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概念真的多,只要资金想炒作,就能找到相应的标的往上面靠。很多投资者也自嘲,A股市场真是个需要不断学习的地方,否则就可能跟不上市场节奏了。 近日,就有一家上市公司借助NMN概念的东风,在10个交易日收获了8个涨停。而且,在深交所的互动平台上,还有不少投资者纷纷向上市公司发问,是否有计划研发生产与这个概念相关的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大股东们每逢大涨就减持的套路又上演了!24日晚间,金达威发布公告称,持股5%以上股东厦门特工拟减持不超过约616万股。截至收盘,金达威股价涨至50.76元,减持市值3.127亿元。 “长寿药”真神? 近日,NMN概念股金达威被炒上了天,在7月9日至22日的10个交易日里,金达威就获得了8个涨停。截至今日收盘,金达威的股价从7月8日的收盘价26.50元,上涨至50.76元,几乎翻倍。 NMN被市场称为“长寿药”。据中信证券研报,NMN是一种具有抗衰老功能的保健品,全称β-烟酰胺单核苷酸,是人体合成NAD+(辅酶I)的前体,由于NAD+在细胞中是几百种重要代谢酶的辅酶,并作为信号分子参与许多重要细胞活动,与能量代谢、糖酵解、DNA复制等活动息息相关,而NMN可提高体内NAD+水平。与其他产品相比,NMN还具有无毒副作用、转化高效等优点。 7月24日,金达威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公告》,表示公司已关注到多家相关媒体及其公众号的报道,投资者也对公司在DoctorsBest(下称DRB)天猫旗舰店、JD旗舰店(于7月22日开放)正在预售的一款NMN产品较为关注,对相关事项的风险提示如下:DRB并未对该产品的实际效用进行过明确承诺,且已明确提示该产品效用未经过FDA的评估,不用于诊断、治疗、治愈或预防任何疾病。 据上海证券报,NMN概念股的走红,不仅是资金的狂欢,也有研报的助推。早在今年5月,长城证券就发布研报《NMN治愈55岁新冠重症,其产业化进程值得关注》,对该赛道表示看好。7月13日,中信证券研究部发布研报《NMN行业深夜报告:抗衰老保健品NMN,千亿市场未来可期》,指出NMN是一种抗衰老保健产品,具有无毒高效的优点。 股东厦门特工拟减持不超约616万股 股价大涨后,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就开始密集减持,金达威的股东也不例外。 金达威7月24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持有厦门金达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约3593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5.83%)的股东厦门特工开发有限公司,计划自本公告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且任意连续90个自然日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约616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减持股份数量及比例厦门特工将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1%的股份。截至24日收盘,金达威股价涨至50.76元,减持市值3.127亿元。
7月份以来,A股上市公司陆续发布减持公告。根据Choice统计数据显示,7月23日,沪深两市共6家上市公司披露股东减持计划,紧接着,7月24日,又有9家科创板企业发布减持公告。 其中,A股上市公司常山北明于7月23日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二大股东北京北明伟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明控股”)、公司副董事长李锋和公司董事、总经理应华江计划将在公告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分别减持常山北明股份不超过2424.07万股、398.05万股和375.1万股,北明控股、李锋、应华江为一致行动人,减持股份应合并计算,本次拟减持股份合计3197.22万股,未超过常山北明总股本2%。 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大股东进行相对规模比较大的减持,总体来说,要么是企业的经营可能稍微遇到了一些问题,要么是股东对于企业未来长线的经营可能不是很乐观。另外,也有可能是企业的股价到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高的位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套现。” “6+9”家企业披露减持计划 7月23日,沪深两市共6家上市公司披露股东减持计划,涉及重要股东12人,以当日收盘价计算,合计拟减持金额约5.8亿元。