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凯雷投资集团今日宣布,凯雷亚洲第五期基金关联公司购入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的股份。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经济能力的增强,以及生物技术的持续创新,中国医药市场正进入持续稳定的长期增长周期。消费者对高质量、高性价比和创新产品的需求,以及仿制药市场进一步整合,也让医药行业的领头羊企业、尤其是成功转型建立药物管线(包括高质量仿制药和创新药)的企业,有机会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据悉,通过此次交易,信立泰药业将善用凯雷的行业专长,网络和资源,通过有机增长和并购来拓展在中国乃至全球的业务。信立泰药业还将利用凯雷的全球临床资源来推进全球创新产品的研发。 凯雷亚洲并购团队董事总经理杨凌表示:“近年来,通过打造强大的自研团队、战略性并购和授权引进,信立泰在开发创新药和扩大产品组合方面也取得了巨大进展。我们期待充分利用凯雷的全球医疗资源和人脉,大力支持信立泰拓展业务,迈上新的台阶。” 信立泰总经理兼董事叶宇翔表示:“中国医药行业格局不断变化,信立泰将专注于进一步丰富创新药的产品管线,继续加强公司在心血管领域领先的地位。凯雷的全球资源和网络将为信立泰优化运营以及扩大国际影响力带来非凡的价值。我们期待与凯雷展开长期合作。” 截至2020年6月30日,凯雷已在全球医疗健康领域投资了80多个项目,股本投资总额超过134亿美元,在中国的投资包括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机构艾迪康、全球多肽原料药制造商昂博、高科技医疗设备厂商微创医疗、领先的医疗集团中美医疗等。
林园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林园:“在选股上我们要选择确定性高的,就是将来一定赚钱的。未来20年什么行业一定能赚钱?我认为是保命的东西。 在这里面我们选择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一吃药就离不了了,所以我未来的投资方向,我就选定医药和医疗服务,过去几年我们已经在这些标的上慢慢的建仓。” 与冯柳大分布建仓风格不同,林园投资风格是对某一只个股重仓。业绩期即将结束,林园旗下的基金持仓在市场明牌,让人意外的是,此前连续三季度减持的片仔癀,在二季度林园重新加仓,同时还新进一只底部医药股葵花药业。 根据wind数据显示,二季度林园有三只产品出现在片仔癀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合计持有超880万股,持有市值近超15亿。新进286.62万股,期末参考市值在5个亿。 片仔癀的股价在二季度的表示着实强势,累计涨幅达到92.20%,当前股价237.73元,股价连续创新高。最新市值1423亿元,在A股中药板块中排名第二,与另一中药龙头股云南白药同属千亿市值俱乐部。 1、片仔癀,垄断成就护城河 片仔癀,是一家福建漳州的本地企业,是中华老字号企业,由其前身成立于 1956 年的原漳州制药厂,于 1999 年 12 月改制创立。2003 年 6 月,片仔癀药业股票于上交所成功上市。 核心产品是独家生产的具有近 500 年历史的名药、福建三宝的片仔癀,拥有近五百年的悠久历史,在国药界,还有“北有同仁堂,南有片仔癀”的美誉。 片仔癀治疗热、毒、肿、痛疗效显著,特别在治肝、抗癌、保健等方面独具特色,其工艺和处方被列入国家 " 双绝密 ",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主营业务主要为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和化妆日用品业三类,当前片仔癀通过“一核两翼”战略,利用核心产品的垄断地位构建极其宽广的护城河。 片仔癀还因其高昂的价格被消费者戏称为“药中茅台”。自2005年至今已上调零售价15次,价格也从125元/粒涨至590元/粒。1g的价格就是196元,15年涨幅高达4.7倍,上涨的原因都是片仔癀产品的主要原料及人工成本上涨。光是在2017年就提价30元,直接让片仔癀的利润就至少增加1.2亿元,占其当年利润的15%。 对应业绩,营收从2008年的6.50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57.22亿元,复合增长率近24%,同期归母净利润由1.41亿元增长至13.74亿,复合增长率近26%。 对于这家公司,美团创始人王兴在社交平台看到网友关于片仔癀的相关新闻转发并发文感叹称,“天哪,片仔癀1200亿!因为片仔癀出自龙岩隔壁的地级市漳州,所以我小时候略有耳闻。” 值得注意的是,片仔癀产品毛利率接近80%,今年疫情因素,片仔癀销售受到的影响非常小,2020年半年报:实现营收32.46亿元,同比增长12.16%;归母净利润8.65亿元,同比增长15.84%;归母扣非后净利润8.58亿元,同比增长15.21%,核心片仔癀业务的肝病用药收入13.50亿元 ,同比增长16.80%。 可以说,片仔癀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无疑是强劲的。 2、林园,做时间的朋友 林园持有片仔癀至少十几年的时间,在一次接受访问时,林园这样评价到: 片仔癀这家公司主营是名贵中药,其在肝病,肝癌等领域有独特疗效,而且片仔癀还能消炎、解毒、缓解疼痛。目前市场只有这一家企业可以生产片仔癀,它在行业内处于垄断地位;而且目前购买片仔癀的人还是少数,预测片仔癀蔚来股价或许会超越茅台。 他发现这家公司的时间大概是2007年出现在其的调研结论里: “我最近选了一个片仔癀,也是一个药的企业,这是福建的。在漳州有两宝,一个是水仙,还有一个是片仔癀,福建人死了以后,当地人也要把这个药放进去,试试能不能活过来。这个药在东南亚卖得非常好,主要是出口。它当时是一个宫廷的药,也是几百年的,比我们说的同仁堂还要早。 这个公司也是没有配过,没有送过。我们叫它处女股。这个公司我们接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让它送配,因为它有这个盈利能力。当地人都叫这个公司是八旗子弟,没有人管的状态也能每年赚亿。这符合我的赚钱机器的概念。” 2007年2月,林园到福建调研片仔癀后表示,片仔癀的品牌相当值钱,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像片仔癀这样昂贵的“奢侈消费品”,能够接受的人将越来越多。 