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虚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当前,以仿制药为主的化学药品制剂仍占据我国药品市场的主导地位。由于竞争聚焦于销售环节,药价当中包含了大量销售费用,甚至商业贿赂等违规费用。这些费用最终往往由患者和医保买单。 不过,近年来,国家深入推进医改,推出集中带量采购、医药领域高压反腐等系列举措,本土药企迎来市场竞争加剧、仿制药利润下降等多重挑战。在全行业合规加强的背景下,药企单纯依赖“销售公关”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一定程度上,销售费用高企的背后,是药企间同质化竞争、创新能力不足。对药企来说,解题思路即顺应医药行业发展趋势,一方面升级营销模式,由关系型销售向专业推广型销售转型;另一方面,应及早摒弃对“销售能力”的依赖,由销售驱动转型至研发驱动。 这也是有预见性药企的努力方向。数据显示,A股医药生物行业研发费用已呈现常态化上升趋势。A股医药生物企业去年的研发费用中位数约0.69亿元,2018年这一数据为0.57亿元。同时,A股药企研发费用率(研发费用占总营收比重)中位数也由2018年的4.2%升至2019年的4.7%。此外,去年约八成A股药企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即便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今年上半年,仍有约六成药企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资本市场对创新药的追捧,也成为行业愈发重视研发的背景之一。港交所允许未盈利生物企业上市、科创板的推出等,为创新型药企拓宽了融资渠道,也为其提供更加充裕的研发资金。从数据看,已上市科创板药企普遍重视研发投入,该板块2019年研发费用率的中位数约13.6%,远超全部A股药企该指标的中位数水平。 行业龙头也普遍保持较高水平的研发创新速度。2019年,恒瑞医药、复星医药、迈瑞医疗、上海医药、科伦药业和华东医药的研发投入均超过10亿元。其中,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研发费用总额分别达到38.96亿元、20.4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约46%、38%。 当前的医药生态正经历深刻变革,本土药企转型升级任重而道远,但好在行业加速推进研发的创新氛围正在提升。药企只有真正构筑起研发创新的护城河,让研发创新站上C位,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一、新房销售淡季不淡,1-8月销售额实现正增长 地产销售热度因“惯性”作用延续到8月,开发商积极供货, 8月单月新房商品房销售金额、销售面积分别同比增长13.7%、27.1%。2020年1-8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96943亿元,同比增长1.6%;1-8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9848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降幅持续收窄。单月情况看,8月的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5520亿元,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4854万平方米,分别同比增长27.1%、13.7%,8月延续了5月-7月的销售热度,淡季不淡。8月市场的持续回暖,如我们前期预测,开发商从供给端驱动市场,短期内市场仍有销售回暖可能。但长期看,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销售整体去化压力仍然较大。7月政治局会议重申房住不炒的背景下,今年四季度传统“旺季”的销售情况得谨慎观察。 区域上看,东部地区的市场韧性最强,恢复最好;西部地区的市场同样恢复较好,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的市场恢复相对较弱。1-8月东部地区销售金额同比增长6.6%,增速连续两个为正;西部地区1-8月销售金额同比微增0.3%,实现转正;中部和东北部市场恢复得较弱,1-8月销售金额同比跌幅仍分别为7.8%、5.8%。 在当前调控政策基调不变的情况下,我们认为8月销售数据持续回暖,略超市场预期。但我们认为2020年商品房销售还是弱修复状态,一方面疫情未出现的时候,商品房销售已经处于高位下行周期;另一方面,疫情冲击使未来经济增长面临不确定性,商品房销售增长的驱动力较弱。短期看,开发商从供给端驱动市场,短期或许仍有销售回暖可能。因此我们将2020年全年销售面积同比预测由-5%上调至-2%。 针对疫情以来房价涨幅过快的现象,监管层再次重申房住不炒,并对热点城市进行因城施策的强调控以稳预期,8月房价热度较低。8月份,初步测算,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6%、0.6%、0.9%和0.5%。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1.0%,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7%、0.8%、1.7%和1.1%。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0%和0.6%,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0.2和0.1个百分点。 