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去年房企融资环境经历了从宽松到收紧的变化,但是融资规模仍创历史新高。 多家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95家典型房企融资总量为15220.80亿元,同比微升0.1%;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累计约12132亿元人民币,规模创历史新高,但增速连续两年收窄。 开年房企融资继续井喷。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开年6天房企美元融资已经超过45亿美元,而且大部分成本刷新企业历史最低记录。 业内人士认为,当下融资井喷的主要原因是房企未雨绸缪,加大融资避免可能的政策风险。预计2021年房企偿债规模或破万亿大关,房企偿债压力继续攀升,但在扩大适用融资新规的影响下,更多房企主动“降负”,全年融资规模将保持低位。中小型房企或将率先感受到债市的紧张压力。 去年房企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 融资成本下降 回顾去年房企融资情况,中国指数研究院指出,上半年,受疫情因素影响,中央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房企融资出现“小阳春”,如1月海外债融资规模超1200亿元,3月信用债发行规模超千亿元,均为全年最高值。下半年,房地产金融监管不断强化,“三道红线”监管新规流出,行业资金呈现出紧平衡状态,9月及10月房企信用债、海外债融资规模明显下降。 从去年12月同策研究院监测的数据看,40家典型上市房企共完成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共计983.48亿元,环比下降9.86%,其中,股权融资占比进一步加大。 全年来看,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监测数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95家典型房企融资总量为15220.80亿元,同比微升0.1%。 具体来看,贝壳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累计约12132亿元人民币,规模创历史新高,累计同比增长3%,累计增幅较2019年同期收窄10个百分点。自2018年房企债券融资规模连续两年增速收窄,金融调控效果显现。其中,境外债券融资规模约4519亿元,同比减少18.3%,境外规模占比约37%,较2019年下降10个百分点,与2018年占比相近;境内债市表现出较强韧性,融资规模约7613亿元,同比增加21.3%,境内债券规模占比63%。 对于去年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的原因,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8月,受利率水平较低等因素影响房企发债规模明显上升,“三道红线政策”使9-12月发债规模同比下降,但从全年看发债规模仍然有一定增长。 从融资成本来看,贝壳研究院的指出,2020全年境内外融资票面利率较上一年均有所下降,境内平均票面利率达2015年以来低点。 对于去年融资成本下降的原因,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主要在于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下,房企的境内外融资成本“普降”。此外,由于历来境外债发行成本高于境内债券,而年内境外债/境内债的值为0.93,较2019年减少0.83,境外债发行量的下降也是导致整体融资成本下降的主要因素。 今年开年房企融资继续井喷。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开年6天房企美元融资已经超过45亿美元,而且大部分成本刷新企业历史最低记录。 对此,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当下房企融资井喷,境外融资爆发,主要原因是房企未雨绸缪,加大融资避免可能的政策风险。另外整体政策看,不论是“三条红线”还是其他政策,目前还未落地,企业抓紧窗口期,加大融资,融资成本也非常低,有利于企业置换过去的高额度融资。 今年偿债规模或破万亿大关 融资规模或保持低位 经过前几年的融资扩张,近年来,房企迎来偿债高峰,业内预计,2021年偿债规模或破万亿大关,房企资金压力不小。