常山北明重要股东拟减持金额最高,约3.18亿元;精研科技重要股东拟减持金额居次,约1.07亿元。 继上述公司披露减持计划后,7月24日,科创板9家公司相继发布减持公告,分别是中微公司、光峰科技、西部超导、乐鑫科技、瀚川智能、嘉元科技、容百科技、沃尔德和新光光电。据粗略统计,9只股票减持股数将达2.02亿股,减持套现资金按23日收盘价计算合计达93亿元。 甘肃省产权交易所北京业务总部副总裁蒙钟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在科创板上市一周年之际,解禁短期内给市场承载造成压力加大。” 在蒙钟书看来,借鉴首批创业板,大规模解禁并未对市场造成大幅冲击,由于多元化减持方式的存在有助于缓解市场压力,因此解禁高峰并不一定造成市场大跌,大幅冲击的可能性小。 常山北明股东近三年连续减持 从常山北明减持情况来看,此次减持并非股东首次减持。根据Choice统计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常山北明遭股东频繁减持,截止目前,已累计减持的参考成交金额约4.74亿元。其中,常山北明总经理应华江3年内多次减持,减持股份659万股,累计减持参考成交金额约4146万元。北明控股自2019年以来减持约5547万股,累计减持参考成交金额4.15亿元。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股市近期处于持续震荡阶段,二股东减持存在套现的可能。目前常山北明的股价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此次股东减持对市场信心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有限。” 王鹏则表示,“未来如果没有更好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和相关利好消息的刺激下,可能会对公司股价产生不利的影响。根据公司以往公布减持消息的经验来看,每次减持计划的释放都会导致股票价格有一定的波动。” 常山北明董秘池俊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北明控股的股东数量较多,并且大多数是创始员工,在北京生活对资金有一定需求,因此大家希望变现一些。”
1黑色星期五 7月16日,黑色星期四。当日沪指暴跌4%,A股疯牛节奏戛然而止,两市成交额下了一个台阶,较高峰整整缩水6000亿元。 5个交易日之后,再遭黑色周五。今日股市成功大降温,给亢奋的股民又泼了一盘冷水。这一次还多了一个科创50,昨天出道,小跌0.2%,今天暴跌7%,市场没给一点面子。难道上演出道即巅峰的戏码? 盘面上,科技、医药、券商、白酒等此前轮番爆炒的板块集体大回撤。酒ETF、生物医药ETF、5GETF纷纷重挫超5%,券商ETF更是扑街6.5%。热门权重个股方面,中免跌停,东财9%,立讯7%,茅台、五粮液4%起步。 再看外资,单日疯狂流出163亿元,仅次于7月14日的173亿元。最近9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合计流出超过500亿元。 今日,A股绝对是吃了一碗大面。不仅A股,恒指跌2.2%,日经、韩综指、澳洲标普均下跌1%左右。欧洲市场下午开盘,同样奇跌。当然,昨日隔夜美股纳指已经暴跌超2%,今日盘前也已跳水。 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新一轮动荡又来了吗? 2中美不合 午间时刻,中方宣布关闭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宣布之后,A股三大指数均有一个俯冲式跳水,包括港股。当然,美指期货也跟着小幅跳水。 上午市场大翻脸,其实已经有先知先觉的资金出逃了。9点47分,老胡已经在微博上提前打了招呼。 中美博弈主题,是自2018年以来,美国挑起贸易摩擦之后,金融市场关注的主要线条之一。从市场角度看,毫无疑问更喜欢“合”,而非“斗”。当两国有贸易摩擦升级的苗头,市场会倍感紧张,出逃避险。如果进一步加剧,风险偏好会再度受挫。 前些日子,一些市场警醒声音就出来了:国际环境的变化基本是唯一需要注意的风险,但是,就这一个,它就真的发生了。 中美,全球第一、第二大经济体,其重要关系是当今全球经济的定海神针,尤其是疫情疯狂肆掠、经济大衰退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不巧的是,两国在“后疫情时代”,却有进一步走向紧张的苗头。 对于A股投资者而言,自然也要关注这一宏观层面的风险。虽然中国经济随着控制住了疫情率先修复,但大国关系交恶,会让市场对经济恢复的强度和持续性产生一些担忧。 当然,互关领事馆之后,中美保持克制,缓和关系,这轮暴跌是加仓良机。但形势进一步升级,全球风险偏好无疑还将遭遇打击。特朗普会不会进一步行动,我们不得而知。对了,昨天,还扬言要关闭更多的使领馆。 来看下黄金,Comex一度逼近1900美元大关,最高触及1898美元,续刷2011年以来的新高。