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季度,新冠疫情爆发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和影响,信托行业在这个一季度活得怎样? 6月10日上午,信托业协会发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数据,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1.33万亿元,较2019年四季度末的21.60万亿元小幅度下降1.28%;实现利润总额166.10亿元,同比下滑10.2%。 一些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到期兑付压力较大,一些信托项目按期正常清算面临不小挑战。 规模压缩至21.33万亿 2020年信托行业按照监管要求,持续压降资产规模。今年一季度信托业务规模依然延续着2018年以来环比持续下滑态势,但是降幅放缓。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1.33万亿元,较2019年四季度末的21.60万亿元小幅度下降1.28%,季度环比降幅较此前进一步缩小。 从资金来源看,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单一资金信托规模为7.68万亿,集合资金信托规模为10.02万亿元,管理财产信托规模为3.63万亿元。 从信托功能看,融资类信托余额为6.18万亿元,投资类信托余额为5.11万亿元,事务管理类信托余额为10.04万亿。 一位信托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单一资金信托此前占比非常高,基本上都为通道业务,这几年占比不断下降,而集合资金信托和投资类信托占比的不断提升,显示出了信托行业不断结构优化和转型。 随着信托行业不断转型,行业经营收入和主营业务收入表现不错,同比增长明显。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信托业实现经营收入255.6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88%,增速较2019年末的2.93%显著提升了7.95个百分点。不过,2020年一季度,信托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66.10亿元,同比下滑10.2%。 一位北京地区信托公司人士称,预计今年三季度、四季度,信托业的财务指标会承受更大压力,一方面是受疫情、宏观经济影响,投放量减少;另外,一些存量项目可能出现难以收回的局面。总之,信托业的红利期似乎已经过去。 信托业资产风险率突破3% 随着风险资产规模的增加以及行业整体信托资产规模的压降,信托资产风险率也在持续提升。 2020年一季度末,信托业资产风险率为3.02%,较2019年末提升0.35%。从风险项目数量和风险资产规模的环比变动来看,信托业风险项目个数为1626个,环比增加79个,增幅为5.11%;信托行业风险资产规模为6431.03亿元,环比增加660.56亿元,增幅为11.45%。但是,从同比来看,2020年一季度末信托项目数量和风险资产规模同比增幅分别大幅增长61.63%和127.20%。 “2020年一季度,在新冠疫情以及监管部门加大风险排查力度的影响下,信托行业风险仍在持续暴露。但预计信托风险资产规模变化2020年将趋平稳,行业风险整体可控。”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简永军称。 加快转型发展 2019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上,监管部门计划从2020年开始连续用五年的时间,开展信托文化教育年、信托文化普及年、信托文化确立年、信托文化深化年、信托文化提升年的主题活动。信托文化是推动信托业稳健发展的最坚定力量。目前,行业内多家信托公司已经制定了文化建设方案,坚定扎实推进信托文化建设,增强转型发展信心。 另外,在利率持续下行、扩大直接融资占比和信托融资类业务监管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传统的融资类业务模式已无法支持信托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多家信托公司开始转变融资类业务的发展模式,利用信托公司在客户经营、信托贷款、受托服务、投资管理和财富管理方面的优势,打通融资类业务的链条,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简永军称。 简永军还建议,要加快信托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投资信托、服务信托和财富管理。投资信托、服务信托和财富管理是信托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信托公司要努力提高自身在资本市场和标准化产品方面的投研能力,搭建从现金管理、债券投资、权益投资、私人股权投资等立体化产品线。信托公司要加速回归本源,在家族信托、慈善信托、员工持股信托、遗嘱信托、企业年金信托等方面充分发挥出信托制度的魅力,开展服务类信托业务。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吴限)延续4月的上涨趋势,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在5月继续回升。6月7日,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17亿美元,较4月末上升102亿美元,升幅为0.3%。