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1年,房地产行业包括海外债券在内的债券偿还总规模将达10909亿元,其中,海外债券偿还规模为4083亿元,公司债券需偿还规模为3744亿元;2022年,房地产行业需偿还规模将回落至7856亿元水平;2023年,这一规模将大致维持在8000亿元水平。 贝壳研究院的统计数据也显示,2020年房企偿债规模约9154亿,同比增长28.7%;2021年到期债务规模(不含2021年将发行的超短期债券)预计将达12448亿元,同比增长36%,历史性突破万亿大关,房企偿债压力继续攀升。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三道红线”融资新规后,出现了新增发债规模不能覆盖当期到期债务规模的情况。贝壳研究院指出,2016年下半年证监会对房企融资资金用途进行约束后,房企发债规模与到期债务规模差额在2017-2018年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区间,2019年两者差额有所减小,2020年前10月两者差额区间进一步收窄。从月度数据中体现出房企在融资新规后,9-10月期间出现新增发债规模不能覆盖当期到期债务规模的情况,融资新规对房企在债券融资端的影响逐渐显现,整体发债规模增速将受到短期抑制。 去年8月20日住建部、央行召开重点房企座谈会,会后网传“三道红线”盛传,对房企的金融监管严厉程度拉升至新高度。12月31日,央行、银保监会调整房地产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比例,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将监管升级延续至年末,并向2021年释放出金融监管的决心。 展望未来,贝壳研究院认为,在防风险的背景下,预计房企债券融资难度将不断升级,2021年在扩大适用融资新规的影响下,更多房企主动“降负”,全年融资规模将保持低位。中小型房企或将率先感受到债市的紧张压力。 克而瑞研究中心也认为,一方面,房企财务降杠杆将是主旋律,未来融资主要以借新还旧为主,融资增速或将下降,企业将更多加大经营杠杆和合作杠杆的使用,来实现规模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房企融资渠道或将进一步受到限制,一些如明股实债等融资方式可能受到打击,房企融资转向真股权融资,同时加速分拆旗下子公司上市实现资产增厚,改善负债指标。此外,“三条红线”监管也将倒逼房企提升自身产品力及经营能力,减少对融资依赖,提高项目去化,加快开发周期。房企之间的发展也将出现分化,高杠杆房企发展受限,未来增速放缓,而部分财务能力优秀的房企则得到更多的机会,行业内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 即将过去的2020年,是继2019年后基金市场再度全面繁荣的一年。公募基金新发规模超三万亿元,百亿爆款基金多达40只,1128只基金净值增长率超50%,权益投资能力较强的基金公司异军突起。 全面繁荣的背后,是居民大类资产配置轮动新周期的开启,也是资本市场改革成效的体现,更是资本市场不断走向成熟、长期投资理念深入人心的重要标志。展望2021年,部分基金人士表示,“爆款”“创新”仍将是行业最大的增量来源。 业绩与规模双丰收 继2019年后,2020年公募基金再度实现大丰收。主动偏股型基金业绩“遍地开花”,平均收益率达到46.22%。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9日,2020年以来已有42只主动偏股型基金收益翻倍,94只净值增长率超90%,1128只净值增长率超50%。表现最好的是农银汇理工业4.0,净值增长率达到155.74%。 在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负责人刘亦千看来,近两年基金业绩好的核心原因是市场表现比较好、货币环境宽松以及权益投资性价比提升。同时,监管政策的进一步引导,尤其是注册制的推出使得市场定价更有效。 丰收的不仅仅是业绩,还有规模。2020年以来,1330只新基金募资总规模超3万亿元,创下新基金发行纪录。梳理发现,合计40只新发基金首募规模超过百亿元,汇添富基金占据10只,易方达基金有6只,鹏华、南方和华夏基金各有3只。 百亿爆款基金的管理者普遍是绩优基金经理。例如,茅炜、王博管理的南方成长先锋A、胡昕炜管理的汇添富中盘价值精选A、王宗合管理的鹏华匠心精选A、饶晓鹏管理的华安聚优精选,均在短短一天时间内完成300亿元的募集目标。