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与拳头游戏(Riot Games)官宣达成英雄联盟全球赛事战略合作之后,不到半月,B站于8月14日再度宣布将中国大陆地区2020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赛事直播子版权分销给斗鱼、虎牙及企鹅电竞,具体价格未披露。 自2019年11月重金签下英雄联盟S10-S12中国大陆的独家直播权消息传出以来,B站的一举一动就深受多方关注。随着与拳头合作官宣,以及赛事时间表、部分合作内容的披露,B站的策略日渐清晰。如今这一步棋,其实也已在市场预料之内。 对于B站而言,至少有两方面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通过分销版权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可回收部分版权的采购成本,补充现金流,加快资金周转。据《中国知识产权报》,游戏直播平台每年在LOL赛事上的版权投入平均在4000万元-8000万元之间。以此为参考,且S赛又是全球最高级别的电竞赛事之一,不考虑每年的增长溢价,仅这三家在直播版权的投入将带给B站至少2.4亿元的版权收入。另一方面,斗鱼、虎牙及企鹅电竞的加入,无疑将强化赛事的整体影响力,为赛事的进行持续造势。 进一步来看,B站垄断了S赛中国区未来三年的直播权,也就意味着掌握了未来版权分销的主导权以及定价权。随着英雄联盟电竞赛事的影响力持续扩大,电竞版权的价值大概率将继续攀升。 值得密切关注的是,这个时间窗口也颇为巧妙。 众所周知,今年是《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的第十届,对赛事主办方而言,无疑是看中了在国内政策支持下电竞市场快速成长的庞大潜力及《英雄联盟》为标志性赛事的影响力。 (来源:《英雄联盟中国电竞白皮书2019版》) 对于国内电竞用户而言,时隔三年之后,S赛重返中国,意义自然不言而喻。同时,S赛十周年,对背后的推手腾讯而言,无疑也是一个加速推进国内电竞产业化的难得时机。所以,腾讯自然有足够的理由和动力去推动。 去年1月,腾讯与拳头游戏公司联合注册成立了腾竞体育,并确立了S10中国主场的位置。此前,腾竞体育高管更是明确表示,要将S10打造成最成功的一次体育赛事,真正成为像世界杯一样有影响力的赛事。 这在此次赛事合作中也得以进一步体现。据此前官方宣称,B站和拳头游戏将开展包括英雄联盟电竞赛事纪录片、主题活动在内的一系列深入合作。同时,为致敬英雄联盟电竞十周年,拳头游戏、腾竞体育、B站将联合出品首部聚焦LPL的官方纪录片,记录LPL队伍征战2020全球总决赛的幕后奋斗历程,该纪录片将在B站独家播出。 此外,据B站宣称,在此合作下,B站将独家提供包括全球总决赛、季中冠军赛、全明星赛在内的一系列直播与点播赛事内容。同时在全球总决赛举办期间,B站将制作并上线第二直播厅、赛事点评等独家系列栏目。双方还将开展包括英雄联盟电竞赛事纪录片、主题活动在内的一系列深入合作。 从政策层面来看,未来两年S赛都已明确在国内主办,这也意味着在配套的产业政策上将得到更多支持。自2017年,也就是《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首次全程落地国内之后,北京与上海等各地政府开始推出针对电竞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2018年,国内电竞产业迎来爆发。据Esports Charts统计,从第6届起,国内平台观看量、观看人数始终是国外平台的数十倍甚至超过百倍。S6赛季国内各平台峰值观看人数为2826.3万人,S8赛季时暴增至2.05亿人,同比增长93%,观看总小时数突破61.9亿,快手初入S9赛事期间,首日观赛人数超过2500万人,全赛事累计7400万人观看赛事。 (来源:游戏工委) 目前,国内电竞行业处于高增长赛道。2016-2019年,实际销售收入复合年均增速达到23.36%;受今年疫情催化,增长提速。2020年上半年,电竞游戏收入同比增长54.69%至719.36亿元,占比升至51.57%,首次超过国内整体游戏市场收入的一半。 相应地,电竞用户也在以更快速度持续增长。2016-2019年,复合年均增速40.35%;今年上半年,国内电竞用户规模约为4.84亿,同比增长9.94%,用户增速放缓,预示着国内电竞产业正迈入商业化阶段。即便经过快速增长,电竞用户增长尚未见顶。