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寿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十大理赔案例。上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寿攻坚克难,快速响应和受理客户理赔需求,共处理赔案670万件。其中,前十大理赔案件最高赔付金额接近1600万元,件均赔付金额578.8万元。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人寿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化科技赋能,创新服务方式,全方位提升理赔服务品质,全力为客户提供更加快捷、温暖的理赔服务体验。 C先生,是一名公司管理人员,拥有良好的经济条件以及较强的保险意识。2015年至2020年期间,C先生先后投保了国寿鑫易宝年金保险、国寿鑫如意年金保险(白金版)、国寿鑫福临门年金保险等多份保险。2020年2月,C先生因脓毒性休克身故。中国人寿接到客户家属理赔申请后,立即核实处理,及时向客户家属给付保险金1581万元。 中国人寿表示,为家里的“顶梁柱”投保充足的保险,就是给家庭一份稳定的保障。保险,不能杜绝风险,但是可以转移风险事件带来的经济压力。有了保险,人们就能在风险来临时,更加从容地面对。
面对恶意投诉,保险业高度重视,正积极加强风险排查,正面迎战。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昨日发布《关于2020年第二季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接收保险消费投诉33732件,同比增长26.86%。保证保险和普通人寿保险纠纷投诉合计达12859件,占比超过38%,是拉高保险纠纷的主要推手。 一家大型财险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保险业投诉量增长较快,增速远远高于过去。恶意投诉是推高今年投诉量的主要因素。受疫情影响,个人和企业资金状况相对紧张,社会信用风险高企,保险消费者的非正常退保诉求攀升,在“代理退保黑色产业链”(下称“黑产”)不法团伙诱导下,相应恶意投诉飙升。 具体来看,业务规模相对较大的大公司面临的投诉纠纷也相对较高。通报数据显示,财险公司保证保险纠纷投诉达6433件,占比39.71%,平安财险、人保财险、易安财险的投诉量最为突出。人身险公司涉及普通人寿保险纠纷投诉6426件,占人身保险公司投诉总量的36.65%,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的投诉量最为突出。 上述负责人表示,这几家公司今年收到的恶意投诉比较多,在很多地区都出现了针对这些大公司的恶意投诉团伙。他们通过离职营销员、中介渠道等各种途径收集这些公司的保单持有人信息,诱导保单持有人通过恶意投诉来进行非正常退保。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与去年相比,今年保险业恶意投诉最主要的变化和特征是“由暗转明”,从零散代理逐步转向公司化运作,并且地区范围日渐扩大,甚至有大型保险公司旗下八成分公司都曾遭遇过“黑产”团伙的黑手。 保险公司开始正面迎战,表示绝不姑息。多家公司向记者反馈,公司从上至下高度重视,一方面重建内部投诉管理和处理机制,加强源头治理;另一方面积极推动行业协会、金融消费调解中心等平台构建多维纠纷调解机制,提升纠纷化解的公允性。 监管部门也已注意到相关风险,正在积极指导各银保监局和保险公司加强风险排查。以保证保险为例,一方面指导保险公司规范贷款保证保险销售行为,将风险防控端口前移,实施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另一方面切实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要求各公司加强贷款保证保险销售过程的风险监测与研判,完善应急预案。 一家小贷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透露,为了提升风控能力,一家大型财险公司正在加强与小贷公司等拥有信贷业务风控能力的第三方平台合作:一是加强保证保险业务的事前筛选,剔除高风险客户;二是借助第三方平台进行贷款违约客户的事后追偿,提高抵押资产处置效率。
“中国居民家庭资产结构正在进入新的拐点,不动产配置比例已经见顶,金融资产配置将会加速增加。多年来在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中居第三的商业保险将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在近日由《中国银行保险报》主办的中国寿险百人峰会上,大家保险集团总经理徐敬惠表示。 事实上,随着国民财富积累和今年疫情的催化,保险的发展机遇普遍被看好,保险业被认为将迎来“白金时代”。但同时,业内专家表示,国民保险意识的崛起也将推动保险进一步回归保障,而这也将让保险业的竞争从产品竞争进入服务竞争的时代。 保险将迎来“白金时代”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今年上半年保险业仍然实现了保费的正增长。