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查查APP显示,12月29日,武汉路特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冯擎峰,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销售;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集成电路设计;云计算设备销售等。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宁波聚合引擎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控股,分别持股60%、40%。
仁东控股收关注函。14日,仁东控股迎来第14个连续跌停。盘后,深交所对其下发关注函,要求说明股东崇左中烁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崇左中烁”)自第一笔交易开始买卖公司股票的具体情况等。 深交所提到,股东崇左中烁的实际控制人为王石山、黄浩、刘长勇、邵明亚,其中王石山、黄浩、刘长勇为仁东控股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 深交所要求仁东控股说明,崇左中烁的设立时间、原因、股权结构以及实际控制人情况,自查是否需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并说明崇左中烁自第一笔交易开始买卖公司股票的具体情况,说明该机构的资金来源,自查相关交易是否存在违法违规情形等。 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14日,仁东控股一字跌停,报13.76元,这也是该股连续第13次一字跌停。早盘,该股超200万手封在跌停板上,总市值只剩77亿元。这也就意味着,经过14个连续跌停后,仍有超2亿股渴望出逃。 另据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报道,在仁东控股股价崩盘之前,有神秘私募神奇的精准逃顶,重庆信三威投资咨询中心(有限合伙)旗下的润泽2号私募基金在今年中报持有仁东控股1851.36万股,而到了今年三季报披露,润泽2号却退出了公司前十大流通股名单。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大族激光公告,公司近期陆续收到主要客户宁德时代及其控股子公司中标通知。中标项目为锂电池生产设备。自2020年9月18日至公告日,公司收到宁德时代及其控股子公司中标通知累计11.94亿元。其中,已签署正式订单合同的中标设备金额为9.50亿元,尚未签署正式订单合同的中标设备金额为2.44亿元。
继多次在给大连圣亚的复函中明确并非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后,12月28日,大连圣亚第一大股东大连星海湾金融商务区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海湾投资)通过微信公众号再次公开声明,称公司不是大连圣亚的控股股东,公司的实控人也不是大连圣亚的实控人。 国资股东多次否认控股地位 在此次声明之前,星海湾投资其实已多次公开表示自己并非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在大连圣亚股价大幅波动期间,星海湾投资在给大连圣亚的数份回复函中均明确表明这一意见,但大连圣亚在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中并未提及这一情况。 记者了解到,早在11月4日,星海湾投资在向大连圣亚送交的关于所持股份被轮候冻结的通知材料中,就特意强调其只是大连圣亚的第一大股东,并非控股股东。但大连圣亚在随后披露的公告中,还是把星海湾投资标注为控股股东。 星海湾投资在声明中强调,目前,大连圣亚9个董事会席位中,磐京基金提名的董事有1人,杨子平提名的董事有5人,公司无法获得半数以上的董事会席位。此外,从2020年6月29日起的历次股东大会上,公司所提议案均未能通过表决,公司拥有的表决权已无法对上市公司股东会以及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公司不再是大连圣亚的控股股东,公司实控人也已不是大连圣亚的实控人。 星海湾投资在声明中还称大连圣亚相关公告内容与公司的真实意思表达不相符。公司就此与大连圣亚多次书面、口头提示及沟通,均无果,所以通过公开声明向市场澄清真实信息,避免误导投资者。 记者注意到,星海湾投资发布该声明的公众号是于12月25日新注册并通过认证的,在此声明之前,该公众号并未发布过其他任何信息。 据大连圣亚公司章程,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不少于1名。不过,在9月7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后,公司董事会成员变为8人。当时,除职工董事肖峰外,其余7人皆为杨子平和磐京基金所提名。后来,职工董事肖峰和独立董事郑磊相继辞职,目前公司董事会仅有6名董事,尚无职工代表董事。 