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起,实施重大疾病险新规。 在不幸罹患重大疾病,比如恶性肿瘤、急性心梗、脑中风后遗症等等之后,患者可能花巨大的医疗费,在治疗结束后,还要经历长时间的康复期,不能正常工作,这时候他们就会失去经济来源。重疾险就是让购买者在这种情况下能获得经济赔付保障生活,所以不少人也选择重疾险作为补充保障。 以前重疾险多是疾病发生后一次赔付,不再续保。从2月1日起,旧版重疾定义下的保险产品就要全面下架。按照新规,一些疾病将按照轻重两级赔付,并可以续保,赔付的病种数量也增加了。 新规2月1日起实施 老产品全部下架 据介绍,重疾险新规首次引入轻度疾病定义,将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后遗症3种核心疾病,按照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疾病和轻度疾病两级。并且该三种轻度疾病可以获赔的保险金额比例上限,确定为总保额的30%。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 商敬国:我们之所以把它分级,就是使得保费用在更合理的地方。作为轻症赔付,因为它只赔一部分的保额,所以保单继续有效。 另外,新规还增加了病种数量,将原有25种重疾定义完善扩展为28种重度疾病和3种轻度疾病,并适度扩展保障范围。内容表述方面,更加规范统一,消除广大消费者对于重疾定义在人体损伤标准方面与伤残标准描述不一致的困扰。 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 张越:描述上它会对重疾定义更加完善、更加清晰,其实可以减少很多的大家对一些病症理赔过程当中的一些歧义,更加好地去维护客户的保障利益。 另外,中国精算师协会也发布了《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20)》,作为重疾险产品定价的依据。据介绍,重疾表修订实施后,从价格上看,对于主流重疾险产品,如果在相同保障责任的前提条件下,重疾险产品价格会略有下降,对于定期重疾险产品,部分年龄段的价格会有明显下降。 重疾险新旧切换 提供的保障更有针对性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重疾险新旧切换,是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进行的一次正常的产品升级,相较于2007版旧规范,基于新规范开发的重疾险产品能为消费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保障。 专家表示,重疾险新规的实施,是我们国家民生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2007版旧规范,新规范无疑是更加准确、全面,为消费者提供的保障更加有针对性。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 商敬国:在新的定义下,每一个病种,定义得更准确,也就是说它的定价更准确,对客户来说选择起来更方便,保障更有针对性,同样的保费,保障提高了。就是让我们在有限的保费支付下,能够有更针对性的保障。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 王绪瑾:我们为什么改了,是因为我们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需求发展的变化,所以需要完善。广大消费者一定要保持理性的态度,要相信,新规肯定比旧规要完善。 另外,为了保障已经投保了旧定义下重疾险产品的客户利益,保险公司推出了“择优理赔”的方案,以应对新旧重疾定义在过渡期带来的冲突,也就是购买了老产品的消费者,能够在新规实施后,仍然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 结合自身需求买保险 别盲目跟风 在这次重疾险新旧产品切换时间点临近时,有些业务员借“新产品不如旧产品好”“新产品会涨价”等等进行误导式宣传,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多卖保单。监管部门表示将严查这种产品炒停、误导宣传的行为。 其实不管业务员怎么说,买保险还得看自己的需求,购买时除了重点关注保险条款,也可以多咨询有医学背景的人。另外,也要利用好15天的犹豫期,如果想退保,15天内可以全额退保,犹豫期过了再退,就会有经济损失了。
继摘得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的头筹后,首家外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的牌照又花落安联。 1月28日,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安联中国控股”)正式宣布,已获得中国银保监会批准,将发起筹建安联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安联保险资管”)。这是《中欧投资协定》于2020年12月30日谈判完成后获批筹建的中国首家外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也是业内首家获批筹建的外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 银保监会批文显示,安联保险资管由安联中国控股独资成立,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注册地为北京。中德安联CEO、安联控股副总经理陈良拟任董事长,拟任总经理甄庆哲则曾担任中意资管总经理。 安联集团表示,筹建安联保险资管是安联集团以安联中国控股为平台进军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的重要战略举措,表明了安联集团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和长期承诺。作为安联中国控股启动在华战略布局的重要步骤,未来安联保险资管将依托安联集团全球投资平台优势和百年国际金融风险管理经验,打造一支专业的本地投资管理团队。 事实上,安联保险资管的获批筹建也得益于中国一系列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外资保险公司加大在华投资的政策,是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积极成果。在去年12月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就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投资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而去年发布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及其一系列配套法规,则明确了保险资管产品定位为私募产品,面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产品形式包括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等,其中组合类产品可以面向自然人合格投资者开放,这无疑又给保险资管行业开辟了崭新的发展空间。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余额3.43万亿元,其中组合类产品1.98万亿元、债权投资计划1.32万亿元、股权投资计划0.13万亿元。 而对于安联集团来说,在获得外资独资的保险资管牌照之后,其在华的“安联舰队”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容。据了解,迄今为止,安联已在中国国内9个省份和直辖市设立多家营业机构,业务范围涵盖寿险、财产险、健康险、信用保险、资产管理、旅行救援等所有核心业务。而此次获批的安联保险资管,其股东安联中国控股也是中国金融业新一轮对外开放的背景下由德国安联集团独资设立的中国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于2019年11月正式成立。据了解,其近期提交的增资人民币12亿元的申请已于2020年12月获中国银保监会批准。增资后,安联集团仍为安联中国保险控股的单一股东。 就在两天前,记者独家获悉,安联中国控股旗下的中德安联人寿49%股权被其中方股东中信信托挂牌出清,目前竞拍期已结束,除安联中国控股外无其他竞标者,这就意味着安联中国控股可以行使其优先认购权。如一切顺利,中德安联将变身为中国又一家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由安联中国控股全资持有。
