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华社12月13日晚的消息,经过中美两国经贸团队的共同努力,双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则的基础上,已就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 就在12月14日,有“公募一哥”之称、资产管理规模达5.9万亿美元的美国Vanguard集团(先锋领航)和支付宝的运营商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宣布建立合作关系。 先锋领航方面称,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两家公司的合资公司将为中国个人投资者提供基金投顾业务服务,即先锋领航将进军中国的智能投顾市场。这一合作的建立经历了近半年的考验和等待。 今年6月,天眼查数据显示,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增对外投资,成立先锋领航投顾(上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当时,先锋领航方面则表示,仍需等候监管层批准。 而这一案例只是中国加速金融开放的一个缩影。2019年诸多开放行动逐步萌芽,2020年我们也将看到更多的实际进展。究竟洋和尚明年会在中国念一本什么经?不妨我们先来盘点展望一番。 外资挖角投研人员、加码A股投资 12月14日,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目前中国A股、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资产都已经被纳入到明晟、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彭博巴克莱等多个国际重要的股票债券指数。2019年前三季度境外投资者净增持境内债券和股票900亿美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外资通过陆股通净流入A股约3100亿元。鉴于互联互通机制的便利性,其成了近两年外资青睐使用的布局中国的渠道。而就在12月13日,央行开始对另一大渠道(QFII,即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再次进行重大修缮——继9月取消QFII/RQFII额度限制后,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起草了《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资金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以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境内证券投资,引入更多境外长期资金。 《征求意见稿》对外资关心的资金汇出入等问题做出了回应,不再要求境外机构投资者汇出累计收益时提供中国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投资收益专项审计报告、税务备案表等材料,以完税承诺函替代,极大简化其资金汇出入手续。 此外,不再对境外机构投资者分币种管理。同时,《征求意见稿》针对衍生品业务相关规定合格投资者在境内开展的衍生品交易(此前外资通过QFII无法在境内使用衍生品),仅限于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外汇风险对冲和股指期货交易。 随着准入性的不断强化,外资目前也在为加码中国市场进行一系列准备——今年9月,美国大型基金公司景顺任命谢征傧为A股方面的战略及业务开拓总监。此前谢征傧供职于MSCI长达18年之久,任MSCI亚太研究总监,他见证并推动了A股纳入MSCI的关键几年,与中国证监会、各大交易所等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备受关注的是,这也是美国大型资管机构罕见地招聘中国A股相关的高级职位,这也意在吸引更多全球投资人布局A股。此外,目前众多猎头也在忙着为各大外资机构寻觅合适的A股基金经理和研究人员。 外资对A股的布局从景顺近期发表的一则研究报告中就可见一斑——《跳脱新兴市场看A股:建立专注于A股的投资组合》。景顺认为,尽管并不清楚何时MSCI才会100%纳入A股,但一旦最终100%纳入,A股将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占到15%的比重,比重之大也值得外资将A股单独考量。 此外,笔者也了解到,部分中东投资者正在通过一些外资基金了解布局A股的契机。 之所以外资要将A股独立看待,原因也在于,驱动中国经济增速的动能和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并不同,2018年数据就显示中国国内消费占到GDP增速的76.2%。相较之下,其他核心新兴市场经济体则更加曝露于全球趋势之下:韩国依靠出口拉动经济,而大宗商品则驱动着南非、巴西和俄罗斯的增长。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企业、货币周期都与全球并不相同。 因此,景顺也认为,建立一个专注于A股的投资组合是有价值的,而早年外资布局中国的投资组合大多由新兴市场股票、以及在香港和美国等上市的中国企业组成。 其实,除了A股,中国债市也不断开放,正在迅速成为一个受到外资关注的相对高收益市场。就今年前9个月来看,外资持有的中国在岸债券已高达2.2万亿元人民币,外资在中国国债的投资占比也已接近10%。 “洋私募”备战公募 目前,已有超20家外资机构获得了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WFOE PFM”)资格,即各界所谓的“洋私募”。随着原定于2021年取消外资股比限制的时点提前到2020年,多家洋私募已在推进“私转公”的准备。 根据今年8月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共有21家外资机构在协会登记,备案产品46只,资产管理规模(AUM)54亿元人民币。 目前,最确定要申请公募牌照的外资机构便是富达、先锋领航和贝莱德,后两者皆是来自美国的资管巨头。不同于早年的QFII渠道,“洋私募”可以从中国境内募资、投资中国股债市场,而前者则是从境外募资。目前,中国还不存在外资独资的公募基金。 但是,要设立公募并不容易,即使拿到了牌照,如何开拓中国在岸市场,如何投中国投资者所好,如何招聘合适的业务负责人、基金经理及研究人员,并与中国公募的激励体系接轨等等,这都是考验外资的关键。归根到底,公募的成本不容小觑。 几家备战公募的外资从年初就开始“挖人”。今年4月,贝莱德宣布任命汤晓东为中国区主管,于同年7月起生效,汤晓东负责管理发展和执行贝莱德在中国的长期业务战略。 之所以该任命受人关注,也是因为汤晓东之前的相关履历颇丰,此前他任广发证券副总经理兼广发控股香港总经理,曾于华夏基金担任总经理,任职期间带领华夏基金与多个国际伙伴建立合作关系,有效推进国际业务策略的本土化。 11月6日,富达国际宣布,公司正积极准备并将在恰当时机提交公募基金牌照申请,当该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时,何慧芬将出任该公募基金公司的总经理一职。这也是富达国际首次明确表态将提交公募牌照申请。 笔者也了解到,目前多家机构已经在筹备申请材料。根据此前内资“私专公”的经验,一般的流程为——将材料交给监管进行线下预审;等到正式申请时,证监会则会给予相关机构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机构可正式提交通过预审的资料;此后外资机构可能会收到受理函,随后的6-8个月会进行很多轮反馈,一直到证监会给予批复函,方可设立公募基金;此后的6个月则需要完成人员的招聘、系统筹建等工作,在证监会完成现场检查后,则可给予开业批文。因此,整个流程预计将超过1年。 不过,更多的洋私募对于“私转公”并无明确的计划表,它们的当务之急更在于跑出业绩曲线和熟悉中国投资者。笔者也从多家猎头和相关本土基金经理处了解到,多家洋私募也向中国本土基金经理伸出橄榄枝,不过这种过渡并不简单,一来是中国公募基金的激励机制已较为完善,二来是本土基金经理很难真正融入海外资管机构的投资、风控等流程,最简单的例子便是,且不提外资基金经理多数看不懂城投债,即使看懂了,要说服全球团队来作出投资决策,仍是难上加难。 合资券商将迎本土挑战 合资券商也是金融开放的大本营,除了瑞银、野村、瑞信,诸如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则都是来自于美国。 在2018年4月28日,证监会公布《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允许外资控股合资券商;2019年3月底,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已依法核准设立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监管层核准后,有6个月时间进行筹备,在此后的现场检查通过后,方可正式开业。 为此,相关合资券商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准备,例如人员招聘、系统筹备等工作。而近期,野村也宣布,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已获得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 值得注意的是,野村此次拿了四块牌照——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自营及证券资产管理。然而,盈利性最强的投行业务(IPO、承销保荐)牌照则不在其中。 笔者也了解到,之所以目前外资暂不涉及该领域,也正是考虑到成本收益比,尽管投行业务盈利颇丰,但其面临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且人员成本巨大。相比之下,投顾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更有利于外资发挥自身的优势。 前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已经确认加盟,任野村东方董事总经理,未来将专注A股策略方面的研究,并将负责野村东方研究部门的相关业务。 转视国内券商的情况,自营和投行业务正在成为券商的核心竞争力。梳理前11月的单月经营业绩发现,从排位来看,中信证券稳坐头把交椅,前三位次,中信、国君已锁定两席。2019年前三季度,36家上市券商实现自营业务收入约850亿,约占全部营收三成。 此外,投行业务在年内逐渐回暖。2017年下半年延续至2018年的IPO审核趋严,一度令中小券商难为“无米之炊”,但伴随科创板开市、平稳运行,券商投行业务业绩得以增厚。不过,投行业务马太效应明显,其仍是头部券商的主战场。 据Wind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共实现237.44亿元的承销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24%。