据测算,目前电竞在游戏市场的渗透率仅为74%左右,仍有明显空间。 所以,照此逻辑不难预见,垄断S10-S11赛中国区版权的B站,无疑是主要受益者之一。 一方面,手握顶级赛事,叠加国内电竞产业化窗口期,正迈入流量快速导入的新阶段;另一方面,随着赛事影响力的持续攀升,版权溢价带动版权分销价格提升,将进一步加快B站的现金流周转。 上市至今,B站的发展便持续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据WIND统计,自2018年3月28日上市至今,不到三年时间,B站已累计涨超3倍,截至8月14日发稿日,其总市值达145.05亿美元,约合1008.10亿元人民币。 (来源:同花顺iFinD) 对于已跨越千亿人民币市值的B站而言,能否在国内电竞产业化窗口期,借助顶级赛事版权的垄断优势打开新的空间?拭目以待。
晓非 8月12日,2020博鳌房地产论坛于海南三亚举行。 恒隆集团、恒隆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启宗表示,对于疫情后国内商业的恢复,他认为不需要过分的担心,人是群体的动物,早晚还是需要到商场去。不过,很多购物不再在商场里进行,而是在网上进行。今年4月份开始,所有奢侈品的商场,恒隆在上海的恒隆广场,无锡的恒隆广场,以及昆明的恒隆广场等等高档的商场里,虽然人流恢复得还不如去年,但商铺的销售额远超出去年同期。 对于国内的五星级商场,现在其实是黄金时期来临。从前奢侈品70%以上不是在国内消费的,而是在伦敦、巴黎、纽约、香港、新加坡、东京等地进行,因为疫情的原因,现在忽然间百分之百回归祖国,所以这些从前在海外进行的销售,完全回到内地购买,因此内地的五星级商场生意好得不得了,线上购买对这些奢侈品的购物中心的营收完全没有影响。
铁矿石期货再升破900元 大商所发风险提示函 证券时报记者 余胜良 尽管市场不乏“泡沫”“炒作”这样的呼声,8月6日,铁矿石主力合约还是再度强劲上涨,上破900元整数位关口后,继续向上攀升,报910元。 8月6日,大商所网站发布《市场风险提示函》:近期铁矿石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请各会员单位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工作,提醒客户理性参与、合规交易。 创一年多新高 铁矿石期货盘中一度触及913.5元/吨,这是2019年7月22日以来新高,也是今年首度超过900元。2019年7月16日,铁矿石创出阶段性高点924.5元。 如今情况和2019年上半年比较相似,长期平稳盘整后,突然开始发力上涨。国内外环境都有突发因素,海外因为疫情原因动不动提出减产,国内因为经济环境不景气,要靠大规模基建刺激,拉动了对钢铁需求。 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李新创认为,现在这一波铁矿石价格上涨,关键是国内投资加速,给国内钢材需求创造机会,造成国内钢产量再创新高,从而拉动铁矿石需求,另外疫情影响铁矿石供应。 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认为,今年矿价上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供应受限,推动矿价上涨。7月份,随着供应缓解、港口库存回升,矿价上涨动力不再。但是,流动性宽松推动资产价格上涨,从房地产、股市,再传导到大宗商品,因此矿石又搭上顺风车,开始第二阶段的上涨。“第一阶段为商品属性,第二阶段为金融属性。”目前现货需求还不错,资金宽松化解了高库存压力,市场预期也变得乐观起来。 如果高温雨季结束,市场需求明显恢复的话,资金可能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200~300元。 Wind数据统计显示,二季度以来,铁矿石主力合约涨幅已达54.97%,仅次于沪银和LPG。另一方面,最新一期铁矿石进口港口库存报11402.72万吨,连续6期攀升,并创4月下旬以来新高。 我国钢材消费和铁矿石价格可谓出乎预料,一季度需求大幅下滑,二季度迎头赶上,1~6月全国粗钢产量49901万吨,增长1.4%,钢材60584万吨,增长2.7%。同期铁矿石进口54691万吨,同比增长9.6%。与此同时,全球粗钢产量8.73亿吨,同比下降6%,减少产量5529万吨;相关机构据此推测,2020年全球粗钢产量17.5亿吨,同比降低5.5%,减少产量1亿吨左右,并不支撑铁矿石价格大涨。 