1月26日,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指出,“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银保监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务院金融委的决策部署,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其中一项则表现为银行业保险业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金融监管部门主动作为,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灵活把握调控力度、节奏和重点,果断出台了延期还本付息等一系列纾困利企政策措施,为经济恢复增长、保企业稳就业营造了适宜的金融环境。同时,金融机构主动落实政策要求,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减费让利,并创新产品和服务。可以看到,企业融资可得性显著提升,市场活力明显增强,中国成为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迎来深刻变化,金融业发展也必然有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金融发展的主线,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无疑面临更高要求。2021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金融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会议提出,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持。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整体效能。专家表示,金融业要在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视角下,回归本源、找准定位,以针对性、高质效服务助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显著提升 经过金融全系统的共同努力,2020年金融业在支持抗击疫情、推动复工复产、做好“六稳”“六保”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针对疫情防控和恢复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及时出台了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政策,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从2020年4月份开始,经济复苏步伐逐步加快,四季度GDP增速已经超过2019年单季最高增速。”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面对疫情带来的困难和挑战,银保监会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落实银行保险系统防疫工作各项措施。例如,适时制定14项支持政策,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建立应急保障机制,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开展“无接触”服务;紧急提供专项信贷5.3万亿元,重点支持防疫物资生产、疫苗研发等重要行业;及时出台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累计为中小微企业和外贸企业实施延期还本付息6.6万亿元,新增政策性转贷超过1600亿元…… 在监管部门引导下,重点领域贷款、企业贷款“量增价降面扩”,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企业金融服务获得感显著提升。2020年,人民币贷款新增19.6万亿元,增长12.8%;新增制造业贷款2.2万亿元,是上年增量的2.6倍。小微企业融资持续改善,普惠型小微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8.1个百分点,其中五家大型银行增长54.8%。 与此同时,保险业继续发挥“稳定器”作用。2020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1.7万亿元,新增3.2万亿元,同比增长17%;全年保险赔付超过1.4万亿元;大病保险覆盖11.3亿城乡居民;出口信用保险已决赔款同比增长32.4%。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保险业利用强大的资金融通功能,服务小微企业并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和地方的重大项目建设。另外,保险为各行各业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职能也进一步加强,大病保险深入推进,健康、养老保险产品以及政保业务全面推进,为实体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加大科技创新领域支持力度 “十四五”时期,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仍是金融业的核心任务。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下,金融业的重点发力方向渐渐清晰,科技创新是其中之一。 面对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科技自立自强被置于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高度。下一阶段,金融业在服务科技创新尤其是解决“卡脖子”问题和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方面必须有更大作为。会议指出,积极探索促进科技创新的各种金融服务。 “由于科技型企业普遍缺乏抵押物、内部管理不够完善,较难通过抵押担保方式获得银行信贷资金。”周茂华表示,因此,需要加快从传统重抵押、重担保的授信模式,转向更加注重企业发展前景、交易信息等的授信模式。一方面要创新抵押物,例如专利抵押、应收账款质押等;另一方面则要提升风控能力,进而提升信用贷款比重。 对此,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经济学家周景彤表示,要聚焦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加强投、贷、债联动,完善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安排。加快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发展,制定更符合科技型企业发展规律的IPO标准,形成风险投资、资本市场、银行创新型信贷等通力合作的新局面。 企业创新投入大、风险也大,保险在其中也要发挥更大作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保险研究所所长刘冬姣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接下来要注重提升科技保险供给与企业保障需求的适配性。“目前,科技保险供给和企业的个性化、专业化保障需求存在错位,未来应该以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来设计产品,有效对接高科技产业具体风险,加强风险管理服务。” 此外,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来源稳定、期限长等特点,非常契合科创企业发展需求。随着银保监会取消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制,保险资金还将进一步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和科技企业的股权融资支持,并且深入推进与银行等机构的合作,为支持科技创新搭建多层次投融资和风险分担机制。 