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 文章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好。作出这个重要判断,是有充分依据的。国际社会普遍赞赏我国发展成就。 文章指出,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整体目标,我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二是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三是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衡量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既要看量化指标,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感。在科学评估进展状况的基础上,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从人群看,主要是老弱病残贫困人口;从区域看,主要是深度贫困地区;从领域看,主要是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短板明显。 文章指出,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一是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二是要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三是要加快民生领域工作推进。四是要健全社保兜底机制。 文章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各地发展水平有差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阶段的工作也应各有侧重。要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客观真实反映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形成良好预期,坚定发展信心。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
记者6月1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他各项任务扎实稳步推进,“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大部分指标正在按照时序进度扎实推进。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了最后冲刺和收官阶段。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国家发展改革委方面表示,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速发力,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深入推进,社会保障兜底能力显著增强。与此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他各项任务扎实稳步推进,国民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从目前看,“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25项主要指标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指标已提前实现,大部分指标正在按照时序进度扎实推进。经过不懈努力,预计到今年年底,部分指标可以超额完成,部分指标可以全面完成,极少数可以基本完成。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运行造成巨大冲击。虽然我国疫情率先得到有效控制,但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工作带来了新问题新考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了最后冲刺和收官阶段。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一是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必须如期实现。二是要千方百计稳定就业。保障就业关键是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要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三是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要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公共卫生法制保障,适当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和基层防控能力建设。四是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要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抓好源头防控,注重精准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五是扎实做好民生兜底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加快补齐短板,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紧迫的艰巨任务。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当前,我们要将思想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聚力脱贫攻坚,确保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退出和贫困县摘帽,解决整体性贫困问题。(孙韶华 班娟娟)