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和中信建投该项业务营收净利排在前列。广发证券、国泰君安、招商证券、国信证券、华泰证券、东方证券榜上有名。 未来,证券业格局远未固化,内资之间以及中外机构之间激烈竞争将继续强化。目前,在资本市场由点到面深化改革及全面开放中,头部券商定力更足,市场将加速分化。例如,未来更多产品的推出(更多的股指期权期货产品以及个股期权等),也将考验券商的业务创新能力。 外资行加速拓展在华业务 十二年一轮回。从2007年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明确鼓励外资银行进入中国设立法人银行,到2018年银行业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再到2019年中国金融扩大开放加速,外资行将迎来在华发展的新阶段,业务范围也将有所扩大。 由于早前外资行的中国本土业务存在一定限制,加之两次全球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资行的发展。数据显示,2007年至今,外资银行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逐年下滑。从最初的2.38%下滑至2017年末的1.32%。当然,同期中资银行资产扩张的速度远高于外资银行,这也使得整个基数变大了,相较之下,外资行的资产占比就有所下降。 未来,外资行的战略也或将发生重大转变。多年来,外资行最大的优势在于跨境业务,但随着外部大环境的变化,中国对外贸的依赖度会逐步下降,且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活动或将放缓,而上述业务过去是外资行“跨境业务”优势的体现。为了应对趋势的变化,抓住中国金融开放的机遇,加码中国境内业务可能是未来3-5年的重点。 当然,这一战略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外资行,关键在于哪些外资行有能力、资金、牌照来撑起境内业务。今年初,北京银行拟与ING Bank N.V.设立合资银行(ING持股51%),因此后续外资控股中资银行的可能性也受到关注。 不过,多位资深银行业人士对笔者表示,目前需要考量的是控股中资行对外资的成本收益比,ING的直销银行战略仍只能被看作一个独特的案例。早年,外资行进入中国之初,有些希望“通吃”公司和零售业务,然而零售业务停滞不前;也有银行希望在中国复制在亚洲的信用卡业务优势,但至今并无太大进展。 因此,也有观点认为,对于本土偏好较重的业务,外资行控股或许并非理想的路径。如果外资行抱着开拓中国零售消费市场的目的,进入消费金融公司或许是更可行的选择。 此外,近期外资行也获得了更多业务资质。例如,德银和法巴此前获得了A类主承销业务资格,这将使得外资行有机会开拓中国境内几十万亿信用债市场的承销业务。 当然,挑战和机遇并重——如何强化对境内信用风险的研究分析工作,如何熟悉境内的客户、渠道,如何与海外客户推介境内债券等,这都将是外资行未来急需强化的功课。
12月9日消息,星展银行:新纳入中国铁塔为首选股,看好其受惠5G的资本开支,并喜欢招商银行,因具稳定业务及人民币表现,该行亦相信中国国航可受惠本土良好油价环境。而该行亦看好领展房产基金前景。
中国太保斥近27亿参与上海临港定向增发,成实际第二大股东 根据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临港集团”)旗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上海临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0848,下称,“上海临港”)12月3日发布的公告,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太保资产”)参与上海临港定向增发项目,申购金额为26.8576亿元。 根据公告,通过向包括建工投资、普洛斯、太保资产等在内的9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总计约1.99亿股股份,发行价格为23.98元/股,上海临港共募集配套资金约47.67亿元,主要用于支付本次交易现金对价和募投项目建设支出。 据了解,此次上海临港募集资金发行规模是今年全国范围内地方国有企业最大规模的募资,在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发行规模位列第四,是2017年至今上海市地方国有企业最大规模的定向增发融资。 非公开发行的认购对象中,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其管理的产品“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人分红”和“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分别认购6160万股和5040万股,总计申购金额为26.8576亿元,合计占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的股权比例为5.33%。发行后,由于上海临港前三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均为临港集团,太保资产实际成为上海临港第二大股东。 除太保资产外,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配售金额5.37亿元;普洛斯投资(上海)有限公司配售金额4.99亿元;远景能源有限公司配售金额2.80亿元;上海建工集团投资有限公司配售金额2.40亿元。 