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美药业卖资产有点“难”。 自2月末挂出资产转让公告后,期间公开挂牌7次未果,莱美药业第8次尝试挂牌能否寻得“接盘手”? 8次挂牌转让子公司股权 近日,莱美药业公告称,将结合市场情况继续在重庆产权交易网转让公司直接或间接持有的4家子公司股权。而这已是莱美药业第8次公开挂牌转让子公司股权。 具体来看,转让标的包括湖南康源制药有限公司(简称湖南康源)100%股权、四川禾正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四川禾正)100%股权、重庆莱美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简称莱美健康)60%股权及重庆莱美金鼠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简称莱美金鼠)70%股权。 公告显示,公司通过公开挂牌转让的首次挂牌价格不低于交易标的股权评估值的70%,并授权董事会根据实际情况下调挂牌价格,下调幅度不超过首次挂牌价格的50%。 此次挂牌条件与首次挂牌条件保持一致,挂牌底价为33049.72万元。谈及挂牌底价,知名财经评论员谭浩俊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根据市场评估的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盈利状况,可以在评估价的基础上,对标的转让价格进行上浮或者下调。莱美药业转让的股权价格相当于市场评估价的70%,不算太低。” 从半年报来看,此次被转让股权的4家子公司中,仅四川禾正一家盈利(上半年净利润264万元),其余3家皆处于亏损状态(上半年湖南康源亏损1742万元、莱美健康亏损148万元、莱美金鼠亏损195万)。 “如果转让的子公司多数亏损的话,将价格进行一定幅度下调是很正常的,不存在资产损失或资产贱卖的情况。”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史立臣分析道。 不过,多次转让未果也着实让市场为莱美药业捏一把汗。史立臣坦言,“如果‘买家’属于行业外,在不太了解标的的情况下,可能较容易将标的转让出去,若是属于行业内,又很了解企业情况,就不太好转让出去。” 对此,莱美药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鉴于资产处置尚未征集到意向受让方,公司后续将根据实际情况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对相关资产进行处置,处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公开挂牌转让、引入战略投资者、出售部分资产相结合等方式,以进一步优化公司资产结构。” 缘何“易主”? 公司表示,本次继续公开处置标的股权是为加速聚焦主业发展、避免与控股股东产生同业竞争。往前追溯,今年年初中恒集团入主莱美药业,成为单一拥有表决权份额最大的股东。 对比两家企业的经营业务,莱美药业主要业务为医药制造,产品涵盖抗感染类、特色专科类(包括抗肿瘤药、消化系统药、肠外营养药)、大输液类、中成药及饮片类等;中恒集团以制药为核心业务,同时拥有医疗防护用品、食品、种植等延伸板块,其中核心产品血栓通系列常年贡献近九成的营收。 而本次公开挂牌转让的4家子公司,其主营业务涵盖注射剂、中成药、中药饮片及大健康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除去以上4家子公司,莱美药业参股投资的其他7家子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也不甚理想。据半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这7家子公司中有5家处于亏损状态,仅莱美隆宇、莱美德济2家盈利,分别主营生产、销售原料药及药品批发、医疗器械销售。 除投资子公司效果不佳,莱美药业自身业绩也尽显疲态。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5.99亿元,同比下降24.74%;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10.34万元,同比下降115.04%,由盈转亏。此外,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上半年莱美药业的总资产为34.75亿元,总负债为18.8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4.34%。 “莱美药业的负债率不算太高,但公司由盈转亏说明其整个经营状况在走下坡路,因而转让下属子公司不排除是在应对资金链紧绷的问题。”谭浩俊告诉记者。