沪金已经突破420元,4日暴涨5%。 再看美国国债,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继续暴跌2%,走低至0.571%,离3月8日历史最低值的0.502仅一步之遥。对了,刚刚5年期国债已经跌至0.2548%,创下历史最低记录。 可见全球资本风险偏好出现了一些变化,尤其随着两国互关领事馆而较快下降。 3场内跑路 7月22日,科创板一周岁了,但这也意味着超过1800亿元市值的解禁潮来了。 这不,刚满,一大批科创企业股东们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财富梦想。因为落袋了,才是自己的,否则都是虚幻缥缈的镜中月。 昨日盘后,批量的减持公告,刷了屏,震怒了散户投资者。最狠的是西部超导,4大股东总计减持14%,金额超过20亿元。另外,光峰科技减持9%,沃尔德减持9%,瀚川智能3%,乐鑫科技3%…… 千亿巨头中微公司的减持还玩出了新花样,试水科创板首单询价转让。9名股东询价转让1423万股,套现金额高达25亿元,转让价格下限178元/股,如果有机构愿意接盘,按照昨日收盘价似乎能“浮盈”15%,但是要锁定6个月。 当然,动态PE高达532倍的中微,估值早就干翻了国外芯片巨头,这波减持有没有人接盘,得打一个问号? 如果没有机构接盘,就没办法了吗? 中微公司本次解禁的有1.94亿股,18名股东,占公司总股份的36.23%,解禁金额高达300多亿元。这18名股东中最多的持有者,也只是4.93%的持股比例,按照A股规则,小于5%的小非减持是不需要公告。 这些“小非”在当前500多倍的估值倍数下,会不会减持,是一个想都不用想的问题。机构不接盘,我自己直接卖股份,还不告诉你我卖了,可以玩得666啊! 中微公司只是科创板疯狂减持序幕拉开的一个缩影而已。科创板估值中位数超90倍,比创业板、主板高得多。 有券商分析,科创板减持压力对科创板走势影响有限,还拿2010年创业板刚成立一周年的那个月份,整体波动不大来举例。 但是,你看创业板成立一个月之后的行情呢!从1200点跌到了585点,2年时间消化各路小非的减持。当时创业板估值还没有现在科创板这么疯狂呢! 还有券商分析认为,一方面,解禁对市场或有短期冲击,但影响相对有限,反而可能是“黄金坑”;并且,伴随解禁落地,流通筹码扩容,将为机构集中增配科创板提供入场机会。 如此忽悠,这真不怕把韭菜根给拔起来吗? 当然,股东们想要大平层跑路了,不只是科创板,还是主板。我这里有一组此前的数据: 截止7月10日,今年内A股的大小非股东已减持股数高达226亿股,总套现金额已超过310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5%,涉及上市公司数量多达1525家。7月前110天,大小非减持超过1000亿元,占到过去半年的1/3。 减持的本质只有一个:企业当前的估值,让大股东认为直接减持所获得收益,远大于未来几年内从企业发展分红中所获得的收益。简而言之,不看好公司跑路了,韭菜们你们自己好好玩耍。 场内减持跑路,给估值高企的科技股、医药股打击较大。这亦是为何科创50暴跌7%,远超主板的重要原因之一。 4尾声 看最近一周沪深两市成交量,已经相较于7月高峰下降了一个大台阶,短时间内似乎不足以支撑起发动一波像样的大行情了。 不过,经济基本面修复的趋势没变,流动性还是合理充裕,大的方向没有变,但多了中美关系、疯狂减持等风险变量。 我们可以选择有业绩实力的优秀公司和行业来配置,尽量别碰那些你既不了解、又很贵的标的公司,比如今年炒得非常火热的医药和芯片。并且,我们还是重点审视自己的持仓健不健康,安不安全,便宜还是贵了,做好仓位管理。
大家人寿火速减持2家A股公司 响应险资权益投资新规?这5股可能也要卖 券商中国 刘敬元 卖卖卖,大家人寿在资本市场持续“瘦身”! 7月23日晚,欧亚集团公告,股东大家人寿持股从14.99%降至9.99%,这次减持集中在7月22日-23日两日内,通过大宗交易完成,变现约1.5亿元。 几乎同期,大家人寿还减持了大商股份:7月21日-22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1468.6万股大商股份,变现约4.2亿元,持股比例同样从14.99%降至9.99%。 上周五,银保监会刚发布的险资权益投资新规中新增规定——保险公司投资单一上市公司股票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0%,银保监会另有规定或经银保监会批准的除外。 由此,大家人寿减持大商股份和欧亚集团,也成为新规后首个减持上市公司至持股10%以下的保险机构。当然,大家人寿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在资本市场在持续推进“瘦身”。 不过,这仍让人关注,其他对单一上市公司持股超10%的险资是否会跟进减持。银保监会曾表示,对于险资投资上市公司超过集中度比例的,不得新增相关投资,但无需卖出。 就在近日,国寿、泰康等大型险资机构,通过不同渠道就险资权益投资新规作出了回应。 对欧亚集团持股2日内从14.99%降至9.99% 7月23日晚,欧亚集团公告,股东大家人寿持股14.99%降至9.99%,减持数量795.44万股,这轮减持集中在7月22日-23两日内,通过大宗交易完成。