市场都在流传海外疫情对铁矿石生产量的影响,但业内人士表示,淡水河谷的真实情况与传闻大相径庭,淡水河谷二季报显示,6月单月产量达到2510万吨,较今年前5个月的单月平均产量提高了23%。实际上疫情对矿山生产造成的影响相当有限。淡水河谷一再申明,2020年全年铁矿石产量指导目标不变,仍为3.1亿吨~3.3亿吨。其他三家澳大利亚矿山基本未受影响。 争夺定价权 在全球大减产的情况下,国内钢厂依然要高价买矿。作为最大需求国,中国当初建立铁矿石期货的目标之一,就是掌握定价权,现在看来并没有。 有一位业内人士对掌控铁矿石话语权并不乐观,他称国内业内“没有战略也没有对策,一盘散沙,怎么可能有影响力”。 再上一次铁矿石突破900元,还是2013年铁矿石期货挂牌一开始,后来马上跌破900元,进入漫长熊市,一直到2015年12月份,创下278元的低价,此后涨涨跌跌,中轴线在500元左右。 到了2019年年初,铁矿石开始翻倍之旅。2019年的上涨令人意外,当时国内经济已不景气,但是有两个突发因素,一个是巴西溃坝影响,一个是澳大利亚飓风。更令人意外的是价格攀升速度之快,当时出现供求缺口,现货价格为期货提供支撑。期货迅猛上涨,还导致中钢协发文查找其中炒作因素,希望抑制铁矿石价格上涨,为中国钢企营造一个好的运营环境。 去年8月,铁矿石价格达到顶峰后,很快断崖式下跌,一个月时间就跌到了600元以下,此后到今年5月份,都围绕630元的中轴线波动。 也有人倾向于认为,这一波铁矿石价格大涨,是因为金融放水导致资金进入谋利,如果是这样的话,整个中国钢铁产业都会因此受损。
从海南免税岛到免税店、从企业到市场,免税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疫情之下,日韩免税店由曾经“会下金蛋的鹅”变成了如今的“烫手山芋”。与之相反,国内的免税生意却迎来了高潮。伴随着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落地,朋友圈里出现了这样的刷屏:“集美们,近期飞海南,iPhone便宜2000+、还有卡地亚、宝格丽约起来”。这是近几个月活跃起来的“海南代购”群体,他们晒出免税店人满为患的小视频,戏称再也不用去香港了,海南才是新的免税购物天堂。同样火爆的还有资本市场。免税概念一飞冲天,喜提免税牌照的王府井,3个月内最高暴涨近600%,无疑是A股市场最靓的仔。在一片欢呼声中,有人信心满满,认为国内免税业的“黄金十年”即将到来。那么,日韩免税市场的辉煌能否成为中国免税店的明天?政策松绑,免税概念一飞冲天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于6月29日发布离岛免税新政策,规定自7月1日起,离岛旅客每人每年的免税额度从3万提升到10万,取消单件商品8000元免税限额规定,还新增手机、平板等七大类免税商品。对于国内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免税市场而言,这等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政策效应释放,市场立即兴奋了起来。这波“王炸”催生了一群海代,他们密集地出现在朋友圈和各大购物平台。虽遭海关打击,但在商家默许的情况下,代购圈依旧一片繁荣。免税新政第一天,三亚免税店外的队伍长度是往日的两倍多,很多爆款眨眼间被抢购一空。国际航班收入锐减的机组人员、受疫情影响无法出境代购的全职买手、一直迟迟未返校的大学生,都是海代群体的主力军。“海免直邮”、“日上直邮”正在代替日韩直邮。据海关总署消息:今年7月1日至31日,海南省4家离岛免税店共实现免税销售额约25亿元,人均消费5527元,同比分别增长240%和82%。单价超过8000元的免税品销售额约为7亿元,购买人次3.8万,同比分别增长503%和339%;单价超过8000元的免税销售额占比由去年同期的15.6%提高到今年的27.7%,与今年6月相比,也提高了10.3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离岛免税购物新政不仅激发了旅客购物热情,也使客单价大幅提升。在政策和市场的加持下,资本市场中的免税概念股也集体狂欢。海南离岛免税细则出台至今,凯撒旅业、中国中免、海航基础等相关概念掀起涨停潮。免税龙头企业中国中免的股价更是屡创新高,涨幅已近四倍,总市值近4300亿元。而在王府井公告获得免税牌照后,拉开了国内百货公司申请免税品经营资质的帷幕。