞技术的,从1996年开始做锂电池,1998年开始研发动力电池,一路走来确实看到电池方面飞速的发展和变化。 我们从探讨如何开发适用于汽车的电池系统,到现在的产业化;从如何解决续航里程瓶颈问题,即最早提出的300公里,到现在我们解决了续航里程问题,大家不谈续航里程了,谈的更多的是电池的性能、电池的成本、电池的安全、电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问题中,很重要的挑战是“电芯一致性”。我们现在可以生产1个G甚至100个G的电池,过去不可想象。用在汽车上的动力系统需要很多的电池组装在一起、串联在一起。电芯的一致性非常重要。现在电动车的发展,瓶颈是在电池,电池也是电动车最不成熟的一个零部件产业。电池从3C转化成做动力电池,我们存在很大的转换的变革。 如何使我们的电池能够符合汽车要求的质量?汽车电池如何能满足15年的寿命、上百万公里的续航里程?这是需要大家思考的。如何使原材料质量达到标准,也是我们的挑战。 另一方面,电池系统管理问题。它监控电压、电流、温度、绝缘、过充、过放、均衡、高低温等等,我们觉得做了很多,但实际过程中,我们发现做的远远不够。现在电池包在实际功耗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都是与我们的认知不到是有关系的。 2000年,我提出了一个目标:如果2020年动力电池能到100美元/kWh、300Wh/Kg,新能源汽车就能够普及。现在看来,这个目标还没有达到,但已经不远。 2015年,我们做电池的时候,当时市场价不含税是2.5元/Wh,现在已经降到了0.8元/Wh,成本的下降需要依靠不断的技术革新。 怎么技术革新? 举个例子,我们材料含量现在用的是镍、钴、锰。如果我们能开发出一个新的材料,能量密度是523体系的一倍,金属的含量是一样的,意味着我们的成本降了一倍。还有一个降成本途径是制造。我们希望未来通过跟各个高校、研究院所、设备厂合作。 下面我讲讲安全的问题。 大家看到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热失控问题,充电热失控、行驶热失控、车静止热失控,包括碰撞的热失控。电池的热失控,大家也知道温度高了,它会热失控,短路了会热失控,过充了会热失控,过放了也会热失控。但我们发现,很多热失控情况,跟电芯关系不是特别大,往往都是在使用过程中已经超越了电池的安全边界。所以说,对安全边界的认知非常重要。 无论是铅酸电池、镍性电池、还是锂电池,在安全边界之内使用,是安全的。如何保持这些电池在安全边界之内,是我们必须要把握的一件事。电池的安全是设计出来的,同时也是制造出来的、管理出来的。所以我们对电池使用工况的了解熟悉程度,也决定了我们对电池控制的好与坏。 在整车工况使用情况下,不同城市、不同的人、不同地域、不同行为,都会造成对电池的损害。了解这些工况、在实际工况中修正电池的管理系统,是目前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讲一下电池。电池在整车汽车方面的应用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电池更大的作用在于能源物联网。智慧出行、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制造,都缺少不了电池的角色。 去年9月,我们和戴姆勒在法兰克福车展上,作为第一家锂电池企业,和整车厂宣布在2039年要达到电池和整车生产的“二氧化碳中和”目标。同时,我们也官宣在钴和锂资源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严格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另外,在资源及材料回收方面,要保证资源的回收,不向环境排放任何额外的污染,包括粉尘和有机溶剂等,废液和废料等要通过再生循环利用。在终端用户方面,我们也做到从生产电池到整车厂到终端用户,循环使用再生,回到电池当中去。 孚能科技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软包电池生产厂商,也是全球第三大软包动力电池厂商。2017年到2019年,我们连续三年是中国软包电池出货量第一,在中国有两个生产厂,一个在赣州,一个在镇江。我们在全球有三个研发基地,中国、美国、德国。目前我们已经有18年的动力电池开发经验。 孚能科技也是一站式的整体能源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可以提供电池整体方案,包括标准设计、标准模组、标准BMS、系统设计、客户定制、电芯定制、模组定制、管理系统定制。同时,我们也是世界级的标准生产厂商,通过了中西方整车OEM验证,可以满足全球JIT和JIS的供货,服务全球整车厂。 我们也对生命周期后的电池管理有一整套解决方案,包括电池系统的回收、二次再利用、原材料的直接回收。 2011年,我们投产了185Wh/Kg能量密度的电池,到2019年,开始生产285Wh/Kg-320Wh/Kg能量密度的电池,未来我们储备了400Wh/Kg电池的技术,以满足整车厂的需求。我们预测,当电池达到400Wh/Kg的时候,整车厂就不会这么痛苦了,汽车电池的标准化就会上到议程上来。 我们从液态电池开始到凝胶到半固态到固态,彻底解决我们电池的安全问题,做成了一个不可燃的电池,使我们整车厂和终端用户对电池不会再有安全方面的忧虑。 针对电池的安全性能,我们做到了欧洲的标准。最近中国出台了热失控测试标准,要求电池包在热失控情况下5分钟内不能起火,我们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做了热失控实验,第一次测试中,在加热启动热失控的情况下,36分钟之后还没有看到任何起火的现象,满足欧洲和中国两个国家和地区的安全要求。