在私募大佬林园旗下产品新晋成为第十大股东的信息公开后,沉寂已久的葵花药业股价迎来一波大涨,5个交易日股价涨幅42.36%,市值一度重回120亿元上方,逼近其两年前的高位。 但在短暂上涨后,葵花药业股价又快速回落,截至9月10日收盘报16.87元/股,较5个交易日前的高峰点下跌超过15%。 私募大佬的入股,无法掩盖葵花药业上半年业绩的疲软。今年上半年,葵花药业实现营收16亿元,同比下降32.9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7亿元,同比下降22.4%。这也是葵花药业近五年中报首次营收下滑,净利润则创五年来最大降幅。 而摆在葵花药业面前的,除了疫情下受影响的业绩,还有葵花药业实控人、前董事长关彦斌“杀妻”入狱后,二代接班后企业能否摆脱不利影响、稳定发展问题。 突遭“黑天鹅”,净利增速由超30%转负 日前,葵花药业交出了近五年最差年中成绩单。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超3成,归母净利润降超2成。 葵花各业务板块营收全线大幅下滑,其中,中成药板块实现收入10.97亿元,同比下降37.93%,该板块约占总营收的68.55%。化学制剂板块实现收入4.52亿元,同比减少17.67%,其在总营收中占比为28.27%。 对于此次业绩大幅下滑,葵花药业表示,受疫情影响,公司感冒、咳嗽、退热、消炎类产品除受国家阶段性政策管控导致零售终端销售受限外,医院终端的就诊患者管控、分流也导致公司相关产品销售受阻。 同时,长周期的停工停业停课和个人防护普遍增强等因素,使得常规性流感等疾病发病率降低、相应自我诊疗类药品阶段性需求下降,导致经营业绩有所下滑。 事实上,葵花药业此前发布的2019年年报已显露颓势。葵花药业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当年实现营业收入43.7亿元,同比下降2.2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亿元,同比微增0.38%。公司主营业务板块营收、毛利率双双下滑。 葵花药业主要产品的生产量和销售量均下降,生产量同比下降4%,销售量同比减少2.98%。产销不足使得葵花药业营业成本同比下降0.96%。 在这之前,2017-2018年,葵花药业营收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4.61%、16%;归母净利润增速则分别达到39.93%、32.85%。 本在加速奔跑的葵花药业陡然被按下了暂停键,一场“黑天鹅”事件成为其业绩急转直下的导火索。 2019年1月1日,葵花药业发布公告,宣布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关彦斌因个人年龄原因辞去了公司一切职务,原因是“从公司长远发展角度出发,为给年轻人更多机会,优化经营管理团队”。 关彦斌此举被外界解读为“关氏家族传承交替、二代接班”。直至2019年4月关彦斌因涉嫌故意杀人遭检察院批捕的消息曝出,舆论哗然。 尽管葵花药业曾回应,关彦斌案因个人纠纷引起,未涉及与家族成员无关的第三方,未涉及公司业务经营,公司经营管理有序有效,控制权稳定,仍难以扭转该事件带来的负面舆论效应。 葵花药业股价在此后一蹶不振。事件被爆出前,公司股价在近20元左右徘徊,之后接连走低,一度下探至12元附近。 临危受命的是关彦斌的两个女儿。小女儿关一首先接棒,被任命为葵花药业集团总经理,同时出任代理董事长。此后关彦斌大女儿关玉秀被正式选为葵花药业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 公开信息显示,关玉秀曾任黑龙江葵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告部主管、财务总监助理、重庆区省级经理、葵花药业集团(伊春)有限公司总经理、葵花药业集团(唐山)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五常葵花阳光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等。 关一在2002年已入职葵花药业,历任葵花药业集团医药有限公司广告部副总经理、市场管理中心总经理、总经理等。据悉,葵花药业曾官宣表示:关一亲手缔造了小葵花儿童药品牌。 从各方信息来看,关氏姐妹无疑在品牌和销售方面都有过出色的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也深谙葵花的发展路径。然而,关彦斌的突然离场给葵花带来的冲击远不止如此。 实控人入狱,“价值新十年”计划搁浅 事件爆发半年多前,在葵花药业改制20周年庆典上,关彦斌曾喊出“再给我20年,我还你们一个千亿葵花”。 2018年被葵花药业视为改革转折年。葵花药业于当年启动“精品药工程”,表示要由“以卖为主,用销售扩张,一切向销售倾斜”转为“卖做结合”,提升药品品质。 葵花药业称,过去以营销增长为核心,现在要做价值成长型企业。在这之前,葵花药业曾因产品质量问题屡登抽检黑榜,而公司重营销轻研发也饱受诟病。 长期以来,葵花药业的发展主要依赖大单品的营销。2017年葵花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销售额超过6亿元,护肝片销售额超过4亿元,二者在葵花药业当年营收中占比已近3成。另外葵花药业还有6个1-3亿元的品种,包括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儿氨酚烷胺颗粒、胃康灵等,均为市场成熟产品,产品结构趋于老化。 为此,继2017年研发投入暴增66.85%后,2018年,葵花药业的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期增加17.75%,达到1.22亿元。 葵花药业曾在2018年披露了一系列研发管线布局。公司将“儿科、妇科、消化系统、呼吸感冒、心脑血管、风湿骨病”六大领域定位为中长期发展的战略产品线,在研品种也覆盖了小儿蒿芩抗感颗粒、布洛混悬液等儿童用药,护肝片、西甲硅油等消化系统用药,长春西汀、米力农等心脑血管用药等等。 