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补充资本多点开花 今年以来银行补充资本金情况 资本补充渠道融资规模机构 IPO100.88亿元紫金农商行、青岛银行、西安银行、青岛农商行、苏州银行 定增292.36亿元华夏银行 优先股1650亿元中国银行、光大银行、工商银行、中信银行等6家银行 永续债4550亿元农业银行、民生银行、渤海银行、广发银行等9家银行 数据来源/Wind制表/欧阳剑环 多位业内人士日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监管层对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有望保持较大支持力度,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亟待建立。”一方面要加大外源性资本补充力度,非上市银行优先股、可转债等创新资本工具有望取得突破,永续债发行机构或逐步扩容;另一方面要提升资本使用效率。 多渠道发力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综合利用IPO、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工具夯实资本水平,各层级资本补充均取得积极突破。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西安银行、苏州银行等5家银行通过IPO募集资金合计100.88亿元;中国银行、光大银行等6家银行通过优先股募集资金合计1650亿元;华夏银行通过定增募集资金292.36亿元;农业银行、民生银行等9家银行发行永续债合计4550亿元;此外,商业银行累计发行二级资本债50只,募集资金5164.5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来银行补充资本呈现出诸多亮点。以永续债为例,渤海银行、广发银行等非上市银行的永续债发行已经开闸。“目前永续债市场运行状况良好,银行愿意发,投资者也愿意买,潜在市场空间还很大,已成为重要的资本补充渠道。当前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在不断完善,比如监管层为永续债和优先股的创新和发展创造了很好条件,也取得很好成效。”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称。 华泰证券大金融首席分析师沈娟认为,今年以来银行积极补充资本金,商业银行永续债得到快速推广、3家上市银行可转债受提前赎回条款触发而实现高比例转股。后续监管层有望保持较大的资本补充支持力度,并鼓励更多创新资本补充工具出现,进而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尤其是中小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 资本压力犹存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当前的经营环境,商业银行仍需要持续补充资本。 兴业研究分析师郭益忻表示,目前银行资产增速低位徘徊,息差存在收窄压力,收入承压,随着年底临近,金融资产分类新规实施在即,资产质量压力或有所增加。为应对未来业务发展和行业变局,内生积累已显得捉襟见肘,银行仍然需要持续进行资本补充。 曾刚指出,过去一段时间银行通过自身经营的积累在资本补充方面成效明显,比如有些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反映银行在用盈利进行资本积累。当然,很多银行仍需要通过外源性方式来补充资本金。 在曾刚看来,银行资本补充是一个持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金融监管越来越规范,银行经营风险的承担越来越和资本金挂钩,在此情况下,银行会存在资本补充需求。另一方面,银行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这也会提高其对增量资本金的要求。 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认为,2019年上半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环比有所下行,但更多来自季节性因素,和去年同期相比整体有明显改善。具体而言,资本充足率改善最多,而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增加幅度并不大,商业银行仍面临补充一级资本的压力。上市银行方面,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稳步改善,中小银行整体提升幅度不大,且存在较大分化,少数银行资本充足率明显提升,部分银行资本充足率甚至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筹谋长效机制 近段时间以来,银行资本补充频频成为决策层关注焦点。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日前召开的会议指出,要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 谈及如何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曾刚认为,一方面是加大外源性资本补充力度,另一方面是提升资本使用效率,促使银行走向集约化、内涵式发展之路。他表示,银行内部管理水平需不断提升,让资本利用更加有效率。对于银行来说,不能一直通过补充资本金的方式来维持自身发展。从长远看,应建立更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更好控制风险并提升资本集约化发展水平,让同样的资本金可以支撑更多风险资产。
