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陈永辉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体外诊断(IVD)这个细分和专业的领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其中,东方生物以“黑马”姿势崛起,一举成为我国IVD领域新冠检测产品线最全的企业,整体开发速度、产品前瞻性、迭代更新能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新冠疫情彻底打响了公司自主品牌、技术品种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开拓的国家和客户得到了深层次的提高,对公司原有业务将带来持续深远的影响。接下来,公司将聚焦POCT快速诊断全产业链,重点展分子诊断和液态生物芯片两大产业,实现三辆马车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12月16日,东方生物董事长方效良在新财富资产管理年会上的“中国核心资产特征和投资逻辑的圆桌会”上表示。前瞻布局抗原试剂 拥有最全新冠检测产品线目前,东方生物拥有抗体、核酸、抗原、三联检和五联检5项新冠病毒检测产品,且均取得了美国FDA-EUA或者欧盟CE认证,并被纳入商务部出口白名单,是国内IVD其中最早开发全系列的企业,也是目前新冠检测产品线最全的企业,整体开发速度、产品前瞻性、迭代更新能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东方生物的新冠检测产品性能优良。据德国《经济周刊》的统计,罗氏、雅培、西门子医疗等大型医疗公司新冠抗原试纸灵敏度均高于96%,其中,西门子医疗的新冠抗原试纸由东方生物生产,灵敏度最高为96.72%。上半年东方生物的抗体检测产品国内产能和出口量居行业前列,技术指标行业领先。7月,挪威质量改进实验室检查组织(Noklus)发布了《17种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的评价报告》。评估的17种产品分别来自中国、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家,东方生物美国子公司衡健生物的产品被评定为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用户友好性强的3大检测试剂之一。三季度开始,国际市场从之前的核酸检测为主,向抗原检测产品转向。这中间有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美国总统特朗普9月28日宣布,将向全面发放1.5亿套美国要制造的新冠快速检测卡(抗原);二是世卫组织9月28日宣布,未来六个月将为中低收入国家提供1.2亿份新冠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东方生物早在1月份就完成新冠抗原检测产品开发,是国内最早完成抗原试剂开发的企业,也是全球第三家取得欧盟CE认证的企业。不仅如此,东方生物还精准把握了抗原试剂推出时机。东方生物在8月8日披露的半年报中就明确:下半年重点推动新冠抗原检测产品的市场化工作。11月后,全球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屡创新高,日均确诊50-70万人,最新的确诊病例已超过7300万人。因抗原试纸在筛查中的高效率,欧美正在扩大应用范围。东方生物的前瞻性布局取得了收获,8月份后,公司的抗原试纸实现批量出口,目前已出口至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家。东方生物公众号称,为满足来自欧洲等地的需求,公司正在扩张产能。据公开报道,目前,欧美使用的抗原试剂主要来自于雅培、罗氏和中国的东方生物、厦门宝太生物。多联和OTC试剂将有长期需求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今年新冠检测试剂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但随着新冠疫苗的到来,市场开始担忧新冠试剂市场需求的持续性。英国是首个批准新冠疫苗上市的国家,从英国政府的动作来看,仍在为未来几年采购试剂。据报道,英国政府为推进对全民现场检测式普查的“登月行动”,最近公布了招标总额429.12亿英镑的三份采购合同。此时仍大量招标采购试剂,或预示着英国政府认为未来普查、隔离仍是防控疫情的重要手段。即使未来疫苗的保护效果很好、全民接种,但保护期尚不明确,可能是几个月,也有可能一、两年,就像流感疫苗刚推出时人们以为接种后可以终身免疫,实际上现在每年都要接种。如果是这种情况,接种过新冠疫苗的人需要至少每年检测一次体内的抗体是否还存在,以决定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疫苗。所以,试剂作为疫苗的“伴侣”需求是长期存在的。对此,方效良的说法是,“新冠疫情作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短期内全面控制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后疫情时代,新冠检测试剂同样不会随着疫苗出现而快速消失。我们的新冠抗原与流感等三联检、五联检产品,将作为常规检测产品;新冠抗体检测产品,正在美国审批OTC,今后可作为医疗大消费品用于家庭自测。”在美国,已有新冠检测产品获准用于家庭检测用。12月15日,美国FDA批准了首个非处方COVID-19检测的紧急使用授权。该测试不需要医生的处方,人们可以在家中检测和处理,无需专业人员协助。方效良所说的三联检产品是指同时检测新冠、流感病毒的试剂,五联检在三联检基础上再增加检测合胞病毒、念株菌和腺病毒,将是上呼吸道感染检测的常规试剂。近期,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给予东方生物买入评级,给出的目标价较当前有近翻倍的上涨空间。中信证券认为,东方生物多年来熟谙POCT海外市场,率先量产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助力公司业绩超预期增长。公司在新冠检测产品的研发量产能力、升级迭代能力、海外认可程度位居行业第一梯队。在方效良看来,新冠疫情彻底打响了公司自主品牌、技术品种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开拓的国家和客户得到了深层次的提高,对公司原有业务将带来持续深远的影响。