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3日讯 2020年接近尾声,今年来公募基金业绩与规模齐增,数据显示,截至12月21日,今年以来新成立的基金发行总规模已突破3万亿元大关。即便如此,今年来仍有24只基金宣告募集失败,其中债券型基金居多,申万菱信聚源宝债券就是年内发行失败的第24只基金。 昨日,申万菱信基金公司发布申万菱信聚源宝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公告称,申万菱信聚源宝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份额基金代码:010974;C类份额基金代码:010975)于2020年9月28日获中国证监会证监许可【2020】2432号文注册。该基金于2020年12月15日开始募集,并于2020年12月18日结束募集。因基金未能满足《申万菱信聚源宝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的条件,故该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根据申万菱信聚源宝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招募说明书,该基金的最低募集份额总额为2亿份,基金募集金额不少于2亿元人民币。 招募说明书指出,申万菱信聚源宝债券的备案条件为:自基金份额发售之日起3个月内,基金募集份额总额不少于2亿份,基金募集金额不少于2亿元人民币且基金认购人数不少于200人。基金募集达到基金备案条件的,自基金管理人办理完毕基金备案手续并取得中国证监会书面确认之日起,基金合同生效;否则基金合同不生效。 申万菱信聚源宝债券的拟任基金经理为杨翰,资料显示,杨翰曾任职于台湾凯基证券上海研究部等。2012年1月加入申万菱信基金,曾任行业研究员、信用分析师、专户投资经理等,现任申万菱信安泰丰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值得关注的是,申万菱信安泰丰利债券是杨翰管理的首只基金,其于2020年5月11日起开始管理该基金,至今累计任职时间只有7个月左右。今年债市整体波动较大,这位“菜鸟”基金经理的任职回报也很一般,截至2020年12月22日,杨翰管理该基金A、C份额的任职回报分别为1.07%、1.04%。 申万菱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月,股东为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和三菱UFJ信托银行株式会社,持股比例分别为67%、33%。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申万菱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总资产净值为535.8亿元,在基金公司中排名第58位。其中,非货币基金的管理规模为407.18亿元,在基金公司中排名第56位。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4日讯梦网集团(002123.SZ)今日跌停,截至收盘报14.02元,跌幅10.01%。 12月21日,梦网集团发布关于与关联方共同投资暨关联交易的公告,公告称,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梦网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梦网香港”)拟与关联方余文胜共同投资成立梦网国际通信(香港)有限公司(暂定名,以登记机关最终核准的名称为准,以下简称“梦网国际”)。 交易协议的主要内容为:梦网国际注册资本拟定为港币3000万元,其中梦网香港以自有资金出资港币1530万元,占出资总额51%;余文胜出资港币1470万元,占出资总额49%。 三季报显示,睿远基金与华夏基金旗下公募产品出现在梦网集团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 截至三季度末,睿远基金旗下2只产品分别位列梦网集团的第二、第六大流通股股东。其中,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睿远成长价值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数量为4053.23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6.107%;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数量为1188.59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1.791%。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数量为1182.17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1.781%,为梦网集团的第七大流通股东。
