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丨多地对专项债使用情况进行督导调研,重点关注四大问题 近期,多个省份已开始对专项债使用情况进行督导调研,重点关注项目推进较慢、前期工作不扎实、债券资金支付不及时、后续配套融资不到位等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西部某省的督导调研通知称,为促进专项债项目加快实施,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和新的增长点,将从今年8月份到明年一季度连续8个月,每月对全省范围内专项债项目开展一次实地督导调研。 督导调研将采取查看项目现场、项目资料及座谈交流等方式展开,重点关注推进较慢、前期工作不扎实、债券资金支付不及时、后续配套融资不到位等问题。 西部另一省份也展开专项债调研,主要调研专项债项目在谋划储备、立项申报、发行阶段、使用支付阶段的问题。此外,当地还关注使用专项债资金的项目占在建项目的比例情况、占新建项目的比例情况。 中部某地市要求填列专项债债券资金使用情况,包括专项债使用支出进度、剩余债券资金状态、未拨付或未使用的原因;项目方面,关注项目进展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及困难。 “一般来说,每年对财政收支进行审计时都会对地方政府债券进行专项审计。”中部省份某地市审计局人士称。 专项债于2015年首度发行,当年发行1000亿。2016年、2017年,其发行量分别扩张到4000亿、8000亿,2018年首度超过1万亿,2019年扩张到2.15万亿。今年专项债发行规模定为3.75万亿,相比去年增加1.6万亿,增加规模历年最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认为,大幅增加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等措施所聚焦的目标在于推动经济平稳健康持续发展,其着力点和着重点是落在宏观调控上的。为此,不仅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办法稳需求、稳增长、稳经济基本盘,确保地方政府专项债收入真正用之于扩大“补短板、强弱项”的有效投资。 7月15日召开的国常会要求,各地要加快专项债发行和使用,支持“两新一重”、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可根据需要及时用于加强防灾减灾建设,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确保项目质量。对项目短期内难以建设实施、确需调整资金用途的,原则上要于9月底前完成并按程序报备。会议强调,要优化债券资金投向,严禁用于置换存量债务,决不允许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近期,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大幅攀升,发行利率也明显走高。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同业存单发行量价齐涨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结构性存款的压降,银行急需通过发行同业存单来弥补负债缺口。 Wind数据显示,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已连续两个月回升。今年7月,同业存单实际发行总额为17998.5亿元,环比增长32.3%,较之5月大增69.6%。6月发行规模为13602.1亿元,5月为10612.3亿元。 从利率上看,5月以来,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也一路上行。Wind数据显示,5月至7月同业存单票面利率分别为1.7277%、2.2746%、2.5748%。据中信证券明明团队统计,自6月起,大行/股份行、城/农商行同业存单发行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上行了近117个基点、55个基点。 从结构来看,6月股份行和城商行同业存单发行规模明显回升;进入7月,国有大行“接棒”成为发行主力。 二季度以来,监管明确严控资金空转套利,要求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据天风证券统计,6月结构性存款规模压降了10109亿元,其中大型银行减少2369亿元,中小银行减少7741亿元。 除了发行规模增长明显,本轮同业存单利率超季节性上行也引起市场人士广泛关注。据了解,同业存单利率一般会在临近半年末、年末的节点季节性走高。7月前后存单利率通常会季节性回落。 天风证券孙彬彬团队认为,近期存单利率超季节性上行,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流动性收紧,资金利率上行;二是在打击资金套利和债市调整背景之下,同业存单供需失衡;三是信用扩张加大负债压力,超储率保持低位,国有大行尤为显著。 