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板块集体回调 医药板块年内跑出 25只翻倍股 证券时报记者 梁谦刚 昨日,A股医药板块集体回调。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医疗物资出口、抗生素、医疗器械、核酸检测、生物疫苗包揽了昨日题材跌幅榜前五位。医药生物行业昨日A股市值蒸发超1500亿元。 医药板块集体回调 资金面上,医药板块遭遇资金大规模撤退。数据显示,昨日医药生物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达到137.56亿元,位居各大行业之首。达安基因(002030)、以岭药业(002603)、国药股份(600511)、华北制药(600812)、西藏药业(600211)等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排在前五位,其中核酸检测龙头之一达安基因净流出额最大,达到7.19亿元。 华北制药、奥翔药业(603229)、迈克生物(300463)、美诺华(603538)、金城医药(300233)等一批牛股昨日集体跌停。奥翔药业自去年底以来累计涨幅达到2倍以上,并且于6月17日创下历史高点,A股市值晋级百亿以上。迈克生物、美诺华也均于6月17日创下历史高点。 除上述跌停股外,英科医疗(300677)、天宇股份(300702)、未名医药(002581)、华大基因(300676)、宝莱特(300246)等大热门股昨日跌幅均超过8%。以英科医疗为例,该股盘中几度跌停,尾盘收跌9.83%。英科医疗一季度实现盈利1.29亿元,同比增长281.72%。之前股价走势一路高涨,6月17日创下历史高点120.5元。 医药行业的龙头股昨日并没有调整多少,个别股甚至股价飘红。数据显示,医药市值龙头恒瑞医药(600276)昨日跌幅仅0.39%,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300760)昨日下跌1.68%,CRO行业龙头药明康德(603259)、中药行业龙头云南白药(000538)、疫苗龙头康泰生物(300601)等跌幅均不足1%。爱尔眼科(300015)、长春高新(000661)等小幅上涨。 业内人士表示,医药板块下跌,主要是由于短期连续上行后,目前有获利派发的需求,同时医药股估值过高也引发部分资金的担忧。对于医药股来说,趋势性行情或并未结束,对于诸如疫苗、原料药等的需求和关注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医药板块年内跑出 25只翻倍股 今年医药板块表现强势,数据宝统计显示,医药生物指数年内累计涨幅已达到32.66%,遥遥领先其他各大行业指数。 从单只股票来看,不含今年上市的新股,25只医药股年内累计涨幅翻倍,其中英科医疗、硕世生物、未名医药、奥翔药业、西藏药业位居涨幅榜前五位。涨幅最高的是英科医疗,年内累计上涨531.64%,同时暂夺A股涨幅榜冠军(不含今年上市的新股)。 从当前估值水平来看,医药生物行业市盈率约为50.27倍,处于历史中游偏上区间。部分医药股市盈率在20倍以下,如同济堂(600090)、鹭燕医药(002788)、浙江震元(000705)、重药控股(000950)、柳药股份(603368)等。 根据半年报预测情况,有10只医药股上半年业绩预增,7只医药股业绩预亏或预减。净利润预计增幅最高的是九安医疗(002432),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1.5亿元~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达安基因、誉衡药业(002437)、沃华医药(002107)、香雪制药(300147)等净利润也预计翻倍增长。
今日,沪深三大指数高开收涨,沪指全天多数时间段处于弱势震荡,尾盘在医药股维持强势及科技股回升情况下翻红。截止收盘,沪指涨0.14%报2935.87点,深成指涨0.19%报11420.84点,创业板指涨0.15%报2263.96点。两市成交额逾7300亿,1761股下跌,1852股上涨,其中13只个股跌停,88只个股涨停,市场情绪分化比较明显,涨停个股集中在医药板块。 板块方面,今日涨幅排名靠前的主要是医药、医疗等板块,包括超级真菌、禽流感、生物疫苗、中药、流感、生物制品、医药电商等。 具体而言,超级真菌疗板块领涨两市,板块内的神奇制药、达安基因、华兰生物现代制药涨停,海王生物、鲁抗医药、未名医药等个股跟涨。 中药异动拉升,板块内的华森制药、西藏药业、贵州三力等5股录得涨停,嘉应制药、红日药业、江中药业等个股纷纷上涨。 医药商业板块大幅上涨,板块内的国药股份、国药一致涨停,中国医药、老百姓、人民同泰等股均上涨。 生物医药板块掀起涨停潮,板块内的神奇制药、西藏药业、溢多利、安科生物等10股涨停,中源协和、舒泰神、济川药业等股均上涨。 