至2018年年中,葵花药业开展仿制药一致性再评价研究项目20项,化仿药原料/制剂研究项目8项,化药仿制药研发项目14项,与中国中医药科学院中药所合作开展经典明方研发项目8项,此外公司在研的大健康产品项目还有20个。 葵花药业期望通过持续加大研发力度,丰富公司的产品线,提升产品生命力,从而开始价值成长之路。 2018年,葵花药业实现营业收入44.72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3亿元,同比增长32.85%。 在葵花药业的规划蓝图中,2019-2028年是公司的价值新十年。葵花将围绕“一小一老一妇”三大品类,实行小葵花儿童药围棋战略、妇科药品类崛起战略、消化药护胃战略,构筑起竞争壁垒。 然而葵花药业的“价值新十年”刚刚开启,本准备大展身手的关彦斌却身陷囹圄。 销售费用连续5季度负增长,削减开支退守“儿童药” 关彦斌事件彻底打乱了葵花药业向价值新十年迈进的步伐。摆在关氏姐妹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摆脱事件不利影响,走出困境。尽管此次事件后,葵花药业极尽低调,但从其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员工构成等情况中仍能窥见接班人一年多来的应对举措。 2019年葵花药业销售费用支出为12.77亿元,同比减少11.77%。这是葵花药业上市以来首次出现销售费用下降。 由于葵花药业主营OTC(非处方药)类产品,面向普通消费者市场,其每年均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在广告宣传、产品推广上,因而公司的销售费用一直居高不下。 相比不到3%的研发费用率,葵花药业近年销售费用率均在33%左右,2019年降至29.21%。 分季度来看,2018年Q1-Q4,葵花药业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速仍为正向增长,且从Q2开始增速加快。2019年Q1公司销售费用相对于上年同期的高增长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稳定增长。 从2019年Q2开始,葵花药业削减销售费用开支,销售费用出现负增长,Q3至Q4同比降幅由5.81%扩大至27.81%。 今年一季度,葵花药业销售费用开支同比降幅达到38.27%,Q2明显回升。葵花药业2020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葵花药业的销售费用支出为4.05亿,同比下降43.05%。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9年末,葵花药业共有员工5772人,较2018年减少168人。其中,销售人员数量缩水明显,年内减少331人。 除此外,唯一人数减少的是葵花药业的技术人员,年内减少78人,其中研发人员减少3人。 2019年葵花药业的研发费用开支为1.18亿,同比下降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也由上年同期的2.73%降至2.71%。 2020年上半年,葵花药业的研发开支进一步减少。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下降30%,仅为4517.25万元。 除试剂、口罩、体温计等与防疫密切相关的细分领域企业,今年上半年半数药企均受疫情影响而出现盈利下滑,但近八成药企仍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可比OTC中药企业中,云南白药上半年研发费用增加28.94%,华润三九研发费用微降3.35%。 抛开疫情因素,葵花药业的研发投入持续缩水或与战略调整有关。2019年以前葵花药业在儿科、妇科、消化系统、呼吸感冒、心脑血管、风湿骨病等多领域展开布局,加强研发,欲在多品类方向打造新的标杆产品,从而开辟新的业绩增长点。关氏姐妹接棒后,则选择了回归“儿童药”。 今年3月,葵花药业董事长关玉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3-5年内,公司还是会将研发、生产、营销资源聚焦在“儿童药战略”上,巩固优势并希望扩大领先优势。“妇科、老年”两个品类会作为战术性的补充增长、稳定培育。 对于回归“儿童药战略”,关玉秀表示,从葵花药业的实际看,还是选择儿科领域市场更具潜力,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葵花药业在儿童药领域已形成行业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放大品牌优势成长更快;另一方面是随着二胎政策放开,儿童市场容量会持续扩大,且儿童市场消费力更强,更重视品牌消费。 当前来看,葵花药业的危局仍然未解。2020年一季度葵花药业实现营收9.1亿,较上年减少24.96%;在疫情有所缓解后,二季度公司仅实现收入6.9亿,同比下降32.97%。 今年7月17日,关彦斌案件尘埃落定,葵花药业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公司实控人关彦斌亲属的通知,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法院于2020年7月16日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关彦斌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 为了支付离婚相关费用,关彦斌频频减持套现。