在这批爆款基金中,胡昕炜、王宗合、劳杰男、归凯、焦巍等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均获得过金牛奖。 权益大时代来临 公募基金“盛世”的背后,是三大核心变量的推动。一是居民大类资产配置向权益资产轮动的过程刚刚开始。泓德基金副总经理温永鹏表示:“在中国居民资产配置中,权益类资产相比国外处于非常低的位置。这类资产和国民经济发展高度相关,增加这部分资产的总体配置,能让老百姓更好地享受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红利。” 二是增加直接融资比重符合经济发展和转型趋势。温永鹏表示,增加权益市场融资的比重,能更好地调节各类融资的比例,使经济杠杆率达到较均衡合理的位置,为中国经济长久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A股市场不断成熟,长期投资理念不断普及,机构化程度不断提高,这是公募基金大发展的基础。 权益业绩对基金规模增长的正向循环正在形成。从2020年非货币基金规模排名来看,部分权益能力强的基金公司跻身前列,而银行系基金公司整体则呈现后退之势。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0年三季度,非货币基金月均规模排名前二十的基金公司相对2019年四季度有较大差异,其中鹏华基金闯进前十,交银施罗德基金、银华基金和景顺长城基金跻身前二十。以上基金公司的非货规模较2019年末均出现大幅增长。 “权益能力强的基金公司发展突出是必然的。”刘亦千表示,监管政策和市场都在推动居民储蓄转向高质量的权益投资,既可以通过权益类基金优化资本市场配置,同时也能让老百姓受益于经济转型升级的红利。 创新与爆款将加速落地 回顾2020年的公募基金行业,创新与爆款成为行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科创板50ETF、创业板定开基金、新三板基金等创新产品纷纷落地。多位基金人士预计,2021年创新与爆款仍会是基金行业最大的增量来源。 偏股型基金大发展的势头还在延续,公募基金在A股的持股市值占比有望进一步扩大。天弘港股通精选基金经理刘国江表示,居民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是一个长期趋势,未来中国权益市场的投资机会是趋势性的。中国居民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比海外低很多,优质权益类资产的吸引力将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在权益基金大爆发的背景下,“固收+”产品或成为2021年基金规模的最大增量。温永鹏表示,长期看好“固收+”产品。从中国居民的资产配置结构来看,存款占比居高不下,但银行理财推出后,规模迅速攀升,反映了居民的旺盛需求。而“固收+”产品本质上也对应了这一类客户的需求,基础庞大。 “固收+会出现大爆发。固收+的核心本质是未来将有更多类似信托的资金涌入基金市场,此类资金首选的是具有一定收益保障且风险相对可控的品种。”刘亦千指出。 主动创新能力也是部分基金公司重点求索的方向。温永鹏表示:“无论是这些年推出的科创板、新三板,还是注册制,均旨在发挥中国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为投资者服务。未来公募基金行业将不断通过自己的专业优势推出更多的创新型产品。”
12月29日,网络游戏板块拉升走强,三七互娱、拓维信息、惠程科技涨停,完美世界、电魂网络、盛天网络、吉比特等纷纷跟涨。截至发稿,三七互娱获主力资金净流入3.55亿元,居今日主力净流入个股的第5位。 昨日,伴随着游族网络董事长去世的消息以及游族网络的跌停,游戏板块整体走弱,美盛文化跌停,头部游戏公司纷纷走弱。 事实上,年初全民宅家带动游戏行业进入“小牛”,但随着经济复苏、复工复产,8月以来,游戏板块连续调整,龙头公司大多表现欠佳,多支重仓游戏股的问题娱乐主题基金也业绩平平。 即便如此,并未获得资金青睐的游戏类公司,调研量却未见减少。Chocie数据显示,四季度以来,共有7家上市公司接受机构调研。12月,三七互娱还迎来博时、银华、交银施罗德等头部基金公司的走访。 而今日板块的整体反弹,部分原因是由于多家公司近期宣布了新游戏的定档。 其中,祖龙娱乐的回合制手游《梦想新大陆》、吉比特代理的3D社区养成游戏《摩尔庄因》与自研自发的水墨国风放置修仙游戏《一念逍遥》、三七互娱的3D角色扮演手游《荣耀大天使》均宣布将于明年2月前后上线。 2021年初头部公司的游戏产品储备丰富,产品周期将提升公司业绩可见度,预计将带来估值修复。 