分析人士指出,我国经济运行逐步向常态化复苏,将继续支持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 从今年前5个月走势来看,我国外汇储备月度数据呈现涨跌互现的走势。具体来看,今年1月末外汇储备规模环比小幅上涨0.2%;随后在疫情全球蔓延、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等因素影响下,2月和3月出现两连降;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取得阶段性成效,4月又重新回升,当月增加308亿美元;进入5月,外汇储备继续上涨。 对于5月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动,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表示,5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稳定,外汇供求基本平衡。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元指数小幅下跌,主要国家资产价格有所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小幅上升。 外汇储备的上涨和估值因素有关。建银投资咨询分析师王全月认为,由于近期全球疫情、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美元指数波动明显,估值因素是短期影响外汇储备余额的重要因素。长期来看,维护我国外汇储备稳定的核心仍是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进一步指出,疫情发生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估值变动对外汇储备规模影响较大。从主要汇率变动上看,5月美元汇率指数贬值0.7%,欧元兑美元升值1.3%,日元兑美元小幅贬值0.6%。从资产价格上看,主要国家资产价格有所上涨,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上涨0.3%;股票价格继3月大幅下探后有所回补,标普500指数上涨4.5%,欧元区斯托克50指数上涨4.2%。综合考虑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效应,估值变动导致本月外汇储备规模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5月我国仍未继续增持黄金储备。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以盎司来计算,截至2020年5月末,中国黄金储备为6264万盎司,为连续8个月环比持平。虽然黄金储备规模未发生变化,但在黄金价格上涨的形势下,其价值也有所上涨。5月末黄金储备价值为1082.92亿美元,环比4月末的1066.66亿美元增加16.26亿美元。 但也要注意到,进出口贸易等因素对外汇储备变动的影响。温彬表示,当前海外疫情形势仍然较为严峻,虽然4月我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5%,但外需减弱仍然对国际贸易形成较大冲击,5月我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仍然只有35.3%。 在温彬看来,下阶段,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具有稳定基础。一方面,国内经济逐渐恢复,积极的财政政策工具、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等将加快落地,经济长期向好将对外汇储备规模的稳定形成支撑。另一方面,人民币资产仍然受到国际投资者青睐,仅6月前5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就净流入超过240亿元,国际资本流入有助于维护跨境资金平衡,也将对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形成贡献。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吴限)延续4月的上涨趋势,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在5月继续回升。6月7日,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17亿美元,较4月末上升102亿美元,升幅为0.3%。分析人士指出,我国经济运行逐步向常态化复苏,将继续支持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 从今年前5个月走势来看,我国外汇储备月度数据呈现涨跌互现的走势。具体来看,今年1月末外汇储备规模环比小幅上涨0.2%;随后在疫情全球蔓延、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等因素影响下,2月和3月出现两连降;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取得阶段性成效,4月又重新回升,当月增加308亿美元;进入5月,外汇储备继续上涨。 对于5月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动,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表示,5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稳定,外汇供求基本平衡。