同业存单利率通常而言会跟随资金利率的趋势而变化。5月以来,资金利率中枢抬升,存单利率自然“水涨船高”。 然而,近一个月以来,DR007基本稳定在2.0%至2.2%的区间,同业存单利率却依然继续走高。孙彬彬团队认为,超储率持续回落是原因之一。 该团队分析称,超储率从3月的2.1%回落至6月的1.6%。据测算,7月超储率或降至1.3%附近。6月以来,逆回购和MLF投放都处于净回笼状态,叠加特别国债集中发行,银行体系流动性整体趋向收缩。 明明团队表示,准备金变动可以解释资金利率整体中枢的移动,却无法完全解释特定期限的资金价格波动,因此超储率降低仅是同业存单利率上行的原因之一。该团队认为,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上升的根本原因是银行缺乏稳定负债。 展望后市,明明团队认为,由于当前货币政策投放趋于中性,银行间市场稳定资金来源取决于中长期资金到期情况,今年剩余的中长期货币工具到期量有所下降。此外,8月监管考核压力有所减小,预计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或将下降。
MSCI最新表示,将于8月12日宣布8月季度指数评审结果,结果将于8月31日收盘后生效。据记者了解,此次季度评审不涉及A股纳入因子的变化。不过,MSCI可能会根据沪深股通调整而调进或调出部分A股股票。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市场热议北上资金开启“价差模式”。一方面,行业板块轮动明显加快、追热点的现象增多;另一方面,资金流入、流出相伴而生,7月下旬开始双边波动明显加剧。 原因在于,在A股估值修复后,外部扰动始终是市场的焦点。毕盛(APS)资管首席投资官王国辉对记者表示,在美国大选因素扰动期间,加大现金的配比,并提升对外部扰动更为免疫的板块配置。另一个原因是,“北上资金持有A股仓位达1.7万亿元,短期流出几百亿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在持仓量已比较巨大的情况下,调仓需求肯定会有,不可能一直买入持有。”MSCI亚太区指数解决方案研究部主管魏震对记者表示。 来源:通联数据 年内MSCI扩容纳入A股概率低 据记者了解,当前,A股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纳入因子是20%,而今年进一步扩容的概率很小,因为目前MSCI并无继续对客户展开咨询的计划。同时,对外资机构而言,20%的比例已不算小,他们更倾向于多一些时间来观望。 在MSCI看来,下一步扩容的四大主要问题尚未解决——风险对冲和衍生品工具的获取,在陆股通中形成有效的综合交易机制,中国A股较短的结算周期,陆股通的交易假期安排。 就衍生品而言,MSCI方面仍不认为近期的沪深300杠杆及反向产品能完全满足外资的风险对冲需求。去年,港交所宣布携手MSCI推出MSCI中国A股指数期货,目前监管尚未批准。 此外,尽管综合交易机制得到变相的解决,但外资仍需时间观察其效力。港交所于7月10日推出SPSA集中管理服务,作为进一步服务沪深港通的新措施。事实上,这是实现综合交易机制的变通方式,使得外资基金经理人无需对一个个组合分别下单交易,而是可以统一下单、一次性交易后再公平划分到每个投资账户。 “SPSA集中管理服务可能解决了综合交易机制问题,MSCI要审核一个机制是否有效,既要看机制是否落地,也要收集投资者的实践反馈。”魏震对记者称。 就今年来看,科创板要被纳入互联互通机制、进而被纳入MSCI旗舰指数的概率不大,或需更长的观察期。 北向资金进入“做差价”模式 正因为今年没有增量被动资金的流入,且A股此轮反弹幅度较大,7月下旬以来,北向资金明显进入“做差价”模式。 根据通联数据,7月2日开始,北向资金连续4个交易日出现超百亿元的净流入,分别为195.89亿元、155亿元、164.36亿元、118.88亿元。但从7月9日开始,流进、流出更为频繁,9日开始,资金流动依次为105.28亿、-19.88亿、95亿、57亿、-150.17亿、-4.55亿、-54.37亿、33.01亿、-34.2亿、-8.09亿、63.92亿元。7月底至今,这种波动模式仍在持续。 同时,板块轮动也明显加快。例如,根据7月14日公布的最大净减持行业数据,北上投资者抛售科技和消费类股,同时增持保险和券商。这一板块的分化表明,北上资金在持有A股头寸方面正变得更加具有战术性和机会主义。 北上资金对热点的追赶度也有所强化。8月5日,当日净流入最多的20大个股中,大多为半导体概念,例如三安光电、中芯国际、紫光国微等。 对此,浙商基金专户投资经理助理、新兴产业组成员王斌对记者表示,近期资金波动较大,受到政策利好影响,市场短期情绪或将高涨,但不排除未来会有一定调整与波动。对于长线资金而言,需要看长周期的发展。“半导体产品在迭代中成长的速度很快。投资人不能静态地认为一家半导体公司目前有哪些产品,可替代空间就是多大。” 未来,贸易摩擦仍将是驱动资金波动的主要因素。“外部不确定性使市场不时出现震荡,但当负面消息趋于平静后,市场又开始追逐风险,这似乎成了一种规律,因此可以看到北上资金也在循着这种规律波动。”某欧洲资管机构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 从估值角度看,与自身历史水平相比,A股市盈率约14倍,而5年期平均值为12.1倍,估值修复已到一定程度。 机构普遍认为市场向好。就下一阶段而言,王国辉对记者称,其近期开始提升现金仓位以应对四季度潜在的波动;瑞银方面则表示,受贸易摩擦影响较小、有望领涨的主题更值得关注,包括在线配送渗透率上升、啤酒高端化、建筑业复工和行业龙头市占率提高、基础设施建设、黄金投资需求和铜资本支出增加、苹果供应链,以及可能私有化的标的。
