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融控股公司严把市场准入关,是加强风险源头管控的重要举措,而酝酿已久的相关监管办法也终于于近日落地。 依据《国务院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以下简称《准入决定》),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印发了《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从长远来看,《办法》的出台有利于促进各类机构有序竞争、良性发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由股权架构清晰、风险隔离机制健全的金融控股公司作为金融机构控股股东,有助于整合金融资源,提升经营稳健性和竞争力。在谈到《办法》出台背景时,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指出,一些实力较强、经营规范的机构通过这种模式,优化了资源配置,降低了成本,丰富和完善了金融服务,有利于满足各类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但在实践中,也有少部分企业盲目向金融业扩张,隔离机制缺失,风险不断累积。《办法》遵循宏观审慎管理的理念,对非金融企业投资形成的金控公司依法准入,实施监管,将市场准入作为防控风险的第一道门槛,设立了明确的准入条件。 值得关注的是,《办法》适用于符合三种情形的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机构跨业投资控股形成的金融集团参照《办法》确定监管政策标准,具体规则另行制定。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计划,推出《办法》的正式稿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监管细则将是2020年重要的工作之一。 规范金控公司发展势在必行 “考虑到金融控股公司往往规模大,涉及跨行业交易,其风险对整个宏观经济稳定都有影响,所以必须将其纳入监管体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事实上,当下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开展跨业投资,形成了金融集团,还有部分非金融企业投资控股了多家、多类金融机构,成为事实上的金融控股公司。据《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9)》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12月末,我国已有约80家金融控股公司和“准”金融控股平台。 同时,近年来,确有部分金控集团出现乱象,暴露出较大风险。对此,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就曾指出,一些非金融企业投资动机不纯,通过虚假注资、杠杆资金和关联交易,急剧向金融业扩张,同时控制了多家、多类金融机构,形成跨领域、跨业态、跨区域、跨国境经营的金融控股集团,风险不断累积和暴露。 除了对金融风险的考虑外,曾刚还提到,和持牌金融机构设立的金控公司有严格要求不同,非持牌机构并无并表等要求,不面临资本的约束。不仅容易出现关联交易等问题,也容易造成不同发起主体之间的不公平竞争,扰乱市场秩序。 基于此,规范金控公司发展势在必行。总体来看,《办法》通过正负面清单方式,严格了股东资质监管,在核心主业、公司治理、财务状况、股权结构、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要求,并区分不同类型股东,实施差异化安排,对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提出更高的要求。 2019年7月26日,人民银行向社会公开征求对《办法》的意见,采纳吸收了对金融控股公司股东实施差异化要求、延长提交金融控股公司设立申请的时限、放宽金融控股公司法人层级要求、豁免新设金融控股公司成为金融机构股东的部分资质条件、提高对违规行为的罚款金额等意见。前述人民银行负责人强调,“对于部分放松监管要求的意见未予采纳。” 明晰准入门槛 实施穿透式管理 整体来看,《办法》对持牌金控公司的准入门槛相对比较高,对股东资质、资金来源、穿透管理均有所要求。同时,从宏观审慎角度,加入国际通行的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的要求,执行全面风险管理,以保证金控公司潜在风险得到规避。 具体而言,在设立初期,申请设立金控公司需满足实缴注册资本额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不低于所直接控股金融机构注册资本总和的50%。