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元指数小幅下跌,主要国家资产价格有所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小幅上升。 外汇储备的上涨和估值因素有关。建银投资咨询分析师王全月认为,由于近期全球疫情、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美元指数波动明显,估值因素是短期影响外汇储备余额的重要因素。长期来看,维护我国外汇储备稳定的核心仍是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进一步指出,疫情发生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估值变动对外汇储备规模影响较大。从主要汇率变动上看,5月美元汇率指数贬值0.7%,欧元兑美元升值1.3%,日元兑美元小幅贬值0.6%。从资产价格上看,主要国家资产价格有所上涨,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上涨0.3%;股票价格继3月大幅下探后有所回补,标普500指数上涨4.5%,欧元区斯托克50指数上涨4.2%。综合考虑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效应,估值变动导致本月外汇储备规模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5月我国仍未继续增持黄金储备。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以盎司来计算,截至2020年5月末,中国黄金储备为6264万盎司,为连续8个月环比持平。虽然黄金储备规模未发生变化,但在黄金价格上涨的形势下,其价值也有所上涨。5月末黄金储备价值为1082.92亿美元,环比4月末的1066.66亿美元增加16.26亿美元。 但也要注意到,进出口贸易等因素对外汇储备变动的影响。温彬表示,当前海外疫情形势仍然较为严峻,虽然4月我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5%,但外需减弱仍然对国际贸易形成较大冲击,5月我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仍然只有35.3%。 在温彬看来,下阶段,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具有稳定基础。一方面,国内经济逐渐恢复,积极的财政政策工具、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等将加快落地,经济长期向好将对外汇储备规模的稳定形成支撑。另一方面,人民币资产仍然受到国际投资者青睐,仅6月前5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就净流入超过240亿元,国际资本流入有助于维护跨境资金平衡,也将对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形成贡献。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吴限)延续4月的上涨趋势,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在5月继续回升。6月7日,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17亿美元,较4月末上升102亿美元,升幅为0.3%。分析人士指出,我国经济运行逐步向常态化复苏,将继续支持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 从今年前5个月走势来看,我国外汇储备月度数据呈现涨跌互现的走势。具体来看,今年1月末外汇储备规模环比小幅上涨0.2%;随后在疫情全球蔓延、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等因素影响下,2月和3月出现两连降;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取得阶段性成效,4月又重新回升,当月增加308亿美元;进入5月,外汇储备继续上涨。 对于5月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动,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表示,5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稳定,外汇供求基本平衡。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元指数小幅下跌,主要国家资产价格有所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小幅上升。 外汇储备的上涨和估值因素有关。建银投资咨询分析师王全月认为,由于近期全球疫情、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美元指数波动明显,估值因素是短期影响外汇储备余额的重要因素。长期来看,维护我国外汇储备稳定的核心仍是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进一步指出,疫情发生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估值变动对外汇储备规模影响较大。