有不愿具名的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中的释义,控股股东是指其持有的普通股占公司股本总额50%以上的股东或持有股份比例虽然不足50%,但依其持有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大会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实际控制人是指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目前情况下,星海湾投资及其实控人已然不能满足这些条件,大连圣亚也不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只能算是一家国有参股公司。 新时代新圣亚还有多远? 据大连圣亚官网多篇文章所述,新一届管理团队是自9月21日开始负责公司日常管理的。10月20日,公众号“鲸彩圣亚”正式推出,“新时代新圣亚”正式出现在这个新公众号第一篇推文的封面图片中,并在大连圣亚后期发布的多篇文章中被提及。 记者曾致电大连圣亚,一位工作人员也确认了该公众号,但对于该公众号认证主体为个人的原因并不清楚。 “鲸彩圣亚”推送的几十篇文章内容显示,公司新任管理团队在多个方面都采取了行动,如对保洁服务、景区商业等对外招标;开展多种形式的营销推广活动;改造员工宿舍,修建员工篮球场等等。 此外,在“鲸彩圣亚”公众号上,还曾与大连圣亚官网同步发布了数则反腐通报,称新管理层在初步清查中,发现原管理层存在贪腐问题,并称已向大连市公安局请求刑事立案,呼吁相关部门介入调查。 自12月18日起,“鲸彩圣亚”公众号上连续推送大连圣亚“反腐”百问,称公司原管理层内外勾结,掏空上市公司,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证据确凿而举报无门,报案无门。记者注意到,该系列推文皆以大连圣亚总经理毛崴的名义发出,截至12月29日中午,已刊出第十二问,近两期推文中,其称已反映相关问题一年半有余。 “控制权之争告一段落之后,大连圣亚新任管理团队也正式接管了公司日常经营,并提出‘新时代新圣亚’的口号,不过近期公司又爆出多起纠纷,大连再度发生新冠疫情,也给公司经营又带来一丝阴影。”有市场人士向记者表示,“不同于一般公司,海洋馆中的海洋生物无论开业与否,都需要照料,这是一笔硬开销,疫情影响之下,大连圣亚这类公司的经营压力也更大。新的一年马上就要到来,希望大连圣亚能有新气象,‘新时代新圣亚’不仅仅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编者按:历史谱华章,时代塑英雄。2020年疫情致使全球经历“黑天鹅”事件,愈发彰显企业掌舵人肩负多重角色,既要对企业赢利负责,又是社会文明的推动者。 2020年10月26日起,《2020年中国房地产人物年鉴》正式启动编纂。同步,推出2020楼市大事记系列盘点:关注行业塔尖人物的年度动作,收录推动行业发展和趋势的典型实例。本期关注:领地控股上市 时间:2020年12月10日 事件回顾:领地控股上市,“刘氏家族”集体见证 12月10日,领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领地控股”),股票代码为6999.H,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此次上市,领地控股总募集款项达14亿港元。领地控股董事长刘玉辉、副总裁刘策、刘浩威,领地集团联合创始人刘山、刘玉奇共同为领地控股上市鸣锣,庆祝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在祝捷仪式上,领地控股董事长刘玉辉先生发言表示,此次成功上市是领地控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意味着正式迈入国际资本市场,为企业实现有质量的规模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未来,领地控股将严格按照香港上市规则的要求,保持高度透明且良好的公司治理架构,规范公司运作,精益求精,稳步前行。 据官网显示,领地控股创立于1999年,拥有国家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形成以房地产开发、商业运营、酒店管理三驾马车协同发展的多元化企业集团。作为中国地产百强中流砥柱,以“集团化管理、跨越式发展”的管理模式,遍及全国多个城市,形成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带、华中等核心区域的全国化布局。 经过21年对产品的精研与运营,领地控股在2020年启动“品质提升,客户服务年”,更是从产品力、服务力和品牌力三大维度提升产品的内核竞争力,为客户打造“健康美好家”。 其中,在产品方面,领地更加注重健康元素的注入,以“健康生活更美好”为品牌理念, “健康+产品”的衍生模式,打造多位一体的生活方式,多维度融合资源,创建一个“生态+医疗+社区”互动共融的健康生活圈,全方位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多元需求。 在服务力的提升方面,领地以“健康、平安、幸福”三大维度作为服务标准,建立了“至臻到家、阳光到家、美好到家、友趣到家、聆听到家”5大服务体系,用房产+科技开启“云上时代”,构建平台、商户、业主三位一体的社区数字化服务生态圈;同时依托社区资源,围绕人、房、车、公共资源打智慧社区,孵化各类社区商业服务产品,实现客户资产管理、健康、零售等服务需求,将配套服务体系的作用最大化。 