摘要:自由贸易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唯一方法,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就目前的实际而言,它只能属于应然世界范畴,属于我们应努力的方向。但在实然世界,持有这种想法,无疑是危险的,且是异常危险的。衡山之谋下,衡山国的自取灭亡,无疑是可鉴之前车。 如何确保国家粮食的安全,“谁为中国的米袋子负责”,这个命题20年前便在中国存在,这一直吵闹不已。对于这个问题,前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中化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宁高宁的回答是:全球的粮食安全解决的唯一方法就是自由贸易。 就宁高宁董事长的这一观点,政经天一楼主韩和元的看法是:自由贸易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唯一方法,无疑是正确的,但就目前而言,它只能属于应然世界范畴,属于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但在实然世界,持有这种想法,则无疑是危险的,且是异常危险的。衡山之谋下,衡山国的灭亡无疑是可鉴之前车。 西周、春秋时期,在齐鲁两国之间有个衡山国。从可掌握的文献来看,没有任何迹象显示,衡山国好战,但该国却灭亡了。原因是,该国真将应然世界当成了实然世界,信了自由贸易是解决粮食安全的唯一办法。 当时,齐国经过管仲改革,国力日益强盛,齐桓公的图霸之心也开始暴露出来,而卧榻之侧的衡山国,自然成了他首先就得除掉的对象。衡山国最大的特点是擅长制造兵器。“衡山利剑,天下无双”,这不得不让齐桓公有所顾忌,于是问计于管仲。管仲答道:“不可硬攻,只可巧取”。于是管仲决定上兵伐谋,而他的谋略恰好就是利用“自由贸易”。 据《管子·轻重戊》记载,方案一经确立,齐国便派人高调前往衡山国,不计价格,以高出市价很高的价格,大量进口衡山国所造之兵器。与齐国接壤的燕国和代国听说后,以为齐国采购军备是要攻打他们,为防备齐国的进攻也开始进入军备采购的行列,以期通过武器装备的扩充,形成军事力量的平衡。燕国和代国大肆采购军备,又引起其他邻国的紧张,为保持军事力量平衡起见,也加入了这场军备竞赛。 在这种连锁反应下,一时间,国外订单如同洪水一般涌入衡山国。而衡山国的产能到底有限,当看到天下诸侯都来订购兵器,衡山国国君告诉宰相:“天下各国都争购我国兵器,可使价钱提高二十倍以上。”受此利好刺激,衡山国全国人民全部加入到兵器制造行业中来。几年下来,衡山国开始害了荷兰病——除了武器制造业畸形繁荣外,百业尽显萧条。尤其是农业,完全荒废。 但于这时的衡山国而言,这根本就不是个事,因为粮食安全完全可通过自由贸易来解决。武器的利润如此之高,粮食完全可通过贸易获得。粮食安全的问题,在衡山国完全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很快衡山国就会为此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就在衡山国农业彻底萧条后,齐国乘机前往其他国家大肆收购粮食,当时市场上的粮食价格约为十五钱一石,而齐国人却将价格开到了五十钱一石。这样一来,全天下的商人都将粮食卖给齐国。 待粮食价格被炒高之后的数月,齐国突然宣布封闭关卡、停止收购粮食和衡山国兵器,同时断绝与衡山国的外交关系。此时,衡山国已无粮可用,又无处购买粮食,兵器也被自己卖了个精光。这时,齐鲁两国大军发起进攻,衡山国君自量已没有资本招架两大敌国的进攻,只得奉国降齐。 在这里需予以再次说明的是,自由贸易在应然世界,确实应当作为世界粮食安全的唯一方法。但在实然世界里,持有这种想法,并付之行动,无疑是“太傻太天真”之举。 当然,这并不代表自由贸易本身是错的,而是因为影响自由贸易的变量实在太多,尤其是国际政治的博弈下,有时自由贸易会被某些国家彻底政治化,进而使其失灵,有时甚至连贸易都不可进行。在这时,贸易如何确保一国的粮食安全呢?
最近有几则消息格外引人注目:日前,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8月12日,央视新闻点名批评部分“大胃王”吃播存在浪费严重的现象,有的人居然是吃了再把食物吐掉;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8月17日发布报告称,到“十四五”期末,中国有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这些文字,将国人的注意力聚焦在了粮食安全上。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始终都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但凡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触动市场情绪。而近期的种种迹象,又引发了全社会对于“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呼吁,一些紧张的人甚至开始担心“粮食危机”的渐行渐近。难道粮食真的不够吃了吗?我们来好好扒一扒这件事。1从全球范围来看,粮食供给的确存在着不稳定因素,首当其冲的便是海外疫情的不断蔓延。尽管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早已持续向好并趋于稳定,但其他不少国家的疫情依然没有得到较好控制。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18日,海外累计确诊病例多达2225.7万人,当日新增病例一直在20万人以上(见图1)。受此影响,很多国家的经济遭受冲击,不少地方仍处在停工停产状态。在此背景下,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再度迎来了严峻考验。需知,粮食生产是一个严重依赖供应链的生产活动,而供应链又是一个复杂的互动网络,既涉及到农场主、农民、工人等劳动者,又需要化肥、种子和农药等物资,还离不开加工厂、运输公司、批发零售商等合作伙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重创这一庞大的网络体系,进而抬升粮食生产运输的压力。