对此,中原证券表示,虽然短期受到新品上线进度以及买量成本增加等因素导致部分公司三季度业绩未能达到预期,但随着前期上线进度延后的新品陆续上线以及“内容为王”取代“渠道为王”的行业发展趋势之下,从中长期的角度仍对游戏板块的发展叠加云游戏主题持看好态度。 2018年,游戏产品版号停发使得行业经历了寒冬。2019年,在游戏产品质量和运营质量均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后,全年过审游戏总计1570款,游戏市场营收规模突破2880亿元,同比增长了17.1%。 进入19年后,针对单一产品的投资事件数量逐渐减少,投资方明显更为侧重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资源整合能力。可以认为,“赌爆款”的投资逻辑对当前中国游戏市场已不再适用。 据艾瑞咨询的游戏市场研究报告,预计中国游戏市场规模的增速将自今年起逐渐放缓。 (图源:艾瑞) 与此同时,游戏市场的细分结构也会继续维持PC客户端游戏市场规模基本不变、PC网页游戏市场规模逐渐减少、移动游戏市场规模小幅增加的趋势。 2019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已占到整体游戏市场的72.5%。而移动游戏用户规模约6.6亿人,也已占到中国网民总数的75%以上。但是,移动游戏用户中存在较多以休闲为目的的轻度小游戏用户,这部分用户游戏属性弱、付费意愿低,如何针对这类用户进行开发将是中国游戏市场规模未来增长的突破口。 上海证券认为,游戏市场整体继续保持着较快增速,且经过前一阶段的回调,A股游戏板块估值已处于历史相对低位,性价比较为突出,建议继续关注技术领先的游戏公司。不过,虽然游戏板块下半年来跌了不少,但也不用急于抄底,可等待更确定性的业绩支撑。
行业动态: 据同花顺显示,上周,沪指累计涨1.43%,深成指涨1.18%,创业板指涨2.16%。 上周,板块上,电力股掀涨停潮,并带动煤炭、天然气等板块纷纷大涨,资金抱团的光伏、风电、锂电等新能源板块再度走强。 盘面上,钴、电力、有色等板块涨幅居前,白酒、农业、食品等板块跌幅居前。 截至12月25日收盘,沪指涨0.99%,报收3396点;深成指涨0.73%,报收14017点;创业板指涨0.71%,报收2840点。 本周新基发行情况: 据Wind显示,本周内,共45只基金发布成立公告,总规模达554.21亿元; 本周内,共发行87只基金发布发行公告,51只基金首发。 其中,鹏华尊和一年定开债发行规模最大达80.10亿元,此外,发行规模超70亿元的基金产品还有兴银汇泽87个月定开和嘉实价值长青A,规模达49.41亿元。 (图片来源:Wind数据端) 本周净值排行TOP10: 股票型基金净值排行 (搜狐财经根据Wind数据端整理) 混合型基金净值排行 (搜狐财经根据Wind数据端整理) 企业聚焦 公募基金规模达18.75万亿 最新数据显示,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已经达到18.75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今年新增的4万亿规模中,权益类基金就多达2.7万亿,成为公募市场的重要生力军。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底,我国境内146家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18.75万亿元,比2019年底规模激增4万亿,增幅为27%。 今年,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屡屡刷新历史高点,再度显现了快速增长势头。其中,今年前11个月,权益类基金规模激增2.7万亿,在公募基金新增规模中占比67.6%,成为公募市场最重要的主力军。 深圳前海大湘基金因私募基金管理不当收罚单 12月22日,深圳证监局发布公告称,因深圳前海大湘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前海大湘基金”)在私募基金产品募集与管理过程中存在多项违规行为,故对该公司及其负责人出具警示函。 公告显示,深圳前海大湘基金存在私募基金产品募集完成后未在中基协办理备案手续、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未妥善保管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方面的记录及其他相关资料等情形,违反相关规定。 