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长江保护法,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此次长江保护法明确指出,长江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统筹长江流域城乡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并保障其正常运行,提高城乡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长江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市新区、各类开发区等使用建筑材料的管理,鼓励使用节能环保、性能高的建筑材料,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和管网。 分析表示,首部流域法正式通过意义重大,保护法将建立统一高效、协调有序的管理体制,有望全面拉动投资,相关产业链实质受益。 三峡集团作为共抓长江大保护骨干力量,在长江水环境治理总结出“黑臭在水里、问题在岸上、关键在管网”。截至目前,三峡集团长江大保护落地投资总额已超1000亿元,与沿江各级地方政府已签署合作协议105份,已实现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业务全覆盖。 而随着今年三峡集团的入股,纳川股份正式成为“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实施践行者之一,为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献出一份力量。 截至目前,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三峡资本持有纳川股份15.28%的股权,为纳川股份第二大股东。同时,纳川股份7月发布公告,宣布董事会将进行改组,新增两位三峡集团背景董事熊永生和李永年,并任命三峡集团背景的刘铮为副总经理。 据了解,纳川股份作为三峡集团重要的排水管网研发、产品设计和制造、项目建设、管网运营及修复综合管网服务商,同样也是三峡集团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为“长江大保护”项目管网系统提供全流程的技术支持及解决方案。公司主营业务为大口径排水管,在长江流域拥有工厂,具备直接供货能力。 与三峡集团进行深入合作的纳川股份,产品已全面涉及水生态系统。随着管廊和管网需求的扩大,公司未来业务订单有望迎来高增长。 国海证券研究报告表示,管网是现阶段长江大保护投资的核心。经过调研排查,长江沿岸城市水体污染的关键在管网,厂网分离、城镇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落后导致污水收集率很低、雨污合流等问题较为严重,管网运营维护需求将在长江大保护投资当中占据较大比例。纳川股份作为长江大保护骨干主力三峡集团专注于管网领域的子公司,将在城镇污水设施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
华铁股份公告,预计2020年净利润为4.2亿元-4.7亿元,同比增长38.77%-55.29%。公司2019年12月并入山东嘉泰交通设备有限公司,2020年合并山东嘉泰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全年业绩。公司2020年地铁轨道维保业务收入增长,新增铣磨机整机业务收入,使公司业绩增长。
定增被否的消息,令永和智控“雪上加霜”。12月28日,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未获证监会发审委放行。12月29日,公司股价大跌4.94%,创下新低。让市场讶异的是,早在12月16日,永和智控股价就突现闪崩,迄今区间最高跌幅接近40%。 根据今年3月的定增预案,永和智控原本拟以10.06元/股的价格,向实际控制人曹德莅定向发行股份,募集资金不超过6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 “输血计划”为何受挫?从监管反馈及公司回复看,永和智控在易主及收购资产过程中的诸多操作疑窦重重。 “买买买”推升负债率 公开资料并未披露永和智控定增被否的原因。 记者注意到,监管部门对永和智控的定增方案两次提出反馈意见,并在发审委会议告知函中又提出多个问题。关注点主要包括:曹德莅收购永和智控的控制权过程是否合法合规;曹德莅是否为达州医科、成都山水上酒店、昆明医科的实际控制人或最终受益人;本次认购定增股份的资金是否含有质押融资;曹德莅先取得上市公司控股权再收购医疗资产等一系列安排是否属于变相借壳上市等。 回到2019年11月去寻找答案。彼时,成都美华对永和智控第一大股东永健控股增资2亿元,间接获得上市公司29%的股权。与此同时,永和智控原实控人应雪青、陈先云夫妇实际控制的迅成贸易、玉环永宏、永盛咨询,不可撤销地放弃其持有的永和智控股份对应的累计39.13%的表决权。交易达成后,曹德莅成为上市公司新的实控人。 