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会同其他国际组织联合发布的2020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新冠疫情或导致全球遭受严重饥饿人口数量增一倍,到2020年底这一数字将超过2.5亿;同时,2020年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将大幅增加,如果不立即采取应对行动,到2020年底,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将会有约2.65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境况,比2019年的1.35亿增加1.3亿,近乎翻倍。然而,如果从全局角度看,当前全球粮食供给总量是比较充足的。根据中国农村农业部的数据,2019/2020年度世界粮食(不包含大豆)供给量为34.7亿吨,而总需求量为26.7亿吨,期末库存还有将近8亿吨,库存消费比接近30%。Wind数据则显示,2019年全球小麦、大米、玉米和大麦的供应过剩率分别为62%、46%、41%和29%(见表1),这意味着即便是全球粮食完全无产量,各类粮食储备也能满足70多亿人近半年的需求。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处在“严重粮食不安全”的边缘呢?只因全球粮食供给存在结构性不足。2020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在2019年遭受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群,主要来自那些受到冲突、极端天气和经济动荡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最严重的国家有10个,分别为也门、刚果、阿富汗、委内瑞拉、埃塞俄比亚、南苏丹、叙利亚、苏丹、尼日利亚和海地,其人口总数占全球粮食危机总人口的66%,约9000万人;其中,南苏丹有61%的人口处于粮食危机或更严重状态,其他国家如也门、中非、津巴布韦、阿富汗、叙利亚和海地也有至少35%的人口处于粮食危机状态。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疫情冲击之外,蝗灾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退。尽管目前印巴地区的蝗灾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非洲之角地区和南美的巴拉圭、阿根廷等国家依然面临着蝗灾的威胁。按照FAO的统计,蝗灾爆发以来已有超过4000万人陷入粮食危机,若不能尽快防治,蝗灾恐将继续威胁当地的粮食安全。正因上述种种,出于优先保障国内需求的考虑,自今年3月份起,很多主要的稻米、大豆、小麦出口国家都采取了部分粮食出口限制的举措(见表2),这对于那些粮食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并非好事——出口限制将在很大程度上加剧其粮食短缺程度,进而让本就处在粮食不安全境况之下的人们更加不乐观。2相比于海外,国内粮食安全形势就要明朗多了。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始终都将粮食问题视为头等大事,历届政府更是一直把粮食安全作为发展议程的重中之重,比如自2004年起每年的一号文件都绕不开“三农”主题、反复强调对“18亿亩耕地红线”的坚守、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等等。得益于此,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创纪录的“十六连丰”,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6384.34万吨(合13277亿斤),比2019年增加了594万吨(119亿斤),创下历史最高水平(见图2)。从结构上看,虽然我国是当前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但是除了大豆等个别品类之外,作为主粮的大米、玉米和小麦几乎不需要进口,且当年总产量基本都能覆盖总需求。从库存上看,当前我国大米库存1.165亿吨,在完全没有产量的情况下,足够满足全国9个月的消费需求;玉米库存和粗粮库存都在2.04亿吨左右,无产量的情况下能满足全国8个多月的消费需求;小麦库存1.52亿吨,无产量情况下足够满足全国14个月的消费需求(见表3)。因此,我国粮食储备非常充足,自给自足完全没有问题,也不存在粮食短缺之忧,即便是其他国家采取了粮食出口限制举措,对我国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还有一个好消息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虽然今年夏粮播种面积略有减少,但得益于夏粮主要作物小麦的生长期天气与墒情的良好态势,全国夏粮再获丰收,单位产量同比增长1.6%、总产量同比增长0.9%,奠定了稳定全年粮食生产的上半程基础。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按照我国农业生产的一般规律,夏粮只占全年粮食生产总量的1/4左右,占比约75%的秋粮才是关系到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大头。对于秋粮而言,眼前最直接的威胁来自南方洪涝灾害,自今年入汛以来,席卷南方的洪水对粮食生产的局部影响较大,甚至不排除个别地区粮食产量暴跌的风险。