二、地产投资增长4.6%,预计未来土地投资增速放缓 施工赶工效应、新开工补库存以及土地投资转暖,三因素支撑地产投资的强韧性。1-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8454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继续提高1.2个百分点。8月单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完成1.3万亿元,同比增11.8%,增幅处于近两年月度高位。 分项目看,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较高主要靠施工、新开工以及土地投资支撑。首先,房企加大施工强度以填补疫情期间的空白,1-8月施工面积83.9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3%,是地产投资的“稳定器”;8月房屋施工面积净增加面积2.1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3.2%。第二,房企补库存,1-8月新开工面积13.99亿平方米,同比微跌3.6%,跌幅继续收窄0.9个百分点。8月单月新开工面积1.9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4%。第三,土地投资方面,4月以来土地市场热度延续至8月,土地市场量价皆修复,1-8月土地购置面积、成交价款分别为11947万平方米,7088亿元,分别同比-2.4%、11.2%;8月土地成交价款1705.98亿元,同比上涨8.0%。土地成交溢价率方面,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呈现上升态势,二线城市呈现下降态势,整体处于较为20%左右的水平。我们认为短期土地市场的热度主要是房企补投、地方推出优质地块、房企扎堆优质区块等因素推动,考虑到全年销售弱修复以及房企融资强监管,长期看土地投资增长动力较弱。房企资金面分化,2020年大部分民营房企和中小房企投资行为更加谨慎,预计2020年全年地产投资同比预计7%。 三、外部融资较为宽松,未来银行贷款将趋严 外部融资环境相对宽松,房企银行贷款、个人购房贷款、房企发债等融资渠道较为宽松,1-8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实现11.7万亿元,同比3%,连续两个月增速为正。8月单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约1.65万亿元,同比增幅扩大为18.3%。开发商资金面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地产投资的快速修复。 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来源内部结构,今年与去年表现不同,去年以销售回款为重,今年则是外部融资为主。为应对疫情冲击,银行信贷、债券等融资渠道监管边际放松,缓解了房企资金链压力,1-8月房企国内贷款、个人按揭贷款、自筹资金、利用外资保持正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4.0%、8.6%、3.6%、24.5%,融资渠道通畅;定金及预收账款同比1.2%,实现转正。单月情况看,8月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个人按揭贷款、定金及预收款同比增速分别为-3.0%、7.5%、5.5%、22.5%、36.6%。 今年疫情以来,房地产融资快速扩张。但二季度以来地产融资宽松空间收窄,6月银保监会“回头看”落实房住不炒,紧盯地产融资,多地严监管资金违规流向楼市,7月央行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8月监管层提出“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四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宽松的融资空间会被压缩,对中小房企以及高杠杆房企的资金链问题仍需谨慎对待。
10月13日晚间,仙鹤股份发布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0年1-9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0亿元至5.05亿元,2019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8亿元,同比增幅为82.77%至88.37%。 仙鹤股份方面表示,前三季度业绩增长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公司可转债22万吨高档纸基新材料募投项目中的哲丰PM5和PM6项目已分别于今年8月和3月投产并实现销售,公司东港片区PM28项目也已在8月中旬开机生产,公司子公司哲丰能源开始发挥效益,公司产品业务结构经调整优化已具有一定的成效,综合规模效益逐渐凸显,单位生产成本下降。 今年以来,仙鹤股份积极布局和拓展新市场、研发新产品以及开发战略性的价值客户。公告称,前三季度,仙鹤股份与众多行业知名客户形成了技术和市场上的全方位战略性合作,众多产品通过认证并迅速实现效益,优势产品快速转化为销售和利润的增加。同时,叠加降本增效措施,优化公司上下游产业链使得营业成本整体下降,公司产品整体毛利率增长明显。 此外,由于防疫抗疫、个人卫生防护及个人居家消费的需要,仙鹤股份的一次性食品纸基包装材料与高端纸基型防疫类原材料销量大幅增加。数据披露,今年前三季度,公司食品与医疗包装用纸系列产品预计实现销售收入5.40亿元至5.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8.38%至49.76%,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11.49%提高到16.77%至16.93%。 随着电子信息化、自动化的飞速发展,电解电容器纸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机、电脑、空调、特殊照明等消费领域以及工业通讯电源、专业变频器、数控伺服系统、手机数码、5G户外基站等5G配套设施中。作为国内重要的电子元件材料生产配套企业,仙鹤股份XHG系列固体电容器专用电解纸、MT系列宽温特性电解纸,都在2020年实现了较好的销售增长,今年前三季度,该类产品预计实现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37.00%至38.00%。