意见领袖丨梁建章、黄文政 2020年全国两会上有关人口政策的提案议案很多,本文只简介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提案议案,并作简要的评论。 1)民盟中央提交《关于调整社会家庭政策,应对人口发展问题的提案》,提出探索建立从怀孕到18岁或学历教育结束的全面鼓励生育体系,包括孕期保健补助、住院分娩补助、托育津贴、教育津贴、家庭个税抵扣,以及对不符合缴纳个税标准的低收入人群实行直接经济补贴等。 我们认为,民盟中央的这份提案总体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不足之处是这一句“研究全面或者有条件地放开生育的可能性”,力度太弱了,完全没有紧迫感。全面放开生育,早就应该实施了,哪里还需要再“研究”?哪里还需要“有条件地放开生育”? 2)九三学社中央提交《关于提前做好应对人口负增长,战略框架设计的提案》:国家应根据人口形势发展,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基础上适时调整生育政策,推动我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人口发展理念的转变,推动由控制人口增长过渡到人口长期均衡可持续发展。 我们认为,九三学社中央的这份提案总体来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不足之处是与民盟中央的提案一样力度不够,缺乏紧迫感。“适时调整生育政策”应该改为“尽快调整生育政策”或“调整生育政策刻不容缓”。 3)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提交《关于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议》:取消生育三孩以上的处罚政策。而对于减轻育儿成本,黄细花认为,最直接的办法,可考虑由财政部统筹发放生育补贴。每个孩子从出生一直到满6周岁时为止,国家财政每月发给一定金额的育儿补贴,具体金额可参考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黄细花也建议补助托幼服务。许多双职工家庭不敢生育小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无人看护小孩。为此,建议各级政府根据当地实际,统筹各类资源,兴建能满足当地需求的托儿所和幼儿园,入园费用由家长和政府财政各承担一半。 我们同意黄细花的鼓励生育建议,只是觉得力度还不够。我们认为,对于二孩和多孩家庭,可以减免部分个人所得税和社保缴费。另外,现在制约育龄夫妇生育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房价,这一点对大城市的工薪阶层尤为明显。要减轻育儿家庭的负担,还可对多孩家庭买房实行免地价的政策。在大城市,地价普遍占到房价一半以上。如果多孩家庭买房可免除土地价格,那么购买价格就会降到原来的一半以下,这将大大减轻多孩家庭的买房负担。具体实施上,可以对已经有多孩的家庭买房直接降价,也就是地方政府将相应地价部分从卖地收入中免除,对于买房以后多生的家庭则可以退还地税部分。免除标准可以视生育率情况灵活调整。 4)全国人大代表、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建议,通过改革户籍制度、试点鼓励生育、加大教育投入等一系列组合拳,助力东北全面振兴。 目前东北三省全部呈现出人口负增长趋势,生育率几乎是全国最低的。我们认为,要振兴东北,首先要振兴东北的生育率。刘宏的建议,总体是不错的,如果能把“试点鼓励生育”改为“全面鼓励生育”就更好了,因为不但东北的生育率很低,而且全国的生育率也已经很低了,不论是东北还是全国,都应该全面鼓励生育。 5)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彭静今年提交了《保障女性平等生育权》的提案,建议赋予单身女性实施辅助生育技术权利,包括冻卵的权利。 我们认为,单身女性理应享有实施辅助生育技术(包括冻卵)的权利。《妇女权益保障法》第51条规定:“妇女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婚姻法》第25条也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以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17条中规定“公民有生育的权利”,这个“公民”的范围显然包括单身女性在内。可见生育权的权利主体不限于已缔结婚姻关系的夫妻,既包括已缔结婚姻关系的夫妻也包括没有缔结婚姻关系的公民。 6)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林勇建议,男女双方均可在法定产假基础上申请延长假期至365天(夫妻双方休假合计);在法定产假后的休假期间,按照全额工资的75%发放工资,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和人力压力。 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建议,以立法形式规定男性配偶陪产假制度,延长陪产假至38天,同时,加强监督执行。 林勇和熊思东都建议延长男性陪产假。我们也认为应该延长男性陪产假或男女合休产假,这样有利于缓解女性就业歧视。问题是,延长男性陪产假所产生的成本,如果由企业来承担,无疑会增大企业的运营成本。所以,对于延长男性陪产假所产生的成本,政府可通过适当减免企业所得税来减轻企业负担。 另外,林勇建议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五条修改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共同享受产假并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我们认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这一句应该改为“所有生育子女的夫妻”,因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仍然区分合法生育与非法生育,实在是画蛇添足。按照林勇的建议,生育一胎和二胎的夫妻可以共同享受产假并获得延长生育假,生育三胎的夫妻就不能共同享受产假,更不能获得延长生育假。 7)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常务副省长陈向群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恳请率先在东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孙永春也建议,重视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的问题,对全面放开计划生育进行试点,在适当时候放开计划生育,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我们认为,应该直接提议全国全面放开生育,而不是先在某个地区全面放开,也不应该建议对全面放开计划生育进行“试点”。现在还需要什么试点?世界上99%的国家早已“试点”全面放开生育,中国的港澳台也早已“试点”全面放开生育。 近十年来,每年全国两会都有很多代表委员提交人口政策改革的提案议案,但人口政策改革的步子还是太慢了。全面二孩政策从2016年元旦实施至今已经超过四年,全国出生人口也已经连续三年下降,但全面放开生育的政策仍然迟迟没有落地,处罚生育三孩夫妇的事件仍然不断发生。在中国出生人口面临大幅萎缩的今天,我们希望决策层尽快转变人口政策,从限制生育转变为鼓励生育。唯有力挽狂澜地扭转中国的人口颓势,恢复中华民族的正常繁衍,中国才能实现真正的复兴。