参照林园的投资风格,当时市场人士猜测他建仓的成本在25元左右,以当前片仔癀(前复权)价格来看,13年的时间在一只股票获得累计50倍的收益。 除了大手笔重仓片仔癀外,二季度林园新进了葵花药业,根据公告披露,林园旗下的21号私募投资基金出现葵花药业第十大流动股股东,市值近1400万元,占股本比例0.1656%。 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关彦斌“杀妻案”闹得沸沸扬扬,最终获刑11年,而且这家公司半年报营收净利双下降,2020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6.00亿元,同比下降32.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7亿元,同比下降22.40%。 原因在于葵花药业解释称,受疫情影响,公司感冒、咳嗽、退热、消炎类产品除受国家阶段性政策管控导致零售终端销售受限外,医院终端的就诊患者管控、分流也导致公司相关产品销售受阻。 今年以来,医药股领涨A股市场,40多只医药股价格翻倍,超百只股票涨超50%,然而葵花药业股价也仅仅上涨了8%左右。 因为业务低迷,葵花药业股价也近乎来到了2014年刚上市的价格,林园基金二季度建仓,大概率是要赌葵花药业反转的可能。 3、福利 林园作为市场价值投资的代表,能够看到增强企业护城河的“种子”,找到最好的公司,完美的诠释了做时间的朋友,诠释了价值投资这句名言。
8月27日晚间,罗欣药业交出了借壳上市以来的首份中报成绩单: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8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15亿元,相较去年同期重组后有所下滑。 上半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医药行业除疫情防控相关产品外,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随着国内疫情影响的逐步消退,医院门诊已基本恢复正常,行业整体对下半年展望较为积极,罗欣药业也对全年业绩抱乐观态度,公司方面预计,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弱,各级医疗终端门诊量、手术量逐步恢复,相关产品的销售量将逐步回升到正常水平。 产品销量逐步回升正常 罗欣药业于2019年完成借壳上市,根据业绩承诺,公司于2019年度、2020年度和2021年度实现的经审计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5亿元、6.5亿元和7.5亿元。去年年报显示,罗欣药业于2019年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62亿元,同比增长39.86%,超额完成了业绩承诺。而今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公司实现的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25亿,完成了年度目标的34.55%,总体来看存在一定的业绩压力,但相比于公司之前发布的业绩预告,这一成绩已然高于预期。 而在此前的业绩预告中,罗欣药业方面表示,今年的半年度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主要原因为各级医疗终端门诊量、手术量的减少使公司消化、呼吸、抗生素等领域的产品销售量有所下降。 与罗欣药业境况相似的企业不在少数,上半年因疫情影响,医院就诊人数大幅降低,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处于歇业及半歇业状态,医药消费大幅降低。麦肯锡7月中旬发布的报告显示,患者取消非必要就诊后,就诊患者大幅减少,尤其是三级医院。以一线城市的三级医院为例,2月份就诊患者同比减少60%,3月份就诊患者同比减少50%;以二线城市的三级医院为例,2月份就诊患者同比减少70%,3月份就诊患者同比减少50%。 虽然上半年业绩有所波动,罗欣药业对全年业绩抱乐观态度,公司方面预计,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弱,各级医疗终端门诊量、手术量逐步恢复,相关产品的销售量将逐步回升到正常水平。 光大证券也在研报中表示表示,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医药中的多个子行业有望借此实现快速普及、升级,另外,因为疫情被暂时延后的需求,也可能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快速复苏。 聚焦研发频传利好 此外,罗欣药业在中报与近期的市场动作中也传递出了积极的信号。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为2.00亿元,研发人员约470人,公司已有10个药品品种完成一致性评价申报。8月20日,第三轮全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公布,罗欣药业两个品种中标,分别为盐酸氨溴索片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6月底,罗欣药业开发的抗癌创新药PI3Kα选择性抑制剂LX-086片在中国获得两项临床默示许可,这是该药首次在国内获批临床。 据了解,近年来,罗欣药业始终坚持“创仿结合”的策略,在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以及新仿制药的研发工作,丰富品种组合的同时,积极布局有技术壁垒的制剂品种,建立相应技术平台,通过技术优势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在创新药方面,公司发挥自主与合作研发双轨并进的优势,积极通过多种形式的外部合作引入海外潜力品种。 凭借在药品研发、供应链、营销上的核心竞争力、对创仿结合的持续布局,罗欣药业在近期连获行业认可。7月22日,公司入选米内网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系列榜单,于中国化药企业TOP100排行榜中位列前20强,连续14年蝉联该榜单。此外,在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的发布2020中国品牌价值信息榜中,罗欣药业品牌强度突破900,位列医药健康组第9位。 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步消退,在医院就诊恢复常态的同时,医药行业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储多关注。罗欣药业方面表示,未来将立足本土、布局全球,继续夯实自身品牌优势,聚焦消化、呼吸领域,拓展行业影响力,秉持“科技兴企”战略,以“传递健康”为使命,为振兴民族医药作出更大贡献。