公告显示,本次募集配套资金净额47.21亿元,将优先用于向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支付本次上海临港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的现金对价,并用于漕河泾科技绿洲四期、五期、六期项目及南桥欣创园二三期项目。上海临港拟通过本次募集配套资金投向科技绿洲四期项目、科技绿洲五期项目、科技绿洲六期项目、南桥欣创园二三期项目,在有效推进标的公司园区的产业布局、产业升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及拟注入资产的行业地位。 上海临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临港集团旗下专业从事产业载体开发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015年11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业务包括产业载体开发与租售、园区运营服务及产业投资等。开发的产业载体类型包括科技研发楼宇、总部商务楼宇、保税物流仓库、工业标准厂房等。
艾比森:拟以3200万至6000万元回购股份,回购价不超13元/股。 联创股份:子公司“1.6万吨/年新型氟碳化学品产业链项目”获准立项,项目投资总额2.5亿元。 捷佳伟创:公司及全资子公司与通威股份下属子公司近一年内签订经营合同额达9.7亿元,占公司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的69%;同时公司拟推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及员工持股计划。 深纺织A:锦江集团对公司子公司盛波光电2018年度业绩承诺补偿履行完毕。 要闻汇总: 阿根廷对铝制散热器反倾销调查终裁征税 商务部消息,11月22日,阿根廷生产和劳工部发布2019年1283号决议,决定结束对原产于中国的铝制散热器的反倾销调查,征收87%的反倾销,有效期5年。此外,11月22日,阿根廷生产和劳工部发布2019年1282号决议,决定结束对原产于中国的油浸式三相变压器的反倾销日落合并情势变迁复审调查,继续征收54%的反倾销,有效期5年。 消费税立法提速 征求意见稿最快年内公布 记者从消息人士处了解到,消费税法征求意见稿有望在年底前公布,公开征求大众意见。专家认为,目前包括增值税在内的多部税种立法都遵循着保持现行税制框架和税收负担水平总体不变原则,因此消费税立法也将遵循这一原则。消费税是针对特殊消费品征税,目的是抑制这类商品消费,并筹集财政收入。从目前消费税15个税目来看,征税的商品主要是影响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的商品、奢侈品、不可再生资源、高污染高能耗产品等。 农业农村部:本周猪肉批发价格环比下降6.5% 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本周(11月22日-11月28日),猪肉批发价格为42.82元一公斤,环比下降6.5%,连续三周批发价格下降。 央行金融研究局:应吸取发达国家片面依赖量化宽松的教训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局副局长张雪春在2019中国金融年度论坛暨金融街金融市场峰会上演讲中表示,面对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我们国家应该吸取发达国家片面依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教训,珍惜我国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协调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关系,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前三季中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同比增长超30% 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副司长贾舒颖29日在“一带一路”电子商务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表示,跨境电商推动我国外贸提质升级,商务大数据对重点电商零售进口平台监测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同比增长超过30%,促进了贸易进口,并助力国产品牌“出海”。 雄安新区首个院士工作站揭牌成立 11月28日,中国雄安集团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在雄安新区举行揭牌仪式。这是在雄安新区建立的第一个院士工作站,将为新区的长远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为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上海推出“科创企业上市贷”企业服务方案 12家银行现场授信44.7亿元 上海市举办贯彻“浦江之光”行动发布“科创企业上市贷”企业服务方案仪式。