作为附件条件,曹德莅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同时,向原实控人提供了5.75亿元免息借款。“2亿元拿下一个壳,不符合逻辑。”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这应当是“壳费”对价的一部分。 永和智控易主后,迅速布局医疗产业,设立了成都永和成等平台实施资本运作。上市公司陆续出资约2亿元收购了达州医科、成都山水上酒店,并拟出资1亿元将昆明医科收入囊中。 由于连续现金并购,公司负债率高企。截至6月末,永和智控背负银行贷款2.7亿元。其中,向民生银行借入1.1亿元并购贷款定向用于支付成都山水上和达州医科股权收购款。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则从2019年末的约19%骤升至今年三季度末的42%。 电话号码牵出盟友迷雾 蹊跷的是,在资产收购过程中,中介机构经核查存在前述3家公司与曹德莅控制的企业工商登记电话号码相同的情形。监管部门询问,曹德莅是否为3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或最终受益人,与其股东是否存在委托持股、一致行动人或其他特殊利益安排关系等,收购资金是否最终流向曹德莅或其指定人员。 在回复公告中,公司对前述疑问全盘否认。但几个核心细节不容忽视:自然人于钊曾参与出资设立达州医科及昆明医科,于钊配偶刘炜系成都山水上酒店被收购前的股东之一。曹德莅、于钊私交甚笃,二人曾共同参与投资大行广泽及东篱医院,于钊于2018年8月将其所持正信普得的财产份额转让给曹德莅。另外,截至回复出具日,曹德莅对于钊负有2700万元个人借款。 曹德莅的另一“搭档”、永和智控总经理鲜中东,曾是达州医科、昆明医科股东穿透后的出资人。 虽然当事方否认存在关联,但笼罩在曹德莅及3个并购标的之间的关系迷雾并未完全驱散。 实控人持股悉数质押 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之外,实控人的资金状况亦受到监管关注。 曹德莅生于1972年,2014年3月至今任成都铁山集团董事兼总经理,2019年11月起任永和智控的控股股东台州永健控股总经理。今年5月,永健控股向自然人方东晖质押其持有的全部29%的上市公司股份,融资用于永健控股自身债务置换。 方东晖是何方神圣,能接盘如此巨量质押?据上证报记者查询,方东晖应是罗欣药业(原东音股份)前实控人方秀宝之子。今年2月,方秀宝以10.269元/股的单价,从永和智控原实控人手中协议受让了上市公司5%的股份。 同处浙江台州的东音股份与永和智控同于2016年4月登陆中小板,东音股份股票代码为002793,永和智控为002795。两家公司都在上市满3年之后出让控股权。东音股份由罗欣药业借壳上市,永和智控则让渡给了曹德莅,易主后的两家公司均向医疗板块“变身”。 但永和智控真金白银的收购并未带来业绩。今年前三季度,在营收微增的情况下,永和智控净利下滑37%。
中持股份公告,拟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引入长江环保集团作为战投,发行价格9.14元/股,拟募资不超48,085.27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同时,公司控股股东中持环保、实控人许国栋拟分别向长江环保集团转让986.73万股和25万股公司股份。此次非公开发行完成且存量股份过户完成后,长江环保集团持股比例24.61%,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公司将无控股股东和实控人。公司股票12月30日复牌。
冰山冷热30日早间公告,公司参股公司晶雪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通过上市委审议。公司目前持有晶雪股份2,366.172万股,持股比例为29.212%,系其第二大股东。
12月28日晚,湘电股份发布《关于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发审会审核通过的公告》,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湘电股份在湖南省国资委的支持下,借助资本市场平台打出翻身仗。 今年2月,湘电股份公告再融资预案,拟向湖南省省属国资运营平台湖南兴湘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是再融资新规颁布以来第一批公告预案的上市公司。12月,湘电股份正式参加中国证监会发审委会议接受监管检阅,并顺利通过发审委会议。 2018年以来,湘电股份生产经营下滑,各类矛盾集中爆发,陷入发展困境。在此情况下,湘电股份毅然走上了改革脱困之路。湘电股份立足自身发展情况,通过剥离湘电风能、长沙水泵厂等亏损资产,停止亏损业务,及时堵住失血点,全面停止贸易业务,加强内控管理,消除运营风险点。同时,湘电股份将战略重心回调至电机、电控优势主业,并凭借国际领先的船舶综合电力和特种发射技术在军工装备制造领域结出累累硕果,进一步巩固公司的盈利点。 本次非公开发行将为湘电股份补充流动资金,聚焦电机、电控和军工三大主业,推动湘电股份持续健康发展,提升运营质量。本次非公开发行将由兴湘集团以现金方式全额认购,湘电集团通过与兴湘集团的一致行动关系将进一步增强对上市公司的控股地位,助力稳定上市公司控制权。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还将显著提高公司偿债能力,减小财务风险和经营压力,增强持续经营能力。 本次非公开发行为湘电股份的再次腾飞提供强有力的助推剂,使国有资本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断优化,有助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提质增效。