金固股份变更逾21亿元募资“补流”遭关注 北京商报讯(记者董亮马换换)在披露拟变更21.26亿元(含利息)募资“补流”公告之后,10月9日晚间,深交所就该事项向金固股份(002488)下发了关注函,要求公司就多项问题进行说明。值得一提的是,金固股份此次用于“补流”的募集资金系公司2017年定增所募,彼时募资净额26.64亿元。经计算,此次变更的募资金额占募资净额的近八成。 据悉,在9月30日,金固股份披露了《关于终止2017年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并将项目剩余募集资金及利息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公告》,在公告中,金固股份表示,为进一步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公司董事会同意公司终止募集项目《汽车后市场O2O平台建设项目》,并将该项目终止后剩余的募集资金及利息收入共计约21.26亿元永久补充公司流动资金,用于公司及线下门店的日常经营活动和归还银行贷款。 需要指出的是,在今年5月,金固股份曾使用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9.5亿元暂时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而此次,金固股份将项目终止后节余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包含了上述9.5亿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部分。对此,深交所要求金固股份说明公司对归还上述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和将节余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具体安排以及是否符合募集资金使用的相关规定。 回溯金固股份历史公告,该公司在2017年募资26.64亿元,拟全部用于“汽车后市场O2O平台建设项目”。 但如今,金固股份表示,经募投资金陆续投入,公司的“汽车后市场O2O平台建设项目”已经完成了线上平台系统开发工作,可以满足公司目前业务的需求,随着公司和阿里开展合作,线上业务和供应链业务将由阿里投入,已不需要公司继续投入,公司的重点是线下门店布局和日常运营。 鉴于上述原因,公司决定拟将该募投项目终止,并将节余募集资金及利息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及线下门店的日常经营活动和归还银行贷款。本次终止募投项目并永久补流,可以有效地降低业务风险、降低资产负债率、降低财务费用以及提高公司利润水平,能为公司日常业务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更有利于公司未来业务的发展。 而对于金固股份的这一解释,深交所则要求公司结合后续阿里拟对线上业务和供应链业务的投入情况,说明是否可能导致公司丧失对募投项目的控制权,从而出现不符合《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第6.4.5条规定的情形。 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金固股份在此前曾变更过募投项目的实施主体、实施方式等。2018年9月金固股份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与阿里、江苏康众汽配有限公司等合资并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暨变更实施主体、实施方式及募投项目部分对外出资的议案》,截至目前,金固股份累计投入募集资金6.37亿元。 对此,深交所要求金固股份说明已投入的募集资金的具体投向,并结合公司向特维轮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的增资情况等,说明已投入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否与前期审议通过的资金使用计划一致。 另外,2018年9月金固股份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变更后的募集资金使用计划还包括用于“线下合作商整合”20.5亿元。 对于这一情况,深交所要求金固股份说明“线下合作商整合”的具体内容,公司目前是否已经完成相关整合工作,后续线下门店运营是否不属于募投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 资料显示,金固股份于2010年登陆A股,近三年(2016-2018年)公司实现扣非后归属净利润均为负值,分别约为-1.6亿元、-3316万元、-1.41亿元。根据金固股份最新披露的2019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营收、净利双降,其中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0.84亿元,同比下降25.92%;当期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5097万元,同比下降39.48%。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金固股份董秘办公室进行采访,不过电话未有人接听。