曾刚表示,此举限制了一些拥有比较少资本的实体企业去控股金控机构,符合“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的原则。对资本充足率也有所要求——金融控股公司、所控股金融机构以及集团整体的资本应当与资产规模和风险水平相适应,资本充足水平应当以并表管理为基础计算,持续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务院银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具体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制定。曾刚强调,这会对金控公司后续发展形成较大影响,避免其无序发展,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其风险抵御能力。 对于外界所关心的并表管理的范围,《办法》指出,对于具有业务同质性的各类被投资机构,即便其资产规模占金融控股公司并表资产规模的比例较小,但加总的业务和风险足以对金控公司的财务状况及风险水平造成重大影响的;被投资机构所产生的风险和损失足以对金融控股公司造成重大影响的,包括但不限于流动性风险、法律合规风险、声誉风险等;通过境内外所控股机构、空壳公司及其他复杂股权设计成立的、有证据表明金控公司实质控制或对该机构的经营管理存在重大影响的其他被投资机构,都纳入并表管理的范围。 另外,金控公司应当在并表基础上,建立大额风险暴露的管理政策和内控制度以及与风险限额相匹配的风险分散措施、集团内部的风险隔离机制等;强化法人、人事、信息、财务和关联交易等“防火墙”,包括对共用销售团队、信息技术系统、运营后台、营业设施和营业场所等行为进行合理隔离,有效防控风险,保护客户合法权益。 对于已具备设立情形且拟申请设立金控公司的,向人民银行提出申请的时间,相较于征求意见稿,从《办法》实施后半年修改为一年内。对于《办法》实施前已存在的、但股权结构不符合要求的企业集团,经金融管理部门认可后,在过渡期内降低组织架构复杂程度,简化法人层级。如果未达到《办法》规定的监管要求,可以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整改,由人民银行合理设置过渡期,并负责验收。 基于以上要求,目前来看,会有一些以“金控”名义运行的企业受到影响,《金融时报》记者经过梳理发现,甚至有部分省份的金控集团在注册资本方面不达标。北京金融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范文仲撰文称,对非金融企业集团而言,从短期来看,一些与《办法》监管要求有一定差距的企业,需要根据《办法》要求进行调整,将金融业与实体产业分离,压缩股权层级,规范公司治理和并表管理。从长期来看,《办法》的实施有利于建立一个规范的市场环境,促进金控公司规范运营、良性发展。 对互联网巨头影响引发关注 近年来,不少互联网企业将业务拓展至金融领域,规模庞大、业务创新多,对监管形成一定挑战。2018年5月,人民银行选取了蚂蚁金服、苏宁集团等具有代表性的5家企业开展模拟监管试点。《办法》对于近几年日渐活跃的民营金控公司、金融科技公司有何影响受到市场关注。 有监管人士称,对新兴的金控公司没有特殊要求,统一参照《办法》以及后续相关细则进行监管。不过,由于其运作模式有较大特殊性,也有几家企业规模非常大,“机构可能需要做相应整改”。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院长傅蔚冈表示,《办法》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业务层面没有新增太多监管条件,也没有对具体业务进行干涉。对金融科技企业的影响,主要看对资本、杠杆率有无额外要求以及对联营模式是否有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几天前,5家开展模拟监管试点金控公司之一的蚂蚁集团,日前针对“金控准入管理”进行了回复。其在上交所官网披露的科创板上市第二轮问询函的回复中表示,“公司拟以全资子公司浙江融信为主体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并接受监管,并由浙江融信持有相关从事金融活动的牌照子公司的股权。” 另一家模拟监管试点企业苏宁集团则在去年9月发布公告称,苏宁金服完成增资扩股,合计募集资金100亿元。截至2019年9月27日,苏宁金服的相关增资工商变更已经完成,公司持有苏宁金服41.15%的股份,苏宁金服成为关联方苏宁金控的控股子公司。也就是说,苏宁易购已经完成了苏宁金服的独立拆分。对于苏宁金服剥离苏宁易购集团的原因,相关人士回应称,“苏宁金服独立经营是集团金融板块业务发展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满足监管对于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隔离的要求。原则上,未来所有金融相关业务均由苏宁金服下属各子公司分别持牌独立开展、合规运营。” 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东认为,试点工作已经为企业积累了很多合规经验。《办法》在核心条款上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基本一致,或不会对这类公司的相关业务模式产生大的影响。