酒店及餐饮板块领跌,板块内的大东海A跌5.62%,西安饮食跌逾5%,全聚德、首旅酒店、金陵饭店下跌。 光刻胶板块跌幅居前,奥普光电大跌7.2%,雅克科技、容大感光、飞凯材料、同益股份等均出现下挫。 科创板方面,整体表现一般,金科环境飙涨16.52%领涨,三友医疗、海尔生物、松井股份、三达膜、新光光电、德马科技等个股的涨幅靠前;博汇科技跌6.93%领跌,东方生物、映翰通、光云科技、沪硅产业、热景生物、卓易信息等个股下跌。 今日,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27.2亿元,其中深股通净卖出19.77亿元,沪股通卖出7.45亿元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 本报记者 林珂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整个医药板块营收利润双双下滑,但行业具备刚性需求,相较其他大部分行业受影响较小,目前国内复工复产情况良好,疫情导致的行业需求滞后将加速回补。在医保控费大环境下,行业结构将持续分化,部分细分领域符合产业发展趋势,景气度持续回升。整体来看,医药上市公司业绩表现继续好于行业整体。 有行业人士指出,当前医药板块的走强主要源于长期逻辑好、企业现金流充裕、利率降低趋势下,确定性成长高景气领域估值具有提升空间。 短期来看,疫情的反复有望持续加深投资者对医药板块的青睐。长城证券(002939)分析师赵浩然指出,长期来看,政策不断推动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建设,疫情的反复或将加快财政投入力度,利好医药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依然看好业绩表现优异、估值合理的优质标的,关注三条投资主线,首先是受益于政策导向、符合行业发展方向的创新药及其产业链;其次是估值修复+高品质的原辅料行业;第三是消费升级带来可选消费以及医疗服务发展潜力较大,新增高壁垒专业化的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行业。 天风证券(601162)分析师郑薇建议关注在疫情影响下业绩有望真正受益的领域。建议关注相关设备、体外诊断、耗材等医疗器械领域的迈瑞医疗(300760)、万孚生物(300482)、鱼跃医疗(002223)、乐普医疗(300003)、英科医疗(300677)等;关注加速去库存的血制品领域的天坛生物(600161)、华兰生物(002007)、博雅生物(300294)等;以及医药商业板块的九州通(600998)、药店版块等;中药消费重点关注品牌中药,全年量价趋势良好,一季度相对优势明显的片仔癀(600436)、云南白药(000538);创新药产业链高景气有望持续的药明康德(603259)、凯莱英(002821)、康龙化成(300759)、泰格医药(300347)。 乐普医疗 进口替代空间大 公司已建立心血管领域的“器械+药品+医疗服务+新型医疗”四大业务板块,是我国领先的心血管大健康平台型企业,各业务板块的周期性、互补性以及协同性,保障公司业绩稳定高速增长。渤海证券指出,从产品来看,药物洗脱球囊,拓展小血管、分叉疾病以及再狭窄领域,与Neovas、Nano协同互补,目前国内仅贝朗、垠艺和远大相关产品获批,进口替代逻辑强;左心耳封堵器,临床疗效好。共有四家企业获批,其中圣犹达和波士顿科学占据主要地位,预期公司2022年市场份额可达15%;甘精胰岛素,原研占据市场63.72%,公司将凭借在降糖药市场的早期耕耘以及注射剂暂时抗集采特性,快速推进甘精胰岛素的销售。三大重磅产品预计2020年获批,整体来看替代空间大。 华兰生物 产品线布局丰富 公司是国内血制品龙头,产品线布局丰富,浆站充足,血制品业务稳健增长;同时四价流感疫苗放量有望增厚业绩;抗体药物布局兼具速度和差异化。光大证券(601788)指出,全球新冠疫情持续蔓延可能影响国外采浆,导致进口血制品供给收缩,产生价格弹性;我国血制品进口占比较大,2019年进口白蛋白批签发量占60%左右,进口供给的收缩有望为国内血制品企业释放市场空间。此外,2020年3月,香港科康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拟以12.42亿元向高瓴骅盈转让疫苗公司9%的股权,以8.28亿元向晨壹启明转让疫苗公司6%的股权,公司持股比例不变,引入国内领先的医药战投利于疫苗业务长远发展。战疫有望加强国内疫苗接种意识,同时四价流感疫苗新生产线建成后产能翻倍,2020年有望进一步加速增长。 九州通 毛利率有望提升 公司基于物流与信息技术优势,构建了B2B、B2C、O2O电商平台,线上业务继续创新盈利模式。在互联网医疗政策东风下,公司合作共建五莲县互联网医院、汤阴县智慧区域医疗项目、武昌区新型智慧社区服务中心等,积极拓展“互联网+”新业态,未来有望打开成长空间。