截至目前,领地控股在全国20多个城市有107个项目16,567,700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形成以成渝经济带及四川省、华中、京津冀地区及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区域的全国化布局,推出中心系、观字系、蘭字系、天字系、文旅系、悦字系、凯旋系、商业系、公寓系、产城系和特色小镇系共11个产品系列,受到行业和客户关注。 点评:房地产开发、商业运营、酒店管理为“三驾马车”,打造11个产品系,作为百强房企的领地控股有做百年企业的鲜明特质。当下,“押宝”超百个项目,对其拿捏资金平衡要求极高。 【责编:丽娅 刘慧欣】
12月14日,仁东控股继续开盘跌停,至此已连续第14个交易日跌停,封单逾200万手。在这13个交易日内,仁东控股市值距最高点累计蒸发近300亿元。 仁东控股的14连板引发了连锁效应,散户和基金被套牢是第一环。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仁东控股的股东户数为1.3万户,以此计算,投资者人均亏损超过200万元。 其中损失最惨烈的张留洋、刘祥代等新进股东,分别持仁东788万和607万股。自9月30日至今,该股已从最高价下跌超过50元。也就是说,这两位股东的损失分别达到了近4亿元和3.5亿元。 另外,券商也因为仁东控股的连续跌停受到了冲击。该股在暴跌之前仍有高达30亿元的融资余额。传闻该股本来要在上周二(12月8日)就有资金打算撬板,吸引散户跟盘资金实现救场,且交易对手和交易方案都已经谈妥。但谁料该股的幕后庄家被抓,导致撬板交易流产,股价被牢牢摁在跌停板上。 这加剧了市场对券商股的爆雷担忧,引发周三券商股全线大跌,及周四、周五部分庄股集体闪崩。 由于仁东控股可能还涉及两融绕标(即常规两融加上两融绕标),涉及多家券商。而30亿融资盘无法卖出导致的坏账,势必将对券商的业绩产生较大冲击。目前,已经有券商开始排查各类庄股的两融情况。 而这波两融大排查,会引发更多的妖股现形吗? 01 妖股不是一天长成的 上周,有消息证实坐庄仁东控股的庄家被警方控制,该股由庄家操盘的真相被坐实。仁东的倒下牵连出一连串场外配资和虚拟盘资本大佬,在监管的强力出手打击之下,一系列市场传闻中的相关个股出现连续跌停。 其中,朗博科技连续8个跌停,堪称第二个“仁东控股”。然而该股今日低开高走,午后再次涨停,以高达42%的换手率涉及近4亿元成交额,令人直呼诡异。 前期8天7个跌停的大连圣亚,和14个交易日内累跌50%的金力泰,今日也分别涨了2%和0.4%。与仁东控股相比,这几只个股还未到“盖棺定论”之时。但无论是朗博、大连圣亚、金力泰还是仁东控股,背后都隐藏着从事场外配资和虚拟盘交易的资本大佬李跃宗的身影。 目前,李跃宗已因涉嫌犯罪被浦东警方刑事拘留,但股民们被绞掉的肉一时半会儿却长不回来。然而,回看这些妖股的“现形”过程,会发现很多时候都是有迹可循的。 首先是无视大盘的惊人涨势。年初以来,仁东控股累计涨幅最高近300%;今年6月以来,朗博科技在仅5个半月时间里涨幅超过200%;从今年7月至今,金力泰也在4个多月时间里累计涨了280%。 其次是脱离基本面的炒作。从技术上看这些妖股的上涨表现,呈现出“每日涨幅不高、换手率低但稳定爬升”的特征。这种一步一个脚印、看似很扎实的涨势,给了投资者温和上行的错觉,但在经营业绩无法为股价提供支撑的情况下,背离基本面的炒作终究是空中楼阁。 首先来看朗博科技,根据其公布的业绩数据,从2018年以来,该公司无论经营收入还是净利润都是逐年下滑的。最新的2020年三季报显示,虽然营收、净利同比有所提升,但增长率都在20%以下。 数据来源:IFinD 与基本面相比,朗博科技的股价走势就显得很魔幻了。2019年在业绩表现如此之差的情况下,年内涨幅仍达到74%。2019年至今业绩未见显著好转,但股价累计涨幅却最高达到400%;仁东控股同样如此,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2192万元,同比减少144.5%,股价却仍一飞冲天。 与之相似的是,近期走出6连板,7个交易日内股价大涨近80%的朗姿股份,在基本面业绩方面同样陷入下滑的局面。最新的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20亿元,同比下降6.2%;净利润5000万元,同比下降68.2%。 数据来源:IFinD 问题来了,业绩不好,股价是怎么涨起来的?答案是,炒起来的。换句话说,无非是资金炒作、主力坐庄、抬升股价、减持套现等一系列资本游戏的套路。 02 疯狂的资本游戏 仁东控股背后的庄家将这一套操作玩得炉火纯青,自2016年8月8日复牌开始,仁东背后庄家开始发力,通过找噱头、吸筹抬价等一系列操作,仁东控股开始了一波拉升,股价到年底从10元左右涨到27元。而这只是仁东庄家的第一波攻势。 在之后从19年11月开始发动的第二波攻势中,仁东控股股东崇左中烁扮演了关键角色。而崇左中烁的实际控制人为王石山、黄浩、刘长勇、邵明亚,其中王石山、黄浩、刘长勇还是仁东控股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 针对这一情况,仁东控股今日收到了深交所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崇左中烁的设立时间、原因、股权结构以及实际控制人情况,以及自查相关交易是否存在违法违规情形等。 