8月24日晚间,康芝药业发布2020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康芝药业上半年营业收入4.11亿元,归母净利润745.05万元,同比增长17.03%;扣非后净利润304.44万元,同比增长73.68%;每股收益0.0166元,同比增长17.73%。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情形下,康芝药业半年度净利润能迅速实现正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自2018年开始围绕着儿童大健康战略发展方向的提前布局。 2020年上半年,公司在药品生产与销售板块实现营业收入为2.44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59.37%;在生殖医学与妇儿健康医疗板块实现营业收入为1.09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26.52%;在婴童康护用品板块实现营业收入为5755.65万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14.11%。 “供给侧改革”是这些年国家的产业调整方向,目前,该公司所制定的儿童大健康战略发展方向也正是紧扣国家“供给侧改革”的产业调整方向做出的选择。此外,公司经营主体位处海南,叠加海南自贸港的国家发展战略,未来公司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布局医疗防护目光长远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席卷而来,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医疗防护物资成全球稀缺物品,康芝药业作为海南医药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当地政府部门领导、支持下创造了新的海南速度,八天建成并投产了海南首条口罩生产线,并在海南海口生产厂区的基础上,投资建设“康芝·海南(国际)医疗防护生产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拟为3.7亿元。 据介绍,项目达产后,将生产销售一次性医用包类耗材、平板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平板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防护服、一次性免洗凝胶、泡泡洗手液、湿巾等,预计年收入约为4.82亿元,税后利润约为6479万元。 目前,康芝药业收到当地政府一次性医用口罩的批量采购订单,积极协助当地政府抗疫行动,是海南省第一批积极加入政府对海外援助医疗物资的企业之一。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儿童口罩、免洗手消毒凝胶等医护用品除了满足国内防疫需求外,其生产的二类医疗器械医用口罩还通过欧盟CE标准认证,成为被中国商务部和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列入医用口罩生产商的“双白名单”口罩生产企业,出口销往西班牙,以及中东、南非、南美、东南亚等国家。康芝药业将借此机遇,充分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优势,提升产品销售能力,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及盈利能力。 当前全球疫情暂未有效缓解,加之境外输入病例,新冠疫情或还将持续,对疫情防疫物资的需求将呈常态化,医疗防护用品的稳定需求将为康芝药业的业绩增长带来支撑。 进军辅助生殖领域新蓝海 随着中国“全面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以及生活环境、工作压力、生活习惯的变化,不孕率逐年增长,辅助生殖市场未来潜力不可估量。 资料显示,中国辅助生殖市场预计在2018年-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由38亿美元增长到75亿美元,未来5年的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4.5%。中国的不孕率与美国相当,但辅助生殖服务的渗透率低,2018年美国辅助生殖服务的渗透率达到30.2%,而中国仅为7.0%。受益于辅助生殖服务能力的提升与市场需求的拉动,预计2018年-2023年,中国市场的渗透率有望由7.0%增加到9.2%。 康芝药业于2018年进军辅助生殖领域,3.2亿元收购云南九洲医院、昆明和万家医院,云南九洲医院及昆明和万家妇产医院均拥有二代试管婴儿这一稀缺牌照,今年两家医院的试管婴儿相关牌照已通过定期复审。目前公司云南两家医院的生殖医学排名在当地靠前,声誉良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对外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期,有关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相关政策密集落地,包括免税购物、税收优惠等都备受关注,海南板块医药企业同样喜提政策大礼包。 康芝药业在调研活动中表示,后续将充分利用政策东风,整合生产基地资源,调整部分业务版块,加快研发新产品,抓住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重点打造公司的海南区域总部,深度扩大公司海南基地的产业布局。 一方面,公司将能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医药产业先行先试、薪酬税费等优惠政策下,能享受国际贸易自由便利。另一方面,海南优厚的人才政策将为公司吸引国际高端专业人才加入公司的研发队伍,促进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以提高公司的研发及盈利能力。