从主要汇率变动上看,5月美元汇率指数贬值0.7%,欧元兑美元升值1.3%,日元兑美元小幅贬值0.6%。从资产价格上看,主要国家资产价格有所上涨,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上涨0.3%;股票价格继3月大幅下探后有所回补,标普500指数上涨4.5%,欧元区斯托克50指数上涨4.2%。综合考虑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效应,估值变动导致本月外汇储备规模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5月我国仍未继续增持黄金储备。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以盎司来计算,截至2020年5月末,中国黄金储备为6264万盎司,为连续8个月环比持平。虽然黄金储备规模未发生变化,但在黄金价格上涨的形势下,其价值也有所上涨。5月末黄金储备价值为1082.92亿美元,环比4月末的1066.66亿美元增加16.26亿美元。 但也要注意到,进出口贸易等因素对外汇储备变动的影响。温彬表示,当前海外疫情形势仍然较为严峻,虽然4月我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5%,但外需减弱仍然对国际贸易形成较大冲击,5月我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仍然只有35.3%。 在温彬看来,下阶段,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具有稳定基础。一方面,国内经济逐渐恢复,积极的财政政策工具、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等将加快落地,经济长期向好将对外汇储备规模的稳定形成支撑。另一方面,人民币资产仍然受到国际投资者青睐,仅6月前5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就净流入超过240亿元,国际资本流入有助于维护跨境资金平衡,也将对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形成贡献。
近期,凯石基金旗下3只基金相继发布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公告。小基金公司生存之难再度引发业内关注。 在业内人士看来,行业资源正在向头部公司集中,随着行业马太效应的加剧,小基金公司的生存将更加艰难。未来新进入者面临更高的门槛,如果资产管理规模不超过百亿元,将很难生存下去。 5月26日,凯石基金连发两则公告,提示旗下基金资产净值连续多日低于5000万元。具体来看,截至5月25日,凯石源混合型基金已连续4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截至5月25日,凯石淳行业精选混合型基金已连续5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 5月29日,凯石基金再发公告,旗下另一只基金也遭遇同样的问题。截至5月28日,凯石湛混合型基金已连续5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 事实上,不少小基金公司面临着与凯石基金一样的困境,管理规模持续缩水。例如,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国融基金的管理规模为4.2亿元,而去年底尚有8亿元;东方阿尔法基金的管理规模也从去年底的14.92亿元减少到今年一季度的10.81亿元。 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的发行总规模近8000亿元,超过2015年前五个月大牛市时的规模,多只基金更是遭投资者抢购,一日售罄。然而,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同期有多家小基金公司发行的基金宣告募集失败。 以5月为例,5月15日,九泰基金发布九泰久弘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类似的还有,中融鑫优创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东兴鑫阳66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基金均募集失败。 人员频繁变动也是不少小基金公司面临的难题。以格林基金为例,从去年8月以来,相继发布了七则基金经理离任的公告。例如,去年9月2日,李石开始担任格林创新成长混合型基金经理,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辞任基金经理,离开公司。今年4月17日,格林基金副总经理史彦刚也因个人原因离职。 类似的情况还有,5月12日,富荣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总经理郭容辰因个人原因离职,副总经理李东育代任总经理一职,这也是富荣基金今年以来发布的第三则高管变更公告。此前的2月28日,滕大江辞任富荣基金督察长一职,由董事长杨小舟代任;2月12日,林峰辞任富荣基金副总经理。 沪上一家基金公司的董事长表示,20年前,一家基金公司管理规模达到20亿元,就可以实现盈亏平衡;10年后,盈亏平衡门槛提高到200亿元,其中纯股票型基金规模需要达到100亿元;现在各项运营成本又提高了许多,例如没有几百万元很难招到优秀的基金经理。对于新进入者来说,基金公司的盈亏平衡门槛越来越高了。 上述董事长的判断也在睿远基金的营收数据上得到了印证。立思辰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显示,2019年睿远基金净利润为5914.51万元。就基金管理规模而言,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睿远基金管理的基金规模为119.35亿元,此外睿远基金的专户管理规模也超过百亿元。 在沪上一位基金研究员看来,基金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显著,不少小基金公司的人员流动较为频繁,不利于基金业绩的长期稳定。投资者于是用脚投票,使得基金管理规模不断缩水;而公司发展不起来,更难留住人才,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如果没有明星基金经理或者耀眼的业绩,小基金公司想突围越来越难了。”