西南证券(600369)指出,分级诊疗、带量采购等政策推动国内药品市场向基层医疗机构和零售端转移,公司基于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丰富的上下游资源、先进智能的现代物流体系优势,总代理品种数量与销售规模持续快速扩张,已独家代理重要品种如奥司他韦、厄贝沙坦片、金嗓子喉片、博利康尼片剂等。总代理品种毛利率可达20%以上,该业务的发展加速与占比提升有望提升整体毛利率。 药明康德 平台优势显著 公司长尾战略带来客户量显著增长,2019年新增客户超1200家,活跃客户超过3900家,原有客户保持较高粘性,贡献收入占比91.2%。公司充分发挥“一体化、端到端”的全产业链平台优势,加强上下游服务部门之间的客户转化,32.3%的客户使用公司多个业务部门的服务,占收入比重的87.4%。国元证券(000728)指出,公司拟在A股和H股进行定增,其中A股募集总额不超过65.28亿元,主要用于CDMO、CMO产能建设。国内CDMO、CMO行业景气度高,随着海外产能逐渐转移至国内,有望迎来发展的黄金期。公司是国内CDMO、CMO龙头企业,本次定增带来的产能扩张将进一步助力其高速发展。整体来看,公司平台一体化优势显著,产能持续提升。 泰格医药 看好未来发展 公司作为国内临床CRO领域的龙头企业,在国内拥有稳定优质的客户资源,为公司持续稳定高质量的订单提供了雄厚的支持和保障。同时,公司是为数不多能承担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本土CRO企业,有能力参与到全球医药研发产业链中。公司非经常损益超预期,同时公司的投资收益预计具有较好的持续性。天风证券指出,2019年获批的13个中国1类新药中,7个由公司或子公司助力研发。其中,公司助力重庆永仁研发的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于2019年8月获批上市,填补了我国在人工心脏领域的产业空白。国外方面,葛兰素史克用于慢阻肺稳定期治疗的长效三联吸入制剂“全再乐”于2019年11月获药监局批准上市,作为首个在中国获批的每日一次三合一吸入制剂,子公司思默医药为其提供了全过程的SMO服务,看好公司未来发展。 山河药辅 产能规模提升 公司深耕药用辅料行业,在产品广度和深度上具有较强的优势,上市以来增长稳健,并收购了业内排名第三的曲阜天利,扩宽了产业链优势。目前公司募投二期进展顺利,微晶纤维素项目顺利投产,将有 2500 吨的新增产能。此外,曲阜天利新厂区已经建成,去年底进入试生产状态,曲阜天利的倍他环煳精、煳精、淀粉为优势品种,产能规模将有较大提升,预计曲阜天利新厂区在上半年全面投产。国元证券指出,从CDE的辅料登记平台来看,目前公司登记和激活数量较为领先。目前公司已登记 28 个品种,其中 23 个品种已被激活,未被激活的品种品类较小,激活类型主要为进口企业。目前国内辅料与进口辅料价差较大,在集采降价的压力下,仿制药企业有望寻求质量一致、价格更具优势的国产辅料企业,公司有望受益。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药企的营销工作长期以来都依靠医药代表与医生之间建立的线下联系。在本次疫情中,传统的医药营销方式几乎完全无法运作,而提前布局了数字化营销手段的企业则几乎不受影响,甚至在此消彼长的营销环境中可能还获得了比平时更好的触达率和推广效果。 中国正迎来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成长期,企业开始效率提升和精益管理。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在近期提到,经过疫情的催化,原本需要3到5年的传统行业数字化进程,将在未来1年之内加速完成。 近年来,随着政策环境的变化,医药领域的高毛利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4+7带量采购和医保谈判分别压缩了仿制药和新药的利润空间,降本增效成为企业当下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另一方面,两票制已经全面推行,一票制也正在试点中。目前的两票制已经大幅减少了药企到销售终端中间的流通环节,药企想要在不影响销售的情况下控制自身成本,或许数字化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重庆易药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易药云”)是一家专注于赋能医药企业数字化营销转型的企业,旗下易药云SaaS产品体系通过链接药企、药代及医生,将传统的学术推广、客户管理、培训及CRO场景实现行为标准化、信息数字化、数据结构化,为企业提供高效管理和辅助决策的价值。 互补的核心团队 易药云正式成立于2020年4月,创始团队3人带给最深刻的印象是自信和笃定,正如创始人CEO张龙所说,“医药数字营销这件事情,我们这个团队有信心能一步一步把它做到最好。” 