金固股份变更逾21亿元募资“补流”遭关注 (记者董亮马换换)在披露拟变更21.26亿元(含利息)募资“补流”公告之后,10月9日晚间,深交所就该事项向金固股份(002488)下发了关注函,要求公司就多项问题进行说明。值得一提的是,金固股份此次用于“补流”的募集资金系公司2017年定增所募,彼时募资净额26.64亿元。经计算,此次变更的募资金额占募资净额的近八成。 据悉,在9月30日,金固股份披露了《关于终止2017年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并将项目剩余募集资金及利息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公告》,在公告中,金固股份表示,为进一步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公司董事会同意公司终止募集项目《汽车后市场O2O平台建设项目》,并将该项目终止后剩余的募集资金及利息收入共计约21.26亿元永久补充公司流动资金,用于公司及线下门店的日常经营活动和归还银行贷款。 需要指出的是,在今年5月,金固股份曾使用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9.5亿元暂时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而此次,金固股份将项目终止后节余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包含了上述9.5亿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部分。对此,深交所要求金固股份说明公司对归还上述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和将节余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具体安排以及是否符合募集资金使用的相关规定。 回溯金固股份历史公告,该公司在2017年募资26.64亿元,拟全部用于“汽车后市场O2O平台建设项目”。 但如今,金固股份表示,经募投资金陆续投入,公司的“汽车后市场O2O平台建设项目”已经完成了线上平台系统开发工作,可以满足公司目前业务的需求,随着公司和阿里开展合作,线上业务和供应链业务将由阿里投入,已不需要公司继续投入,公司的重点是线下门店布局和日常运营。 鉴于上述原因,公司决定拟将该募投项目终止,并将节余募集资金及利息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及线下门店的日常经营活动和归还银行贷款。本次终止募投项目并永久补流,可以有效地降低业务风险、降低资产负债率、降低财务费用以及提高公司利润水平,能为公司日常业务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更有利于公司未来业务的发展。 而对于金固股份的这一解释,深交所则要求公司结合后续阿里拟对线上业务和供应链业务的投入情况,说明是否可能导致公司丧失对募投项目的控制权,从而出现不符合《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第6.4.5条规定的情形。 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金固股份在此前曾变更过募投项目的实施主体、实施方式等。2018年9月金固股份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与阿里、江苏康众汽配有限公司等合资并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暨变更实施主体、实施方式及募投项目部分对外出资的议案》,截至目前,金固股份累计投入募集资金6.37亿元。 对此,深交所要求金固股份说明已投入的募集资金的具体投向,并结合公司向特维轮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的增资情况等,说明已投入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否与前期审议通过的资金使用计划一致。 另外,2018年9月金固股份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变更后的募集资金使用计划还包括用于“线下合作商整合”20.5亿元。 对于这一情况,深交所要求金固股份说明“线下合作商整合”的具体内容,公司目前是否已经完成相关整合工作,后续线下门店运营是否不属于募投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 资料显示,金固股份于2010年登陆A股,近三年(2016-2018年)公司实现扣非后归属净利润均为负值,分别约为-1.6亿元、-3316万元、-1.41亿元。根据金固股份最新披露的2019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营收、净利双降,其中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0.84亿元,同比下降25.92%;当期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5097万元,同比下降39.48%。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金固股份董秘办公室进行采访,不过电话未有人接听。