有免税牌照的公司或者与之深度合作的公司更是在资本市场掀起了新一轮的狂欢。海南旅投有望获得一张离岛免税牌照的消息一出来,其子公司海汽集团就暴涨3.7倍,33天收获了17个涨停板。若消息属实,这将是今年颁出的第二张免税牌照,同时给了市场更多的信心。在免税牌照放开的预期下,众多公司嗅到了这块“肥肉”的香味,纷纷进场,扎堆申请。据初步统计,目前已有百联股份、岭南控股、鄂武商A、大商股份等十二家公司先后公告在申请免税品经营资质。如此看来,免税行业已成为当之无愧的黄金赛道。免税究竟为何这么“香”?“点石成金”,免税牌照成为魔力棒不管是政策,还是市场,谁跟免税沾边谁就能火。免税这根魔术棒点石成金的魔力背后,有其内在的逻辑。第一,免税政策有引导消费回流的作用。从境内外免税消费规模来看,国内的免税市场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每年有超过6000亿人民币的奢侈品消费流入境外,而国内免税业务规模仅有约400亿人民币左右,按照外流规模来计算,假设消费回流20%,也是千亿级的消费市场。这么大蛋糕,众多企业怎会错过?当然,有的人理解免税是“免除了税”,减少了财政收入。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此减彼增”的政策,虽然国家免除了商品的进口关税,但免税市场的发展,会间接带来企业税收的增加,相关地块租金整体的提升,由此带来整体市场经济效益的增加。第二,免税概念是特许经营制带来的红利。考虑到免税业的遍地开花会对有税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我国的免税牌照具有高垄断性,数量稀缺,获取难度大。在过去,国内免税企业全部为国企主导的特许经营模式,具备一定的行业特殊性,获得免税品经营资质须经财政部、国税总局、海关总署等三个部门的审核批准。因为稀缺,免税经营资质才显得诱人。发展至今,全国拥有免税牌照的仅有8家公司,随着免税消费快速增长,政策走向宽松,牌照或许将有序增加。即便如此,免税牌照的“有限性”依然是不可撼动的。物以稀为贵,稀缺的免税牌照也就成为了争相竞夺的“入场券”。第三,对于企业而言,免税业的高利润和巨大的行业空间具备极高的诱惑力。特许经营的免税品零售有多赚钱?以中免为例,2019年,实现总营收469.67亿元,其中免税商品销售就贡献了458.18亿元,毛利率高达50%。净利润更是从20年前的3.13亿元增长至去年的46.54亿元。作为中免之外的国内第二大免税商,珠税在2019年实现营收26.69亿元,综合毛利率也在40%以上。对比之下,百年零售巨头的沃尔玛,其毛利率仅为25%左右,其它企业更不必说。高毛利、高增长,仅仅这一点就足以让企业为一张免税牌照争破头。其他如机场免税店得天独厚的购物场景优势;高附加值的免税商品;高收入的购物群体等也都具有其他的附加价值。同时,国内免税市场也在快速增长。2008年,中国免税业销售收入59.8亿元人民币,2018年则达到了395亿元,十年增长近6倍。而在免税政策松绑效应下,海外免税消费快速回流,行业即将迎来其快速成长的黄金时期。新时代证券预计,我国离岛免税规模预计将从136亿元增至2022年的700亿元,到2025年或增至1300亿元,5年内规模放大10倍左右。如此看来,国内免税市场是绝对实力派的潜力股。第四,我国市内免税发展属于早期,前景广阔。目前国内免税形态有机场免税、离岛免税和市内免税等,其中市内免税占比不足1%。横向对比看,2019 年韩国市内免税销售180亿美元,占比高达85%,具有绝对主导地位。因此,如果能够激活市内免税店,其市场潜力有目共睹。从近期的政策走向来看,市内免税店政策或有望放宽购物对象至本国人,若真如此,又将扩大数倍销售增长空间。第五,于消费者来说,低价才是免税的魔力所在。消费者将同一品牌进行比价之后,必然选择价低者。而免税店的商品与有税市场比,有实打实的价格优惠和成本优势。免税店的商品没有关税、增值税等,成本即出厂价。进口商品的税负负担依然较重,因此,对于进口商品,免税店销售的产品与国内其他零售商相比仍有约30%-50%的折价。值得一提的是,相同产品在不同地区、不同店铺,价格也会有极大的差异。究其原因,一方面取决于免税市场的发展,免税商品进价取决于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日韩免税店的规模大,议价能力较强,商品就较便宜;另一方面,租金和运营成本也是重要的因素,如香港的租金和人力成本较高决定了它的相对高价。