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冲击让外贸企业订单延期或被取消的风险加大,“出口转内销”成为许多外贸企业无奈而现实的选择。但与出口相比,内销的运行规则大不同、产品认证差异大、渠道铺设成本高,外贸企业亟须扫清“转战”障碍,获得足够的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记者近日获悉,针对外贸企业这一痛点,国内保险公司推出了多项创新举措,为企业“出口转内销”保驾护航。 受疫情影响,无锡一家纺织企业的外贸订单被韩国买家取消,仓库积压着大量定制成品服装,货值超过200万美元。正当企业犯愁之际,中国信保通过旗下“资信服务”在国内为该企业找到了销售渠道,撮合企业与国内某知名服装品牌合作,通过对积压服装进行换牌销售,大幅降低了该企业的经济损失。 在国务院办公厅6月印发《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后,作为长期服务于外贸企业的风险管理专家,中国信保便通过多元化的保险服务,对外贸企业“转内销”提供全方位的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以苏州地区为例,今年前7月,中国信保向当地11家企业支付了1068.4万元国内贸易保险赔偿金。据了解,其中一家拿到赔偿金的企业,国内贸易份额占比已从年初的20%提升至80%,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 中国信保表示,今年以来,公司持续创新一系列举措支持外贸企业挖掘国内市场新需求。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中国信保支持国内贸易2125.7亿元,同比增长20.2%;服务企业超过13万家,同比增长22.6%。 无独有偶,近期宁波国家高新区联合中华财险首创“外贸企业转内销综合保险+品质保证检测服务”方案,为高新区内“外贸转内销”的民生消费类企业和大型超市、商业综合体、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的各类展会,提供产品责任保险保障和品质保证检测服务。 “消费者如果购买了高新区外贸企业所生产、代理并销售的民生类内销产品,或者在高新区内大型超市、商业综合体及展会购买了家电、家具、日用百货产品,因产品质量、设计、材料等原因发生意外事故,造成第三者人身伤亡财产直接损失的,都可获得赔偿。”宁波高新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年累计赔付额度为2亿元,人身伤害每次事故赔偿限额20万元,每人限额3万元。 据了解,上述保险方案由当地政府财政出资,通过保险手段稳定辖区企业产业链和供应链。“政府买单助力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提升了企业抗风险能力,让我们更有底气开拓国内新市场。”宁波凯越物产有限公司负责人翁雯鸣表示。 “推出这套保险方案,主要为了坚定居民消费信心,支持区内外贸企业多渠道开拓国内市场,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损失补偿功能,对冲国际风险,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高新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宁波高新区1000多家外贸企业以及辖区内的各类大型超市、商业综合体将直接受益。
隆基机械2020年半年报派发大红包:向全体股东每10股现金分红4元(含税),合计派现金额1.66亿元。8月18日,隆基机械发布的2020年半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显示,上述分配方案已获公司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8月21日为本次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8月24日将进行除权除息。 “推出本次分红方案,是在疫情影响的特殊时期,公司为更好地回报股东,与股东共享公司发展成果的举措。”隆基机械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发展情况还不错,国内市场开拓也取得较好进展,具备回报投资者的良好基础。 