会上,12家商业银行向首批12家科创企业现场签约授信44.7亿元,用于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拓市场、引进和培育人才、创新产品应用推广等方面,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生态环境部:全国关停涉重金属行业企业1300余家 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司长苏克敬在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以来,全国关停涉重金属行业企业1300余家,实施重金属减排工程900多个,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工信部官员:希望奶业20强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 11月27日,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二级巡视员张军在2019中国奶业20强(D20)峰会上表示,希望中国奶业20强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创新发展中高端特色乳制品,促进产品差异化竞争;继续抓好自有奶源基地建设,提升优质原料供应保障水平;不断完善追溯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试点范围,提振国产奶粉的消费信心。 三峡集团在广东首个海上风电项目首批机组并网发电 11月29日,三峡集团在广东首个海上风电项目首批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是三峡集团广东阳江“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一期项目,位于阳江市阳西县沙扒镇海域,风电场离岸距离约28公里,场址面积50平方公里。 我国大力推进5G等信息技术服务智慧城市建设 记者29日从工信部获悉,我国将大力推进5G、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向服务业渗透应用,培育智慧交通等新模式新业态,服务智慧城市建设。 时隔三年半 日韩将于12月举行贸易管理局长级对话 据日本放送协会(NHK)29日报道,日韩两国已经决定,将于12月的第3个工作周在日本东京举行有关两国贸易管理的局长级政策对话,这将是双方时隔3年半首次进行此项对话。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发表的内容,此次会谈将在12月16日至20日之间择期举行。
11月22日,54岁的中国平安联席CEO李源祥宣布辞职并“转会”到友邦保险任首席执行官兼总裁的消息再次让平安在朋友圈“霸屏”。特别是友邦保险给予李源祥聘任合同的年度薪酬约5000万人民币,外加补偿李源祥离开平安的损失约2亿元人民币,让行业人士赞叹“平安人”身价如此不菲。 业内人士分析,李源祥毕业于剑桥大学,获财政金融硕士学位,曾履职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后任英国保诚台湾分公司资深副总裁等职,2004年加盟平安至今已有16年。这十几年既是平安,也是中国保险行业高速发展的阶段。可以说李源祥既为平安带来了先进的国际管理经验,也得益于平安这一平台快速成长为熟悉中国保险市场的管理人才。因此,李源祥的离任一方面体现出平安从引进国际化人才,到培养国际化人才,甚至输出国际化人才的硬实力;另一方面,也体现出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加快对外开放的脚步,中国保险市场成为国际保险巨头的必争之地,不惜重金挖角熟悉中国市场的高管,而平安稳坐中国保险市场头把交椅,所以被重金挖角也就不足为奇。 至于李源祥的离任会不会引起平安震荡的问题,业内普遍认为,平安已建立起强大稳固的系统平台,打造的一站式金融服务与五大生态圈,形成了同业不可比拟的“护城河”。目前来看,平安发展势头稳定,受个人变动影响极小。 保险业行情暖 头部险企优势更加明显 10月下旬,保险上市公司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新华人寿、中国太保相继发布第三季度报告,吸引投资者的关注,特别是保险公司头部企业的出色表现给股市“冬天”带来些暖意。 光大证券金融分析师在半年报发布期间分析:“龙头险企经营更加规范,竞争优势会更加明显,预计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这一预测在三季报时得到进一步验证,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新华人寿、中国太保五大A股上市险企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445.54亿元。其中,中国平安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295.67亿元,占据5家险企的半壁江山;中国人寿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为人民币577.02亿元,同比增长190.4%,增幅最大。 最近公布的2019年1-10月份保险收入排名榜,五家A股上市险企共实现保费收入约19976亿元,前三甲是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收入分别为6686亿元、5873亿元、47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6%、6.44%、11.77%。这体现出国民保险需求持续释放。保费同比增速较高的中国人保表示,保险业务各方面向好,是受保险和投资业务增长以及手续费税务新规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人保寿险利润进入释放期。 三季报上,至2019年9月底,中国人寿投资资产3.4万亿元,较2018年年底增长10.7%,实现总投资收益率为5.72%,实现净投资收益率4.83%。