当然,从实际情况来看,在不同免税店,“实惠”的东西不同,买一瓶洋酒和一瓶香水,消费者的选择往往是不一样的。不管怎么说,同样一件商品,免税店还是要比其他售卖商实惠很多。加上免税店时不时会有大力度的“骨折促销”,更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一个满足消费者期待的行业必定也有打动投资者的魅力。最后,“内循环”赋予了免税更多的内涵。7月30日,政治局会议上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相关指引下,经济内循环将是未来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作为“内循环”的重要一部分,免税行业将成为城市经济竞技的新赛道。这么来看,免税概念的一飞冲天实属意料之中。降温:商机or炒作免税概念满天飞,后来者络绎不绝,争相入场。不少企业眼红“免税”这块大蛋糕,纷纷进场,提交免税资质申请,开始“蹭热度”。但一番热炒之后,投资者逐渐回归理性,市场也迎来了阶段性降温。大商股份、欧亚集团等后来者在宣布“申请免税经营资质”后股价短暂逆市飙红,随后逐渐回落,甚至被“打回原形”。7月23日发布同款公告的南宁百货仅收获一个涨停,7月24日才进场的友阿股份、中百集团等,连一个涨停都没拿到。毫无疑问,免税是一个极具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的市场。政策层面有做大免税的决心。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已经成为亚洲最宽松的政策、市内免税店政策未来更是有望放宽,这一系列举措都给市场很强烈的信号。也正因为此,资本市场的降温并没有挡住市场对免税“大蛋糕”的趋之若鹜。如招商蛇头、云南城投等公司都纷纷表示了进入免税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作为消费者和投资者,我们也需要辨别这场免税热潮背后的风险。许多公司都在迫不及待和免税沾上边,但是这真的值得资本市场如此热情的回应吗?这到底是“商机”还是“炒作”?公司的实际情况是否与免税业务匹配,是否能够发挥优势去实行免税经营,从而真正达到促消费、高盈利的作用,实现公司股价的翻倍?这场免税概念的集体狂欢又能持续多久?这是不是资本家割韭菜的新一轮花样?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但是历来每一场资本狂欢后,都必然有收拾一地鸡毛的投资者。而这些问题的答案,更需要投资者的理性思考和耐心等待。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社会监测机构了解到,8月7日国内油价调整窗口将再度开启,当前参考的原油变化率对应幅度不足50元/吨调整红线,故本轮调整搁浅概率较大,如果落实这将是年内第四次搁浅。 近期国际油价呈现震荡小涨走势。美元走低以及美国对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市场近期对经济预期的向好预期,对原油市场形成一定支撑,再加上美国EIA原油库存数据超预期大降逾1000万桶对油价上涨提供动力。不过新冠肺炎确诊人数仍在持续增加,且美国目前经济出现严重萎缩均抑制油价上涨幅度。 截至8月4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69美元,收于每桶41.70美元,涨幅为1.68%。10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28美元,收于每桶44.43美元,涨幅为0.63%。 受原油走势影响,本轮变化率始终维持正向窄幅波动。据金联创测算,截至8月5日第八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品种均价为43.46美元/桶,变化率为0.58%,对应的汽柴油零售价应上调15元/吨。卓创资讯监测的原油变化率为0.38%,对应的汽柴油上调幅度为16元/吨。 “距8月7日调价窗口仅剩2个工作日,原油近期或仍难改震荡走势,本轮零售价大概率再度搁浅。”金联创成品油分析师王珊判断。 这一预期也影响到国内成品油市场。据了解,近期国内成品油行情处于盘整阶段,市场整体购销提量不易。据金联创数据监测统计,截至8月5日国内柴油成交均价为5321元/吨,较上一调价日(7月24日)跌14元/吨;92#汽油成交均价为5814元/吨,较上一调价日(7月24日)涨25元/吨。 王珊认为,后市来看,短期内原油或大概率维持区间震荡走势,市场等待消息面进一步指引。部分海域休渔期陆续解禁,南方雨季基本结束,不过北方降雨量增加,全国性高温天气令柴油消耗提升缓慢。车用空调以及民众出行增加依然能带动汽油消耗维持稳好运行,市场基本面空好交织。目前主营销量与降库压力并存,而消息面与需求面缺乏明确指引,短期内国内成品油或延续盘整态势,购销气氛难有明显改善。