方效良说,公司正在打造POCT快速诊断全产业链,将通过自主品牌和全球头部诊断巨头代工,有机会成为全球最大的POCT代加工基地,实现国际市场深度布局。液态芯片仪系统和液态生物芯片试剂盒即将上市“新冠检测产品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方效良看来,公司目前收入主要来自POCT快速诊断试剂,未来公司将实现三辆马车并驾齐驱的发展定位:核心聚焦POCT全产业链,同时,重点发展分子诊断和液态生物芯片两大产业。据报道,在10月份的第83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东方生物称其液态芯片仪系统和液态生物芯片试剂盒即将上市。液态芯片仪系统是一种既可用于基因、又可用于蛋白检测的多重联检技术,可一次同时准确定量检测10000个疾病标志物。东方生物称,与美国Luminex公司的流式荧光仪相比,整体性价比高,有望实现进口替代。据我们了解,新冠检测产品带来的影响力,也助力东方生物吸引全球顶级的基因测序和分子诊断、液态生物芯片研发团队加盟。
上交所科创委日前受理了武汉珈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珈创生物”)首发上市申请。公司拟募集不超过3.65亿元用于检测能力提升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企业管理与技术服务信息化项目。重视研发投入公司主要为生物制品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提供细胞建库与保藏、细胞检定、生产工艺病毒去除、灭活验证及相应生物安全评估第三方服务。公司密切关注行业技术发展,重视研发投入,2017年-2019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01.60万元、272.09万元和456.03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0.14%、5.54%和6.70%。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17882.28万元,较2019年末增长27.77%;公司总负债为4249.14万元,较2019年末增长76.82%。2020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39.06万元,同比增长8.3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40万元,同比下降4.9%。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郑从义直接持有珈创生物1928万股股份,占珈创生物本次发行前股份总数的48.20%。公司其他股东持有的珈创生物股份比例较低,郑从义能够对珈创生物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郑从义为珈创生物的控股股东。郑从义直接和通过同荣嘉业实际可以支配珈创生物50.20%的股份,为珈创生物的实际控制人。招股说明书显示,近年来,在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支付能力增加的驱动下,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也呈稳定上升态势。2016年到2019年,我国生物医药市场总体规模从1836亿元增加到317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预计到2025年,我国生物医药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8332亿元。基于公司业绩情况,并结合报告期内的外部股权融资情况、生物医药产业科创板上市公司一、二级市场估值情况,公司选择《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第2.1.2条“(一)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作为公司本次具体上市标准。募资巩固主业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333.33万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投资于检测能力提升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企业管理与技术服务信息化项目,这三个项目建设期均为36个月。公司所从事的生物制品细胞质量检测及生物安全评估,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之“生物医药相关服务”,以及科创板鼓励推荐的“生物医药领域”中的“生物制品相关服务”。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均用于或服务于公司主业。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通过扩增检测服务能力、建设服务体系,引进先进研发实验设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管理和技术服务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检测服务能力,加快推出新的检测服务项目,实现公司管理运营的信息化和技术服务的智慧化。具体来看,检测能力提升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依托公司现有的核心技术、操作规程及客户资源,通过新建实验室和快检服务中心,主要用于提升细胞检定、生产工艺病毒去除、灭活验证业务的检测能力。同时,拓展现有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积极开拓细胞建库与保藏、动物疫病检测与病原体鉴定、临床医学新技术检测业务。另外,将现有业务中适合快速检测的部分按照客户的集中度分区域设立快速检测服务中心,形成直接面向客户的服务体系,提高公司对客户的响应能力和服务水平。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主要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公司整体研发创新能力。项目围绕公司现有技术体系和工艺流程,更新迭代现有检测技术,开发新的检测技术,增加核心技术储备,缩短服务项目研发周期。