近日,备受关注的生猪养殖企业销售数据陆续出炉,猪肉供需关系明显缓和。 10月10日,正邦科技发布公告,公司2020年9月份销售生猪121.64万头,其中仔猪25.15万头,商品猪96.49万头,环比增长13.56%,同比增长133.00%;销售收入49.96亿元,环比增长29.11%,同比增长288.05%。 9月份,前五大猪企中,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与天邦股份生猪销售均加速放量,其余猪企销量亦保持高位,头部企业放量叠加生猪产能进入恢复期。东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王刚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9月份养猪企业前期能繁母猪投入开始释放产能,以致生猪供给越趋稳定。 9月份头部猪企加速放量 生猪产能进入恢复期 据统计,截至10月12日,共有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天邦股份等12家上市公司发布了9月份生猪销售数据。前五大头部猪企9月份生猪销量均环比增长,其中,牧原股份销售生猪165.0万头,销售收入57.54亿元,较上月略有增长。 其次是正邦科技,公司2020年9月份销售生猪121.64万头(其中仔猪25.15万头,商品猪96.49万头),环比增长13.56%,同比增长133.00%;销售收入49.96亿元,环比增长29.11%,同比增长288.05%。环比变动最大的是天邦股份,9月份销售商品猪41.62万头,销售收入112,200.10万元,环比变动分别为65.62%、28.24%。 提到生猪销售数量上升的原因,天邦股份表示主要来自仔猪和肥猪销售数量的增长。新希望也在公告中表示,生猪销量同比上升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二季度坚定落实养猪战略,保持较大力度的仔猪投放。今年9月份,新希望销售生猪99.42万头,环比变动47%,同比变动178%;收入为33.30亿元,环比变动42%,同比变动264%。 在猪企快速放量的同时,猪价也在逐步下行。记者统计发现,猪企9月份销售均价集体下滑。据温氏股份公告,公司9月份销售肉猪74.11万头(含毛猪和鲜品),收入30.76亿元,毛猪销售均价34.38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2.97%、-4.35%、-7.11%,同比变动分别为-16.54%、8.69%、20.34%。 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9月21日至27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下降0.5%,猪肉批发价为每公斤45.68元,下降2.9%。9月份第4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为35.06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2.8%,较去年同期上涨27.1%。全国猪肉平均价格为54.12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1.6%,较去年同期上涨25.9%。 近期猪价回落与国内生猪市场供给改善有关。据农业农村部监测,8月份全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7%,连续7个月增长,同比增长31.3%;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3.5%,连续11个月增长,同比增长37.0%。“进入三季度,养猪企业前期能繁母猪投入开始释放产能,以致生猪供给越趋稳定。”东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王刚毅告诉记者。 正邦科技前三季度净利 预增逾百倍 记者注意到,尽管猪肉价格有所回落,从多家上市猪企披露的三季报预告情况来看,第三季度生猪销售收入同比翻倍的公司不在少数,生猪养殖行业依旧维持高景气度。 例如,天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9月份销售生猪15.93万头,销量环比增长57.57%,同比增长120.03%;销售收入5.09亿元,销售收入环比增长79.23%,同比增长185.96%。 天邦股份公告,公司第三季度预计盈利12.65亿元-13.65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233.56%-259.93%。2020年前三季度,生猪销售价格处于高位运行区间,公司商品猪出栏价格较去年同期上升266.02%,销售收入同比上升97.90%。同时公司2020年商品猪销售构成中仔猪和种猪的占比较高,相应的毛利率也较高。 