摘要:妨碍国“内大循环”形成的两大直接障碍:1、农村方面,农民的社会经济权益被人为抑制,无城市居民所享受的资产性收入,且工资性收入长期低于城镇居民,且社会保障极不完善。所得本就不多,还需为养老医疗做大量储蓄;2、城镇居民方面,诚如樊纲的六个钱包所论,高房价对消费形成了严重的挤出效应。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找到了破解当下复杂严峻形势的切入口。然而,国内大循环的源动力何在,又如何驱动? 人们常将“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出口减进口)”称之为短期经济活动的源动力,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今年第二季度,中国GDP增长3.2%。其中,投资的贡献为5.01%,净出口的贡献为0.53%,而消费的贡献是负的,为-2.35%。还要提及,今年1~6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3.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1.8%。当然这固然有疫情冲击的因素存在,但更深层次的原因——中国经济中居民消费这块短板一直没有完全补上——亦不容我们忽视。长期以来,我国的消费这一源动力不足,是不争的事实。也正是基于此,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特别强调,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并提出扩大最终消费,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 我国的消费这一源动力不足,主因在于国内消费需求不足,而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源,又在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过低有关,而可支配收入过低又与如下两点相关: 1、首先看农村居民方面。相比于城市居民的“国人”,中国的农民,显然处于“野人”状态——即无论是政治权益还是经济权益,均被人为抑制。导致资产性收入为零,工资性收入(农民工)又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此外,社会保障严重不足,在所得有限的情况下,还得为父辈、自己做养老储蓄。这就使得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性收入进一步压缩。 2、至于城市居民,则罪在房地产政策。高房价下,一套房动不动就得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首付,其后更是几千上万之月供。用樊钢的话说,若想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需掏空夫妻双方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三代人“六个钱包”的积蓄。这也将意味着这些家庭的可支配性收入下降,也意味着,为了一套房,六个家庭的消费就完全成为了纯刚性需求型消费。此外,高房价还会对创业形成挤出,更会对既有产业也有挤出效应——地租过高,导致企业成本高企。而在全球化生产要素成本差异越来越小,国家间在争夺企业、争夺国际产业的今天,成本竞争将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高企的房价会让更多企业外迁,这不仅会危机产业链的稳定,更会导致大量的产业工人失业,进而反过来又会影响国内消费。问题事实上透照出了解决的路径。 要想解决这一困境,其实方法也端地简单: 1、以城乡平权为目的,通过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在社会政治经济权力上,将农民彻底解放了; 2、在城市方面,将居民的消费力从房价里解放了; 我想只要做到这两点,中国的国内消费需求一定会迅速扩大,进而促成国内大循环。