由于减持超过总股份数的1%,因而进行权益变动披露。 具体来说,本轮减持前,大家人寿对欧亚集团持股2384.7万股,持股比例14.99%。7月22日,通过大宗交易转让400万股,价格19.06元/股;23日,通过大宗交易转让395.44万股,价格18.72元/股。两日减持完成后,大家人寿对欧亚集团持股降至1589.3万股,持股比例降至9.99%。 这两日大宗交易转让,让大家人寿变现约1.5亿元。 对大商股份减持到10%以下 大家人寿还减持了大商股份,减持路数如出一辙。 根据大商股份7月22日晚公告,7月21日-22日,大家人寿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连续减持公司2.67%股权、2.33%股权,持股从14.99%降至9.99%,同样跌破10%。 具体来说,本次权益变动前,大家人寿持有大商股份 A 股流通股 4402.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14.99%。本次权益变动后,大家人寿持有公司2934.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9.99%。 通过这2天的减持,大家人寿对大商股份合计减持1468.6万股,合计变现金额4.2亿元。其中,7月21日,减持785.6万股,这些股份转让分7笔大宗交易完成。 截至上述2家上市公司公告日,除本次相应权益变动外,大家人寿未有任何计划、协议或者安排在未来12个月内增持或减持大商股份、欧亚集团股票的计划。 已减持中国建筑、万科A至持股不足5%,变现达200亿 昔日安邦的买买买不再,资本市场如今看到更多的是转身之后的“大家系”的“卖卖卖”。大家保险成立于2019年6月份,其完成承接安邦系的资产和更名的事宜后,就开始了对原安邦系在资本市场持股的“瘦身”。 据券商中国记者不完全统计,自去年9月开始,大家人寿已减持了中国建筑、万科A等多只大手笔投资的“重仓股”,变现金额已达200亿(含绕道EFT变相套现金额)。 2019年9月20日晚,万科A公告,9月19日股东大家人寿通过换购ETF基金的方式减持1.96亿股,减持后持有万科A 4.85亿股,占其总股本的4.29%,降至5%以下。在此次绕道ETF减持以外,大家人寿还曾有其他减持万科A的动作,自9月份以来减持万科A一共“变现”金额在66亿-71亿元之间。(详见:《减持才刚刚开始?前脚卖了中国建筑,后脚再出万科!大家保险A股“瘦身”计划启动,还重仓这8股》) 今年6月19日晚,中国建筑公告,大家人寿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转让中国建筑A股5.05亿股,转让前后,大家人寿持有中国建筑A股普通股从26.03亿股减少至20.98亿股,对公司持股比例从6.20%降至4.99%。之后,大家人寿不再是中国建筑持股5%以上的股东。本轮减持始自2019年9月,大家人寿对中国建筑一再减持,持股比例相继跌破10%、5%两条“举牌线”,累计减持股数25.46亿股,减持金额约140亿元。(详见:《9个月套现140亿!大家人寿多次减持中国建筑,持股已不足5%!当前仍重仓这7只股票》) 大家人寿还对7家上市公司持股超5%,5家高于10% 随着不断瘦身,大家人寿持股达到5%举牌线以上的上市公司,已经从9家降到7家。 截至7月23日,大家人寿持股比例高于5%的7家上市公司中,除大商股份(9.99%)、欧亚集团(9.99%)外,对另外5家持股比例均高于10%。 包括:持有民生银行17.84%的股份,持有金地集团20.43%的股份,持有远洋集团29.58%的股份,持有同仁堂14.99%的股份,持有金融街14.10%的股份。 未来,大家人寿是否会继续减持?会如何减持?从减持方式看,此前其倾向于通过新的ETF换购方式,不过随着监管收紧,这种方式也并不被偏好。目前,采用更多的是大宗交易方式,这也是监管提及的瘦身方式,可以避免大额减持对股价造成冲击。 对单一上市公司持股不得超10%,险资这样回应 最新关于险资减持上市公司还有一个背景。上周五,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新增了险资投资单一上市公司的集中度监管指标。规定保险公司投资单一上市公司股票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0%,银保监会另有规定或经银保监会批准的除外。 该规定下,目前对单一上市公司持股10%以上的险资,是否需要减持,也受到市场关注。 银保监会表示,增加对单一公司集中度监管指标,主要是针对以往出现的盲目投资、投资冲动带来的过度投资、频繁举牌等不理性行为,进一步分散类别和品种投资风险。 银保监会表示,对于少数需要调降投资规模的保险公司,新规设置了较为灵活的过渡期安排。其中,超过集中度比例的,不得新增相关投资,但无需卖出。 1)中国人寿回应“会否减持万达信息”:已做投资不受影响 就在近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询问“中国人寿会否减持万达信息股份”,中国人寿回复称,银保监会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中关于10%的集中度限制,不会对公司已做的投资造成影响。 