从19年7月底,随着有国资背景的海科金集团入主,仁东控股开始踏上这波300%的上涨潮头。与此同时,仁东控股原实控人郝江波开始大幅减持股份退出,股份从2018年度的28.35%减至目前的8.63%,套现规模或已达数十亿元。 除郝江波外,陆续从前十大流通股中套现的还有合计占8.47%的景华及其重庆信三威投资咨询中心(有限合伙)-润泽2号私募基金;持股1.29%的王逑;持股7.76%的陈家荣;和持股1.04%的上官世宇、阎金娥等个人投资者。 这些个人股东一个很大的共同特征是短期快进快出,这一特征同样出现在近期大跌的朗博科技身上。 从2019年四季度至2020年前三季度,朗博科技每个季度都要新进很多流通大股东,并且快速进入又快速退出。从性质看,这些大股东多数是自然人。 在朗博科技的一波5个半月200%的大涨中,这些自然人股东套现后爽赚一番后迅速离场,完美避开了近期的跳水走势。这样的神操作,很难不让人怀疑是跟仁东控股一样的庄家套现之举。要证实这一猜想,需要从许多个偶然中寻找其中的必然因素。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益家资本。益家资本旗下的益家聚美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益家聚美3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分别是朗博科技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第四位和第十位,合计占该公司流通股份的比例为3.17%,持股仅次于第一大股东的6%。 益家资本同样与近半年内大涨300%、近期又在14个交易日内累跌50%的妖股金力泰产生了联系,截止三季度末,益家资本旗下益家聚美3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持有金力泰348.31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0.745%,是其第八大流通股股东。 另外,在这几只妖股的坠落过程中,一些知名游资的身影也频繁出现。 比如在12月8日,大举卖出金额6509万,位居朗博科技卖出席位第一的华福证券江苏分公司,同时也是大连圣亚的卖一营业部;而在12月9日位居朗博科技卖二席位的五矿证券成都二环路东四段营业部,也曾是12月7日大连圣亚的卖出席位第二。 近期A股市场上妖股频频出现,背后总少不了知名游资的现身。比如12月7日盘中一度上演地天板的中水渔业,盘后龙虎榜显示,位居买五的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分公司,在12月4日也曾买入丹化科技。当天,丹化科技同样在盘中上演地天板。 近期,“暴涨”、“暴跌”、“地天板”、“天地板”等妖股丛生,游资的炒作是这种现象甚嚣尘上的一方面原因。但是近期仁东的倒下,也在某种角度上刺激监管再次出手打击庄股,强力震慑了游资的气焰。 另外,散户们也要从中得到教训,不要总想着玩儿心跳。击鼓传花的游戏总有喊停的一刻,万一下次,你成了那个最后接盘的人呢?
【导语】金融控股公司形成和运行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同效应,同时更好地控制金融风险。经验表明,金融控股公司各子公司之间的经营管理结合得越紧密,其协同效率就会越高,但相互之间的风险传染程度也会越高。为此,金融控股公司需要设计良好的治理结构和运营模式,以达到协同效应和风险隔离之间的有效平衡。 经国务院批准,《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金控办法》)于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中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开始走上规范发展之路,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金融控股公司形成和运行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同效应,同时更好地控制金融风险。经验表明,金融控股公司各子公司之间的经营管理结合得越紧密,其协同效率就会越高,但相互之间的风险传染程度也会越高。为此,金融控股公司需要设计良好的治理结构和运营模式,以达到协同效应和风险隔离之间的有效平衡。 完善母公司管理职能和母子公司治理结构 鉴于内部结构相对较为复杂,金融控股公司应构建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包括两个主要的层面:即母公司治理结构和母子公司之间的治理结构。 国有金融控股公司应不断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将党委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的机制与公司治理机制有机结合。国有金融控股公司应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党委班子成员可以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方式,分别进入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监事会。