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往昔的传统淡季行情,今年盛夏的楼市销售超出预期。据房地产研究机构克而瑞数据显示,7月至8月,百强房企实现操盘销售金额分别同比增长25.7%、30.7%。更为亮眼的是,8月,百强房企权益销售额同比增速创年内新高,达26%,百强房企中近八成实现单月销售业绩同比提升。 多名行业人士认为,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上半年房企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均值明显下滑。下半年以来,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虽然多个热点城市市场降温,但不少规模房企增加推盘量,以及疫情期间被压抑的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弱化了淡季效应。 “深V”走势之后,楼市能否延续稳步回暖的势头? 上市房企销售加快复苏 随着多家上市房企8月销售数据的出炉,眼下楼市回暖的趋势更加明晰。“经历6月的半年度收关冲刺后,往年的7、8月通常是一个淡季,但今年市场复苏的表现比较突出。”一名房产行业人士表示。 上市房企的最新“成绩单”更是证明了这一点。中国恒大8月合约销售金额约为514.8亿元,同比增长约7.7%;合约销售面积约为532.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18.5%。1月至8月,中国恒大累计合约销售金额约4506.2亿元,已较6500亿元的全年销售目标,完成近七成。 另外两大头部房企的表现同样出色。万科8月实现合同销售面积42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2.45%;合同销售金额587.2亿元,同比增长33.06%。碧桂园8月实现合同销售额约609.3亿元,同比增长30.10%;合同销售面积71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86%。 除了“恒万碧”外,部分规模上市房企8月销售也不俗。如,旭辉控股集团实现合同销售金额、合同销售面积分别为256亿元、181.65万平方米,分别同比增长86.86%、88.12%。合景泰富集团预售额为96.12亿元,同比增长55.8%;预售建筑面积为65.7万平方米,同比增加92.1%。 对于上市房企淡季销售数据逆势增长,业内人士认为并非偶然。中指研究院发布的百城价格指数显示,8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5605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50%,涨幅较7月扩大;从同比来看,上涨3.34%,涨幅较7月扩大0.13个百分点。 结转收入集中释放为主因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上半年房企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均值明显下滑。不过,在进入二季度后,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以及行业有序复工复产,楼市整体已开始出现反弹,并持续至今。在多名行业人士看来,8月上市房企销售业绩进一步爆发,与购房需求、结转收入集中释放有关。 “我们的销售从4月开始已基本恢复到与去年持平,经过5、6月的行业传统旺季后,7、8月的销售仍持续升温。”上海某上市房企的营销部相关人士告诉上证报,去年年底,其所在公司计划在今年上半年新推4个至6个楼盘,但因疫情影响,导致原定于6月推出的两个新盘延迟至最近两个月。 一家国有上市房企的财务人员则透露:“受疫情冲击,今年公司的结转收入将主要集中在下半年,我们个别大区90%的楼盘都是下半年交付。” 上述说法在多个一线城市8月新盘销售数据上得到体现。据中指研究院统计,上海8月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新批上市面积超90万平方米,同、环比均增长1倍以上;广州8月后三周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增幅均在五成以上,其中最后一周成交规模刷新2019年10月以来周成交纪录;8月下半月深圳商品住宅新批上市面积在40万平方米以上,全月规模居近5年高位。 较为宽松的借贷环境,也为前期被压制的市场需求提供了释放的条件。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房贷利率持续下调,已连续下降7个月。7月,1年期和5年期LPR利率分别为3.85%和4.65%,比年初分别下降了0.3个和0.15个百分点。 “金九银十”能否如期而至? 楼市今年8月的表现,令业界对“金九银十”充满期待。 “进入9月,预计房企会进一步加大推盘力度,加大促销力度及释放优质房源的概率较高,市场成交规模仍有望高位运行。”克而瑞证券分析师董浩表示,各城市市场或将持续分化,核心一二线城市市场需求坚挺,且有强劲购买力支撑。 “我们多个新盘会在9、10月推出,以确保完成年底回款目标。我们也会利用这个时间节点做一些活动,从而带动存量楼盘的交易。”前述上海上市房企的营销部相关人士称。 今年前期频频出手拿地的滨江集团,则储备了相当充沛的货值。公司相关负责人此前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称,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上半年的新增土储基本可在年内开盘销售,实现回笼资金。 “房企的销售回款端压力骤升,将增加开发商启动‘加速销售模式’的可能性。”董浩分析认为,房地产开发的资金来源为融资和销售回款。当融资收紧时,房企会加大对销售回款的依赖度,进而采取“高周转策略”,即加快开工推盘、期房销售。可以预见,趁着“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房企会加速销售。 此外,上半年销售情况不尽如人意的房企,下半年必将加大销售力度。克而瑞数据显示,上半年,除中国恒大、滨江集团等房企业绩完成情况尚佳之外,36家标杆房企中近半数目标完成率不及40%,其中有3家甚至低于35%。 但董浩认为,当前热点城市市场监管加强预期不断强化,需求端经历近几月不间断供应带动后,释放节奏或将趋于理性。
要求恒大在“金九银十”两个月,单月销售额均要冲刺千亿。 恒大“动真格”了。2020年9月6日晚间,恒大董事会主席许家印连夜召开了一场营销大会,告示恒大又要“抢收”了。 这一次“价格战”,恒大祭出了史上最低的折扣。许家印下达指示,恒大全国楼盘全线7折,且要求恒大在“金九银十”两个月,单月销售额均要冲刺千亿。 本次抢收的背景是,恒大今年年初定下了“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的战略,且定下了8000亿的内部销售目标。为了践行这一战略,恒大再次刷新行业的认知。 下军令状“单月破千亿” 恒大“拼了”。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的消息,许家印在营销大会上下达了命令,要求恒大全国楼盘全线7折,且给予恒大总部和地区公司部门负责人以上领导额外96折的签批权限。 这是继年初全线“75折”卖房之后,恒大又一次全面降价促销。7折的折扣,也是恒大的促销活动中,“实打实”让利最大的一次。 这一次打“价格战”,许家印有十分明确且宏大的目标——他下的军令状是“每个月销售目标1000亿,”金九银十“要卖2000亿。” 单月破千亿的销售额,在此之前从未有房企实现过,恒大要继续“创造奇迹”打破自己的纪录。 去年9月与10月,恒大曾累计实现销售1734亿,其中10月单月完成了903亿的销售额,且连续两月刷新房企单月销售最高纪录。 但今时不同往日,随着房地产行业调控力度加大,业界普遍认为,今年的“金九银十”成色或不如以往。 因而,为了全力保障目标的实现,恒大还将加大推新货力度,确保40多个新项目如期开盘。 与此同时,恒大还打出了“组合拳”,包括推出网上卖房2000抵20000、清尾最高88折、全国所有楼盘每天推出10套特价房源,给予额外97折以及新购房客户免收三年物业管理费等。 除此以外,恒大线上营销的利器“恒房通”也将继续发挥作用,只要通过“恒房通”APP,每推荐他人成功成交一套恒大房,即可获得总房价最高3.5%的佣金回报。 增收减负成色几何? 实际上,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多数房企的销售目标均设置得十分保守。但恒大却“逆流而上”,设置了6500亿的对外销售目标和8000亿的内部销售目标,两个目标都必须建立在高复合增长率之上。 今年前8个月,恒大促销活动并未停止,且在受到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二三月份,恒大也通过线上营销+低价促销很好地应对了低潮期。 据恒大董事会副主席夏海钧在今年中期业绩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的销售中,网络销售功不可没,其中3488.4亿元的销售额中2860亿元是由恒房通带来的,占比达到82%。 夏海钧还指出,有信心完成8000亿元的销售目标,因为下半年还有9000万平方米的存货,只要按照超过50%的去化,8000亿的目标就可达成。 在营销手段火力全开的助推下,今年前8个月,恒大实现销售4506亿,同比增长22%。 一面是“高增长”,一面是“控规模”和“降负债”,在当前“三道红线”严控融资的形势下,恒大“新战略”的推进更加迫切。 除了促进销售外,夏海钧表示,恒大下半年还将继续加快销售回款且严控土地规模、并逐步分拆优质资产上市达到降负债的目的。 今年上半年,恒大的住宅土地储备已下降至2.4亿平方米。在业绩会上,夏海钧也指出,“恒大非常有信心,未来各项(财务)指标能够完全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