杠杆是一般双刃剑,既能放大收益,但是也会同步放大风险,15年股市非理性波动之际,很多杠杆投资者,逃生无门,最后是亏得血本无归,可是在利益驱使下,人的投机本能总是会被不断的激发,杠杆平仓的惨痛记忆或许只有七秒,伤疤未好可能就忘记了疼痛,不断的加杠杆投资,仁东控股(行情002647,诊股)连续跌停,可能再度让加杠杆投资者承受血本无归的痛楚。 仁东控股是今年一个大牛股,但基本面并不是太好,16年通过重大资产重组,主营业务转型为第三方支付业务,目前主营业务为第三方支付、商业保理、供应链管理、金融科技产品研发等,可是转型不是十分成功。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流动负债达23亿元,截至2020年10月25日,公司账面上货币资金虽有13.65亿元,但受限的货币资金为13.14亿元,占比高达96%。10月29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兴业银行(行情601166,诊股)向公司发放的3.5亿元银行贷款发生逾期,不仅仅流动资金紧张,仁东控股商誉市值也是很高,三季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商誉约9.99亿元。而同期公司净资产为9.66亿元,也就是说,截至三季度末仁东控股商誉占净资产比例为103.40%,今年一季报、中报、三季报分别亏损2分钱、4分钱、4分钱。 可是就是这样的一家公司股票,走出独立的牛市行情,如果从19年14元算起,涨到最高64.72元,股价涨幅高达4倍以上,今年从16.74元算起,涨幅也在4倍左右,是地地道道的牛股,从股价上涨的斜率来看,沿着5日线稳健上涨,基本没有涨停,也没有明显放量,换手率长期维持在1-2%之间为主,因此具有长期资金运作的牛股特征。 正因为稳健上涨,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加杠杆炒作,较长时间以来,仁东控股融资余额保持在30亿元以上,融券卖出为零,2019-08-19被调入成为标的,可充抵保证金最高折扣率65%,估计券商不会给出如此之高的折扣率,越后买进的投资者折扣率可能越低,9个跌停,暂时无法计算杠杆资金会有多少面临爆仓的命运,但是从媒体报道看,已经有投资者融资买进面临爆仓,问题是面对百万手以上的跌停板封单,即使券商有意强制平仓,也是无法卖出的,这就会带来仁东控股流动性枯竭,增加一字跌停板数量,就会增加新的爆仓筹码,如果投资者不能及时追加保证金,市场强制平仓抛售就会增加,这就会带来恶性循环,跌停板难以打开,引发更多的跌停板,目前有184万手跌停板封单,可是成交只有800多万元,何况仁东控股涨幅巨大,按照最低价算起,23元左右收盘价还是有不小的涨幅的,从基本面看,公司目前股价也是不存在低估的成分,股价何时见底依然难以判断。 仁东控股股价大涨大跌,有一个词汇很合适,成也萧何败也萧何,2019年7月,仁东控股大股东仁东信息通过表决权委托方式,将仁东控股控制权转让给海淀区国资委旗下的海科金集团委托协议于2019年11月15日正式生效,有效期为“1+1”年,即委托期限满1年之后可以选择是否延续1年,委托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去年年底开始仁东控股就开始股价上涨之旅,但是11月18日,原控股股东仁东信息及一致行动人与北京海淀科技金融资本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科金”)的表决权委托及一致行动协议终止。被北京海淀区国资委入主一年后,公司实控权又重回自然人霍东手中。股价出现最后上涨以后,就开始见顶下跌,接着就是加速下跌,出现断崖刀一样的一字跌停,闷杀了不少投资者。 从股东户数变化来看,中报有6638户,三季报有13090户,筹码趋于分散,可见大资金走的是边拉升股价边派发筹码的方式,不断把筹码抛售出去,大概率是中小散户高位接盘,这样具有庄股特征的股票,高位横盘近两个月时间,庄家是有充足时间出掉筹码的,投资者并没有产生警觉,尤其是杠杆资金没有产生警觉的太不应该了,股权转让终止以后,部分杠杆资金还是没有警觉离场,这都是贪婪惹的祸。 杠杆资金爆仓的痛楚不是身临其境是无法体会那种刻骨铭心的痛与无奈的,可是这样的结果能怪谁呢?加杠杆不是问题,但不应该加杠杆过度投机,敬畏市场,才是对自己最负责任的态度,拯救自己不能依靠管理层,只能依靠投资者自己。