不过根据华泰证券的研究报告,目前洪灾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局部地区,而我国秋粮产区60%位于北方,受洪涝影响相对较小,并且南方受灾严重区域也及时采取了抢种扩种晚稻等措施加以补救。另外,由于近些年我国对水利设施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使得防汛减灾工作一直处于可控状态,洪涝灾害给农业发展与农产品供给带来的负面影响被抵御了不少,所以预计今年洪灾不会对全年粮食产量带来太大的挑战。一言以蔽之,我国的几大主粮自给率较高、库存较为充实,洪灾风险整体相对可控、影响范围有限,这些便是我们判断短期内不会发生粮食危机的信心和底气所在。3既然国内形势要好得多,为什么还会有本文开篇的几则消息出现呢?答案其实很简单,“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尤其是当前这一特殊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海内外形势,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我们更应该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然而,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并非始终都是万无一失的,至少还有两方面潜在的隐患需要重视起来:一来,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并不算高。虽然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起至今已达成“十六连丰”的壮举,当前粮食产量也位居世界第一,可是均摊到14亿人的头上,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业内普遍认为,人均占有400公斤粮食是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我国2019年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74公斤,如果剔除饲料消费、工业用粮消费等,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还会进一步下降。相比之下,美国则超过1300公斤/人,巴西也超过了560公斤/人。这便意味着,粮食生产稍有闪失就有可能出现供需紧张的局面。二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偏少,中低产田比重较大。纵然我国地大物博,但耕地面积占比却不高,人均耕地面积更是大幅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开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尚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其中,中低产田占比超过70%,不少优质耕地都在城镇化过程中被占,反映出我国粮食生产保障能力稳定度不够。同时,伴随着人口总量的渐增与城镇化的深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大概率还将继续下降,再加上年轻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务农人员老龄化加剧等问题,我国未来粮食生产能力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制约。解决这些问题,除了靠政策和投入外,更重要的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确保和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有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此笔者尝试给出三点建议:第一,加大农业研发投入力度,强化农业科研资源整合,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从而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及产量;第二,着力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加强农村劳动力实用技能培训,努力把广大农民培养成有市场意识、有生产技能、有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现代农业的生产条件,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务必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并强化对耕地资源、水资源等重要农业生产资源的保护,解决生态环境脆弱问题,以此来增进粮食的生产质量。如今,国家正式定调“内循环”的经济发展主线,而粮食问题恰恰又是内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着力于修炼内功以提升经济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免疫力方为明智之举。粮食生产更是如此,无论是节约食物、杜绝浪费,还是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都需要你我他共同的努力。毕竟,没人能依靠老天爷赏饭吃,饭碗端牢的安全感,只有自己能给自己。参考文献:1、联合国粮农组织:《2020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2020年;2、东兴证券:《粮食危机来了吗?》,2020年;3、华泰证券:《如何看待粮食安全问题》,2020年;4、国开证券:《粮食安全:短期有保障 长期需重视》,2020年。