仅今年6-7月,关彦斌8次减持公司股份,累计套现8608万元。 截至7月17日,关彦斌个人直接持有葵花药业股份527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9.03%,关彦斌及其一致行动人葵花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金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计持有公司股份3.4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8.55%。
9月2日,康美药业发布《关于公司控股股东表决权让渡暨控制权拟发声变更的提示性公告》,称揭阳易林药业投资有限公司拟受让公司控股股东康美实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所持有的29.9%股权所对应的表决权。 自公告发布以来,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纷纷猜测康美药业的实控人是谁?其背后国资也引发多方猜想。而时至今日,复盘后的康美药业连续七日涨停,背后的国资也浮出水面。 公告中所指的易林投资成立于2020年8月18日,注册资本2000万元,揭阳市城市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其40%股权,广东省金服股权托管中心有限公司和广州神农氏中医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持有30%股权。据康美公告显示,国家开发银行持有揭阳市城市投资建设集团62.26%股份,揭阳市国资委占股37.74%;广东省金服股权托管中心是广东省国资委100%控股;广州神农氏中医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则为广药集团全资子公司,广药集团由广州市政府100%控股。 因此,易林药业三名股东的实控人均为国资,未来,康美药业每6个月应向易林投资支付人民币400万元托管费用。托管方的组成结构也比较清晰,预计康美接下来的复盘方向主要由广东省政府牵头处置,康美药业注册地揭阳市政府参与,由广药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广州神农氏中医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具体运营。 广药“英雄救美”,七个涨停,底气何在 在康美药业业绩巨亏之下,谁能帮助其逐步走出泥沼?谁能够有能力盘活康美药业留存的优质资源?此时国资托管,可谓是风雨飘摇中的康美药业的“白衣骑士”,对康美药业及其上万名员工无疑至关重要,也为数十万曾因康美造假事件而深受伤害的投资者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目前看,康美药业的经营状况已经每况愈下,托管计划已经浮出水面。被国资接盘、接受旗下控股子公司管理实际上是最好选择,相比其它民营资本,国资或更有能力接管、清理康美药业财务问题,并且当前医药产业都是各地方支柱产业之一,揭阳市政府高度重视,面对康美的困境,充分发挥地方国资的作用,及时介入也利好康美“复活”。 同时,广州神农氏中医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托管康美药业的具体运营单位,隶属于广药集团。广药集团是全国最大制药企业集团、全国最大中成药生产基地,拥有陈李济、王老吉、中一等12家中华老字号,拥有涵盖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生产、中成药研发及生产、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在中医药产业发展方面底蕴深厚、经验丰富。据悉,广药集团已经连续九年居全国制药工业百强榜榜首,近年一直保持双位数增长,2019年全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330亿元,是我国中药产业中的龙头。 康美药业在中医药领域深耕多年,主营业务中药饮片目前在行业内仍处于领先地位。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康美药业在广东、北京、吉林、四川、安徽等地建有11个饮片生产基地,可生产1000多个种类,超过20000个品规。康美智慧药房也在全国签约数百家医疗机构。 对于康美药业这一以中药饮片为主营业务的大型中药材供应服务商来说,广药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有能力对其实现托管,与其业主上的匹配度较高,资源互补性较好,有利于助力康美纾困、维持其生产经营稳定,最大化发挥康美药业在产品及渠道上的优势,盘活其曾经积累下的资源,真正为康美注入活力,“起死回生”,扭转局面。