公开资料显示,隆基机械是国内汽车制动部件主要供应商,主要从事汽车制动盘、制动毂等制动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严峻形势,公司按照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齐头并进、抓大放小奔高端的市场发展战略,一方面加强与国外客户的沟通联络,做好在手订单的按期交付及新订单的争取;另一方面抓住国内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的有利时机,集中力量开发国内配套市场和高端自主品牌客户。 “随着公司近年来业务重心向国内转移,公司国内收入占比也在不断提升。”公司前述人士表示,上半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7.65亿元,其中国内市场收入3.76亿元,约占营业收入的49.1%,比上年同期增加7.5个百分点。 有业内人士表示,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市场空间。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不仅影响了汽车相关零部件行业的产业结构和竞争格局,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记者了解到,目前隆基机械已与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 此外,隆基机械还计划在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展开投资布局。今年4月份,公司曾公告称,公司拟出资参与设立一只以新能源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
近年来,出于各种原因,有一些华人企业家跑到美国去投资办厂,这里边既有富士康的郭台铭,又有福耀玻璃(行情600660,诊股)的曹德旺等人。曹德旺是福建省福州福清市人,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于1987年成立了福耀玻璃集团,素有中国的“玻璃大王”之称。 经过坚持不懈、艰苦卓绝的努力,目前已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大汽车玻璃供应商。当然,曹德旺也是国内各大财经媒体的网红,频频出现在各大财经媒体,很多人都喜欢曹德旺的言论。 曹德旺最让人留下深刻记忆的有两件事情: 一个是,作为企业家,他是凭业绩成就了自己的辉煌;自办厂以来,他“没送过一盒月饼”,这种以人格做事的做派,为广大网友所赞赏。 显然,福耀玻璃并不是靠关系,走后门,而是靠曹德旺个人的经营能力闯出来的; 另一方面,曹德旺从1983年就开始向社会捐款,到现在曹德旺累计个人捐款已超过了110亿元人民币;面对镜头,曹德旺说施财不过是“小善”;也说明他乐善好施的处世心态。 可能很多人觉得奇怪,曹德旺是中国企业家,怎么跑到美国去投资开厂呢?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首先,国内开厂条件比较多,选址,建厂,安评,环评,验收等,事情繁琐且耗时长,成本也高。而在美国办厂的成本较低,曹德旺这个美国汽车玻璃制造厂是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废弃的工厂改造而成的;初创时,他的这家工厂就有十八万平方米,而建设改造只需要花费4000万美金;由于解决了当地人口就业问题,美国当地政府给他的补贴就超过了前期投资的数目,显然,曹德旺抓住了这个美国政府急需要解决当地就业问题的契机。 再者,在国内开厂之后,税收名目繁多,缴税负担重,很大部分的利润都被吃掉。而在美国办厂税费都比国内要低一些。不仅如此,美国还仿效中国,对外资搞政策扶植,给曹德旺很低价位的电费和燃气;据说,天然气价格只有中国国内的1/5,只需要9美分的价格,而这在中国很难有这样低的成本;电费只要4.5美分,折合当时的人民币还不到3毛钱。 显然,在能源方面,美国政府也给了曹德旺不少优惠。另外汽油运输、储存成本都是国内价格的二分之一。各方面的成本要比在国内低,这才是曹德旺选择赴美开厂的根本原因。 再次,从用工成本上来看,美国工人月收入大约是3000多美元,而中国工人月收入达4-6000元人民币,随着国内人工成本逐步提高,而美国工人的工资又被曹德旺死死压低,两者差距已明显缩小。而且与其他土地、费用支出、税收等,综合来评话的话,国内人工成本较低的优势也不再明显。就连曹德旺自己都讲过,到美国办厂唯一比国内高的是人工成本。 最后,近年来,中美之间产生了贸易摩擦,美国会对输美的制造业产品征收较高的关税,这无疑是在削弱中国制造在美国商品市场的竞争力。