深圳证监局决定对深圳前海大湘基金及其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总经理和信息填报负责人汪文玲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年内14家基金公司“一基未发” 截至12月16日,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基金发行募集规模已经突破3万亿关口,达到3.04万亿。 今年以来,一共有14家公司没有发新基金,包括中海基金、泰信基金、江信基金、先锋、恒越等。 总体来看,上述公司多数都是小公司,规模基本都在100亿以下,很多公司的产品数量为个位数。 机构观点 中信证券:警惕机构抱团瓦解,布局高性价比品种 中信证券指出,2021慢涨“三部曲”的第一阶段预计至少延续到春节前后,岁末年初的多重扰动会导致市场局部投机性抱团瓦解,配置上,建议配置上坚守顺周期主线,重点关注工业板块的基本金属和能源金属,可选消费板块的家电、汽车、家居等品种。 中信证券建议,跨年后布局十四五“五个安全”战略背景前期相对滞涨、具备长期空间的高性价比品种,主要包括军工、半导体、消费电子、种植链和种子等;局部抱团瓦解后,借调整继续配置前期快速轮动的新能源、医药和食品饮料中的龙头。 华龙证券:建议把握涨价题材、业绩确定的科技类和顺周期板块机会 华龙证券指出,上周二三线酒类个股集体重挫,但周五市场有顺周期及新能源等板块的承接,因此表明市场仍具备一定的活跃度。后市投资者需规避估值较高的酒类个股、同时注意个股商誉减值风险。根据沪指走势看,激进型投资者短期仓位仍宜保持3-5成左右,把握3350-3450点之间的波段机会。 华龙证券认为,以布局2021年机会为主,把握涨价题材、业绩确定的科技类和顺周期板块机会。稳健型投资者跟踪指数及行业ETF基金,继续低吸布局、坚持定投策略。闲散资金参与短期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及债券逆回购等。 招商基金侯昊:中小酒企短期基本面支撑不足,需规避市场风险 招商基金侯昊认为,白酒作为大消费的其中一个板块受益于动销的恢复,不断修正悲观预期,同时伴随白酒龙头批价持续走高,利于行业消费升级逻辑的演绎,市场对此解读较为正面。 侯昊称,今年7月起大量资金进入,选择业绩确定性强的白酒板块;10月份以来,中秋国庆旺季动销超预期,秋糖会传递行业积极信号,二三线白酒逐渐回补,叠加板块三季报业绩增速兑现,再次推动板块上涨。同时小酒事件性因素包括股权结构变动等,白酒内部行情也从高端、次高端蔓延至三四线酒;年底白酒板块进入事件密集落地,一方面各大酒企陆续召开经销商大会和股东大会,传递积极信号。 侯昊表示,总体看竞争力强的高端白酒品牌十四五期间仍有望延续量价齐升趋势,另一方面白酒掀起新一轮提价热潮,龙头白酒加大直营投放背景下价格仍然平稳,为后续价格带产品提供充足空间,次高端、大众白酒近期密集提价,主要基于品牌占位、核心单品升级换代,提升渠道积极性,部分资金积极布局板块跨年行情。 前海开源崔宸龙:2021年新能源汽车板块预计将延续高增长 崔宸龙认为,从国家层面上,新能源汽车是国家的重点战略发展方向;一方面原因是新能源汽车更加节能环保,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崔宸龙称,我国的石油海外依存度极高,而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对于原油的依赖,其经济意义和战略安全意义十分深远。从消费者角度,新能源汽车带来了更好的驾驶体验,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使新能源汽车的升级速度远远超过传统燃油汽车。 “展望2021年,预计新能源汽车板块还会延续今年下半年以来的高增长,新能源车给消费者带来的体验升级会大幅超过传统车,同时越来越多的车企进入新能源车领域,行业进入了加速发展期,消费者的选择范围更加宽,在具有购买意愿的前提下,能够买到更适合自己的新能源车。”崔宸龙指出。 安信证券:从短期看A股正蓄势待新年,准备迎接年初躁动行情 安信证券指出,在当前A股市场,国内基本面和流动性不再是影响市场的主要波动因素。中国疫情控制得力,经济持续复苏,政策"不急转弯"的表态、央行维护年末流动性平稳、年底的流动性出现了明显的边际改善。在这种情况下,短期风险偏好,中期海外的经济复苏与流动性环境成为影响市场走向的关键因素。 安信证券认为,从短期看A股正蓄势待新年,准备迎接年初躁动行情。在当前环境下,海外疫情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成长股行情可能率先演绎,周期股行情需要等待一些催化,例如海外疫苗、疫情与刺激政策等影响下,大宗商品价格出现走强,可能将带动A股周期股出现一波机会。 (搜狐财经综合财联社、21世纪、金融界等整理)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之一。今年以来,随着注册制改革推进、再融资新规实施、新三板改革落地,资本市场股权融资规模进一步提升。 《证券日报》记者据Wind资讯数据及全国股转公司数据整理,截至12月25日,今年以来,资本市场股权融资规模超过1.65万亿元(包括IPO募资规模4614.28亿元、再融资规模1.16万亿元、新三板挂牌公司股票融资规模超321.6亿元)。 市场人士认为,资本市场股权融资规模提升,有助于降低宏观杠杆率,缓解新经济产业公司的融资难题,加速中国经济转型进程。预计明年资本市场将迎来全面注册制改革,股权融资比例有望进一步提升。 股权融资超1.65万亿元 《证券日报》记者据Wind资讯数据梳理,截至12月25日,今年以来,A股385家公司IPO募资4614.28亿元,同比增长83.94%,其中,注册制下IPO融资规模为2827.34亿元,占比61.27%。 截至12月25日,年内再融资规模1.16万亿元。其中,增发规模7992.20亿元,同比增长17.71%。IPO和再融资规模合计1.62万亿元,同比增长12.46%。 另据全国股转公司数据,截至12月24日,今年以来,新三板挂牌公司累计股票发行规模321.6亿元,已超去年全年。综上,今年以来,A股股权融资规模合计超过1.65万亿元。 粤开证券研究院负责人康崇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纵观全年发展,股权融资市场特点较为突出,一是随着IPO、再融资常态化,股权融资不断扩容,新三板改革落地,直接融资比例持续上升;二是注重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并不断完善退市制度;三是发行逐步转向注册制,全面推行注册制提上日程。 安信证券策略分析师夏凡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资本市场股权融资规模提升,有助于降低宏观杠杆率,让中国经济“轻装上阵”。同时股权融资规模的提升还有助于缓解新经济产业相关公司的融资难题,由于其发展不确定性大、轻资产、前期未盈利等特点,这类公司通常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大力支持,而股权融资等方式能够有效帮助这类企业快速发展,加速中国经济转型进程。 “资本市场股权融资规模提升,不仅能够给予实体经济融资支持,还能够通过股权融资,起到规范公司治理和外部监督的作用,帮助提升实体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和质量。”康崇利表示。 813家企业IPO申请进行中 对于明年资本市场股权融资情况,则可以从拟IPO企业现状略见一斑。 《证券日报》记者据沪深交易所数据整理,截至12月25日,注册制下,623家公司IPO申请正在进行中(包括提交注册、上市委会议通过、已问询、已受理、中止和暂缓审议),其中,科创板225家,创业板398家。 证监会网站数据显示,截至12月17日,核准制下,上交所主板和深交所中小板排队IPO企业合计190家(包括已反馈、已受理、预先披露更新、已通过发审会和暂缓表决),其中上交所主板130家,深交所中小板60家。综合来看,813家企业IPO申请进行中。 此外,据记者梳理,截至12月25日记者发稿前,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生效的企业中,有24家还未上市,拿到证监会IPO批文企业中,有11家还未上市。 新三板中,截至12月25日记者发稿,5家精选层挂牌企业正在发行中,59家企业正在申请精选层挂牌(包括已受理、已问询、挂牌委会议通过、暂缓审议、提交核准)。 对于明年资本市场股权融资,夏凡捷认为,预计明年主板、中小板亦将迎来注册制改革,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例有望进一步提升。“但是,预计A股IPO融资规模可能不会有较大幅度上升。近几个月,多家拟IPO公司主动撤回申请材料,终止审核公司数量明显增多。预计未来除了新兴行业龙头公司IPO之外,其他行业公司IPO规模将出现下滑。”