中国平安三季报显示保险资金组合规模3.03万亿元,较年初增8.5%,前三季度年化净投资收益率4.9%,年化总投资收益率6%,每股营运收益5.85元。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2019年,险企逆势向好,彰显头部保险企业资产管理规模的影响力和投资实力。 客户增量促险企利润增速进入释放期 上证指数踯躅于2900点不前,资本市场2019年的“冬天”未雪先寒。投资者正在寻找新的板块热点。随着三季报的发布,券商纷纷加大对上市保险公司的前瞻性分析,对第四季度险企的业务及2020年保险业的趋势看多行情较多。 其中,对于寿险企业,分析师的估值能力更考验眼光,一般从四方面数据来分析:新业务价值增长、代理人规模、长期保障业务占新业务价值、渠道销售。而这些数字的增长在当年显示,但利润却滞后5-10年释放。 保险企业的投资者在看险企上市公司年报、半年报和三季报时,要具备回顾和前瞻性的视角。回顾来路,可以把握当下行情,前瞻未来趋势,可以决定是否提前布局。 以中国平安三季报为例,它有三个显著特点,1、代理人队伍持续优化,人均产能有效提升,领先于行业;2、新增客户量持续增长;3、利润增速领先行业。 说到保险企业的发展,代理人规模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指标。保险行业整体而言,销售队伍的调整,增员和往年比有很大压力。而平安早已告别人海战术,把低留存的代理人清理掉,同时加强优才计划,调整队伍结构。行业增员向来是有较大的挑战,据了解,平安不仅没有降低代理人的考核换取增员,并且还将持续淘汰低产能的代理人,同时通过优才计划改善队伍结构。今年虽然人力规模有所下滑,但产能却有效提升。目前优才计划已经在 45 家二级机构的本部城市推广,优才占比达到 10%,优才产能和收入是普通销售人员的 1.7-1.8 倍。 而平安的业务模式也早在2015年完成了调整,平安在综合金融平台上可实现“一个客户、多个产品”,即平安客户在一个平台上可共享五大生态圈的产品和服务。平安在2016年有1.3亿的客户,2019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其集团个人客户数已超过2亿人,较年初增长9.5%。客户数量不断提升,公司的利润自然稳步提升。对于平安来说,客户数量增多,增加客户的合同数或者产品越多,客均给公司带来的收入越多;同时,客户的粘度、忠诚度也会越来越高;最后,客户多、产品越多,利润也会越来越多。 所以,对于平安集团这样的险企来看,更要分析它的客户数和客户粘度。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平安新增客户数达2972万,其中1158万来自集团五大生态圈的互联网用户。随之带来的是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利润同比增长30.5%,新业务价值率48.1%,同比上升5.3个百分点;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5%。 与客户规模优势相适配的平安平台优势也表现得越来越亮眼。近年来,平安在保险业务的各个方向和流程上逐步建立起强大、稳固的系统平台,形成了“总部大脑强、系统平台强、科技力量强”的战略优势,有效降低业务波动,避免受到个人变动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此外,平安方面表示,历经30多年发展,公司构建了独具优势的业务体系和机制,形成了开放包容的公司文化,拥有一批积极进取的优秀专业人才,这些是“拿不走”的优势,是公司业务蓬勃发展的基石。 这或许也是,近日高管李源祥被天价“挖角”时,平安有底气平和回应的原因。 平安的平台生态的内生价值正在显现 在平安工作了16年的高管李源祥,现任中国平安联席CEO等职务。他的“转会费”刷新了保险企业人才挖角的高度。即将由李源祥接替的友邦保险CEO黄经辉对李源祥的评价也是多依托其平台的评价:“他于多个亚洲寿险市场拥有丰富有经验,并且在成功发展和运用新科技方面展现出革命性的领导能力。除了出色的执行和实践业绩外,他具有在保险业推动大规模创新及建立长期可持续价值的能力。”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说过,“小胜靠机遇,中胜靠人才,大胜靠平台,常胜靠生态。”平安于2015年开始构建平台+生态圈的业务模式,现在已经拥有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房产和城市生态圈。 在一份平安寿险访谈中显示,平安的代理人正从规模增长转向质量型增长过程中,平安寿险积极运用科技赋能代理人队伍,将AI技术运用到面谈、培训、销售辅助等多个场景中,推动代理人渠道转型升级。截至9月末,A I面谈、对话机器人AskBob等核心应用已全面融入业务流程,应用效果持续提升。对话机器人AskBob自上线以来累计服务2.7亿人次,9月当月日均访问量达150万人次,为代理人提供智能办理、任务查询、疑问解答等上百种服务。 此外,平安寿险升级代理人招募的“优才计划”,扩大计划实施范围。该计划旨在招募一批具有经营意识和管理才能的优秀人才,针对潜质优才定向培养,给予专项资源与培训支持,培养其成为高绩优人才和专业的团队管理者。目前,平安人寿代理人队伍中,优才占比达10%。据统计,优才代理人的平均产能是非优才代理人的1.7-1.8倍。 头部保险企业,其业务模式各不相同,中国人寿专注寿险,它拥有全国布局最大、最广的网点;中国人保的业务主要来自于产险,寿险和健康险占比较小,但寿险业务带来的利润已进入释放期;中国太保的利润来源主要是产险和寿险;中国平安的利润来源包括寿险、产险、银行和其它各子公司利润。在头部企业中,平安的收入结构已经趋于多元化,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形成了完整的生态圈,平安的平台价值正在显现。 在第四季度,上市保险企业的股价上升空间正被资本市场发现,对不同险企估值的准确分析和前瞻性判断,将决定了投资人未来的收益。