而如果曹德旺把生产制造企业办在美国本土,把福耀玻璃直接供应美国市场,那么不仅进口关税可以不用再缴,而且还能享受到美国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这对曹德旺来说,应该是明智之举。如果从国内生产汽车玻璃供应美国市场,各方面的成本支出要远高于在美国本土办厂来得划算。 曹德旺远赴美国办厂是有深谋远虑的,既可以轻松拿到在美办厂的用地,又可以通过美国地方政府获得各种优惠政策,特别是税收、电费和燃气等优惠。目前在美办厂人工成本比国内高一些,但是直接在美国生产福耀玻璃,既可以避免较高的关税,而且直接供应美国市场,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输成本支出。从总体来看,曹德旺在美办企业还是划算的,这可以让曹德旺的福耀集团降低生产成本,在美国市场赚取更多的利润。
从近十年开始,买房的和没买房的群体差距开始越来越大。可能中小城市这种差距还不太明显,但大城市房价涨得非常厉害。 记得2008年时,上海的房价在1.5万元/平米,而现在涨到6-7万/平米,房价至少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面涨了4.5倍。 同时,2008年国内M2总规模只有47万亿人民币,现在国内M2总规模超过200万亿以上。M2的涨幅与大城市房价涨幅基本上差不多。 应该说在近十多年里面,买房的人肯定要比没买房的人更幸福: 一方面,当年敢于贷款买房的人,现在居住环境也改善了,房产也增值了,房贷也差不多还清了。 另一方面,如果当年多买一二套房的家庭,现在早已实现了财富的增值,随便拿出一套房,价值就达上千万。而那些没买房的人,本来可以全款买房,后来只能付首付款了,现在连首付款也付不起了。这十多年里面,在买房的和没买房的差距的确拉得很大。 可以肯定的是,这十多年来,买房的通过房产保值增值,没买房的人财富在不断的缩水过程当中。现在很多网友提问,未来买房和没买房的贫富差距会不会继续放大?我们认为,这种情况并不会发生: 第一,过去十多年来,国内经济持续向好,人们收入不断增加,就有对房地产投资的需求。而随着全球疫情的到来,未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各行各业的收入增速将会放缓,所以还指望房价大涨的概率已经不大。而房价不可能一直涨下去,现在买房的属于高位接盘,历史不会再重演。 第二,各地政府虽然鼓励刚性、改善性购房需求入市购房,但对于房地产投资需求,也是会重拳打击的。政府既不希望房价上涨,也不希望房价大跌,稳定在目前位置就好。 在这种情况下,还指望房未来房价大涨,投机需求从中牟利是不现实的。对于购房者来说,你买房是希望房价每年能涨个30-50%,如果房价没什么涨幅,每个月房贷还要支付,不赚钱的事情谁愿意去做呢? 第三,国内的高房价已经成为泡沫。虽然现在全国多数地区房价在上涨,但除深圳之外,都是小幅上涨。要知道,上半年国内M2新增高达15万亿人民币,银行有近四成的贷款流向房地产市场,即使这样国内房价也没有怎么大涨,只是稳定在那边。这主要是因为,国内房价越来越高,楼市这个盘子越来越大,需要支撑或者推高房价,维持泡沫不破,所需的资金也要越来越多。而一旦增量资金支撑不起高房价,房地产泡沫必然要破裂的。 过去买房的人都发了财,或者都圆上了住房梦。但这只是代表你在房价较低的时候买房,享受到了中国经济增长和房地产市场化改革的红利。但是,我们不能拿过去买房发财的事情,再去硬套在未来上面。 未来很可能是国内房地产泡沫破裂,高位买房者损失很大,而更多没买房者有了买房的机会。
受到今年疫情的影响,许多人的收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在收入减少的困境下,人们只能选择减少消费开支来度过难关。 可是,大家都弄不明白了,收入在下降、消费需求在减少、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为什么市上的物价反而越来越贵呢? 进入7月份后,不仅是房价在上涨,国内的猪肉价格上涨,鸡蛋价格上涨,就连蔬菜价格也出现不小涨幅,这让低收入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感到吃不消了。 不过,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国内CPI指数走得并没有太离谱,1-7月份CPI指数分别为,5.4%,5.2%,4.3%,3.3%,2.4%,2.5,2.7%,这意味着整体物价水平走得并不算太高,那为什么我们却感觉到物价涨得比较历害呢? 