图片源自网络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各行各业带来严峻考验,也成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催化剂。以在线会议、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为代表的新应用、新业态各显其能,对于疫情防控防控与复工复产的支撑作用持续凸显。 在这背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为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6.2%。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正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各行各业全面加快数字化升级的同时,网络安全也正面临着更复杂、更体系化的要求。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面对个人信息泄露、网络安全漏洞、黑色产业和网络攻击等风险因素,目前多部门已出台相关政策以提高网络安全的保护力度,并支持网络安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守护网络安全非“一日之功”,也非靠某部门“一己之力”可以达成。8月22日播出的《网安天下》节目不仅展示了一份警企合作共建网络安全屏障的范本,还在金融消费者教育和安全保护方面迈出新一步的探索。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出台,为新基建保驾护航 8月11日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显示,去年我国数据风险监测与预警防护能力提升,但数据安全防护意识依然薄弱,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频发。去年累计发现我国重要数据泄露风险与事件3000余起,针对数据库的密码暴力破解攻击次数日均超过百亿次。 重要机关、党政部门亦成为网络攻击的重要目标。报告显示,某黑客组织2019年对我国300余个政府网站发起了1000余次DDoS攻击;“蔓灵花”组织就重点围绕我国2019年全国“两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活动,大幅扩充攻击窃密武器库,利用数十个邮箱发送钓鱼邮件并攻击了近百个目标,向多台重要主机植入了攻击窃密武器,对我国党政机关、能源机构等重要信息系统实施大规模定向攻击,为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的维护带来风险。 时至今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对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公众健康的重要性不断凸显,网络安全的受重视程度亦不断提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院士指出,当前,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大主权领域空间,也是国际战略在军事领域的演进,我国的网络安全正在面临着严峻挑战。“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按照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战略和等级保护制度要求,推广安全可信产品和服务,筑牢网络安全底线是历史的使命。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数据和网络为核心,其发展前提是用主动免疫的可信计算筑牢安全防线。 为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维护国家安全,今年4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12个部门联合发布了《网络安全审查办法》。 网络安全审查重点评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包括产品和服务使用后带来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被非法控制、遭受干扰或破坏,以及重要数据被窃取、泄露、毁损的风险;产品和服务供应中断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业务连续性的危害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办法》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对于《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出台,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该办法是保障新基建网络安全的关键措施。“《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为新基建保驾护航,既要切实保障新基建的网络安全,又要使新基建成为促进中国网络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尹丽波认为,从全球来看,开展网络安全审查成为各国防范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风险的通用做法。