正邦科技集中资源发展生猪养殖业务,采用公司+农户的轻资产化扩张模式,注重与合作方的利益共享,具有快速放量的优势。尽管9月份生猪价格回调,但是仍处于高位运行,公司通过养大猪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0月12日晚间,正邦科技预告,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0亿元-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2.58%-884.08%,前三季度预计盈利54.2亿至5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679.87%-11077.85%。 业内人士表示,正邦科技以整条农牧产业链参与市场竞争,能最大限度降低单一业务周期性波动给公司整体盈利水平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利于增强公司整体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公司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强。从成本方面来看,正邦科技在饲料行业深耕多年,具有饲料端的成本管理优势和配方优势,面对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可灵活调整配方,发挥规模化优势,降低原材料综合成本从而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经营风险。 记者了解到,前三季度,正邦科技自产仔猪育肥成本呈逐渐下降趋势。“在保障生猪安全的基础上,同步扩大种猪数量,小猪生得多,快速提升生猪销量,销量上去了,成本就下来了,分摊的费用变少了。”上述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正邦科技种猪群的培育和优化,自产仔猪数量不断增加,成本有所下降,用自产仔猪替代外购仔猪育肥,提升自育肥比例,可节约成本、增加利润”。 多重利好因素叠加下,正邦科技生猪出栏量大幅提升,特别是第三季度出栏量创下历史新高,今年出栏900万头-1100万头的计划有望实现。而随着正邦科技种猪体系的改善、养殖水平的提升、销售规模的增加,未来单头商品猪分摊成本将持续下降,公司生猪养殖业务的利润弹性将进一步拉大。
上市房企销售行情持续回暖,今年楼市的“金九银十”成色十足。中国恒大、碧桂园、万科、保利地产等上市房企近期陆续发布销售简报,9月多数房企销售额同比环比双增,其中部分房企销售环比增幅超20%。 在行业人士看来,房产企业普遍呈现较强的抗压能力,销售额出现同比回升,9月成不少房企今年销售表现最好的月份。不过,在全年目标完成度较低的情况下,房企四季度仍存在较大的抢跑压力。 龙头房企9月销售同比增长 作为传统销售旺季,9月是房企的业绩重点发力期,借机降价促销成为不少房企的必选项。中国恒大10月9日披露的最新销售情况显示,公司在9月1日至10月8日的38天內,实现合约销售金额1416.3亿元,合约销售面积1641.7万平方米。中国恒大称,今年以来累计实现合约销售金额5922.5亿元,完成全年6500亿元合约销售目标的91.1%。强劲的销售表现和其在9月初发布的“全国楼盘7折”等促销方案有关。 同为头部房企的万科,在上海区域进行了“造节营销”。据披露,其9月实现合约销售面积371.0万平方米,合约销售金额545.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68%和10.65%。 把营销重心转向线上渠道的碧桂园,9月实现合约销售金额约646.3亿元,同比增长25.30%;合约销售面积约7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67%。 从销售额增速来看,央企背景的上市房企表现更佳。保利地产9月实现合约销售面积347.43万平方米,实现合约销售金额503.2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78%和36.69%。据测算,这一增速远高于公司去年同期表现。据披露,保利地产2019年9月合约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4.61%,合约销售金额同比下降0.18%。 基于充裕的可售货值,保利地产今年7月以来销售持续走强。今年4月举行的业绩问答会上,保利地产管理层表示,2020年公司计划新开工面积4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400万平方米;公司项目销售基本恢复至去年平均水平的八至九成。 此外,花样年控股、德信中国、弘阳地产等中小型上市房企9月业绩的同比增速较好。 四季度房企销售压力不减 随着9月房地产融资新规试行,房地产行业年内融资环境整体趋紧,销售回款作为房企资金来源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虽然三季度的房企销售规模较一二季度有明显恢复,但9月规模房企的去化率水平却呈下降趋势,四季度房企去化压力仍然较高。”克而瑞证券研究院首席分析师董浩表示。 亿翰智库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30家典型房企中有半数的销售目标完成度未达70%。除了中国恒大,仅中国金茂完成年度目标的80.91%;招商蛇口、禹洲集团、越秀地产、弘阳地产4家上市房企的销售目标完成率均超75%。 “据往年情况,9月末,房企普遍能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的75%。”一名行业人士表示,受疫情影响,今年房企楼盘开工、供货节奏后移,四季度将成为供货高峰期。“从多家房企的货值安排来看,上半年和下半年的货值配比为3比7,也有部分房企下半年货值占比达80%。” 目前,不少上市房企已加快推盘抢收业绩。如绿城中国今年前9月累计合同销售总金额1607亿元,全年目标完成率为64%。公司表示,10月计划在多个重点城市推出30余个全新项目或分期,推盘面积为62万平方米。 “9月以来,我所在的项目推盘力度特别大。”龙湖集团的一名项目营销人员称。9月,龙湖集团今年单月销售额首次突破300亿元。按龙湖集团全年销售目标2600亿元计算,截至9月底的完成率为71.67%。 从9月21日开始,央企背景的上市房企华润置地开展了全国整合营销活动。“我们计划在全国6个大区、70多个城市、200多个项目推出多重优惠,活动开展至今销售额超200亿元,尤其是国庆长假期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50%。”华润置地工作人员表示。