企业管理与技术服务信息化项目旨在通过提升管理运营的信息化和技术服务的智慧化水平,实现公司质控体系运行数据的实时记录存档,检测进度实时查看、远程在线报告生成、远程检测项目审计等业务流程的智能控制和远程协同,提升公司管理运营效率。存在毛利率下滑风险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1-6月(简称“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规模与经营业绩持续增长,综合毛利率保持在70%左右。随着市场竞争程度趋于激烈,新的竞争者不断进入,公司主要业务的服务价格可能受到一定冲击。如果公司未来不能持续保持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则可能导致公司毛利率水平下滑。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方面,报告期内,发行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56.37%、82.13%、47.33%和7.85%。预计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资产规模和净资产将大幅增长,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从建设投入到产生经济效益需要一定时间,净利润难以与净资产保持同步增长。因此,公司存在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资产结构变化带来的风险方面,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新增固定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包括装修工程、仪器设备、信息系统硬件设备等,募投项目建成后公司资产规模将大幅度增加,募投项目实施后公司资产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如果市场情况发生变化或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不能产生预期收益,新增资产的折旧、摊销等费用将对公司未来效益造成影响。核心技术泄密与核心技术人才流失风险方面,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拥有多项核心技术,这些技术来源于公司在多年运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持续的研发投入,是公司持续盈利能力的保障,也是公司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虽然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良好的激励机制,具有稳定的技术服务团队,但如果公司核心技术泄密或核心技术人员大量流失,将给公司的竞争力带来不利影响。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7日讯沃森生物(300142.SZ)今日跌停,截至收盘报36.53元,跌幅20%。 昨日晚间,沃森生物公告称,公司于2020年12月6日收到云南证监局出具的《云南证监局关于沃森生物的问询函》(云证监函[2020]265号)(以下简称“问询函”)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对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关注函》(创业板关注函[2020]第526号)(以下简称“关注函”)。 12月5日,沃森生物发布《关于签署上海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及增资协议的公告》等公告,称拟向淄博韵泽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淄博韵泽)和永修观由昭德股权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简称永修观由)转让沃森生物所持有的子公司上海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泽润)32.6%股权,上海泽润同步开展增资和债转股等交易。 问询函中,云南证监局要求沃森生物说明在此时点转让上海泽润控制权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披露截至目前公司对外投资的产业基金明细、投资收益约定和投资本金、收益收回情况以及你公司对投资产业基金采取的投后风险控制措施;同时要求说明截至股权转让协议签署日,公司与上海泽润往来资金余额明细,以及上海泽润清偿对你公司欠款、确保不发生资金占用的具体措施等。 关注函中,深交所要求沃森生物说明引入淄博韵泽、永修观由作为上海泽润的股东是否能实现助力上海泽润发展的目的,淄博韵泽、永修观由是否有能力支持上海润泽的研发和生产经营,淄博韵泽、永修观由对上海泽润下一步发展的战略投入或安排的具体措施;说明本次交易转让上海泽润控制权的合理性,以及转让股权比例的确定依据,本次交易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行为;说明本次交易是否存在通过年底突击出售资产调节利润的情形等。 三季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中泰证券资管-兴业银行-中泰星云2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现身沃森生物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前者持股数量为2723.57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1.840%;后者持股数量为2440.13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1.649%。 12月2日,中银证券发布研报《深度*公司*沃森生物(300142):PCV13顺利放量激励计划彰显信心》,研究员为邓周宇。研报称,公司2020年Q3单季度实现收入9.93亿(+234.49%),扣非归母净利润3.75亿(+1032.98%),PCV13顺利放量贡献增量,Q4有望延续放量趋势;新出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彰显信心,奠定公司中长期发展基调。