为彰显长期投资信心,2020年以来近100家公募机构进行了基金自购(指基金公司购买自家基金,不包括员工自购和基金经理个人自购),累计自购规模达37.14亿元,创下公募基金行业发展以来的历史新高。分析人士指出,基金自购是“真金白银”的投资行为。若从基金自购名单里选对品种,依然要着重考察历史收益稳定性。公募机构踊跃自购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3日,今年以来共有99家公募机构(包括基金公司、券商、券商资管)累计进行了283次(只)基金自购,总规模达37.14亿元,创下自1998年来的新高。具体看,从1998年至2020年,公募整体自购规模前三位分别是2020年、2018年、2016年。中国证券报记者跟踪梳理相关信息后发现,早在年初疫情爆发之时,公募机构就踊跃展开基金自购。在春节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2月3日),兴证全球基金就发布公告称,运用自有资金购买公司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3700万元,并于2月4日追加购买2300万元,合计购买旗下偏股型基金6000万元。2月5日,又有鹏华基金和景顺长城基金等机构和公司员工展开自购。截至12月23日,在上述99家机构中,年内以来自购次数超过一次的有61家,其中有21家自购次数在5次或以上。从自购规模看,今年以来共有9家机构自购规模超过亿元,其中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3.18亿元的自购规模位居第一,紧跟其后的是建信基金(2.7亿元)、汇添富基金(2.30亿元)、永赢基金(1.38亿元)。从基金自购的结构上看,公募机构基金自购规模最大的是债券型基金,规模为18.34亿元,整体规模占比49.38%。在2020年权益基金大力发展趋势下,公募自购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规模分别为4.15亿元和13.25亿元,两者之和在整体自购中的占比为46.85%。逾8成基金实现正收益基金投资分析人士韩蕾(化名)指出,2020年是基金大年,公募机构的基金自购规模飙升并不意外。一方面,在疫情之下,公募基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势力,以自购行为释放出投资信心;另一方面,自购基金中也聚集了新能源、消费、医药等热门品种,与今年以来的结构性行情有着高度契合性,体现出了明显的超额收益效应。截至12月23日,公募机构自购的283只基金中,今年以来共有229只实现正收益,占比超过80%。国泰中证新能源汽车ETF联接A以87.80%的净值增长率位居第一,汇添富旗下的三只主题基金汇添富创新医药、汇添富消费行业、汇添富消费升级,分别占据第二名至第四名,净值增长率分别为76.77%、67.79%、67.61%。但中国证券报记者也发现,在公募机构自购的基金中,依然有近50只今年以来出现负收益,最高亏损幅度甚至超过了10%。对此,某基金研究人士唐浩(化名)表示,基金自购的确是“真金白银”的投资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自购就一定赚钱。不排除部分基金自购是出于维护规模以避免清盘,或使得冷门基金顺利达到成立条件等目的。此外,不同公司的自购基金收益率大相径庭,背后还有着不同公司之间的投研能力差异。因此,投资者若要从中选择品种,依然要遵循“基本面”原则,重点考察基金经理的风格稳定性和历史收益稳定性,更要避开规模长期徘徊在清盘边缘的迷你基金。跟随绩优基金经理选基韩蕾指出,除了要观察公募机构层面的自购,还要关注基金经理个人对自身管理基金的自购(但这部分自购数据没有列入Wind统计之中)。相比之下,基金经理个人自购行为释放出的信号,更具备参考价值。实际上,在2020年公募基金自购规模创下新高背后,有着不少绩优基金经理的身影。比如,华南某公募在三季度末时发行了一只爆款基金,该基金的首募规模超过100亿元,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出资认购100万元。11月中旬,国联安核心资产混合基金成立,该基金的基金经理魏东出资500万元认购。魏东认为,后疫情时代,全球将陷入优质资产荒,业绩持续增长的中国核心资产属于全球稀缺的优质资产。此外,天弘基金于12月初成立的天弘医药创新基金,基金经理郭相博也自购了100万元。郭相博表示,随着具有科技属性创新企业的不断加入,医药板块的平均估值持续走高,但板块内部的估值分化也有所加大。与笼统关注整体市盈率相比,准确挖掘其中的优质企业更加重要。(余世鹏)
2月19日,科融环境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收到诺安基金通知,公司此前披露拟参与设立的节能环保产业投资基金已完成相关备案手续。 此前在2020年9月30日,科融环境公告披露,公司审议通过了《关于对外投资设立环保产业投资基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以自有资金与河北诺安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诺安基金”)共同投资设立雄安科融环境环保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暂定名),基金拟募集总规模为人民币15亿元,科融环境认缴出资总额为人民币1.5亿元。 近日,科融环境收到河北诺安基金的通知,上述产业基金已完成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产品备案手续,取得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出具的私募投资基金备案证明。 科融环境主营业务板块包括:烟气治理、水利及水环境治理、生态环境治理、环境监测、固废环境治理、节能燃烧、锅炉改造、分布式能源管理、土壤治理等。 公告显示,完成备案的节能环保产业投资基金名称确定为“普益石家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基金管理人为河北诺安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该基金经营期限暂定为5年,其中投资期3年,退出期不超过2年。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企业设立产业基金,应该是看好一个行业产业,并围绕自身主产业进行战略投资或战略并购。不同于财务投资,产业投资更着眼未来产业布局,不在乎短期收益,更多地考虑战略利益。科融环境主营业务节能环保,目前市值27亿元,属于迷你小盘股。小盘股不被主流资金青睐,经营规模和公司市值双瓶颈,常规思路下企业想打破双瓶颈非常困难。科融环境设立节能环保产业基金,通过投资和并购的方式扩大产业规模是一种快速高效的策略。” 