主要是,我国现在的物价有涨有跌,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一个是,像房价、猪肉、鸡蛋、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都在上涨。 另一边,旅游、酒店、娱乐场所、手机、电脑等非必须品价格没有上涨,而且还有所回落。 这样就造成了人们感觉到物价很贵,但在实际的CPI当中并没有体现出来。 那么,为什么在收入下降,消费需求减少的情况下,市场上的物价却反而越贵?难道不该便宜吗?对此,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在疫情过后,虽然大家的收入有所减少,需求也不多了,但是在疫情期间经济同样也处于停摆状态。也就是说,在疫情的二三个月内,很多企业和工厂并没有开工,这样供应社会的物资就比过去少很多。这种情况在疫情过后就会显现出来,导致物价因商品的稀缺而上涨。 第二,中国的疫情虽然过去了,但全球的疫情并没有结束,现在欧美国家的疫情还在不断的肆虐当中。本来国内物价上涨,可以通过进口所需商品,把物价给调降下来,但由于疫情还在继续,中国从国外进口商品减少或者停止了。 而在国内短期的储量不能得到恢复和满足的情况下,很容易会出现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局面。举个例子,本来国内猪肉价格大涨,可以从美国进口猪肉,但现在美国疫情严重,只能暂停对猪肉的大量进口。 第三,在市场上,某一商品涨价了,会带动其他商品价格一起涨。比如,因为非洲猪瘟,以及各地对环保要求的提高,取缔了一些个体养猪户,造成了国内猪肉长期处于紧缺状态。国内猪肉价格至今还徘徊在高位,猪肉价格涨了,牛羊肉价格也要大涨,鸡蛋、鸡大腿的价格也会上涨。 同样,蔬菜当中的当季菜价格因天气原因而上涨,也会带动其他蔬菜价格跟进。还好目前粮价没有出现大涨,否则国内物价就会出现较严重的通胀了。 第四,国内最近发生的灾害天气,也在很大程度加快了物价的上涨。南方地区发生的洪涝灾害,以及霉雨季节,使得蔬菜瓜果的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同样运输也会受阻。 同时,由于霉雨潮湿的环境,养殖户的生猪患病率、死亡率大幅提升,而且生猪的运输难度在增加,成本也在大幅上涨,再加上各城市的猪肉需求在不断上升。在中秋节之前,国内猪肉价格难以调降下来。 本来疫情过后,百姓收入减少,消费能力下降,国内物价应该回落,但是现在国内物价也有逐步上涨的情况。事实上,现在物价上涨的是生活必需品,而非生活必需品现在的价格还是没有太大上涨,同时国内粮价也基本保持稳定。 导致国内生活必需品上涨的原因是:疫情期间生产停止,市场供应的的商品也减少;同时,目前国外疫情肆虐,又无法大量进口商品,以弥补国内不足。再加上今年天气灾害特别多,导致蔬菜和养猪受到影响,于是就带动一批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价格上涨。不过,等到今年第四季度或者明年初,国内生活必需品价格有望逐步回落。
现在国内物价高不高,普通消费者最有发言权。10年前,同季节买蔬菜、鸡蛋、肉类,50元就可以了。五年前买同样的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100元也所剩不多。而现在买这些菜、肉、蛋等农产品,100元肯定已打不住了,至少要120-30元才行。这是经常去菜市场的老头老太太们对物价的感受。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在收入并没有提高的情况下,遇到物价上涨,就意味着生活质量已经在下降。 过去,我们一直在抱怨房价上涨过快,一线城市房价疯涨,二三线城市跟风上涨,从西双版纳至丹东,全国各城市房子轮涨一遍。房价高了老百姓买不起,有的只能做了二三十年的房奴。实际上,这些年国内经济增长没有错,百姓收入增长也还可以,但与疯狂的房价相比,还是远远没有跟上。 现在中国的房地产总市值达到65万亿美元(约合450亿人民币),已经超过了美国+欧洲+日本的房地产60万亿美元的总市值。中国民众拿着发达国家的七分之一的工资,却要买远比发达国家房价昂贵的房子,你会觉得房价不贵吗? 如果国内房价贵了,我们也可以租房居住,只要国内商品价格稳定就好了。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猪肉价格开始大涨。本来十二三元一斤的猪肉,却涨到了三十二元一斤。 主要是为了达到环保要求,各地强行关停了很多小型养殖场,再加上非洲猪瘟传入国内,这才导致国内猪肉需求缺口太大,短时间内需求缺口无法补足。 如果猪肉价格上涨了,大家可以换成其他肉类制品可以替代。但是,像鸡蛋、牛肉、鱼肉等农产品的价格也跟着猪肉一起上涨。