提升金融服务的整体效能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2021年,挑战与机遇并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对此,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整体效能。 首贷、信用贷款等的重要性再次被强调。会议明确,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持续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加强民生领域金融支持。近日,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对市场有前景、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符合普惠型小微企业标准的民营小微企业,延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引导银行加大“首贷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将融资成本保持在合理水平。 对此,专家表示,当前企业生产经营还在恢复过程中,依然需要信贷资金支持。下一阶段,各项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金融仍要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的精准支持力度,引导银行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制造业企业、中小微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投放。 谈及商业银行如何大力支持“首贷户”,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商业银行应制定首贷投放计划,对信贷规模、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等进行专门安排;主动破解信息不对称,加大行内数据整合应用,并对接支付类数据、政务类数据、商务类数据等“替代性数据”,研发针对性产品;升级信贷管理系统,搭建民营和小微企业专门的授信模型、开发手机应用程序等。 值得关注的是,会议还提到要推动发展养老、健康、责任、巨灾等保险。其中,专家认为,未来需要进一步拓展巨灾保险的保障内容。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朱俊生表示,除了保交所和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共同体部分成员联合开发的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台风洪水巨灾保险产品外,目前的巨灾保险主要限于地震,尚不包含台风、滑坡、泥石流、洪水、森林火灾等其他灾因,保障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要推动包含更广泛灾因的巨灾保险出台,进一步丰富巨灾保险制度的保障内容,尤其是可以考虑尽快将洪水纳入巨灾保险保障内容。
1月26日,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回顾2020年主要工作,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银保监会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务院金融委的决策部署,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对于2021年的工作,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改革优化银行保险机构体系。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继续推动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资本,推动大型银行向中小银行输出风控工具和技术。 银保监会表示,要毫不松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严格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和重点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规定。继续做好不良资产处置。加快推动高风险机构处置。加大对非法金融以及“无照驾驶”打击力度。积极防范外部风险冲击。 要大力规范整治重点业务。持续整治影子银行,对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的新形式新变种露头就打。对理财存量资产处置不力的机构加大监管力度。 要切实加强对互联网平台金融活动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加强对银行保险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开展金融活动的监管。坚决遏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的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 人民币贷款增19.6万亿 坚决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做好金融服务,确保疫情期间金融秩序不乱、服务不断。紧急提供专项信贷5.3万亿元。全力支持武汉、湖北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累计为中小微企业和外贸企业实施延期还本付息6.6万亿元,发放应急贷款242.7亿元。 有力支持国民经济稳步复苏。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19.6万亿元,增长12.8%。新增制造业贷款2.2万亿元。普惠型小微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8.1个百分点,5家大型银行增长54.8%。全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新增3.2万亿元,保险赔付超1.4万亿元。 在上周举办的国新办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介绍,银行业保险业2020稳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继续保持稳健运行良好态势,改革发展取得新的成绩。 资产负债及业务稳步增长。2020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1%。总负债29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2%。保险公司总资产23.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原保险保费收入4.5万亿元,同比增长6.1%;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1.7万亿元,同比增长17%。 高风险金融机构、重点领域风险有序处置 会议指出,2020年银保监会持续做好包商银行风险处置。依法接管“明天系”6家保险、信托机构。安邦集团结束接管。稳妥推进高风险中小银行、保险、信托机构风险处置。全年处置银行业不良资产3.02万亿元,2017年至2020年处置不良贷款超过之前12年总和。有序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全部归零。探索金融反垄断治理机制。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化解大型企业集团债务风险。处置一批重大非法集资案件。2020年全系统处罚银行保险机构3178家次,责任人4554人次,合计罚没22.8亿元。 