还有6天,分级基金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公募基金不得分级,现有分级基金必须在2020年底前完成转型。12月25日,包括招商中证银行指数分级基金、信诚中证800医药指数分级基金、华安中证银行指数分级基金在内的60余只分级基金同时发布分级A类份额和分级B类份额终止运作、终止上市的特别风险提示公告。2020年仅剩6天的时间,分级基金整改也进入尾声。 60余只分级基金转型仅差“临门一脚” 在转型路上,不同分级基金之间的命运迥异。从已转型产品情况来看,由分级基金转为LOF产品是较为主流的选择。而少数规模较小的只能选择清盘。 发布公告的60余只分级基金,便是处在产品转型的过程中。据记者观察,这些分级基金普遍将最后交易日设定在2020年12月31日,此后将申请重新上市交易。 产品转型为何需要先终止上市?《证券日报》记者从多家基金处了解到,对于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召开失败或分级基金转型并修改合同等相关事项的议案未通过的分级基金,基金公司仍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于2020年底完成本基金的整改,取消分级运作机制。具体方式为将分级基金A份额与B份额按照各自的基金份额净值转换成新基金份额的场内份额,并相应变更基金名称、修改基金合同、制定分级基金A份额和B份额终止运作、终止上市的实施方案。 而分级基金的终止上市对投资者基本没有实质性影响,分级基金A份额和B份额将进行折算,待折算后及基金合同修订后,再重新申请上市交易。对于投资者,可以在折算完成后选择申请场内赎回或将场内份额托管至场外后进行赎回。 据记者观察,根据此类方案完成转型的有绩优基金产品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分级基金、兴全合润分级基金、鹏华中证国防指数分级基金、前海开源中行军工基金等。 目前来看,部分分级基金的折算结果已经完成并及时恢复了交易。而且个别整改后的分级基金备受基金投资人的追捧。例如,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分级基金今年以来涨幅为27.97%,截至三季度末最新规模达到242.87亿元,较今年年初增长超1倍的规模,成为多个第三方代销平台的“网红”基金。 分级基金有三大投资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在结构性行情背景下,分级基金整体规模出现“水涨船高”态势。截至12月25日,Wind资讯数据中分级基金口径的相关基金最新规模增至1503.76亿元左右,该规模较今年年初增400亿元,增幅超38%。 从规模上涨的原因来看,某基金经理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目前分级基金整体规模增长的主要来源可能还是净值的提升,而非份额扩大。 事实上,分级基金在公募基金发展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2007年7月份,国投瑞银瑞福分级股票型基金成立,宣布了中国分级基金的诞生。2015年,分级基金规模甚至超越了ETF,受到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投资者的广泛关注。而随着2015年股市大幅波动,分级基金批量下折引发B份额投资者大幅亏损,分级基金产品审批开始被“叫停”,直至2018年,资管新规的出台明确了公募产品和开放式私募产品不得进行份额分级,正式宣告了分级基金的退场之路。 有别于其他的基金产品,分级基金有三大投资风险,招商证券基金研究分析师任瞳表示,一是高溢价分级B基金近期存在极大的交易价格波动,后期不排除仍会有分级B基金的炒作情况。二是现阶段部分分级B流动性较差,变现能力有限,需注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三是大部分分级B基金处于溢价状态,因整改最终按净值兑付,若发生转型与清算,则会导致溢价率的消失,从而给投资者造成损失。 天相投顾高级基金研究员杨佳星表示:“分级基金的整顿对行业有一定积极的作用,在引导基金投资者长期投资、长期持有基金的倡议下,分级基金作为相对短期套利、投机属性较强的投资品种,与长期投资的倡议相悖,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场的波动,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 有公募基金人士对记者坦言,公募基金不是短期博弈的工具,投资者也不应根据分级B基金的短期业绩盲目跟风炒作。目前分级基金规模主要集中在运作平稳的母基金上,旗下自带杠杆的分级B基金规模较小。分级基金的退出,再一次强调了公募基金普惠型金融产品的本质。