市值最高蒸发超250亿元,连续11个跌停的仁东控股(002647)被暂停融资买入。深交所公告称,根据各证券公司报送的融资融券业务数据,截至12月8日,仁东控股融资余额及信用账户持有市值均达其上市可流通市值的25%,公司股票于12月9日被暂停融资买入。 融资盘占比达25% 在融资盘强制卖出引来的跟风效应下,仁东控股目前已经连续11个跌停,公司市值已从最高位的超360亿元跌落至106亿元。因融资余额及信用账户持有市值均达到流通市值的25%,仁东控股自12月9日起被交易所暂停融资买入。数据显示,截至12月8日,公司融资余额为30.29亿元,占流通市值比例为25.79%。 事实上,即使没有融资买入的限制,仁东控股新增的融资买入额也极小。12月8日,投资者融资买入公司的金额仅为7万元。 连续几日来,仁东控股跌停板上均有超大封单,而接盘者微乎其微,投资者卖出无门,多数高位进入的股东遭遇“闷杀”。12月9日,跌停板共有177.56万手封单,约合金额33.52亿元。而目前仁东控股市值为106亿元,意味着超三成流通市值正在等待接盘。 一位接近监管的内部人士此前曾向记者表示,庄家控制了不少个人账户的融资盘以及场外配资盘,而在庄家被监管和司法部门控制后,融资盘按规定被券商强制卖出致使该股开始跌停,配资盘也闻风大举卖出,而仁东控股跌停后的成交量极低,且卖盘很大,导致连续跌停引发踩踏。 部分投资者穿仓在即 截至三季度末,仁东控股的股东人数为1.31万户。据 华东地区某券商人士告诉记者:“我们原始托管的仁东控股大概有18个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两融账户持有的,有些账户早已达到了平仓线。现在市场这样单边下跌,挂了单也卖不出去,只能干瞪眼,我们也很着急。” 一位熟悉两融规则的券商人士表示,对于目前已经达到平仓线的仁东控股股份,即便卖不出去,券商每天也会在跌停板挂单,这是必要的风控动作。 据测算,投资者如果按照1∶1融资比例满仓买入仁东控股,目前股价为18.88元/股,也就意味着在成本价在38元/股以上的融资盘在亏光本金的同时,从券商融入的资金也已经出现亏损。 根据相关规定,当信用交易投资者担保物被全部平仓后,仍不足以偿还对证券公司所负债务的,证券公司会向投资者继续追偿,倘若协商不成,最终会采取法律途径进行追偿。 一旦诉诸法律,在法院做出裁定后,相关执行信息将会在个人征信报告中体现,从而影响个人其他信贷业务。 经营情况不容乐观 12月9日晚间,仁东控股再度发布股价异动公告,重申公司目前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 就在仁东控股股价下跌前夕,公司控制权刚刚发生了控制权变更,在被北京海淀区国资委入主一年后,仁东控股实控权又重回自然人霍东手中。 针对股价连续跌停的情况,仁东控股董秘办相关负责人曾向 不过,通过梳理仁东控股的相关公开信息,公司目前经营情况并不容乐观。 进入2020年,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仁东控股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经营业绩出现亏损。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54亿元,同比增长89.77%,净利润亏损2192万元。 今年10月份,公司突然公告在兴业银行的3.5亿元的银行贷款已经逾期。根据公告内容,上述贷款系去年10月份发放,贷款期限为1年,因公司未达续贷条件,需按时偿付本金,但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环境和新冠疫情的影响,公司流动资金较为紧张,已无力支付上述贷款。 此外,仁东控股还被卷入了一起担保金额达15亿元的担保诉讼纠纷。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流动负债达23亿元,其中金融机构借款本息6.41亿;经营性负债3.32亿;其他流动负债13.27亿,三个月到期的流动负债为8.15亿。
风险是涨出来的,股价非理性暴涨往往隐含着非理性的暴跌。 最近,仁东控股(行情002647,诊股)连续跌停引发市场关注,仁东控股暴跌虽然有消息面的因素,也与股价前期涨幅过大有关,针对仁东控股股价大涨,市场有一个观点应该引起监管的重视,那就是高度控盘的庄股。 据 深圳商报,仁东控股自去年11月15日到今年最高价64.72元,累计涨幅达294%,其中今年以来最大涨幅达286.62%。 不愿署名业内人士表示,仁东控股属于被高度控盘的庄股,该股股价下跌是必然的结果,因为其股价上涨缺乏基本面上的支撑。仁东控股今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7.5亿元,同比增长89.77%;净利润-2192万元,同比下降144.5%。不仅仅是深圳商报质疑庄股,知乎上也有文章质疑,从仁东控股的近1年来股价诡异走势可以很明确看出,其是一家高度控盘的庄股无疑。让市场毫无觉察的长期小幅度单边小碎步走势,无论日线、还是分时线,都稳定得让人觉得诡异。截止2020-09-30,前十大流通股东持有3.2亿股,占流通盘57.22%,控盘特征非常明显。 按照我个人观点,仁东控股也具有高度控盘的庄股特征,仁东控股股价大涨,与游资操作手法是迥异的,游资是快进快出,以高换手的拉涨停板的方式完成炒作,仁东控股沿着5日线缓慢上涨,是一条较为平滑的上升K线图,没有什么涨停板,涨幅超过5%也不多,换手率基本上是1-2%,也就是说主力资金不需要多大的成交就可以拉升股价,也不太容易引发监管关注。 