张龙07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毕业后即进入默沙东做一线医药代表,在医药行业深耕数十年,曾任医联全国学术推广总监、万生人和北中国招商总监,也是第一批迈入互联网+医疗的传统医药人。过往的经历让他对医药行业全产业链有了系统性的认知,对医药行业政策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敏感度。 联合创始人兼COO陈涛则是一直专注于产品运营工作,先后就职于蚂蚁金服和医联,随后创业进入互联网+人力资源行业,拥有市场、运营、销售及行业研究经验,曾参与实操药企E-marketing、院外处方、学术推广、医生科研等项目,擅长的是资源整合。 CPO简小量从西安交大毕业后就一直从事互联网产品的相关工作,曾在360、豆瓣、货车帮等知名互联网公司担任高管,拥有十余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创业与从业经验,拥有多次0―1的产品成功经验,擅长 SaaS产品管理、设计、开发、运营等工作。 在医联共同的工作经历,让张龙和陈涛两人对医药数字营销的未来充满期待,两人可谓一拍即合。而简小量的加入,更是把“互联网+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和认知以及对产品的专注度注入了易药云团队。 陈涛认为,医药产业链长、行业壁垒深,未来单靠互联网技术很难去颠覆,但是一定可以去掉一些冗余环节,帮助提升产业运转效率,接下来行业将面临快速地变革和挑战,而三人的资源和能力可以很好地贴合医药行业互联网化的需求,做最懂中国内资药企数字化的伙伴。 在医药数字营销市场不断增长的现状下,易药云是如何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的呢? “1平台+2工具”模式 易药云通过数据统计发现,医生对线下代表拜访的满意度仅为46%,对线下会议的满意度为69%,企业花费大量金钱与时间,却没有真正满足医生的需求。此外,传统学术推广行为成本高,且对医药代表的专业性要求很高,存在学术推广效果无法把控的问题。 基于此,易药云开发了易药云平台和易拜访、易学术两款小程序,用“1平台+2工具”的SaaS模式来为药企提供服务。 易药云平台主要面向药企和代理商管理者,用于制定学术推广计划、为医药代表分配学术任务、营销任务以及查看任务完成情况,为企业提供数据看板了解学术推广进度,有效监督每个阶段推广实施效果及费用明细。 易拜访是为医药代表提供远程学术拜访且与医生即时沟通传达学术信息的工具,目前以小程序的形式来进行开发和使用,主要用于医药代表进行学术推广任务的实施,也让医药代表可以线上拜访更多医生。 易学术则是为医生提供的工具,方便医生配合医药代表进行远程拜访和学术推广资料反馈,也为医生提供了与医药代表直接沟通的桥梁,让对药品使用或不良反应的反馈更加及时、高效,目前也是以小程序的形式提供给医生使用。 (易药云供图) 易药云SaaS体系的三款产品是基于医药代表和医生已有的客情关系来进行推广,为药企、医药代表和医生三方提供直接沟通和管理的工具,帮助药企实现数字化营销管理。尽管成立的时间还很短,但目前已经有了超过20家合作企业。 产品服务体系拓展计划 就业务结构来看,易药云目前主要专注于学术推广领域的业务,未来将进一步发力于销售管理、决策管理、医药代表的学术培训、医学内容的云储存与管理、临床CRO等领域。同时积极与政府、协会及第三方合作,为药企构建一整套的数字化服务能力,真正实现一站式、智能化、可监管的SaaS平台。 易药云团队认为,医药行业虽然在向数字化营销转型,但是并不会完全被互联网线上模式取代,线下的推广方式始终会存在,企业应该思考如何用信息化技术服务好线下场景。 现在大多数的内资药企通过学术营销来做推广,但是近年来随着政策发展,学术营销的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低,因此药企会希望能有可预估、可评判的精细化投放管理模式来辅助决策。易药云希望在有了一定程度的数据积累后,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帮助药企将营销策略制定的传统行为搬到线上来完成。 最后,陈涛向透露,易药云计划于今年9月启动融资,在未来两年内的首要任务都是要快速扩大客户规模和市场占有率,陪跑内资药企的变革成长。 文 | 邓可星