花大力气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积极推动发行20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持续推进各类银行保险机构的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健全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车险综合改革全面实施。人身保险费率形成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主要工作基本完成。持续推动34项对外开放措施落地见效。 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上周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去年银保监会把中小银行的改革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抓,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进一步明确了中小银行的发展方向。中小银行、地区性的银行必须要做到: 一是在本地发展,不能够全国各地到处跑,原则上它只能够在本地发展。 二是应该聚焦小微企业和“三农”以及个人金融服务,满足当地企业和居民的金融需求。 三是做普惠金融,特别是要把一些薄弱的环节和领域填补起来。这是中小银行的优势所在,也是它们应该承担的使命。中小银行必须要有抗拒盲目做大诱惑的能力,扎根在当地,做小、做细、做实。 正风肃纪反腐,跑在系统性风险前面 坚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切实规范履职用权。深化金融领域反腐败工作,严肃查处薛纪宁、张安顺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积极探索推动清廉金融文化建设。 会议强调,在监管实践中,逐步深化了对新时代金融工作的认识: 一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是以自我革命的方式防止发生金融危机。通过刮骨疗毒、精准拆弹,及时清除风险隐患,努力跑在系统性风险的前面。 三是通过改革开放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把完善公司治理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和科技赋能,使我国金融业不断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是坚持依宪行政和依法监管。遵循宪法宗旨和立法精神,弥补制度短板,主动担当作为,规范金融活动,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是集中强光照射金融领域“灰色地带”。我国金融体系很多问题和隐患来自性质模糊、名实不符的产品和交易,必须加强穿透监管。 六是对“有证”和“无照”活动实现监管全覆盖。从维护人民利益和金融安全出发,恪尽职守、未雨绸缪,始终坚持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 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会议指出,2021年将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力维护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努力实现银行保险监管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持。全力支持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探索促进科技创新的各种金融服务。持续促进扩大内需。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信托。加强外贸领域综合金融服务。稳步推进银行业保险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整体效能。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持续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加强民生领域金融支持。推动发展养老、健康、责任、巨灾等保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改革优化银行保险机构体系。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继续推动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资本,推动大型银行向中小银行输出风控工具和技术。有序推进省联社改革试点。推进村镇银行改革化险和兼并重组。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巩固车险改革,持续深化意外险和健康险改革,推进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和保险营销体制转型变革。 加大对“无照驾驶”打击力度 要毫不松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严格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和重点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规定。继续做好不良资产处置。加快推动高风险机构处置。完善重大案件风险和重大风险事件处置机制。加大对非法金融以及“无照驾驶”打击力度。积极防范外部风险冲击。 要大力规范整治重点业务。持续整治影子银行,对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的新形式新变种露头就打。对理财存量资产处置不力的机构加大监管力度。深入整治保险市场乱象。大力整治名实不符金融产品。会同有关部门深化债券市场改革。 坚决遏制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要切实加强对互联网平台金融活动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加强对银行保险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开展金融活动的监管。坚决遏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的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 梁涛表示,近期,金融管理部门约谈了蚂蚁集团等一些互联网平台企业,指出其在发展金融科技、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普惠性方面发挥了创新作用,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包容性。但是也指出了它们存在的违规监管套利、垄断经营、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问题。金融管理部门按照“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基本要求,采取了规范性措施,开展了清理整顿。这些措施符合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法治要求,符合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的根本利益,与支持民营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目标完全是一致的。 “我们注意到部分互联网平台企业被约谈后整改的态度较为积极,有了初步的效果,我们相信,经过自身的整改规范,互联网平台企业将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的本源,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意识,在服务实体经济和遵从审慎监管的前提下守正创新,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助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力量。谢谢大家。”梁涛称。 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会议指出,要持续提升公司治理和内控管理水平。落实股东承诺制。加强股东穿透审查,依法规范大股东行为,持续清理违法违规股东,建立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常态化公开披露机制。加强关联交易监管制度建设和系统建设。提升董事监事履职能力,完善董事会监事会运行规则。大力倡导合规文化建设。