“现在正是吃蟹的时候,趁着过节买点来尝尝鲜。”10月8日,刚从长沙步步高梅溪湖新天地超市买来两盒大闸蟹的高女士对记者说道。 长假临近尾声,步步高超市卖场人气仍十分火爆。记者在梅溪湖店的步步高超市门口看到,前来购物的市民络绎不绝。超市里,员工一边忙着将顾客选购的大闸蟹绑好装进盒子中,一边热情地向路过的市民介绍来自各地的大闸蟹。 另一厢,同为湘军零售双雄之一的友阿股份也热闹非凡。记者在长沙火车站阿波罗商业广场看到,美食街不到18点各个餐饮门店前就排上了长队,网红茶饮茶颜悦色的队伍更是排到了内街转角。 事实上,这仅是长沙假日经济的两处缩影。今年中秋适逢国庆,双节的喜庆为消费者的购物热情再添“一把火”。据了解,在双节期间,湘军零售双雄友阿股份、步步高各业态火力全开,双双斩获销售佳绩。 步步高销售客流双增长 为了迎接双节假期,步步高在线上线下都做足了前期准备。“根据以往的经验,月饼、酒类、生鲜等商品在节前就会进入热销期。今年我们提早做好双节商品保障计划,从9月29日开始,与各大品牌携手进行了为期10天的直播,将优质的商品、实惠的价格、全新的玩法带给消费者,实现了销售额同比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步步高超市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 线上方面,步步高高管在节前便亲自上阵直播,为双节带货提前预热。9月29日-30日,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步步高集团党委书记、总裁陈志强等公司高管与全国名优品牌、产地好货配合打造“双节尖货”,为消费者提供诸多高性价比囤货、送礼方案,直接带动销售超过1.2亿元。 线下方面,步步高在双节假期期间各地门店推出形式多样化的文娱活动,集聚了大量的人气。记者了解到,步步高在岳阳新天地举办了中华吃货节、鸭梨消除赛等一系列娱乐活动,形成了长假休闲游乐的新热点。海底捞广场湘潭店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座无虚席、人气爆棚是这些天店里的真实写照。“假期里有许多外地客人,翻桌率创下了今年新高。” 得益于前期做的大量“功课”,9月28日至10月8日,步步高超市、百货等线上线下全场景业态联动,集聚了较高的人气,公司整体销售、客流同比增长均在两位数以上。 友阿股份奥莱销售创新高 虽然今年的国庆期间长沙阴雨绵绵,气温比去年同期低了15℃,但人们的购物热情却丝毫没有降温。 友阿股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1日至7日,友阿股份旗下多家商场创下了国庆节单日销售和进店客流的最高记录,友阿股份百货商场的销售则全部实现了增长。 其中,友谊商店销售同比增长超过30%。长沙友阿奥特莱斯销售同比增长82%,创下长沙地区奥特莱斯销售新高;友阿股份常德区门店国庆前三日销售同比涨幅超过193%;郴州友阿国际广场、邵阳友阿国际广场、天津友阿奥特莱斯销售增长同比均超过了30%。 友阿股份大数据显示,节假期间友阿商场销售前三的品类是女装、运动户外、男装。销售额同比涨幅最大的是国际二线服饰,高达136.60%。此外,酒类销售涨幅明显,友阿股份作为国内主要知名品牌如茅台、五粮液的经销商,其酒类销售额同比涨幅超80%。 线上方面,公司直播购物平台“友阿购”小程序的直播带货也从未间断。友阿股份自身培育的带货达人们持续带领消费者发掘门店的潮货、国货、新奇货,成功为线下门店和品牌引流。 友阿股份董事、副总裁胡硕对记者表示,公司未来将持续通过流量、社群、直播等新的经营理念和工具,定义全新的消费生活方式,并凭借购物中心、奥特莱斯等一座座充满活力的商业项目,进一步推动企业销售的全面增长,为城市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添注活力。
图片来源:网络 10月14日早间,中国恒大公告称,拟每股16.5港元价格配售新股2.6亿股,募集资金43亿港元。 公告披露显示,中国恒大此次引入的投资者阵容包括全球最大公募基金之一Vanguard、挪威央行主权基金Norges Bank、国际知名基金Snow Lake、Key Square、LMR,英国知名保险公司Legal & General。 其中Vanguard基金管理资产规模超6万亿美金,Norges Bank资产管理规模超1.1万亿美金,Legal & General保险公司世界500强排名第85位。 图片来源:企业公告 恒大此次是折价配股,每股配售价格相较于2020年10月13日(上一交易日)于联交所所报收市价每股19.34港元折让14.68%。 此前的10月9日,中国恒大曾发布9月至10月8日销售数据。 公告显示,集团物业于2020年9月1日至10月8日38天内,实现合约销售金额1416.3亿元人民币,合约销售面积1641.7万平方米。 截至2020年10月8日,集团物业年内累计实现合约销售金额5922.5亿元人民币,完成全年6500亿元合约销售目标的91.1%。 截至发稿,中国恒大港股跌14.89%,5分钟跌幅达10%,现报16.04港元/股,最新市值2096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