今日早盘,A股市场呈现宽幅震荡,创业板指开盘一小时内振幅已接近1.5%,早盘两小时振幅接近2.5%,显示资金分歧较为明显。 北向资金再度流出,开盘不到半小时已净卖出超过30亿元。截至午间收盘,北向资金净卖出13.71亿元。 截至午间收盘,上证指数报3381.35点,上涨0.29%;深证成指报13984.22点,上涨0.89%;创业板指报2873.89点,上涨1.45%。 详情请扫二维码↓
*ST秦机8月5日午间公告,公司近日收到宝鸡市人社局、财政局、税务局《关于发放2020年度宝鸡市第二批参保企业稳岗返还资金的通知》(宝人社发[2020]30号),公司和下属企业共计收到稳岗返还资金5332.68万元。 公司表示,该项资金计入“其他收益”科目,将计入公司2020年度损益,预计增加公司2020年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约3817万元。
新研股份原董事长周卫华减持8357万股占总5.67% 新研股份8月5日午间公告,股东周卫华于2019年11月13日至2020年8月4日,通过深交所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83,570,791股,占公司剔除回购股份后总股本的5.67%。 周卫华系公司原董事长。截至8月4日,周卫华持有股份数为84,129,926股,占公司剔除回购股份后总股本的5.72%。 *ST秦机收到稳岗返还资金5332.68万元 预计增加今年度净利3817万元 *ST秦机8月5日午间公告,公司近日收到宝鸡市人社局、财政局、税务局《关于发放2020年度宝鸡市第二批参保企业稳岗返还资金的通知》(宝人社发[2020]30号),公司和下属企业共计收到稳岗返还资金5332.68万元。 公司表示,该项资金计入“其他收益”科目,将计入公司2020年度损益,预计增加公司2020年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约3817万元。
已下达1913.9亿元,下达率99.5%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基层和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的决策部署,省财政厅积极作为,切实做好管理工作,确保直达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8月4日,记者从省财政厅了解到,截至目前,辽宁省已下达中央直达资金1913.9亿元,下达率99.5%。 为保障资金顺利下达,省财政厅专门成立两个工作领导小组,配合省直部门与国家对口部委对接、做好项目申报等工作,指导协调,专项推进直达资金下达、管理、监控等,压实责任,提出要求,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衔接。 同时,结合省内实际,辽宁省制发了《辽宁省中央直达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细则》以及相关规范文件,明确了直达资金范围、使用管理原则等措施,并规范直达资金的单独调拨、核算对账、监控系统导入等具体工作,确保直达资金按规定下达和使用。 为了保障资金的高效率分配,辽宁省对相关工作环节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第一时间组织抓好落实,利用因素法和项目法“一竿子插到底”,对特殊转移支付、抗疫特别国债、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奖补资金,以及同步下达的其他直达转移支付资金测算到县区,制定资金分配方案。 同时,省财政厅组织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2000余人参加全国直达资金监控工作视频培训,又通过多种形式对相关人员进行内部再培训,确保直达资金管理工作高质量稳步推进。 此外,辽宁省依托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按照财政部下发的软件升级版本和接口规范,部署推进全省财政部门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工作,确保直达资金落实到位、规范使用。 接下来,省财政厅将进一步加强直达资金日常监控,让来之不易的惠企利民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切实发挥直达资金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