>>创业板施行20%日涨跌幅限制 需待注册制新股上市 6月12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系列政策及规则正式发布,创业板交易规则也将迎来改变。此次,大部分新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而对投资者日常交易影响较为直接的“20%日涨跌幅限制”还需等到注册制下首只股票上市。 >>眼见别人中大肉签,馋吗?别急,本周又来7只新股 打新赚钱效应提升,而根据新股发行的计划安排,本周将迎来7只新股。除周一外,每天都有新股可打。其中包括3只科创板新股、1只沪市主板新股、3只创业板新股。 >>回望5178点 轻舟已过万重山 2015年6月12日,上证综指创下5178的高点之后掉头向下。如今5年过去,尽管上证综指依然在3000点下方徘徊,但对于资本市场参与各方来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代发展的洪流正在滚滚向前。 >>身处牛股频出黄金赛道 医药主题基金值得长期拥有 今年以来,随着A股上演一波“吃药”行情,医药主题基金业绩迎来集体爆发。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有13只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涨幅超过50%,其中大多数为医药主题基金。业内人士分析称,纵观A股历史,医药生物行业一直是牛股频出的黄金赛道,考虑到医药行业未来巨大的成长空间,医药主题基金长期仍具投资价值。 >>外资加仓汽车股 一汽解放领涨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指数成分股 6月第二周,上证指数在前期连续反弹后出现震荡调整,下跌0.38%。创业板表现较为强势,全周上涨1.86%;中证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指数周涨幅为0.42%。在震荡的市场环境中,沪深两市多只个股仍然受到资金追捧,其中汽车板块和新能源产业链表现突出。具体来看,中证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指数成分股中的一汽解放本周上涨6.04%,新能源概念股隆基股份上涨6.48%。
在今年前五个月跌宕起伏的行情中,医药板块一枝独秀,相关基金获利颇丰。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中有4只涨幅超过50%,它们全是医疗类基金,而偏股型基金中排名靠前的也以医疗类基金为主。 伴随持续上涨,医药板块后市涨幅大概率趋缓,这使得一些“聪明钱”转而寻找更具性价比的投资方向。基金经理表示,未来企业盈利有望逐渐恢复,“便宜的好公司”将是获取超额收益的关键,新能源汽车、高股息低估值蓝筹股以及以白酒为代表的食品饮料板块受到资金的密切关注。 医药板块后市现分歧 今年以来,在恒瑞医药、爱尔眼科等龙头股的带动下,医药板块一路上行,主题基金获利颇丰。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今年以来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有9只涨幅超过40%,其中有4只涨幅超过50%,分别是创金合信医疗保健行业、工银瑞信养老产业、广发医疗保健和工银瑞信前沿医疗,它们全是医疗主题或以医药股为主要持仓的基金;在偏股型基金前二十名中,超过半数为医疗保健类基金。 基金经理表示,从个股质地来看,医药板块龙头股具备较高的壁垒和较深的护城河,市场份额稳定。从交易行为来看,对买科技股的基金经理来说,医药行业是次选择。因此,基本面和投资偏好共同推升医药股在今年前五个月走出单边上涨行情。 但随着医药板块的持续上涨,机构对其后市的看法出现了一定分歧。一位绩优医疗基金经理表示,未来医药板块震荡向上仍是大趋势,但快速上涨之后,涨幅可能会趋缓。 有基金经理表示,一方面,医药行业兼具价值属性和成长属性,能满足不同风格投资人的偏好;另一方面,医药行业的企业非常多样化,总有一些企业能找到业绩的增长和爆发点,这使得医药板块在整体上比较活跃,能吸引很多资金。 但也有基金经理提醒,这波持续一年多的医药板块行情以创新药为龙头,但创新药也有一些潜在风险。其实,创新药企业研发成功的品种并不多,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研发阶段,但市场仍愿意给这些个股很高的估值。因此,就投资而言,在参与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风险。 性价比很重要 “聪明钱”已经找到了新的投资方向,而性价比是他们考量的重要因素。那么,具有较高性价比的优质资产分布在哪些领域?基金经理表示,新能源汽车、优质低估值蓝筹股以及食品饮料板块受到资金的集中关注。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建信基金权益投资部执行总经理陶灿认为,该板块正处于成长期并走向加速发展阶段。具体而言,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221万辆,乘用车市场渗透率仅为2.5%,从渗透率角度看,未来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预计未来5至10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复合增速将在30%以上,到2030年行业渗透率将超过30%,布局价值显著。 