对我国而言,《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是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的适时之举。 “越来越多的重要信息系统将承载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核心业务和海量数据,但目前关键领域系统设备的网络安全状况仍有待改善。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调查发现,很多知名工控厂商提供的设备中存在安全漏洞,其中中高危漏洞占较大比例,一旦被攻击入侵,将可能造成生产停滞、断水断电、重大经济损失等后果。可以说,《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的发布实施,将为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持续稳定运行筑起一道安全底线,将在维护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持续发挥关键作用。”尹丽波表示。 多政策出台维护网络安全,相关产业目标规模超2000亿元 事实上,在《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之前,国家相关部门已出台一系列网络安全相关行业政策,以应对现阶段网络安全方面的风险。 在新基建浪潮下,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等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和应用正蓬勃开展,为便捷生活的美好未来增添新的想象力,也为网络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从小米摄像头疑似泄露用户隐私数据,到猎豹移动旗下数十款应用因“破坏性广告”被应用商店集体下架,再到TikTok和大疆遭遇安全质疑,用户隐私泄露和安全漏洞传闻让这些“明星”创业公司饱受争议。 金融领域的数据风险事件亦时有发生,数据库勒索、内部人员数据倒卖、云上数据窃取均对企业的数据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近期上海银保监局披露的两张罚单显示,招商银行和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分别被罚100万元,两家银行被罚事由均包括“对某客户个人信息未尽安全保护义务”。 瑞士再保险在中国网络安全保险市场观察中表示,2019 年,勒索软件的网络攻击的发生数量急剧上升,理赔频率持续增加,导致美国网络安全保险市场的损失率在2019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至45%。 针对上述网络安全问题,去年全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工作;去年4月,《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指南》出台,旨在有效防范公民个人信息违法行为,保障网络数据安全和公民合法权益;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网络安全漏洞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除了明确监管主体责任和制定运营者规范,近两年来,有关部门还出台了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规划,旨在运用市场力量培育有竞争力的网络安全企业,带动产业成熟有序发展。 去年6月,《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发展规划》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同年9月27日,中国工信部正式发布了《关于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指导意见》提出的目标显示,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年营收超过20亿元的网络安全企业,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网络安全骨干企业,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元。 警企合力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守护网络安全非“一日之功”,也非靠某部门“一己之力”可以达成。它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共同落实防护责任,形成网络安全防护的强大合力,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 以5G技术可能面临的威胁为例,数据显示,未来5G将有80%的流量来源于行业,其中50%来源于行业增强,如基于5G实现的智慧城市、远程医疗等;25%来源于行业重构,如基于5G实现的智能制造等;25%来源于行业创新,如基于5G的车联网、VR/AR带来的新旅游、新娱乐等。应对复杂的应用场景,就需要多方联手联动防御,合力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形成完善的技术生态。 对金融行业而言,金融科技的浪潮让让行业发生深刻变革的同时,也为网络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因其行业特性,金融企业的用户尤其容易受到信息泄露的威胁。 