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显示,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将于2019年10月28日10时~10月29日10时以3463.78万元的起拍价公开拍卖重庆万润建材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润建材)持有的重庆三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银行)1853.28万股股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这场拍卖距今还有近20天的时间,但市场已展示出了一定的热情。截至10月8日下午6时,拍卖公告吸引了超过1340人次围观,并有24人设置了提醒。 关注热度背后,不容忽视的是此次司法拍卖的标的和价格——早在2016年11月,三峡银行便完成了IPO辅导备案,“冲上市”被该行作为2019年工作主线之一写入2018年年报。而从约1.87元/股的起拍价看,相当于评估价打七折。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三峡银行股权曾以3元/股的报价现身司法拍卖市场,不过最终以流拍收场。 起拍价3463.78万 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披露的相关评估报告显示,三峡银行1853.28万股股权为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受理重庆兴农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申请执行万润建材财产一案的涉案资产。而这部分股权在三峡银行总股份中的比例为0.3325%。 拍卖公告显示,本次拍卖为第一次拍卖,将于2019年10月28日10时~10月29日10时进行。起拍价确定为3463.78万元,折合约1.87元/股。 显然,这一价格较评估价少了30%。因为根据评估报告,以2019年6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以市场法中的上市公司比较法为评估方法,评估机构对三峡银行1853.28万股股权给出的市场价值是4948.26万元,相当于每股2.67元。 拍卖公告显示,凡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均可参加此次竞买。截至10月8日下午6时,虽然距离正式开拍还有近20天的时间,但拍卖公告已吸引了超过1340人次围观,并有24人设置了提醒。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三峡银行股权出现在公开拍卖市场的情况并不多见。2016年,因为绍兴远东石化有限公司破产清算,该公司持有的三峡银行1.17亿股股权以4.28亿元的起拍价进入了法拍市场。一拍流拍后,二拍起拍价降至3.51亿元,折合3元/股,但最终仍以流拍收场。 去年增收不增利 公开信息显示,三峡银行于2008年2月26日正式挂牌,是在原万州商业银行基础上重组成立的地方性股份制城市商业银行,当前注册资本55.74亿元。截至2018年末,该行拥有营业机构87家,覆盖重庆市所有区县。 据三峡银行2018年年报披露,截至2018年末,该行共有股东443户,其中法人股东40户。重庆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大股东,持有三峡银行16.16亿股股权,占比28.996%。佳宝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希格玛有限公司作为该行第二、第三大股东,分别持有5.54亿股、3.46亿股,分别占比9.941%、6.213%。 年报还披露,2018年,三峡银行以2017年末股份总额为基数,每10股以现金方式派发红利0.5元(含个人所得税)。但因质押率超过50%,万润建材在三峡银行2017年度股东大会、2018年第一次及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表决权限制50%。 财报显示,2018年,三峡银行完成营业收入37.78亿元,同比增长3.84%;实现净利润12.80亿元,同比下降22.46%;期末资产总额为2046.78亿元,同比增长1.21%。 对于去年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三峡银行在2018年年报中表示,主要原因在于为了提高资产质量,释放前期积累风险,该行于2018年度处置不良资产约29亿元,产生损失14.28亿元,其中该年度承担损失7.93亿元。截至2018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30%。 随着此次司法拍卖活动的进行,三峡银行2019年半年经营数据也浮出了水面。评估报告显示,根据由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万州区税务局出具的2019年三峡银行财务报表(第二季度),该行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1.02亿元,利润总额为7.02亿元,净利润为5.91亿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其期末资产总额为2057.98亿元,较年初增加约11.19亿元。 已辅导备案近三年 “冲上市”——这是三峡银行在2018年年报中披露的2019年工作主线之一。该行董事长丁世录在年报致辞中也提及,“上市、转型发展、集团化经营”是该行2019年三大战略。 实际上,早在2016年末,三峡银行便进入了拟IPO状态。该行于当年11月22日在重庆证监局办理了辅导备案登记,一年后又将保荐机构从招商证券变更为银河证券。 虽然今年以来市场并无更多关于三峡银行IPO的实质性进展消息,但不难看到,该行面临着资本补充的压力。 据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于2019年7月31日出具的三峡银行相关债项评级报告,2018年末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25%,较年初下降0.42个百分点。 上述评级报告表示,未来仍需关注三峡银行业务增长和资产变化对资本充足水平的影响。评级报告称,如成功上市,将为该行建立长效的资本补充机制。