1月27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消息称,1月26日,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银保监会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务院金融委的决策部署,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银保监会系统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力维护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努力实现银行保险监管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持。全力支持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探索促进科技创新的各种金融服务。持续促进扩大内需。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信托。加强外贸领域综合金融服务。稳步推进银行业保险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整体效能。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持续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加强民生领域金融支持。推动发展养老、健康、责任、巨灾等保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要毫不松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严格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和重点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规定。继续做好不良资产处置。加快推动高风险机构处置。完善重大案件风险和重大风险事件处置机制。加大对非法金融以及“无照驾驶”打击力度。积极防范外部风险冲击。 要大力规范整治重点业务。持续整治影子银行,对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的新形式新变种露头就打。对理财存量资产处置不力的机构加大监管力度。深入整治保险市场乱象。大力整治名实不符金融产品。会同有关部门深化债券市场改革。 要切实加强对互联网平台金融活动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加强对银行保险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开展金融活动的监管。坚决遏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的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 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改革优化银行保险机构体系。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继续推动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资本,推动大型银行向中小银行输出风控工具和技术。有序推进省联社改革试点。推进村镇银行改革化险和兼并重组。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巩固车险改革,持续深化意外险和健康险改革,推进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和保险营销体制转型变革。 要持续提升公司治理和内控管理水平。落实股东承诺制。加强股东穿透审查,依法规范大股东行为,持续清理违法违规股东,建立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常态化公开披露机制。加强关联交易监管制度建设和系统建设。提升董事监事履职能力,完善董事会监事会运行规则。大力倡导合规文化建设。 要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高严格执法能力,对重大风险和重大案件,做到执法必严、过罚相当。提高全流程监管能力,强化事前预警和早期介入,强化事中干预,完善事后风险处置机制。提高协同监管能力和科技运用能力。
1月26日,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回顾2020年主要工作,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 会议指出,2020年,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做好金融服务,确保疫情期间金融秩序不乱、服务不断,紧急提供专项信贷5.3万亿元。有力支持国民经济稳步复苏,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19.6万亿元,增长12.8%。普惠型小微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8.1个百分点。全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新增3.2万亿元,保险赔付超1.4万亿元。 会议强调,在监管实践中,逐步深化了对新时代金融工作的认识:一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二是以自我革命的方式防止发生金融危机。 通过刮骨疗毒、精准拆弹,及时清除风险隐患,努力跑在系统性风险的前面。三是通过改革开放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把完善公司治理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和科技赋能,使我国金融业不断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四是坚持依宪行政和依法监管。弥补制度短板,主动担当作为,规范金融活动,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五是集中强光照射金融领域“灰色地带”。我国金融体系很多问题和隐患来自性质模糊、名实不符的产品和交易,必须加强穿透监管。六是对“有证”和“无照”活动实现监管全覆盖。未雨绸缪,始终坚持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 会议指出,2021年银保监会系统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力维护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努力实现银行保险监管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持。全力支持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探索促进科技创新的各种金融服务。持续促进扩大内需。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信托。加强外贸领域综合金融服务。稳步推进银行业保险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整体效能。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持续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加强民生领域金融支持。