仁东控股股价上涨是偏离基本面的,是庄家借助股权转让的一种中长线炒作,公司流动资金紧张,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流动负债达23亿元,截至2020年10月25日,公司账面上货币资金虽有13.65亿元,但受限的货币资金为13.14亿元,占比高达96%。10月29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兴业银行(行情601166,诊股)向公司发放的3.5亿元银行贷款发生逾期,仁东控股商誉市值也是很高,三季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商誉约9.99亿元。而同期公司净资产为9.66亿元,截至三季度末仁东控股商誉占净资产比例为103.40%,就是这样的一家公司,股价最高达到64.72元。一家业绩亏损、负债高企、商誉市值很大的公司何以支撑60多元的股价。 正是因为股价严重偏离基本面,一旦有资金出逃,加上消息面出现变化,11月18日,原控股股东仁东信息及一致行动人与北京海淀科技金融资本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表决权委托及一致行动协议终止。被北京海淀区国资委入主一年后,公司实控权又重回自然人霍东手中,股价上涨的逻辑被严重破坏,资金就很容易夺路狂奔,出现交易拥堵,闪崩就会开始,而且会诱发30多亿元的两融杠杆资金逐级爆仓,引发流动性枯竭,股价连续跌停难以打开,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仁东控股股价闪崩罪魁祸首就是前期股价非理性大涨,偏离公司基本面的暴涨,没有股价暴涨,即使公司股权转让终止,也不会带来这样连续10个跌停板,股价非理性暴涨背后是庄股的质疑。 证券法第55条规定。禁止任何人通过单独或者通过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等8种手段操纵证券市场,影响或者意图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庄股未必都存在明确的市场操纵行为,但是既然仁东控股具有庄股特征,媒体也有诸多质疑,管理层又是强调对市场操纵零容忍保护投资者利益,笔者认为还是有必要介入核查,看看有没有资金在操纵股价,如果没有市场操纵行为,那也可以让市场释疑,如果有市场操纵行为,就应按照证券法予以必要的处罚,严重的话还涉嫌违法,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连夜紧急自救!河南千亿级国企违约后,承诺先还一期5亿本金,那剩下的100多亿怎么办? 一石激起千层浪,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永煤控股”)的突然违约打破了市场沉寂,一时间引发债市连锁冲击,全国煤炭类债券、河北、山西甚至云南等地的国企债均受波及,一级市场被迫取消发行,二级市场遭遇“打折”抛售。 永煤控股债券违约作为这场国企债违约风波的漩涡中心,已过去10天有余,不仅“20永煤SCP003” 10亿元超短融尚未还上,又出现了两笔债券违约!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是兑付的最后一天,如果不能在今晚之前完成兑付,永煤控股将触发交叉违约,这将不仅涉及150亿元的其他永煤债,还会殃及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以下简称“豫能化集团”)的115亿元的债券。豫能化集团为永煤控股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96%,实际控制人为河南省国资委。 图片 永煤控股两笔债券再次违约 11月23日晚间,永煤控股公告称,由于受疫情冲击企业经营承压、债券市场融资困难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流动性出现问题,导致“20永煤SCP004”、“20永煤SCP007”未能按期足额兑付。 中信银行和华夏银行随即联合公告称,作为主承销商,将督促发行人继续通过多种途径积极筹措兑付资金,争取尽快向投资人支付债券本息。 这也意味着永煤控股于11月23日到期的“20永煤SCP004”、“20永煤SCP007”已构成违约。这是永煤控股继11月10日“20永煤SCP003”10亿元超短融违约之后,又现违约事件。 Wind数据显示,“20永煤SCP004”期限0.74年,票面利率4.35%,发行规模为10亿元,到期日为11月22日(因周末顺延至11月23日)。“20永煤SCP007”期限0.57年,票面利率4.38%,发行规模同样为10亿元,到期日为11月23日。 截图 也就意味着,截至目前,永煤控股已有3笔本金共计30亿元的超短融债券已过最后期限,尚不能还上。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相关负责人对于“20永煤SCP004”与“20永煤SCP007”违约的事情回应称“等公告吧,我们还在努力筹措资金。”