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7万亿元,同比增长6.5%。 平安人寿董事长丁当表示,未来,随着经济持续增长、保险深度提高,在疫情的催化下,保险将迎来“白金时代”。 “以往认为,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类面临的风险可能会逐渐降低,从事风险管理的人因此会被迫从事另外的工作。但现实恰恰相反,人类生活领域的扩大及未来科技的发展使得风险总量增加,保险可以施展的空间因此也不断扩大,今年的疫情就是一个例子。”丁当称。 健康险在疫情期间的高增长印证了这点。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人身险公司新增保单件数达4.8亿件,同比增长24.9%,健康险保单件数大幅增长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人身险公司健康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4003亿元,同比增长16.43%;健康险新增保单件数达1.71亿件,同比增长25.1%。 除了疫情的催化因素,徐敬惠认为,从中国居民家庭资产结构角度来看,商业保险也将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 徐敬惠分析称,宏观社会经济环境深刻变化,使保险行业上升动能不断积蓄。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民财富积累和消费能力不断增加,保险的社会购买力得以持续提升。截至2019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对照发达国家保险业发展的经验,人均GDP与寿险深度呈现出“S型曲线”关系,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以上时,其人均保险费支出将有明显加速增长的趋势,我国保险业正在进入到这一快速发展的阶段。 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大量失去土地保障的新市民,随着收入的增加,风险保障需求与财富管理需求将被不断激活和释放;另外,自2019年起,市场逐步形成长期利率进入下行周期的共识,理财产品、货币基金等产品收益率下降明显,且有不断下降预期。这种背景下,保险作为家庭长期财务规划的重要组成,在利率下行周期能够锁定长期收益率,具备一定的财富管理优势。 因此,徐敬惠认为,中国居民家庭资产结构正在进入新的拐点,不动产配置比例已经见顶,金融资产配置将会加速增加。而其中,多年来在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中居第三的商业保险将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 行业将转为服务竞争 “回归保障之日,就是我们保险业从产品竞争到服务竞争之时。”鼎诚人寿董事长万峰在上述峰会上说。 目前,不管是监管导向还是行业规律使然,在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整个保险业都在回归保障的道路上。在这个过程中,千万保险营销员该如何转变思路? 对此,万峰提出了寿险营销面临的三个转变。第一个转变是从推销产品向提供风险管理计划转变。他认为,中国寿险业的几十年发展中,营销员的定位并没有根本得到解决。营销员应该定位为风险管理师。后者更关注风险管理和保障,这样就有助于保持与客户的长期的关系。“一般营销员是寻求客户,而风险管理师是创造客户。因为风险管理师是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计划,帮助客户做风险管理,这一定是在创造客户。不仅如此,定位于风险管理师后,更容易受到社会接受和认可。”万峰表示。 另外,营销员需要实现从现在的保费制胜到客户制胜。“营销员要意识到,保费是公司的,客户才是自己真正的资源。寿险经营的核心不是为了完成指标,达成业绩,而是经营客户。” 除此之外,则要实现从销售新单向服务旧单转变。万峰认为,不能只销售新单,不管旧单。事实上旧单服务才是真正的客户经营,优秀的售后服务是客户体验及认可保险的关键,更有利于形成客户黏性。 “今天保险回归本源开启了一个新时代,营销员不仅要观念变,方式也要变,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潮流。”万峰总结道。
新华保险前7月保费收入1072.5亿元 新华保险公告,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期间,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072.5亿元,上年同期为824.5亿元。
特斯拉正式挺进国内保险市场了! 天眼查信息显示,近日,特斯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下称特斯拉保险经纪)注册成立。这意味着,特斯拉的保险“作战图”从美国拓展到了中国。 实际上,早在特斯拉之前,上汽、广汽、一汽、东风和通用汽车等大型汽车厂商已成立了保险类子公司,服务自身的汽车生态。 市场关心的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特斯拉成功拿下保险经纪牌照后,将如何反哺广大新能源车主和自身业态?大家期盼已久的新能源专属车险,是否有望率先在特斯拉“开花”? 详情请扫二维码↓