天眼查APP显示,叮咚买菜经营主体上海壹佰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全资成立马鞍山吃之以恒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公司总裁俞乐。 吃之以恒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互联网销售、食品互联网销售、日用百货销售、通讯设备销售、食用农产品批发、家政服务、专业保洁、清洗、消毒服务;普通货物仓储服务等业务。(完)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万科A公告,2020年8月份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面积422.9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587.2亿元;2020年1-8月份公司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2,893.9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4,382.2亿元。
上半年,随着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房地产行业的复苏超出市场预期,不少房企销售额在一季度短暂探底后,二季度迅速收复失地,并逐月创出新高,表现出整个行业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同时,结合因城施策导向的进一步深化,区域结构分化明显,核心城市群的房地产市场亦将持续向好。 在另一方面,"房住不炒"作为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控一贯的主基调,并不会因为疫情原因而有丝毫松懈。截至8月27日晚,港股市场共有60家上市房企对外披露中期业绩。在今年波云诡谲的外部环境中,头部房企整体表现不俗,整个行业"强者恒强"的分化趋势进一步加剧。 8月26日,龙湖集团披露2020中期业绩报告。数据显示,龙湖集团上半年实现收入511.4亿元,同比增长32.6%;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63.4亿元,核心权益后净利52.7亿元,同比增长12.1%;毛利同比增长25.2%至157.5亿元。同时,龙湖集团实现毛利率30.8%,核心税后利润率为14.6%,核心权益后利润率为10.3%。 在业绩稳健增长的同时,龙湖地产的财务结构也在持续改善。截至上半年,龙湖地产净负债率(负债净额除以权益总额)为51.4%,在手现金为784.0亿元。同时,作为民营房企的龙湖地产资金成本仅为4.5%,与中海、华润等头部央企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销售规模稳步提升,完成全年目标难度不大 龙湖集团业绩的持续增长离不开公司销售规模的稳步提升,继2017年销售规模突破千亿之后,公司销售额继续上台阶。数据显示,龙湖集团近3年行业排名基本稳定于TOP10以内。今而在年上半年,龙湖集团实现合同销售额1111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长三角、西部、环渤海、华南及华中区域签约销售金额占比分别为37.0%、24.9%、22.4%、12.0%及3.7%。截至2020年6月底,龙湖集团已售出但未结算的合同销售额为3021亿元,面积1770万平方米,为未来集团利润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而根据最新销售数据,截至今年前7月,龙湖已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320.8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一半。对此,中金公司以及龙湖集团下半年月度销售能保持在230-270亿元,完成目标难度不大。 (资料来源:克而瑞、公司公告) 从龙湖集团过往销售规模增幅上可以看到,继2017年突破千亿大关之后,公司销售增长速度开始放缓,2018年和2019年,龙湖集团的销售增速分别降至28.5%和20.9%。 当然,龙湖集团销售降速有公司主动"稳增长"的原因。一方面,跨越千亿门槛后,龙湖集团自身体量已足够大;另一方面,则是随着行业宏观调控的日趋收紧,龙湖集团相比增量发展更加关注质量发展,力求保持整体的适量增长。 实际上,龙湖集团的战略调整确实也符合房地产行业内部增长逻辑的变迁。早在10多年前,市场评价房企的标准很简单,主要看有多少土地储备,以土储定价值。房价持续单边上涨,让房企利润空间具备很大的弹性,在这样的"土地红利"时代,即便是"薄利多销"的房企,配合高周转和高杠杆都能赚得盆满钵满。而到了2014年前后,整个行业发起一轮轰轰烈烈的"去库存",行业进入"金融红利"时代。