消息人士透露,发行人本想先支付利息,但最终并未支付。 违约债券持有人会议紧急召开 永煤控股承诺先兑付本期50%本金 11月23日,永煤控股公告称,债券主承销商光大银行、中原银行组织召开永城煤电2020年度第三期超短期融资券2020年度第一次持有人会议。会议时间为19:00-20:00,审议关于同意发行人先行兑付50%本金,剩余本金展期270天,展期期间利率保持不变,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并豁免本期债券违约的议案。如本议案获得通过,发行人将先行兑付本期超短期融资券50%本金,剩余本金延期兑付。会议决议将于11月24日公布。昨晚“20永煤SCP003”持有人会议已召开。会上,河南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一,河南省国资委前期对河南能源的支持方案要继续推进;第二,河南省国资委坚定不移地推进河南能源及所属企业的债务化解和企业改革工作。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从持有人获悉,永煤表示将在协议生效之前(即11月24日)将“20永煤SCP003”50%的兑付本金先支付至主承销商监管账户。协议生效后,主承再打入上清所分配。 对于划转中原银行股权一事,永煤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中原银行股权划转不是无偿划转,是对价转让。“为了尽快筹措资金,如果按照国有资产买卖程序,评估时间周期长。实际上,中原银行股价1港元/股,实际划转按照2港元/股的价格,同时划入了煤炭资产。” 永煤控股相关负责人表示,豫能化集团从11月10日起不再占用永煤资金,也不再归集资金,永煤控股能自主控制资金,后面几期债券的展期条件不优于本期。现在稳定生产,稳定现金流,同时争取外部支持,增加资产处置项目。 永煤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10月底永煤控股资产总额1711亿元,净资产总额383亿元,员工3.5万余人。 交叉违约风险或将“一触即发” 14天之前,“20永煤SCP003”的违约,已构成实质性违约,永煤存续公开债务融资工具中均设置了交叉保护条款,根据募集说明书中相关约定,本期债券违约已触发交叉保护条款。根据约定,永煤有10个工作日的宽限期,在该期限内偿还债务可免于交叉违约,即在11月24日之前无法兑付本金或展期,永煤将面临很大的交叉违约风险。 另外,截至目前,永煤控股存续债券23只,规模达234.10亿元,其中除已违约的3只超短融之外,还有3只超短融将在下个月内到期,金额合计30亿元,一年内到期债券金额合计120亿元。据华尔街见闻,其中15只债券存在交叉保护条款,涉及债券金额为150亿元。 截图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多位债权人认为,即便“20永煤SCP003”能够达成展期,接下来到期的债券如果无法偿还或展期,同样会触发交叉违约条款,这将涉及150亿元的永煤债,及豫能化集团的115亿元的债券,豫能化集团或将进入重整。 永煤债3家被查银行存疏漏 海通证券涉嫌操纵市场 据界面新闻,近日,信用债市场违约风波引发市场关注,在永煤控股债券的违约事件里,多家金融机构牵涉其中,包括海通证券及其相关子公司、光大银行、中原银行、兴业银行、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也就是说,主承销商、证券公司、评级机构、会计事务所等债券发行中介机构均被调查。 此前报道,交易商协会8天连发4文,牵涉5家金融机构,一位接近监管人士透露,在此事件中,3家银行或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未作相关风险提示的疏漏。至于海通证券及相关子公司,交易商协会在18日的调查公告指出,根据调查获取的线索并结合相关市场交易信息,发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相关子公司涉嫌为发行人违规发行债券提供帮助,以及涉嫌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涉及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和交易所市场公司债券。 市场纷纷猜测,永煤控股违约一事或与“自融”相关。上述接近监管人士确认了这一点,但同时也表示,具体的调查还在进行中。 11月22日,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11月21日召开金融委第四十三次会议,研究规范债券市场发展、维护债券市场稳定工作。会议提出,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履行责任。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从大局出发,按照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坚决维护法制权威,落实监管责任和属地责任,督促各类市场主体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建立良好的地方金融生态和信用环境。 