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国内医疗健康市场潜力巨大,疫情带来全民健康意识进一步提升,国资托管康美,加上广药集团这样在中药产业领域有运营实战经验的大型药企加持,康美在彻底厘清财务问题后,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广药康美联手,广东省中药产业未来有更大想象空间 国资托管后,康美股价连续七日涨停,市场人士表示,国资尤其是广药集团入驻有助于康美药业解决财务困难,重塑市场信心,多数业内人士对康美此次被托管秉持乐观态度。 分析认为,广药集团除了自身在中药产业方面的底蕴深厚外,近年在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布局频繁,近日又与百事公司开展跨界合作,联手打造中国首款营养燕麦稀,通过中药与其他产业的跨界创新,探索新发展路径,被广药集团称作“中药时尚化、时尚中药化”。 本次对康美的托管方案,神农氏药业背后的广药集团备受市场关注。7月2日,在广东省中医药大会上,广东省再次将中医药产业的重视程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对广药集团的发展寄予了厚望,希望将广药集团培育成为具有产业控制力、市场话语权的世界级企业。而本次让广药参与入驻康美,也正是希望借广药实力,通过对康美现有医药业务的梳理盘整,实现广东省中医药产业更大的发展。这也是广东省政府的深谋远虑、高瞻远瞩,表现了对建设中医药强省的信心和魄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广药集团在澳门设立国际总部,意在以澳门为桥头堡,推动大湾区中医药产业合作,更大地面向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加速中医药国际化。 这些布局和资源都为广药和托管后的康美发展带来更多想象空间。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从长期看,随着国内消费升级与医疗健康相关消费需求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国内医疗健康市场前景广阔;康美药业在中药材上中下游产业链整合能力强,广药集团科研资源、产业创新实力优势明显,双方互补性强。值得关注的是,广东省、广州市中医药大会对中药产业提出强力扶持措施,而广药集团也正在借势发力推动旗下老字号创新发展。托管后,广药与康美展开更加紧密的互动合作值得期待。
9月7日晚间,九洲药业发布了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亿元,募集资金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用于瑞博(苏州)制药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项目、瑞博(杭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项目、浙江四维医药科技有限公司CDMO制剂项目、浙江四维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百亿片制剂工程项目(一期)和补充流动资金。 九洲药业在预案中提到,本次定增旨在提升公司CDMO服务能力,推动一站式综合服务升级;推进特色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发展高端仿制药制剂业务;持续增加研发投入,保持技术先进性;以及增强资金实力,为公司发展战略提供保障。 高禾投资管理合伙人刘盛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新药、高端仿制药以及改良型新药其实都是国内医药工业转型升级的产品体现,未来前景都是值得看好的。这是国内医药工业一次大的变革和产品迭代,而九洲药业作为CDMO的参与企业也必然受益。” 紧抓CDMO业务板块发展黄金期 2020年上半年是九洲药业CDMO板块业务高速增长的黄金期。西部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九洲药业CDMO板块上半年实现收入4.36亿元,同比增长136.16%,已与诺华、罗氏等国际品牌和贝达、海思科等国内品牌达成紧密合作关系。目前公司CDMO已上市项目11个,III期临床项目39个,II期及I期临床试验项目达375个。 浙江省并购联合会副秘书长、白沙泉并购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汉聪告诉记者:“当前,受益于国内药审改革提高审评速度、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倒逼药企向创新药转型、加入ICH与国际接轨等一系列改革,国内CDMO产业快速发展促使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未来随着我国CDMO企业质量体系不断与国际接轨,再加上国内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的成本优势,全球CDMO产业链将逐步向国内转移。”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底,为进一步扩充CDMO项目,开发新产品,带来业务的快速增长,九洲药业以约7.9亿元人民币自筹资金收购诺华投资所持有的剥离技术与药品开发资产后的苏州诺华制药100%股权,并更名为瑞博(苏州)制药。