该榜单由主办方米内研究院组织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排行榜专家委员会,聚焦医药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力和专业推广力两大维度评选得出。其中,创新驱动力主要从企业研发投入综合指标进行评判。 据了解,罗欣药业产品管线丰富,涵盖多个疾病治疗领域,聚焦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领域,已建立了显著的竞争优势。公司具有丰富的产品管线及强大的研发管线布局能力,采用“自主研发+合作研发”的研发模式,拥有在研1类新药6项、70余个项目储备。消化领域新药LXI-15028国内首个3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疗效终点,普卡那肽则即将准备启动3期临床试验。在呼吸制剂领域,罗欣药业和印度阿拉宾度在成都设立合资公司并引进13个雾化吸入产品。公司LX-039、LX-086、LXI-15029等多个抗肿瘤创新药管线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会议同期推出礼赞系列弘扬疫情下中国医药企业的大爱精诚,致敬2020年抗击疫情行业标杆。罗欣药业以躬耕践行的担当精神,在疫情期间积极推进复工复产,并利用全球供应链体系捐赠价值超过500万元的防护物资支援疫区及国际合作伙伴,获得“医药经济报40周年礼赞·中国医药新冠疫情联防联控突出贡献企业”殊荣。 罗欣药业方面表示,公司未来将继续立足本土、布局全球,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基础上,主张开放、创新、合作,与国内外更多的企业和机构探讨共创共赢的新机遇,为客户、病患和社会各界创造更大价值,为传递健康而不懈努力。(见习记者/杜卓蔓)
8月25日,葵花药业公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期内,葵花药业实现营业收入16亿元,同比下降32.9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2.4%。 这也是葵花药业近五年中报首次营收下滑,净利润创五年来最大降幅。 葵花药业以生产中成药为主,同时覆盖化学药、生物药和健康养生品领域。“小葵花”儿童药一直是葵花药业的核心品类,主要产品包括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葵花露等。 对于此次业绩大幅下滑,葵花药业表示,受疫情影响,公司感冒、咳嗽、退热、消炎类产品除受国家阶段性政策管控导致零售终端销售受限外,医院终端的就诊患者管控、分流也导致公司相关产品销售受阻。同时,长周期的停工停业停课和个人防护普遍增强等因素,使得常规性流感等疾病发病率降低、相应自我诊疗类药品阶段性需求下降,导致经营业绩有所下滑。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葵花药业各业务板块营收全线大幅下滑。其中,中成药板块实现收入10.97亿元,同比下降37.93%,该板块约占总营收的68.55%。 化学制剂板块实现收入4.52亿元,同比减少17.67%,其在总营收中占比为28.27%。 由于产品销量下滑,两大主要业务的营业成本也大幅下降。中成药板块营业成本较上年同期下降34.92%,对应毛利率仍下降2个百分点;化学制剂板块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8.28%,毛利率微增0.32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葵花药业的销售费用支出为4.05亿,同比下降43.05%。葵花药业在半年报中解释称,主要系受新冠疫情影响,销售活动减少费用支出减少所致。 事实上,葵花药业此前发布的2019年年报已显露颓势。公司2019年实现营收43.7亿同比下降2.24%。年内,葵花药业主要产品的生产量和销售量双双下滑,各方面费用开支也有所减少。 2019年,葵花药业实际控制人、原董事长关彦斌与前妻张晓兰的离婚纠纷曾闹得沸沸扬扬,关彦斌更因涉嫌故意杀人被批捕,葵花药业因而深陷舆论风波。 对此,葵花药业曾回应,公司实际控制人关彦斌因个人原因与他人发生纠纷造成身体伤害,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其在上市公司不担任董、监、高职务,该事件未对上市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今年7月17日,葵花药业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公司实控人关彦斌亲属的通知,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法院于2020年7月16日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关彦斌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 该公告显示,截至7月17日,关彦斌个人直接持有公司股份527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9.03%,关彦斌及其一致行动人葵花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金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计持有公司股份3.4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8.55%,本次事件未导致公司实际控制权发生变动,关彦斌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日前,证监会再次公布关彦斌涉及葵花药业内幕交易案。受诸多负面事件影响,葵花药业股价自去年5月起一蹶不振,由20元左右一路走低至11元附近。至2019年末,葵花药业收于14.76元。 2020年初,葵花药业受益于感冒药产品股价短暂上升,盘中最高达到17.78元,此后再次回落。截至今日收盘,葵花药业报14.74元,总市值86.08亿元。