推动发展养老、健康、责任、巨灾等保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要毫不松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严格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和重点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规定。继续做好不良资产处置。加快推动高风险机构处置。完善重大案件风险和重大风险事件处置机制。加大对非法金融以及“无照驾驶”打击力度。积极防范外部风险冲击。 要大力规范整治重点业务。持续整治影子银行,对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的新形式新变种露头就打。对理财存量资产处置不力的机构加大监管力度。深入整治保险市场乱象。大力整治名实不符的金融产品。会同有关部门深化债券市场改革。 要切实加强对互联网平台金融活动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加强对银行保险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开展金融活动的监管。坚决遏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的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 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改革优化银行保险机构体系。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继续推动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资本,推动大型银行向中小银行输出风控工具和技术。有序推进省联社改革试点。推进村镇银行改革化险和兼并重组。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巩固车险改革,持续深化意外险和健康险改革,推进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和保险营销体制转型变革。 要持续提升公司治理和内控管理水平。落实股东承诺制。加强股东穿透审查,依法规范大股东行为,持续清理违法违规股东,建立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常态化公开披露机制。加强关联交易监管制度建设和系统建设。提升董事监事履职能力,完善董事会监事会运行规则。大力倡导合规文化建设。 要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高严格执法能力,对重大风险和重大案件,做到执法必严、过罚相当。提高全流程监管能力,强化事前预警和早期介入,强化事中干预,完善事后风险处置机制。提高协同监管能力和科技运用能力。
1月26日,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回顾2020年主要工作,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银保监会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务院金融委的决策部署,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对于2021年的工作,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改革优化银行保险机构体系。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继续推动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资本,推动大型银行向中小银行输出风控工具和技术。 银保监会表示,要毫不松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严格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和重点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规定。继续做好不良资产处置。加快推动高风险机构处置。加大对非法金融以及“无照驾驶”打击力度。积极防范外部风险冲击。 要大力规范整治重点业务。持续整治影子银行,对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的新形式新变种露头就打。对理财存量资产处置不力的机构加大监管力度。 要切实加强对互联网平台金融活动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加强对银行保险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开展金融活动的监管。坚决遏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的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 人民币贷款增19.6万亿 坚决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做好金融服务,确保疫情期间金融秩序不乱、服务不断。紧急提供专项信贷5.3万亿元。全力支持武汉、湖北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累计为中小微企业和外贸企业实施延期还本付息6.6万亿元,发放应急贷款242.7亿元。 有力支持国民经济稳步复苏。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19.6万亿元,增长12.8%。新增制造业贷款2.2万亿元。普惠型小微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8.1个百分点,5家大型银行增长54.8%。全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新增3.2万亿元,保险赔付超1.4万亿元。 在上周举办的国新办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介绍,银行业保险业2020稳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继续保持稳健运行良好态势,改革发展取得新的成绩。 资产负债及业务稳步增长。2020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1%。总负债29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2%。保险公司总资产23.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原保险保费收入4.5万亿元,同比增长6.1%;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1.7万亿元,同比增长17%。 高风险金融机构、重点领域风险有序处置 会议指出,2020年银保监会持续做好包商银行风险处置。安邦集团结束接管。稳妥推进高风险中小银行、保险、信托机构风险处置。全年处置银行业不良资产3.02万亿元,2017年至2020年处置不良贷款超过之前12年总和。有序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全部归零。探索金融反垄断治理机制。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化解大型企业集团债务风险。处置一批重大非法集资案件。2020年全系统处罚银行保险机构3178家次,责任人4554人次,合计罚没22.8亿元。 花大力气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积极推动发行20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持续推进各类银行保险机构的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健全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车险综合改革全面实施。人身保险费率形成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主要工作基本完成。