彼时,房企尤其是民营房企毫不犹豫地上杠杆,将房地产行业推向"过热"。但自2017年开始的宏观调控和去杠杆再次改变了行业的逻辑,整个房地产行业逐渐进入"管理红利"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头部房企将注意力从关注高速增长转移到可持续地高质量增长上。 坚守拿地纪律,聚焦一、二线核心城市及卫星城 龙湖集团对于高质量增长的理解也体现在对于拿地的态度上。在日前召开的业绩会上,龙湖集团CEO邵明晓明确表示,考虑到近期火热的土地市场,龙湖集团不会为了冲规模在短期内高点拿地,而是会在坚守净负债率50%-60%的投资纪律下,按照既定节奏,在预定的城市里获取合理价格的土地。 资料显示,龙湖集团上半年新增53个项目,当中13个为收并购,40个来自于招拍挂,新进唐山、肇庆、清远三城,新增土储总建筑1101万平方米,权益面积为743万平方米,平均权益收购成本为每平方米6425元。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所以,龙湖集团对拿地的审慎态度并非意味着要陷于平庸,所谓的"不拿地"只是不拿高价地块,对于价格合理的优质项目,龙湖集团依然会选择主动出击。就像公司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说的:"公司在今年1-2月份的时候拿的项目还是比较多的,到了3月土地市场热起来以后,我们反而是比较节制的。" 据了解,上半年龙湖集团在长三角地区基本上没有投太多项目,因为当时长三角市场最先从疫情阴霾中复苏,也是全国土地市场最为火爆地区之一。但到了6-7月份,出现了合适的机会,龙湖集团又重新开始布局长三角。就在8月20日,龙湖集团斥资6.66亿元竞得瑶海区YH202004号地块,资料显示,该地块楼面价每平方米6483.02元,溢价率19.77%,竞自持面积2000平方米。 (瑶海区YH202004号地块示意图,资料来源:合肥乐居网) 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龙湖集团持有的土地储备合计7354万平方米,权益面积为5128万平方米,足以满足公司未来3-4年的开发需求,正是充裕的土地储备避免了龙湖集团过分追求规模的盲目倾向。同时,龙湖集团土地储备平均成本为每平方米5829元,为当期签约单价的34.3%。 按地区分类,环渤海地区和西部地区仍然是龙湖集团的"粮仓",上述两地分别占总土储面积的32.6%和26.2%,长三角、华南、华中及香港则分别占比18%、11.9%、11.2%及0.1%。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另有数据显示,龙湖集团7月份新增项目共计10个,分别位于绍兴、台州、上海、成都、沈阳、石家庄、晋中和莆田。从补货均价来看,7月公司新增土地平均楼面价为每平方米6623.83元,单月楼面价/单月销售均价为38.96%,今年前七个月公司累计土地楼面价/销售均价为42.10%--龙湖集团新获取项目相对于当下销售均价而言,仍具有一定的盈利空间。 商业运营、租赁住房和智慧服务开始贡献收入 如今,龙湖集团多业态齐头并进离不开公司多年来对能力圈的打造。2018年,公司确定了面向未来的四大主航道业务,分别是地产开发(C1)、商业运营(C2)、长租公寓(C3)和智慧服务(C4)。 从上半年收入贡献来看,物业发展业务录得收入452.5亿元,同比增长32.4%;投资性物业贡献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商场、租赁住房占比分别为77.4%与21.8%。可见,在地产开发之外,商业运营、租赁住房业务已经开始逐渐为龙湖集团贡献收入。 尽管年初受到疫情冲击,以及向商户提供近5亿元补贴,但从上半年情况来看,龙湖商业依然保持了稳健增长,这足以证明公司对于商业运营的打造卓有成效。其中,南京龙湾天街于今年6月开业,开业出租率达99%,开业3天总客流突破46万人次,总销售额达3510万。截至上半年,龙湖商业已进入全国25座城市,累计开业商场达40座,已开业商场建筑面积为387万平方米,整体出租率94.7%。 (南京龙湾天街示意图) 根据龙湖集团管理层在业绩会上的透露,目前公司在手的商业运营项目到年底约有近100个,到今年年底将开业48个项目,该业务未来有望实现每年30%的增长。对此,中金公司表示,伴随下半年宏观经济的复苏,预计龙湖商业同店租金有望恢复双位数增长,并平稳达成全年 55 亿元的租金收入目标。 在商业运营业务实现稳步增长的同时,旗下租赁住房业务龙湖冠寓也在悄然发生"质变",今年已经开始能够实现微利。据了解, 冠寓目前已陆续在全国30余个高能级城市开业运营。而截至2020年6月底,冠寓已累计开业房间数量达7.9万间,开业超过六个月的房源出租率为88.6%,位居集中式长租公寓行业品牌指数排行榜TOP3。 (龙湖冠寓示意图) 而根据管理层的预期,冠寓今年开业房间数量将达到10万间,收入有可能将超过20亿元,经过多年的打磨,长租公寓在未来也将成为重要的盈利增长点。 作为龙湖集团旗下另一主要航道,智慧服务业务的运转也保持健康。