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讯(记者 舒越)5月以来,位于四川的邦泰集团加快了拿地步伐。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邦泰集团近两个月新添了6块地,分别位于四川德阳、遂宁、绵阳、西昌、广元及成都新都区,合计拿地金额接近20亿元。 从上述信息可以看出,邦泰集团的所拿地块,均位于四川省内,且多数分布在三四线城市。此外,目前邦泰集团官网披露的57个房地产开发项目,除3个位于成都外,其余也全部分布在四川二级城市。所以,“只做四川省,主打三、四线”,已经成为邦泰集团留给外界的鲜明印象。 引以为傲的三、四线城市遇冲击 对于土储过于集中在一个区域,有房地产评论员告诉记者:“一旦遇到严厉的调控就动弹不得,这也是多数标杆房企一般会关注不同区域的政策动向,均衡各区域布局的原因。”同时,随着融创、万科等在内的全国性知名品牌房企全面进驻,且不断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包括邦泰集团在内的四川地方性企业将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邦泰集团的高管似乎也已经感受到了压力。邦泰集团董事长罗勇曾在2019公司战略升级动员会上的讲话中表示:“我们引以为傲的三、四线主场,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一线品牌开发商冲击,我们面对的竞争对手,再也不是那些小米加步枪的地方部队,而是开着飞机坦克的寡头和巨擘。” 邦泰集团副总经理何流在关于2019邦泰战略升级的宣导讲话中也提到:“行至2019年,随着棚改政策的收紧,总资金投入将从2018年的1.74万亿降至1.3万亿。四川新增的棚改套数,将从2018年的25.5万套,陡降为2019年的15万套。形势之严峻,容不得我们有一丝侥幸。”何流还认为,“现阶段我们的竞争对手发生了变化,我们今后一定要想办法真正挺进成都等二线城市。” 不过,从今年拿地动作来看,邦泰集团的重心依然在四川三四线城市,在成都市场的收获寥寥无几。 邦泰集团未来将如何适应市场的新变化和新挑战?作为一家成立超过10年的房地产企业,是否有“全国化”的打算?记者致电致函邦泰集团,截至发稿时未收到任何回复。 上半年销售金额及行业排名“双降” 在土拍市场颇为积极的邦泰集团,其资金链也备受关注。 记者注意到,邦泰集团今年斩获的6块地,有2块是与其他企业联合所得,合作对象分别是优炫未来和优品道集团。 联合拿地不仅可以减少竞争对手,还可以缓解资金压力,分摊风险。邦泰集团选择联合拿地的原因是什么?目前的资金状况如何?也在采访函中问及,同样没获得答案。 而在自身“造血”能力方面,克而瑞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邦泰集团2020年1-6月的销售金额为49.5亿元,与上年同期的74.4亿元相比下滑了33.6%;行业排名则由上年的第130名降至第150名。 2019年,邦泰集团的全口径销售金额为127.4亿元,行业排名第141;2018年流量销售金额为169.9亿元,行业排名117。尽管连续多年销售业绩未能进TOP100榜单,但邦泰集团官网资料显示,公司连续五年荣获“中国房企销售百强”殊荣。 有“精装修”项目因劣质被吐槽 在加快扩储的路上,邦泰集团还发生过安全事故。2019年6月25日,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的邦泰.天誉项目(东区)2号楼,发生高处坠落事故,死亡1人。据了解,该项目的建设单位四川邦泰宜尚置业有限公司。天眼查数据显示,邦泰集团通过四川邦泰置业有限公司控股四川邦泰宜尚置业有限公司。 此外,邦泰集团的精装修项目近期也被业主质疑。日前,宜宾市邦泰国际社区北区的业主在第三方互动平台发布图文,称小区存在车位过窄、将部分楼顶加价出售给楼顶业主、违规收取业主购房款11%作为增值税率款、装修材料劣质等多个问题。据相关业主描述,该项目号称“精装修交房”,但有的墙壁和天花板已经出现裂缝和渗水等情形,乳胶漆面脱白灰、地板砖空鼓、木门开裂缝、门锁失灵、整个房屋甲醛等化学气味刺鼻。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几个“精装修”大坑,涉事开发商也纷纷道歉,并表示解决此类问题。如果上述业主投诉属实,邦泰集团会作何回复?记者将保持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 8月4日,美的置业发布的运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31日止七个月,集团共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587.1亿元,同比增长8.72%;相应已售建筑面积约53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6%。 美的置业2020年1-7月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587.1亿元,图片来源:企业公告 2019年美的置业首次跨过千亿门槛,实现1012.3亿元的合约销售额。以目前披露的数据来看,2020年1-7月美的置业全年目标完成率仅为20%。 业绩赶超压力不小的同时,美的置业负债水平有所上升,年内融资动作不断。