退市倒计时、高管离职潮,*ST长生(维权)还有多少烂摊子? 即将迎来退市“终审”的*ST长生“祸不单行”。10月7日晚间,*ST长生发布公告,副总经理鞠长军、万里明因个人原因辞职,这也是*ST长生近期又一次高管辞职风潮。 高管离职成为常态 根据公告,*ST长生董事会近日收到副总经理鞠长军、万里明的书面辞职报告,两人均因个人原因辞去副总经理职务。辞职后,鞠长军、万里明不再担任*ST长生任何职务。截至目前,鞠长军、万里明各持有*ST长生股份50万股。公开信息显示,鞠长军此前曾任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狂犬室主任,2006年起在长生生物任职,万里明则自2010年起担任无锡鑫连鑫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该公司为长生生物投资。 在疫苗造假事件之后, *ST长生高管的离职也几乎成为常态。 2019年6月29日,*ST长生研发总监王群因个人原因辞职,其持有*ST长生股份45万股。5月22日,*ST长生独立董事沈义、马东光辞职。3月16日,*ST长生监事张晓林辞职,其持有公司股份100股。 3天后确定是否退市 2018年7月,*ST长生全资子公司长春长生因违法生产、销售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被国家药监局和吉林省药监局予以行政处罚。 2018年11月,深交所启动对长生生物重大违法退市机制。2019年3月15日,长生生物正式被暂停上市,暂停上市期为6个月。 2019年9月15日晚间,*ST长生发布公告,暂停到期后,深交所将在十五个交易日内作出公司股票是否终止上市的决定,如果被终止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将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期限为三十个交易日。据此推算,3天后的10月11日,深交所将给出*ST长生是否退市的最终结果。 业界普遍认为,退市已成定局,*ST长生也将成为A股首家因重大违法退市的公司。 面临91.04亿元罚款 除退市外,*ST长生还面临91.04亿元的罚没款。目前,*ST长生最新披露的财务报表停留在2018年年中报,其中,公司总资产为39.85亿元,净资产为34.1亿元,母公司长生生物的总资产仅为43.84亿元,净资产为37.46亿元,很显然,公司的资产距缴纳罚没款还相去甚远。 今年6月,*ST长生全资子公司长春长生的破产清算申请已经获得了法院受理。根据公告,长春长生被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分行、长春市南湖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主体申请破产清算,并最终被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长春长生为*ST长生的主要生产主体之一,据媒体此前报道,长春长生现已全面停产,无任何生产经营活动,正在走破产清算程序。 超2万户股东被套 截至2018年7月10日,*ST长生的股东户数为2.48万户。此外,数家基金也在其中。到2018年底,博时医疗保健行业混合A持有*ST长生70万股股票,博时沪深300指数A的持股数则达80万股,国联安中证医药100A、博时鑫泽混合A等也在持股名单之中。 目前,已有部分律师开始组织*ST长生的索赔工作,*ST长生投资者索赔案例的代理律师臧小丽也在9月16日发布微博,其代理案例已提交,但尚未被法院正式受理。 与此同时,在2019年2月份,*ST长生第十大股东兼高管张友奎的关联方张敏则曾先后减持四次,合计减持超400万股,套现逾700万元。
Wind数据显示,10月共有92家公司合计200.71亿股限售股解禁上市。以9月30日收盘价计算(下同),解禁市值3296.20亿元。 本月解禁高峰发生在第二周,当周解禁市值为1779.38亿元,占本月过半份额。第一、三、四周解禁市值分别为402.12亿元、440.81亿元、673.88亿元。 10月期间,共有4家公司解禁数量超过10亿股,分别为杭州银行(600926.SH)、首钢股份(000959.SZ)、天风证券(601162.SH)、长城证券(002939.SZ)。 本月解禁市值超过100亿元的公司有10家,迈瑞医疗(300760.SZ)、汇顶科技(603160.SH)、杭州银行、长城证券五家公司解禁规模超过200亿元。这10家公司解禁后相关股东均有较高收益,其中多达8家为首发限售股份解禁。 迈瑞医疗本次解禁规模近700亿元,为本月解禁规模之首。此前发行价为48.80元,公司一年前登陆创业板,期间股价节节攀升,屡创新高,股价最高时已逼近200元。最新价184.46元也较发行价有不少盈利。 10月8日-11日共有23家公司合计53.05亿股限售股解禁上市,约合解禁市值402.12亿元。 根据统计,解禁数量超过1亿股的公司共计有8家,其中首钢股份解禁数量超20亿股居首,华映科技(000536.SZ)、宁波银行(002142.SZ)紧随其后。 解禁市值超过10亿元的公司共计有7家,其中宁波银行解禁市值高达143.94亿元,鼎信通讯(603421.SH)和首钢股份解禁规模在70亿元左右。 