牛市高点成立的基金今安在?作为最近一次牛市的最高点,2015年6月12日上证综指触及的5178点依稀还在投资者的眼前,而那时候成立的基金也经历了近5年的市场磨砺。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底,2015年二季度成立的偏股型、股票型基金有七成复权净值为正,且有7只基金业绩翻倍。当然,也有不少当时成立的基金从高点坠落后至今业绩不振,规模迷你。 股基季度发行纪录至今未被超越 从2014年下半年起,上证综指陆续突破1000点、2000点、3000点、4000点,于2015年6月12日触及最高点5178点,随后一路调整。 当时的基金发行也随市场上涨而骤然升温。Choice数据显示,基金季度销售份额由2014年初的不到千亿份,飞速增长至2015年二季度的8319. 58亿份。仅股票型基金的季度发行数量就达到120只(不同份额分开计算),这个纪录至今未被超越。 从规模上看,部分产品在经历了2015年的“大失血”后,逐渐沦为迷你基金,一蹶不振。 从2019年底至2020年一季度,基金发行市场再度骤然升温,爆款产品层出不穷,这一度引发投资人忧虑。毕竟,从历史经验看,基金发行火爆之际往往也是行情见顶之时。不过,从权益类基金的角度来看,今年一季度偏股型、混合型基金的发行数量分别为89只、127只,与2015年牛市高点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尽管如此,有基金研究人士认为,当基金产品买方狂热时,基金公司应注意投资者的持有体验,不应一味鼓励购买。 有的净值翻倍 有的沉寂至今 那么,当年牛市成立的基金如今又如何呢?可谓有人欢喜有人愁。截至2020年5月31日,共有7只偏股型、股票型基金成立以来复权净值翻倍,如易方达新收益混合、前海开源国家比较优势混合、华安国企改革主题灵活配置混合等。 不过,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窘境继续出现。即便是在2015年牛市高峰时成立但能巧妙抗跌或翻盘上涨的基金,也难逃规模下降的命运。比如安信优势增长混合的A份额规模下降逾121亿元,与2015年高峰时不可同日而语;易方达新收益混合A份额的规模也缩水了69亿元。这意味着,许多基民等不及这些基金业绩翻倍,已提早“下车”。 从部分基金表现来看,尽管在牛市高点时发行,但在下跌过程中缓慢建仓,并以稳健的仓位度过了快速下跌的过程,保全了投资者的收益,并在上涨行情到来时取得了佳绩。 然而,并非所有的基金都能如此幸运。数据显示,近5年的时间都未能让部分高点成立的基金扭亏为盈。截至2020年5月31日,仍有61只偏股型、股票型基金处于亏损状态,其中有24只基金亏损幅度超过20%,一些跌幅靠前的基金更是规模与业绩沉寂至今。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在2015年牛市高点成立的基金不仅赢得了正净值,还真正为投资者赚到了钱。比如华安媒体互联网混合,该基金成立时的规模仅10余亿元,且未在2015年下半年大幅减少。2019年,该基金借助科技股行情,复权单位净值翻倍,在同类基金中名列前茅,规模也在2018年的基础上再度扩容,目前已突破100亿元。若成立伊始便坚守至今,基民收益翻倍。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专业投资机构,基金公司在发行产品时应当注意维护自身品牌,不为短期利益而作出不利于客户长期投资体验的事。在市场热度过高时,基金公司应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在市场低迷时,应加大宣传力度,从而形成净值上涨、基民赚钱的双赢局面。
□本报记者 张凌之 公募基金规模创历史新高!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基金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公募基金规模已攀升至16.64万亿元,较2019年底规模增长1.84万亿元。此外,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8.14万亿元,养老金管理规模2.53万亿元。今年一季度,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仅增长了1.78万亿元,而单是公募基金一季度的增长规模就超过了这一总数。 一季度规模增长1.84万亿元 5月27日晚间,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管理机构管理公募基金6819只,份额15.57万亿份,公募基金规模16.64万亿元。 对比来看,截至2019年底,公募基金管理机构管理公募基金6544只,份额13.7万亿份,规模约14.8万亿元。初步计算,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的规模增长了1.84万亿元。而2019年全年,公募基金规模同比增加1.7万亿元。 