意见领袖丨梁建章、黄文政 2020年全国两会上有关人口政策的提案议案很多,本文只简介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提案议案,并作简要的评论。 1)民盟中央提交《关于调整社会家庭政策,应对人口发展问题的提案》,提出探索建立从怀孕到18岁或学历教育结束的全面鼓励生育体系,包括孕期保健补助、住院分娩补助、托育津贴、教育津贴、家庭个税抵扣,以及对不符合缴纳个税标准的低收入人群实行直接经济补贴等。 我们认为,民盟中央的这份提案总体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不足之处是这一句“研究全面或者有条件地放开生育的可能性”,力度太弱了,完全没有紧迫感。全面放开生育,早就应该实施了,哪里还需要再“研究”?哪里还需要“有条件地放开生育”? 2)九三学社中央提交《关于提前做好应对人口负增长,战略框架设计的提案》:国家应根据人口形势发展,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基础上适时调整生育政策,推动我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人口发展理念的转变,推动由控制人口增长过渡到人口长期均衡可持续发展。 我们认为,九三学社中央的这份提案总体来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不足之处是与民盟中央的提案一样力度不够,缺乏紧迫感。“适时调整生育政策”应该改为“尽快调整生育政策”或“调整生育政策刻不容缓”。 3)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提交《关于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议》:取消生育三孩以上的处罚政策。而对于减轻育儿成本,黄细花认为,最直接的办法,可考虑由财政部统筹发放生育补贴。每个孩子从出生一直到满6周岁时为止,国家财政每月发给一定金额的育儿补贴,具体金额可参考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黄细花也建议补助托幼服务。许多双职工家庭不敢生育小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无人看护小孩。为此,建议各级政府根据当地实际,统筹各类资源,兴建能满足当地需求的托儿所和幼儿园,入园费用由家长和政府财政各承担一半。 我们同意黄细花的鼓励生育建议,只是觉得力度还不够。我们认为,对于二孩和多孩家庭,可以减免部分个人所得税和社保缴费。另外,现在制约育龄夫妇生育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房价,这一点对大城市的工薪阶层尤为明显。要减轻育儿家庭的负担,还可对多孩家庭买房实行免地价的政策。在大城市,地价普遍占到房价一半以上。如果多孩家庭买房可免除土地价格,那么购买价格就会降到原来的一半以下,这将大大减轻多孩家庭的买房负担。具体实施上,可以对已经有多孩的家庭买房直接降价,也就是地方政府将相应地价部分从卖地收入中免除,对于买房以后多生的家庭则可以退还地税部分。免除标准可以视生育率情况灵活调整。 4)全国人大代表、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建议,通过改革户籍制度、试点鼓励生育、加大教育投入等一系列组合拳,助力东北全面振兴。 目前东北三省全部呈现出人口负增长趋势,生育率几乎是全国最低的。我们认为,要振兴东北,首先要振兴东北的生育率。刘宏的建议,总体是不错的,如果能把“试点鼓励生育”改为“全面鼓励生育”就更好了,因为不但东北的生育率很低,而且全国的生育率也已经很低了,不论是东北还是全国,都应该全面鼓励生育。 5)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彭静今年提交了《保障女性平等生育权》的提案,建议赋予单身女性实施辅助生育技术权利,包括冻卵的权利。 我们认为,单身女性理应享有实施辅助生育技术(包括冻卵)的权利。《妇女权益保障法》第51条规定:“妇女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婚姻法》第25条也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以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17条中规定“公民有生育的权利”,这个“公民”的范围显然包括单身女性在内。可见生育权的权利主体不限于已缔结婚姻关系的夫妻,既包括已缔结婚姻关系的夫妻也包括没有缔结婚姻关系的公民。 6)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林勇建议,男女双方均可在法定产假基础上申请延长假期至365天(夫妻双方休假合计);在法定产假后的休假期间,按照全额工资的75%发放工资,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和人力压力。 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建议,以立法形式规定男性配偶陪产假制度,延长陪产假至38天,同时,加强监督执行。 林勇和熊思东都建议延长男性陪产假。我们也认为应该延长男性陪产假或男女合休产假,这样有利于缓解女性就业歧视。问题是,延长男性陪产假所产生的成本,如果由企业来承担,无疑会增大企业的运营成本。所以,对于延长男性陪产假所产生的成本,政府可通过适当减免企业所得税来减轻企业负担。 另外,林勇建议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五条修改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共同享受产假并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我们认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这一句应该改为“所有生育子女的夫妻”,因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仍然区分合法生育与非法生育,实在是画蛇添足。按照林勇的建议,生育一胎和二胎的夫妻可以共同享受产假并获得延长生育假,生育三胎的夫妻就不能共同享受产假,更不能获得延长生育假。 7)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常务副省长陈向群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恳请率先在东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孙永春也建议,重视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的问题,对全面放开计划生育进行试点,在适当时候放开计划生育,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我们认为,应该直接提议全国全面放开生育,而不是先在某个地区全面放开,也不应该建议对全面放开计划生育进行“试点”。现在还需要什么试点?世界上99%的国家早已“试点”全面放开生育,中国的港澳台也早已“试点”全面放开生育。 近十年来,每年全国两会都有很多代表委员提交人口政策改革的提案议案,但人口政策改革的步子还是太慢了。全面二孩政策从2016年元旦实施至今已经超过四年,全国出生人口也已经连续三年下降,但全面放开生育的政策仍然迟迟没有落地,处罚生育三孩夫妇的事件仍然不断发生。在中国出生人口面临大幅萎缩的今天,我们希望决策层尽快转变人口政策,从限制生育转变为鼓励生育。唯有力挽狂澜地扭转中国的人口颓势,恢复中华民族的正常繁衍,中国才能实现真正的复兴。 (本文作者介绍:携程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局主席)