解禁数量是解禁前流通股数量一倍多的公司2家,分别为鼎信通讯、宝色股份(300402.SZ),均为首发限售股解禁。由于流通股份的大量增加,这类公司限售股解禁对自身股价影响较大。 从解禁股份的类型来看,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份有11家,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有6家,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有5家,股权激励一般股份1家。 根据公告,宁波银行10月8日有5.71亿股定增限售股解禁,占公司总股本的10.14%。这是公司5年前向两位股东宁波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OVERSEA-CHINESE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即新加坡华侨银行有限公司)定增发行的股份,当年募资总额30.93亿元。 5年前宁波银行的定增发行价格为8.45元/股,期间经历了每10股转增2股和每10股转增3股的股份送转方案,两位股东的持股成本已降至5.42元/股。宁波银行最新股价25.21元,股东们仅从股价涨幅上已获得3.65倍的收益,加上宁波银行的历年分红,这笔投资收益已超4倍,合市值超120亿元。 股价增长背后是公司业绩的良好表现。宁波银行业绩增长稳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近三年增长均在20%左右。 根据公告,鼎信通讯10月11日将有3.90亿股首发限售股上市流通,占目前公司股本总数的83.11%。此次解禁的股份较为分散,涉及股东均为自然人,包括曾繁忆、王建华、王天宇等24名自然人股东。曾繁忆、王建华二人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解禁比例共49.81%;王天宇持股比例6.84%;其余自然人持股比例均不超过5%。 国内电力市场政策调整,鼎信通讯近三年的业绩低迷,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37.52万元,同比减少27.37%。业绩不佳,加上如此分散的解禁股份分布,此次流通后,公司股价或面临较大的减持压力。 首钢股份10月9日将有20.91亿股限售股解禁,占总股本比例39.52%,约合解禁市值69.83亿元。不过此次首钢股份解禁仅涉及控股股东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故对二级市场几无影响。
中天钢铁的喜与忧 一向低调的民营钢铁大佬董才平,正在迎来其高光时刻。但他所掌舵的中天钢铁集团业绩正出现大幅下滑。 一向低调的民营钢铁大佬董才平,正在迎来其高光时刻。 9月29日,新京报记者获悉,在近日召开的全联冶金商会2019年企业交流会上,中天钢铁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党委书记董才平高票当选会长。 在董才平新获这一头衔之际,他所掌舵的中天钢铁集团业绩正出现大幅下滑。 9月29日,新京报记者获悉,中天钢铁2019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微增,但净利润同比下降超过2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达26%。目前,中天钢铁集团上半年财务数据尚未见诸于公司官网和公开媒体报道。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就在5月末,评级机构联合信用将中天钢铁主体及相关债项评级由“AA”上调至“AA+”,称系考虑到中天钢铁经营规模、研发能力、设备水平、产品结构以及区位优势等方面因素及经营业绩和偿债能力的改善。 中天钢铁上半年盈利下降超20% 9月29日,新京报记者自中天钢铁官网新闻获悉,全联冶金商会2019年企业交流会召开,会议投票选举产生了全联冶金商会新一届领导班子,中天钢铁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党委书记董才平高票当选会长。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这场全联冶金商会2019年企业交流会正由中天钢铁集团承办。而在中天钢铁的官网上,一大批董才平当选会长的宣传文章出现在显要位置。 在钢铁行业,全联冶金商会(简称冶金商会)地位颇高,是全国性一级社团组织,独立社团法人。全国工商联为商会的业务主管部门,民政部为商会的登记管理机关。 中天钢铁公告显示,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为持股57.2%的公司董事长董才平。另据评级机构联合信用今年3月的一份评级报告,截至2018年9月末,除董才平外的另外13名自然人股东合计持有中天钢铁42.8%股权。 董才平作为新当选的三届二任会长指出,冶金商会将继续坚持为会员服务的办会宗旨和立会之本,落实轮值会长制度,积极发展核心会员,巩固商会中坚力量,进一步强化商会政企桥梁作用,将冶金商会打造成受人尊敬的、在社会上更有知名度的品牌商会。 中天钢铁官网介绍显示,中天钢铁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成立于2001年9月,历经十八年跨越发展,已成为年产钢能力达到1100万吨、营业收入超1200亿元,业务涵盖现代物流、国际贸易、酒店、教育、体育等多元板块的国家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根据中天钢铁集团2019年半年报,这一民营钢企的半年收入尚未超过300亿元。