持续推动34项对外开放措施落地见效。 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上周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去年银保监会把中小银行的改革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抓,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进一步明确了中小银行的发展方向。中小银行、地区性的银行必须要做到: 一是在本地发展,不能够全国各地到处跑,原则上它只能够在本地发展。 二是应该聚焦小微企业和“三农”以及个人金融服务,满足当地企业和居民的金融需求。 三是做普惠金融,特别是要把一些薄弱的环节和领域填补起来。这是中小银行的优势所在,也是它们应该承担的使命。中小银行必须要有抗拒盲目做大诱惑的能力,扎根在当地,做小、做细、做实。 正风肃纪反腐,跑在系统性风险前面 坚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切实规范履职用权。深化金融领域反腐败工作,严肃查处薛纪宁、张安顺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积极探索推动清廉金融文化建设。 会议强调,在监管实践中,逐步深化了对新时代金融工作的认识: 一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是以自我革命的方式防止发生金融危机。通过刮骨疗毒、精准拆弹,及时清除风险隐患,努力跑在系统性风险的前面。 三是通过改革开放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把完善公司治理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和科技赋能,使我国金融业不断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是坚持依宪行政和依法监管。遵循宪法宗旨和立法精神,弥补制度短板,主动担当作为,规范金融活动,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是集中强光照射金融领域“灰色地带”。我国金融体系很多问题和隐患来自性质模糊、名实不符的产品和交易,必须加强穿透监管。 六是对“有证”和“无照”活动实现监管全覆盖。从维护人民利益和金融安全出发,恪尽职守、未雨绸缪,始终坚持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会议指出,2021年将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力维护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努力实现银行保险监管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持。全力支持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探索促进科技创新的各种金融服务。持续促进扩大内需。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信托。加强外贸领域综合金融服务。稳步推进银行业保险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整体效能。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持续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加强民生领域金融支持。推动发展养老、健康、责任、巨灾等保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改革优化银行保险机构体系。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继续推动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资本,推动大型银行向中小银行输出风控工具和技术。有序推进省联社改革试点。推进村镇银行改革化险和兼并重组。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巩固车险改革,持续深化意外险和健康险改革,推进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和保险营销体制转型变革。 加大对“无照驾驶”打击力度 要毫不松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严格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和重点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规定。继续做好不良资产处置。加快推动高风险机构处置。完善重大案件风险和重大风险事件处置机制。加大对非法金融以及“无照驾驶”打击力度。积极防范外部风险冲击。 要大力规范整治重点业务。持续整治影子银行,对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的新形式新变种露头就打。对理财存量资产处置不力的机构加大监管力度。深入整治保险市场乱象。大力整治名实不符金融产品。会同有关部门深化债券市场改革。 坚决遏制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要切实加强对互联网平台金融活动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加强对银行保险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开展金融活动的监管。坚决遏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的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 梁涛表示,近期,金融管理部门约谈了蚂蚁集团等一些互联网平台企业,指出其在发展金融科技、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普惠性方面发挥了创新作用,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包容性。但是也指出了它们存在的违规监管套利、垄断经营、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问题。金融管理部门按照“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基本要求,采取了规范性措施,开展了清理整顿。这些措施符合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法治要求,符合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的根本利益,与支持民营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目标完全是一致的。 “我们注意到部分互联网平台企业被约谈后整改的态度较为积极,有了初步的效果,我们相信,经过自身的整改规范,互联网平台企业将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的本源,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意识,在服务实体经济和遵从审慎监管的前提下守正创新,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助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力量。谢谢大家。”梁涛称。 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会议指出,要持续提升公司治理和内控管理水平。落实股东承诺制。加强股东穿透审查,依法规范大股东行为,持续清理违法违规股东,建立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常态化公开披露机制。加强关联交易监管制度建设和系统建设。提升董事监事履职能力,完善董事会监事会运行规则。大力倡导合规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