“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言简意赅的11个字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既表明创业板改革在今年资本市场深改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也意味着分步骤在全市场实施发行注册制已是势在必行。 法与时转则治。注册制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改革成色和效果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法制基础,是注册制改革顺利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改扎实落地的重要保障。 新修订的证券法已从今年3月起实施,资本市场运行的基础法制体系,切换上了更新、更完善、更具适应性的轨道。接下来,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法制供给力度,为全面深改提供法律保障,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以证券法修订为契机加快“联动修法”,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代表委员们普遍建议,加快推动刑法、公司法修订,加快期货法立法进程,一方面完善基础制度,为资本市场关键领域改革保驾护航;另一方面,严惩违法违规,形成规范有序的良性市场生态。 资本市场法制“基本盘”显著优化 今年3月1日,修订过程历时四年半的新证券法正式实施。证券法是资本市场法制体系的“基本盘”。新证券法实施后,基础法制对当今资本市场发展现状的适应性显著提升,法规体系对未来市场改革走向的前瞻性全面拓展。 适用新证券法的资本市场,已经站上了推进全面深改、完善基础功能、优化市场生态的新起点,然而依法完善市场制度、改善市场生态的工作却无法一蹴而就。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新证券法为“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制保障,接下来还需制定、修改一系列配套规章制度,使政策措施可落地、可操作。 例如,新证券法明确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全国人大代表、湖北证监局局长李秉恒认为,要使证券集体诉讼制度更具操作性、真正惠及投资者,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相关法律法规。他建议尽快出台司法解释,细化证券代表人诉讼的关键环节,让诉讼制度实现从“立起来”到“用起来”的转变。 在落实新证券法法理精神,完善民事赔偿制度,维护投资者权益方面,全国人大代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朱建弟提出,应尽快制定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司法解释,震慑违法主体、促进投资者更好获赔。他还建议加大中介机构责任,修改相关规定,明确证券服务机构须承担与其过错相适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联动修法”才能更好护航关键领域改革 新证券法法条增、改、删的变化背后,是对优化资本市场结构体系的思考;这一思考背后,则是市场发展思路、发展理念、发展目标“时移事异”的重要转变。证券法与公司法、刑法在诸多条款上紧密相关,修法“单打独斗”的局面不利于资本市场法制体系综合完善。 近几年,推动加快刑法、公司法修订,加快期货法立法进程,愈发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的普遍呼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提出,以新证券法实施为契机,全面加强市场法制建设。 “应当尽快推进公司法、刑法修改,与新证券法形成配套。”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刘新华建议。他认为,应当拓展刑法的规制范围,增强新证券法的实施效果。 全国人大代表、深交所理事长王建军提出,证券发行注册制已作为一项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写入新证券法。在科创板、创业板先行先试的基础上,注册制改革将分步骤向全市场推开,在此进程中,加大刑法制度供给十分迫切。“新证券法拓宽了证券品种范围,也需要刑法予以配套完善。”他认为,必须建立健全“民行刑”三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法制体系,才能为全面实施注册制保驾护航。 全面提升违法成本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让违法违规者付出惨痛代价,资本市场才能形成规范有序、风清气正的市场生态。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迅速发展,欺诈和造假类案件也呈逐年上升态势,屡打屡现的违法案件,愈发凸显出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违法成本的迫切性。 新证券法大幅提高了对证券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接下来,修订刑法、全面提升违法成本已是民之盼、政之所向。 王建军作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以来,一直持续关注修改刑法、提高欺诈发行惩处力度的议题。今年,他建议将欺诈发行罪调整纳入“金融诈骗罪”范畴,将最高刑提至无期徒刑,同时提高罚金额度、拓宽该罪规制范围,明确“关键少数”的刑事责任。在他看来,只有对各类违法行为举起“大棒”,才能保证资本市场深改的成效、进程不受影响。 修订刑法,严打欺诈发行等证券违法,也是众多上市公司代表委员的心声。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行情300138,诊股)董事长卢庆国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过往个别上市公司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虽受到顶格处罚,但远远不能匹配其违法违规的程度,必须从制度上消除欺诈者生存的土壤。 除欺诈发行外,加大资本市场的违法成本,还须进一步关注内幕交易、信息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刘新华提出,信息披露造假不只是相关责任人员的个人行为,上市公司作为信息披露造假的“第一责任人”更需要被追究刑事责任。为保持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逻辑一致,他认为应当将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改为“双罚制”。 “整个资本市场运行的核心在于信息披露。”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行情000166,诊股)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表示,证券市场的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关键是公开。与信息披露相关的内幕交易、虚假陈述、操纵市场等典型违法,都应当成为法律法规严查、严惩的对象。