42% 由于连续现金并购,永和智控负债率高企,从2019年末的约19%骤升至今年三季度末的42%。 定增被否的消息,令永和智控“雪上加霜”。12月28日,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未获证监会发审委放行。12月29日,公司股价大跌4.94%,创下新低。让市场讶异的是,早在12月16日,永和智控股价就突现闪崩,迄今区间最高跌幅接近40%。 根据今年3月的定增预案,永和智控原本拟以10.06元/股的价格,向实际控制人曹德莅定向发行股份,募集资金不超过6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 “输血计划”为何受挫?从监管反馈及公司回复看,永和智控在易主及收购资产过程中的诸多操作疑窦重重。 “买买买”推升负债率 公开资料并未披露永和智控定增被否的原因。 记者注意到,监管部门对永和智控的定增方案两次提出反馈意见,并在发审委会议告知函中又提出多个问题。关注点主要包括:曹德莅收购永和智控的控制权过程是否合法合规;曹德莅是否为达州医科、成都山水上酒店、昆明医科的实际控制人或最终受益人;本次认购定增股份的资金是否含有质押融资;曹德莅先取得上市公司控股权再收购医疗资产等一系列安排是否属于变相借壳上市等。 回到2019年11月去寻找答案。彼时,成都美华对永和智控第一大股东永健控股增资2亿元,间接获得上市公司29%的股权。与此同时,永和智控原实控人应雪青、陈先云夫妇实际控制的迅成贸易、玉环永宏、永盛咨询,不可撤销地放弃其持有的永和智控股份对应的累计39.13%的表决权。交易达成后,曹德莅成为上市公司新的实控人。 作为附件条件,曹德莅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同时,向原实控人提供了5.75亿元免息借款。“2亿元拿下一个壳,不符合逻辑。”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这应当是“壳费”对价的一部分。 永和智控易主后,迅速布局医疗产业,设立了成都永和成等平台实施资本运作。上市公司陆续出资约2亿元收购了达州医科、成都山水上酒店,并拟出资1亿元将昆明医科收入囊中。 由于连续现金并购,公司负债率高企。截至6月末,永和智控背负银行贷款2.7亿元。其中,向民生银行借入1.1亿元并购贷款定向用于支付成都山水上和达州医科股权收购款。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则从2019年末的约19%骤升至今年三季度末的42%。 电话号码牵出盟友迷雾 蹊跷的是,在资产收购过程中,中介机构经核查存在前述3家公司与曹德莅控制的企业工商登记电话号码相同的情形。监管部门询问,曹德莅是否为3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或最终受益人,与其股东是否存在委托持股、一致行动人或其他特殊利益安排关系等,收购资金是否最终流向曹德莅或其指定人员。 在回复公告中,公司对前述疑问全盘否认。但几个核心细节不容忽视:自然人于钊曾参与出资设立达州医科及昆明医科,于钊配偶刘炜系成都山水上酒店被收购前的股东之一。曹德莅、于钊私交甚笃,二人曾共同参与投资大行广泽及东篱医院,于钊于2018年8月将其所持正信普得的财产份额转让给曹德莅。另外,截至回复出具日,曹德莅对于钊负有2700万元个人借款。 曹德莅的另一“搭档”、永和智控总经理鲜中东,曾是达州医科、昆明医科股东穿透后的出资人。 虽然当事方否认存在关联,但笼罩在曹德莅及3个并购标的之间的关系迷雾并未完全驱散。 实控人持股悉数质押 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之外,实控人的资金状况亦受到监管关注。 曹德莅生于1972年,2014年3月至今任成都铁山集团董事兼总经理,2019年11月起任永和智控的控股股东台州永健控股总经理。今年5月,永健控股向自然人方东晖质押其持有的全部29%的上市公司股份,融资用于永健控股自身债务置换。 方东晖是何方神圣,能接盘如此巨量质押?据上证报记者查询,方东晖应是罗欣药业(原东音股份)前实控人方秀宝之子。今年2月,方秀宝以10.269元/股的单价,从永和智控原实控人手中协议受让了上市公司5%的股份。 同处浙江台州的东音股份与永和智控同于2016年4月登陆中小板,东音股份股票代码为002793,永和智控为002795。两家公司都在上市满3年之后出让控股权。东音股份由罗欣药业借壳上市,永和智控则让渡给了曹德莅,易主后的两家公司均向医疗板块“变身”。 但永和智控真金白银的收购并未带来业绩。今年前三季度,在营收微增的情况下,永和智控净利下滑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