此前中国人寿对万达信息增持至10%以上。一季末,中国人寿对万达信息持股13.34%,连同国寿资产的持股,国寿系对万达信息持股超过18%。 2)泰康:权益投资比例调整,有利于险资参与经济新动能成长 7月23日,在第257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泰康保险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挺军回答有关“险资权益投资差异化监管”问题时表示,随着权益投资比例的放宽和政策调整,保险资金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经济新动能成长和培养过程中,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和发展。 刘挺军说,长期机构投资人是资本市场稳定和效率的基石。这次险资权益投资新规出台,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优势,支持实体经济;另一方面,权益投资比例按照各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进行差异化管理,有利于控制潜在的风险。 他介绍,截至今年上半年,泰康资产受托管理总资产规模超过1.98万亿。泰康将进一步发挥专业投资优势,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理念,积极地参与权益类投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向来低调的苹果产业链龙头:立讯精密,减持一出手,便是近70亿元! 7月22日晚间,立讯精密公告,控股股东立讯有限及王来胜通过深交所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共计1.30亿股,成交价均为53.2元,较收盘价折价7.2%。占公司总股本1.85%,套现金额69亿元。 在2020年年初的时候,立讯大股东有限也曾密集减持过公司股份,合计套现38.4亿元,这两笔相加合计在107亿元。此次减持资金拟主要用于偿还立讯有限银行借款及支持立讯精密相关资金需求。 百亿减持去向何处? 这次立讯精密大规模减持,大部分被苹果代工厂商纬创以及和硕接走。 在立讯发布减持的晚上,纬创披露了位于昆山、中山、成都、重庆的四家子公司取得有价证券的公告。这些股份来源是立讯精密,持股金额合计约30亿元。 在7月17日,立讯精密发布公告称,立讯精密及其控股股东将出资33亿元人民币,收购纬创资通直接及间接控制的全资子公司纬创投资(江苏)有限公司及纬新资通(昆山)有限公司100%股权。 该笔收购资金来源均为各投资主体的自有资金,立讯精密自身计划出资不超过6亿元,总交易价格33亿元(含税),对目标公司不构成控股。 这样看来,此次立讯精密出资3亿元,加上30亿股份直接就拿下苹果第三大代工厂纬创在昆山的厂区。 同时,苹果第二大代工厂和硕发布公关称子公司昌硕科技(上海)自3月23日至7月22日取得6.03亿元立讯精密股份,截至7月22日公关,累计持有约20.67亿元立讯精密股票。 (图源:和硕公告财报) 今年以来苹果意图扶持立讯精密,早期的消息,美国苹果公司授意立讯精密参与投资iPhone金属机壳供货商可成科技,希望能够扶植立讯以挑战鸿海长期在苹果手机代工领域的市场定位。iPhone的代工当时一直由台湾公司把控,尤其是台湾鸿海、和硕也均在旗下拥有金属手机壳子公司。 根据资料显示,富士康接受苹果的订单在50%以上,和硕、纬创分别接受30%、10%。 立讯已经成为国内首家苹果代工企业,通过股份绑定,未来苹果前三代工企业当中的两家深度合作,能够快速切入到代工链条上面去。 同时纬创、和硕持有立讯股份也是希望未来立讯在代工苹果能够带来股价预期差获得收益。 此次通过大宗交易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机构的交易成本,提高了效率,同时锁定期为6个月。 直接将减持对于股价的影响降最少,今日立讯精密的股价也未受到太大影响。截至收盘,立讯精密股价收涨0.12%,报57.38元,总市值4007亿元,位居中小板首位。 (行情来源:富途) 受益消费电子景气,立讯股价一年6倍 立讯精密靠连接器起家的公司,于2010年登陆中小板。上市以来,立讯精密通过收并购增长规模迅速。在过去十年中,立讯精密的营收从2010年的10.1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625.16亿元,增幅超过了62倍。 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5.16亿元,同比增长74.38%;扣非净利润为44.36亿元,同比增长73.69%。 立讯精密作为消费电子龙头被市场关注,主要是因为无线耳机打开市场。 Strategy Analytics预计,AirPods和真无线耳机市场的增长仍将继续。到2024年,收入将超过1000亿美元。 