由于嘉和生物上市带来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我们上调2020年EPS预测至0.66(此前0.59),维持2021-2022年EPS0.89、1.17不变,对应净利润为9.98亿、13.44亿、17.65亿。全年业绩有望继续超预期,维持增持评级。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8日讯 微芯生物(688321.SH)今日跌11.92%,收报39.83元。 昨日晚间,微芯生物发布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称公司股东LAV One (Hong Kong) Co., Limited(以下简称“LAV One”)、Vertex Technology Fund (III) Ltd(以下简称“Vertex”)因自身资金需要,自本减持公告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即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6月27日)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等合法方式减持其所持有公司股份,合计数量不超过2460.00万股(若此期间公司有送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等股份变动事项,应对该数量进行相应调整),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6%。 截至本公告日,LAV One持有公司股份2536.4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6.19%;Vertex持有公司股份2060.5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5.03%;根据LAV One和Vertex在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文件中做出的承诺,LAV One和Vertex存在一致行动关系。LAV One、Vertex合计持有公司股份4596.9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11.21%。上述股份来源均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前取得的股份,且均为无限售条件流通股。 10月29日,国海证券发布研报《微芯生物(688321)2020年三季报点评:三季报业绩符合预期 西达本胺全球化放量值得期待》,研究员为周超泽。研报称,微芯生物发布三季度业绩报告: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44.68%,归母净利润3843万元,同比增长84.48%,扣非净利润2007万元,同比增长19.15%。公司作为中国原创新药的先锋企业,我们长期看好其基于独家化学基因组学平台能在可控的研发风险下开发出差异化原创新药,2020 年是公司也从依赖单一产品的单一适应症向多适应症多产品转型进入加速成长期的元年,因此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收为2.66亿元、3.99亿元和5.96亿元,同比增长53.1%、50.0%和49.3%。维持买入评级。 10月28日,平安证券发布研报《微芯生物(688321)季报点评:西达本胺持续放量 临床试验顺利推进》,研究员为韩盟盟、叶寅。研报称,与国内大多数医药企业以仿制药或me-too类新药开发为主不同,微芯生物主攻first-in-class级的新分子实体原创药。3大核心品种西达本胺、西格列他钠、西奥罗尼市场空间广阔。公司在国际上率先构建了基于化学基因组学的集成式药物创新和早期评价技术平台,能够提供源源不断创新的创新活水。我们维持公司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0.32亿、0.61亿和1.20亿元的预测,当前股价对应2021年PE为316倍。从绝对估值角度看我们认为公司3大核心品种合计估值超过200亿元,考虑海外权益和技术平台,当前价值存在低估。维持“推荐”评级。
12月14日上午,在上交所内,随着一声清脆的锣鸣,科兴制药正式登陆科创板,代码为688136,开盘时冲高至44.36元,较发行价涨幅98.66%。这家成立于1997年的药企,经过23年的发展与积淀,在生物药方面卓有成就,目前的四大拳头产品中有两项位列行业前三。公司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目前在研生物药项目8项,其中2项拟按照生物制品创新药申报。销售方面,公司在报告期内招兵买马,形成了较强的商业化能力。本次募资,公司将投向现有产品及在研产品所属的科技创新领域,夯实生物药发展战略。公司ROE和毛利率较高科兴制药前身成立于1997年,坐落于济南市章丘区,于2019年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公司控股股东为深圳科益医药控股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均为邓学勤。科兴制药是一家主要从事重组蛋白药物和微生态制剂的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专注于抗病毒、血液、肿瘤与免疫、退行性疾病等治疗领域的药物研发,并围绕上述治疗领域拥有一定中药及化学药技术沉淀。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重组蛋白药物和微生态制剂药物。报告期内,即2017、2018、2019,公司营收分别6.16亿元、8.91亿元、11.9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39.16万元、9416.37万元、1.6亿元。2017-2019年公司营收复合增长率高达39.05%,净利润亦大幅攀升。作为一家制药公司,公司的ROE和毛利率数据很亮眼。报告期内,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7.98%、19.04%、22.95%;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9.02%、81.11%和81.53%。