前一天即8月3日,美的置业获授10.5亿港元及6000万美元贷款融资,合计人民币13.63亿元。 前7月销售额全年目标完成率降33.23个百分点 根据美的置业此前发布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集团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482亿元,相应的已售建筑面积约437.9万平方米。 按此计算,则7月份单月,美的置业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05.1亿元,而上月为117亿元,环比减少10.2%。7月相应已售建筑面积约94.8万平米,相较上月96.8万平方米减少2万平米。 早在2016年,美的置业就提出“四年冲千亿”的扩张计划,计划在2019年实现销售600亿元,2020年冲刺1000亿元的销售规模。 根据财报,2016年至2019年美的置业实现合约销售额分别为206亿元、507亿元、790亿元和1012.3亿元,销售额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8.89%,并提前一年突破千亿大关。 不过,近四年美的置业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85.59%、146.12%、55.82%和28.14%,2017年达到峰值后增速放缓并持续下滑。 美的置业2019年全年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012.3亿元,图片来源:企业公告 首次跨进千亿之后,美的置业在今年3月末举行的2019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不谈具体销售目标,只追求有质量增长。 长远规划上,美的置业称未来3到5年将保持稳步的增长,约20%左右的增速,经济差的年份会稍微左一点,经济好的年份稍微右一点,不做非常绝对的安排。 而今年7月美的置业在接受标准排名电话采访时又表示,三年后希望达到2000亿元的销售目标,2020年预计销售额达1200亿元。 美的置业称,疫情对其业绩客观来说有一定的影响,但从三月底的指标来看,已经恢复到常态的水平上。此外,公司还有很多新盘在下半年推出,主要推盘月份在8月、9月和11月,总体来看2020年销售达标问题不大。 若2020年销售目标为1200亿来看,则2020年1-7月美的置业全年目标完成率为20.16%。而去年同期,美的置业全年目标完成率为53.34%。 即2020年1-7月美的置业销售额全年目标完成率,同比下降33.3个百分点。 盈利减弱负债上升,年内融资已达48亿 美的置业成立于2004年,于2018年10月11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目前,美的置业为遍布全国11个省份的33个城市及一个直辖市的客户,提供品质生活及智慧家居解决方案。并布局智能产业化与建筑工业化,提供智慧和绿色装配式整体解决方案。 数据显示,美的置业营业收入由2015年的83.13亿元增至2019年的411.39亿元,净利润由2015年的3.91亿元增至2019年的43.27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四年增速均不低于34%。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美的置业营业总收入为49.17亿元,同比增长51.81%;但净利润仅为2.27亿元,同比下降39.43%。 美的置业2020年一季度财务数据,图片来源:企业公告 总体来看,虽然美的置业营收及利润均保持增长,但是盈利能力却有下滑趋势。 2019年美的置业的毛利率为31.62%,较2018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净利润率则由2018年的10.66%降至10.5%,同比下降下降了0.4个百分点。 此外,美的置业的负债水平也有所上升。 截至2019年末,美的置业负债总额为2185.76亿元,同比增长42.18%。其中,流动负债为1713.12亿元,同比增长43.64%,在负债总额中占比78%。 同期,美的置业资产负债率为81.11%,较2018年增加了0.54个百分点。 进入2020年,一季度美的置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35.04%至2661.51亿元,负债总额则为2266.56亿元,同比涨幅高达35.68%。 负债水平有所上升的美的置业,2020年正加快融资步伐。 8月3日晚间,美的置业称将订立10.5亿港元及6000万美元贷款融资协议。公告显示,该贷款主要为公司财务债务再融资,以及满足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一般营运资金需求。 美的置业签订10.5亿港元及6000万美元融资协议,图片来源:企业公告 此前的7月13日,美的置业还曾宣布发行2020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三期),本金金额为不超过10亿元,期限为四年期或五年期的公司债券,四年期部分票面利率4.10%,五年期部分利率则为4.18%。 之前,美的置业已经发行的第一期和第二期公司债券,发行金额分别为14.4亿元和10亿元。 照此计算,加上8月3日晚订立的10.5亿港元及6000万美元贷款融资协议,则年内美的置业已融资不少于48.03亿元。