11月25日消息,中国飞鹤今日复牌高开0.48%,随后涨幅扩大9%,一度涨逾11%,报6.85港元,市值逾600亿港元。 在上市之后的没几天,中国飞鹤便被独立会计研究机构GMT Research盯上,来自做空机构的一系列指控,致使中国飞鹤股价下跌。为此,中国飞鹤选择临时停牌,并第一时间作出了回应,同时,又于11月22日晚间发布了澄清公告,并决定于11月25日复牌。中国飞鹤董事会在公告中澄清,GMT Research发布的报告中针对本公司的指控毫无事实根据或为失实陈述。 董事会否认相关指控 1、尽职调查:联席保荐人已对招股章程披露的集团的财务及业务状况进行过独立的尽职调查。 2、财务信息及现金状况:招股章程中附录一所载的中国飞鹤2016年、2017年、2018年及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的历史财务资料均经外部独立核数师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联席保荐人已对招股章程披露的中国飞鹤的财务信息进行过独立的尽职调查。中国飞鹤亦已经取得中国境内主要合作银行关于中国飞鹤2019年9月30日于该等银行账户的人民币银行存款余额出具的证明(‘现金状况证明’),表明中国飞鹤的现金状况良好。 3、纳税记录:中国飞鹤已经要求并取得国家税务总局齐齐哈尔市税务局及镇赉县税务局出具的纳税证明(‘纳税证明’),证明中国飞鹤位于中国境内的主要附属公司按照适用的中国法律法规于2018年度及2019年1-6月份的纳税总额(包括企业所得税、流转税等)分别约为人民币20亿元及人民币14亿元。此外,中国飞鹤位于齐齐哈尔市的附属公司整体上为齐齐哈尔市A类信用等级纳税人,依法缴纳税款数额位居齐齐哈尔市第一。集团的纳税记录亦可反映集团整体的经营规模和状况。 4、市场地位:招股章程中披露的有关中国乳业及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若干数据及统计数据乃源于独立行业顾问所编制的市场研究报告。中国飞鹤认为该等数据及统计数据在所有重大方面均为真实且不具误导性。此外,根据广州尼尔森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尼尔森’)(非为中国飞鹤委托)出具的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的年度报告(‘尼尔森报告’),期间飞鹤品牌的市场份额变动趋势与招股章程披露吻合。 5、股息分派:FCUS私有化后,为了集团的业务发展及资金管理,中国飞鹤数年并未分派股息。如招股章程中披露:(1)为回馈股东,中国飞鹤已于2019年10月14日从过往保留溢利中向股东宣派特别股息30亿港元。该等特别股息已于上市前派发。该操作在香港资本市场并非罕见;及(2)中国飞鹤计划上市后每个财政年度向股东分派不少于30%的净溢利,视乎中国飞鹤的未来投资计划而定。该股息政策亦代表董事会对集团未来现金流及现金状况的信心。截至本公告日期,该股息政策并无任何变动。 6、募集资金用途:中国飞鹤全球发售的募集资金用途已于招股章程中披露。截至本公告日期,中国飞鹤并无任何更改募集资金用途的计划。 7、固定资产投资:随着中国飞鹤强化管理,如招股章程披露,中国飞鹤现有生产设施的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 8、利润率:中国飞鹤保持相对较高的利润率,主要由于集团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在过去几年专注毛利率较高的高端婴幼儿奶粉产品,来自于该等产品的收入占比持续增长。此外,中国飞鹤亦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加强费用管控。 9、加拿大工厂:中国飞鹤已于招股章程中披露金斯顿厂房的相关安排,包括计划于建设完成后,在中国市场推出来自集团金斯顿厂房的牛奶及羊奶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并于未来扩充至北美洲及东南亚市场。 10、于联交所上市的原因:中国飞鹤已在招股章程中披露于联交所上市的原因,包括提升公司治理、国际化形象与地位及为集团的扩张及潜在并购提供额外资本。 冷友斌“很愤怒” 飞鹤奶粉董事长冷友斌发布内部信,就遭遇做空一事做出回应,称境外做空机构GMT Research发布针对飞鹤的做空包括,对飞鹤的快速增长、盈利能力位于行业前列等提出质疑,这些指控毫无根据、恶意中伤,不仅严重误导了投资者,更伤害了中国乳业,对此,其坚决不能容忍。 1、GMT Research的报告完全是凭空猜测和中伤,没有经过任何调查研究,极其不负责任,做空机构,尤其是恶意做空机构,往往利用做空报告带来的恐慌效应导致股价下跌而从中获利。他们的本质是嗜血的鳄鱼、披着羊皮的饿狼,对此,飞鹤是可忍孰不可忍,将依法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坚决予以反击。 2、GMT Research报告中描述飞鹤“好得不真实”、“我们看不懂为什么飞鹤增长这么快”,这就是这家恶意做空机构对飞鹤的认知。冷友斌说,自己感到愤怒、遗憾又可笑,中国已不再是几十年前的中国,在中国乳业,为何飞鹤就不能高速增长? 3、飞鹤57年来,专注、专业、专一做婴幼儿奶粉品类,无惧境外恶意做空势力的威胁,公司已经在组织各项证明材料,对其恶意做空指控一一进行强有力的反击。 4、飞鹤无惧威胁,勇往直前,时间会证明一切。冷友斌再次引用上市时公开信说,上市喜悦带来的不是虚荣心而是归零心态,不是松一口气,而是危机感,不是在意市值排名,而是企业真正价值。