截至上半年,智慧服务业务实现在管面积1.32亿平方米。上半年,龙湖智慧服务已经基本完成了一、二线核心城市及三、四线潜力城市的布局,实现营业收入24.9亿元(合并抵消后),全年收入有望突破60亿元。 结语:股价10年翻七倍背后,龙湖集团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上市以来,龙湖集团的股价展现出长期向上的姿态,10年累计涨幅将近7倍。公司股价涨幅的背后,也代表了资本市场对于公司稳健基本面的认可。而在今年以来,龙湖集团股价累计涨幅高达14.86%,龙湖集团不仅跑赢恒生指数同期下跌9.82%的回报率,股价更是在8月27日创下41.2港元的历史新高。在房地产行业整体估值被压制的背景下,也反映出龙湖集团十足的韧性。 (资料来源:Wind) 随着龙湖集团发展的持续向好,海内外专业投行也纷纷给予龙湖集团积极展望。据Wind数据,今年下半年以来有多家券商对龙湖集团进行覆盖,其中CIMB、天风证券、中信证券、国信证券给予龙湖集团"买入"评级,中金公司给予类公司"跑赢大市"评级。 有机构预计,到2021年,龙湖集团将进入稳定增长期,核心利润增长率将保持在20%以上。得益于持续利润增长的历史记录、稳健的财务状况、不断上升的房屋销售以及主要来自一线和二线城市的经常性收入,龙湖集团相比其它同行具有明显优势。在整个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流动性仍然紧张的情况下,公司51%的净负债权益比、较低的融资成本和有限的短期期限均有利于增长。截至2021年,龙湖集团毛利润率可能保持在25-30%这一目标的上端,此外商场租赁、物业管理和房屋租赁也将推动公司长期增长。 而根据天风证券的推算,龙湖集团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963.3亿元、2356亿元、2721.2亿元,对应核心利润为190.4亿元、223.8亿元、254.1亿元,对应2022年市盈率为7倍。
>>新三板半年报披露收官 51家公司净利超亿元 六成精选层公司业绩增长 新三板公司2020年上半年业绩披露收官。截至8月31日,8068家公司发布了半年报,占比95.8%。其中,首批精选层公司的业绩披露完毕,有六成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增长。 >>66亿元增持12%股权 阿里助推圆通速递全面数字化转型 9月1日晚,圆通速递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上海圆通蛟龙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喻会蛟、张小娟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拟以17.406元/股向阿里网络转让3.79亿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2%,转让总价款为66亿元。 >>需求增加 比亚迪加速出“刀” 比亚迪“刀片电池”的第二个生产基地——比亚迪宁乡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该生产基地预计在10月15日前实现“刀片电池”生产线设备进场安装,12月15日前首条生产线试产;明年4月,项目一期4条“刀片电池”生产线全面投产。 >>百强房企8月销售金额同比增长29.2% 8月房地产企业销售继续稳定增长。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百强房企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11174.7亿元,环比增长2.8%,同比增长29.2%。从累计销售看,百强房企1至8月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73185.7亿元,同比增长4.7%。 >>青海国资“助力”董事会改选 顺利办控制权之争逐渐平息 对于事关顺利办董事会和监事会补选、改选的股东大会而言,由于顺利办第一大股东彭聪及其关联方百达永信、第二大股东连良桂的持股几乎“势均力敌”,青海国资与中小投资者成为左右局势的力量。正是依靠青海国资与中小投资者投下的“赞成票”,顺利办董事会、监事会改选得以顺利完成。
天邦股份公告,公司2020年8月份销售商品猪25.13万头,销售收入87,494.54万元,销售均价58.60元/公斤(剔除仔猪、种猪价格影响后为34.48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5.53%、9.26%、-10.09%。2020年1-8月销售商品猪160.91万头,销售收入546,250.90万元,销售均价57.33元/公斤(剔除仔猪、种猪价格影响后为33.20元/公斤),同比变动分别为-12.88%、91.07%、3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