以银行、保险、地产等优质低估值蓝筹股也有相当的拥趸。基金经理表示,对资产稳健增值的旺盛需求为高股息策略提供了丰饶的土壤。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更需要一个稳定的利润表,高股息标的具备相当的吸引力。 食品饮料指数今年前五个月画出了一条震荡向上的曲线,贵州茅台股价6月1日更是突破1400元大关,创出新高。在机构看来,叠加内需增长和外资持续流入的大背景,食品饮料板块仍能挖掘出不错的投资机会。招商基金的基金经理侯昊表示,一季度白酒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9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04%,较2019年同期两位数以上增速有所放缓。4月以来,外资持续净流入,白酒板块仍是重要的配置方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赵明超)医药主题基金成为年内最大的赢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五月底,医药主题基金力压科技主题基金,领跑年内偏股基金业绩排行榜,15只基金年内总回报超过了40%,几乎所有医药主题基金的年内回报都超过25%。 医疗主题基金抢眼 今年年初,科技板块表现异常抢眼,但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后,医药生物板块开始强势上行,与之相关的医疗防护用品、医疗器械、疫苗等板块轮番上涨。Choice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9日,年内生物医药行业指数年内涨幅高达35.09%。 生物医药指数飙涨,也让相关医药主题基金水涨船高。截至5月29日,在年内业绩居前的基金中,全部是医药主题基金。数据显示,创金合信医疗保健股票A基金年内回报为51.47%,紧随其后的工银养老产业股票基金的年内回报为50.73%,广发医疗保健股票A以50.66%的年内回报位居第三。此外,工银前沿医疗股票基金年内回报为50.05%。 除了上述几只年内回报超过50%的基金以外,工银医药健康、宝盈医疗保健沪港深、招商医药健康产业、融通医疗保健行业混合A等基金年内回报也都超过45%。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领涨的基金,除了融通医疗保健行业基金为偏股基金以外,其余均是股票型基金。在医药行业大幅上涨的背景下,高仓位的股票型基金,可以充分享受行业大涨的红利。 在年内大涨的基金中,即使没有冠名医药主题基金,也是源于对医药股的重仓配置,以华泰柏瑞激励动力基金为例,前5个月回报为40.04%,从该基金重仓股可以看出,今年一季度末,前十大重仓股全部是医药股,包括长春高新、万孚生物、迈瑞医疗、康泰生物等。年内回报超过38%的广发新兴产业基金,重仓配置了英科医疗;万家行业优选基金重仓配置了华大基因和金域医学。 医药后市预判现分歧 今年以来生物医药板块持续上涨,如何看接下来的走势?从记者了解的情况看,尽管生物医药板块值得长期看好,但在短期大涨的情况下,短期具有很大不确定性,需要警惕市场调整的风险,只有具有真实业绩支撑的公司,接下来才能持续向好。 “估值实在太高了,已经透支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业绩预期,如果接下来业绩不达预期或者创新药推进不及预期的话,股价就会大幅调整”,沪上某私募基金经理分析说。 上述基金经理进一步分析,当大家都在炒预期的时候,往往会过度乐观,尤其是创新药,会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业绩预期透支进去,但如果新药研发推进不及预期或者是受到某些因素干扰,股价就会遭遇剧烈调整。 “以某港股生物疫苗公司为例,过去一年几乎上涨了10倍,但受市场传闻影响,短短几个交易日,就下跌了40%,对于追高的投资者来说,风险不言自明。” 对于医药板块的细分行业,多位基金经理明确看好原料药板块,认为投资逻辑非常顺畅。在上述基金经理看来,不管是从行业集中度看,还是从市场需求乃至产业发展趋势看,原料药板块都已经成为新蓝海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从上市公司公告看,不少原料药公司正在开展全产业链布局。从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向制剂领域延伸,例如司太立、润都股份、奥翔药业等。奥翔药业、昂利康、富祥药业等多家公司均抛出了再融资预案,加码扩产原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