这对于富裕家庭来说,影响并不大,但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日子过得就有些艰难了。 从目前情况来看,除了粮价没有太大涨幅之外,蔬菜价格也受天气影响,产量减少,而出现大涨,现在一般蔬菜价格都要3-5元之间,普通家庭买上几样蔬菜每天也要支出几十元钱。 而对于多数民众来说,虽然物价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但是大家的工资没有涨,有的由于单位效益不好给降薪了,有的人失业了。如果此时再碰到短期物价的蹭蹭上涨,人们感受到目前国内物价整体有些偏高就不足为奇了。 今年国内物价为何会出现疯狂上涨,以至于广大民众深感压力较大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物价上涨的原因你可以找出千百条理由。但归根结底,就是货币政策宽松有关系。上半年M2规模增加了15万亿,最近几个月M2增速都在13%以上。当市场上流动性多了,而社会上的商品还是原来这些规模,物价要不涨也很难的。 另一方面,如果物价上涨了,但是老百姓的收入同步增加了,银行理财也跑赢了通胀,那即使物价有所上涨,人们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因为你的收入水平同步在提高。 但问题是,物价上涨了,多数人的收入水平没有跟上,这样百姓们的生活质量就下降了,这样大家觉得物价实在过高就很正常了。 其实,老头、老太们讲得很诚恳,他们并不要求养老金年年大涨,只要物价保持稳定,生活质量不下降,就满足了。现在我们拿着发达国家七分之一的工资,却要面对比他们贵得多的物价水平,的确会觉得国内物价有些偏高了。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猪肉价格开始出现反弹。总共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今年的春节前后,由于猪肉需求旺盛,市场供应不足,就导致了猪肉价格涨到40元/斤。另一个高峰就是现在,国内猪肉价格从23元/斤起,一直涨至现在35元/斤,马上就要挑战前期40元/斤的高峰期。广大普通百姓早已经大喊越来越吃不起猪肉了。 导致国内第一波猪肉价格大涨的原因有二个:一个是,我国为了加大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努力减少个体养殖户的数量,实现养殖场的规模化养猪。结果,个体养殖户的生猪都改行去做其他事情了,养猪的人少了。而大中型养猪场出栏的猪肉又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 二个是,非洲猪瘟传到我国,使国内很多养猪人减少生猪存栏数,这导致全国猪肉供应缺口巨大,估计要恢复到正常水平还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 而春节前后猪肉价格涨到40元/斤,从2月份出现高位之后,猪肉价格便出现了下跌,直到今年的6月下旬,猪肉一度出现了23元/斤左右的价格,而从7月份开始,猪肉价格返身向上,大有再创前期高点40元/斤新纪录之势头。 那么,最近国内猪肉价格怎么会上涨了呢? 第一,今年国内南方多雨,大量的洪水泛滥,把养殖场都给冲掉了,养猪户损失惨重。再加上,洪涝灾害造成养殖场与菜市场之间道路不通畅,生猪市场供应不足,所以导致猪肉价格的疯狂上涨。 第二,本来国内猪肉价格上涨,可以引入进口猪肉平抑物价,但是国内害怕进口猪肉表面上携带新冠病毒,以及国人对进口猪肉不放心,进口猪肉就暂停了。之前听说今年7月份有4万吨美国猪肉到中国,后面就没有声音了。现在国内猪肉零售价35元/斤,而进口猪肉的价格只有不到10元人民币。如果进口猪肉到来可以平抑一下国内猪肉,现在因为国外疫情没有好转,所以暂停进口猪肉,那只能是任凭国内猪肉价格蹭蹭上窜了。 第三,尽管现在普通百姓吃猪肉的人越来越少,早已换成其他肉类食品了,但国内的疫情已经过去了,很多工厂、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学校都开始复工、复产、复学了,食堂对猪肉的采购需求开始上升了。 同时,餐馆恢复营业,对猪肉的需求也开始回暖。接下去又要过中秋、国庆节等节日,国内猪肉价格由于需求较旺,一·时半会跌不下来。 近期,猪肉价格反弹至近40元/斤,主要原因是中国各地洪涝灾害频繁,使得养猪户损失惨重。同时,进口猪肉减少,进口猪肉无法抑制国内猪价的上涨趋势。还有,大量的流动性趁着猪肉需求短缺,而加快了猪肉等肉蛋价格的上涨,更关键的是,随着立秋季节过后,目前国内社会对猪肉的需求开始增大,从短期来看,猪肉价格暂时跌不下来,最快也要到今年底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