新华国际时评:创新为钥 破解全球化困局 长城脚下,雁栖湖畔,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于21日在北京开幕。这场聚焦创新的国际论坛云集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500位政商领袖,围绕全球治理、金融与资本市场、气候变化、贸易和科技等多个议题展开讨论,为全球发展和治理挑战寻求破解之策。 从论坛名称到论坛主题,无不突出个“新”字,反映出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全球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变革,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事件频繁发生,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突出,挑战与机遇并存,处在十字路口的世界是畏惧挑战而各自为政、陷入“囚徒效应”的零和博弈,还是迎接挑战共谋发展、以创新思维为全球经济发展开辟新源泉,答案不言而喻。 近年来,伴随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治理面临多重挑战。民粹思潮和单边主义抬头,全球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新旧动能转换不畅,人口和气候变化引发新问题,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治理能力提出新诉求……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也在累积。 在鼓励竞争、注重效率的市场机制助推下,全球化为世界带来了空前进步和繁荣,同时也导致财富向少数发达国家或利益集团集中。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自身资金、技术等先发优势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并通过制定有利于自身的国际规则获取更大利益和利润,致使全球化红利未得到公平分配,久而久之形成权力不均、秩序失衡以及贫富差距等多重全球化治理困局。 然而,挑战中也孕育着新的机遇。新兴经济体的增长,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和广阔市场;人口的变化和迁徙,正在促进全球资源和产业链重置;对气候变化的治理,正催生新的巨大投资机会;医学和生物科学的进步使人的医疗和健康突破了一个个新的界限……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发展强劲,不断为人类打开新的增量空间,作为发展第一动力的创新,日渐成为解锁全球化困局的“密钥”。 人类在前进中总会遇到各种挑战和机遇,应对的关键是要顺应潮流,把握大势。今天的中国,正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时代潮流,在理念、机制和实践领域勇于创新,为推动完善全球发展和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 通过理念创新,中国为全球发展治理带来新思路。中国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世界性问题的解决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方面发展。墨西哥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研究所所长德拉克鲁斯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有助于破解“世界赤字”,有助于各国将各自发展同人类命运相结合,共同推动世界繁荣进步。 通过机制创新,中国为全球发展治理搭建新平台。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胡里奥·里奥斯指出,面对不能有效应对全球挑战的体制框架,在中国的推动下,国际秩序的制度框架正在发生积极变化。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启动和推进,正在为平衡推进全球化搭建新的合作平台。 通过实践创新,中国为全球发展治理注入新活力。贫富差距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大,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方为参加企业展的40个全球最不发达国家分别提供两个免费标准展台,为他们对接中国市场、分享中国机遇提供便利。“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不断惠及沿线国家。今年1至9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约9500亿美元,其中大多数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 本届政商领袖云集的创新经济论坛,着眼未来经济创新领域和方向,探讨基于共同体意识的全球合作模式,在思想碰撞中为完善全球治理、共同应对挑战贡献智慧火花,而正以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理念的中国,必将为此带来独特的实践启示和思想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