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12日,第四届地新引力峰会于上海宝华万豪酒店举行,地产、资管、物业、租赁、产业、科技、金融、区块链、文旅等行业领袖齐聚,思考特殊时期的破局之路,探寻地产的第二增长极,全程直击。现场直播》》 奥森集团创始人黄瀚泓在文旅地产分论坛现场表示,文创产业园起源时间不长,2004年打造的8号桥园区,在当时,上海这样的文创产业园仅有不到10个,如今已有两三百个园区诞生。一个新时代来临,文创园区要有一定的升级迭代。 他指出,消费市场正从追求物质消费到追求精神文化消费,人们更多的希望自己消费的产品是有故事的,带有艺术成分的,可以定制的,这些都需要和文化有很深的融合。而文化消费和文创产业园有很紧密的关系,因为通过文创产业园可以带来更多的消费升级,通过情感元素提升消费者的消费生活。 他总结,通过以文创产业作为核心驱动整合消费产业链,以文化产业园去构造都市生活新方式,是未来新一代文创产业园的发展目标。
8月10日,鲁能集团官网发布声明称,根据国资国企改革有关部署,国家电网公司持有的鲁能集团(都城伟业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将整体转划至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绿发”)。 同日,鲁能集团旗下控股上市公司广宇发展也发布公告称,本次国有股权无偿划转后,公司将成为中国绿发下属上市公司,鲁能集团仍为公司控股股东,国务院国资委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换言之,这意味着国家电网正式退出房地产业务。 “目前公司地产板块各条业务线都在正常运行。”有接近鲁能集团人士向记者表示,至于划入中国绿发之后地产业务发展战略是否有转变,项目开发速度是否加快,能否加快规模扩张,尚不好说,仍要进一步观察。 “中国绿发本身也有地产业务,两者可实现业务协同,总体方向是利好的。”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向记者表示,股权转让结束后,广宇发展成为中国绿发旗下上市平台,这对其资本市场市值表现可能是加分项。 将鲁能无偿划入中国绿发 “划归中国绿发之后,鲁能集团计划将旗下住宅开发相关业务统一整合到广宇发展的平台上,内部做好资源及业务上的分配,充分发挥两家企业的协同效应。”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调整后会有一段时间的过渡期,过渡期中将以平稳为主。 在地产界,鲁能集团一度被称作“黑马”。2017年9月份,鲁能集团重组广宇发展,旗下部分地产资产实现借壳上市。按照天风证券的估算,2017年鲁能集团旗下未注入上市公司部分的土地储备高达2000万平方米,货值超4000亿元。不过,对于鲁能集团到底有多少“家底”,一直是个谜。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鲁能集团在公开市场拿地只花费了19.6亿元。此后,鲁能集团从各地地产机构销售排行榜中消失了。 据公开资料显示,鲁能集团持有广宇发展76.13%的股份。2019年广宇发展实现营收230亿元。近三年,鲁能集团地产业务正逐渐向体育社区、娱乐度假、智慧生活等方向调整,目前正“大力发展商业、文旅、体育、健康、科技、美丽乡村、民生7大创新型产业体系”。 而此次将无偿接盘鲁能集团100%股权的中国绿发,则是由中国诚通控股公司、国家电网和中国国新控股三家公司参股投资的股权多元化中央企业。据鲁能集团官网声明显示,中国绿发以绿色能源、幸福产业、绿色地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发展方向。 “在发展战略上由之前的泛住宅地产业务为主到转型为以绿色地产为主,在养老、商业、文旅等多元业态布局,这样的转型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陈霄向记者表示,此次转让后,鲁能集团或可以专注房地产行业发展,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国家电网不再涉及具体地产业务,这是地产专业化的表现。”地产分析师严跃进向记者表示,不排除接下来央企退出地产业务调整重组会加快。 主业非地产央企加快重组 央企退地,始于十年前。 2010年3月15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旗下的北京世博宏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击败了绿地集团,夺得当年北京地王海淀区东升乡地块,一时间舆论哗然,“央企造地王”、“造兵器的造地王”成为业内外备受关注的话题。10多天之后,国资委出面表态,严令除中国建筑等16家央企可以继续从事房地产业之外,其他78家央企必须限期退出。 2011年,国资委再次公布,国家电网等主业为非房地产业务的5家央企获准保留地产业务,从而使允许从事房地产业务的央企由此前的16家扩编至21家。