在2019年,苹果公司的无线耳机产品AirPods出货量近6000万部,占据了真无线耳机市场71%的营收。 分析师郭明錤表示,因为2020年款iPhone手机取消赠送有线耳机和即将亮相的AirPods 3,预计2021年AirPods的总出货量将达到1.2亿部,同比增长28%左右。 2017年,苹果CEO库克到昆山拜访立讯精密,立讯精密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AirPods制造商。 正是因为这样预期存在,立讯精密自2019年以来涨幅近600%! 此次减持资金有一部分是用于偿还立讯有限银行借款。 根据财报显示,截至到2020年一季度,存在货币现金83.36亿元,短期借款在81.15亿元,整体流动负债在273.12亿元,占总资产的51.25%。 (来源:万得) 3 立讯基金持仓仅次于茅台 立讯精密股价一年六倍涨幅的背后,是作为其消费电子龙头,成为机构抱团的首选所致。 根据万得数据,二季度偏股主动型基金重仓持股中,贵州茅台、立讯精密、五粮液位居持仓市值前三。 立讯精密,共有774只基金重仓持有,就重仓持有的基金数而言仅次于贵州茅台,其中二季度偏股主动型基金增持市值最多的股票是立讯精密。 (来源:万得) 抱团导致的是一定泡沫的存在,当前立讯精密股价对应PE为85.01,一家代工企业总市值4007亿元,成为A股中小板第一的位置,股价上涨的背后是对于未来预期的一致性。 未来的故事讲完了,股价被炒高到哪里,作为公司管理层自然是有数的。 A股当中,不单单立讯出现大手笔减持,根据统计显示,7月份以来,股东减持A股金额已经超过600亿,隆基股份、交通银行、三安光电等个股减持金额均超过10亿元。 其中,光伏龙头股隆基股份被减持超过50亿元,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减持交通银行超过21亿元,大基金减持三安光电超过10亿元。 画一个大饼,再去实现它 从近几年市场风格来看,各个行业的龙头股价均存在一定的泡沫化现象,立讯精密也是如此。 此次减持,尽管通过大宗交易,纬创和华硕接盘了大部分筹码。但是管理层选择这个价位出手必然是对于企业未来预期的一个判断,对于自身股价的一个判断。
摘要:在七月至九月的三个月时间里能减持的也就800亿元左右。 7月22日,科创板一周年之际,部分锁定期一年的限售股迎来集中解禁。据数据显示,本次科创板解禁市值接近1800亿元。 巨量解禁为市场带来不稳定情绪。财经评论家水皮认为,市场认为1800亿元巨量减持势如洪水猛兽,但从最近走势来看,其实没有必要过于担心。一方面,虽然总共减持1800亿元,但在七月至九月的三个月时间里能减持的也就800亿元左右,额度比较有限。另一方面,中微公司与澜起科技作为本轮减持量较大公司,近日走势都比较强劲,说明对未来的减持是有心理准备的。 据数据显示,中微公司(688012.SH)7月21日收盘价为217元/股,7月22日解禁1.94亿股,解禁市值420.98亿元。澜起科技(688008.SH)7月21日收盘价为97.81元/股,7月22日解禁3.41亿股,解禁市值333.53亿元。 前述两只科创板股票近期走势较好,7月21日,中微公司上涨3.29%,市值达到1161亿元;澜起科技连涨两个交易日,其中7月21日上涨2.16%,市值达到1105亿元。 水皮坦言,如今还在场内坚持的投资者是不会惧怕减持的,相反更担心不减持的操作。毕竟,同中芯国际、寒武纪相比,科创板大多数股票的发行价上涨的幅度已经回落了很多。与此同时,科创板即将迎来蚂蚁金服科技龙头,将会有更多资金向上海市场、科创板市场聚集。除此之外,证监会组织参与新股配售的六大科创基金,也有可能进行接盘。市场投资者担心的7月22日尖峰时刻,事实上洪峰已经提前消解。 7月17日,首批6只科创板基金正式获批,为万家、富国、汇添富、易方达、南方、博时共6家基金公司旗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6只基金对科创板有明确的投资比例设置,产品运作上采取定期开放模式,是“纯正”的科创板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层早有预案,对此次科创板解禁进行加码缓冲。7月3日,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股东以向特定机构投资者询价转让和配售方式减持股份实施细则》。 上交所认为,《实施细则》的发布是深化推进科创板注册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市场化方式完善科创板股份减持制度。 除此之外,本周将正式发布上证科创板50成分指数。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玉龙认为,将为市场提供投资标的和业绩基准。随着科创50指数推出,预计后续将陆续有跟踪指数的基金产品发行,为科创板带来新的增量资金。