科融环境董秘宗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建立该产业基金的目的,是通过放大公司目前商谈的河北省内政府引导资金的使用效应,利用本次环保产业基金,深入参与到环保领域项目和新型环保企业的建立、运营管理中去,减轻政府为改善民居环境的资金负担,将政府引导资金放大,吸引社会资本及资源、人才的参与。同时也可以帮助上市公司培养和锁定更多有技术创新性、科技型的好标的公司,为公司未来的并购奠定坚实的基础。” 北京正谋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人任凤龙表示:“本次产业基金主要是科融环境参与投资,与市场机构合作,吸引政府引导基金,共同投资当地环保产业,可以体外锁定标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轻负债压力。” 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对记者说道:“按照之前披露的信息来看,科融环境正在申请河北省政府的环保产业发展资金支持。此次是通过与河北诺安共同设立产业基金的方式,用申请到的政府引导资金来撬动更多民间资本来参与河北环保产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科融环境可以通过基金来参股行业内的一些优质公司,进而为上市公司未来可能的并购活动打好基础。” 此外,胡麒牧表示,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极大加速环保产业及绿色金融的发展。目前河北作为工业大省,节能减排的任务很重,反过来说,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上市公司通过环保产业基金的设立和运营,撬动了更多社会资本,放大了自有资金的运作能力,有利于其主业发展和资产质量做优。 在王赤坤看来,产业基金的设立,说明科融环境通过自身很难扩大经营规模。通过资本的方式投资或并购主业相关项目,待时机成熟后并入上市公司板块,理论上有利于科融环保突破经营规模和公司市值双瓶颈。但产业基金的运营周期较长,是否能按照战略布局形成利好,还需要时间观察。
中国银行资产配置专家全市场优选“固收+”基金,基金产品通过基金经理的大类资产配置、专业股债投资等,满足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力争提供更好的客户投资体验。客户满意是投资的初心。
据记者获悉,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张海波于2021年2月17日因病逝世。南方基金日前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公告显示,经南方基金董事会决定,由公司总经理杨小松代为履行公司董事长职务。 南方基金表示,张海波担任公司董事长期间,带领全体南方人,坚守“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的使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抢抓机遇创新发展,勇攀高峰屡创佳绩,为公司始终立于行业潮头做出了卓越贡献。 南方基金对张海波在任职期间为公司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深表感谢,对张海波的离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南方基金表示,公司将继续秉持“客户、诚信、共享、奋进”的核心价值观和“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的使命,依法经营,稳健运作,不断提升创造价值的能力,不断提升服务客户的能力,切实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利益。
36氪独家获悉,猿辅导已经交割了云锋基金 3 亿美元的投资。 这是今年猿辅导第三次融资。今年3月,猿辅导完成由高瓴资本领投的10亿美元G轮融资,10月,猿辅导交割了由腾讯、DST领投的22亿美元的融资,这是今年中国互联网领域单笔最大融资额度。加上今年前两轮的融资额,今年猿辅导融资总额超过 35 亿美金,是目前全球教育科技行业估值最高的独角兽。 猿辅导创立于 2012 年,以公考题库起家,经历了目标用户从成人延伸到 K12、业务从题库拓展到在线教育平台、再从平台改为自营的三次转型,而后一直将业务重心聚焦于网课。另一边,在 2017 年底孵化的AI互动产品“斑马AI课”,在今年与“猿辅导网课”并立成为猿辅导的两大核心业务。 在K12之外,猿辅导目前的业务创新集中于启蒙阶段,在近两年陆续推出了南瓜科学、猿编程、斑小马等素质品牌,目前内部也在孵化美术、音乐等业务,想要搭建一个覆盖K12全学科及素质启蒙的品牌。 从数据来看,36氪了解到猿辅导 2020 年财务确认收入超过 100 亿,是目前在线教育领域里收入最高的公司。而在学员数量上,其官方微信昨天披露了旗下两大网课品牌猿辅导网课、斑马AI课的在读正价课用户,总数超过 400 万人,是目前网课用户规模最大的公司。 疫情助推网校行业成为 2020 年的风口,同时这也是一个从资本到公司竞争都极其激烈的赛道。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国内外的TOP基金、还是腾讯战投、阿里系的基金都已经入场站队,想要押注一个千亿市值的在线教育公司。 而对于整个在线教育行业来说,考验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要在平均获客 3000 + 的媒体渠道里,以更低的成本、更顺畅的转化链路降低获客成本,或者找新的渠道洼地;二是打磨好服务模型,把控住核心的续费率指标;第三是,在动辄几万人的团队里,让企业运转的效率更高,降低沟通协作成本和人员冗余。 —————— 云锋基金成立于2010年,是马云和虞锋共同创立的私募股权基金,旗下拥有多支美元基金、人民币基金和专项基金,布局了互联网、科技、金融、教育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