将党委的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工作任务纳入金融控股公司的管理体制、工作规范。实现党委领导核心与公司治理、党委统领全局与董事会战略决策、党委推进深化改革与高管层全权经营的有机融合,打造相对独立、相互制衡、权责清晰、规范高效的“三会一层”公司治理机制。公司的章程中应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将党委的权责和工作方式具体化。 新规下金融控股公司主要承担公司决策和管理职能,应在母公司层面增设与统筹管理职能相关的机构或部门。根据《金控办法》的规定,金融控股公司只从事股权投资和管理,不经营具体金融业务;主要承担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业务协同、风险管理、高管任命、考核激励、薪酬管理等决策和管理职能。与这些职能相匹配,应在母公司层面设立战略协同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人事薪酬委员会、审计监察委员会等机构,统筹管理上述职能。为了更好地实施上述重要职能,母公司层面应相应设立战略规划、人力资源,业务协同、预算财务、投资管理、风险管理、后台业务、信息系统等业务部门,以保障母公司的重要职能能够顺畅推进和落到实处。为确保母公司的战略意图和重大决策能在子公司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母公司的高管可以适当地在重要子公司进行交叉任职。 母公司对子公司控制权大小问题是金融控股公司面临的基本管理问题之一,而控制权的大小首先取决于子公司的股权结构。按照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高低,通常有全资控股、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和参股四种类型。从更有效地实施战略目标、发挥协同效应和控制风险的角度看,母公司应尽可能选择对子公司的全资控股和绝对控股(50%以上)。因为在这两种情形下,母公司能够全面、有效地贯彻其战略意图,有效避免各子公司独立行事和各自为政的倾向。而在股权较为分散的相对控股和参股的情形下(通常为上市公司),尽管母公司基本上可以控制子公司,但存在在二级市场上被收购控股的可能性。在后两种情形下,子公司往往游离在母公司战略布局之外,难以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和有效控制风险。总之,除非是为了财务目的或其他目的,母公司应尽可能争取全资控股和绝对控股的方式,以达到基本控制子公司、达成战略目标的目的。 子公司是否分拆上市往往是金融控股公司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子公司分拆上市对金融控股公司整体而言有诸多益处。如,可以为子公司开辟新的资本补充渠道,增强控股公司的资本实力。然而,子公司分拆上市也存在风险和不利因素。即便在绝对控股情形下,也存在公开市场上被某些机构增持而失去控制权的可能性。子公司上市后与母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需要按照上市公司规定予以披露,且要确保定价公允,不能利益输送,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内部协同效应产生制约。而控股公司整体上市则有利于统一规划资本资源,从整体上安排财务资源,包括开展统一的资产负债管理和资金管理,从整体利益出发进行资源配置,以更好地实现对子公司的管理。 采取合理经营管理体制增强协同效应 为了更好地达成增强协同效应、有效控制风险的目的,金融控股公司需要采取合理的内部经营管理体制机制。从国际经验看,内部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大致分为几类:独立子公司、协同子公司和事业部制。 在独立子公司体制机制下,各子公司在业务运作上基本上相互独立、各自为政。尽管控股公司有统一的发展战略和长期经营目标,但母公司对子公司给予充分授权,基本不干预子公司的业务经营活动。子公司的董事层和总经理虽由母公司任命和考核,但却拥有子公司的经营自主权,可以根据所处行业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组织架构的安排,开展业务经营活动。金融控股公司组织架构以战略规划、预算财务、风险控制、人力资源和信息技术部门为主,而子公司则可能“五脏俱全”,拥有各自的前中后台部门。相比较而言,独立子公司的体制机制更加注重子公司的独立运营能力,协同效应则处在一般水平。 在协同子公司体制机制下,子公司虽然也是独立经营的,但各经营单位即子公司之间更加注重实现良好的业务协同。母公司通常以两种方式来组织推动各子公司之间的业务协同。一是搭建整体性的综合信息平台,在平台上发布金融控股公司的客户和项目信息,从而实现母公司与子公司整体之间的信息共享,推动业务营销和客户服务的协同性。二是在统一信息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母公司可以构建统一的业务处理和IT系统等后台支援系统对子公司提供相应的支持,同时,驱动母公司的人力资源、预算财务和风险控制部门为子公司之间的协同业务行为提供支持。