图片来源:网络 8月3日晚间,搜狐财经从恒大员工处获悉,恒大正启动新一轮“全员营销”。 据了解,从8月3日至9月6日是恒大本轮“全员营销”的执行时间。 在该时间段内,购买住宅者可享受8.3折优惠。恒大员工推荐购房可享受9.5折优惠加1万元购房券,购房付款优惠方面,一次性付清享9.3折、按揭付享9.5折、一年分期付为9.8折。 这便意味着,只要在该时间段内购房,购房者可享最低折扣为7.3折。 此外,恒大员工推荐购房还可免收3年物业费,商铺6折以及8月3日前已认购车位且优惠期间再认购同一项目车位者,无论再认购几个均可享5折优惠。 此前为实现2020年新年销售业绩开门红,2020年1月2日至2月20日恒大就掀起过一波“全员营销”。 彼时,恒大提出针对全国范围内的所有楼盘,新春优惠87折,员工推荐95折,购房券1-3万,清尾优惠99折,按揭优惠95折。 而恒大披露的2020年1月销售简报显示,2020年1月恒大实现合约销售金额约为405.5亿元,合约销售面积约为449.8万平方米。相比去年12月的205.2亿元销售金额,1月销售环比上升了97.61%,同比减少6.07%。 存量竞争下,销量为王,“全员营销”成行业热潮 ,而恒大则是最早进行冲刺的一批。 2019年8月,恒大就曾为冲刺“金九银十”而将“全员营销”用到极致。 那时,恒大将8月20日至10月8日是“全员营销”的执行时间,对所有在售项目包括住宅、公寓及写字楼,均可享受9折优惠(受备案价影响的项目无此优惠);所有项目(含在售项目及10月8日前新开盘项目),可享受9.5折优惠。 不到一个月,即2019年9月,恒大便实现合约销售金额约为831.1亿元,环比增长约73.8%,同比增长约31.9%,刷新了恒大集团单月合约销售金额历史记录。 2019年全年,恒大则实现合约销售金额达601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成功完成年度目标。 进入2020年,恒大预期全年合约销售目标为6500亿元人民币。 7月1日晚间,恒大公布的2020年6月份营运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恒大累计实现合约销售金额3488.4亿元,同比增长约23.8%。 照此计算,则2020年上半年中国恒大销售目标完成率为53.66%。去年同期,中国恒大目标完成率为46.88%。 恒大向搜狐财经证实,网传“全员营销”确实已在内部启动,但恒大内部还未开始发力,后期会有细化实施方案出炉。
南玻A公告,全资子公司吴江南玻、东莞南玻与隆基股份(601012)子公司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于7月31日签订了关于光伏玻璃的销售协议。预估合同金总额约65亿元,合同期5年,年均销售金额占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约12.41%。
天邦股份公告,公司7月份销售商品猪23.81万头,销售收入8.01亿元,销售均价65.18元/公斤,环比分别变-0.71%、-11.75%、1.18%。公司7月销量环比略有下降,主要是部分区域运输受洪水影响,交付略有延迟;7月销售均价环比略有上升而收入环比下降主要是销售构成中仔猪占比较多。 2020年1-7月销售商品猪135.78万头,销售收入45.88亿元,销售均价57.09元/公斤,同比变动分别为-19.10%、80.62%、336.15%。公司2020年1-7月生猪销售数量同比下降、销售收入和销售均价同比大幅上升,一是因为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生猪行业产量减少,生猪市场价格同比大幅上涨,二是因为公司销售构成中种猪、仔猪占比较高。
(魏薇)又一家保险公司因朋友圈虚假宣传遭监管处罚。近日,银保监会青岛银保监局发布的罚单显示,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因工作人员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虚假宣传,被责令改正并罚款5万元。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保险公司因朋友圈发布误导宣传信息被监管处罚。保险从业者发朋友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销售误导资料图 新华人寿再被罚 监管不仅对机构进行处罚,还对五名涉事人员开出罚单。具体来看,因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虚假宣传,青岛银保监局对刘丽艳、于水、车晓蕊、徐爱洋、杨四白等五人作出警告,并分别罚款5000元、2000元、3000元、2000元、1万元,合计处罚2.2万元。 7月以来,新华保险已多次被监管点名。7月2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20家公司因为存在产品材料问题、费率厘定问题、销售误导等问题被点名。其中,新华人寿因销售误导行为被监管予以通报。《通报》显示,新华人寿某长期分红年金保险销售误导问题在某省集中暴露,引发非正常退保和群体性事件风险。 