上述两项数据均处于较高水平,展现了较强的盈利能力。两拳头产品市占率居行业前三从1997年开始创办到2020年上市,科兴制药在23年的历程中稳步构建起自己的产品线、研发线。就产品来说,公司有四大产品,分别为重组蛋白药物“重组人促红素”“重组人干扰素α1b”“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微生态制剂药物“酪酸梭菌二联活菌”。重组人促红素和重组人干扰素α1b是公司营收主力军,2019分别实现营收5.59亿元、3.53亿元,分别占营收的46.99%和29.65%。公司上述两款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较强。干扰素是细胞经病毒感染刺激后释放出来的一种细胞因子,作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起到抗病毒作用。公司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产品“赛若金”是国家一类新药,于2003年在非典中立下战功,也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一至七版指引中的推荐用药,今年2月曾驰援武汉抗击新冠疫情。根据米内网统计的数据结果显示,在国内短效重组人干扰素注射剂市场中,公司产品赛若金2017年、2018年、2019年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1.45%、23.95%和26.29%,排名第二。重组人促红素市场被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公司产品“依普定”2017年、2018年、2019年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9.36%、11.27%、12.51%,排名第三。另外,依普定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出口优势明显,已经实现了20多个国家的市场准入和销售。公司的微生态制剂产品是常乐康,也是国家一类新药,是老幼孕产妇均可使用的益生菌。8项生物药项目在研公司研发能力较强,拥有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微生态活菌等三大技术方向,并成功构建了“菌种技术平台”“重组蛋白产业化技术平台”“微生态制剂研发及产业化技术平台”“重组蛋白分泌表述技术平台”“长效重组蛋白技术平台”。目前,公司在研生物药项目8项,其中拟按照生物制品创新药申报的研发项目2项。2017年至2019年,公司3年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达1.21亿,有效地支撑了公司产品研发需求。公司已经组建了较强的研发团队,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有员工1303人,研发人员为169人,占员工比例12.97%。公司大学及以上教育程度员工有626人,占员工比例为48.04%。公司拥有各类专利36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除了产品、研发能力强,公司还有把产品迅速商业化的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加强了营销团队建设,组建了一支专业型的销售队伍,销售人员从205人上升至490人。覆盖的各类终端数量从7000余家增长至1.5万余家。随着海外市场的发展,科兴制药持续大力发展国际市场,积极抢滩国际生物制药领域,已通过巴西、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准入并实现销售。聚焦生物药发展战略公司通过此次IPO,募集资金将投向药物生产基地改扩建项目、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升级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四个项目。公司表示,本次募集资金将全部投向现有产品及在研产品所属的科技创新领域。值得注意的,科兴制药将聚焦生物药作为自己的发展战略。2019年第四季度以来,科兴制药提出,逐步缩减化学药研发投入,着力聚焦具有优势技术沉淀的生物药主航道,持续加大生物药研发创新投入力度。公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2929.19万元,其中生物药研发投入占比已达85.21%。与化学药相比,生物药具有更高功效及安全性,且副作用及毒性较小。由于其具有结构多样性,能够与靶标选择性结合及与蛋白质及其他分子进行更好的相互作用,生物药可用于治疗多种缺乏可用疗法的医学病症。此外,中国生物药市场处于发展初期,具有强劲的增长潜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8年,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达2622亿元,预计至2023年,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64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6%。展望未来,公司将秉承“精益制药、精益用药、守护健康”的发展使命,聚焦于生物药发展战略,并将在研发、产业化、商业化、人才及组织管理等方面持续推进,保障生物药发展战略落地,服务广大患者。
据印度尼西亚国营制药企业PT Bio Farma表示,科兴生物新冠疫苗早期试验的有效率达到97%。 12月7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科兴控股获悉,其旗下子公司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兴中维”)获得5亿余美元资金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克尔来福的进一步开发、产能扩展和生产,以及科兴中维其他开发及营运活动。投资方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生物或国药中生)及其关联方将获得科兴中维约15%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