当时,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是鲁能集团开发地产时间较早,二是业务规模较大。 直至今年3月2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了对国家电网第三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下称《通报》)。该《通报》提及,国家电网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坚守电网主责主业,下决心退出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务,坚决按期完成深化集体企业改革任务。至此,国家电网挥别鲁能集团进入倒计时。 “前有中国重汽、中国航空等,国家电网不是第一家退出地产板块的央企,也不会是最后一家。”潘浩向记者表示,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正在加快调整重组。 事实上,在近年来央企重组整合的热潮中,涉及不少房地产业务的合并、重组。比如,中建将大部分房地产业务售予中海,中航将房地产业务售予保利,五矿与中冶的房地产业务合并等。而8月10日这纸声明,则预示着鲁能的地产板块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8月11日-12日,第四届地新引力峰会于上海宝华万豪酒店举行,地产、资管、物业、租赁、产业、科技、金融、区块链、文旅等行业领袖齐聚,思考特殊时期的破局之路,探寻地产的第二增长极,全程直击。现场直播》》 云南汉华温泉国际文化旅游渡假村有限公司总经理骆炜在文旅分论坛表示,中国房地产的下半场,房企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的洗牌也更加剧,两极分化的趋势也更明显。相比开发建设,项目的长期运营、业态的长期更新,才是企业更大的挑战。 可以说,文旅运营端的方阵正在形成。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入者如何突围?以汉华天马山国际温泉度假区为例,我们进行过各种设想和尝试,而最终是“尊重自然,基地指引”给了我们面对脚下土地的出破口。 我们深度挖掘了天马山的环境,利用山地的自然高差打造了奇幻森林乐园,利用山里的天然天坑形成了景观,利用石林打造了山顶李林温泉泡池。在那里的每一个温泉泡池都是经由千百年风化的石头组成,正是这样的不可替代性实现了创新研发,找到适合我们企业的汉华模式。
8月11日-12日,第四届地新引力峰会于上海宝华万豪酒店举行,地产、资管、物业、租赁、产业、科技、金融、区块链、文旅等行业领袖齐聚,思考特殊时期的破局之路,探寻地产的第二增长极,全程直击。现场直播》》 重庆良瑜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云茗在文旅分论坛现场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出现了离城市化的生活,人们越来越向往山野的生活。随着老龄化的日益加重,日期对健康养老的需求日益强烈。而疫情成为健康消费需求的爆发点。 森林康养是当前最具模式创新价值的康养地产类型,与传统的避暑、暖冬康养地产不同,森林康养地产,因其较好的疗养效果,能够更好地适应客户长时间的居住和生活,并进一步带动了围绕康养全配套产业良性发展,实现开发商资金持续回笼的良性开发与经济。 未来的康养项目更加注重全链、全季节的居住服务提升,我们提出了四季康养的新概念,确定了配套先行的市场运行模式,落地了中式别院度假村,登山步道、儿童公园等配套设施。较快形成了观光人气,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众,促进整个生态康养的健康、持续发展。
晓非 8月11日,获悉,吕正韬退出万达地产集团董事,张霖接任。 据了解,7月6日,原万达地产集团总裁吕正韬正式提出辞职,接替者是原万达文化集团总裁张霖, 进入2020年之后,万达高层人事变动频繁。1月初,万达商管集团总裁齐界,接替正式退休的丁本锡出任万达集团总裁一职,同时兼顾商管业务。4月,原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人力资源中心总经理肖广瑞接替齐界,出任万达商管执行总裁。