经查,该公司销售宣传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夸大产品收益,部分保单存在“十年翻番”的误导宣传;二是隐瞒保险期间,该产品保险期间为保单生效起至投保人80周岁,部分投保人误以为保险期间为10年,84%的保单将于今明两年满10年;三是隐瞒退保有损失,不告知投保人提前退保只能领取保单现金价值,扣除费用之后的现金价值可能低于投保人所缴保费。 对于新华保险销售误导问题,银保监会表示,“上述问题严重违反监管规定,监管部门将依法严肃追责”。 此外,7月29日,因销售从业人员接受投保人委托代缴保险费,新华人寿台州中心支公司被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警告并处罚款8000元。汪彩菊对上述行为负承办责任,被警告并处罚款5000元。 公开资料显示,新华保险成立于1996年9月,总部位于北京市,是一家全国性的大型寿险企业。2011年,新华保险在上交所和香港联交所同步上市。 多家保险公司因“朋友圈”被罚 近年来,随着微信、微博、抖音等自媒体平台的兴起,不少保险从业人员将其作为自己的宣传阵地,朋友圈卖保险已然成为保险行业的一种现象。与此同时,一些误导销售行为也应运而生,监管部门也对新现象保持高度关注。 除了新华保险,今年以来,国华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华泰人寿等保险公司都因工作人员的朋友圈误导宣传被监管处罚。 具体来看,7月6日,青岛银保监局对国华人寿青岛分公司连发3张罚单,该公司因财务数据不真实、工作人员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误导宣传被处责令改正,并处15万元罚款。此外,王涛对上述行为承担责任,被银保监局警告并罚款人民币1万元。 1月6日,湖北银保监局披露了工银安盛人寿湖北分公司相关责任人朋友圈违规宣传、欺骗投保人的处罚信息。比如,该公司工作人员在朋友圈将保险产品当做银行理财产品进行推广宣传,将不同公司的产品进行片面对比来欺骗投保人以及在朋友圈中发布买保险送黄金挂饰的信息,该行为属于承诺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利益的违法行为。综上,湖北银保监局给予周璐祎、方毅、李异凡2000元、2000元和3000元的处罚决定。 另外,华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长阳支公司业务员田晓君、随州中心支公司营业部经理方灵二人也因朋友圈发布不实信息,分别被处以5000元以及3000元的罚款。 经查,当事人方灵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华泰盛世仅售十天的信息不真实,存在以不真实信息欺骗投保人的问题。业务员田晓君的朋友圈存在使用“存”“利息”等字眼宣传介绍保险产品并作收益类比、夸大保险产品收益、以赠送保险名义宣传销售保险产品但实际并未赠送等欺骗投保人的问题。 哪些内容不能发? 2019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利用自媒体平台误导宣传的风险提示》,曝光了三类误导信息:一是饥饿营销类,宣传保险产品即将停售或限时销售,如使用“秒杀”“全国疯抢”“限时限量”等用语。二是夸大收益类,混淆保险产品和其他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如发布“保本保息”“保本高收益”“复利滚存”等。三是曲解条款类,故意曲解政策或产品条款,如宣称“过往病史不用申报”“得了病也能买”“什么都能保”等。 一位保险代理人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她所在的公司会对代理人发布朋友圈有一定要求,通常在发生某个事件后,公司都会有相应规定,是否可以发朋友圈。同时,该公司内部不允许代理人做任何和保险相关的自媒体,有其他内容的自媒体号也需要上报。如果朋友圈发布宣传内容,只能是公司官方提供的图片,而她曾经就因为发布一张自己制作的宣传图片被公司处罚。 “有的人朋友圈全是在卖保险产品,但我认为这种人容易被拉黑”,该代理人表示,她对自己团队内的代理人也提出要求,在朋友圈展示自己日常的生活状态就可以,保险真正的核心在于建立信任关系,“如果天天发产品,别人都把你删了,还如何在行业内走得长远?”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院教授朱铭来指出,销售不当是保险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未来还需监管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发现不当行为要及时给予纠正和处罚。对保险公司而言,每一个销售人员的行为更多是来源于公司引导,公司也应该规范员工行为,通过加大培训等方式来提高业务员的销售能力。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南玻A公告,全资子公司吴江南玻、东莞南玻与隆基股份子公司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于7月31日签订了关于光伏玻璃的销售协议。预估合同金总额约65亿元,合同期5年,年均销售金额占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约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