最近,国内经济领域最热门话题是,经济内循环。所谓经济内循环,就是 “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主要是指,扩大内需,扩大消费。因为,在未来出口预期不好的情况下,我国可以通过内需的动力,而不靠外力,来拉动经济增长。也就是说,过去生产在国内,销售到国外。而现在是,产供销都在本国完成。 中国靠经济内循环主要有以下两个优势: 一个是,国内物价可以更加平稳回落。因为,过去国内大量商品通过出口供应欧美国家市场,换来花花绿绿的钞票后,由于欧美国家对中国出口种种限制,中国又不能购买所需的等额商品,只能购买美国国债。这样国内商品大量流出后,降低了欧美国家的通胀水平。现在如果中国经济内循环了,国内物价可以更加稳定了。 另一个是,中国有14亿人口,比美国、欧盟的总和还要多,而且中国又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各类商品都有,而且国内需求旺盛,即使不出口(出口也不赚钱),也能玩得转,因此,国家提出经济内循环的概念,主要还是激活大国的民众的消费需求,来拉动国内经济。把中国经济由原来的出口导致型,转为内需拉动型。 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主要是依靠出口、投资(房产+基建),国内民间消费相对弱一点。 而由于未来西方国家有可能会对我国出口围追堵截。所以,只有通过内需来拉动中国的经济发展。 而内需现在最有潜力的是民间消费和投资。但现在问题是,启动民间消费和投资也并非一日之功,要有切实的政策落实,要让广大民众的口袋鼓来,要让民间资本有很好的投资方向,这样经济内循环才能真正启动。 如何才能促进民间消费呢? 第一,逐步降低房价,让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的消费能力从房价中释放出来。 国内大城市房价这么高,老百姓一辈子心汗钱都付了首付,剩下还要用二三十年还清房贷,在如此高的生活压力之下,要想启动消费是不现实的。我们国家可以考虑推出更多的共有产权房、保障房、公租房等形式降低民众的住房压力,那么,中国民间的消费潜力则是很大的。 第二,政府在切割GDP蛋糕的时候,应该多向企业和百姓倾斜、不要等到发展经济时,才想到启动民间消费。 建议进一步对民营企业减税降费,给他们营造一个较好的生存环境,只有民营企业发展了,就要大量招聘人才,增加工资,这对促进国内消费是非常有利的。 如果政府能做到藏富于民,让更多的企业能够健康发展,让民众口袋里的钱不断增加,启动内需也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第三,国内物价必须要稳定,如果物价一直呈现上涨趋势,百姓的收入却没有上涨,大家的消费热情就会降温。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猪肉在十几元/斤时,国内消费需求很旺,而猪肉现在是30元/斤时,民众购买需求反而弱了。 所以,启动内需,促进消费,除了要给百姓增长收入、减轻负担之外,还要控制处于高位的物价水平。 此外,还有民间的投资,现在各行各业都不好做,投资的风险是很大的,但是还可以吸引民间投资: 一方面,打破行业垄断,让民间资本参与垄断行业的竞争,只有引入民间资本竞争,垄断行业的效率就会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国企效率低下,人浮于事,不思进取,可以引入混合所有制,让民间的资本也能参与国企的改革。 这样民间资本有了投资方向,而国有企业也能在竞争中成长,在引进民资后效率大幅度提升。 中国要靠经济内循环获得发展,这个思路是可行的,毕竟中国是14亿口的消费大国,市场前景广阔。但要扩大内需,启动消费,恐怕需要降低百姓生活压力、增加百姓收入、降低通胀做起。并且中国的GDP蛋糕恐怕必须要向民间倾斜,只有这样民间的消费需求才会逐步释放。 同时,经济内循环还要打破行业垄断、让民间资本也能参与国企混改,并且拥有话语权,这样民间消费和投资就启动起来,中国经济将步入几十年稳定增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