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从2500多年前的《诗经》开始,“小康”作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代名词,就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而今,实现这一愿望仅一步之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吹响决战决胜的“冲锋号”: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决胜关键在打赢脱贫攻坚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1650万、1232万、1442万、1240万、1289万、1386万、1109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七年,中国交出累计减贫逾9300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的历史性答卷。 收官之年遭遇突如其来的疫情,脱贫攻坚战面临“加试题”的考验。“劳动力复工受到影响,一些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出现困难,返贫致贫风险加大。”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说。 难度加大,但必胜决心不变。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强调:“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不会改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节点不会改变。” 还有551万人未脱贫、52个贫困县没有摘帽,这是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最后战役。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力度大的重要举措。 明确硬性指标——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指明实施路径——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中央种种举措都在宣告:这场战役没有退路可言! 今年即将过半,打赢脱贫攻坚战鼓声催人。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将心头的关切化作行动的实践。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新希望已在全国开展产业扶贫项目超过80个,帮扶超过1万人,今年将继续坚持“造血式”的产业扶贫。 全国人大代表、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连增强调,华裕在河北涉县等地运营蛋鸡养殖场帮贫扶困项目,未来会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 决胜有底气有蓝图 “完成脱贫任务有把握”“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代表委员满怀信心与底气。 过去一年,我国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大关,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一串串亮眼的数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坚固的基石,也是决胜之年信心与底气最有力的支撑。 决胜全面小康,重在稳就业保民生—— 从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到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项项工作部署都围绕稳企业保就业展开。 决胜全面小康,改革提供强大动力—— 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到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关键领域改革浓墨重彩。 “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我们有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经济基础、巨大市场潜力。只要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就能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说。 决胜有定力有能力 众智谋事必明,众力举事必成。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有实力,有定力,也有能力。 ——经济韧性足,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40万亿元消费大市场。 “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足、空间广,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冲击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我国长期向好、稳中向好的基本面和发展趋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 ——政策空间足,能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完善宏观政策思路,不搞量化宽松,不搞“大水漫灌”,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缓解了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宏观杠杆率等风险。 特殊时期有特殊举措:财政赤字规模增加1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 “我国财政金融体系总体上是健康的,无论是总量性、结构性,还是数量型、价格型的政策工具,都有充足弹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说。 ——制度优势足,复工复产跑出“加速度”。 疫情发生后,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失时机推进复工复产,推出8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实施援企稳岗,减免部分税费,发放贴息贷款,不误农时抓春耕,不懈推进脱贫攻坚。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果很快显现: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已达99%,中小企业复工率超过80%,铁路、机场、能源和外商投资项目基本复工,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随着复工复产率提高,中国经济在下半年将加速恢复,率先复苏。