值得关注的是,会议要求,秉持“零容忍”态度,维护市场公平和秩序。要依法严肃查处欺诈发行、虚假信息披露、恶意转移资产、挪用发行资金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厉处罚各种“逃废债”行为,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强化市场约束机制。发债企业及其股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必须严守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坚持职业操守,勤勉尽责,诚实守信,切实防范道德风险。 编辑|程鹏杜恒峰王嘉琦 校对|孙志成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界面新闻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wind、中国政府网、公开信息
图片来源:网络 12月10日,领地控股(即领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股票代码HK:06999)于港交所挂牌上市。开盘价报5.69港元/股,与发售价持平。 截至发稿,领地控股股价维持5.69港元/股,总市值约56.90亿港元。 另据华盛证券暗盘数据显示,昨日领地控股暗盘收盘报5.66港元/股,较发售价5.69港元/股跌0.53% 领地控股公布的上市发售价及配发结果显示,经扣除就全球发售应付的包销佣金以及估计开支后,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其将收取的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为13.192亿港元。 募集资金用途方面,领地控股称约60%或约7.28亿港元,将用于拨付现有项目,包括物业开发项目的建设成本。 另有约20%或约2.43亿港元,将用于为未来项目提供资金,包括土地收购成本;约10%或约1.21亿港元,将用于偿还项目开发的现有计息借款;约10%或约1.21亿港元,将用于一般业务营运及营运资金。 今年4月9日,领地控股第一次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6个月后,申请材料显示失效。10月12日,领地控股再次提交招股书。11月19日,领地控股通过聆讯。 聆讯后资料显示,领地控股是一家于四川房地产开发商中具有领先市场地位的全国性房地产开发商,主要为改善居住环境的客户提供优质住宅物业,除住宅物业外,亦发展办公楼、购物大楼、商业综合体及公寓等商业物业以及营运酒店。 过去三年及2020年前5个月,领地控股的收益分别为53.39亿元、45.14亿元、75.68亿元、30.28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0.1%、35.7%、27.8%、32.2%;利润净额分别为6.49亿元、5.18亿元、6.72亿元和1.66亿元。 净利率方面,有明显的下降趋势,领地控股在上述期间分别为12.2%、11.5%、8.9%及5.5%。 截至2020年9月30日,领地控股应占的总土地储备为1656.7万平方米,已形成着眼于成渝经济带及四川省、华中、京津冀地区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全国化布局,项目分布于全国20 多个城市。
王鸿11月18日,祥生控股集团(02599.HK)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开盘报每股5.59港元,市值167.7亿港元。 祥生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陈国祥在致辞中表示,成功上市意味着祥生控股集团将正式迈入国际资本市场,也预示着公司向发展成为领先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宏大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今天也是祥生控股集团的一个新起点,上市后,公司将凭借多元化的产品与服务,以规模为基石,以品质为要求,在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带领下,精益求精,稳步向前。 未来,祥生将严格按照香港上市规则的要求,保持高度的透明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用好募集资金,规范公司运作,以丰厚的业绩回报股东、回报投资者、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