在公司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瑞博(苏州)承担的多个战略项目在上半年顺利实施,收入快速增长,并实现扭亏。报告期内瑞博(苏州)实现营业收入1.76亿元,净利润1625.91万元。 而瑞博(苏州)制药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项目更是在此次定增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九洲药业拟将募集资金中的2.8亿元投入此项目,足可见公司对瑞博(苏州)未来发展的重视。 陈汉聪进一步表示:“近年来,在生物制药逐渐普及的影响下,国外各类领先CDMO企业正借助收购逐步实现平台化、规模化、特色化。一方面,企业通过纵向收购构建包含临床开发、API生产以及制剂生产的整个药品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横向并购大型药企闲置厂房,迅速整合高质量标准生产线,并再细分领域确定技术优势。”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年CDMO行业发展较快,各地产能上得比较快,后续是否会出现产能闲置值得跟踪研究,以及MAH制度的落地,和原研企业的信任等等。”刘盛宇提到,这些都是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值得投资者关注。 稳步推进原料药制剂一体化战略 除了CDMO业务板块外,九洲药业在特色原料药及高端仿制药方面也着手布局。上个月底,公司与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医药”)合资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双方拟在台州设立合资公司,以高端仿制药及改良型新药开发为目的,稳步推进原料药制剂一体化战略。 刘盛宇表示,医药产业是台州的主导优势产业,台州当地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企业创新转型,实现从“医药大市”向“医药强市”转变,医药行业在台州当地具有产业聚集优势。 据了解,九洲药业在原料药生产、研发上有着独特优势,而上海医药在制剂生产、网络布局等方面较为突出。双方将自身优势以资本作为纽带相连接,实现了国资体系与民营体制机制的全新结合。 白沙泉并购金融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章俨认为:“成立合资公司,有助于九州药业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稳步拓展公司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业务布局;而上海医药则能够进一步释放公司高端制剂产能及丰富产品品类,保障公司在产及在研制剂产品的原料药供应,最终实现双方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 章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提到,高端仿制药及新型改良药业务市场前景广阔,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高端仿制药及新型改良药行业会越来越规范,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而九洲药业与上海医药的深度合作,将使二者的优势互补,从原料药生产到制剂销售渠道,拓展全产业链业务,提升公司高端仿制药及新型改良药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巩固行业内领先地位。”
甘李药业公告,近日,公司收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孤儿药开发办公室的正式书面回函,授予公司在研创新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包括胶质母细胞瘤在内的恶性胶质瘤。获得认定的孤儿药经美国FDA批准上市后可享有7年的市场独占权,且不受专利的影响。孤儿药用于后续临床试验费用的50%可作为税收抵免,并向前延伸3年,向后延伸15年。这体现出甘李药业在创新型小分子化学药物的平台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与水平上获得美国药监部门的进一步认可。
9月7日晚,华海药业公开发行可转债申请获证监会发审委通过。公司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8.43亿元,投向年产16个原料药项目及生物园区制药及研发中心项目等。 新研发中心将落户杭州 此次发行可转债,华海药业拟在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建设生物园区制药及研发中心项目,该项目总投资额为14.94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6亿元,项目建设期为两年。 记者注意到,华海药业目前拥有三大研发中心。