*ST围海(002586,SZ)第二大股东上海千年工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年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仲成荣、王永春要减持股份。在表达减持理由时,竟指责公司董事会“毫无商业诚信和契约精神”等。*ST围海及公司独董发声反驳,双方一时针锋相对。 而在今晚(7月19日),*ST围海又抛出一份“立案调查事项进展”公告,其中对调查所提无几,却强调持股5%以上大股东在证监会立案调查期间受到减持限制。 这是不是公司针对千年投资方面的减持行为,专门作出的提醒? 上市公司搬出减持规定 7月19日晚间,*ST围海披露《关于立案调查事项进展暨风险提示公告》。公告称,*ST围海此前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目前仍未收到证监会的结论性调查意见或相关进展文件。 但看起来,*ST围海并非简单披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进展,而是在强调一件事——大股东减持限制。 *ST围海表示,因公司正处于证监会立案调查阶段,涉及大股东减持应遵守《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减持规定)。 耐人寻味的是,*ST围海公告中加粗加黑了两条规定,分别是: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以下统称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以及股东减持其持有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发行的股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适用本规定”。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不得减持股份:上市公司或者大股东因涉嫌证券期货违法犯罪,在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或者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期间,以及在行政处罚决定、刑事判决作出之后未满6个月的”。 简而言之,*ST围海IPO前和再融资时进入的大股东,在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时不能减持。 此举是否在提醒前段时间拟减持公司7.44%股份的股东——千年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 对于减持,千年投资方面给出的理由是:现任董事会“毫无商业诚信和契约精神”,“严重漠视中小股东合法权益”,已“对现任董事会目无法纪丧失耐心”。 对这种说辞,*ST围海反击称:所述“减持原因”与事实严重不符,存在严重诽谤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言论,其行为涉嫌侵害名誉权。对此,*ST围海对上述股东所述减持理由作出了特别说明,公司独立董事作出了《独立董事声明》,对此行为予以强烈谴责。 如今,*ST围海在公告中搬出减持规定,是不是对千年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仲成荣、王永春再次反击? 7月19日晚间,*ST围海董秘赵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切以公司公告和监管规定为准。” 子公司控制权争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如果千年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要减持股份,很大概率是“割肉”止损。 根据*ST围海公告,2018年5月,公司收购上海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年设计)88.22975%股权。彼时,公司以8.62元/股向千年投资、仲成荣、王永春增发7441.6万股。 而如今(截至7月17日收盘),*ST围海股价仅有2.04元/股,不到当时增发价的四分之一。尽管2018年~2019年,上述大股东在3.5元/股~6元/股区间价格补仓,但补仓量仍不及增发数量。 *ST围海当时增发收购的千年设计也有失控之忧。 *ST围海公告中显示,截至目前,千年设计尚未向上市公司报送2020年4月~6月的财务数据。 而在上周五,*ST围海还发布公告,要召开千年设计的临时股东大会。*ST围海给出理由是,“千年设计董事会、监事会对我公司提请召开临时股东会议的一系列抵制和不配合行为,实际上拒绝了我公司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提案,损害了我公司的权利”。 从审议议案来看,*ST围海欲罢免王掌权、钱浩、杨岚等董事、监事职务,并提名张鸿健、刘智慧等人为新任董事、监事。同时,*ST围海还提出修改千年设计公司章程,补办、换领新的公章、财务章、合同章等议案。 不难看出,*ST围海与千年设计管理方仲成荣的矛盾还在继续。