报告期内,其实现营业收入272.45亿元,同比增长3.96%;净利润6.36亿元,同比下降21.14%;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0亿元,同比增长4.88%。 2019年上半年,中天钢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42亿元,同比下降26.24%;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95亿元,上年同期为-11.47亿元,中天钢铁称主要是上年同期对外投资较多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4亿元,上年同期为1.89亿元,中天钢铁称主要是公司现金流充足,主动偿还公司债券及银行借款较多所致。 截至该期末,中天钢铁总资产为366.3亿元,总负债为233.52亿元,资产负债率63.75%。 此外,截至期末,中天钢铁受限资产合计为77.34亿元,均因抵押受限。 目前,中天钢铁业务主要为钢铁、酒店、贸易三大板块。据半年报披露的中天钢铁各业务板块收入情况,钢铁板块当期实现营收248.79亿元,收入占比91.32%,但毛利率自上年同期的9.03%下降至7.04%;贸易板块和酒店板块各实现收入23.56亿元(收入占比8.65%)和0.10亿元(收入占比0.03%),其中贸易板块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6.10%大幅跌至0.70%,同比下降88.52%,中天钢铁称主要是铁矿石价格大幅波动,造成贸易板块利润下降。 今年6月,评级机构联合信用曾上调了中天钢铁主体及债权信用等级,将中天钢铁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A”上调至“AA+”,展望为“稳定”;将中天钢铁发行的“16中天02”债项信用等级由“AA”上调至“AA+”。 据联合信用公告,其认为,中天钢铁作为规模较大的钢铁生产企业,在生产规模、研发能力、设备水平、产品结构以及区位和物流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同时中天钢铁的盈利水平显著提升、经营性现金流充裕、债务负担有所下降、偿债能力显著提高;未来,随着中天钢铁生产技术提高,中天钢铁产品结构及产品附加值将进一步优化与提升,整体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钢铁行业告别高盈利时代 从行业情况来看,钢铁行业在经历过去两年的高盈利时代后,仍在持续性下滑。 数据显示,8月末,钢铁协会CSPI中国钢材价格指数为104.75点,环比下降4.75点,降幅为4.34%;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7.24点,降幅为14.13%。 中钢协表示,8月份全国粗钢日均供给量为267.9万吨,环比增加3.4%。粗钢生产保持高水平,供给端压力有所加大。此外,从总体情况看,铁矿石、废钢价格明显回落,对钢材价格的支撑作用有所减弱。 钢铁行业龙头企业宝钢股份2019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1410.87亿元,同比下降5.13%;实现合并利润总额83.2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57.6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87亿元,同比下降38.19%。此外,今年上半年宝钢股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4.37亿元,同比下降51.5%。 宝钢股份就利润下降表示,主要受钢铁行业下游尤其是汽车行业需求下降,板材价格同比大幅下降,叠加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公司购销差价显著收窄。 光大证券9月初发布的一份钢铁板块中报综述提及,2019年上半年,钢铁行业景气度整体偏弱,叠加矿价大幅上涨,钢铁行业盈利水平显著收缩。 据光大证券统计,A股26家上市钢企合计营业收入7105亿元,同比增长2.6%;合计归母净利润292亿元,同比下降39.7%;合计扣非净利润281亿元,同比下降39.1%。光大证券表示,上述业绩反映了钢铁行业盈利水平显著下行。 上述研报认为,受需求回暖的影响,今年二季度钢铁行业景气度短期有所复苏;2019年以来钢铁行业盈利水平已显著下滑,长期来看将回归理性。 中钢协最近在一篇文章中强调,8月份,全国粗钢日产281.5万吨,环比增长2.4%,产能释放总体上仍处于较高水平。钢铁企业应加强行业自律,控制产能过快释放,维护市场供需保持平稳。 在半年报中,中天钢铁表示,整体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在未来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目前,公司的产能较大,年产能超过1000万吨,在下游需求不振的市场状况下,公司现有产能的释放压力或将加大,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 中天钢铁还表示,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受国内钢材市场需求、经济发展周期及国家对钢铁行业宏观政策等影响,如果钢铁产品的价格发生不利变化,则资金流出与业务收入回款可能将不相匹配,公司可能仍面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稳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