其中,临海研发中心紧邻公司两大重要生产基地——位于台州市临海市汛桥的生产基地与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临海园区;上海研发中心则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内;另外一个设立在海外的研发中心位于美国新泽西州。 据记者了解,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打造生物医药高端产品研发集聚区,目前已经集聚了近500家生物医药企业,其中辉瑞、默沙东、拜耳等全球一流药企也落户于此。 “背靠浙江省最大的高教园区,开发区在人才上拥有天然优势,为产学研合作推进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也为开发区的生物医药企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钱向劲告诉记者,“开发区为生物医药企业项目审批、注册申报等提供一站式服务体系,新研发中心在此落成有助于华海药业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实力快速提升,且进一步完善公司不同梯次、不同侧重点的研发及技术网络。” 持续研发注入新活力 华海药业董秘祝永华告诉记者:“在生物药方面,华海药业将主要聚焦在肿瘤、免疫治疗等领域。而与仿制药相比,生物药和创新药投入更大、风险更高、周期更长,公司已着重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并积极寻求全方位合作,切实加快项目推进。” 据悉,目前华海药业有2个生物类似药完成了I期临床试验;另外有3个项目进行的阶段分别为启动IB/2期临床、完成两个新适应症的临床IND申报、获得中美双报临床批件。公司同时稳步推进2个小分子创新药项目临床研究工作;细胞免疫疗法和基因治疗方面,已建立针对肿瘤的CAR-T平台和基因病治疗平台。 研发创新无疑为这家医药企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今年上半年,华海药业支出研发费用2.31亿元,2017年-2019年三个年度,公司共支出研发费用12.17亿元。 近日,华海药业的盐酸哌甲酯片获得美国FDA批准,值得一提的是,盐酸哌甲酯片是美国管控类制剂产品,最早由诺华公司研发,该药品2019年在美国的销售额约5400万美元。今年3月份,公司硫酸苯丙胺片同样获美国FDA批准,该产品也是美国管控类制剂。从中不难看出,华海药业正逐步迈入美国管控类制剂领域,综合实力彰显。 “今年至今,公司顶住疫情和美国FDA禁令的影响,新增上市产品1个,获得了2个管控类制剂产品的FDA批准文号,公司已经有17个产品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居前,”祝永华提到,公司中美两地研发中心有熟悉FDA规范注册的高效申请团队。 上半年净利同比增72.77% 事实上,随着国家集中采购的推进,依托扩围联盟地区中选契机,华海药业产品市场覆盖率得以快速提升。 早在2019年9月份,华海药业参与集采竞标的“厄贝沙坦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氯沙坦钾片、福辛普利纳片、赖诺普利片、盐酸帕罗西汀片、利培酮片”7个品种全部中标。在今年8月底结束的第三轮全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上,华海药品凭借国际制剂一体化的产业优势,中标了包含缬沙坦片、奥氮平口崩片、盐酸舍曲林片等三个集采品种。截至目前,华海药业累计实现12个品种的中标。 受益于市场覆盖率快速提升与三大沙坦类产品厄贝沙坦、氯沙坦钾、缬沙坦CEP证书的恢复,华海药业业绩高速增长。2020年上半年,华海药业实现营业收入33.06亿元,同比增长24.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8亿元,同比增长72.77%。 祝永华对记者表示:“随着疫情蔓延,各国医药供应链面临挑战,原料药行业的景气度仍将提升,而在国内集采方面,入围的仿制药企业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份额。” 由于集采推进产品市场覆盖率提升,同时伴随新增产品不断推出,华海药业原生产基地产能已经无法满足。此次发行可转债,华海药业还将6.93亿元募集资金投向年产20吨培哚普利、50吨雷米普利等16个原料药项目。该项目的投产,将帮助公司提高普利类抗高血压药物工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为下游制剂发展提供可靠原料药来源。
九洲药业公告,公司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100,000万元,募集资金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用于瑞博(苏州)制药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项目、瑞博(杭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项目、浙江四维医药科技有限公司CDMO制剂项目、浙江四维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百亿片制剂工程项目(一期)和补充流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