中国经济复苏,对于世界经济具有非常正面的溢出效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说。 千年追寻,圆梦在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化共识为力量,以必胜之姿奋进,千年小康之梦必成现实。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京开幕 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到会祝贺 汪洋作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 张庆黎主持 郑建邦作提案工作情况报告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不忘初心凝聚复兴伟力,携手前进共商发展大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21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次大会将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组织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履职尽责,汇聚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智慧和力量。 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内灯光璀璨,气氛庄重。悬挂在主席台正中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熠熠生辉,十面鲜艳的红旗分列两侧。 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刘奇葆、帕巴拉·格列朗杰、董建华、万钢、何厚铧、卢展工、王正伟、马飚、陈晓光、梁振英、夏宝龙、杨传堂、李斌、巴特尔、汪永清、何立峰、苏辉、郑建邦、辜胜阻、刘新成、何维、邵鸿、高云龙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在主席台就座,祝贺大会召开。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应出席委员2151人,实到2057人,符合规定人数。 下午3时,张庆黎宣布大会开幕,全体起立,奏唱国歌。随后,全体与会人员默哀1分钟,向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表示深切哀悼。 大会首先审议通过了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议程。 汪洋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汪洋强调,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中共中央召开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精辟论述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使命任务、根本要求、着力重点,深刻揭示人民政协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联系,为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汪洋总结了过去一年多来人民政协工作。他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政协全国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三大攻坚战等任务,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认真履行各项职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在近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人民政协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动员政协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委员参与疫情防控斗争。广大政协委员在各自岗位上以实际行动展示了责任担当。 汪洋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人民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广泛团结动员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紧扣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履职尽责、凝心聚力,为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汪洋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的重点工作。必须继续抓好贯彻落实,注重固本强基,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有序有效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深入做好凝聚共识工作,强化委员责任担当,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 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工作情况。全国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提交二次会议提案5488件,经审查,立案4089件,交175家承办单位办理,均已按时办结。常委会持续推动提高提案工作质量,加强工作制度体系建设,通过开展提案办理协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动新时代人民政协提案工作在坚持中发展,在巩固中完善。 在主席台就座的领导同志还有:丁薛祥、王晨、刘鹤、许其亮、孙春兰、李希、李强、李鸿忠、杨洁篪、杨晓渡、张又侠、陈希、陈全国、陈敏尔、胡春华、郭声琨、黄坤明、蔡奇、尤权、曹建明、张春贤、沈跃跃、吉炳轩、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陈竺、王东明、白玛赤林、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武维华、魏凤和、王勇、王毅、肖捷、赵克志、周强、张军等。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应邀列席开幕会。外国驻华使节等应邀参加开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