8月4日晚间,朗诗地产发布公告称,预期今年上半年的利润及归母净利润,将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约59%及45%。 对于如此大幅的业绩下滑,朗诗地产表示:“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强烈冲击,朗诗地产美国房地产业务运营亦受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建设及房屋交付延期,进而影响本期收入及利润的确认。” 年报显示,朗诗地产去年全年来自中国的房地产开发收入为31.26亿元,来自美国的房地产开发收入为39.22亿元。 “此外疫情导致美国个别地产项目发生存货减值,亦对公司2020年中期业绩造成负面影响。”朗诗地产称。 去年总营收85.6亿,增速为近五年最低 7月15日,朗诗绿色地产有限公司发布截至上半年未经审核经营数据。 2020年1-6月,朗诗集团签约销售额约为126.33亿元,签约建筑面积约为72.69万平;朗诗地产签约销售额为121.31亿元,签约建筑面积约为70.66万平。 2019年,朗诗地产实现签约销售总额约405亿元,擦线完成400亿销售目标,较上年同比增长6%;总营收85.6亿元,同比增长15.1%,为近五年来最低;核心净利润14.1亿,同比增长11.4%。 从平均售价来看,2019年朗诗地产中国地区平均销售价格约为1.07万元/平方米,美国地区平均销售价格约为3.34万元/平方米。 而查阅历史数据可以发现,朗诗地产2018年中国地区平均销售价格约为1.66万元/平方米,据此计算,朗诗地产中国地区的房地产销售均价同比下滑幅度达35.5%。 此外,朗诗地产2018年美国地区平均销售价格约为4.01万元/平方米,亦下降了0.67万元/平方米。 不仅如此,朗诗地产去年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2100万元,超过2017-2018年度计提总数的三倍以上。这表明,其在建和完工楼盘跌价较大。 年报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末,来自中国的房地产销售收入约31亿元,而相较于2018年,下降了近8个亿。 新增土储持续下降,权益占比不足30% 朗诗地产业绩下滑,主要受制于其土地储备的规模。 数据显示,朗诗地产近四年的新增土地储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2016年至2019年,朗诗地产获得土地储备面积分别为679.64万平方米、635.30万平方米、671.96万平方米、254万平方米。 此外,朗诗地产也在其他赛道展开了布局。然而,多元化业务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且盈利预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此,去年上半年,朗诗地产将多元化的相关业务进行剥离。 为了扩大规模,朗诗地产于2014年开始试水“小股操盘”模式,此后权益占比持续下降。 在朗诗地产操盘的项目中,股东权益逐年下降,其中2015年为70%,2016为40%,2017年进一步降至30%。 2016年,小股操盘的效果显现,朗诗地产当年销售额实现了100%的增长。 近年,“合作开发”带给朗诗规模的拉升,也似乎后劲不足。自2016年销售金额涨幅巅峰后,朗诗后三年的销售金额增长分别为13%、19%、6%,其中2018年虽增长19%,但仅完成了年度目标的83%。朗诗2019年营业收入的增速15.11%,是2014年以来的最低。 与规模放缓同步的,还有利润减速。 2019年朗诗地产归母净利润增速从91.68%降到了5.32%,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8.3%和17.5%,与上年同期相比均下滑。且2019年利润中,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利润减少近1亿元。 2019年,朗诗地产新增项目可售货值513亿元,平均权益比例仅为27%。到2019年末,累计可售货值为1314亿元,平均权益比例为24%。 然而,随着权益占比持续降低,朗诗地产的“绿色”招拍也受到影响。在标准研究院连续三年评选的“中国绿色房企绿色星级”上,朗诗地产获得认证的面积不断减少,近三年二星和三星合计占比分别为5%、4%、2%。 经营净现金流五年来首次为负,债券利息高达10.75% “疫情之后我们进一步加强了以现金流为纲的工作,现金为王,以收定支,先收再支。”朗诗地产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申乐莹称。 首席财务官申乐莹此番表态的背景是,朗诗地产近年来现金流持续恶化。截止2019年12月31日,朗诗地产持有现金约47亿,较2018年度减少11亿,降幅高达20%。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月15日,朗诗地产发行本金总额为2亿美元,于2022年10月21日到期的优先票据,票据自2020年1月21日起按年利率10.75%计息。 然而,利率高达10.75%的债券,最终仍然折价发行。根据公告,朗诗地产该票据发售价为票据本金的97.284%。 朗诗地产表示,票据发行所得款项净额用作一年内到期的现有中长期离岸债务再融资。 此外,朗诗地产2019年平均融资成本约为7.4%的水平,大幅高于TOP50房企平均融资成本均值6.35%,资产负债率达到76.38%。 2019年,朗诗地产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33亿,为近五年来首次负值。 “我们可以发展慢点,但是要确保自己安全,朗诗是长期主义者。”朗诗地产董事会主席田明说。 折戟“多元化业务” 在现金流不乐观的情况下,朗诗地产只得将处于亏损阶段的“多元化业务”剥离。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刮起一股“更名潮”,其中多数房企将其公司名称中的“地产”字样抹掉,换为“集团”等,而原因多为“多元化业务”改革。 朗诗地产是百强房企中,唯一一个更名“去地产化”后,又改回来的房企。 2019年8月,朗诗地产宣布拟由“朗诗绿色集团”更改回原名“朗诗绿色地产”。这背后或是其“多元化”战略的失败。 “更改公司名称有利于凸显及匹配公司聚焦绿色地产核心业务,有助更好地反映公司业务的新发展策略,亦有利于公司及其股东的整体利益,2019年6月,公司已经将旗下非地产开发相关业务剥离至控股集团。”朗诗地产对此解释。 朗诗集团作为起家于南京,深耕长三角的房地产公司,其主打的 “产品差异化、资产轻型化、收益多样化”战略备受关注。 2013年,朗诗在港上市,名为“朗诗绿色地产”。然而近年来,伴随来自中国金茂、阳光城、当代置业等诸多房企都打出了“绿色”的标识,以“绿色地产”为核心的朗诗地产受到各方的冲击,其市场占有率也不断下降。 房地产评论员薛建雄分析称,朗诗地产使用各种节能技术,但维护成本高昂,因而一直发展不理想。在近年以高杆杠高周转为主流的住宅开发中,运用环保节能技术开发,速度难以上来,因此影响了其竞争力。 2018年2月,朗诗绿色地产曾更名为“朗诗绿色集团有限公司”。彼时,朗诗集团董事长田明表示,企业更名是朗诗转型升级新战略的必然结果。 “朗诗正积极开拓轻资产经营和各类绿色运营服务业务,已从传统地产开发延伸至长租公寓、养老服务、绿色建筑设计、物业服务、装饰、地产金融等业务领域,现有名称与多元化业务无法匹配。”彼时朗诗地产称。 然而仅仅一年,朗诗地产的多元化尝试便戛然而止。2019年5月,朗诗地产与控股股东朗诗集团签订协议,将处于亏损阶段的长租公寓、物业管理咨询、建筑设计咨询、园林绿化景观和综合生活服务这5项业务剥离至控股公司朗诗集团,预计所得款项净额约9.81亿元。 此后三个月,朗诗再度更名回“朗诗绿色地产”。
文/研究院 陈传希 刷爆全网的《三十而已》迎来了大结局。三个30岁女性的故事,展示了30+女性所面临的事业与家庭的困境。此前,更有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让我们见识到30+姐姐的舞台魅力。 2020年,无疑是“姐姐年”。除了对剧情和角色的热议,这些影视作品更是激发了人们对“30岁”的讨论。 30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生活的焦虑,害怕秃头、害怕啤酒肚、害怕和社会脱节......中年的压力开开慢慢展露跟脚。 房地产行业,那些身价不菲的地产老板们,他们30岁的时候都是什么样的呢?“30+”对于他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研究院选择40位上市房企老板,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他们当时的工作境况。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才刚刚起步。“50后”的地产老板,30岁的时候,多数抱着“铁饭碗”还未下海。苏宁环球张桂平还在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做工程师;胡葆森出任着中原国际经济贸易公司助理总经理;许家印还在河南舞阳钢铁公司工作。 相较“50后”的地产老板,“60后”的地产老板30岁时正值20世纪90年代,住房制度的改革,市场出现井喷的地产创业潮。 戚金兴下海创办滨江;潘石屹、易小迪等与人合作创办了万通;林龙安创办了厦门禹洲集团;胡一平创建了德信地产;孔建岷兄弟一起创建合景泰富地产;旭辉的林中带领兄弟开始涉足地产领域;陈卓林带领兄弟创办的公司开始进军房地产业;吴亚军30岁虽还是一名房地产行业报纸记者,但第二年她便参股创建龙湖地产的前身……他们抓住了时代的机遇,开始了房地产行业的原始积累。这也为后来集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批80后的已然走向台前,成为了地产老板。新城集团王晓松、合生创展集团朱桔榕、大发地产葛一暘这些都已经代替父辈们成为企业的老板,他们30岁时,站在父辈的肩膀上,为接班而努力着。其中陈思铭更是离开长辈所在集团,独自出去创办景业名邦。 30岁,虽然大部分地产老板积极开拓;也有一批地产老板当时正“潜龙在渊”。如孙宏斌当时被联想送入大牢,尚在服刑。但他并未放弃自己,不仅争取了减刑,出狱后与联想柳传志化干戈为玉帛,获得助力,开启了自己征途。 无论是二十不惑,还是三十而已,年龄只是一个数字,真正给人下定义不能是别人,只能是自己。但时间不等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