首发2011万股, 维康药业敲钟上市 8月24日,维康药业(300878.SZ)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公司此次公开发行新股2011万股,发行价格为41.34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8.31亿元。截至收盘,N维康上涨96.03%,报81.04元/股。 值得注意的是,维康药业是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上市企业。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健康观念转变等因素影响,居民对健康消费的需求不断提升,医药产品需求强劲。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我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5.8万亿元,较2017年的5.26万亿元增长10.27%,人均卫生总费用4148.1元,同比增长9.63%。 我国的医药行业处在发展初期阶段,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近年,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医药行业发展,出台了多项扶持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我国的医药行业市场建设日渐完善,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 成立于2000年的维康药业是一家集医药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根治与享有“浙江绿谷、天然药库”的丽水市。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维康药业旗下拥有浙江维康医药商业有限公司、浙江维康医药零售有限公司、浙江维康大药房有限公司、杭州维康中医诊所有限公司等4家全资子公司。 不断加码科研技术, 核心业务表现亮眼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维康药业的主营业务分为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部分。医药工业为现代中西药的研发、生产、销售属于医药行业的上游产业。医药商业则是对医药产品进行零售,属于药品流通行业处于行业下游。维康药业产业覆盖相对广泛。 技术研发能力是制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制药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对此,维康药业加大引进科研人员。公司通过自主培养、人才引进和岗位等方式组建了一支高层次技术研发人才团队。目前,公司的技术研发人员为85人,占公司劳动合同总人数的9.05%。 与此同时,维康药业先后成立了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等多个科研平台,进行药物研发和创新。 其中,罗红霉素软胶囊为维康药业的主导产品,其销售数量占一直据市场主要位置。2016-2018年,罗红霉素软胶囊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6.85%、17.08%、15.8%,连续三年市场份额排名第二。 滴丸技术、软胶囊技术、分散片技术为维康药业产品的核心技术,多次获得荣誉奖项。此外,维康药业在粉碎、醇沉、干燥、提取、蒸馏、制粒、包装等环节成功应用多项生产工艺技术。目前,维康药业拥有21项专利。 灵活调整分销模式, 营业收入不断提高 维康药业不断加码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公司营收也表现不错。 维康药业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2020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3.07亿元,同比增长1.91%;扣非净利润0.5亿元,同比增长8.81%,公司经营稳定。 此前,维康药业业绩持续上涨。2017-2019年,维康药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07亿元、5.78亿元、6.42亿元,公司营收增长较快;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79亿元、0.79亿元、1.09亿元,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维康药业营业收入持续上涨,与公司不断攀升的毛利率密切相关。维康药业作为医药工业生产企业具有较高的毛利率。2017-2019年,维康药业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9.39%、75.36%、73.82%。 2016年4月6日,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开始实施“两票制”,“两票制”即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维康药业在此政策的实施下,公司药品出厂价接近终端市场价格,毛利率增高。 随着“两票制”在全国的全面推行,维康药业以配送经销商为主、推广配送经销商为辅,调整分销模式。公司跳过推广配送经销商销售给配送经销商,从而直接销售至医院等医疗机构终端。国内医疗机构终端数量众多,维康药业配送经销商客户数量大幅增加,其业务收入也增加不少。 维康药业业务快速发展,其资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17-2019年,公司资产总额4.8亿元、6.41亿元、8.75亿元,保持良性发展态势。其中,2019年维康药业总资产增长2.35亿元,增长率达36.62%。 维康药业本次上市募集的资金将用于大健康产业园等研发项目中,有利于适应医药高科技发展趋势,与国际新药研发规范接轨,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