三是母公司通过严格的考核来督促子公司加强业务协同,包括运用约束和激励两类手段。可见,在协同子公司体制机制下,母公司与子公司以及子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会明显好于独立子公司体制机制。 事业部体制机制是控股公司内部协同效应水平最高的制度安排。在该体制下,母公司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依照功能来划分事业部,如将各子公司的业务整合起来,分成企业金融、消费金融、金融市场以及财富管理等功能性事业部。每个事业部管辖若干业务单元或子公司。与前两种体制明显不同,在事业部体制机制下,子公司并非是利润中心,各事业部才是利润中心。在这种体制下,子公司更多的是一种形式,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方式,而依照功能划分构成的事业部才是实体所在。很显然,在事业部体制机制下,控股公司的协同效应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现代金融科技的高速发展则为事业部体制机制的运行和完善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相对于金融控股公司建立的初衷来说,独立子公司体制机制的独立性偏强,不应成为金融控股公司首选的内部体制机制。现阶段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应以协调子公司体制机制为主,少数有良好条件的母公司则可以探索运作事业部制。 从战略层面重视协同运营机制构建 为了有效发挥内部协同效应和增强风险控制能力,控股公司除了要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体制外,还应构建相应的运作管理机制。协同效应方面包括战略协同、激励考核、后台共享等机制。 控股公司应从长远的整体利益出发,从战略上高度重视业务联动,将提升业务联动功能作为控股公司的重要工作目标。通过各种积极和主动的方式,使各业务板块、子公司以及前中后台都充分认识和理解业务联动的重要意义,摒弃本位主义。在细化目标市场的基础上,应强调跨地区、跨部门、跨子公司间的业务联动,持续提倡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将强化业务联动作为“必选项”写进各业务条线和子公司的发展计划中,并建立联动情况的互评考核,将业务联动性作为各自公司的重要考核指标。 搭建客户信息共享平台是构建协同运营机制的重要举措。控股公司应建立面对全集团开放的客户信息管理平台,各子公司和业务条线都应将其客户的重要信息在平台上发布,在符合监管规范的前提下,实现控股公司客户信息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客户需求体现、业务发起、风险控制等各相关流程都可以在平台上实现。控股公司依托覆盖面较大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引导和推动各子公司和业务部门之间开展联动合作,实现各经营单位共享客户信息资源,有效推动跨公司、跨地域、跨条线开展客户互介,扩大业务联动收入规模。 项目团队制是控股公司加强子公司联动,推进综合金融服务较为有效的方式。项目团队可以包括不同子公司和业务部门的前中后台人员,尤其是中后台人员可以长期介入。通过建立内部专家库、内部人才市场以及自愿报名和审核把关相结合的方式,选拔专业人员,搭建项目团队。项目团队可由客户部门即前台部门牵头成立和负责运营,实行专项激励、专项考核和专项资源配置。项目团队制是控股公司内部资源协同和效应协同的有效方式。 统一的后台共享机制是发挥业务协同效应的有效手段。控股公司的战略规划、预算财务、风险管理和人力资源等中后台部门应改变部门化的运作方式,提升协同化、条线化和专业化管理,为各子公司和前台业务部门提供专业支持。一种协同水平较高的模式是向子公司派驻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和预算财务等人员,实行双线管理。控股公司应逐步构建统一的后台业务处理中心,实行集中化运作和管理。有条件的控股公司还可以尝试构建统一的IT系统,实现内部网络化运作,提高内部运行和管理效率。 激励考核机制是促进控股公司内部协同和业务联动的不可或缺的手段。需要实施有针对性的客户经理绩效考核办法。可以借鉴国际银行业的成功经验,将以业绩指标为主的考核体系,调整为“业绩+行为”评估的考核办法。既考核客户经理做了什么,又评价是怎么做的。从活动绩效、风险控制、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方面来综合性地进行考核,引导客户经理着眼长远和全局,主动、积极地开展业务协作,培育业务联动的文化,确立相应的价值观。为鼓励各子公司之间开展交叉销售,控股公司可以制定促进交叉销售的激励考核体系,将交叉销售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控股公司应注重从体制机制上推动和引导多子公司之间的业务联动和协作,充分利用利润分成和影子记账机制。应建立全面、细化和完善的利润分成和影子记账机制,并根据实际情况持续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 建立矩阵式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金融控股公司面临的风险较为特殊,包括关联交易风险、交叉传染风险、资本重复计算风险和高杠杆风险,等等。