《2019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显示,科技公司、电商平台等信息技术服务行业,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以及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教育求职等重要行业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的数据库数据安全事件频发。 此外,部分不法分子已将数据非法交易转移至暗网,暗网已成为数据非法交易的重要渠道,涉及银行、证券、网贷等金融行业数据非法售卖事件最多占比达 34.3%,党政机关、教育、各主流电商平台等行业数据被非法售卖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由深圳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和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主办、中国平安冠名的全国首档网警电视栏目《网安天下》即以案例的形式揭开了暗网的面纱,并提供了一份警企合作的参考范本。 8月22日,《网安天下》首期节目播出。据节目介绍,2020年初,深圳网警在工作中发现,某“暗网”交易论坛中有一昵称为“lsr”的虚拟身份,活跃地交易着各类公民个人信息,售卖数量巨大,信息真实,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深圳网警通过对海量的网络特征和虚拟身份进行分析,摸排黑产链条,锁定犯罪嫌疑人的现实身份,全部绳之以法。 平安集团品牌宣传部总经理陈遥在节目中表示,信息安全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防范信息泄露、滥用、诈骗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仅仅依靠公安机关单打独斗、监管部门发文警示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治理。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监管要求,协同网警做好问题应对,强化源头治理,承担起信息安全共治的责任。 今年是我国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立法的重要时期,平安集团还是公安部选定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符合性评估”首批试点单位,目前平安现在正在参与公安部《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符合性安全评估指引》的编制及验证工作。 企业除了直接参与网络安全风险的应对之外,亦可以在加强消费者教育与保护方面作出贡献。 《网安天下》节目设置了每周谣言榜、专家访谈、科普小课堂等内容,旨在加强大众对金融黑产的关注度,对金融消费者进行正确的保险和理财观念教育,提升对金融黑产的防范意识。 “金融消费者自身的安全意识及风险识别能力非常重要,所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才能让‘暗网’触角无处可走、让‘黑中介’失去生存土壤。” 为了增强疫情期间的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今年2月起,平安集团旗下包括平安银行、平安普惠、平安产险等在内的多家子公司共同策划推出了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计划,推出12期公开课。课程内容均围绕贷款骗局、信息保护、非法集资等网友关注的热点话题展开。 在业务经营当中,平安也始终重视信息安全,在数据安全、打击黑产、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以确保客户个人信息安全。针对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平安已作出全面部署方案。 针对内部风险,平安现已建立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从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做好数据安全管理。针对客服等需要使用客户信息的场景,对客户个人信息进行脱敏处理,内部员工也按照最小授权原则,只能在平安内网浏览工作必需的数据,未经审批无法下载或者外发。 针对外部风险,平安通过技术和管理双管齐下,建立“进不来、拿不走、看不懂、改不了、跑不掉”的纵深防御体系,借助AI模型来实现安全态势感知,提前发现和处置各类风险隐患。 “比如平安人寿的智能风控系统,它通过大数据分析,一旦发现疑似客户信息被盗的情况,就会通过二次身份验证、拦截等方式避免客户资金损失。还有平安银行已经构建起系统性流程,线上实时拦截+线下排查挖掘,伪冒风险管理团队利用策略模型对各类黑产场景进行探究,通过声纹识别、号码监控、客户画像等技术手段,辨识黑产线索,目前已累计挖掘出黑产号码144个、黑产电话369通、黑产投诉380起。“陈遥介绍称。