公募基金规模不断增长的背后是基金发行市场的持续火热。早在春节前,就有广发科技先锋、银华科技创新、鹏华科技创新和泓德丰润三年持有期等多只爆款基金问世。2月18日,陈光明旗下睿远基金第二只公募产品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期发售,发售首日认购金额超过1200亿元,轻松突破60亿元首募上限,触发比例配售。根据官方公告,确认比例仅为4.90%。 随着市场震荡回调,基金发行市场经历了短暂的“冷静期”,但很快又转暖。近期爆款基金重现江湖,汇添富优质成长混合、鹏华成长价值混合、易方达均衡成长股票、景顺长城成长领航混合都备受资金追捧。 资管行业版图重新划分 除公募基金外,基金公司的业务领域还包括养老金业务以及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私募资管业务。 养老金业务方面,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基金公司共管理养老金产品1841只,管理的社保基金、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等养老金规模2.53万亿元;2019年末,基金公司管理的养老金规模为2.30万亿元。 私募资管业务方面,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8.14万亿元,其中,基金公司资管计划5443只,规模合计4.15万亿元;基金子公司资管计划5477只,规模合计4.00万亿元。 公募基金公司的三大业务板块已经成为拉动资管行业规模增长的“三驾马车”。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53.75万亿元,2019年末,基金业协会自律管理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51.97万亿元。今年一季度,协会自律管理的资产管理规模增长了1.78万亿元,而公募基金一季度的规模就增长了1.84万亿元,基金公司管理的养老金规模也增长了2300亿元。
电力交易信息服务以及电力产业大数据服务商——电易汇近日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光伏电站并购报告显示,一季度,光伏电站的交易规模约为775兆瓦,较2019年一季度401兆瓦的收购规模增93.2%;在成交金额上,上述光伏电站的交易金额约为28.14亿元。 不过,上述报告同时也显示,无论是在光伏电站买方还是卖方上,越来越趋向集中化。 以2020年数据为例,在光伏电站卖方上,排在第一位的为协鑫新能源,出售规模为334兆瓦,占整体出售规模的43.10%;第二位的则为信义光能,出售规模220兆瓦,占比28.39%。其他出售规模靠前的还包括顺风清洁能源、水发兴业能源等。 在光伏电站的买方上,也同样只有少数几个“大玩家”的身影。排在第一位的华能集团,收购规模为294兆瓦,占整体收购规模的37.94%,排在其后的则为信义能源,收购规模220兆瓦,占比28.39%。其他的还包括正泰电器、水发集团、中核工业集团。 “从电易汇近几年的数据统计来看,在光伏电站的收购方(买方)上,一直是‘城头变幻大王旗’,最早主要是以类似协鑫新能源、熊猫绿能、北控清洁能源这样的专业光伏电站运营商为主,逐渐变为投资基金、常规发电企业为主。而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主要就是常规发电企业打头了。”电易汇光伏行业分析师张亦博表示。 报告显示,一季度,在收购方分类上,常规发电企业的收购规模为415兆瓦,占整体收购规模的53.55%,光伏电站运营商的收购规模为220兆瓦,占比28.39%,一体化光伏企业的收购规模为140兆瓦,占比18.06%。 光伏电站的转让方(卖方)上,一季度,专业光伏电站运营商的出售规模为555兆瓦,占比71.61%;一体化光伏企业出售规模220兆瓦,占比28.39%。 “其实,这和我们最早在2018年光伏电站并购报告中判断的一样,专业的光伏电站运营商,可能是由于前期收购的规模过大,对于市场包括补贴发放以及自身的融资能力过于乐观了,导致一些企业债务负担过重,不得不通过转让前期已经收购的电站‘瘦身’,以单一企业持有光伏电站装机规模排名第一的协鑫新能源为例,在其2019年年报中,已经明确提出要转型了,从专业的光伏电站运营商要转为提供电站运营服务了。”张亦博分析称。 而一些光伏电站运营商持有规模的收缩,将对光伏制造业的产能消化以及一些主营光伏电站EPC业务的公司,带来不利影响。 “尽管不乏许多光伏制造业企业因为大举进军下游导致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的风险,但是,通过阅读一些光伏行业上市公司财报发现,不论是在国内上市还是在海外上市的,绝大部分企业还是要靠自建电站来维持庞大的出货量,那么这些电站建好后,一般自己持有一少部分,绝大部分还是要转让出去。”张亦博表示。 尽管专业的光伏电站运营商正逐步退出光伏电站增量市场舞台,但是,对于想出售光伏电站的企业而言,也不乏好消息,那就是,一些常规发电企业正开始填补这个空白。 以华能集团为例,虽然从最终的要整体入股协鑫新能源到收缩为只购买了近300兆瓦的光伏电站,但这可能是其步入光伏发电市场的一个开始。 电易汇整理的数据显示,就五大发电集团的光伏电站装机来看,除了国家电投之外,其他四家集团的装机规模都比较低,从理论上讲,还是有很大空间。 “但是这个事情可能需要综合分析,这几家企业虽然光伏装机规模不大,但风电装机规模都比较大,这可能存在挤出效应。另外,就电易汇整理的数据来看,除了收购外,许多企业也可能选择自建光伏电站。”张亦博说。(编辑 张明富)
据一财,今年财政将从增加财政赤字规模、扩大政府投资、花好财政资金这3个方向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