近期,凭借在抗癌特药方面的探索成果,互联网保险公司泰康在线获得由赛柏蓝、医师服务主办的2020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大会“2020最佳商业健康保险企业奖”,为高价特效药“飞入寻常百姓家”提供了保险解决方案样本。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由大型传统保险企业发起成立的互联网保险公司,泰康在线背靠泰康保险集团大健康生态优势,着力推动“保险+医疗”深度融合、加速“药险融合”,目前已取得积极成果。去年,泰康在线联合微保、镁信健康在业内首推“药神保·抗癌特药保障”产品,整合药企资源打通供药环节。 据了解,“药神保”基础版每月1元,覆盖目前社保目录外的全部12种高价抗癌特药,用药保障期为两年;升级版每月6元起,覆盖目前国家批准引入的所有抗癌特药,并且将随着国家批准的特药目录同步升级保障范围,自动覆盖新的抗癌特药,且用药保障期升级至三年。 截至目前,“药神保”的供药网络覆盖全国250多个城市、1100余家DTP药房,可为患者提供送药上门服务,解决了癌症患者“吃不起、吃不上、吃不久”药的痛点。
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合计承保亏损超过95亿元,成为拖累财险公司上半年承保业绩的主要因素。昔日火爆险种如今偃旗息鼓,也倒逼中小财险公司探索新出路。多家中小险企负责人告诉记者,短期健康险是中小公司下半年的主要探索方向,甚至有公司将其作为未来几年的战略方向。 5年前,凭借给互联网金融产品兜底的“胆量”,信保业务一度成为中小险企竞相加码的火爆险种,承保范畴在近几年进一步扩展到互联网贷款,想在市场正热的消费金融领域分得一杯羹。然而,从“踩雷”互联网理财到频频遭遇借款人违约,信保业务涉及领域大多留下“一地鸡毛”。 业内人士分析称,险企如果企图靠一类险种、一种爆款产品冲击保费规模,而忽视专业性上的提升,最终只能因风控能力不足而陷入亏损。 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表示,风险积累和出清是个不断进行的动态过程,由于风险暴露和多项监管措施的实施,信保业务整体风险正在逐步出清。综合考虑近两年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消费及融资行为的违约状况、信保业务规模和承保领域、险企采取的风险管控措施,信用保险的承保绩效目前处于探底回升阶段,保证保险相关风险还需要一段时间出清。 国信证券相关研究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健康支出增加,患者医疗费用中自费部分不断上涨,支出压力加大。因此,未来医疗健康险发展空间广阔。近年来,“百万医疗险”深受市场欢迎,也反映了市场对医疗保障的真实需求。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对保险行业较为直观的影响是,人们的健康意识以及风险保障意识都得到了加强,对于保险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尤其加大了对健康类险种的关注,这些都将推动健康险业务快速发展。 不过,与大公司主要依赖代理人营销的传统道路不同,随着网销保险的普及,中小险企更倾向于借道互联网平台。一方面,中小险企与保险科技公司合作,提升互联网业务能力;另一方面,中小险企通过支付宝、微信及各类互助平台间接触达客户。 数据显示,国内超过60家保险公司已与水滴保险商城达成合作,上半年年化签单保费近60亿元。 以四大互联网险企之一的泰康在线为例,该公司正在不断优化业务结构,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健康险、车险等业务占比已超过80%。泰康在线CEO刘大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泰康在线将继续围绕大健康生态建设,在巩固集团自有优势资源的同时,加强与更多外部场景和生态企业的合作,构建健康生态圈,加快推进包括病前问诊、寻医问药、病后照护、保险支付在内的健康管理服务闭环。 部分中小公司还通过股东资源为自身赋能。引入国厚资产作为第一大股东后,长安保险便着重发掘大股东在资本、人才、机制、资源方面的能力。长安保险总裁张子良表示,公司将深化与政府、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合作,在财产安全、健康医疗、农业保险等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前不久,长安保险与蚌埠市政府、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徽商银行、银河证券、长盛基金、蚌埠农商行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宽银政“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