以“安全”为品牌标签的沃尔沃汽车,以一次史无前例的召回,再次诠释了自己的“执念”――在安全方面不允许任何“万一”。 8月18日,沃尔沃汽车等相关关联企业实体在中国发起召回公告,沃尔沃汽车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召回备案公告中表示,将对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改进后的前排座椅外侧安全带固定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与这次召回相关的一些资料显示,沃尔沃汽车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并未发现或者收到任何一起因为上述安全隐患导致的事故报告,所以本次召回属于预防性召回。 通过召回方式采取“预防性措施”,以避免事故隐患发展成为事故报告,这是在汽车安全层面典型的“沃尔沃式”的做法,考虑到沃尔沃汽车在这个领域为行业发展作出的贡献,这次召回虽然开创了诸多先河,但完全合乎沃尔沃汽车对于安全事宜的处理逻辑――主动召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主动召回超越行业惯例 作为一个拥有上万个零部件的大型机械,而且已经拥有超过100年的发展历史,但是直到今天为止,人类工程师在设计和制造一款汽车时,受限于技术、材料等因素,尚且不能完全把车辆的运行和使用状况统一到“绝对完全”的范畴之内。 更加符合客观情况的是,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善设计的流程,现在的汽车在安全性能方面的表现已经大幅跃升。 “发现问题”又包括两种不同的场景:一是汽车在使用中出现了缺陷报告,然后反馈给生产厂家后,通过召回进行解决,如果不出现事故报告,则不会处理,因为每一次召回都要涉及到成本;二是车企在没有发现事故报告的情况下,自己发现了潜在的安全隐患,为了避免事故发生而主动进行的召回。 沃尔沃汽车的这次召回,就属于后者。 截止到沃尔沃汽车最早在7月初宣布召回,这家来自北欧的豪华车企业并未收到与此次召回相关的任何一例事故报告。 从技术层面来说,这是沃尔沃汽车消除隐患、完善汽车安全技术的又一个关键举措,而从产品角度而言,消除了安全隐患的车辆,得益于安全性能的大幅提升,整车产品力随之上升,再上升到品牌高度的话,沃尔沃汽车再一次强化了自己在豪华市场的安全认知,这将对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提供了标签化、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从短期来看,沃尔沃汽车将会为这次召回付出一定的成本,但却由此实现了品牌文化的积淀,并和自己的车主实现了共赢,也在行业内树立了标杆。 一个值得一提的细节是,沃尔沃汽车这次召回的车型,全部来自于上一代平台ECUD,不涉及其推出的最新一代的SPA和CMA平台,这表明了两个事实:一是最新的平台在安全性能方面获得了提升,二是沃尔沃汽车对于所有车主一视同仁,进一步凸显了社会责任。 当然,这种超越行业惯例的召回,也引发了广泛好奇――沃尔沃汽车为什么这么做? 与生俱来的安全基因 成立93年以来,“安全”已经渗透进沃尔沃汽车的品牌基因。 可能有人不太了解的是,现在汽车上的标配――安全带,就来自于沃尔沃汽车的发明。 沃尔沃汽车的设计语言中,进气格栅那根斜斜穿过车标的斜杆,就是安全带的一种Logo化表达。 权威数据显示,这项发明已经拯救了全球超过100万人的生命。 在品牌创立之初,沃尔沃汽车的两位创始人阿萨格布里森和古斯塔夫拉尔森就立下了一个基本原则:车是由人来驾乘的,因此在沃尔沃我们做任何事情的原则是,且必须是――安全。 这让“汽车安全”伴随着沃尔沃汽车的每一次重大技术创新,以及每一次重大转折。 当然,沃尔沃汽车也由此成为豪华品牌甚至是整个汽车行业里面的安全标杆。 从三点式安全带、背向式儿童座椅,到全球最先进的安全中心,以及堪称行业标杆的碰撞实验室,以及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提出交通事故“零愿景”的豪华品牌,安全已经成为沃尔沃汽车的一个烙印。 在当今的智能网联时代,沃尔沃汽车同样没有缺席采用最新技术实现其安全愿景。 早在第一代XC60(2008-2017)上,就搭载了沃尔沃汽车开发的重大技术创新――城市安全系统。这项独特的功能可以帮助驾驶者避免或减少市区交通和堵车中常见的低速碰撞。 如果汽车即将撞上前方车辆并且驾驶员没有反应,则汽车会自行制动。 如果以现在的眼光看,这项汽车安全技术方面的突破,几乎就是自动驾驶系统的雏形。 现在城市安全系统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在叠加了机器学习等技术后,将会向着“零伤亡”愿景又近了一步。 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由于沃尔沃汽车的安全技术积累,包括发起了包括本次召回活动在内的举措,才使得人类汽车史真正摆脱交通事故伤亡成为可能。
8月20日,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建信金融科技”)与三六零集团(下称“360”)正式宣布,开启金融科技创新领域全方位深度合作,深耕网络安全和金融科技等领域,共同打造“金融安全联合创新实验室”。 建信金融科技是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从事金融科技行业的全资子公司,总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 未来,建信金融科技将与360一起,整合不同领域优势资源,依托建信金融科技海量场景以及360强大的安全技术能力,共同建立金融安全、网络安全、安全可靠技术和产业联盟、数据智能、智能硬件及物联网安全生态,强强联合,实现“双赢”发展。 在金融科技业务方面,双方将在联合建模、普惠金融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相互赋能。 在网络安全方面,针对各类安全场景,双方将在威胁情报、漏洞情报、安全数据、安全服务、云安全、IOT安全等领域开展合作。 针对信息化及数据平台合作,双方将继续发挥各自数据技术领域的优势能力及资源,推动互联互通网络发展,共同加强双方各项目中网络设施和网络数据安全保障。 此外,双方还将集成在金融、科技、安全等领域的优势资源,在城市安全体系建设、创新型智慧社区、安心养老、智慧政务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开拓地方政府城市安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