作者 | 尼莫 来源 | 新股 提供IPO领域专业资讯,关注新股 据北京证监局披露,青牛软件已同安信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科创板挂牌上市。 营销SaaS云服务提供商 青牛软件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SaaS云服务提供商,青牛软件融合联络云、AI等云服务能力,结合 大数据技术,实现与企业营销业务场景深度整合,为企业用户提供全球领先的智慧营销云服务。 公司以通信联络和客户管理平台为主要业务,产品主要为企业解决的是获客难、客户跟踪难、维客难等一系列以客户数据为中心的痛点。企业可租用青牛的平台服务,开展企业社交网络、用户服务中心等IT服务。 目前公司产品应用于电信、金融、政府、物流、生活服务等重点行业,在SaaS逐渐成熟、与国外技术差异化不断缩小的这几年,青牛获得稳正资产、中国电信、嘉实投资、中金前海发展基金等多方投资,今年又遇上疫情推动,规模不断扩大。 软件行业发展的关键是客户认可度,青牛软件主要实施大客户策略,服务大客户周期长、回款慢,后期支付意愿会更高,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每年较低的客户流失率,说明青牛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较低的获客成本。 那么SaaS是什么呢?为何会成为当下热点? 首先,我们要了解云计算的三种服务架构:IaaS、PaaS、SaaS。云计算简单来说就是为使用者提供各种资源和服务,这些资源都储存在同一个网络上,使用者付费按需自取。IaaS提供基础设施,比如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用户自己搭建想要的东西。PaaS提供研发和部署平台,比如各种编程语言环境、视频剪辑功能等,用户可以使用里面的工具进行操作。SaaS提供应用软件服务,用户可以直接使用符合自己需求的应用软件。 假如你想吃到一样食物,那么PaaS相当于给了你一间厨房,用户可以自己设计厨房,准备厨具来做出食物;PaaS相当于给你提供了厨房和厨具,用户能够用这些厨具来做饭;而SaaS相当于直接提供了食物,用户直接按需享用,并享受一系列的服务。 对于不懂IT技术的商户来说,若想进行数字化转型,享受云计算带来的便利,SaaS无疑是最佳选项。SaaS相对于传统软件,盈利模式由软件的售卖转为订阅,客户由以往购买软件的“一锤子买卖”转变为订阅一套持续的服务,这套服务可以满足客户在某一领域的诉求,弹性更大,大量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云计算稳步发展 国内SaaS前景无限 据信通院发布的2020年云计算发展白皮书,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在2019年达1883亿美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500亿美元,平均增速在18%左右,增长稳定。SaaS占据主要市场,预计2023年将达到万亿人民币的规模,市场规模巨大。 据信通院发布的2020年云计算发展白皮书,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在2019年达1883亿美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500亿美元,平均增速在18%左右,增长稳定。SaaS占据主要市场,预计2023年将达到万亿人民币的规模,市场规模巨大。 中国公有云市场受新基建等政策影响,2019年IaaS市场容量达453亿元,同比增长67.4%,发展成熟,阿里云、天翼云、腾讯云位于市场前列。公有云PaaS增长迅速,预计保持高速增长。在公有云SaaS方面,2019年市场规模达194亿元,增速稳定,与2019年全球1095亿美元的市场差距较大,发展空间空阔,随着技术渐趋成熟,将达到生产的高峰期,目前国内代表性的公司有金蝶、有赞、微盟等。 再加上2020疫情推波助澜,使得SaaS迅速进入老百姓的生活中,例如人人皆知的Zoom,疫情期间活跃用户暴增3000%,以及国内屡遭中小学生“差评”的钉钉,都足以说明国内SaaS发展速度之快。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融合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国内云需求将逐渐转向SaaS,由SaaS提供的应用越来越偏向行业生产,云计算将为各行业提升IT运行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 专注于SaaS的青牛科技或将迎来云算进入普惠发展期的下一个黄金十年,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