为了达成协同效应,控股公司及其各子公司通常是统一客户、统一品牌、统一后台,很容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风险在内部各子公司之间容易蔓延。其具体传导的途径主要有声誉传染和流动性传染两种。当一家子公司出现重大经营问题导致声誉受损时,其他子公司的声誉和形象也会下降或受损。当某家子公司出现严重流动性问题时,通常控股公司会动用资金或调集子公司的资金来拯救该子公司,从而可能带来整体性的流动性风险。 通常,控股公司各子公司、母子公司之间可能存在着各类形式的关联交易,包括资金相互划拨、相互担保、关联贷款甚至转移利润。其中有不少出于业务的协同需要,是符合监管规范的。但也有部分关联交易存在很大风险隐患,应加以防范和管理。有的控股公司股权结构复杂,有的还相互持股,从而就会存在母子公司重复使用同一资本的现象。这意味着控股公司整体的净偿付能力可能低于其总的、名义上的偿付能力之和。高杠杆风险往往与资本重复计算有关。由于控股导致同一资本来源在控股公司内部被同时用于多个法人投资,控股公司就会存在资本不足的潜在风险。 鉴于所面临风险的复杂性,控股公司需要从风险文化和偏好、风险管理架构和风险隔离机制三管齐下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制。 控股公司应从战略高度出发构建“依法合规,稳健经营”的风险文化,将控股公司整体的认识统一到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上来,推动风险文化向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渗透,将稳健经营的理念有效融入政策、制度、系统、流程和工具之中。与业务实践紧密结合,使风险文化的愿景、核心价值观等成为所有员工共同的行为指引和自我约束。从基础理念、业务技能、专业管理等方面出发,对全体员工实行差异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培训,持续推进风险文化养成教育。合理制定与控股公司战略相适应的审慎风险偏好,将董事会的风险容忍度与日常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分解传导至所有子公司。 金融控股公司应借鉴国际先进同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建立起以垂直管理为主的、矩阵式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控股公司层面应建立综合性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对控股公司整体进行风险管理,主要责任包括确定统一的风险偏好、建立统一风险管理政策、统一客户授信以及风险管理体系开发,等等。各子公司和业务条线也应分别建立针对性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各自公司和业务条线的风险管理。各子公司和业务条线的风险管理人员首先要对母公司的风险部门负责,同时向本公司负责人、业务条线负责人负责。这种以垂直为主、横向为辅的矩阵式风险管理架构对母公司的风险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人员对子公司和业务条线的风险状况要有充分的了解,以防止风险管控过度阻碍业务发展。 为有效应对交叉传染和关联交易风险,控股公司需要打造一套健全的风险隔离机制。包括资金、业务、信息和人事等四个维度。资金隔离是对母公司以及子公司之间的资金运作和流动加以限制,以防止这类资金流动对客户利益带来伤害。除了股权投资以外,应严格禁止在母子公司之间随意调动资金,尤其要阻止银行资金不合规地输入证券和保险类子公司。业务隔离是对多子公司开展联合营销、交叉销售以及子公司之间的交易加以适当限制,其主要举措包括:坚持商业原则和公平投标,防止利益输送以及实施总量限制等。信息隔离是对母子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流动加以适当规范和限制。各子公司内的信息共享应仅限于服务客户所需的相关信息,涉及客户隐私的信息应禁止共享和流动。人事隔离是指对各子公司的人员相互兼职和流动加以规范和适当限制。除了母公司和各子公司的高管可以相互进入对方董事会外,其他人员应禁止相互交叉任职,这方面应严格遵守监管规定。风险隔离机制设立要注意把握好度。隔离过严会阻碍业务协同,降低经营效率;隔离过松则会带来风险隐患,不利于稳健经营。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隔离机制首先应符合监管要求,不能突破监管红线。在此前提下,金融控股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子公司的行业特点来制定满足自身风险偏好和监管要求、推动内部协同的规范和原则,并适时进行调整。还应建立一系列监督、检查、培训、评估等配套措施,确保风险隔离措施合理有效并落到实处。 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2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